龚自珍《己亥杂诗》课件

合集下载

己亥杂诗课件(共30张PPT)

己亥杂诗课件(共30张PPT)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浩荡”: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来烘托离别之苦。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天涯: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 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前两句写景(描写)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 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龚自珍
描写落花的诗句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从内容和修辞、感情上品析)
从修辞和感情上品析: 以“落花”和“春泥”为喻,表明心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离京,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现在常用“落红”的形象,作为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 相似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问题:
*
6、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8、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9、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23张PPT)

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23张PPT)

我会认
hài
shì
sǒu
己 杂诗 依 抖
hài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shì
yīn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sǒu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会写
依恃
shì

仗恃 恃才傲物
我会写
己亥杂诗
hài

丁亥 辛亥革命
我会写
hài shì āi jū
亥恃哀拘
我会写
抖擞
sǒu
擞 精神抖擞
整体感知
死气沉沉 不拘一格
揭露矛盾 批判现实
渴望变革 出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
“不拘一格”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
格或方式。
联系资料,说一说: 可以如何“不拘一格”?
课堂集中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不拘一格”如何理解?作者想表达 什么?
“格 ”指清朝用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 度来选拔人才。
作者希望朝廷能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 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谁?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昏君,唤醒庸官, 唤醒愚民。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朗读指导: 读出本诗的节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劝谁?劝什么? “我”劝统治者,劝当时的官员,劝所 有的老百姓……
品读赏析
课堂集中营
要使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 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 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任用人才。
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从这首诗的题 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27张PPT)

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27张PPT)

终究。
比喻
依靠。
死气沉沉的社会现状。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译文: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像这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当朝的统治者能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任用人才。
悟诗情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修辞写出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说说其含义。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比喻
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状呢?结合资料来说一说。
同学们看到这一切,你是怎样的心情?此刻你能够体会当时龚自珍的心情了吗?
心痛,悲愤,悲哀。
同样,当时龚自珍的心情也是如此悲愤交加,于是面对这样大难将临而举世喑喑的社会,他祈祷风雷惊世,喊出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愤之声。
那么龚自珍为了改变国家现状,期待着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识记生字:寺——恃,数——擞。
自读古诗,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读一读这两句,我劝谁?劝什么?怎样劝?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共17张PPT)

家的愿望。
全诗以一种热情充满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
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心,
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期望,具有很深刻的
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 阅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陆儿


题 临 安 邸林


合作学习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读古诗,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小组内 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解 己亥即1839年 诗 题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 龚
诗 年9月26日),浙江仁和(今杭州) 自
人 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
希望改革现状 期待人才辈出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晚清时 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 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 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进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但因变法损 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 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改进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犯,
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
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
朽,充满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
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ຫໍສະໝຸດ 明诗再读古诗

21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共21张PPT)

21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共21张PPT)

课堂小结
2
0
2 3 年
《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离京南 古 诗


年 级
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
首 :
语 文 上
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民
己 亥 杂 诗

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
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当堂检测
2
0 2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
亥杂诗》的第五首。
诵读经典
2
0
2
3
年 五 年
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
古 诗 三 首


语 文
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
己 亥 杂


册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词诵读
2 0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年
己亥杂诗(其五)
杂 诗

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忤其长官”,辞
官回乡。
我们通过哪两句诗可以体会出被迫辞官的龚自
2
0 2
珍的心情?
3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诗 三 首


语 文
同时以夕阳
马鞭一挥,离京
己 亥 杂
上 册
本指水
势浩大,在
西沉、暮色苍茫

远去,直至天涯,足
这里喻“愁” 的气氛衬托离愁, 见诗人离京的决绝,
新课导入
2
0 2
清道光十九年(1839),鸦片战争发生的前

《己亥杂诗》课件(共20张PPT)

《己亥杂诗》课件(共20张PPT)

己亥杂诗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代表作】《定庵文集》。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的他将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诗歌315首, 总称《己亥杂诗》。
理解哲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衍生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原意:不怕浮云遮住了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也可编辑修改
例如,可以在导入时说:“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龚自珍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和无奈。他写下了许多深刻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己亥杂诗》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和意义吧!”或者,“龚自珍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深刻、凝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己亥杂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吧!” 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注意与本课内容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1.背诵课文,用楷书默写。 2.摘抄积累诗文名句。
布置作业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己亥杂诗》教学课件PPT九州生气恃风雷

《己亥杂诗》教学课件PPT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指中国。
恃风雷:恃,依靠。风雷,本指风神、
雷勃。
【注释】
究:终究,毕竟。
不拘一格:不拘守一定的规格。
抖擞:振作精神。
降:赐予,给予。这里有选用、产生的意思。 喑:哑。比喻在高压政治下,大家都不敢说话。
【注释】
02
03
04
要使中国大地重新朝气蓬勃,就得靠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01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注释】
己亥:指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是龚自珍辞官南归,后来又北上迎接家属,在短途中写了三百五十首短诗,这是其中的第一百二十五首。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龚自珍(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12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19张PPT)

12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19张PPT)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一首首 爱国诗人谱写的乐章,这不仅仅是文学财 富,更是不朽的精神!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下一位爱国诗人 龚自珍
龚自珍 号定庵。近代
思想家、文学家。由于 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 排挤,48岁愤然辞官南 归。有《龚定庵全集》。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 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 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 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 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 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 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 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 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 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 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学习活动二
小组合作学习
了解古诗大意 理解注释
注解]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 (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 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 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 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 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 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即是其中一首。
一起解诗题
己亥杂诗
己亥年。 组诗。 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PPT优秀课件

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PPT优秀课件

了解了创作背景,我们看看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节奏。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初解诗意
结合注释看图读古诗知诗意
知诗意

词语解释:
九州:古代中国分
4、“风雷〞仅仅指自然风雷吗?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 ?
龚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达他想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
悟诗情
感悟情怀
龚自珍内心充满愤概,他在渴望,他在呼唤, 他在奉劝,他在与天公对话,大家齐读: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 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 “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 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 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 唤未来。

为九个州,这里代

指中国的别称。
气 恃
生气:指朝气蓬勃 的局面。 恃(shì):依靠。
风 诗的大意: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
出勃勃生机。
初解诗意
结合注释看图读古诗知诗意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诗的大意:
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知诗意
词语解释: 万马齐喑:所有 的马都寂静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 不语,不敢发表 意见。 喑,沉默。
己——“天干〞的第六位 己亥杂诗
亥——“地支〞的第十二位
己亥即1839年
题目点明了诗歌写作的时间,那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情?让作者如此感慨?

《己亥杂诗》PPT课件

《己亥杂诗》PPT课件
落红,仍可护花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虽辞官归乡, 仍心系报国。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 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P P T模板下载:www.1ppt.c om /m oba n/ 节日P P T模板:www.1ppt.c om /j ie ri/ P P T背景图片:www.1ppt.c om /be ij ing/ 优秀P P T下载:www.1ppt.c om /xia za 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1ppt.c om /zilia o/ 范文下载:www.1ppt.c om /fa nwe n/ 教案下载:www.1ppt.c om /j ia oa n/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思考以下问题
•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 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
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伊索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 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人生如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是总是要苦一阵子。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己亥杂诗》ppt课件

《己亥杂诗》ppt课件

1.整首诗写了作者几种心境?作者辞官后是否就不 再关心国家命运了?
三种心境, 1.离别的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不是,诗人以落花自比,虽然自己辞官,仍会关心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从诗歌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龚自珍?
我从诗歌中读出了一个不畏挫折、不甘沉沦、 忠君爱民、坚定执着……的龚自珍。
任务一
积累有关“花”的诗句,上 课分享。
任务二 背诵诗歌 背准字音和节奏。
任务三
查阅资料,整体感知诗 歌大意。
大意: 浩浩荡荡的离愁别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
京城,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 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 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背景
background
《己亥杂诗》是诗人 越 位 言 事 , 竭 力 主 战 , 被迫辞官后的诗 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已亥年,故称。 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 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 返九千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 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 ,辞官回乡;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 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延伸
Extended extension
大家还能想出其他的甘于奉献、爱 国的诗人以及诗句吗?请主动分享。
课堂小结
teaching objectives
爱国!爱校!爱班!爱家! 因为爱,所以甘于为此奉献!
内容四
课后练笔
作业
home work

己亥杂诗PPT课件

己亥杂诗PPT课件
暮、落花写 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 己的身世之感;后两句以落花为过渡,从 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 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 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 曲的旨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自己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 前途和命运。
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 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 于南北往返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题 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 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 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己亥杂诗解词
吟:吟诗; 吟鞭:诗人的马鞭 落红:落花
后两句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PPT课件
一、写作背景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 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 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 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 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师,冷 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 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其辞官离 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
画面描绘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 一般。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 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 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浩荡”:写出离愁的深广。表达了诗人离京时的 眷恋、怅惘、失落、孤独之情。
谢谢大家!
前1.2 句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课件(共30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课件(共30张PPT).ppt

理解诗题
己亥杂诗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 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 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 《己亥杂诗》。
课后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朗读指导: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练习读好停顿,准确 把握感情基调,入情入境地朗读。三首古诗的感情基调略有 不同,要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并读出来。 背诵指导:可以借助关键词背诵,如,《示儿》中的“空、 悲、北定、家祭”;《题临安邸》中的“山、楼、歌舞、熏、 醉、直把”;《己亥杂诗》中的“九州、万马、劝、降”。 默写指导: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
要 结合背景资料,思考:这里的“生
素 气”是发脾气的意思吗?“风雷”
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雷吗?
古诗讲解
活力生命力。
全国
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九州生气恃风雷,
重大的变革
理解词语
【己亥杂诗】 【生气】 【恃】 【喑】 【抖擞】 【不拘一格】 【降】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是诗人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315首)中的 一首(第220首)。 拘是指拘泥,限制;格指规格,格局,形容不局 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沉默。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降生。
“抖擞”指_振__作___,“不拘一格”表达了诗人__打__破__陈__腐__陈__ _规__,__选__拔__有__用__人__才__的愿望。
古诗讲解
万马齐喑究可哀。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 敢发表意见
沉默
终究 毕 竟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己亥杂诗》课件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己亥杂诗》课件
落红:落花,诗人自喻。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
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
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愤然辞官,愁肠百结
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 时“光不易在逝其,位日薄,西亦山谋其政隐”喻的当难时能国势可渐颓 挥贵 决鞭的心马精,上神成,面,为向表 千故明 古乡了 名诗 句人 ,无 激比 励坚着定多的少 随人兴“赋老诗骥,百伏感枥交,集志在千里”。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 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 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 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 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 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 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 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 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 未来。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 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 蒙的先驱。又名巩祚,字璱人, 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他和 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 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 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己亥杂 Nhomakorabea诗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课件

《己亥杂诗》课件

《己亥杂诗》不止一首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写 的一组诗,共315首,题材极为广泛。本课学习的是 《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 后又北上迎接家人,在往返途中将所见、所闻、所 感融于笔尖写成这组诗。
己亥:干支记年法。
九州
“九州”一词最初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人们 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有人说九州是以《尚书·禹 贡》为代表的对古代中国的区域划分,把古代中国 分为冀、兖(yǎn)、青、徐、扬、荆、豫、梁、 雍九个不同的州;也有人用“九州”泛指天下,代 表全中国。

播 放
造句:他自恃聪明,不好好学
习,结果考得很不理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忄”的两点左低右高。
āi
点 击 播 放
结构:上中下结构 部首:亠
组词:哀思 哀鸣
造句:面对不幸,我们不能过 分哀伤,而应该坚强乐观。
书写指导:一点一横下面是“口”,要写得稍扁。 捺要舒展。
注意红色部分,不要写错哦

这里是长点
字词乐园
hài
己亥
我会读
sǒu
抖擞
shì
有恃无恐
我会写
亥恃哀拘
(辛亥)(恃才)(哀伤)(拘留)
hài
重点字讲解
结构:独体结构 部首: 亠


组词:亥时 乙亥


造句: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农
历辛亥年。
书写指导:整体要舒展,两撇方向差不多,第一
撇比第二长。
shì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忄

组词:自恃 凭恃
暗指当时 的统治者。
我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表明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旧制度,用多种 方式选拔优秀人才,以改变沉闷腐朽的社会 局面。

《己亥杂诗》古诗三首精美版课件

《己亥杂诗》古诗三首精美版课件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48岁辞官4、南归这,首次年诗暴表卒于达江了苏丹诗阳人云阳怎书样院。的的思想感情?
料理空山颇费才,文心兼似画家来。
渴望涌现各类人才以求变革的思想感情
课堂作业
5、同学们:你还知道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中的其它诗句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
新知导入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 绝句,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 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 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 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 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 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导入语
新知导入
读古诗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 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新知讲解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 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 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 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他以 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 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 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 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 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 请而写的祭神诗。
只有狂雷炸响 般的巨大力量才能 使中国大地发出勃 勃生机,

第21课《己亥杂诗》课件

第21课《己亥杂诗》课件

主 旨
诗歌主旨


本诗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 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虽脱离官 场,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 忘报国之志以及无私奉献精神。
板 书
设 计
叙事抒情:离开京城 远离朝廷 ——愁绪万千

不不
亥 杂
落红—自己的身世
虽然辞
畏甘 挫沉

官,但 折 沦
比喻明志
仍关心
国家的
花—朝廷(社会国家)前途命 运
合作探究
悲壮、洒脱的诗人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诗人的马鞭;作者在途中,一边策马行进,一边吟诗。
东指:出城门向东;

天涯:原意是天边,此指遥远的地方。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人
炼字: “天涯”表达作者对朝廷的眷恋、对 国事的忧念,将离开朝廷的离愁别绪与辞官南 归的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
龚自珍故居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 己亥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 侵,朝廷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 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 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 亥杂诗》,其中诗歌多咏怀和讽喻之作,作于己亥年。
诗 意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在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中看日西 斜向远处延伸,离开京师,马鞭 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 般。
落红/不是/无情/物,
读 懂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 意
落红: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 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 家的前途和命运。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没有感 情的,而是化成了春天的泥土,培 育新一代的鲜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 意译
• 直译
•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见一个效仿古高远、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 间,我独自忧伤啊,让 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作者是如何表现出这些情感呢?找对比, 体会孤独。
远与近的对比:圣贤之君太远, 昏庸之人太近; 冷与热的对比:现实太冰冷,内心 却是热血沸腾; 大与小的对比:大指苍穹广大,小 指个人渺小; 长与短的对比:岁月长河漫漫无期, 人生却苦短,时不待我 、、、、、、
•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 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 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 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 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的题 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 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 在。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 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 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 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苦 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 了极为深沉的表现。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学习目标: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诗中所 流露出来的孤单寂寞悲哀的情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 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 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 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 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 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 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 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 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 孤独感 。
艺术特色:
一、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 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连, 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 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三、深受《楚辞》的影响 。
1、《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 及兮,来者吾不闻。 2、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 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 象融合的整体。)
常见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 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田园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
即景抒情诗:
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 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 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 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事物, 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 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 深切动人。
了衣襟!
内容解析:
1、孤独
“怆然” 2、怀才不遇
3、生之短促,
生不逢时
封 建 士 子 共 同 的 命 运
人 类 摆 脱 不 了 的 命 运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 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 你的理解。
我登上幽州台,眺目远望,不禁思绪万千,想 到了过去,想到了未来。看这茫茫宇宙,无边 无际,时间的荒野更是久远而难着边际,要遇见 一个英明的君主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想到 这里,我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怆然 流泪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