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3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章末检测 中图版选修6
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 )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C.草场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2.B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 )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②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③土地贫瘠,植被稀少④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四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且都有山地或丘陵分布,具备水土流失发生的条件。
第2题,B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河流多为内流河。
水土流失,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3~4题。
3.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耕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而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4.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环境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经济模式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该地区水土流失加剧,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过于频繁,对该地的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引起的。
第4题,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并不是说不能开发利用该地的资源,而应恢复植被,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发展集约型的经济模式。
读“某地区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酸化D.物种灭绝6.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A.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C.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D.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答案 5.B 6.B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河流流向状况,可判定该地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检测含解析中图版选修
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第1~2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渍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1题,由表可知,该区域沙地面积广大,说明荒漠化严重,而土地利用中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说明该区域耕作制度不合理,故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应首先退耕还草,B项正确。
第2题,根据表中该区域沙地面积最多,且草地面积较大可知,该区域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2.D,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读图,完成第3~4题。
3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用水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D.气候干旱4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①放弃全部耕地②合理利用水资源③加强能源建设④恢复自然植被B.②③C.①④D.②④3题,主要考查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尤其,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土地的荒漠化,故答案选A项。
第4题,考查针对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放弃全部耕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注重经济效益,是错误的,排除①;加强能源建设,往往会剥离地表,加剧该地区土,因此排除③。
4.D1500亿元。
据此完成第5~6题。
5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到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总面积的一半。
2019-2020年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练习
2019-2020年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练习
第1题【单选题】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回答小题。
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
A、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B、生活习惯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目标是( )
A、预防潜在荒漠化地区的产生
B、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C、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D、防止土地退化扩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该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能源,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
【解析】:。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中图版选修6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举例说出生物物种减少、森林资源破坏、湿地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成因。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自主学习】错误!生物物种减少(1)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①对森林的乱砍滥伐;②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及非法贸易;③环境污染;④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错误!森林资源破坏(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全球每年平均损失森林面积 1 800万公顷~2 000万公顷,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为严重。
(2)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①林木砍伐;②林地开荒和开矿;③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④空气污染。
错误!湿地减少(1)湿地破坏现状①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②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沼泽地不断退化;③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
(2)湿地减少的原因①土壤侵蚀;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③人类围湖、围海造田;④环境污染;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合作探究】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教材P40探索材料.材料二教材图3-1-3“鸟类的地狱",图3-1-4“物种入侵”,图3-1-5“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图3-1-6“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图3-1-7“温带森林遭破坏”.(1)根据材料一中的骨牌效应,试举一个生态系统破坏的实例,解释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2)据图3-1-3“鸟类的地狱”探究:为什么渔塘成了鸟类的地狱?(3)据图3-1-4“物种入侵”探究:外来物种的危害是什么?(4)据图3-1-5“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图3-1-6“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和图3-1-7“温带森林遭破坏”探究:世界森林减少的原因是什么?(5)亚马孙地区的森林破坏严重对世界环境有哪些影响?提示:(1)例如在一片草原区,草地、兔子、狼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为猎杀等原因,使狼突然减少,甚至消失,那么生态稳定性被破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被打破,可能出现兔子急剧增长、草场退化等现象。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图为2019~2019年中国产业能源消耗量、产业增加值及能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9~2019年间,我国产业()A. 碳排放量逐年下降B. 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C. 能源利用率逐年进步D. 产业增加值增速慢于能源消耗增速(2)为了降低碳排放量,短期内我国急需接纳的措施是()A. 加快成长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调解能源消费布局B. 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能耗产业举行低碳技能改造C. 着力成长低能耗的高新技能产业,优化产业布局D. 增强舆论宣传,倡导住民绿色出行2.由于大气、水和泥土等环境混浊,食品安定标题受到普遍的存眷。
据此回答标题。
(1)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混浊,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接纳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取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取生物防治虫害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2)为办理食品安定标题,我国正在加快成长绿色食品,其要求是(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相符环境质量标准③产品原料的生产历程相符生产技能标准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相符国度相关标准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当前,我国倡导“绿色GDP”,其内涵是()A. 保护环境,放弃经济增长B. 大力成长绿色食品C. 夸大经济成长与环境保护的联合D. 夸大成长无混浊的产业4.人工生态浮岛是人工设计建造、漂泊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繁衍栖息的生态设施,它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
它主要以塑料泡沫等质料为附着物,其上种植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根系深入水中,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能表现人工生态浮岛生态环境作用的是()①为鱼类提供生活繁殖场所②根系吸附悬浮物质,改善水质③富集的微生物降解混浊物④生产农产品,进步经济效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人工生态浮岛能抑制水中藻类太过生长,其原因是()①浮岛生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②浮岛占据了藻类的生存空间③浮岛微生物吃掉藻类④浮岛遮蔽阳光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5.下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地区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6第3章 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1.(2)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A. 防风固沙B. 保持水土C. 净化空气D. 平衡大气成分【答案】B【解析】图中反映的是森林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森林覆盖率越高表面土流失越少说明森林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故B项正确【答案】C【解析】C、长江防护林工程实施是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一种措施故C项正确A、城市园林的作用是保护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故A项错误B、西北内陆防护林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故B项错误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是为了防风、固堤减轻沿海风灾的影响故D项错误2.(1)造成图示阶段Ⅰ和阶段Ⅱ耕地平均海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2)推测阶段Ⅳ耕地面积减少的最可能原因是()A. 水土流失严重B. 农业结构变化C. 气候变暖D. 人口增加水资源利用过度【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实线为耕地面积变化曲线虚线为耕地平均海拔变化曲线图中阶段Ⅰ耕地平均海拔缓慢增高而耕地面积却在下降说明低海拔区域耕地被弃耕原因是其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地荒漠化被弃耕阶段Ⅱ耕地平均海拔在不断增高耕地面积也在扩大原因是该阶段人口增加耕地需求量大冲积扇顶端的土地被大量开垦【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我们知道该地水资源紧张生态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现在在政策引导下改善生态环境势必在行退耕还林、还草是最基本的改善环境的措施所以答案为C3.(1)该城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位于()3.(2)影响该市外来物种数量分布的主导因素是()3.(3)为丰富该城市的物种多样性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市区的本地物种多样性会减少但外来物种的增加 A错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郊用地被占用生物多样性减少读图可知由于城市的发展本地物种破坏少 C正确丁地外来物种少生物多样性高值区应移向远郊区【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距市中心越远所以该城市中的外来物种主要是人为引进的距市中心越近因此其主导因素是城市规划城市中地形起伏状况、气温高低变化 A、B、C错误【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增加外来物种数量容易导致生物入侵 A错误限制城市用地规模、改变城市工业结构对该地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影响极小城市中的生物主要栖息在绿化用地和湿地因此合理规划绿化用地和湿地故D正确4.(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4.(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 ①②③④B. ②④①③C. ③④①D. ③①④②【答案】【解析】【答案】【解析】5.(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植被类型相同的是()5.(2)丙处矿产运往中国上海最近的航线需经()A. 甲、乙、丙B. 甲、乙、丁C. 甲、丙、丁D. 乙、丙、丁【答案】C【解析】(1)由海陆位置可知图示区域陆地和岛屿位于非洲乙位于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带甲、丙均为热带草原带其中丁虽位于赤道但因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年降水量比乙地少形成热带草原带故选C【答案】D【解析】(2)丙处矿产运往中国需经莫桑比克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故选D6.(1)该“雨水街坊示范区”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6.(2)“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能够()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②增加城市内涝发生③减轻城市交通压力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A. 地表径流、下渗B. 植物蒸腾、下渗C. 植物蒸腾、降水D. 地表径流、降水【答案】A【解析】(1)依据材料可知“雨水街坊示范区”展示了雨水从下落、收集、滞留、净化到下渗的全过程形成优异的生态水循环系统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下渗环节故选A【答案】B【解析】(2)“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跟城市交通没有太大关系①④对故选B7.(1)该地区()7.(2)图示河流()A. 地处南半球B. 沿岸有暖流流经C. 最热月降水较多D. 受信风带影响【答案】A【解析】(1)最热月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陆地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据图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 A正确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流经的是寒流 B错误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C、D错误故选A【答案】B【解析】(2)由图可知 B处径流量的年变化较A处小说明河流是从A处流向B处的即大致从南向北流 A错误此季节为夏季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水水位低于湖水水位应该是湖水补给河水 B正确地中海气候区因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C错误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结冰不会出现凌汛现象 D错误故选B8.(1)三种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8.(2)2007年3月9日傍晚时刻广西壮族治区忻城县(云贵高原南侧)一湖泊湖底突然发岀惊响随后湖水逐渐消失湖泊干涸据此推测湖泊消失的原因是()A. ②③①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①②③【答案】【解析】【答案】【解析】9.(1)表中最能显示该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一组指标是()9.(2)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任务是()9.(3)在未来对“中国绿谷”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该市最适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B. 森林覆盖率、年降水量、河流年输沙量、粮食平均亩产C. 森林覆盖率、气温年较差、粮食平均亩产、常住人口D. 森林覆盖率、河流年输沙量、粮食平均亩产、常住人口【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0.(1)对我国耕地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主要是()10.(2)“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有()①有利于保持水土②减少蒸发量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促进水循环A. 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B. 灾害损失、农业结构调整C. 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D. 灾害损失、建设用地【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1.(1)该地理研学小组研究的课题内容为()11.(2)。
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图版选修6
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据此回答1~2题。
1.森林破坏的原因有( )①乱砍滥伐②抚育更新③林地开荒、开矿④酸雨⑤过度樵采和大规模放牧⑥合理采伐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2.“穷了山区,害了平原”这句话从反面说明森林具有的环境效益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减弱噪声,美化环境解析:1.D 2.A 第1题,抚育更新与合理采伐是保护森林的措施。
第2题,森林破坏对山区会造成生态恶化、土壤侵蚀,不利于经济发展,由于水土流失会使平原地区泥沙淤积、加剧旱涝灾害,因此,这句话突出的是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读西亚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B.风力侵蚀A.流水侵蚀D.化学溶蚀C.物理风化4.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B.我国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5.为避免进一步土地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D.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解析:3.B 4.C 5.C 第3题,西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从图中可看出,风力侵蚀所占的比重最大。
第4题,与西亚地区相似的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第5题,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樵采所造成的植被破坏,为避免土地退化,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由于本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宜过度城市化,也不能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而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当前还不易做到。
读下图,完成6~7题。
6.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 )B.①④A.①②D.②③C.③④7.图片③中的环境问题可直接导致( )B.下游湖泊淤积A.土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C.诱发沙尘暴解析:6.B 7.A 第6题,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
中图版地理选修六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检测题
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检测题一、选择题山东省南四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重要的调蓄库。
读“2009〜2012年南四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表”(-表示减少,单位公顷),完成下面小题。
耕地其他农用 地 城乡及交通 建设用地水利设施 用地水域 沼泽未利用地11.403185.89380.95 41.33 -1735.821908.7247.761.2009〜2012年南四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减少量最大的是 A.耕地B.沼泽C.水域D.水利设施用地2. 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会使南四湖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蓄洪能力下降 C.纳污能力增强D.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入海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但近年来湿地增长 速度有所减慢。
据此回答第3〜5题。
3. 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河上游水量增加 C.河流泥沙沉积作用4. 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有①小浪底工程蓄水拦沙②中游生态破坏严重 ③黄河下游用水量增加④河口附近开垦农田A.①②B.①②④5. 黄河口湿地的功能是 A.保障城乡建设用地 C.增加旅游资源类型6.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 重大生态问题是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读“非洲大陆植物类型分布示意图”和“非洲西部沿海 A — L 各地一月份和七月份降水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D.海浪持续侵蚀海岸D.②③④C. B.保护生物多样性D.调节当地的水系月平均气温(单位:C )分布示意图”。
限制该地农业生产的7. 图中甲月份表示的是( )A. 1 月B. 4 月C. 7 月D. 12 月8. 在同等开发强度下,下列各点中最容易出现荒漠化的是()A. EB. DC. GD. M读下图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 回答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整合提升学案中图版选修6
章末整合提高教材 P41思虑1.有变快的趋向。
2.人口的增添对各样生物质源的需求量增大,获得这些资源的速度大大加快,当超出了它们的更新速度时致使物种的灭绝;人口的增添对耕地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在扩大耕地面积时造成生态损坏,致使物种的灭绝;人口的增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在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会造成生态损坏和环境污染,致使物种的灭绝。
教材 P43思虑1.湿地能够供给大批食品、原料和水资源,能够保持生态均衡。
2.与丛林和大海对比,湿地能够蓄洪防旱、降解污染、增补地下水等。
教材 P44思虑1.水面渐渐减小。
2.围湖造田,流域内植被损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淤积河流和湖泊等。
教材 P46思虑主要采纳了预警监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和监测预告相联合的治理举措。
教材 P46复习题1. 世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生物物种减少、丛林和草原损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湿地减少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由,又有人为原由。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由于人口少,人类的活动能力衰,活动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弱,所以环境问题主假如由洪涝和干旱等自然原由所惹起的。
现在世界的环境问题则主假如因为人口压力过大,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片面追求经济增添等人为原由所造成的。
2.略 ( 依据学生实质居住地的状况达成该题) 。
教材 P50思虑一是致使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降落;二是农牧交织带植被损坏严重,狂风刮起的扬尘随西寒风南下进入华北平原,污染国都北京及华北各大城市的环境。
教材 P55复习题1.过分农垦;过分樵采;过分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余人类活动,如工矿交通建设、城建、旅行开发等。
2.(1) 荒漠化防治的举措:合理控制人口数目;生态恢复与建设,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增强草场建设;调整土地利用构造,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构造;开发新能源。
(2)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应联合当地实质状况设计当地域的“生态—经济—环境”互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选择题 ( 每题 3 分,共 60 分)丛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最新-2018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检测优化训练中图版选修6 精品
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检测(中图版选修6)(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我国36˚N附近1950年、2018年土地利用状况图,回答1~2题。
1.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河流含沙量增大③酸雨加重④海平面上升⑤沿海地区滩涂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②④ D.①②2.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 )A.停止工交建设和兴建住宅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绿化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解析:读图可知,2018年与1950年相比,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林地和荒地面积减少、而耕地、工交、住宅用地和滩涂面积扩大,其耕地面积的扩大是毁林开荒导致的。
该地为36°N 附近沿海的低山丘陵地区,森林的破坏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进而沿海地区滩涂扩大。
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其合理的做法是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答案:1.B 2.C3.在薪柴缺乏地区,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答案:A4.沙坡头流沙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A.飞播种草B.钻孔深栽C.引水灌溉D.设置草方格沙障答案:D5.我国为防治荒漠化而实施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防护林工程是( )A.沿海防护林B.“三北”防护林C.太行山绿化工程D.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林答案:B读新疆地区图(a)和山麓冲积扇示意图(b),完成6~7题。
6.如果该处地区绿洲衰退,不.可能的理由是( )A.中上游绿洲超量用水B.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C.退耕还林还草D.樵采破坏绿洲植被7.目前,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为了使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正确的措施是( )A.全部退耕还林还草B.合理调配水资源C.扩大灌溉农业规模D.在平原区大力兴修水库解析:仔细分析,A、B、D三项都会使绿洲水资源减少,导致绿洲退化;退耕还林还草,会使绿洲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测评3含解析中图版选修6
第三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为丰富B.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C.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丰富D.美国经济非常发达,所以物种较丰富解析:目前世界上3/4的物种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①地处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
俄罗斯国土面积大,但处于高纬地区,物种较少;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物种丰富;物种的丰富与否与人口数量、经济水平无必定的联系。
答案:1.A 2.B3.(创新题)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优质水稻若申请专利,他将超过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
野生水稻基因的胜利利用,反映了( )A.要爱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爱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解析:野生水稻基因的胜利利用,正反映了爱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
答案:B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造成灭亡的物种中大部分是动物B.建立自然爱护区,可以就地爱护生物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复原和改善不能爱护生物多样性D.大规模的物种灭亡过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所以人们不必爱护生物多样性解析:人类活动造成灭亡的物种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
生物多样性的爱护可以就地建自然爱护区,也可以复原和改善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相当一部分尚不为人所知的物种,它们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无法估计,所以物种灭肯定人类来说,损失巨大。
答案:B5.为爱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当( )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③建设自然爱护区④开展生态旅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①②说法过于肯定。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单元测试-word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图为2019~2019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增加值及能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9~2019年间,我国工业()A. 碳排放量逐年下降B. 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C. 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D. 工业增加值增速慢于能源消耗增速(2)为了降低碳排放量,短期内我国急需采取的措施是()A. 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 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能耗工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C. 着力发展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D. 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居民绿色出行2.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
据此回答问题。
(1)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2)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其要求是(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当前,我国倡导“绿色GDP”,其内涵是()A. 保护环境,放弃经济增长B.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C. 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D. 强调发展无污染的产业4.人工生态浮岛是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繁衍栖息的生态设施,它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
它主要以塑料泡沫等材料为附着物,其上种植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根系深入水中,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能体现人工生态浮岛生态环境作用的是()①为鱼类提供生活繁殖场所②根系吸附悬浮物质,改善水质③富集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④生产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人工生态浮岛能抑制水中藻类过度生长,其原因是()①浮岛生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②浮岛占据了藻类的生存空间③浮岛微生物吃掉藻类④浮岛遮蔽阳光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5.下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
【优化方案】高中地理 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选修6
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材料: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环境服务。
中国森林覆盖率已由1981年以前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1%,全国森林面积由17.29亿亩提高到26.2亿亩,预计2012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2%。
据有关专家分析,森林覆盖率达到30%,森林将产生很强的环境服务功能。
(1)概括森林的生态功能。
(2)总结导致森林破坏的主要人类活动。
(3)中国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可减轻哪些生态危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破坏的原因及带来的生态灾难的掌握。
第(1)题,可从已往所学知识中直接获取答案。
第(2)题,强调森林破坏的人为原因,可从滥伐、开荒、开矿、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
第(3)题,中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可减轻的生态危机可从森林破坏产生的生态失调和环境恶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被称为“地球之肺”)、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为大量森林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
(2)滥砍滥伐、采育脱节、毁林开荒、人为引发的森林火灾、战争破坏等。
(3)可减轻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发、海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森林动物失去栖息地、生物物种锐减、生态平衡破坏、风沙侵袭、沙漠侵吞等。
2.“湿地”是指处于水陆过渡地带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它还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问题。
(9分)(1)我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保护区有7个,其中包括我国第一大淡水湖——________省的________湖、青海省保护鸟类的________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2)污染是中国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
污染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及交通运输,湿地污染带来供水能力下降,水质________,生物________减少和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6第3章 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该项活动主要可以缓解的生态环境危机是()1.(2)该项活动中有部分树木被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上述地方种植的“蚂蚁森林”的主要功能是()A. 大气污染和土地荒漠化B. 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变暖C. 土地荒漠化和全球变暖D. 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答案】C【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蚂蚁森林是为了减少碳排放量这是缓解全球变暖问题该公益活动会在某个地域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实体树因此该公益活动主要可以缓解土地荒漠化问题和全球变暖问题 C对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不是该公益活动主要缓解的问题该公益活动无法缓解大气污染问题 ABD错故选C【答案】A【解析】(2)由题干可知该项活动中有部分树木被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地区沙漠化问题严重上述地方种植的“蚂蚁森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故选A2.(1)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在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森林的破坏并由此导致了海平面的升高及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加剧了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这反映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2.(2)下列有关产业活动对图中①、②、③、④各环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差异性B. 整体性C. 有序性D. 重复性【答案】B【解析】(1)读图文可知题中描述的是一种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这反映的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答案】D【解析】(2)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会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大气逆辐射减弱即③减弱故选D3.2000年以来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行业可能是()A. 房屋租赁行业B. 农产品加工行业C. 教育培训行业D. 石油化工行业【答案】A【解析】4.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题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B【解析】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蒸腾增强降水量增加但岩层向乙河倾斜当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时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B5.(1)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5.(2)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A. 风俗习惯B. 地表形态C. 土壤性质D. 地质构造【答案】C【解析】(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为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所以能够开凿窑洞故选C【答案】D【解析】(2)由题中材料可知题中显示的是黄土高原的窑洞图中建筑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该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D6.(1)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6.(2)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 生态安全维护B. 国民经济贡献C. 基本生活保障D. 粮食安全保障【答案】A【解析】(1)曲线②是1985年后才出现的生态安全维护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意识到环境问题突出时采取的必要措施所以到1985年才会出现此类用地而其他三项是耕地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在耕地出现时就存在故选A【答案】A【解析】(2)图中①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我国人多地少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均耕地持续减少耕地的安全保障功能越来越会得到强化并处于首位故选A7.(1)图中生态赤字最严重的省份是()7.(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 新疆B. 西藏C. 山西D. 河北【答案】C【解析】生态赤字是指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通过坐标图可判断出西藏为生态盈余其余三省为生态赤字山西生态赤字最严重【答案】A【解析】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主要是由于人口少土地面积大而不是土地生产能力强8.(1)图示土壤侵蚀类型、分布地区、治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8.(2)“林都”伊春市原始红松林破坏严重曾经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机”的局面下列措施最符合伊春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是()A. 甲、冻融侵蚀、青藏高原地区、减少人类干预B. 乙、水力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增设碎石覆盖层C. 甲、风力侵蚀、西北干旱地区、减少植被破坏D. 丙、水力侵蚀、第二级阶梯山区、植树造林【答案】C【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可能位于西北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通过植树种草、减少植被破坏等措施防治土壤侵蚀乙可能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了地表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通过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可减少流水作用对表土的侵蚀丙可能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烈人们应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故选C【答案】B【解析】(2)伊春市原始红松林破坏严重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能够保护原始红松林最符合伊春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故选B9.(1)天津与北京的联系强度指数高于其他城市的因素最可能是()9.(2)疏散北京经济职能将会()9.(3)下列城市的环境质量对北京生态意义更为重大堪称北京“生态屏障”的是()A. 经济水平高B. 地理位置近C. 矿产资源丰D. 郊区城市化【答案】A【解析】(1)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讲天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河北的城市较高天津与北京的联系强度指数高故A项正确河北的城市距离北京市更近故B项错误天津矿产资源分布贫乏故C项错误天津与北京的联系与郊区城市化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故选A【答案】D【解析】(2)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与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有关故A项错误使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将缩小故B项错误将产业转移到河北的城市有助于降低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促进该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同时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故C项错误 D项正确故选D【答案】A【解析】(3)A.张家口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部冬季盛行风的上风向张家口有助于降低冬季风对北京市的影响降低风沙对北京的影响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故A对B.秦皇岛距离北京较远对北京的环境保护较小故B错C.廊坊市位于北京市的东南方起不到生态屏障的作用故C错D.沧州市距离北京较远对北京的环境保护较小故D错故选A10.(1)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10.(2)雨季时土地利用类型②比③的浅层土壤含水量要高主要是由于②相对()10.(3)该山区最可能位于()A. 农耕地、梯田果园、荒草地B. 农耕地、荒草地、梯田果园C. 荒草地、农耕地、梯田果园D. 梯田果园、农耕地、荒草地【答案】A【解析】(1)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土壤水分从坡顶到坡脚呈增加趋势“从坡顶至坡脚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树灌丛生的荒草地、修整过的梯田果园和平缓的农耕地” 因此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农耕地、梯田果园、荒草地故选A【答案】B【解析】(2)雨季时土地利用类型②梯田果园比③荒草地的浅层土壤含水量要高主要是由于②梯田果园经过改造地形、坡度变小利于雨水下渗而③荒草地位于坡顶坡度较大不利于下渗故选B【答案】D【解析】(3)读图可知该地雨季是6—7月份降水天数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雨带6—7月份大致在长江流域因此该山区最可能位于江南丘陵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说明辫状水系分布区与高山峡谷区的地势差异11.(2)分析此处辫状水系的形成及其对维护青藏高原生态的意义【答案】(1)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较高高山峡谷区地势较低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开阔较为平坦高山峡谷区落差巨大多深切河谷【解析】(1)读图高山峡谷区位于辫状水系分布区的下游水往低处流根据河流流向可知辫状水系分布区比高山峡谷区地势高辫状水系分布区比高山峡谷区支流多说明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开阔较为平坦高山峡谷区落差巨大多深切河谷【答案】(2)青藏高原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开阔平坦水流缓慢(年或日)径流量不稳定冻融、风化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能形成面积广大的湿地湿地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用水、促进生态稳定【解析】(2)由分析可知青藏高原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开阔平坦水流缓慢青藏高原辫状水系分布区受季风以及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年或日)径流量变化大再加上该地区冻融、风化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洪水期在山前倾斜平原泥沙沉积形成浅滩枯水期浅滩出露形成多条河道类似辫状洪水期和枯水期周而复始形成典型的辫状水系青藏高原辫状水系分布区能形成面积广大的湿地湿地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用水促进生态稳定等效益12.【环境保护】鲸鱼身躯庞大但很脆弱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极易受到伤害赫曼努斯距开普敦约120公里这里的海湾呈半圆形延绵数十里每年9月初至11月底大批鲸鱼会从南极顺着温暖的洋流来到这里在赫曼努斯海湾漫游嬉戏还经常游到岸边因此赫曼努斯被誉为全球最佳的海岸观鲸点 2019年9月27日至29日一年一度的“鲸鱼节”在南非的赫曼努斯小镇如期举行然而活动期间鲸鱼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简述南非赫曼努斯海湾鲸鱼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答案】主要原因气候变暖导致洋流温度变化鲸鱼迁徙途中没有足够食物(食物减少)人类大肆捕杀石油等有毒物质污染海洋环境解决措施加强立法禁止人类捕杀行为加强宣传呼吁民众保护海洋环境【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从气候变暖、食物减少、人类捕猎、环境污染等角度分析海湾鲸鱼大幅减少的原因从禁止捕猎、加强环保等角度提出应对措施13.(1)据图判断2015年马鞍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并说出依据13.(2)指出2015年马鞍山市第二产业结构特点13.(3)在图示区域内简述丙河不同于长江的主要径流特征并分析成因13.(4)若甲、乙两地过度发展种植业极易导致的生态破坏问题请任选一地说出其主要生态问题并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答案】【解析】。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检测湘教版选修6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读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粗箭头表示( )A.呼吸作用B.物质和能量的传输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D.食物链2.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表示消费者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解析:第1题,图中的箭头有四类:太阳能,表示能量从太阳传输到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被虫子采食、小虫被小鸟捕食、小鸟被鹰捕食的过程,表示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传输;植物、虫子、小鸟和鹰指向分解者的粗箭头,就是它们将物质和能量传输到分解者的过程;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质,将物质和能量传输到环境。
第2题,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消费者是除生产者(①)和分解者(⑤)之外的所有生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答案:1.B 2.B3.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解析:选D。
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都存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为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地区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
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B.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C.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质量好D.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出现沙尘天气5.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推测,不可信的是( )A.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B.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C.河流众多,含沙量小D.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C.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D.适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农牧结合区人口最多,人均耕地最多,所以耕地面积最大;而荒漠草原区人口最少,人均耕地最少,所以耕地面积最小。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6地理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篇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6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篇第1题【单选题】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目标是( )A、预防潜在荒漠化地区的产生B、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C、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D、防止土地退化扩大【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①增加木材产量②改善生态环境③有意减少耕地面积④调整农业结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示意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题目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题。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沙尘暴C、土地盐碱化D、洪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上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二氧化碳减少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体积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 )A、伐木与深加工B、开发矿产资源C、从毁林到造林D、禁止砍伐森林【答案】:无【解析】:第6题【单选题】读图1,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湿地减少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退耕还湖,建立湿地保护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B、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C、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D、④禁止过度开垦,大力倡导退耕还牧【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读下图,图中显示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 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C.草场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2.B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②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③土地贫瘠,植被稀少④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耕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而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4.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环境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经济模式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读“某地区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酸化D.物种灭绝6.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A.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C.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D.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据此回答7~8题。
7.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8.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①河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①气象灾害少②热量充足,一年两熟③水源较丰富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0.该地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壤盐碱化d.酸雨危害A.ab B.acC.cd D.bc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以上。
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
据此回答11~13题。
11.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高山冰雪融水量的减少B.工矿交通建设C.过度的樵采、放牧和农垦活动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2.下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中,合理的是()①退耕还牧②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增加灌溉面积③确定合理载畜量④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⑤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⑥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⑦融冰化雪A.①②③B.②③⑥C.④⑤⑦D.①③④1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营造以防治荒漠化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工程是()A.沿海防护林绿化工程B.“三北”防护林工程C.太行山沿线绿化工程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回答14~15题。
14.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15.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完成16~17题。
16.P地与Q地相比,P地(双选) () 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17.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双选) () 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C.削弱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19.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0.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的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
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共50分)2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分析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2.读“我国部分事物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生活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区已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黑冠长臂猿是动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要实验动物,它仅见于海南岛和西双版纳。
因人类的捕杀,海南岛现存仅30多只,主要生活在坝王岭林区。
材料二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登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物已经达到10 954种,其中动物达5 423种,植物达5 531种。
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1/3、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1/4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此外,与1996年统计数据相比,全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 059种上升到2 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 978种上升到2 133种,爬行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问题是什么?(2)以海南黑冠长臂猿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和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24.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土地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分)(1)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是指()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2)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图中A地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属__________________,C地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地区天然植被类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和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滥垦土地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要遏制这一地区的荒漠化进程,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D[第1题,四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且都有山地或丘陵分布,具备水土流失发生的条件。
第2题,B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河流多为内流河。
]3.C 4.B[第3题,该地区水土流失加剧,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过于频繁,对该地的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引起的。
第4题,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并不是说不能开发利用该地的资源,而应恢复植被,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发展集约型的经济模式。
]5.B 6.B[根据经纬度和河流流向状况,可判定该地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
该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土地荒漠化严重。
针对该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应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长绒棉种植等。
]7.D8.B[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
近年来,由于小浪底水库的拦蓄作用,以及中游生态恢复,水土流失减轻,使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
]9.C10.D[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是位于我国西北的河西走廊,该区域多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为我国中温带,热量条件不足,但该区域有来自祁连山丰富的水源及光照较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该区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因此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较轻,但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11.C12.D13.B[第11题,我国土地荒漠化加剧,主要是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破坏所致。
第12题,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包括: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等。
第13题,为防止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荒漠化加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营造了巨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14.D15.A[第14题,自然地理过渡地带一般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应该以保护生态、降低开发强度为主,D项符合要求。
A、B、C三项都属于对区域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方式,应该予以排除。
第15题,自然地理过渡带的利用方式应该倾向于限制条件的下限。
农牧区过渡带降水从农耕区向畜牧业区降低,其生产利用方式的限制条件为降水不足。
因此,该地区人类活动主要应该为合理放牧和植树种草,把东部农耕区建设成西部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