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误差和数据处理的计算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讲解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少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
这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
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一)真实值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
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测到的。
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序等,都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一个理想值。
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在无系统误差情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值。
故“真值”在现实中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手册中所谓的“公认值”)。
(二)平均值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或称为最佳值。
一般我们称这一最佳值为平均值。
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1)算术平均值这种平均值最常用。
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等精度的测量中,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n x n x x x x ni i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n x n x x x x n i in∑=++==1222221 均(3)加权平均值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一物理量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n i i n i ii n n n w x w w w w x w x w x w w 11212211式中;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w w w 21、——各测量值的对应权重。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提供有效的数据处理手段。
本文将介绍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探讨它们的应用和作用。
一、误差分析误差是物理实验中不可避免的,它们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例如仪器的精度限制、操作者的技巧以及环境因素等。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系统误差是指对多个实验结果产生相同或相似影响的误差,它们可能由于仪器固有的缺陷或者操作者的不精确等原因而引起。
例如,一个仪器的指针可能有固定的偏移量,导致每次测量结果都存在一个常数偏差。
为了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对仪器进行校准或者运用纠正公式进行修正。
随机误差是指在多个实验结果中呈现随机分布的误差,它们往往是由于操作者的技巧、环境因素以及测量仪器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引起的。
随机误差往往用标准差来度量,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可以有效减小其影响。
二、统计处理方法统计处理方法是一种用数学手段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它能够通过概率和统计学的原理提供有效的结果。
常用的统计处理方法包括均值的计算、标准差的估计、误差棒的绘制以及假设检验等。
均值是对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进行描述的指标,它通常用算术平均值来表示。
通过多次测量实验数据的均值,我们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标准差是对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描述的指标,它能够体现数据的波动情况。
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即数据的可靠性越低。
误差棒是用来表示数据误差范围的一种图示方式,它常常由标准差和均值计算得出。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误差棒来表达数据的可信度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的方法,它通过设定统计显著水平和计算检验统计量来进行判断。
假设检验能够帮助我们决定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值或者其他实验结果有显著不同。
三、误差分析与统计处理方法的应用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在物理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
误差及数据处理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数据测完后不进行处理,就难以判断实验效果,所以实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误差及数据处理的知识。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内容很多,不可能在一两次学习中就完全掌握,因此希望大家首先对其基本内容做初步了解,然后在具体实验中通过实际运用加以掌握。
一、测量与误差1. 测量概念:将待测量与被选作为标准单位的物理量进行比较,其倍数即为物理量的测量值。
测量值:数值+单位。
分类:按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按条件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直接测量:可以用量具或仪表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如测量长度、时间等。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与待测量之间的已知函数关系,通过计算而得到待测量的结果。
例如,要测量长方体的体积,可先直接测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的值,然后通过计算得出长方体的体积。
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条件完全相同(即同一观察者、同一仪器、同一方法和同一环境)情况下的重复测量。
非等精度测量:在测量条件不同(如观察者不同、或仪器改变、或方法改变,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同一物理量的重复测量。
2.误差真值A:我们把待测物理量的客观真实数值称为真值。
一般来说,真值仅是一个理想的概念。
实际测量中,一般只能根据测量值确定测量的最佳值,通常取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佳值。
误差ε: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误差表示。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反应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
为了全面评价测量的优劣, 还需考虑被测量本身的大小。
绝对误差有时不能完全体现测量的优劣, 常用“相对误差”来表征测量优劣。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的最佳值×100%分类: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恒定,或按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分析化学实验中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 有界性:大误差出现概率很小,误差很大的测量 值,往往由过失误差造成的。对这种数据应作适 当处理。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N(0 ,1 ) 为了将不同精密度的正态分布曲线统一起来, 令u=x-u/σ为横坐标表示的正态分布曲线
u
x
横坐标:u 纵坐标: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小。
二.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特点:
随机性(大小、正负不定) 不可消除(原因不定) 但可减小(测定次数↑,一般平行测定3- 4次) 分布服从统计学规律(正态分布) (三)过失误差 由于操作者的过失而引起的误差(损失试 样、加错试样、记录或计算错误等 )--错 误。
(四)如何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
减少误差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根据待测组分的含量、性质、试样的组成及对 准确度的要求。 2. 减少测量误差 控制取样量 : 天平称量取样 0.2g (为什么?)以 上,滴定剂体积大于20mL(为什么?)。 3.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 化学分析中通常要求平行测定3~4次。 4. 消除系统误差
二.精密度与偏差
1.几个定义
精密度 一组平行测定值相互接近的程度。
偏差 是衡量数据精密度高低的尺度。偏差越小,
数据的分散性越小,测定值的精密度越高。
第一组 第二组 1.10 1.10 1.12 1.18 1.11 1.15 1.11 1.13 1.10 1.16
在实际分析中,真实值难以得到,常以多次平行测定结果
平均偏差
| d | | d 2 | | d 3 | | d 4 | | d n | d 1 n
| d
i 1
n
i
|
n
相对平均偏差:
d d r 100% X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少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
这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
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
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一)真实值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测到的。
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序等,都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一个理想值。
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在无系统误差情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值。
故“真值”在现实中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手册中所谓的“公认值”)。
(二)平均值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或称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佳值为平均值。
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1)算术平均值这种平均值最常用。
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等精度的测量中,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n x n x x x x ni i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的次数.(2)均方根平均值n x n x x x x n i in∑=++==1222221 均(3)加权平均值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一物理量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n i i n i ii n n n w x w w w w x w x w x w w 11212211式中;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w w w 21、—-各测量值的对应权重。
误差及误差分析-数据的误差处理
注:在处理测量数据时常用物. 理量的平均值代替其真值。
2、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定义为误差,
记为 ,即 i i xi x0
(2)表示方法:绝对误差= 测量值 —真值
相对误差=
×绝1对00误 %差
真值
(3)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系统误差 概念: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
时,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都保持不变或按一定 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特征:系统误差表现出恒偏大、恒偏小或周期 性的特点。增加测量次数系统误差不能减少。 来源:仪器、理论、观测等 处理方法:修正已定系统误差;
真值:被测量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的、真实的 数值,记为 x 。0
测量值:通过测量所获得的被测物理量的值,记
为x。
平均值(最佳估计值):在相同条件下,对某物
理量进行n次测量,x1, x2, ,这xnn个测量结果称为一 个测量列,取这n次独立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记
为 。即 x
x
1 n
n i 1
xi
uc(y)yurel(y)
5.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U(y)2uc(y)
6.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 yyU(y)单 位
或 yyU(y)单 位
.
【例题】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公式
g42LT2
现用最小读数为1/100s的电子秒表测量周期 T 五 次,其周期的测量值为2.001,2.004,1.997, 1.998,2.000(单位:s);用Ⅱ级钢卷尺测摆长 L一次,L = 100.00 cm 。试求重力加速度g及合 成不确定度 uc (g ),并写出结果表达式。
如果已知被测量的测量值 x分i 散区间的半宽为a, 且落在 ( 至x a ) 区间( x的 概a ) 率为100%,通过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一节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定量分析的任务是准确测定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因此必须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不准确的分析结果将会导致生产上的损失、资源上的浪费和科学上的错误结论。
在定量分析中,由于受到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和分析人员主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故使测定的结果不可能和真实含量完全一致;即使是分析技术非常熟练的分析人员,用最完善的分析方法、最精密的仪器和最纯的试剂,在同一时间,同样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其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
这说明客观存在着难于避免的误差。
因此,人们在进行定量分析时,不仅要得到被测组分的含量,而且必须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靠程度),检查产生误差的原因,采取减小误差的有效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
分析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
分析结果大于真实结果,误差为正;分析结果小于真实结果,误差为负。
一、误差的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区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也叫可定误差(determination error),它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或负)和大小,重复测定可重复出现。
根据系统误差的来源,可区分为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等四种。
(1)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本身的缺陷或不够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质量分析法中,由于沉淀的溶解或非被测组分的共沉淀;在滴定分析法中,由于滴定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离子的影响,测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符合等,都会产生这种误差。
(2)仪器误差:由于所用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正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天平两臂不等长,砝码、滴定管刻度不够准确等,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3)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和蒸馏水中含有杂质引入的误差。
(4)操作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的习惯与偏向而引起的误差。
例如,读取滴定管的读数时偏高或偏低,对某种颜色的变化辨别不够敏锐等所造成的误差。
第2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完成)
第2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2.1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2.1.1有效数字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到的数字,它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可疑数字。
在有效数字中, 只有最后一位数是不确定的,可疑的。
有效数字位数由仪器准确度决定,它直接影响测定的相对误差。
在科学实验中,对于任一物理量的测定,其准确度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读取滴定管的刻度,甲得到23.43ml,乙得到23.42ml,丙得到23.44ml,这些四位数字中,前三位都是很准确的,第四位是估读出来的,所以稍有差别,称为可疑数字,但是它并不是臆造的,这4位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到的数字,其位数的多少,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
1.零的作用:在1.0008中,“0” 是有效数字;在0.0382中,“0”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在0.0040中,前面3个“0”不是有效数字,后面一个“0”是有效数字。
在3600中,一般看成是4位有效数字,但它可能是2位或3位有效数字,分别写3.6×103,3.60×103或3.600×103较好。
注意:1.单位变换不影响有效数字的位数。
例如:1.0L=1.0×103ml ,不能写成1000ml2. pH ,pM ,lgc ,lgK 等对数值,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位 数,因整数部分代表该数的方次。
如pH=11.20,有效数字的位数为两位。
3. 有效数字的位数,直接与测定的相对误差有关。
例:测定某物质的含量为0.5180g ,即0.5180±0.0001g 相对误差%02.0%10051801±=⨯±=Er课堂练习:一、下列数据包括几位有效数字:(1)0.0330 (2)10.030(3)0.01020(4)8.7×10-5(5)PKa=4.74(6) PH=10.00二、见课后题第11页11题2.1.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2.1.2.1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涉及到的各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按下面所述的计算规则,确定各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有效数字确定后,就要将它后面多余的数字舍弃,此过程称为“数字修约”。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改)
记录的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要正 记录的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 确地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 确地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
结果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0.002% ±0.02% ±0.2% 有效数字位数 5 4 3
0.51800 ±0.00001 0.5180 0.518 ±0.0001 ±0.001
E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计算
仪器的绝对误差通常是一个定值,我们可以 仪器的绝对误差通常是一个定值, 相对误差 测量值(x) 真值 真值(µ)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δ) 物品 测量值 (RE%) 用称( 取较大质量(体积)的试样, 用称(量)取较大质量(体积)的试样,使 0.0002g A 0.2175g 0.2173g 0.1% 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少, 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少,在实际工作中意义较 0.0002g B 1% 大。 0.0217g 0.0215g
δ A = xA − µA = 0.2175− 0.2173 = 0.0002 当测量值的绝对 误差恒定时, δB = xB − µB = 0.0217 − 0.0215 = 0.0002 误差恒定时,被
测定的量越大, 测定的量越大, 0.0002 δA RE (A) = % ×100%= ×100%= 0.1% 相对误差越小, 相对误差越小, 0.2173 µA 测定的准确性也 0.0002 δB 就越高。 就越高。 RE (B) = ×100%= % ×100%= 1%
n
i
d=
∑x −x
i =1 i
n
n
=
37.40 + 37.20 + 37.30 + 37.50 + 37.30 = 37.34 5
n
=
0.06 + 0.14 + 0.04 + 0.16 + 0.04 = 0.088 5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只允许一次修约,不能分次修约。
0.57
0.5749
× 0.575
0.58
2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注意:加减和乘除运算都是先修约数字再进行计算
1、加减法: 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 根据是该数的绝对误差最大。 例:
50.1 + 1.45
0.5812
±0.1
±0.01 ±0.0001 (绝对误差)
(3)单位改变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4)pH、 pM 、 logK 等对数值取决于小数位数。如 pH=11.20 两位有效数字
(5)指数形式 [H+]=6.3×10-12 mol/L 两位有效数字
(6)自然数和常数可看成具有无限多位数(因不是测量得到,如倍数、分数关系)
m ◇分析天平(称至0.1mg): 12.8228g (6) , 0.0600g (3) ◇千分之一天平(称至0.001g): 0.235g (3) ◇1%天平(称至0.01g): 4.03g (3), 0.23g (2) ◇台秤(称至0.1g): 4.0g (2), 0.2g (1)
➢多次测量统计处理,遵从“正态分布”规律。 ➢ 随机误差无法避免。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使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波动,其方向 、大小不固定,从而决定精密度的 好坏。
(4) 随机误差减免方法: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算术平均值。
17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是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有效数字 = 各位确定数字 + 最后一位可疑数字
x-m 随机误差
测量值的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测量值和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体现了随机误差的概率统计规律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误差的客观性: 误差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
根据误差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 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两类。
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
也叫可测误差,它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 些经常发生的、比较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 系统误差的性质是:
二、有数字的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五后有非零数字就进位。
例: 3.148
3.1 75.50
76
7.3976
7.4 75.51
76
0.736
0.74 76.51
77
75.5
76 76.50
76
修约数字时要一步到位,不能分次修约
例如将13.4565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
一次完成修约 13.4565
13
139.8
±0.1 /139.8 100%=±0.07%
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
差及数据处理
第3节
可疑数据的取舍
1.Q 检验法
2. 格鲁布斯 (Grubbs)检验法
2020/2/28
34
第三节 可疑数据的取舍
解决的问题:
过失误差的判断 方法:a、Q检验法
b、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确定某个数据是否可用。
为0.1%)
0.00~10.00mL;20.00~25.00mL;40.00~50.00mL
一、误差和偏差
2.偏差:分析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 di Xi X 正、负
平均偏差:无正、负
d
1 n
n i 1
Xi X
1 n
n i 1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第一章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1-1 误差分析的意义何在?1-2 误差有几种类型?总结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异同点。
1-3 试验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如何表示,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4 什么叫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误差如何计算? 1-5 数据有几种表示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1-6 可疑观测值的取舍有哪些方法?简述其步骤。
1-7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º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8 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50 mm ,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1 m ,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1-9 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 m ,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 m ,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1-10 使用凯特摆时,g 由公式2212/)(4T h h g +=π给定。
今测出长度(h 1+h 2)为(1.04230±0.00005) m ,振动时间T 为(2.0480±0.0005) s 。
试求g 及其最大相对误差。
如果(h 1+h 2)测出为(1.04220±0.0005) m ,为了使g 的误差能小于0.001 m/s 2,T 的测量必须精确到多少?1-11 检定2.5级(即引用误差为2.5%)、量程为100 V 的电压表,发现50 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 V 为最大误差,问该电压表是否合格?1-12 为什么在使用微安表等各种电表时,总希望指针在全量程的2/3范围内使用?1-13用两种方法测量L 1=50 mm ,L 2=80 mm ,测量结果为50.004 mm ,80.006 mm 。
试评定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
1-14 多级弹导火箭的射程为10000 km 时,其射击偏离预定点不超过0.1 km ,优秀射手能在距离50 m 远处准确地射中直径为2 cm 的靶心,试评述哪一个射击精度高?1-15 测量某物体重量共8次,测得数据(单位为g)为236.45,236.37,236.51,236.34,236.39,236.48,236.47,236.40。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3)、有界性:小误差测量值出现的机会大,大误差 测量值出现的机会小,极大误差的测定值出现的 机会更小。实际测定的结果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 范围内波动。 (4)、抵偿性: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的极限为零。
有关随机误差分布规律的正态分布曲线将在后 面详细介绍。 (三)过失误差 这种误差不同于上面讨论的两类误差,它是由 于操作者粗心大意或操作失误造成的。在分析工 作中应避免这类误差的发生。
f对t分布的影响实质上反映的是测量次数n对t分布 的影响 。 从图可以看出:t分布曲线一般总要比标准正态分布 曲线 “矮胖”,这表明有限次测量的分布要更分散。
2=0.023
y x x-
概率密度 个别测量值 随机误差
1=0.047
15.90 15.95 16.00 16.05 16.10 16.15 16.20
0
x-
x
测量值的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把一个普通的正态分布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 设 u x μ u称为标准正态变量
σ
x为测定值,µ 为总体平均值,σ总体标准偏差。
此时高斯方程就转化为只有变量u的函数表达式,
即
1 y (u) e 2
-
u2
2
此式就是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方程,从形式上看,标准正 态分布与 0, 1 的正态分布完全相同,所以标准 正态分布记作N(0,1)。各种不同的正态分布都可以 通过上述变化而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以u值为横坐 标,误差出现的概率为纵坐标,当测定次数无限多时, 得到随机误差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如p12,图2-2。
从这两批数据的个别测定值的偏差来看,第二批 较分散,因为其中有两个较大的偏差(上角标* 者)。所以用平均偏差反映不出这两批数据的好坏。 从表中第三列的计算可以看出:将偏差平方后再加 和,所得结果分别为0.72、0.99,清楚看出两批数 据的差异。 总体标准偏差(均方根偏差) ( x - )
第二章 误差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误差及数据处理§1 误差概述一、误差的来源1.测定值分析过程是通过测定被测物的某些物理量,并依此计算欲测组分的含量来完成定量任务的,所有这些实际测定的数值及依此计算得到的数值均为测定值。
2.真实值 true value真实值是被测物质中某一欲测组分含量客观存在的数值。
在实验中,由于应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样品处理,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以及测定程序都不十全十美,所以测定得到的数据均为测定值,而并非真实值。
真实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中却难以测得。
真值一般分为:<1>理论真值: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2>约定真值:统一单位(m.k g,.s)和导出单位、辅助单位。
1)时, <3>相对真值:高一级的标准器的误差为低一级标准器的误差的51(31~20则认为前者为后者的相对真值。
思考:滴定管与量筒、天平与台称3.误差的来源真值是不可测的,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误差。
在定量分析中,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六个方面:<1> 分析方法由于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欲测体系的真实性。
因此,对于一个样品来说,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常常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
实验中,当我们采用不同手段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项目测定时,经常得到不同的结果,说明分析方法和操作均会引起误差。
例如:在酸碱滴定中,选用不同的指示剂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每一种指示剂都有着特定的pH变化范围,反应的变色点与酸、碱的化学计量点有或多或少的差距。
另外在样品处理过程中,由于浸取、消化、沉淀、萃取、交换等操作过程,不能全部回收欲测物质或引入其他杂质,对测定结果也会引入误差。
<2> 仪器设备由于仪器设备的结构,所用的仪表及标准量器等引起的误差称为仪器设备误差。
如:天平两臂不等、仪表指示有误差、砝码锈蚀、容量瓶刻度不准等。
<3> 试剂误差试剂中常含有一定的杂质或由贮存不当给定量分析引入不易发现的误差。
计量基础知识(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一、测量
测量就是借助一定的仪器或量具,通过一 定的实验方法来实现标准量与待测量的比较。
1.直接测量
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而得出测量结果
2.间接测量
利用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计算而得出测量结果
例:
测量铜柱的密度时,我们可以用米尺量出它的高h 和直径d, 算出体积
V
d 2 h
处理方法:
①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
②研究其分布,找出其特征值,归入A类不确定度
三、对误差大小的评价
实验中常用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来评价实验结果中误差的大小。这 三个概念的涵义不同,应加以区别。 1.精密度: 表示测量结果中偶然误差大小的程度。精密度高是指在多次 测量中,数据的离散性小,偶然误差小。 2.准确度: 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准确度高表示多次测 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小,系统误差小。
2.不确定度的估计方法: 依据国内外规范,在物理实验中采用以下的不确定度简 化评定方法: 总不确定度Δ 从评定方法上分为两类分类: A类分量Δ A-----多次重复测量时用统计学方法估算的分量; B类分量Δ B-----用其他方法(非统计学方法)评定的分量;
不确定度用它的两个分量采用“方和根”的方法合成
x , y , z ,
x , y , z ,
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值为
F ( x , y , z...)
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为
F F F 2 2 2 y z x x z y
二、测量不确定度:
定义: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地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地参数。 1、此参数可以是诸如标准差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 2、测量不确定度由多个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用测量列结果的统计分布 估算,并用实验标准差表征。另一些分量则可用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的假 定概率分布估算,也可用标准偏差表征。 3、测量结果应理解为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而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均贡献 给了分散性,包括那些由系统效应引起的(如,与修正值和参考测量标准 有关的)分量。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4
2016-3-11
设分析结果R由测量值A、B、C 计算获得。 各测量值的绝对误差分别为EA、EB、EC
相对误差 EA/A、EB/B、EC/C 标准偏差 sA、sB、sC 计算结果R的绝对误差ER
相对误差ER/R 标准偏差sR
1.系统误差的传递 (1)加减法
若计算式为: R A BC 则:ER EA EB EC
2016-3-11
第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偏差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定量分析的目的是测定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理 论上希望测得的是含量真值T。
但实际情况是: 1)当对某标样进行测定时,即使采用最准确方法、最精密
例:指示剂颜色辨别差异 滴定管读数位置不正确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由某些难以控制且无法避 免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特点: (1)不恒定 (2)难以校正 (3)服从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1) 偶然因素 (2) 滴定管读数
3
3. 误差减免方法 (1)系统误差的减免
方法误差—— 采用标准方法校正 仪器误差—— 校正仪器 试剂误差—— 采用空白实验校正 操作误差—— 正确操作 (2)随机误差的减免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教材p49,例5
2.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2.1 有效数字 2.2.2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2.2.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2.4 分析化学中有效数字的使用
思考题: 下列数据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0.0330 (2)10.030 (4)3.30×10-2 (5)pKa=4.74
(3)89.6 (6)pH=10.2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2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2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置信度和置信区间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 有限次数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只是接近总体平均值μ。
❖ 在无系统误差情况下,只可能在一定把握程度(置信度或置信概率)下估计总体平均值μ会在 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的多大范围(置信区间)出现。
t x s
t x n s
由少量测定结果均值估计μ的置信区间
s
xt
n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2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2. 正态分布与 t 分布区别
1) 正态分布—— 描述无限次测量数据 t 分布 —— 描述有限次测量数据
2) 正态分布—— 横坐标为 u ,t 分布——横坐标为 t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
若G计算≥ G 表,弃去可疑值,反之保留。
2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1)将测量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2)计算测定值的极差R 。
2、Q 检验法 Q-test
2-2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x1,x2,x3.....x.n...
(3)计算可疑值与相邻值之差(应取绝对值)d。
(4)计算Q值:
Q计算
量值) 例如,标准样品的标准值
2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2. 误差
❖ 误差为测定值(x)与真值(T)的差值 ❖ 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 误差可分为
➢ 绝对误差 E = x-T ➢ 相对误差 Er(%)= E / T 。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2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二 、偏差与精密度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P9% 9 t0.0,3 15.844.6 7% 0 5 .8 4 0 4 .0% 84.6 7% 0 0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u
x
y (u) 1 eu2 / 2 2
y :概率密度
u:随机误差
4、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
u x
P27习题1 例3: 万分之一天平称量的质量误差
m
Ea
Er
0.2000 g 0.2 mg
0.1%
0.0200 g 0.2 mg
1.0%
2.1.2精密度与偏差 ?
精密度:平行测定的结果互相靠近的程度。 用偏差表示。 偏差小,精密度高。
偏差: 个别测定值xi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 均值之间的差别。
绝对偏差 di = xi - x
平均偏差 d 1 n di 1 n i
n i1
n i1
相对平均偏差
dr
d
100%
n
样本标准偏差s= (i )2 i 1
n 1
(有限次测定)
总体标准偏差 (无限次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RSD) sr= s x
Sr以百分率表示时又称变异系数CV
三、系统误差的判断与校正
1、判断
▪ 回收实验:
回收率 x3 x1 100%
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常常通x过2 回收试验检查。
2、校准或消除 校正方法: 用标准方法或标准试样做对照实验; 校正试剂: 做空白实验; 校正仪器和主观误差(操作人员)。
四、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比较
项目 产生原因
来源
▪ 过失误差 —由粗心大意引起 重 做 !
二、系统误差的来源 ?
▪ 方法误差: 如反应不完全;干扰成分的影响;指示剂
选择不当;
▪ 试剂误差: 试剂或蒸馏水纯度不够 ▪ 仪器误差: 如容量器皿刻度不准又未经校正;电子仪
器“噪声”过大等造成;
▪ 主观误差:如观察颜色偏深或偏浅,第二次读数总是
想与第一次重复等造成。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重点难点
1、误差的有关概念及表示; 2、关于误差和数据处理的计算; 3、定量分析中的数据处理及评价; 4、有效数字的表示及运算规则; 5、工作曲线的回归分析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2.1.1 准确度与误差 ?
准确度:指测定平均值与真值 接近的程度。
误差:指测定值xi与真值 之差。
甲 乙 丙 丁
36.00 36.50 37.00 37.50 38.00
结论: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就高。 两者的差别在于系统误差的存在
2.1.4 误差的分类及减免误差的方法
一、误差的分类 ?
▪ 系统误差 —由某种固定的因素造成的误差 ▪ 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由不确定的因素造成的误差
x 绝对误差 Ea = i
相对误差 Er = xi 100% Ea 100%
例1:用分析天平称量两物体,比较结果的准确度。
p7 A物体. x =1.6380g, =1.6381g
B物体. x =0.1637g, =0.1638g
Ea=1.6380-1.6381= - 0.0001g
Er
0.0001 1.6381
×100% = -0.006%
Ea=0.1637-0.1638= - 0.0001g
Er
0.0001 100% 0.1638
-0.06%
例2: 滴定的体积误差
V
Ea
Er
20.00 mL 0.02 mL 0.1%
2.00 mL 0.02 mL 1.0%
续解:
s
n
(i )2
i 1
n 1
n
di2
i 1
n 1
(0.11)2 (0.14)2 (0.04)2 (0.16)2 (0.09)2 % 5 1
0.13%
CV s 100% 0.13 100% 0.35%
x
37.34
2.1.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学习目的
1、认识到误差的客观存在。 2、了解分析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
规律,以及如何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 3、对测试数据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以获得最
可靠的数据信息。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2.2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2.3 误差的传递 §2.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5 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
例1: 测w(Fe)/%: 50.04, 50.10, 50.07 ( x =50.07)
绝对偏差di /% :d1=-0.03; d2= 0.03; d3= 0.00
平均偏差 d /%:
0.02
相对平均偏差dr /%: 0.04
例2:分析铁矿中的铁的质量分数,得到如下数据:
37.45,37.20,37.50,37.30,37.25(%)。计
率小。误差分布曲线只有一个峰 值,说明误差有明显集中的趋势。 (3) 有界性:由随机误差造成的误差不可能很大 即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很小; (4) 抵偿性: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的极限为零。
lim n d i 0
n n i1
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如何计算某取值范围的误差 出现的概率? 计算很麻烦!
系统误差 固定的因素
方法误差、试剂误差 仪器误差、主观误差
性质 重复性、单定的因素
环境温度、湿度、电压等的 变化
时正时负,时大时小,不可 测性,不可避免,可用统计 方法研究
精密度
消除或减 校正(做对照实验和空白实验, 免的方法 并校正仪器)
增加测定的次数
2.1.5 随机误差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曲线数学表达式为:
y f (x) 1 e( x )2 / 2 2
2
y:概率密度; μ:总体平均值;
x:测量值 :总体标准偏差
x-:随机误差
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测定次数无限多;系统误差已经排除。
2、随机误差分布规律 ?
(1) 对称性: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2) 单峰性: 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大误差的概
算此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异系
数。
解:
p10
x 37.45% 37.20% 37.50% 37.30% 37.25% 37.34% 5
d
1 n
n i 1
di
1 n
n i 1
xi
x
1 (0.11 0.14 0.16 0.04 0.09)% 0.1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