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初一代数教案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代数式》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代数式》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代数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识别和书写基本的代数式,如:单项式、多项式、有理式等。
2.学会使用字母表示数,理解字母在代数式中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代数式的运算。
3.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够对代数式进行简化。
4.学会解代数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等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2.教学内容:分享小组讨论成果,交流解题经验。
教学过程: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学习他人的解题方法。最后,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解题经验。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基础、中等、提高三个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代数式的书写、运算及解方程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2.教学内容:强调学习代数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强调代数式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代数式的奥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代数式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代数式的概念、书写及简单运算;合并同类项;解代数方程。
2.难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代数式的简化;等式性质的运用。
(二)教学设想
1.对于重点内容的把握:
(1)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代数式的概念,如:用a表示苹果的价格,b表示购买的数量,让学生感受到代数式的实际意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代数式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代数式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代数式全章教案主题: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目标:1. 理解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代数式的加减法运算;3. 能够应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等组成的符号集合;- 解释代数式的元素:常数、变量和运算符号;- 分析代数式的组成部分:系数、指数和字母。

2. 代数式的加法运算- 讲解代数式的加法原则:相同字母项的系数相加,不同字母项保持不变;- 给予示例演示代数式的加法运算;- 提供练题供学生巩固加法运算技巧。

3. 代数式的减法运算- 讲解代数式的减法原则:通过加上相反数实现减法运算;- 给予示例演示代数式的减法运算;- 提供练题供学生巩固减法运算技巧。

4. 代数式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出对应的代数式;- 帮助学生进行代数式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代数式应用到解决其他实际问题中。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示例演示和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加减法运算技巧;- 学生练:提供练题供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技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批改学生完成的练题,评价学生的运算准确性和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题;2. 思考如何将代数式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

扩展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代数式的进一步应用,如代数方程的解析;- 提供更复杂的代数式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课时求代数式的值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课时求代数式的值

3.2 代数式的值第1课时 求代数式的值教学目标课题 3.2 第1课时 求代数式的值授课人素养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把具体数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2.感受代数式求值是一个转换过程或某种算法,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求代数式的值.教学难点较复杂的代数式求值,理解代数式的值与字母的取值间的对应关系.教学活动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设计实例引出代数求值的需求,为进入新课做铺垫.【情境引入】谁说数学学不好?这不,先前数学成绩很差的刘伟,经过不断努力,不但成绩直线上升,而且现在还能设计程序计算呢!如图就是刘伟设计的一个程序.当输入x 的值为3时,你能求出输出的y 的值吗?y 的值为-3.像上面这样,我们在列出代数式的情况后,往往还需要求出所需的数值.怎么求呢?这就是本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建议】 学生独立完成说出答案,让其在按照程序探索求值的过程中感受代数式求值的必要性.活动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求代数式的值,并归纳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探究点 求代数式的值问题 为了开展体育活动,学校要购置一批排球,每班配5个,学校另外留20个.学校总共需要购置多少个排球?记全校的班级数是n ,则需要购置的排球总数是5n+20.提问 (1)如果班级数是15,怎么根据上面求得的代数式得到具体结果呢?如果班级数是15,用15代替字母n ,那么需要购置的排球总数是5n+20=5×15+20=95.(2)如果班级数是20呢?同上,如果班级数是20,用20代替字母n ,那么需要购置的排球总数是5n+20=5×20+20=120.概念引入:【教学建议】求代数式的值的注意事项:(1)代数式中的运算符号和具体数字都不能改变,代入数值以后原来省略的乘号一定要还原,如例1;(2)字母在代数式中所处的位置必须搞清楚;(3)若字母取值是分数,做乘方运算时必须加上括号,若字母取值是负数也必须加上括号;(4)代数式若有现实背景,也不可取归纳总结: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1)代入,即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2)计算,即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顺序计算得出结果. 【对应训练】教材P80练习第1,2题. 不符合实际意义的值,如李明买了n个足球,这里的n就不能取正整数以外的值.活动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代数式求值的掌握程度.例3科技改变生活.刘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最近新入手了一台如图所示的无人机进行航拍,刘伟将这台无人机放在距离地面1.5m的台子上,以ɑm/s的速度匀速上升40s后进行拍照,然后以(b-2)m/s的速度匀速下降25s后进行第二次拍照.(1)用代数式表示无人机两次拍照时距地面的高度;(2)当ɑ=12,b=10时,求无人机第二次拍照时距地面的高度.解:(1)第一次拍照时距地面的高度是(1.5+40ɑ)m,第二次拍照时距地面的高度是[(1.5+40ɑ)-25(b-2)]m.(2)当ɑ=12,b=10时,(1.5+40ɑ)-25(b-2)=(1.5+40×12)-25×(10-2)=281.5.因此,无人机第二次拍照时距地面的高度为281.5m.【对应训练】教材P80练习第3题.【教学建议】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列代数式与求代数式的值融会贯通,提高应用能力,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解题大招 求代数式的值求代数式的值时,将相应的字母换成已知的数值,原式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都不能改变.有时候字母的值没有直接给出,就需要先求字母的值再代入计算;当无法得知具体字母的值时,通常会用到“整体思想”,先对已知式子进行变形,或对要求值的代数式进行变形,使其满足“整体代入”的条件,再整体代入求值.培优点 实际问题中的代数式求值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随堂训练. 【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代数式的值?你会把具体数代入某个代数式进行求值吗?2.代数式求值时要注意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你能举例说明吗?3.字母的取值和代数式的值之间有何联系?你能对特定问题下某个字母的值和对应代数式的值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吗? 【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82习题3.2第1,2,3,4,7,8题.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代数式的值”是初中阶段代数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式后的内容,且贯穿于初中阶段代数学习的始终.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能使其感知字母的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的值之间的联系,为将来学习函数的知识做铺垫.。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优秀6篇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

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代数式的概念。

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

如:2,m都是代数式。

等都不是代数式。

3.教学难点分析:能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的数量关系,即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一定要理清代数式中含有的各种运算及其顺序。

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引起误会为出发点。

如:说出代数式7(a-3)的意义。

分析7(a-3)读成7乘a减3,这样就产生歧义,究竟是7a-3呢?还是7(a-3)呢?有模棱两可之感。

代数式7(a-3)的最后运算是积,应把a-3作为一个整体。

所以,7(a-3)的意义是7与(a-3)的积。

4.书写代数式的注意事项:(1)代数式中数字与字母或者字母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乘号简写作“·”或省略不写,同时要求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代数式》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代数式》教案、教学设计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代数式的求解方法,培养解题技巧。
5.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通过代数式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提高审美能力。
5.定期进行评价与反馈:
a.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发现存在的问题。
b.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c.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入新课,例如“小明的年龄问题”。讲述小明比小红大3岁,今年小红的年龄是x岁,那么小明今年几岁?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字母在数学表达中的便利性,从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代数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识别和书写基本的代数式。
2.学会使用字母表示数,理解字母在代数式中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代数式变换。
3.掌握代数式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能够运用这些性质简化代数式。
4.能够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并掌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求解方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代数式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距离和速度的关系等,让学生感受到代数式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代数式的概念及意义》+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代数式的概念及意义》+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3.1.2代数式的概念及意义教案【学习目标】1. 掌握代数式的意义及书写,形成初步的符号感;2. 学会列简单的代数式;3.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重难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1) 买一个排球需要a元,买一个篮球需要b元,则买一个排球和一个篮球共需要(a+b)元;(2) 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3倍少20件,去年的产量是(3n-20)件;3.要买m本书,每本n元,一共mn元;(4)某一正方形菜地的边长为a m,它的面积是另一菜地面积的2倍,另一菜地的面积为a2m2.2(二)新知探究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等.如:上述问题中列出的式子a+b,3n-20,mn,a22注意:1.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例如:0,1,a,m等2. 这里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开方将在以后学习);3. 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含有括号;4. 代数式中不含“=”“>”“<”.牛刀小试(1) x-5;(2) 0;(3) m;(4) a(b+c);(5) 2a+6=a;(6) m2 n2(7) 2n >3; (8) m 2 +1; (9) 1m+ 1n;解析:∵ 代数式不能含有“=”“>”“<”, ∴ 是代数式的有(1) (2) (3) (4) (6) (8) (9)点拨:代数式中的式子指由““+”、““-”、““ ”、“÷”、乘方、开方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代数式的书写规则:① 字母与字母相乘或数与字母相乘, “ ”号通常省略不写: 如:a b 通常写成ab,5×t 通常写成5t ② 数与数相乘必须写“ ”号,不能省略: 如:5乘4通常写作5 4③ 数与字母相乘,中间的“ ”号可以省略不写,数通常放在前面: 如:b 3a 通常写作3ab④ 当字母和带分数相乘时,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如:312a 通常写作72 a⑤ 含有字母的除法运算中,最后结果要写成分数形式,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如:a ÷b 通常写作ab⑥ 如果代数式后面带有单位名称,是乘除运算结果的直接将单位名称写在代数式后面,若代数式是带加减运算且须注明单位的,要把代数式括起来,后面注明单位。

七年级代数式教案

七年级代数式教案

七年级代数式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代数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方法;3. 能够应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 代数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2. 讲解:介绍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如变量、常数、系数等概念;3. 练习:让学生进行代数式的识别和简单的分类练习。

第二节代数式的加减运算1. 引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加减运算规则;2. 讲解:介绍代数式的加减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3. 练习:让学生进行代数式的加减运算练习,包括简单的题目和实际问题。

第三节代数式的乘除运算1. 引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乘除运算规则;2. 讲解:介绍代数式的乘除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3. 练习:让学生进行代数式的乘除运算练习,包括简单的题目和实际问题。

第四节代数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代数式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 讲解:介绍如何通过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建立代数模型等方法;3. 练习:让学生进行代数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练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代数式的相关知识;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代数式的练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工具:1. 教学PPT:用于呈现代数式的相关概念、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2. 教学实物:如代数式的具体例子、实际问题的图片等,用于引入和讲解;3. 教学练习册:包括代数式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课后练习和巩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代数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作业检查:布置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代数式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况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代数精品教案大全,助力数学学习之路

初中代数精品教案大全,助力数学学习之路

初中代数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一环,代数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而初中代数的教学也是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有一份优质的教案对初中代数教学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初中代数的精品教案,助力数学学习之路。

1.教学目标本教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知道这一阶段学习初中代数应该学会什么,掌握哪些知识点,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步骤本教案将代数分为基本公式、因式分解、二次方程、恒等式、整式运算、分式方程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教学步骤和练习,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代数相关知识点,避免学习上的漏洞。

3.互动环节本教案还设置了多种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课堂练习、板书思考等,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在互动的氛围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表达能力。

4.拓展思维靠谱教育集团出品的初中代数精品教案,不仅针对当前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且单元最后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从这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代数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际案例实际案例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教案还加入了实际案例训练,例如月饼分配案例、物品购买案例等,让学生了解实际情景,将代数运算形式转化成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将代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代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代数精品教案大全包含了丰富、详细的初中代数教学知识,对代数学科的学习做了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塑造了一个科学、高效且深入浅出的教学模式。

希望这些优质的教案可以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 3.2 代数式的值 教学教案01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 3.2 代数式的值 教学教案01

第三章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
公式可以求出弯道的长度
解:(1)两段直道的长为2a;
两段弯道组成一个圆,
它的直径为b,周长为πb.
因此,这条跑道的周长为2a + πb.
(2)当 a = 67.3 m,b = 52.6 m 时,
2a + πb = 2×67.3 + 3.14×52.6
≈ 300(m)
因此,这条跑道的周长约为300 m.
例 4 一个三角尺的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三角尺的面积S. 当 a = 10 cm,b = 17.3 cm,r = 2 cm 时,求这个三角尺的面积(π 取 3. 14)
分析:三角尺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圆的面积.
根据三角形、圆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出三角尺的面积.
巩固练习
如图是一个长为x,宽为y 的长方形休闲广场,在它的四角各修建一块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形的花坛(阴影部分),其余部分作为休闲区.
(1)用代数式表示休闲区的面积;
(2)若长方形休闲广场的长为50 m,
宽为20 m,四分之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8 m,求休闲区
的面积(π 取3.14,结果取整数).
解:(1)休闲区的面积为xy - πr2.
(2)当x = 50 m,y = 20 m,r = 8 m 时,
xy - πr2 = 50×20 - 3.14×82 ≈ 799 (m2).
因此,休闲区的面积约为799 m2.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用代数式中的计算关系来计算代数式的结果,正确认识代数式中的符号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将数值代入到几何图形的公式中进行求值,从而解决相应的问题.。

初中数学人教版代数基础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代数基础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代数基础教案设计教案一:整式的加减教学目标:1. 理解整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掌握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3. 能够应用整式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

教学内容:1. 整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3. 实际问题的求解。

教学步骤:Step 1:整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5分钟)1. 引入整式的概念,解释整式是由常数项、单项式和多项式组成的;2. 通过示例介绍整式的表示方法。

Step 2: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25分钟)1. 整式加法的规则:将同类项相加,保留系数,结果仍然为整式;2. 整式减法的规则:将减去的整式转化为相应的反整式,再进行整式加法运算;3. 通过练习巩固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Step 3:实际问题的求解(30分钟)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式进行求解;2.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适当的整式表示,并进行计算;3.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展示解题过程。

教学示例:示例1:某人购买了2本数学书、3本英语书和4支钢笔,数学书每本8元,英语书每本10元,钢笔每支3元,求总花费。

解析:设数学书的花费为x元,英语书的花费为y元,钢笔的花费为z元,则总花费表达式为:8x + 10y + 3z。

示例2:已知a + b = 5,a - b = 3,求a和b的值。

解析:将两个等式相加可得:2a = 8,解得a = 4,代入其中一个等式可得b = 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整式的概念、表示方法、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足够的示例,并设计合适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代数有关教案初中

数学代数有关教案初中

数学代数有关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代数的概念和意义,认识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字、变量和运算符号。

2. 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包括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和代数式的简化。

3. 能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代数的概念和意义2. 代数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3. 代数知识的应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运算、方程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代数是什么吗?代数有什么作用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代数是一种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语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简洁、更一般性地表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代数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1. 介绍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字、变量和运算符号。

2. 讲解代数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如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和代数式的简化。

3. 举例说明代数的应用,如解方程、求函数值等。

三、代数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15分钟)1. 讲解代数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包括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和代数式的简化。

2. 练习题: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代数式,并简化它。

四、代数知识的应用(15分钟)1. 举例讲解代数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解应用题、求函数值等。

2. 练习题: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代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练习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清晰,学生能够理解代数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

3. 学生能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代数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受代数的应用价值。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代数式的书写和简化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代数专题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代数专题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代数专题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数的分类,掌握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整数的分类,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3)掌握分数的分类,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4)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5)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6)了解实数的运算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图形、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代数概念和运算规则;(3)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代数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严谨、逻辑清晰的思维习惯;(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2. 整数的分类:正整数、负整数、零3. 分数的分类:正分数、负分数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5.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6. 实数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实数的分类及特点2. 整数、分数的分类及特点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4.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5. 实数的运算律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实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2)整数的分类:正整数、负整数、零;(3)分数的分类:正分数、负分数;(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正实数、零、负实数的大小关系;(5)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6)实数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3. 练习与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6. 作业布置:布置巩固所学知识的作业。

初中代数课教案

初中代数课教案

初中代数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解代数与数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代数的基本概念:代数、字母、未知数、方程等。

2. 代数的运算规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

3. 方程的解法:代入法、移项法、消元法等。

4. 实际问题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代数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方程的解法。

2. 难点:方程的解法,尤其是消元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代数,了解代数与数学的关系。

2. 讲解:讲解代数的基本概念,如代数、字母、未知数、方程等。

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演示:通过PPT或黑板,演示代数的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代数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挑选一些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讲解方程的解法:讲解代入法、移项法、消元法等解法。

并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这些解法。

6.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

引导学生将代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代数的实用价值。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代数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代数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方程的解法。

2. 示范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代数知识和解题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法:引导学生将代数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体会代数的实用价值。

5.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数学人教版代数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代数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代数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代数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解代数方程的基本方法;3. 运用代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发展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代数方程的含义和特点;2. 掌握解代数方程的步骤和方法;3.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并解答。

三、教学内容:1. 代数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1 代数方程的含义1.2 代数方程的基本概念:未知数、系数、次数等2. 解代数方程的基本方法2.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1.1 移项法2.1.2 消元法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1 因式分解法2.2.2 公式法3. 实际问题的代数方程求解3.1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3.2 解答实际问题中的代数方程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小明买了若干本数学书,每本书的价钱是x元,他总共花了y元,请问他买了多少本书?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代数方程的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探究2.1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法和消元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研究,并结合习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2.2 教师在黑板上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步骤和方法。

3. 拓展3.1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研究,并结合习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3.2 教师在黑板上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步骤和方法。

4. 实践4.1 学生个人或小组根据实际问题,将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并解答问题。

4.2 学生展示解答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代数方程》章节相关内容;2. 黑板、粉笔、教具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2. 学生的辨别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4. 学生对代数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一数学课程教案代数方程的初步学习

初一数学课程教案代数方程的初步学习

初一数学课程教案代数方程的初步学习教案:初一数学课程代数方程的初步学习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能够:1.了解代数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代数方程的解法;3.运用代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材;2.黑板和白板;3.教具:代数方程练习题、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简单的代数方程,并解释方程中的符号及其含义。

引起学生对代数方程的兴趣。

2.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代数方程的概念,解释未知数、系数、等式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代数方程的解法(25分钟)(1)整数解法:通过逆运算原则,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求解方程中的未知数。

(2)分数解法:当方程中含有分数时,通过消去分母的方式将方程化为整数方程,再求解未知数。

(3)方程的根与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方程与图像的关系,解读方程的根的意义。

4.练习与应用(30分钟)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法。

通过应用题引导学生将代数方程与实际问题进行连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要点,总结解代数方程的步骤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与代数方程相关的其他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念讲解、解决方法的引导以及练习与应用等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代数方程及其解法,并且能够运用代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与图像的关联,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初中数学代数部分讲解教案

初中数学代数部分讲解教案

初中数学代数部分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分类,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3. 能够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实数的分类2.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3. 有理数的运算律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整数、分数和小数,引出实数的概念。

2. 提问:实数可以分为哪些类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实数的分类(15分钟)1. 介绍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2. 解释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的统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3. 解释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4. 通过例子说明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

三、有理数的加法(15分钟)1. 介绍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 讲解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

3. 举例说明有理数加法的应用。

四、有理数的减法(10分钟)1. 介绍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讲解减法的运算律。

3. 举例说明有理数减法的应用。

五、有理数的乘法(10分钟)1. 介绍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

2. 讲解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

3. 举例说明有理数乘法的应用。

六、有理数的除法(10分钟)1. 介绍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除以零没有意义。

2. 讲解除法的运算律。

3. 举例说明有理数除法的应用。

七、有理数的运算律(10分钟)1. 介绍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介绍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举例说明运算律的应用。

八、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初一数学认识代数的优秀教案范本

初一数学认识代数的优秀教案范本

初一数学认识代数的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代数中的运算规则和方法;3. 运用代数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熟悉代数的相关知识;-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备教案和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 复习前面学习的数学知识,如基本运算和方程等;- 整理课本和笔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代数的认识和思考,如:小明用5支铅笔和3个橡皮共花费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想一想如何表示和解决这个问题。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认识代数的基本概念,如代数式、未知数、系数、常数项等。

并解释代数式的意义和作用。

3. 代数运算规则(15分钟)介绍代数中的四则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并通过一些例子进行演示和讲解。

4. 代数化简与展开(20分钟)详细介绍代数式的化简和展开方法,包括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等。

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和训练。

5. 解方程(20分钟)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代数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代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代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扩展1. 拓展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代数知识进行解答,充分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实际应用(10分钟)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并运用代数解决,如经济购物、数学奥赛等。

3. 学习反思(5分钟)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代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代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2人教版数学《代数式》配套教案(精选)

2022人教版数学《代数式》配套教案(精选)

2 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知识与技能】理解代数式,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体验、验算、猜想、归纳等数学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符号感,发展运用符号解决问题和数学探究意识.【情感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体验数学美,增强学习自信心,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列代数式.【教学难点】理解具体代数式的意义,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在上节内容中出现过的4+3(x – 1),x+x+(x+1),m – 1,3v,2a+10,1an,st,6(a– 1)2等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代数式的概念问题1 什么样的式子是代数式?【教学说明】学生在导入里已经找到这些式子的共同特征,教师应加以规范.【归纳结论】用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像这样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问题2 列代数式.(1)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分析,与同伴交流,正确地列出代数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怎样列代数式.【归纳结论】列代数式就是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问题3 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准确地理解并掌握代数式的意义.【归纳结论】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第82页“随堂练习”第1题.2.教材第82页“随堂练习”第2题.“随堂练习”第3题.【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代数式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若买一千克苹果需p元,则6p表示买6千克苹果需6p元.2.(1)10b+a(2)若一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百位数字是c,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3.(1)若x表示某厂2012年的利润,2013年利润比2012年增长8%,则(1+8%)x表示该厂2013年的利润.(2)若x=100万元,则(1+8%)×100=108(万元),它表示该厂2013年的利润为108万元.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大胆发言,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到列代数式,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课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1.会用描点法画出y=a(x-h)2+k的图象.2.掌握形如y=a(x-h)2+k的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并会应用.3.理解二次函数y=a(x-h)2+k与y=ax2之间的联系.一、情境导入对于二次函数y=(x-1)2+2的图象,你能说出它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吗?你能再说出一个和这个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一致的二次函数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类型一】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求二次函数y=x-2x-1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及其最值.解析:把二次函数y =x 2-2x -1化为y =a (x -h )2+k (a ≠0)的形式,就会很快求出二次函数y =x 2-2x -1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解:y =x 2-2x -1=x 2-2x +1-2=(x -1)2-2,∴顶点坐标为(1,-2),对称轴是直线xx =1时,y 最小值=-2.方法总结:把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化成y =a (x -h )2+k (a ≠0)形式常用的方法是配方法和公式法.【类型二】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性质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图象的一部分,x =-1是对称轴,有下列判断:①b-2a =0;②4a -2b +c <0;③a -b +c =-9a ;④若(-3,y 1),(32,y 2)是抛物线上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解析:∵-b2a =-1,∴b =2a ,即b -2a =0,∴①正确;∵当x =-2时点在x 轴的上方,即4a-2b +c >0,②不正确;∵4a +2b +c =0,∴c =-4a -2b ,∵b =2a ,∴a -b +c =a -b -4a -2b =-3a -3b =-9a ,∴③正确;∵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点(-3,y 1)到对称轴x =-1的距离小于点(32,y 2)到对称轴的距离,即y 1>y 2,∴④正确.综上所述,选B.方法总结:抛物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由a 、b 、c 的符号确定:抛物线开口方向决定了a 的符号,当开口向上时,a >0,当开口向下时,a <0;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b2a;当x =2时,二次函数的函数值为y =4a +2b +c ;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上方时,y >0,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下方时,y <0.【类型三】利用平移确定y =a (x -h )2+k 的解析式将抛物线y =13x 2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是( )A .y =13(x -2)2-1B .y =13(x -2)2+1C .y =13(x +2)2+1D .y =13(x +2)2-1解析:由“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可知,将抛物线y =13x 2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x 2-1;由“左加右减”的平移规律可知,将抛物线y =13x 2-1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x -2)2-1,故选A.探究点二: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应用【类型一】y =a (x -h )2+k 的图象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第二象限,以A 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原点,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B ,对称轴为直线x =-2,点C 在抛物线上,且位于点A 、B 之间(C 不与A 、B 重合).若△ABC 的周长为a ,则四边形AOBC 的周长为________.(用含a 的式子表示)解析: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 =-2,抛物线经过原点,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B ,∴OB =4,∵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AB =AO ,∴四边形AOBC 的周长为AO +AC +BC +OB =△ABC 的周长+OB =a +4.故答案是:a +4.方法总结: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本题利用抛物线的这一性质,将四边形的周长转化到已知的线段上去,在这里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类型二】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实际应用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分钟)之间满足函数y =-110(x -13)2+59.9(0≤x ≤30),y 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1)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2)第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3)第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解:(1)0≤x ≤13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13≤x ≤30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2)当x =10时,y =-110(10-13)2+59.9=59.故第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59.(3)当x =13时,y 值最大,,故第13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操作中探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体会数学建模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充分认识圆的轴对称性。

初中数学代数教案

初中数学代数教案

初中数学代数教案标题:初中数学代数教案正文: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和基本概念;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各种情况;3. 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课本、练习册;3. 实例练习题、应用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引发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考,如:小明花了x元去买了两本书,每本书的价格都是y元,设定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买书的总价。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3.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解法: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系数、未知数以及方程的解的含义和求解的步骤。

4. 示例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示例,演示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求解方程。

5. 练习与巩固:在黑板上出几道练习题供学生练习,然后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与答案。

6. 进一步练习:在练习册中完成相关章节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与解答题。

7. 拓展运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并与同学共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8. 小结: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第二节: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各种情况;3. 能够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 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课本、练习册;3. 实例练习题、应用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引发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考,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去买书,一共花了x元,小明花了y元,设定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小红花了多少钱。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 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与解法: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系数、未知数以及方程的解的含义和求解的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一读 同解方程 ……………………………………………………………210
4.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12
读一读 关于代数的故事 …………………………………………………235
小结与复习 ………………………………………………………………………237
读一读 内容丰富的数──0………………………………………………171
小结与复习 ………………………………………………………………………172
复习题三 …………………………………………………………………………175
自我测验三 ………………………………………………………………………179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代数第一册目录
1.1 代数式………………………………………………………………………4
1.2 列代数式……………………………………………………………………10
1.3 代数式的值…………………………………………………………………14
1.4 公式…………………………………………………………………………18
2.4 绝对值………………………………………………………………………63
二 有理数的运算
2.5 有理数的加法………………………………………………………………69
2.6 有理数的减法………………………………………………………………80
读一读 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86
复习题四 …………………………………………………………………………240
自我测验四 ………………………………………………………………………244
附录一 平方表和立方表
附录二 部分习题答案
附录三 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5.1 二元一次方程组………………………………………………………………4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1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55
6.2 不等式的解集…………………………………………………………………63
6.3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67
读一读 同解不等式 …………………………………………………………74
读一读 关于中国古代的一次方程组 ………………………………………42
小结与复习 …………………………………………………………………………44
复习题五 ……………………………………………………………………………46
自我测验五 …………………………………………………………………………51
2.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87
读一读 实际中的正负数 …………………………………………………92
2.8 有理数的乘法………………………………………………………………93
2.9 有理数的除法………………………………………………………………102
2.13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 ……………………………………………126
小结与复习 ………………………………………………………………………132
复习题二 …………………………………………………………………………135
自我测验二 ………………………………………………………………………139
5.2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9
5.3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7
5.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26
5.5 一次主程组的应用……………………………………………………………33
读一读 谈谈储蓄的利息 …………………………………………………24
1.5 简易方程……………………………………………………………………25
小结与复习 ………………………………………………………………………33
复习题一 …………………………………………………………………………36
读一读 求平均数 …………………………………………………………108
2.10 有理数的乘方 ……………………………………………………………110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5
2.12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120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3.1 整式…………………………………………………………………………142
3.2 同类项………………………………………………………………………151
3.3 去括号与添括号……………………………………………………………158
3.4 整式的加减…………………………………………………………………166
自我测验一 ………………………………………………………………………41
第二章 有理数
一 有理数的意义
2.1 正数与负数…………………………………………………………………44
2.2 数轴…………………………………来自……………………………………52
2.3 相反数………………………………………………………………………59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 等式方程
4.1 等式和它的性质……………………………………………………………182
4.2 方程和它的解………………………………………………………………188
二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4.3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