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熟悉厘米》教案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看、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受的制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预备:多媒体、米尺。

学生预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教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拟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例如1情境图。

)观看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桌的长。

)沟通汇报:桌的长是几拃?生1:拃。

生2: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展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一样的标准进展测量。

教师小结:由于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我们一起来熟悉长度单位。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过程,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1厘米的长度,并且在实际中应用整厘米数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谈话:同学们喜歌听故事吗?请同学们边看边听。

多体出示教材情景图,教师讲故事。

师提问:师傅量的时候是三拃,徒弟做的时候也是三拃,都是三拃,为什么做出来的衣服不合适呢?这是怎么回事?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互说,教师参与交流。

学生完成后全班汇报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学生汇报如下。

生1:师傅长得高大,手也大。

生2:徒弟是个小孩,手小,徒弟的一拃比师傅的一拃当然就短了,那么做出的衣服就小了。

师: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怎样才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呢?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预设如下。

生1:那就师傅量,师傅做,可是这样的话师傅就不用找徒弟了呀!生2:用线绳量阿福的身长、袖长,然后系一个扣做标记。

生3:不如直接用尺子量出数,记下来,不就变不了了嘛!师:对呀!用尺子不就行了吗?这个师傅也真够粗心的。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尺子师谈话:你对尺子有哪认识?拿出你的尺子看一看。

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观察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回答并评价。

学生回答预设如下。

生1:尺子上有0、1、2……的数字。

生2:尺子上有长长短短的竖线。

3: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小结并适时板书:老师告诉大家、尺子上长长短短的线表示的是尺子的刻度,“cm”是厘米,是尺子上的一个单位,尺子上的0、1、2……表示的是几个厘米数。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

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

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生:有!【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观察尺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及1厘米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刻度尺,会用刻度尺测量实物或图形(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3. 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的过程中,形成单位长度(1厘米)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会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长度(1厘米)的空间表象。

【教学准备】上课前拿,1厘米的小棒若干根等。

一、故事导入师:从前有个人叫阿福,他想去做一件新衣服,老师傅量出来衣长3拃,小徒弟在布上也量出来3拃,衣服做好了,阿福来试穿,你觉得衣服合身吗?为什么?师:其实,在古时候,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标准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所以决定用这么长的小棒,作为标准长度去测量,谁知道这根小棒有多长?(好眼力)厘米是全世界通用的长度单位(兰溪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杭州也用,美国也在用)。

在测量较短物体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也可以用英文字母cm 表示。

(板书厘米:cm)二、探索新知(一)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1. 看一看师:想不想自己感受下1厘米究竟有多长?生:想。

师:请把你的手变成小鸟,把1厘米小棒放进鸟嘴巴,然后看看1厘米有多长?师:现在鸟嘴巴不动,轻轻的把1厘米的小棒抽出来,像木头人一样不动,用眼睛看一看这个1厘米的空隙有多长?看五秒,木头人不动,1,2,3,4,5。

生:看1厘米的缝隙。

2. 想一想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3. 比一比师:睁开眼睛,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和同桌对一下生:比一比。

师:请用小棒验证一下你的空隙是不是1厘米?生:验证。

师:如果正好能填满就说明你比画的长度就是1厘米。

4. 找一找师:现在我们大概知道1厘米有多长,在我们身边、身体上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找到了哪些1厘米?生:大拇指师:大拇指的宽度。

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如果没带尺子,就可以用大拇指估计物体长度。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厘米》课标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下列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味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的具体目标以及本课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的地位。

)(体现在:在尺子上用两指间找出1厘米的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

)(体现在:找1厘米长的物体。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思量;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示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示学生思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厘米》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厘米》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厘米》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基本概念,知道一厘米的实际长度。

2. 能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以厘米为单位进行记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厘米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 对厘米长度的准确感知。

2. 准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把标准的尺子。

2.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厘米吗?”引导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尺子,让学生发现尺子上有许多小刻度,每一个小刻度就是一厘米。

2. 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量出一厘米的长度,让学生用手比划一厘米的长度,加深对一厘米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用尺子测量一些常见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让他们实际操作,感受一厘米的实际长度。

三、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简单的测量题目,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并记录结果。

2. 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品,用尺子测量其长度,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厘米的概念以及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找一些物品,自己尝试用尺子测量并记录其长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理解和掌握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以上是《认识厘米》數學教案設計的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限整厘米数)(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1厘米的认识

1厘米的认识

厘米的理解一、设计说明厘米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维计量单位,是进一步学习其它一维计量单位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面积、体积等二、三维计量单位的基础。

所以,如何合理、有效地协助学生建立鲜明的表象,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发展和后续的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教学任务:1、理解厘米,建立1厘米的鲜明表象;2、学会用厘米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会注重通过各种活动协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鲜明表象,以为这样学生就对厘米有了深刻的理解。

而事实上,当学生在估测5厘米以上的长度时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这说明学生对厘米的表象建立并不成功。

所以,本设计将着重体现以下两点:1、不但要建立好1厘米的表象,还要建立3厘米、5厘米、10厘米等的长度表象;2、重视估测意识和水平的培养,学会用所建立的3厘米、5厘米、10厘米等的表象来估测长度。

即选择更合适的估测标准实行更准确的估测。

二、教学设计3)比一比。

1厘米有多长?4)找一找。

生活中什么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图钉、食指宽等)找到桌面上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

5)画一画。

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此处可不作端点要求),再用尺子量一量,看自己画得准不准。

6)想一想。

闭眼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7)估一估。

下面的物品有多长?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1厘米 1厘米()厘米()厘米1厘米()厘米2、建立3厘米的表象1)为什么在估计小刀的长度时,小朋友们的答案不一样呢?师:当物体长度比较长时,用1厘米去估就很容易出错,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用更长一些的长度来协助我们估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3厘米有多长?2)从尺子中找到3厘米,用手比画一下有多长。

3)从学具中找到3厘米的小棒,测一测是否是3厘米,(课件演示不同的测法,强调要对准0刻度)摸一摸,比一比3厘米的长度。

4)将3厘米的小棒摆在小刀图边,再次估计小刀的长度。

3、建立5厘米的表象1)小刀长6厘米,那你能用手在小刀上比一比,5厘米大约是多长?2)将手指比画的5厘米放在尺子上验证、调整。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难点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学案导案知识梳理一、复习导入。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引入今天学习内容)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基础练习二、新知探究(1)观察尺子(2)认识、感受1厘米(cm)“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4)认识几厘米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三、知识运用看课件做题四、总结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检测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二、20厘米—5厘米=厘米10厘米—3厘米=厘米8厘米+6厘米=厘米3厘米+4厘米=厘米当堂检测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2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2.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3一、说教材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xx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小木块作单位来量一量学具中纸条的长度。

教师: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量贴在黑板上的这张纸条,让学生来量。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小木块在黑板上放不住,测量起来很不方便。

)教师说明:在测量这两张纸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小木块,虽然得出了结果,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生:……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课件演示)[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

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课件演示)[设计意图]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一、课前调查课前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尺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尺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又不会具体怎样使用尺进行测量。

学生很难想到用一排,或借助其它工具来测量。

二、教学目标我认为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种要体现的方面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现情境化教学策略例如: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讲故事“阿福的新衣”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思考和探究中去。

生活永远是数学问题不枯竭的源泉,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体验感受中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自主探究,体现主体化教学策略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通过让学生比较老师的尺和学生尺的共同之处,让学生自主寻找尺的本质特征,实现学生自主认尺的目标。

(2)通过让学生在已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在尺上找出几厘米,让学生自主拓展对厘米的认识,建构厘米的知识。

(3)通过让同桌两个小朋友分工量书签,再交流量法及注意点,让学生利用刚学的厘米知识来体现数学是有用的。

同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比较交流,形成新的生活经验。

3、加强直观操作,合作交流,体现活动化教学策略数学是活动的数学。

本节课在认识厘米的过程中一共进行三个方面的活动:(1)认识1厘米及几厘米的活动。

(2)测量的活动。

(3)画线段的活动。

让学生在操作中,在活动中交流,反思,形成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1)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厘米”的概念。

小学数学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过程,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且在实际中应用整理米数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把尺子、每组一件信封(小棒、牙签、棉棒、表格)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播放情境动画:阿福的新衣。

(学生观看)(播放动画并配音: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

师傅:“欢迎、欢迎,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

”师傅:“我来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

徒弟:“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哦?我再量一量……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我明明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交流:想一想衣服为什么会做小了呢?把各自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3)汇报: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2)小结:是啊,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就不会出错了。

(出示尺子)二、新课学习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初步感知学生拿出尺子,仔细地看一看,尺子上都有什么?把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数学教师蒿佳佳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不同的标准来量物体的长度,结果也不同。

知道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直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有0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限整厘米数〕4.培养学生观察,估测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1.知道单位统一的重要性。

2.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用尺子测量。

3.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1厘米的磁条模型,测量学习单,吸管学习单,15厘米直尺,长度大约为1厘米的各种小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

1.以〞拃〞作单位测量衣服的长度。

〔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师:老师说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是什么东西呢?〔抽生答复〕预测:生:手〔指〕。

师:伸出你们的手指看一看,是不是两棵小树十个杈,猜对了。

那你会用手比1拃吗?说明: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大拇指到中指两端的长度就叫作“1拃〞。

师:同桌俩人互相比比谁的拃长?〔把手放下〕谁和老师比一比?为什么我的1拃那么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用“拃“量东西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阿福的新衣》师:是呀,怎么回事呢?谁能帮徒弟解答这个疑问呢?预测:生:师傅与徒弟的手不一样大。

生:师傅的1拃要比徒弟的1拃长。

师:对了,师傅的手长,徒弟的手短,因此他们度量标准不同,所以交流起来不方便。

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制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

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个——厘米。

〔厘米的认识〕师:厘米就藏在小朋友的尺子上,请小朋友拿出直尺看一看〔实物展示学生尺〕瞧,这样的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师剥下尺子上的1厘米:0-1 〕请小朋友们像老师这样把1厘米的磁条模型请下来。

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二.初步感知1厘米(1)游戏:接下来我们一起和1厘米交朋友,看谁能很快记住1厘米有多长?请你像我这样做:左手变孔雀,这是小嘴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玩中学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

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
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每一个数字都对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
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

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
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

)是呀,1厘米确
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1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
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

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

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

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玩中做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全课小结.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反思:量物体时,零刻度对不齐:对一厘米的长度误差较大。

应进一步构建新概念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印象,同时多进行实地、实际测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