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意义,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意义。

难点: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清明节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清明节,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案例分析:分析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清明节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了解清明节的主要习俗。

2. 教学步骤:a. 引导学生回顾清明节的由来。

b. 讲解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c. 分析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探究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 教学步骤:a.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文化内涵的理解。

b.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如诗词、故事等,深入探究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c. 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了解清明节的其他相关习俗。

2. 教学步骤:a.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清明节的其他相关习俗。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基本信息,包括日期、习俗等。

2. 激发学生对清明节由来感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基本信息和习俗。

教学难点:清明节的历史由来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清明节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清明节,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清明节的认知。

2. 展示清明节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清明节的习俗和环境。

3. 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基本信息,如日期、起源等。

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的意义和由来。

5. 学生自主探究,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清明节的由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历史由来。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历史由来。

教学难点: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清明节由来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的意义。

2. 教师讲解清明节的历史由来,包括传说和史实。

3.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加深对清明节由来的理解。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如祭祀、缅怀等。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清明节由来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清明节的习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各种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主要习俗。

教学难点:清明节习俗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清明节习俗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了解清明节的意义。

2. 教师讲解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如扫墓、踏青等。

3.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了解清明节习俗的来源和意义。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习俗的文化内涵,如对生命的敬畏、家族情感等。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清明节习俗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章:清明节的现代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苏教版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苏教版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苏教版清明节的由来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的基本概念和日期引发学生对清明节由来和习俗的兴趣1.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时间和意义清明节与春天的关系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清明节,分享他们对清明节的印象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时间(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意义(春天的节日,祭祀祖先和扫墓)图片展示:展示清明节相关的图片,如春天的景色、扫墓的场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清明节的基本概念和日期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第二章:清明节的由来2.1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的历史由来和故事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传统价值观2.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历史由来和故事背景相关的传说和传统习俗2.3 教学活动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清明节的历史由来和故事,如《寒食帖》的故事、介子推母的故事等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清明节的相关传说和传统习俗,分享彼此的发现小组展示:各小组选择一个传说或习俗,以图片、口头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听后提出问题和评论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清明节的历史由来和故事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第三章:清明节的习俗3.1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实践能力3.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习俗和活动,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相关的手工制作和实践活动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和活动,如扫墓的意义、踏青的乐趣、放风筝的技巧等手工制作: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清明节特色食品(如青团)、绘制风筝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踏青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清明节的习俗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手工制作和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评估学生对清明节习俗的理解程度和体验感受第四章:清明节的诗歌4.1 教学目标欣赏和理解清明节相关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4.2 教学内容清明节相关的诗歌作品,如《清明》、《登高》等诗歌的主题和意境4.3 教学活动诗歌欣赏:教师朗读清明节相关的诗歌作品,学生欣赏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彼此的解读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清明节相关诗歌,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欣赏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第五章:清明节的文化意义5.1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传统价值观5.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如祭祀祖先、缅怀先人、家庭团聚等清明节与其他节日的联系和区别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如祭祀祖先的重要性、缅怀先人的情感、家庭团聚的意义等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清明节与其他节日的联系和区别,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理解综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清明节的文化意义进行综合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第六章:清明节的当代实践6.1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在当代社会的实践和演变探讨清明节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6.2 教学内容清明节在当代社会的实践,如祭祀方式、扫墓活动等清明节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影响,如假期安排、旅游活动等6.3 教学活动调查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当代清明节的社会实践和演变,分享调查结果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清明节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案例,如清明节期间的环境保护、文明祭祀等,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清明节在当代社会实践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第七章:清明节与环境保护7.1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7.2 教学内容清明节与环境保护的关联,如祭祀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扫墓时的生态保护等环保措施的推广和实施,如文明祭祀、绿色祭祀等7.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文明祭祀和绿色祭祀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清明节期间实施环保措施,分享各自的建议和想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清明节环保实践活动,如制作环保标语、发起绿色祭祀倡议等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清明节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环保意识第八章:清明节的文化传承8.1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的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传承责任感8.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文化传承,如传统习俗、民间传说等文化保护的措施和方法,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节日传承等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节日的传承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保护清明节的文化,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清明节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如发起传统习俗体验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清明节的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传承意识第九章:清明节的国际影响9.1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传播探讨清明节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9.2 教学内容清明节在国际上的影响,如华人的清明节庆祝活动、清明节在其他国家的传播等清明节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清明节与西方节日的比较、跨文化清明节庆祝活动等9.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传播,分享一些国际上的清明节庆祝活动案例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清明节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清明节国际影响实践活动,如发起跨文化清明节庆祝活动、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等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清明节在国际上的影响的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跨文化意识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总结清明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反思清明节的学习体验和文化传承10.2 教学内容回顾清明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总结学习成果反思清明节的学习体验和文化传承,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10.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清明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总结学习成果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文化传承的反思,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清明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学习体验的反思评估学生在总结和反思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重点解析本文档为“苏教版清明节的由来教案”,共包含十个章节。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历史由来、习俗及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清明节与其他传统节日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历史背景及习俗。

2.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感受清明节氛围。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增强互动性。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清明节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2. 教学道具:清明节的习俗物品(如风筝、扫帚等)。

3. 参考资料:关于清明节的书籍、文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清明节。

2. 新课导入: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历史背景及习俗。

3. 案例分享:介绍清明节期间的一些传统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总结提升:总结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及其意义,强调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清明节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乡的清明节习俗、参观烈士纪念馆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清明节相关的图片,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 视频播放:播放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由来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清明节的意义。

3. 故事讲解:讲述一个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习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清明节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扫墓、制作风筝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清明节的习俗。

七、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清明节》教学设计

《清明节》教学设计

《清明节》教学设计清明节教学设计导言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了解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由来- 掌握清明节的传统俗和活动-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传说故事。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清明节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清明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课:清明节的俗和风俗1. 分析清明节的俗和风俗,如扫墓、祭祖、踏青等。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清明节的各种俗和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清明节俗进行深入了解和分享。

第三课:清明节的亲子传统活动1. 引导学生认识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亲子传统节日,了解和体验亲子活动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在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和俗。

3. 指导学生设计一个亲子活动方案,以传统的清明节活动为主题。

教学评价- 学生小组展示和分享清明节相关的研究成果。

- 学生亲子活动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情况评估。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清明节传统活动。

-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请按照教学步骤和目标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清明节的由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提问:从这三句的 描写中能让我们感受 到介子推、重耳是怎 样的人?
指名汇报:(从这三句 话的描写可以让我们 感受到介子推是一个 忠君爱国的人,重耳 是一个知恩图报的 人。) (“爱国”怎么理解? 因为重耳是晋国的公 子,以后是要当晋国 的国君,要管理国家 的。)
小结:同学们,我们 现在知道了描写人物 时,要尽可能把人物 的动作、语言、神态 写具体、生动,这样
峰。
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把“一寸光阴一寸 在造句之前,要让学
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生充分理解词义,结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
时刻鞭策自己要珍惜 时间,好好学习。
小结:同学们,通过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介子推的血书 对晋文公的影响很 大,他的忠君爱国的 精神感动着晋文公, 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 百姓。人们在清明节 那天举行各种活动纪 念介子推,慢慢地, 清明节就成了我国的 传统节日。让我们怀 着对介子推的敬意, 深情地朗读第 8 段。
写出来的人物才能打 动读者。
(二)理解“但愿主 公常清明”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已 经理解了“割肉奉君 尽丹心”的意思,现 在我们来理解“但愿 主公常清明”的意思。
1.提问:“但愿主公常 学生思考,自主学习。
清明”是什么意思? 指名汇报:只希望主
公做一位贤明的国
君,使国家安定,百
姓安居乐业。
2.介子推对晋文公的 指名汇报:介子推希
3.板书内容“介子推
晋文公”中的双向箭头改为单向指示的箭头“介子推

文公 ”,这样学生才会更清楚“忠君爱国”“知恩图报”指的是谁。
4.教师向学生提的问题,引导的话语,还需精炼一些,尽量不重复学生的话。
5.在学生用“鞭策、座右铭”进行口头造句以后,可以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在学生写完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2)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2)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体验清明节的各种习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如故事、诗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概念;(2)提问:同学们对清明节有什么了解?2. 讲述清明节的由来:(1)教师讲述有关清明节的传说和故事;(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清明节故事。

3. 讲解清明节的习俗:(1)教师介绍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体验过的清明节习俗。

4. 探讨清明节的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2)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认识和感受。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搜集成果,如有关清明节的诗词、故事等;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清明节的认识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清明节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诗人、历史人物等,以清明节为背景,进行情景剧表演。

3. 清明节主题绘画: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绘制一幅关于清明节的画作,可以是习俗场景、历史故事等。

4. 清明节诗词比赛:让学生准备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等。

《清明节的由来》第二课时课件

《清明节的由来》第二课时课件

生动、
第二句比第一句好在哪里?
形象
1.介子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忠君爱国
2.重耳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恩图报
思考:“但愿主公常清明”是什么 意思?
只希望主公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我不求报答,只愿主公 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 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 位贤明的君主。
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 他做到了吗?
S版2001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9 清明节的由来
新铺镇北二小学 傅珊珊
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节的由来; 2.理解重点段落内容,体会重点 句子的意思; 3.用“鞭策、座右铭”说一句话; 4.体会介子推的忠君爱国精神。
一、复述课文,导入新课

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亡
割肉奉君



封官
介 子 推


血书
这封血书写了什么?
2.我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作为 自己的座右铭,时刻鞭策自己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布置作业
1.查阅课本127页的学习链接——清明节 的由来的另一种说法
2.查阅端午节的由来,做好相关笔记。
从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落可以找到 相关的句子?用括号括出来。
“晋文公一直把血书带在身边,作 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座右右铭铭。他勤政清 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用“座右铭、鞭策”造句
鞭策:本课比喻督促。 座右铭:本课指激励、警戒自己的格言。
1.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用我的座 右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来鞭策自己努力克 服困难,勇攀学习的高峰。
课文第三段
动作、神态
比较句子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 清明节的传统活动。

三、教学难点:1. 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节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提前了解清明节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清明节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包括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由来:教师详细讲解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历史背景。

2. 清明节的习俗:教师介绍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并解释其寓意。

3. 清明节的传统活动:教师讲解清明节期间的各种传统活动,如寒食节、清明祭祖等。

4.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清明节相关的作业,如编写关于清明节的短文、绘制清明节习俗的画作等。

7. 课堂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明节由来的理解和记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分享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清明节相关知识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2.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对清明节的学习情况和兴趣。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增加清明节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讲解。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文化遗址,加深对清明节历史背景的了解。

2. 开展清明节主题的实践活动,如组织扫墓活动,让学生体验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幼儿园《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幼儿园《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幼儿园《清明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增进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2. 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尊敬祖先,弘扬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由来:介子推母、寒食节、晋文公、踏青、扫墓等。

2. 清明节的习俗:祭祖、扫墓、踏青、放风筝、吃寒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故事课件、手工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课件,讲述《介子推母》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2. 新课学习: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幼儿了解祭祖、扫墓、踏青等传统活动。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认识和经历。

4.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制作清明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风筝、寒食等。

5. 总结环节: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幼儿对清明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清明节的知识,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清明节的认识和兴趣。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幼儿对清明节知识点的掌握。

3. 收集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墓地,让他们亲身感受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氛围。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讲述家族中的清明节故事,传承家族文化。

3. 开展清明节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描绘他们心中的清明节。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祖先,培养他们的孝道观念。

2.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讲解,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3.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清明节的由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清明节的相关知识,搜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传统节日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授课:a. 讲解清明节的由来,介绍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b. 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并解释其意义。

c. 通过图片、课件等形式展示清明节的相关场景,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氛围。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清明节的看法,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由来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质量。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清明节相关的主题,如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 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长辈等方式,了解清明节在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创意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关于清明节的诗歌、故事、漫画等,进行课堂展示,增强对节日的理解。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营造清明节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明节的意义。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问题,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八、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2. 掌握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3.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追思先人的意识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清明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电脑、投影仪;2. 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清明节的教案。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对清明节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教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有一些了解了。

那么,我们来听一首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吧。

(播放《清明》杜牧)Step 2 学习清明节的由来(10分钟)教师: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明节的由来。

(教师使用投影仪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清明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寒食节,据史书记载,寒食节最早始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楚庄王在位时,曾有一位忠臣名叫介子推,他深受楚庄王的信任和器重。

后来,庄王的妻子嫉妒介子推,谎称介子推要杀害庄王。

庄王因此将介子推流放,只带了些许食物,供他在路上充饥。

介子推在离开楚国前,向庄王要了一根竹杆,并告诉庄王:“等我死后,你拾起这根竹杆,如果竹杆变绿了,说明我死的时候没事;如果竹杆变干了,说明我死的时候有点不妙。

”庄王听后黯然神伤,如愿以偿地看到了竹杆变绿。

由于介子推的遭遇和庄王的悲伤,人们对介子推非常同情,纷纷前去拜祭,烧纸扫墓,举行祭祀仪式。

后来,这个节日就发展成了清明节。

Step 3 学习清明节的传统习俗(15分钟)教师:清明节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教师使用投影仪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1. 扫墓祭祖: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期,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瞻仰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2. 插柳扎榆:古人认为清明时节万物生发,因此常以插柳、扎榆等方式祈求吉祥和福寿。

幼儿园《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幼儿园《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幼儿园《清明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 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由来:介子推母、寒食节、清明节2.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踏青、放风筝、吃寒食、插柳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3. 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 讲解: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如介子推母的故事,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等。

3. 实践:让幼儿动手制作清明节相关的手工,如清明雨上、踏青图等。

4. 户外活动:组织幼儿户外踏青,体验清明节的习俗。

5. 总结: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清明节由来和习俗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力、合作意识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清明节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参观烈士纪念馆,了解清明节祭奠先烈的意义。

3. 开展清明节主题的故事会,让幼儿聆听相关传说和故事。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如户外活动时的交通安全、手工制作时的剪刀使用等。

3. 关注幼儿的情感波动,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清明节的相关习俗。

九、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清明节的学习和表现。

2.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幼儿的长期成长,将清明节教学内容与其他节日教学相结合。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计划:介绍其他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长期教学规划: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步增加他们对各个节日的了解和认知。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清明节的由来。

2. 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2.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PPT课件。

3. 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清明节期间的景象,如扫墓、踏青等,引导学生关注清明节。

2. 新课导入: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材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清明节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清明节的认知。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9. 板书设计:清明节由来、习俗、意义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清明节由来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清明节习俗和意义的理解。

3. 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清明节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清明节相关的文化创作,如写作、绘画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1.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合作背一首古诗吧,我背前面一句,你们接后面一句(师生合作背)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生:清明节)这个节日的由来还和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有关。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故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认读词语。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比较多,请大家先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问:重耳和晋文公是同一个人吗?)——齐读(每词2遍)——指名读(开火车,每词1遍)——齐读(每词1遍)2、理解词意。

师:我们再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概括主要内容。

师:现在我们把词语送回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出示填空题。

师:谁来填一填?抽生填空,全班齐读。

三、合作探究(一)1、指导学生概括过渡:那么清明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我们到课文里去一探究竟,这个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出示第二段,生齐读。

(1)师:在流亡的途中,有可能食不果腹,有可能面临敌人的追杀,还有可能遭遇猛兽的袭击,到底会遇到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三段,原来重耳他们在大山里(生:迷了路。

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

)(2)师:划横线的这个句子里有一个字概括了当时的重耳,肚子非常地怎么样?(生:饿)于是介子推怎样做的呢?请你把它读出来,(生: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

)偷偷地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这里面用两个字来进行概括一下,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生:割肉)并且,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同样地,只留两个字,那就是(生:煮汤)。

(分析时,句子划横线,词语划三角。

)(3)师:现在我们把刚才抓住的关键词加以串联组合,(板书:饥饿无力,割肉煮汤),我们通过找重点句——抓关键词——串联组合的办法完成了对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接下来请大家按照这种方法完成后面的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并思考:介子推和重耳还做了哪些事情?请先用“——”划出重点句,然后用“△”标出关键词,再对关键词加以串联组合,并做好旁批,最后在小组内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S版
三年级下册
清明节的由来(第二课时)
自贡市广华山小学校周仁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字,会写14个字,学习“头昏眼花、治国安邦”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介子推所写的血书上的含义。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抓课眼。

1、认读生词。

2、概述课文内容。

3、由“清明”导入,理清文章思路。

“清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包含这样两个意思:一是在政治上有法度,有条理;二是指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节。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①“清
明”这是谁对谁的希望?②清明节是谁为了纪念谁而制定的?③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二、朗读感悟,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一)感悟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优秀品质。

1、介子推有着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要用一个节日来纪念他?默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他的品质。

(理解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过渡:介子推的“功”体现在哪里?(割肉奉君)课文那些自然段在写这部分内容?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齐读课文,边都边思考:介子推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割的肉?
(2)重点理解“内乱、流亡、头昏眼花、全身无力”等词语,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

(3)指导观看插图,想象重耳看到肉汤时的喜悦,得知肉汤来临时的感动。

(4)在这样艰难的情景下竟能吃到一碗肉汤怎能不让人感觉奇怪?得知肉汤的来历怎能不让人感动?介子推割肉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分角色读君臣的对话。

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

说话练习:介子推割肉的目的是要重耳做一个的国君。

(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

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3、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

(1)引读理解课文4、5自然段。

十九年的流亡生涯终于结束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面对晋文公的一次次邀请,介子推是怎么做的?(理解“一一回绝”)晋文公想:难道是他觉得我没有亲自去请不够诚意?当他亲自上门去请是,却只见?晋文公真心实意要给介子推荣华富贵,于是采信了大臣的计策,可结果最终却让介子推葬身火海失去了生命,只留下了一封血书。

(2)学习第6、7自然段,理解寒食节和清明节的不同。

晋文公是多么的懊悔,于是下令将放火烧山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什么叫“寒食节”?如果吃“寒食”能换回恩人的命,别说一天,就是十天半月他也愿意。

可“逝者如斯”,再怎么自责与懊悔都无法挽回。

带着悲痛,第二年的这个时侯,晋文公有来到了介子推坟前祭奠,却有惊人的发现。

他发现了什么?(柳树复活)睹物思人,复活的老柳树定是介子推灵魂的化身。

看到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
了介子推一样,耳边就会响起他语重心长的话语(齐读介子推的话),就会想到血书上对自己的忠告(齐读血书上的内容)。

于是,晋文公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3)默读6、7自然段,思考讨论:“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晋文公下令定了两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二)感悟晋文公“勤政清明、治国安邦”的精神品质。

1、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

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理解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等词语)
2、思考讨论: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理解“清明”的内涵。

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3、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清明”的内涵。

(“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三)、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听了这个故事,我们都被介子推和重耳的精神深深地感动,所以文章开头说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故事。

(理解感人肺腑)
三、拓展活动:
1、关于清明节的由来,还有这样的说法。

阅读学习连接。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四、作业超市。

(任选一题)
1、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2、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这些传统节日里人们要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29清明节的由来
不居功劳清勤政清明
介子推晋文公
不图回报明治国安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