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管仲列传》
《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教案1(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教案1(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3、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司马迁为管仲列传的目的及课文所蕴藏的人才观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导引:1学生演示:“()之交”2揭示课题《史记管仲列传》。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
二、阅读全文,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朗读默读)三、结合课前预习,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点拨。
(讲解法)词类活用1.富国强兵使动:使……富使……强2.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3.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用4.然孔子小之:意动以……为小,轻视5.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意动以……为羞耻意动以……为耻6.贵轻重:以……为贵特殊句式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倒装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岂管仲之谓乎?分财利多自与。
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省略句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
难句翻译指点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2020《史记选读》文言文复习精编+精练管仲列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文言文复习精编管仲列传《刺客列传》一文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是《史记·管晏列传》中有关管仲的部分。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将再度加强对文言字词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1.颍(yǐng)上2.鲍(bào)3.商贾(gǔ)4.不肖(xiào)5.齐桓(huán)公6.匡(kuāng)正7.仓廪(lǐn)8.少姬(jī)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2.鲍叔知.其贤:了解3.常欺.鲍叔:欺负4.鲍叔终善.遇之:对待5.不以为言...:把这种事对外说6.管仲事.公子纠:侍奉7.管仲囚.焉:被囚禁8.鲍叔遂进.管仲:推荐9.任政..于齐:执政10.九合.诸侯:会合11.一./匡.天下:完全/匡正12.齐桓公以霸.:称霸13.尝与鲍叔贾.:经商14.分财利多自与..:给自己15.鲍叔不以.我为贪:认为是16.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被17.鲍叔不以我为不肖.:贤能18.吾尝三战三走.:逃跑19.邵忽死.之:为……而死20.与俗.同好恶:平民百姓21.仓廪..实而知礼节:仓库22.上./服./度.则六亲固:上位者/遵循/礼法23.四维.不张:纲纪24.令.顺民心:法令25.因而予.之:给26.贵.轻重:重视27.慎权./衡.:秤砣/秤杆(引申义见“考点四·古今异义”)28.桓公实.怒少姬:实际上29.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责备/周王祭祀滤酒之物/向30.令燕修.召公之政:恢复31.桓公欲背.曹沫之约:背弃32.诸侯由是..归齐:从此33.知与.之为取:给34.管仲世所谓..贤臣:认为是35.而不勉.之至王:勉励36.乃.称霸哉:仅仅37.将./顺.其美:扶持/顺从38.匡./救.其恶:纠正/制止(一)使动用法1.富.国强.兵:使…富/使…强2.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二)意动用法1.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2.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三)名词作动词齐桓公以霸.:称霸(四)名词作状语1.桓公北.征山戎:向北2.南.袭蔡:向南(五)形容词作名词1.将顺其美.:美好的事2.匡救其恶.:不好的事字音与字形考点重点实词考点词类活用考点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苦/困厄2.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贤,没有才能3.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史记》教材学案——《管仲列传》《屈原列传》(苏教版选修)
《史记》教材学案——《管仲列传》《屈原列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修教材考点复习⑨——《管仲列传》《屈原列传》【教学目标】1、重点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了解并运用相关的特殊文言句式。
3、思考“历史人物屈原身上究竟是什么让你感动”积累写作素材。
【导学重难点】有效地积累文言文考点,完成知识的迁移。
【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过程】一、安排学生课前阅读两文,通感内容。
二、切入课文三、回归教材,文言考点检查。
1、学生圈画学案“知识回顾”的疑难之处,同组互相探讨。
2、教师答疑,在课堂生成过程中注重拓展考点。
3、选择考点知识密集的语段进行翻译训练、导学重点。
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②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心系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③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4、常考句式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岂管仲之谓乎?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兵搓地削,亡其六郡。
四、知识迁移:课外阅读训练——翻译短文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管仲列传学案史记选读1
《管仲列传》学案学习目标:1、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观其事想见其为人,掌握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
3、感受“管鲍之交”的真谛,把握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基础字词,难句翻译2、理解传主的行为、思想动机,把握决定传主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理解传主的人格,品质。
3、领会作者在写作中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
4、就事论事,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学法点拨:1、预先结合文章注、评,熟读文章,加注个人观感2、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分享成果。
3、积累素材,结合相关关键词(人才、自信、受辱、施政、成功等)认识管仲。
一、了解管仲其人管仲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
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
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
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在政治和经济上施行改革。
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
二、识记理解文言基础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句式:】。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句式:】。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音:;义:】,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鲍叔不以我为不肖【音:;义:】,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音:】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句式:】。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管仲列传《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
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
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惊异。
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
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
学习本文,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光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生疏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情。
生疏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
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予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留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中其次段是文章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一、人物名片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富强,国力大增。
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
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二、文化常识成语中的伴侣之交人不行以没有伴侣,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古人对伴侣有很多特殊的称谓。
1.管鲍之交:比方交情深厚的伴侣。
2.半面之交、一面之交:指只见过一面的人,形容相交的时间极短。
3.布衣之交:以布衣身份相交往的伴侣,指贫贱之交,也可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的人的交往。
4.金兰之交、八拜之交:指异性结拜的兄弟姐妹。
5.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伴侣。
6.总角之交:童年就很要好的伴侣。
7.忘年之交:不拘年岁辈分的差异而结交的伴侣。
8.君子之交: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成的伴侣。
9.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伴侣。
10.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伴侣。
管仲列传教案复习进程
管仲列传教案《管仲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重难点:1.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
在《高祖本纪》中,我们认识了西汉开国名相萧何,在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更是家喻户晓。
而诸葛亮躬耕南阳之时,曾自比管乐,乐,指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扶持微弱之燕,以弱胜强,大败齐军,报仇雪耻。
而管,即管仲,他究竟有何成就呢?【导入二】如果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你与他合伙作生意,实际股份制,你七成,他三成。
中间赚了钱,他偷偷拿走一些用了,年底分红时,又对半分。
你愿意同这样的人合作吗?愿意的请举手。
这个人,征兵入伍,打仗冲锋时,他跑在最后,撤退时,他跑在最前面。
出主意帮你办事,事情越办越糟,你愿意同这个人交朋友吗?愿意的请举手。
大家知道,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是管仲,就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哪怕吃再大的亏都愿意。
是谁?鲍叔。
为什么他会做这种傻事?他们两个都成为历史上名人。
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无比推崇他,自比管仲、乐毅。
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二、人物介绍管仲是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过一系列改革,使齐国数年之内,国富兵强,获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地位。
他打出“尊王攘夷”旗号,救邢存卫援燕,率各国诸侯抵抗戎狄族侵扰,对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免受落后部族的掠夺和蹂躏,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管仲是继周公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兼思想家。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三、背景介绍关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管仲与鲍叔牙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菖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
管仲列传复习学案
管仲列传复习学案一、重点实词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2.鲍叔终善.遇之3.不以为..言4.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5.鲍叔遂进.管仲6.尝与鲍叔贾.7.鲍叔不以我为不肖.8.吾尝三战三走.9.故其称.曰10.下令如流水之.原11.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12.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13.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14.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1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二、词类活用1.公子纠败,召忽死.之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管仲既任政相.齐4.与俗.同好恶5.富.国强.兵6.贵.轻重,慎权衡7.南.袭蔡8.然孔子小.之9.管仲因而信.之10.齐桓公以霸.三、一词多义1、善:鲍叔终善遇之素善留侯张良择其善者而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万物之得时善刀而藏之京中有善口技者王曰:“善。
”2.见: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慈父见背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靡不毕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风吹草低见牛羊3.相:管仲既任政相齐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夫子吉人自有天相好相人,无如季相则噪而相逐苟富贵,毋相忘若望仆不相师4.张: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益张疑兵旗帜5.之:下令如流水之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俗之所欲,因而去之郯子之徒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与:分财利多自与失其所与,不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遂与外人隔绝7.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然此可为智者道,不为俗者闻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8.度:上服度则六亲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挈大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9.修: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茂林修竹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修守战之具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10.信:管仲因而信之信者效其忠忌不自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四、句式1.三仕三见逐于君2.管仲囚焉3.任政于齐4.分财利多自与5.岂管仲之谓乎6.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管仲列传【1】
管仲列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3、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司马迁为管仲列传的目的及课文所蕴藏的人才观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导引:1 学生演示:“()之交”2 揭示课题《史记·管仲列传》。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
二、阅读全文,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朗读默读)三、结合课前预习,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点拨。
(讲解法)词类活用•1.富国强兵使动:使……富使……强•2.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3.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用•4.然孔子小之:意动以……为小,轻视•5.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意动以……为羞耻意动以……为耻•6.贵轻重:以……为贵特殊句式•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倒装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岂管仲之谓乎?•分财利多自与。
•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省略句•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
难句翻译指点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第10课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2.思维:理解管鲍的知遇之交及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司马迁理想中的成功人士特点和内心隐求。
3.审美:管仲对鲍叔牙真情告白文字的赏读。
学法点拨《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
本文节选了管仲局部。
它与其他传记相比拟,较为奇特。
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中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
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
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两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认识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谊。
认识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
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托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注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章第2段是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诗美晨读无题遇明君一箭恩仇泯[注],交挚友宏图大业展。
合诸侯霸业顶峰成,匡天下百家文化传。
[注] 这句说的是“一箭之仇〞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纠的弟弟)。
管仲曾射中小白带钩。
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因鲍叔牙的劝告没有杀掉被俘的管仲,反而任以大用。
[赏析] 该诗四句分别概括了管仲人生中四个重要事件及其取得的成就。
注意前两句及后两句内在的因果关系。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根底梳理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故其称.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桓公实.怒少姬:答案 (1)称量,权衡/称言,主张/赞许,称道 (2)充实/实际上2.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不贤,没有才能。
《管仲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管仲列传》教案教学设计《管仲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故事。
此文从管仲的成长、从政到辅佐君王,再到被贬出京城,以及最后再次被招回为国家建设立功,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利用这篇故事来教育、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素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通过教案教学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列传》的基本情节、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个人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思维敏锐性。
4.通过探究历史人物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境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情感智慧。
二、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背景、作者、史料渊源、文化内涵,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经历。
它是出自《史记》这部巨著,大家知道《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通史,它记录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基本了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二、核心环节1. 让学生分组,对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讨论,并做出汇报。
“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小组分工的方式,将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开来研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在此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对书中人物、事件、文化内涵的讨论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问题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
“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关于人生的追求和价值。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的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管仲和他的才能以及从政成功的原因。
时间设定:2教时第1教时要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初中课文《隆中对》中有一段话是说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经常自比乐毅、管仲,“时人莫之许也”,今天我们学《管仲列传》,看看管仲是个怎样的人物。
二、朗读课文1、注意读音鲍()仓廪()匡()曹沫()[读音mei四声]3、指名朗读三、理解第1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沟通游——常欺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囚焉——遂进管仲——以霸——一匡天下2、班级沟通(游——交往常欺鲍叔——欺诈,指管仲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利时欺骗对方而多拿钱。
终善遇之——始终友好地对待他。
言——不把这个事情对外人说。
管仲囚焉——被囚禁。
遂进管仲——举荐。
以霸——因此称霸。
一匡天下——匡扶天下。
)3、指名翻译(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常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经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四、理解第2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沟通尝与鲍叔贾——不以我为贪——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三仕三见逐于君——不肖——三战三走——召忽死之——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2、班级沟通(尝与鲍叔贾——曾经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不以我为贪——不认为我是贪心。
史记选读教案系列之管仲列传
管仲列传
教学目标:
1、了解管仲的人生经历及其政治才能。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手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对相关历史史料的掌握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建议:
1、对文言知识的教学要“实”,但考虑到选修课时有限,应将学
生的自学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重视指导学生课前对照注释充分预习。
2、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的时间,特别是第二段和第四段中
的排比句,不仅叙事经济,而且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或褒扬色彩,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体味。
3、理清文章两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写“管鲍之交”,第二
部分写“管仲之能”。
第一部分不仅通过管鲍二人的深挚友谊写出了管仲的性格特点,更是通过突出鲍叔牙对管仲的“知”,从侧面衬托了管仲之能,并为第二部分的叙述提供张本。
由此可以看出《史记》选取材的精巧。
4、教学中可适当突出文化研读的色彩,探讨传主的品质、精神及
其对后世的影响。
管仲列传导学案
管仲列传导学案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的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作者“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管仲和他的才干以及从政成功的原因。
时间设定:2教时第1教时要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积累文言知识预习:一传主简介管仲,年龄时齐国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
据说他早年经营贸易,后从事政治运动。
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取君位的奋斗中,管仲曾支撑公子纠。
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造。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履行租税改造,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用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产业发展的政策。
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固和改良的基本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用尊王攘夷、争夺与国的方针,以树立霸权。
二、熟读课文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颍上鲍叔牙一匡天下仓廪邵忽齐桓公少姬好恶预习困惑:三、理解第1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游——常欺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囚焉——遂进管仲——以霸——一匡天下——2、指名翻译四、理解第2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尝与鲍叔贾——不以我为贪——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三仕三见逐于君——不肖——三战三走——召忽死之——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3、指名翻译五、理解第3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任政相齐——区区——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下令如流水之原——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3、指名翻译六、理解第4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因而信之——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3、指名翻译七、理解第5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世所谓贤臣——孔子小之——周道衰微——勉之至王——乃称霸哉——将顺其美——匡救其恶——上下能相亲——岂管仲之谓——3、指名翻译八、朗读加深理解。
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选修)第4课题 02 管仲列传
三、品评人物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 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 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 谓乎? 文章最后一段“太史公曰”,是赞美还是贬 低管仲?
三、品评人物
文章最后一段“太史公曰”,是赞美还 是贬低管仲?
作者巧借孔子“管仲之器小哉”的评论加以推 测,实是对其治国才干的高度肯定,太史公以 为以管仲的才能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助桓公而 “霸诸侯”是“未尽其才”。对其未能“平天 下”感到遗憾。
《<史记>选读》之《管仲列传》
【成语】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 僖公四年》:“齐侯 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君处北海,寡 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 物彼此之间毫不相干。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管仲列传》
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 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 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千古一朋——鲍叔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管鲍之交”有哪些蕴含?
“管鲍之交”与后文写管仲”任政相 齐”有哪些关联?
对上段鲍叔知其贤的印证。 鲍叔牙的知遇和举荐是管仲任政的前提。 交待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任政相齐 时“令顺民心”,善于从实际出发,“以民为 本”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储藏府库等诸解。)管仲最初辅佐齐桓公时,曾 提出三个条件:一为“贱不能临贵”,桓公任他 为上卿;二为“贫不能使富”,桓公赏赐给他齐 国市租;三为“疏不能治近”,桓公立他为仲父。 可见,管仲对奢侈、富贵的向往程度。 )管仲
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 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管仲列传》学案2
《管仲列传》学案2【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的人生经历及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3.学习传记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1.了解管仲的人生经历及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2.学习传记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难点】了解管仲的人生经历及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学法指导】一导三学、合作探究【知识链接】管仲是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过一系列改革,使齐国数年之内,国富兵强,获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地位。
他打出“尊王攘夷”旗号,救邢存卫援燕,率各国诸侯抵抗戎狄族侵扰,对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免受落后部族的掠夺和蹂躏,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管仲是继周公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兼思想家。
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颍()上鲍()叔牙一匡()天下仓廪( ) 召()忽齐桓()公少姬()好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①富国强兵②任政相齐③贵轻重④上服度则六亲固⑤少时常与鲍叔牙游⑥知我不遭时也⑦一匡天下⑧常欺鲍叔⑨吾常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⑩将顺其美三、找出活用的词并解释①吾忽死之②南袭蔡③管仲因而信之④仲既任政相齐⑤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⑥然孔子小之四、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总结常见的被动句形式。
①分财利多自与②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
③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④岂管仲之谓乎⑤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⑥管仲既用⑦三仕三见逐于君温故知新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妆成每被秋娘妒文言文被动句常见形式如下:五、翻译重要句子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③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管仲列传复习
《史记·管仲列传》复习学案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占便宜)鲍叔,鲍叔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侍奉)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使.。
.。
会盟)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做生意),分财利多自与.(给),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处境艰难)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做官)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才),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以。
为羞)小节而耻.(以。
.。
为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居于..。
.之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根据)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使。
富裕)国强.(使。
...。
强大)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主张)曰:“仓廪.(粮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遵循)度.(法度,法纪)则六亲固。
四维.(纲纪)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到、往)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简单、浅显)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趁机)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转变)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重视)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修治)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使.。
信守)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给予)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相比)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认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管仲列传》一、一词多义(实词)
游少时常与鲍叔游()
二十而南游江淮()
游目骋怀()
欺童叟无欺()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讽赋欺相如()
善鲍叔终善遇之()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素善留侯张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尽善尽( )
王曰:“善!”乃下令。
()
善刀而藏之()
事世异则事异()
管仲事公子纠()
进鲍叔遂进管仲()
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群臣进谏《战国策》()
将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将信将疑()
相管仲既任政相齐()
吕公者,好相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杂然相许表示动作()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二、一词多义(虚词)
既言未既()
管仲既用()
三军既惑且疑()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子非三闾大夫与()
以不以为言()
梁以此奇籍()
齐桓公以霸()
鲍叔不以我为贪()
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固()
仓廪实而知礼节()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因因而予之()
善因祸而为福()
因家沛焉()
因张良遂略韩地()
因遗策()
三、古今异义
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
今义:()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
今义:()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
今义:()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
今义:()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
今义:()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
1.名作状
(1)桓公北征山戎()
(2)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
2.形作名
(1)将顺其美()
(2)匡救其恶()
3.名作动
(1)齐桓公以霸()
4.意动
(1)然孔子小之()
(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贵轻重()
5.使动
(1)富国强兵()
(2)管仲因而信之()
6.为动
(1)邵忽死之()
五、特殊句式
下列句式是()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下列句式是()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管仲囚焉。
下列句式是()
1、岂管仲之谓乎?
2、尝与鲍叔贾,分财力多自与。
下列句式是()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也。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下列句式是()
1、不以(之)为言。
2、齐桓公以(之)霸。
3、管仲既任政相(于)齐
七、难句翻译
1.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翻译:
2.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翻译:
3.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翻译:
4.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翻译:
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翻译:
6.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翻译:
7.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翻译:
8. 贵轻重,慎权衡。
翻译:
9.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翻译:
10.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
翻译:
11.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