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导学案共2课时
管仲列传导学案
盱眙县都梁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管仲列传》(共2课时)编制人嵇婷婷审校人方程编制时间 2014-11-24学生姓名学号班级小组【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3.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一)相关知识补充1.背景介绍关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管仲与鲍叔牙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
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于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
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
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
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
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
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
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
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
”齐桓公听从了他。
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
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
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
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管仲其人管仲是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过一系列改革,使齐国数年之内,国富兵强,获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地位。
导学案《管仲列传》
管仲列传【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并能翻译重要句子。
2.了解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 学法建议]预习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练习巩固【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管仲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
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以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
管仲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2. 管鲍之交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的政绩一直被人们称道。
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富强,国力大振,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更是知己。
管仲辅佐过公子纠,鲍叔牙辅佐过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他采纳了鲍叔牙的举荐,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富强起来。
3.【注解】桓公伐蔡《史记·齐太公世家》: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
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
【注解】桓公伐燕《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燕庄公送桓公进入齐境。
桓公说:“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
”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与燕,并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
(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
)4.【典故】曹沫之约《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五年(前681),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
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
”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
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
“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二、预习要求1. 给加点的字注音仓廪.齐桓.公匡.正柯.2. 指出加点的词语的古今异义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今义: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今义: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古义:今义: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古义:今义: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今义:贵轻重..,慎权衡古义:今义:3. 指出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管仲列传》导学案一
层次
问题
1、知音难觅自古慨叹。当我们深深陶醉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时,我们也听到了孟浩然的“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听到了岳飞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鲁迅曾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但管仲是幸运的。“管鲍之交”你知道吗?动手查字典积累该成语。管鲍之交:
灵石一中课前自主学习型导学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李艳丽武海燕主编
教材序列
《史记》选读
课题
《管仲列传》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二段文言重点。见……于、贫、游、穷、事、以、仕、不肖、死、羞、耻。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种意念上的被动要依据上下文意来判断。
B.而心目耳力俱穷
C.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D.穷凶极恶
E.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3、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管仲囚焉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汉骑追者数千人D.吾幽囚受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探究
层次
问题
1、本文是为管仲写传记,为什么在文中花那么多的文字提及鲍叔牙呢?
能力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鲍叔终善遇之善:与……交好D.鲍叔遂进管 Nhomakorabea进:举荐
管仲列传导学案
总课题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总课时 1 课题《管仲列传》课型教学目标1、积累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补充内容任务一预习导学一、学生填空:“之交”君子之交金兰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生死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二、阅读全文,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朗读默读)三、积累将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并对疑难字词进行质疑,互相解决,教师点拨。
(讲解法)词类活用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意动以……为羞耻意动以……为耻2.富国强兵使动:使……富使……强3.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4.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用5.贵轻重:以……为贵6.然孔子小之:意动以……为小,轻视特殊句式•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宾语前置•岂管仲之谓乎?•分财利多自与。
介词短语后置•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省略句•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古今异义词穷困不肖难句翻译指点(学生质疑,互译)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翻译指点:霸:称霸。
合:会盟。
匡:匡正,纠正。
参考译文: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2、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三:泛指多次。
参考译文:管仲曾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机遇)。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参考译文: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管仲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诵读课文,了解管仲的功绩及其原因;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重点难点】1.积累重要文言知识;2.了解管仲的功绩及其原因;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课时安排】3第一课时一、自学质疑(一)知人论世管仲,齐国颍上人。
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春秋时期,社会激烈动荡。
周室衰微,诸侯壮大,周王室以血缘宗法维系的系统出现了崩溃的趋势。
在严酷的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纷纷招揽贤士,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的贵贱都得以重用。
管仲就是这样的幸运者。
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抛弃前嫌,任他为齐相,从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
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二)辨清字音。
颍(yǐng)上鲍(bào)叔牙一匡(kuāng)天下仓廪(lǐn)召(shào)忽齐桓(huán)公少姬(jī)好(hào)恶(wù)尝与鲍叔贾(gǔ)匡救其恶(è)鲍叔不以我为不肖(xiào)(三)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像)(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困古义:处境艰难今义:经济困难)(3)吾尝三战三走(走古义:逃跑今义:向前移动)(四)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2)鲍叔终善遇之(对待)(3)一匡天下(纠正)(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能)(5)上服度则六亲固(遵循)(6)常欺鲍叔(欺负)(7)因而去之(舍弃、废除)(8)鲍叔遂进管仲(推荐、荐举)(五)一词多义(1)与①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给予,动词)②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同,跟,介词)(2)之①岂管仲之谓乎(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俗之所欲(主谓间取独)③下令如流水之原(动词,到)(六)解释下列活用词语1、齐桓公以霸(名作动,称霸)2、召忽死之(为动,为之而死)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4、富国强兵(使动用法,使……富;使……强)5、贵轻重(形容词作动词,重视)6、南袭蔡(名作状语,向南)7、管仲因而信之(使动用法,使……守信用)8、然孔子小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小,看不起)9、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七)特殊句式(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者……也,判断句)(2)、不以为言(不以之为外人言,省略句)(3)、管仲囚焉(被动句)(4)、岂管仲之谓乎(“之”宾语前置标志)(5)管仲既用(被动句)(6)、任政于齐(状语后置)(7)、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8)、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见……于……被动句,状语后置)(八)句子翻译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管仲列传导学案2-苏教版
一学生点评:总体语调太平。“吾始困时”“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幽囚受辱”等处,自叙过去艰难困苦,心中不免痛苦感伤,语气要低沉,“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要有志在千里的慷慨。“知我者鲍子也”,语调要上扬,“鲍子”要重读,表现自己对鲍叔牙推崇与赞美之情。
(学生鼓掌。)
师:掌声说明一切,就请你再诵读一次。
管仲曰: “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音: ;义: 】, 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 】,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音: ;义: 】, 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 】, 鲍叔不以我怯, 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 召【音: 】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知我不羞【 】小节而耻【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句式: 】。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
. 四维(纲纪, 纲领)不张, 国乃灭亡
.上服(遵循, 遵守)度则六亲固
. 修(施行)召公之政
.因而信(使动用法, “使……守信”)之
. 而不勉(劝勉)之
.至王孔子小(意动用法, “认为……(器量)小”)之
解释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
. 齐桓公以霸 鲍叔不以我为贪
介词, 凭借 动词, 以为
. 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故论卑而易行
. 任政于齐。
介宾短语后置
. 齐桓公以霸。
介词宾语省略
.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见…于…”式
.公子纠败, 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被动句
活动二:与课题对话
(一)请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为本文的学习写一则导语。
(二)小组内交流,组长择优在班级层面交流展示。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管仲列传》教案设计教学科目: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管仲列传》,使学生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难点:1. 分析管仲的成功与失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2.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法,深入解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管仲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继续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探讨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3. 思考:如何看待人才的重要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人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能够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课时:2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
(2)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历史背景的理解。
(2) 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查找课后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管仲所处的时代背景。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管仲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的认同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 参考资料:关于管仲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的资料3. 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4.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管仲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背景及作者司马迁;(2)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功绩;(3)能够分析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课堂讲解,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正确认识历史人物;(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管仲的一生及其功绩;(2)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对管仲改革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史记》及作者司马迁;(2)介绍管仲的生平及历史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分析管仲的一生及其功绩;(2)讲解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4. 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管仲列传》;2. 分析管仲改革的成功原因及其对当代的启示;3. 写一篇关于管仲的人物评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翻译和背诵情况;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引入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仲的生活环境及其历史地位。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以管仲的改革措施为例,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4. 比较分析:将管仲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管仲的贡献。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管仲列传第二课时
管仲列传(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掌握3、4、5段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分析管仲成功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难点:分析管仲成功的原因。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①桓公伐蔡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伐蔡是因为怨恨蔡姬改嫁)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料想)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面对楚王的责问,管仲的回答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供),无以缩酒(滤酒),寡人是征。
”什么意思呢?就是楚王讲你齐国为什么无缘无故攻打我们?春秋之战讲求的是师出有名,桓公伐蔡是因为蔡姬改嫁,让桓公很没面子,可以说师出有名。
但是楚国和齐国没有矛盾,攻打楚国是没有道理的,这是不义之战,必将受天下人指责。
在这样的情况下,管仲灵机一动,说征讨你们楚国是因为你们楚国没有给周王进贡,对周王室不恭敬,我们是代替周王来讨伐你们的。
其实,在那个时代,周王室日渐衰微,各诸侯国都没把周王室当回事,不进贡的国家比比皆是。
但管仲这样说,性质就变了,不是我要侵略你,我们只是替周王征讨不臣。
,这一下子就把一个不义之战弄成了正义之讨,齐国占据了大义的名分,出兵明正言顺,天下人无不称赞齐国的正义之举。
为齐国赢得了国际声望。
②桓公救燕公元前663年,北方的戎、狄侵扰中原,山戎打进了燕国,燕国派使者求救,燕国经常受戎、狄族的侵扰,这次是北狄族中的—支山戎大举进犯。
齐桓公和管仲本来商量着征伐南方的楚国,当时楚国在中原人看来也是蛮夷之地。
但是管仲建议,只有把北方安定下来,才能集中力量对付楚国,于是和齐桓公率大军北征,打败了山戎,又击败了山戎的同盟国孤竹和令支,才还军燕国。
渤海沿岸的一些小国纷纷服从齐国的统治,以求保护。
燕国百姓看到山戎的威胁解防了,高兴地安心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家园,燕庄公更是感激,恋恋不舍地送齐桓公回国,不知不觉地送到了齐国境内。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
《管仲列传》导学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和管鲍的知遇之交。
导学练习: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颍()上鲍()叔牙一匡()天下仓廪()召()忽齐桓()公少姬()好()恶()二、解释下列多义词(一)与1.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2.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4.咸与维新5.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二)信1.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2.烟涛微茫信难求3.低眉信手续续弹4.信而见疑5.余固笑而不信也(三)之1.岂管仲之谓乎2.俗之所欲3.下令如流水之原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5.辍耕之垄上三、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2、管仲既用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4、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5、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8、妆成每被秋娘妒9、分财利多自与10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1、齐桓公以霸2、召忽死之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仲既任政相齐5、南袭蔡6、管仲因而信之7、然孔子小之五、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2、常欺鲍叔3、鲍叔遂进管仲4、一匡天下5、尝与鲍叔贾6、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7、知我不遭时也8、吾尝三战三走9、上服度则六亲固10俗之所否,因而去之11慎权衡12将顺其美13下令如流水之原六、结合课文内容为图片配写一段介绍管仲生平及贡献的文字。
(300字左右)七、课后作业:1、落实字词,整理到笔记上2、随笔:《从管鲍之交谈交友》参考答案:一、yǐngBàokuānglǐnShàohuánjihàowù二、(一)1.给予(动词)2.同,跟(介词)3.结交,亲附(动词)4.参加(动词)5.句末语气词,表疑问(二)1.使......守信用(使动用法)2.确实(副词)3.随意(副词)4.忠诚,诚信(形容词)5.相信(动词)(三)1.宾语前置的标志。
管仲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管仲"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的做人原则。
体会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介绍管仲: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他的功绩,历史上一直被人们称道。
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强大,国力大振,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出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整顿齐国内政,力行改革,将国家分为五属,设置各级官吏,并实行军事编制,训练士卒。
建立选拔人材的制度。
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
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使齐国富强。
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
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是后人的楷模。
2.文章内容: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谊,叙述了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二、疏通文章梳理结构:1疏通文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管仲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3、从这篇传记看,管仲相齐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主观因素:
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
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
A、朋友知己之情。
B、君臣知遇之恩。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思维碰撞,精神提升,成果展示)
1、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中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父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如何理解?
18总角之好:谓幼年相契的好朋友。近「青梅竹马」
总角,原指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形如两角,后借指幼年。
19市道之交:指惟利是图,为利害关系而结 Nhomakorabea的朋友。
20乌集之交:一时为了同一利益而结交为朋友。
[课外荐读]
1、《齐桓公求管仲》(《国语》)
2、《管仲论》(北宋苏洵)
课堂随记
《管仲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重点难点】
管仲列传教案(第二课时)
管仲列传【知识目标】1.积累“匡、相、修、将、救”等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水平目标】1.掌握基本文言字、词、句;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2.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情感目标】1.感悟传记主人公的人格品质对后世的影响。
2. 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教学重点】1.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1.探究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习方法】诵读法、串讲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通读全文,并结合书中注释及参考资料,理解文章大意。
2、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复述其中的事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自然导入:二、揭示学习任务• 1.学习积累文言知识。
• 2.总结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 3.探究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同座交流,代表发言)1、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分段疏通文意,标出重点字句,结合点评理解每段内容。
第三段:1:相:出任国相。
2:俗:指百姓。
3;国君。
一说居上位者。
服:行,施行。
度:节度。
或特指礼度、制度。
六亲:《管子牧民》有“六亲五法”一节,刘向注云:“‘以家为家’,一亲也。
‘以乡为乡’,二亲也。
‘以国为国’,三亲也。
‘以天下为天下’,四亲也。
‘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五亲也。
‘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六亲也;天地日月,取其耀临,言人君亲下,当如天地日月之无私也。
”由此可知,这里所谓“六亲”,非指一般意义的六亲,即非《正义》所云外祖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子,亦非王弼所云父、母、兄、弟、妻、子,或其他各种指谓。
固:安固,稳固。
4:《管子牧民四维》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1]
《管仲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游、遇、进、死、匡”等,了解文言句式——被动句。
2、了解管仲的民本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珍惜同学情谊,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横批“挚交千古”。
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历史上多少动人的知音故事,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志同道合者可以成为君子之交、金兰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生死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
而这幅楹联的主角管仲,和友人鲍叔牙的故事,更是定格为成语——管鲍之交,成为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好朋友的代名词。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管仲列传》。
二、解题和作者介绍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是管仲、晏婴二人的合传,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
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三、预习检查(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鲍.叔牙()匡.()仓廪.()齐桓.公()少姬.()给.予()好恶.()颍.上()(二)5个实词1.鲍叔终善遇.()之 2.一匡.()天下3.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4.修.()召公之政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 )(三)5个虚词(写出意义和用法)1.鲍叔不以.我为贪: 2.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以.区区之齐在海滨:故论卑而.易行:3.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4. 下令如流水之.原:乃.称霸哉:政之.宝也:5. 吾尝为.鲍叔谋事:其为.政也: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初读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2、默读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管仲“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的做人原则。
体会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第一课
【预习导航】
一、介绍管仲:
管仲,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
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
“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他的功绩,历史上一直被人们称道。
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强大,国力大振,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出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是后人的楷模。
二、给划线字注音:
管仲颍上鲍叔牙尝与鲍叔贾
一匡天下召忽
三、预习1、2自然段,文言知识积累
实词积累: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占便宜)
3、鲍叔遂进管仲(推荐)
4、一匡天下(匡正,纠正)
5、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
6、吾尝三战三走(逃跑)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名作动,称霸)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动,为,而死)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动,使,穷困)
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意动,以,为羞(耻)特殊句式: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判断句)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
4、吾幽囚受辱(被动句)
【相关链接】
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
下逃奔到菖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
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于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
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
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
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扌卜倒在车上。
管仲以为小
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
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 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 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
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
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
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
”齐桓公听从了他。
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
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
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
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问题探究】
1、第一段(1-2):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请疏通文意。
2、你看了《相关链接》里“两公子争位”的一些史实,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3、管鲍之交在文中体现在那些方面?试分类归纳。
4、从这些语句可看出管仲对鲍叔牙怎样的情感?
5、这节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6、试着为鲍叔牙写一段颁奖词
【小结】
这节文字,司马迁较多地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第一节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待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的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这节文字,内涵丰富,语言优美。
【作业】
预习3、4、5段
第二课
【预习导航】
一、预习1、2自然段,文言知识积累实词积累:
1、与俗同好恶(世俗,百姓)
2、故其称曰(主张,看法)
3、上服度则六亲固(遵从,遵循)
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纲常;发扬,提倡)
5、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修治,整顿)词类活用:
1、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担任,相国)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使动用法)
3、贵轻重,慎权衡(意动,以,为重)
4、南袭蔡(名作状,向南)
5、桓公实北征山戎(名作状,向北)
6、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
【问题探究】
1、第三段所表现的任政的最基本的理念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2、第四段所表现的任政的最基本的理念是什么?(注意划线句子)
3、阅读理解孔子对管仲评价的句子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2)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曰:“管氏有三归,焉得俭?”曰:“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4、读完《管仲列传》,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呢?
5、这篇传记,篇幅不长,但是既勾勒了管仲的生平,也使管仲的为人、从政都给读者留下了深 刻印象,这是为什么?
6、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观)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课堂小结】
1、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1 — 2节):管、鲍之交。
(3—4节):管仲政绩。
(5节):太史公评价。
【课后作业】
1、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⑤故论卑而易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是有鲍叔牙的荐举,才有日后管仲的大展宏图和齐桓公的霸业。
B •本文主要抓住了鲍叔与管仲交往的几个典型事例,目的在于赞扬鲍叔不计个人得失和知 人荐贤的可贵品质。
C .为了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管仲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 教育等方面实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很好成效。
D .管仲为政权衡轻重,讲究信用,顺应民意,懂得与取,这些都是政治治理的宝贵经验。
)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C .③④⑥ D .①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