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必背知识点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查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①概括文章内容:人物+事件,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解答时注意提示语:题目、开头、结尾、议论句、抒情句、总结性词语。

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答题方法:(何时何地)“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②人物形象特点

答题方法:文章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揭示了人物……的品质(思想、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③理解文章主旨:从文章标题、文章开头、结尾及从文章议论抒情语句入手或

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④理解文章标题: 标题的含义+标题的作用:

A标题的含义:理解关键词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理解标题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入手,分析标题提示的内容、主旨;B标题的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概括文章内容或提示文章中心,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运用修辞,形式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作为抒发感情的依据(确定描写对象或感情基调)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答题方法:先答含义,再答作用。

⑤故事情节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

答题方法:先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其次,看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就是线索。

2、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与品析

①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答题方法:“××”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②对重要词语的品析:

句中重要词语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动词能准确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状态;成语能使文章有文采,有意蕴;叠词可使语言具有;

答题方法:动词:使用了……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状态)。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表达了……的思想感情(品质、情感)。

3、对关键语句语段的理解与品析

①关键句的理解:

答题方法:将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进行表述;解释这个句子的含义,解释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②关键句的作用:

答题方法: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①结构上作用

1)设悬念、埋伏笔、做铺垫、点题、引下文、总领全文等。(一般在开头);

2)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一般在中间)

3)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一般在结尾)

②内容上作用:

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代环境背景(一般在开头);

⑵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一般在中间或结尾)。

⑶还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③关键句的赏析:

要进一步从表达技巧上分析表达效果。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精彩的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及表达效果;二是分析主要修辞手法的特点与表达效果;三是主要的表现手法(如铺垫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抑扬手

法等);四是主要的句式(对偶句式、排比句式、反问句式等);五是主要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答题方法:运用了……的词语/修辞手法/句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地写出了……的内容/状态/情态/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精神(或给人以……的感受)。

4、对语文知识与写作技法的探讨

①对修辞手法进行考查: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反复⑴比喻作用: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可以使事物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比喻阐述道理可以将复杂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⑵拟人作用:用拟人来描写事物可以把事物人格化,赋予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情感的事物以人的特点.使事物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⑶排比作用:排比可以给人一种一气呵成之感,增强语势,节奏鲜明,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

⑷夸张作用(言过其实):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鲜明

⑸反问作用:反问可以强化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⑹设问作用: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⑺对偶作用:对偶可以使句子整齐匀称,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⑻反复作用:反复可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答题方法: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状态/情态/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精神(或给人以……的感受)。

②对写作手法进行考查:象征、对比、衬托(侧面烘托)、渲染、讽刺、欲扬先

抑、伏笔、铺垫、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设悬念、

⑴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⑵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⑶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⑷渲染手法作用: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

⑸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⑹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⑺伏笔:前面对后面的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找准伏笔并分析其作用,有如下方法:

1、有伏笔就有照应;伏笔与照应在文中位置经常相隔较远,伏笔往往一笔带过,在没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2、伏笔的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一般的答题模式:采用了伏笔的写作手法,为下文写……埋下伏笔,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严谨;

⑺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⑻动静结合作用:有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⑼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答题方法: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状态/情态/特征,突出了(作用是)……(往中心靠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精神(或给人以……的感受)。

③对表达方式进行考查: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①叙述:把人物的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包括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态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