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第6讲共87页
隋唐政治制度课件
第三单元隋唐两宋时期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第二节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第三节北宋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第四节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政治上:隋唐重建了大一统, 政治上:隋唐重建了大一统,但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 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北宋初期重新加强了中央集 在君主专制方面,隋唐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权。在君主专制方面,隋唐进行了制度的创新,两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削弱相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削弱相权。 经济上:唐朝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上:唐朝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 宋时期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宋时期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文化上:隋唐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理学形成, 文化上:隋唐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理学形成,打 破三教合流局面。 破三教合流局面。隋唐两宋时期中国科技一直保持世 界领先地位。 界领先地位。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中枢机构: 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 (二)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 1、统治思想: 统治思想: (1)隋朝灭亡教训 (2)民本思想
2、统治政策: 统治政策: (1)用人 法律:慎用刑法、 (2)法律:慎用刑法、
制定《唐律》 制定《唐律》
要教戒太子诸王》 要教戒太子诸源自》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 纵不合朕心, 纵不合朕心 中枢机构: 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 为忤。若即嗔责, 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怀战惧,岂肯更言? 怀战惧,岂肯更言?”—— (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 贞观政要求谏》 《贞观政要求谏》 (二)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 贞观初放榜日,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 1、统治思想: 统治思想: 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 (1)隋朝灭亡教训 喜谓侍臣曰: 出,喜谓侍臣曰:“天下 (2)民本思想 英雄,入吾彀中矣! 英雄,入吾彀中矣!”─ 统治政策: 2、统治政策: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 用人(纳谏,完善科举) (1)用人(纳谏,完善科举)
隋唐时期的政治PPT课件
.
9
2.三省六部制的内涵与特点
• 三省六部制之三省 • 中书省负责 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 门下省负责 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
回; • 尚书省负责 国家的重要政令。 •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10
2.三省六部制的内涵与特点
• 三省六部制之六部
• 六部为 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
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
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
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
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20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青年闯将 建唐立功 • 一统天下 战功赫赫 • 杀兄逼父 夺位登基
.
23
宽仁慎刑(政治)
《贞观律》五刑:笞刑-----杖刑-----徒刑------流徒-----死刑
有一次,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制止盗贼的事儿,有人主张制定 严酷的法律。太宗说,“民众之所以偷窃,是因为国家规定的赋税 和劳役太重、官吏贪婪,加上自己饥寒交迫,所以就顾不上廉耻了。 我应当节省费用、减少赋税和奢靡,选择廉洁的官员,这样民众衣 食有余,就不会当盗贼了,何必用严酷的法律呢?”几年之后,天 下出现“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
.
7
一、隋唐政治制度变革—三省六部制
• 1.创立与发展 • 2.内涵与特征 • 3.作用与影响
.
8
一、隋唐政治制度变革—三省六部制
第6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练案[6]
练案[6]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1.(2023·福建厦门)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豪族势力膨胀,察举大权已被地方名士控制,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导致人才匮乏。
群臣建议征召贤士,皇帝允准并要求“访于本州评议”,同时官员在向上荐举人才的书折中大多有“谨条(列举)资品,乞蒙简察”字样。
这说明该时期( B )A.官员考核趋于严谨B.品评风气影响选官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世官制度遭到冲击[解析]魏晋时期,察举制被地方豪强掌控,弊端逐渐显现,群臣建议将选拔官员的权力下放至地方,或者拣选官员时候也多侧重资品,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品评风气影响了选官,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官员选拔而非考核,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世官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破坏了,排除D项。
故选B项。
2.东晋南朝时,谱学成为专门之学,士族若不精谱学,便不能到吏部为官,谱学既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南朝矫正伪冒士族的庶族寒人之凭依。
这反映了( B )A.士庶界限日渐模糊B.门阀政治具有重要影响C.社会阶层完全固化D.宗法制度影响南朝政治[解析]由材料“士族若不精谱学,便不能到吏部为官,谱学……是南朝矫正伪冒士族的庶族寒人之凭依”可知,东晋南朝时,门阀士族竭力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严格区分士庶界限,并将谱学作为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谱学在此之下盛行并成为“专门之学”,这反映了门阀政治具有重要影响,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庶界限分明,排除A项;C项“社会阶层完全固化”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宗法制度盛行于西周时期,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3.关于识人取士问题,和洽对曹操进言:“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
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
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这一言论( D )A.确立了传统价值观主导地位B.规避了九品中正制弊端C.有利于形成大一统国家格局D.蕴含了儒学的基本理念[解析]材料中和洽向曹操进言,识人取士不能只用一个标准,因为偏激的做法容易导致隐伪,相反,推行教化或选官时,要坚持中庸之道,通达人情。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替及统治。
2.搜集部分唐诗,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3.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少数民族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隋朝兴亡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3.建设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
东都:洛阳;西都:长安(2)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
4.灭亡(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残暴统治,劳民伤财(2)概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今江苏扬州统一、短命的王朝:秦、隋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1)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统一:派兵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政治统治(1)唐太宗⎩⎪⎨⎪⎧①措施: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 魏征进谏200多次②结果: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武则天 郭沫若称赞:“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唐玄宗⎩⎨⎧①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②结果:将唐朝统治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民族关系 开明的民族政策。
(1)与突厥⎩⎪⎨⎪⎧①贞观初年,唐军反击东突厥,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思考: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意义及启示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 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材料二 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 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其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 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过在当世,功在千秋!
方文化交流,民族交融;加速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消极:过度役使民力,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 矛盾,推动农民起义,严重破坏农业生产
2、如何评价隋炀帝?
功:早年平陈、完成统一;开凿的大运河,消除 分裂隐患,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沿岸发展。
过: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超过社会 承受极限,引发起义,可谓暴君。
回鹘 唐高宗:联合回鹘灭西突厥;唐玄宗册封其首领怀仁可汗
方式 军事战争 设置机构
册封
吐蕃 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 唐穆宗:唐蕃长庆会盟
和亲会盟
靺鞨 册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册封
特点 政策开明,恩开明的民族政策,处理与周边各族关系。其措施灵活方式多样,怀 柔为主,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 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商业
①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元通宝。 ②市场发达,邸店、柜坊(银行雏形)、飞钱 (类似汇票)、夜市、草市。 ③涌现一批繁华大都市,如长安、洛阳、扬州等。 ④对外贸易发达,丝绸之路又被称为“瓷路”
3.民族关系
-----实行民开族明政的策民上族的政开策放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隋唐时期政治
[提示] 评价:积极性: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一定 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消极性: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 下,影响行政效率。
[史论形成]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 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隋
影响: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后世基本沿袭。
唐
政 治 地方制度—唐中期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削弱。
背景:庶族地主兴起,门阀士族衰落。
选官制度——科举制 形成: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作用:扩大了,提高了,加强了.....
唐朝三省六部制
史料一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 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 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 制使,乃赐死于家。
——《隋唐五代史论集》 史料三 (唐代)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以进士为士林
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
官制度的演变历程。
[提示] 从世官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
选官制度)→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探究] 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 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提示] 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 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 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第二单元魏晋至隋唐时期第6讲隋唐盛衰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课件
2.特别提醒——“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共同点 (1)出现原因 ①整顿吏治。②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③善于用人、虚怀纳谏 等。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教昌盛,国力较强等。 3.思维升华——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她同样是我国古代杰 出的君王和政治家。
自主排查
素养提升
聚焦高考
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从隋朝的统治、唐朝盛世到五代十国 1.隋朝的统治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__杨__坚____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 安。589年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隋炀帝的统治 ①建设: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开通的__大_运__河___,贯通南北, 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 用。 ②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最终引发大规 模起义。 (3)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____江_都___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内容
每户按_人__丁__和__资__产___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 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1)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意义 (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__以__人__丁__为__主__的赋税制度,减轻了
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知识点三 隋唐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提示:“庸”制,即纳绢或布代役。
10.学术情境——两税法 白居易在《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 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 思考:白居易是如何评价两税法的?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
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通典》
帝不以同诸之蕃处酋:长一毕般集朝洛代阳多…是…王于朝端末门街期盛资陈源百调戏配,能戏力场(财政能力)枯竭,隋朝
周国围库五充千盈步,,但执是丝隋竹炀者帝万穷八奢千极人欲,声、闻大数兴十土里木,、自滥昏用民力、穷兵黩武超过社
〔概念解析〕藩镇割据
三、唐中后期的衰亡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几个主要的藩镇 仍然不服从中央,他们在名义上接受了 唐中央的官职,但实际上是半独立的状 态。节度使是世代相传的,或是由军官 们共同推举的,唐中央只是按既成事实 加委而已。当时的藩镇割据主要是在河 北,就是安、史原来占领的地方,即卢 龙、成德、魏博,这三个镇长期割据。
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
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
点的是( )
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 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
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欧阳修《新唐书·兵志》
三、唐中后期的衰亡
〔思维点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
藩镇类型 河朔型 中原型 东南型 边疆型
数量(个) 7 8 9 17
官员任免 藩镇自擅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赋税供纳 不上供 少上供
上供 少上供
兵额与功能 拥重兵以自立 驻重兵防骄藩 驻兵少防盗贼 驻重兵守边疆
赋”,三是“选用廉吏”,四是“使民衣食有余”。
材料四 贞观时期强调以仁为本,以刑为末。④唐太强宗调称司:法“宽死容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
第6讲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创新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主题一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 十国的统治
1.隋朝的兴亡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 陈 , 统一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了贯通南 建设
北的_大__运__河__
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
原因
灭亡
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每户按 人丁和资产 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 唐后期: 内容 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两税法 (1)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意义 (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 以人丁为主 的赋税制度,减轻了 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租庸调制则是赋税政策,二者定义 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沿革历史时期不同。 (2)联系: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同时也正是由于均 田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而使得租庸调制在中唐之后被两税法取代。
练习
1 材料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 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 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 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 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 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 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2)影响 ①保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孕育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③各民族相互交流、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物种交流。 ④促进了各民族交融,汉族先进文明广泛传播,边疆民族文化给中华 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马工程
具体而言,李世民选用儒家治道主要体现在仁政与重民两 个方面。
(一)仁义治国
李世民讲论治国之道,处处离不开“仁义”和“仁政”。 他说:“朕观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
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为国之道,必须抚 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 自然安静”。
13
一、“三教可一”论
所谓“三教”,即儒、佛、道。隋朝统一天下后,大一统政 治局面渐至恢复,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所缓和,反映到意识 形态上,即表现为儒、佛、道三教并立与调和的倾向。王通 “三教可一”论就是在这一政治与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
14
在王通看来,对待三教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将三者融合为一, 让它们互相融通、吸收,取长补短。王通的政治思想即以 儒为主,兼及佛、道。他坚持周孔之道,又援佛、道入儒。 如他以“元气”释天,以“元识”释人,认为“天者,统 元气焉”,“人者,统元识焉”。
28
(二)克制私情,带头守法
李世民比较重视守法,避免以主观意志来取代法令。 正是由于李世民能带头守法,强调法乃“天下之法”,
才出现了“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 的局面。
29
(三)严格执法,“一断于律”
李世民十分重视赏罚对治国的作用,认为赏与罚是国家的 大事,必须慎重。“赏当其功,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 为恶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
23
(二)“国以民为本”
李世民承袭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提出:“可爱非君, 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 用,诚可畏也。”
基于这样的认识,李世民提出“国以民为本”,“君依于 国,国依于民”。
24
李世民提出的“存百姓”在贞观统治集团中是有共识的, 如魏徵在上疏中就明确提出:“荀卿子曰:君,舟也,
隋唐政治制度ppt课件
隋炀帝改革:
1、废三师,设殿内省,与尚书、门下、内史、秘书 合称五省
2、增谒者、司隶二台,与御史合称三台
3、改太府寺为少府寺,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寺为 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与督水监并称五监
二、唐代国家结构
1、三省
(1)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省
长官称中书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隋唐时期的国家组织 二、隋唐时代的国家结构 三、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四、隋唐时期的监察制度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国家组织
一、隋朝国家组织的改革
隋文帝时,对国家组织进行了改革,其改革 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了北周所施行的以《周礼》六 官为模式的国家组织,恢复了魏晋以来的国家组 织。
国家组织:三师、三公
门下省——长官原称侍中,后改为纳言,次长黄门 侍郎,属官有录事、通事舍人、散骑常侍、通直 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下辖城门、尚食、尚药、 符玺、御府、殿内六局。
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次长为左右仆射。下辖 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
秘书省——长官为秘书监,下辖著作曹、太史曹, 分别以著作郎、太史令为首长,此外还有校书郎、 正字、司历、监候等属员。
五监: 国子监——掌教育、学校 军器监——掌兵器制造 少府监——掌皇室手工业 将作监——掌大型工程 督水监——掌河渠水利
九寺五监在行政关系上要接受尚书六部 的指挥
第二节 隋唐时代的国家结构
一、隋代的国家结构
1、两级制(州县制/郡县制)
(1)隋文帝时,裁撤各郡,裁并州县。取消地方长 官自行选用属吏的制度,改由中央直接任命
尚书所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共辖二十四司,分掌国家行政。各部 设尚书为部长,侍郎为副部长;各司设郎 中为司长,员外郎为副司长。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区域开发。
一、 盛世的奠基——隋朝兴亡 二、 盛世的荣耀——唐朝繁盛 三、 盛世的危机——唐朝衰亡
时间定位
开元盛世
开皇之治 589年完成统一
武周 政治 贞观 之治
——《贞观政要》
比来天后事条,深 有益于为政,言近 而意远,事少而功 多。
—《唐大诏令集》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二首》
2、经济繁荣
曲辕犁 耕犁技术成熟
灌溉技术成熟
邢窑白瓷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元稹《估客乐》
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1:安史之乱后,吐蕃从唐朝手中夺走河西走廊和西域,代宗即位初甚
至一度攻占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南诏继续扰边,大渡河以南尽为其
所有.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2: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
使。
——《新唐书·兵志》
边防空虚,吐蕃、南诏侵扰 平叛将领拥兵自重,削弱中央集权 藩镇割据,由盛转衰
三、盛世的危机——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
范阳起兵
洛阳称帝
755,安史之乱爆发
756,建立大燕; 潼关破、玄宗逃、马嵬变
溃败身死
757,安禄山为其子安庆 绪所杀,唐军收复长安洛 阳,范阳镇将史思明降唐。 758,史思明杀安庆绪, 复叛,后为其子史朝义所 杀,唐朝借回纥之力收复 洛阳。 763,史朝义兵败自杀, 安史之乱平定。
藩镇割据形势图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第6讲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3、隋代的制度创新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3、隋代的制度创新
—— 《旧唐书》卷六《则天 皇后本纪》
二、皇权与中枢决策
705年
2、皇权的争夺
中宗复位,皇后韦氏与皇女安乐公主干政,武 氏家族武三思、崇训(安乐公主之夫)父子用 事,朝政混乱。
707年 710年
皇太子重俊发动政变诛武氏父子,随后被中宗 镇压。 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其少子重茂,韦
后临朝称制。临淄郡王李隆基(睿宗李旦第三
第一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第六讲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
霍 红 伟
第六讲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二、皇权与中枢决策 三、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 四、监察与法律制度 五、军事制度 六、科举与学校 七、五代略论
霍 红 伟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1、王朝政权的更替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三、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
部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1、中央行政机构
下辖四司
吏部司 司封司 司勋司 考功司 户部司 度支司 金部司 仓部司 礼部司 祠部司 膳部司 主客司 兵部司 职方司 驾部司 库部司 刑部司 都官司 比部司 司门司
寺、监
宗正寺 司农寺 太府寺 太常寺 鸿胪寺 光禄寺 国子监 太仆寺 卫尉寺 大理寺
三省位置图
工 部
工部司 屯田司 虞部司 都水司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第6讲
扬州观音寺
鉴 楼
二、皇权与中枢决策
1、皇权加强
皇帝的职权
拥有立法、司法、行政方面的最高权力。 法律的制定,由皇帝核准并颁行。正式法律外,皇帝制敕具 有法律效力。 皇帝有诛杀和大赦之权。死刑终审权有皇帝掌握。 皇帝是行政首脑。三省长官对皇帝负责。经常通过常朝朝议, 入阁议政和在延英殿召对等形式,和朝臣议政、决策。
1、王朝政权的更替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2、政治制度的演进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2、政治制度的演进
秦建立了郡县制的君主体制,是君主、官僚集团、编户齐 民构成的官僚帝国。皇帝要拥有对管理层的人事控制权, 官僚体系需要流动性。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是一种变形的贵族政治,实现了身 份地位的世袭化,但是难以恢复到西周时的宗法制度。在 同皇权的斗争中,门阀制度难以战胜官僚体制。所以经过 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到隋唐时期又出现了强大的皇权和大 一统的帝国。
隋朝的制度在继承北周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在 创新之中逐渐稳固。而唐初基本上是继承。尤其是科举制 的推行,逐渐削弱了士族的力量,保证了官僚群体的更新 和帝国的活力。使得大一统的帝国模式在新的基础上重新 焕发了生机。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3、隋代的制度创新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3、隋代的制度创新
2、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
三、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
2、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
三、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不仅继续具有原 来政事堂的决策的功能和权力, 而且由于五房等办事机构的设 立,中书门下也具有的行政权 力。因此,政事堂改中书门下 后,中书门下掌握了从决策到 执行的全部权力,成为最高的 决策兼行政机关。唐初以政务 处理程序分工、决策与行政分 离的三省制名存实亡了。这也 预示了此后中国古代中枢机构 的演变方向。
隋唐政治制度
4、九寺五监 九寺中,每寺设卿一人为首长,少卿二
人为次长。 太常——掌礼制、郊庙、社稷祭祀 光禄——掌膳食 卫尉——掌兵器、仪仗 宗正——掌宗室属籍
太仆——掌厩牧马车 大理——掌审判 鸿胪——掌少数民族来朝 司农——掌仓储 太府——掌财货
(三)唐代科举制的创立
1、考生的资格与来源
唐代科举对考生资格仍然有一定的限制。三类 人不能参加考试:触犯法律者、工商之子、州县 小吏
考生的来源主要是两类:生徒、乡贡
2、考试的科目与内容
常科是科举的主要形式,开考科目主要有秀才、 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
3、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大抵分为笔试与口试两种 笔试题型:贴经、墨义、诗赋、杂文、时务策等 口试的形式是对策 武举考试的形式:马术、射箭、兵略 4、考试过程
五监: 国子监——掌教育、学校 军器监——掌兵器制造 少府监——掌皇室手工业 将作监——掌大型工程 督水监——掌河渠水利
九寺五监在行政关系上要接受尚书六部 的指挥
第二节 隋唐时代的国家结构
一、隋代的国家结构
1、两级制(州县制/郡县制)
(1)隋文帝时,裁撤各郡,裁并州县。取消地方长 官自行选用属吏的制度,改由中央直接任命
节度使府长官称节度使,属吏有节度副使、行军 司马、掌书记、判官、随军、参谋等。
4、都督府与都护府
州上的一级军事单位,都督府长官通常既督数州 军事,又兼任驻地的州刺史。都督府分为大、上、 中、下四等。
都督府长官是都督,管理所辖诸州镇防事务,对 州的行政、财政、民政、司法等事务也负责管理。 属吏有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和功、仓、 户、兵、法、士六曹等。
内侍省——以内常侍为首长,辖有内尚食、掖庭、 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六局,皆用宦者充任。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知识点一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一)中央机构1.三省六部制(1)发展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的三省: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唐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2)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3)三省六部制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作用: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5)实质:三省六部制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中书省秉承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书,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都必须听命于皇帝,只能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二)地方行政机构1.隋朝郡县制,唐朝为州县二级制,后期划分成节度使州县三级制。
2.唐朝设置节度使带来的影响唐玄宗统治后期,地方节度使势力迅速膨胀,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此后持续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的分裂混战局面,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三)选官制度1.科举制(1)产生:隋炀帝始设进士科(2)标准:考试成绩(3)评价:进步性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②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④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
局限性①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②是最高掌权者诱导,控制读书人的手段;③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薄弱。
知识点二 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的发展:(1)江南进一步开发:①水稻产量提高,圩(wei)田;②烧山、围湖造田—破坏生态;③江淮、江南产粮区;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①隋大运河;②唐水利专职官员;大兴水利;③筒车,曲辕犁(3)农产品商品化:①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②唐中期开征茶税。
(4)土地制度:均田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北魏到唐前期含义: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而不触及地主利益,农民对国家承担租赋徭役,而地主无此负担。
第6讲 隋唐的大一统与制度创新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时空定位
统一
强盛
分裂
复习思路:隋唐大一统——隋唐制度创新
壹 隋唐大一统
一、隋朝——再造一统,影响深远 二、唐朝——扩大恢张的大一统
时空定位
开元盛世
开皇之治 589年完成统一
武周 政治
贞观 之治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隋朝 建立
618年 唐朝 建立
755年
907年 朱温废唐 960年 北宋 建立
友好关系④加强对岭南的统治⑤加强与台湾的联系
民族国家的发展
对外 隋朝恢复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积极发展 促进中外交流,为盛唐对外关系繁荣打
关系 与各国的交流,
下了基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命题点: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影响商业、手工业、城市的发展和布局、 南北经济交流、经济中心南移等。
统一币制,发展经济。 (3)采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4)确立三省六部制。
(1)继续广设仓库,积储粮草。 (2)始设进士科,创建科举制。 (3)营建东都洛阳 (4)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 (5)三征高句丽。
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 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 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 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 谷子50万斤。
上海·隋唐科举制
2018 【Ⅱ】26·唐三省六 江苏·唐三省六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