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关于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一点思考

运河中学赵程晖

2014是高考语文改革的起步年,这张试卷预示2015的高考还将有重大变化。对比试卷,反思备考复习,对指导2015备考,甚至高一高二的教学,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拿到2014高考语文试卷,第一感觉是出乎意料,细分析题目,却发现这样考,又在情理之中。

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一)考题布局

历年北京卷诗歌鉴赏题位置固定,均放在第三大题。此次各城区备考模拟题也大多这样安排。

但也有例外,2014东城二模一大题第8小题:下列诗句中,以物喻人的一项是(2分)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B.日岀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C.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D.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虽然题目是从考查修辞的角度设计,但已经开了有关诗歌的题目放在一大题的先例。所以,此次高考第一大题安排诗歌鉴赏的相关内容也并不突然。

《考试说明》测试内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赋分约15分,有8个考点: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

2.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5.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6.标点符号的使用

7.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

8.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

2014高考试卷一大题7小题22分,1—6小题共15分,属语基部分,7小题的3个题放在一大题却属于古诗阅读的考查。

另外,虽然《考试说明》中的一大题题型示例并无诗歌鉴赏的相关题,但题型示例11“关于闻一多的形象,作者最认同的一项”,明确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通州二模也有类似的一题“对金岳霖形象的高度概括,选择恰当的一项”。再看高考7题题干“‘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

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和示例考查内容呼应,考点落在“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

因此,关于古诗部分的考题呈现在一大题和三大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题量大,分值高

近四年高考,北京卷古诗阅读都安排2个小题,一个选择,一个简答,分值7分。(2011、2012两年,10分的延伸题放在诗歌鉴赏部分。)此次备考2014,各城区模拟题分值虽有提升,但也只在10分上下,2—3个小题。

2014高考古诗阅读共有6个小题,一大题7题有3个小题7分,三大题3个小题11分,学生需要完成6个小题,18分。题量大,分值高,可谓空前。

但,《考试说明》中明确古诗文阅读赋分约36分,并没有把古诗的分值单列出来。我们细细分析考题,古诗18分,加上古文部分5分断句题,9分的选择题,3分的默写题,总分在35分。以往高考默写题均占8分,此次少了默写的5分,加在了古诗阅读部分,虽然总分值没有变,古诗题量却增加了。

考题与《考试说明》严丝合缝。虽与以往相比题型变化大,我们也似乎没有理由质疑。

(三)文学常识的考查

2013高考题未涉及文常,09—12年均出现在一大题,以选择形式出现,考点单一。

2014各城区模拟题虽有变化,也只是变选择为填空,从一大题挪到三大题,或单独设题,或与默写安排在一起。

2014高考试卷中涉及的文学常识放在7题第3小题: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写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此题一举两得,既考查了文常又考查了古诗。

现在高中生里读过《红楼梦》的不多,但教材《必修三》的第一篇课文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文中写宝玉眼中的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页下有详细的注释。所以即使不知道“冷月葬花魂”是黛玉的诗,也可做对此题。考题新颖,又很平和。

(四)互文修辞的考查

2014高考7.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历年北京高考从未涉及过互文。

《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所列修辞共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并没有列出互文修辞。但《考试说明》中古诗文阅读的考试内容明确要求考查“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互文是古典诗歌中较常见的一种表达技巧。修辞方式之一。在连贯的话语中,上

文省了下文出现的词,下文省了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在初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互文修辞。以《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为例: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教学中肯定要讲到。

单句互文,初中所学诗歌中最典型的就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和“烟笼寒水月笼沙”,分别出现在题干和选项中,且高考背诵篇目里有《泊秦淮》。虽然出乎意料地考查了互文修辞,却不能说试题超纲。选出答案也很容易。

另外,单句互文高中诗歌篇目里“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等比较典型,还有一些在古文中出现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选项里涉及的陌生诗歌之多

6个诗歌鉴赏题里涉及的诗歌15首,其中课内3首,完全陌生的诗歌有12首,创历史之最。所有诗歌考题如下: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