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7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7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5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验和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土豆,用于课堂演示。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情境和游戏活动。
3.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用于游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土豆,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土豆有多少个?如果我们再拿一些土豆,总数会增加多少?”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一起背土豆,小明背了3个,小华背了5个,他们一共背了多少个土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有一堆土豆,每组需要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土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7)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背土豆”这个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于具体的实际情境能够理解和接受,喜欢通过操作来学习。
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教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背土豆”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土豆作为实物教具,以及相关的图片和卡片。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环境布置成农村劳动的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土豆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土豆的特点,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通过背土豆来学习数学。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背土豆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然后告诉学生,小明和小华一共背了15个土豆,小明背了8个,小华背了多少个?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实物土豆进行操作,模拟背土豆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背土豆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说课稿6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背土豆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合作意识较强。
他们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加减法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进位加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进位加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理解及实际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背土豆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进位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分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4.2 《背土豆》课件(共26张PPT)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1.计算有关7的加法可以用点数法、接数法、
添1法进行计算。
2.计算有关7的减法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
也可以用划一划的方法进行计算。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3.7的组成:0和7,1和6,2和5,3和4,4
和3,5和2,6和1,7和0。
4.用7的加减法能解决生活中两个数的和是
“星期日”的由来
变化发生在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廷废除科举制,成立了“学部”。学部的编译图书局在局长袁嘉谷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许多统一的新名词,其中就包括“星期”。他们将一周称为一星期,按照国际通行的办法用数字标注了周一到周六。日曜日的命名源自太阳,这与西方周日的命名Sunday不谋而合。所以,为了既保存中国传统又与国际接轨,在新的星期历法中,诞生了“星期日”的称呼。在拉丁语中这一天是dies solis,同样意为太阳日。古罗马神话当中sunday的意思是太阳的象征,罗马人也习惯将这一天叫作星期天。而有意思的是,在一个星期之中,既然有太阳了就一定会有月亮,而且月亮作为太阳的妻子,一定要紧跟在太阳的后面,所以sunday之后就是moonday(monday)了。
1.
5
2
7
3
4
2.说一说,填一填。
1
6
1
6
3.画一画,填一填。
7
4
5
1
4
5
1.说一说。
鱼缸里有5条鱼,又放进去2条,现在一共有7条鱼。
用7个鸡蛋孵小鸡,有2只小鸡出壳了,还有几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3.说一说。
+
=
3
4
7
一边来了3只小熊,另一边来了4只,一共是7只。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土豆的重量,以及通过背土豆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于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因此,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加减法运算相结合,独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图文结合、实物演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土豆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加减法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3.准备小组合作表格,用于记录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土豆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土豆的重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背土豆,一次能背几个?背完一次后,还能再背几个吗?”让学生思考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加减法卡片,让学生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卡片,发现加减法的规律。
同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土豆。
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将土豆进行加减法运算,得出最终的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6)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课程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并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能够理解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土豆图片、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2.教学环境:教室座位排列成小组形式,每个小组有一张桌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土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看看这些土豆,你们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小明背了3个土豆,小红背了5个土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表示,并解释加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小明再背2个土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用数字卡片进行表示。
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小红再背1个土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用数字卡片进行表示。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及反思 (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背土豆的活动,让学生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加法和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加法和减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但是,学生已经具备了数数、识数的基础,对于10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此外,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加减法的计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背土豆》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兴趣,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验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加法和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加法和减法。
3.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土豆图片和实物,用于教学呈现和操练。
3.教学卡片:制作加法和减法的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背土豆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故事形式呈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有趣的实践活动充满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讲述一个背土豆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图片,发现数学问题,引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背土豆游戏,实际操作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背土豆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加减法的概念,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然而,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操作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故事、游戏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情境相关的图片和素材。
2.准备加减法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背土豆的故事,引入加减法的概念。
故事中,小明背了8个土豆,然后又背了3个土豆,问小明一共背了多少个土豆?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题目可以是图片形式的,也可以是文字形式的。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这些问题,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实际操作,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练习和交流。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及反思 (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5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运算,对于加法和减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学前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字和计数,但对于运算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加减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加减法运算。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土豆作为实物教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游戏活动。
3.练习题准备: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土豆,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关于土豆的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背土豆故事,引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初步建立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教材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10以内的数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背土豆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
2.实践操作法: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背土豆故事的课件、实物土豆、计数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背土豆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背土豆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5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运算。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土豆图片、实物土豆、数学卡片、黑板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实物土豆、数学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实物土豆,引导学生观察土豆的数量,并提出问题:“我们班上有多少同学带来了土豆?一共需要多少土豆?”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者实物,呈现一系列的加减运算,如3+2、4-1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土豆搬运活动,如一组有3个土豆,另一组有2个土豆,让学生将两组的土豆合并在一起,理解加法的意义。
然后,教师再提出一组有4个土豆,另一组有1个土豆,让学生将两组的土豆合并在一起,理解减法的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说课稿8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说课稿8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出现在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中的第五课时。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0以内的加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通过“背土豆”这个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加减法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明确,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背土豆”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将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背土豆”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加减法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背土豆”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小明背了多少个土豆?他还想背多少个?从而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背土豆》1.导入:背土豆的动画2.新课导入:10以内的加减法3.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4.小组讨论:加减法的实际应用5.总结:加减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来进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说课稿(5)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要学习如何用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新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还处于初级阶段。
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用口头和书面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加减法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我将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我会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际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亲身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相同数量的事物,并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
此外,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和游戏,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我会通过引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背土豆的故事,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引发他们对背土豆问题的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课程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背土豆”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理解。
学生对“背土豆”这个活动感兴趣,可以通过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背土豆”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土豆、背篓、卡片等。
2.教学场地:教室。
3.教学素材:相关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土豆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土豆有多少个吗?”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背土豆”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吗?”引导学生用“加法”和“减法”来描述情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有一个背篓和一些土豆。
教师给出任务:“你们要用背篓背土豆,每组要背完所有的土豆。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小老鼠背土豆的情境,掌握7的加减法运算。
能够根据情境图正确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小老鼠背土豆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7的加减法运算,理解了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时可能会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拓展练习中,有些学生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小老鼠背土豆的情境,学习了7的加减法运算。我们学会了根据情境图正确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理解了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2分钟)
归纳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归纳总结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小老鼠背土豆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关于背土豆的故事,引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以下特点: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善于模仿,团队协作意识较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故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进位加法的意义,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进位加法的意义,并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关于背土豆的故事,引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新课讲解:讲解进位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 《背土豆》1.进位加法的意义2.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3.实际问题解决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操作、合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6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关于背土豆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减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数、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减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深,运算速度较慢。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的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数数、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故事、游戏、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背土豆的故事课件或黑板报。
2.准备20以内的减法运算卡片。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背土豆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小明背了8个土豆,送给邻居3个,还剩几个土豆?2.呈现(10分钟)展示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用手指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发20以内的减法运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用口语表达运算过程,检查学生的运算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华有15个糖果,吃掉了5个,还剩几个糖果?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现减法运算的规律,探索减法的性质。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背土豆(教案)
背土豆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10以内数加与减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土豆——10以内数加与减》是学生在初步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基础内容。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技能,并初步理解其运算意义。
2. 教材结构分析引入部分:通过生活情境“背土豆”引出加减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基础知识:详细介绍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练习部分: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技能,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拓展部分:通过“探索规律”等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运算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材特点分析生活情境化:通过“背土豆”等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意义。
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练习丰富化: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1. 学生基础分析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部分可能接触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整体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学生学习特点分析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加减法运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和计算技能。
此外,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设计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专注力。
3. 学生学习难点分析在加减法运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理解不清等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4)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一个有趣的背土豆故事,引出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同时,他们喜欢模仿和游戏,对故事情节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背土豆故事的图片、土豆卡片、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座位排列成小组形式,每个小组有一张桌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背土豆的故事,引出加减法运算。
故事中,小明背了3个土豆,小红又给了小明2个土豆,问小明一共背了多少个土豆?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加减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背土豆的图片,每组图片中有不同数量的土豆。
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相同数量的土豆,并进行加减法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