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课件

合集下载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前后》说课稿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前后》说课稿

《前后》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说教材1. 教材简述本节课教材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排列的顺序;其次,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排列的顺序;最后,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物体排列的顺序;二是用语言描述物体排列的顺序;三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①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② 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排列的顺序;③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1. 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2.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2.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3.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说学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物体排列的顺序,感知前后位置关系;2. 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3. 交流法: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排列的顺序,培养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出物体排列的顺序,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感知物体排列的顺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排列物体,感知物体排列的顺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来分类》分类PPT免费下载,共10页。

课堂目标能够将物体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新知探究请把书本分成两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按性别分:把男生分为一组,女生分为一组。

按生日分:把上半年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来分类》分类PPT免费课件,共18页。

本节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能按不同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把班里的同学分成两组,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类...•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加与减PPT课件下载,共24页。

情景导入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公交车上原来有2人,到三家店车站后,从前门上车3人,从后门上2人,求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探索新知三个数相加,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的结果与第...•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加与减PPT教学课件,共20页。

本节目标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加与减PPT免费下载,共18页。

一共有几只小鸡? 9只,再来一只就是10只。

8+2=10 2+8=10 鸡妈妈在粉色的盘里加了糖,8只小鸡闻到蜜糖都香喷喷的吃起来,可是有2只鸡宝宝不喜欢吃蜜糖,就到另一个盘子里去吃求总数用加法...•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加与减PPT免费课件,共16页。

你能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午饭时间到了,鸡妈妈给宝宝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一边有9只鸡宝宝匆匆赶来,另一边又飞来了1只凑十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不分离,四...•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企鹅》加与减PPT免费课件,共16页。

本节目标结合情境图,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前后-北师大版秋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前后-北师大版秋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前后-北师大版秋前篇课堂情景班级:一年级(总人数:45人)时间:第3周星期二下午地点:教室课程:数学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0-10的数的认识和掌握以及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如大、小、相等、多少。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发现数学的乐趣。

教学设计热身环节1.教师用玩具或者小球激发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们变得饱满而充满活力。

导入环节1.让学生们一起数数1到10,让学生们能够纯熟地掌握1-10的数字。

2.记忆数字的数量是通过观察数字、数数、分组、比较数字大小、简单的加减等方式来完成的。

正式环节1.进行数字的展示,让学生们观察以及比较。

2.安排同学之间的互动课堂,让他们来比较各种不同的数字。

3.由学生来发现关于数字的规律:数字大了以后就可以算得更快,如果数的数量变了,那么就会有一些数字会少或者多出来。

课堂小结1.让学生们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内容,让他们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更好地学习。

作业环节1.老师为学生分配作业,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后篇课堂情景班级:一年级(总人数:45人)时间:第8周星期一下午地点:教室课程:数学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0-20的数的认识和掌握以及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如大、小、相等、多少。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发现数学的乐趣。

教学设计热身环节1.老师用宝宝长的视频短小精悍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渴望。

2.让孩子们做数字游戏,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导入环节1.让孩子们数数和分组1-20的数字。

2.让孩子们比较数字的大小,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正式环节1.进行数字的展示,让孩子们观察以及比较。

2.安排同学之间的互动课堂,让他们来比较各种不同的数字。

3.让孩子们参与查看课堂图片,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区别。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前后》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前后》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前后》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2-63页《前后》教材分析:《前后》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前后、左右、上下,这些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知识.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曾有过“前后”的体验,因而学习本课的内容,不会很吃力,但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去描述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比较、去体验、去反思从而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体验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算式卡片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拍手游戏:小手拍拍师:刚才的拍手游戏里有3组表示方位的词语,你能找到吗?生:前后上下左右师: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一课时前后师:孩子们,你是怎样判断“前后”的?生:交流师小结: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注意用到肢体语言)。

师: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森林运动会)(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力求创设一个贴近儿童生活的、极富亲和力的运动场景,以便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激起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数学课堂有温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观看赛跑比赛,初步感知“前后”(出示赛跑主题图:)认识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小动物们在举行百米赛跑,都有谁参加了?(生1:有小鹿……)师:比赛真激烈呀,瞧!现在谁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生:小鹿在最前面,松鼠在它的后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前后PPT3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前后PPT3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前 后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Βιβλιοθήκη 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前后》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前后》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前后》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一课时“前后”。

在小学阶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空间观念的数学知识。

这个单元选取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

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对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已有的简单生活经验,认识前后。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素材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前后”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

教学难点:理解“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

”我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与直观教学原则,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介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这一场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同时,<<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因而,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三、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3.3 教学课件 《可爱的小猫》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3.3  教学课件 《可爱的小猫》

填一填。
4 5
1 1
5 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 | 上册
看谁算得又好又快。
3 5
1 1 0
3 1 0
4 0 0
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 | 上册
说一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 | 上册
谢谢观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 | 上册
第三单元 · 加与减(一)
可爱的小猫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 | 上册
游戏
拍手游戏:与我相差2。
拍手游戏:与我相加得4。
听算,举卡片:老师说算式,请你计算举卡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 | 上册
说一说,填一填。
3
3
1
2 2
1 2 1 1 1 1 0
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 | 上册
拨一拨,填一填。
5-1= 4 5-2= 3 5-3= 2 5-4= 1 5-5= 0
1+4= 5 2+3=5 3+2=5 4+1=5 5+0= 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 | 上册
想一想,填一填。
1 4
3 3
4 1

3 4
1 1
4 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 | 上册
填一填。
5
1
4
2
2
2
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 | 上册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5.1 前后 -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5.1 前后 -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5.1 前后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前后的概念;•能够判定前领后或后领前的情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前后的概念。

2.思想品德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爱劳动、爱集体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前后的概念;2.能够判定前领后或后领前的情况;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前后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课前出示几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前后,让学生知道前后的概念;2.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前面和后面,大家思考一下,联想一下组合起来做一下。

2. 讲授(15分钟)讲解前后的概念:在一条线上,面对线的一端,离自己最近的是前,离自己最远的是后。

鼓励学生互相示例说明,帮助理解。

讲解前领后或后领前的情况:前领后指的是前面的物品或人在引导或帮助后面的物品或人做某事,如教室里老师在前面引导学生学习;后领前指的是后面的物品或人试图引导或帮助前面的物品或人做某事,如学生放学后,会引导自己的弟弟妹妹走回家。

3. 练习(25分钟)1.活动1:带着学生去操场上,在直线两端分别站上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判断,加深学生对前后的认识。

2.活动2:找一张简单的图片,出示给学生,告诉他们我们要猜一个人在图片中是前还是后,并且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

3.活动3:出示图片,将图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学生分组判断这些物品的前后关系,并对不同判断给出理由。

4. 总结(5分钟)1.让学生回答一下前后的概念;2.让学生回答一下前领后和后领前的情况;3.让一位学生展示一下前后的概念的应用场景。

四、板书设计•前后的认识•前领后和后领前的情况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前后的概念,并给予学生多样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前后的认知。

在课程讲解中通过引导学生联想、自主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前后》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前后》课件
火 实 公 珍 动 动 车 验 园 珠 物 物 站 小 路 园 园 学
前 后
视频
我前面有几个人?
我后面有几个人?
我的前面是谁? 我的后面是谁?
小明 小红 苗苗 了
猜猜谁会跑第一?
观看比赛你有什么发现?
谁得了第一?
你们有什么发现?
4
填一填1号车排第( );4号车在( 号车的后面,在( )号的前面。

刚刚 小芳 小明 苗苗 小红
萱萱
实验小学
宜昌市实验小学
李莉萍
智慧信箱
一、口算
二、把得数小的算式排在前面。
8+5 =13 17-5 =12 17-9 = 8 14-8 = 6 7+3 = 10 9+8 =17 5+9 =14 16-5 =11
实验小学
火 实 公 珍 动 动 车 验 园 珠 物 物 站 小 路 园 园 学
下一站是……
我们去动物园还有几站?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整理与复习 课件(共21张PPT)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整理与复习 课件(共21张PPT)北师大版

3+2+5= 10 5
6+2-4= 4 8
卡片上应是几?
(1)4和6合起来是几,卡片上就填几; (2)2和几合起来是8,卡片上就填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球赤道大约长
顺序
整理 复习
解决 问题
第三单元 我学到
了……
谢 谢 观 看!
谢谢大家!!
整理与复习
口算我最棒。 2+7= 9 5+3= 8
9–2=7
9–5= 4 8–7= 1 7–5= 2
8–2= 6 9–1= 8 7+3= 10
比较大小, 多少。
比较高矮, 长短。
比较轻重。
10的组成:0和10,1和9,2和8,3和7, 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 10和0。
根据10的分与合来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6-10的认识与书写
看图列算式。
6+ 3= 9 9- 3= 6
?
( ) + (2 ) = 5( ) 3
小组合作: 我会发现:快速浏览,找出你的问题。 我会提问:在小组中提出你的问题。 我会解决:和大家一起交流解决。
巩固练习
画一画, 能跳到哪个 上?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公开课课件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公开课课件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5 27
71 6
说一说。
画一画,填一填。
说一说,玩一玩。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3月29日星期二2022/3/292022/3/292022/3/29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3月2022/3/292022/3/292022/3/293/29/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3/292022/3/29March 29,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y!
我们,还在路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认识前后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认识前后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认识前后︳北师大版(秋)一、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一节——《认识前后》。

具体内容包括:1.认识前后的概念;2.前后的相对位置;3.比较前后的远近;4.活动实践。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1.认识物体的前后方向;2.了解前后的相对位置和远近关系;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认识前后的概念;2.前后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1.学生对前后的相对位置的理解和掌握;2.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1.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其中,如走路、乘坐交通工具等;2.让学生用手指指定一个物体的前后方向,引导他们认识前后的概念。

2. 讲解在引入后,教师可以进行讲解:1.通过图片等教具,让学生了解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前后的远近关系。

3. 示范在讲解后,教师可以进行示范:1.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指出物体前后方向;2.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示范的操作,了解前后的相对位置和远近关系。

4. 作业最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练习和巩固,以加深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前后的概念、相对位置和远近关系,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为了达成此目标,教师需要进行有序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解、示范和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点拨和辅导。

最终,教师应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