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春》

合集下载

第11课--《春》课文品读与说课设计(余映潮)

第11课--《春》课文品读与说课设计(余映潮)

《春》课文品读与说课设计余映潮【课文品读】《春》段落讲析《春》是对春天所作的田园牧歌式的抒唱,文章鲜明地表现出格调的清新和情绪的欢快,每一段文字都值得欣赏品味。

首段,望春。

抒盼春之情;起笔,开篇,点题:全文的第一部分,写立春将至的情景;写热切的期待,写喜悦的心情,写美妙的感受;句式优美,语句生动;旋律轻快,诗意浓郁。

这里写春回大地一这是写“时”。

二段,写物。

表观春之喜;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写大地复苏,写欣欣向荣;绘立春、雨水之间的时令景色,迎春之意跃然纸上;每一句都是一个美好生动的画面;炼字炼词,手法生动;意境美妙,情感热烈,动感鲜明;大处落笔,大笔勾勒,引出下文。

三段,春草图。

写游春之悦;写雨水、惊蛰时刚萌发的小草,赞草之报春,欢悦之情溢于言表;第一层写草,先写棵棵小草再写大片大片的小草;第二层写人,先写人的活动,再写人的感受,以烘托小草的可爱。

文段给我们以:时令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画面感—小草和快乐的人们;动静感—片一片的嫩草和享受春光的人;色彩感—嫩嫩的,绿绿的;层次感—写草,写人,写人的感受;对称感—短句之妙;音乐感—叠字运用;轻快感—多用短句,节奏轻快活泼;情味感—叠词的运用,句式的反复、排比、倒装;诗意感—生动传神的动词,含情反复的句子。

四段,春花图。

咏花之争春,写闹春之乐;春分时节,赏花之乐力透纸背;时令在向前推移,“桃花、杏花、梨花”的争奇斗艳、欣欣向荣有着细微而又清晰的时令顺序。

全段用五个句子写花,分为“从上到下”三个层次:上写花势繁茂,花色斑斓,花味甜蜜;中写恋花的蜂蝶;下写地面上的各种烂漫的草花。

这是一幅立体的有声有色的绚丽画面;修辞手法非常丰富一一拟人、比喻、通感、顶针、夸张、反复、排比应有尽有;表现手法非同一般—实写、虚写、映衬、烘托各显其妙;句式的选用非常得体—整散并用,诗意盎然,花的热烈、绚烂、甜美、快乐、自由以及让人陶醉、让人遐思、让人赞叹的情感尽在其中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春》课件(新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春》课件(新版)

介绍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 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 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 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 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 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 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 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 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2)“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A“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B“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 C“(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 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4.学习春雨图。
(1)“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2)“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3)探究质疑:“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积累生字、生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 ng) 酝酿(yù n nià ng) 应和(hè ) 笼(lǒng)着一层薄烟 黄晕(yù n) 蓑(suō)衣 巢(chá o)
解释词语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 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 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 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第11课《春》(共30张PPT)

第11课《春》(共30张PPT)
zxxk
背景简介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 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 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 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 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 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 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 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 来,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
作者的心情怎样?
急切、喜悦
绘春
zxxk
绘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春草图
• 文章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高兴)
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zxxk
树下野花 自上而下 想象结果实 花的味道 暗写风与太阳 由实到虚 色味结合 明暗结合
“ 一年之计在于春”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 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 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 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 的感情。
写作特色
1、观察细致,特征突出。 2、结构严谨,顺序明晰。
3、语言生动,流畅优美。
4、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思考:
• 你还知道古人笔下描写 春天的诗句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济南的冬天
温 晴
总结反思: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
会如此动人?
济 南 的 冬 天
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 运用修辞
写 景 文 章
情景交融
观沧海

11《春》课件

11《春》课件

如何写景
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 比等; 二、从不顺序来描写,如从高
到低、从近到远等; 四、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绘春
草 花 风 雨 人
抓特点 观察 细描绘 多修辞
朗读 欣赏 体会
小结
细致写景——
图画美 比喻拟人——语言美 热爱赞美——情感美
(一) (1)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绘春
(三)颂春
盼春
“盼望着,盼望着”用什么修辞?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用 什么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春草图
思考:
抓住了春草 的什么特点?
情 (钻) 态 质地 (嫩、软) 长势 (满)
比喻、拟人,从视觉上 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 色彩。
春 风 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 图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泥土的气息、草 味、花香 鸟鸣、流水、短笛 触觉 嗅觉
听觉
运用各种感觉描绘春 风和煦、芳香、悦耳
“ 一年之计在于春”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 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 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 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 的感情。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热爱大 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3,积累有关春天的诗句、言语、成语。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 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 《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 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 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 《春》、《荷塘月色》、《背影》 等。

初一上册语文11课春读后感

初一上册语文11课春读后感

初一上册语文11课《春》读后感
一、课文概述
《春》是初一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第11课,主要描写了作者眼中的春天。

通过课文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二、读后感
1. 美丽的自然景色
课文中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那片桃花林。

桃花盛开时,整个树林都被浪漫的粉色花瓣覆盖,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这景象让人不禁想起了家乡的桃花节,每年春天,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去欣赏桃花的美丽。

春天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它让人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

2. 春天带来的希望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在课文中,作者提到了“万物复苏”,这是春天独有的魔力。

寒冷的冬天一过,大自然开始苏醒,花草树木重新抽出嫩绿的枝条,鸟儿也开始欢快地歌唱。

这给人一种新的开始的感觉,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和活力。

3. 春天的人生启示
春天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人生的启示。

作者在课文中描绘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他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

这给我启示,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就像春天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寒冷和荒凉,它总能用温暖和生机来回应,这是春天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三、结语
通过阅读《春》这篇课文,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和它带给我们的希望。

春天不仅是一种季节,更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和感恩春天带给我们的一切。

让我们一起期待春天的来临,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希望。

11课《春》课件_新人教版

11课《春》课件_新人教版

写蜜蜂、蝴蝶是不是离题了?
——不是离题。这是用蜜蜂、蝴蝶烘托花多、 花艳。
杜甫有一句诗也是用动 物烘托花多花艳,是哪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 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叫”只是声音, “闹”还有动作,内涵 丰富得多。
有一句古诗也用到这个“闹”字表现春意盎 然,是哪句? ——红杏枝头春意闹
本段实际上也写了春风, 是哪一句?
——密密地斜织着。
背诵这一段
阅读“春事图”
朗读:
shì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 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 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解释词语
酝酿: 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 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何处?什么意思? ——出自僧人志南的绝句: 古木荫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 开杏花时的雨 杨柳风: 杨柳发芽时的风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 了它的温暖与柔情
语文七年级上册
11.春
朱自清(1898-1948),字
佩弦,江苏扬州人,我国现 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欧游杂记》 《背影》、文艺评论集《 论雅俗共赏》等,收在《 朱自清文集》里 。 散文代表作有:《春 》《背影》《绿》《荷塘 月色》等。
积累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朱自清《春》(6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朱自清《春》(64张ppt)

修辞分析:比喻句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 天像健壮的青年。
修辞分析:拟人句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 6、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 飞来飞去。
理清线索
(一)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2)总绘春天 (3)春草图 (二)绘春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新” (三)颂春 (9)“美” (10)“力”
结构严谨
2015/11/12
第一部分:盼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脚步近了。‛ 1. 作者的心情怎样? 急切、喜悦 2.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达了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
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 藏。‛ 侧面描写,通过小孩在草上兴 致勃勃地嬉戏,侧面烘托春草 给人的乐趣。
文章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 高兴)
人与自然的和谐 顺序 由物到人 写法 正面与侧面结合 修辞 拟人
2015/11/12
‚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句俗语激励人们抓紧 大好春光,努力工作, 奋发向上。
2015/11/12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比喻和拟人,因为它是新生的, 突出它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1课《春》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1课《春》PPT课件
朱自清
• 朱自清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 《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旅 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 《朱自清文集》里。 • 名篇: 《背影》《荷塘月色》 《匆匆》《春》《绿》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春》 • 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抒情散文。 • 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 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 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 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 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 向前。
阅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 因为这个句子照应了上文:桃树、杏 树、梨树。
• 重难点 体会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的运用; 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2、文中写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 是( C ) A、突出蜜蜂、蝴蝶非常多,非常漂亮。 B、突出蜜蜂、蝴蝶忙着采集花粉。 C、烘托出花的繁盛、艳丽和香甜。 D、渲染一种忙碌的气氛。
阅读理解 实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静 虚 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动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的“闹” 字用得好,原因是什么,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C ) A、突出蜜蜂多,声音大,突出春天生机勃勃,一派欣 欣向荣的景象。 B、突出春天来了,蜜蜂忙着采花酿蜜,也给春天增加 了热闹的气氛。 C、烘托出春花的繁盛、艳丽、芳香,不仅写出了一派 欢腾热闹的景象,而且使画面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D、突出蜜蜂多,花上花下飞,声音大。

2023年第课《春》说课稿

2023年第课《春》说课稿

2023年第课《春》说课稿第11课《春》说课稿1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爽美丽的语言引导人们去观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朝气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有道理的,由《春》这一课起先.,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酷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2、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A、驾驭生字词B、学习用显明、精确、生动的语言,详细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视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

2实力目标A、引导学生品尝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美丽的语言描绘春天。

B、学习比方、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溢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酷爱自然,酷爱生活,追求将来,主动进取的生活看法和为建设人类美妙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志向。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看法”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需进行细致的视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4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详细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精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说课后记:写完本说课稿,我再回忆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个个问题简洁的提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学课件(共29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朗润
检查预习
yùn niàng
酝 酿 卖弄
wǎn liáo
宛转 嘹亮
yùn hōng
黄 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nèn yìnghè
繁花嫩叶 应和 呼朋引伴
dǒusǒu
抖擞精神
suō zhǎng săn
花枝招展 蓑 涨 散在草从里边

薄烟
zxxkw
思考:1、你能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提示把文
章分为三个部分吗? 2、请你找出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画出几幅图画, 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如:____图。
• 2、“卖弄”本贬属义___的感情色彩,这里却带褒着义____ 的感情色彩,运用拟了人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鸟儿 的欢_快____。
• 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修辞手法看,既比有喻 ____又拟有人____,写出了和春煦风____的特点。
春雨图
春雨的特点?
细密 轻盈 连绵 闪烁
本段采用了那 些修辞手法?
的写作手法----由花甜联想到果实)
分三层来写春花:
• 树上:花朵多;花色艳;
花味甜(联想) zxxkw
• 花下:蜂闹蝶舞,喧闹沸
腾(侧面)
• 遍地:数量多;种类丰富;
闪烁
这一段,色与味、虚与实、 动与静、高与低结合,勾 连映衬,烘托渲染,画面 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
春花竞放
春风图
想一想:
作者在描写无 形无味的春风时, 调动了人体的那些 感官?
• 默读“春风图”,把每一句标上序号,做一做
• 1、这段文字的第一句从_触___觉写春风的_和_煦___,第 二句从_味____觉写春风的_芳__香__,第三四句从 _视__、__听_觉写春风的_和__悦____ ,从而把难以捉摸的 春风写的_有__形__、_有__声__、_有_味____、_有__情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春》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春》PPT课件

• 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 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 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 (触觉) 柔和(不寒、抚摸) 引用、比喻、拟人 (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芳香(泥草、花香) (嗅觉) 和悦(鸟鸣、轻风流水、笛声) (听觉)
• 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 多、连绵、细密、轻盈 “可别恼” —— 喜爱之情(过渡)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特征 正面 紧密 薄烟 闪光 细长 (比喻 排比)
人人迎春: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 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 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像娃娃——“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像小姑娘——“美”
(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像青年——“力” (春天充满活力) • 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独立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成长过程, 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轻盈
斜:暗写春风。 织:与细丝的比喻相照应。 全:写范围,意境展现得相当开阔。 笼: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薄烟:比喻细雨蒙蒙的景状,显得形象。 润物: 树叶 小草 (润物细无声) 恩泽 侧面
缀景: 安静而和平的夜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的农民 静默的房屋 (拟人)
•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 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 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 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 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乌 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把可爱的草,树 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叫醒了,使得 大地恢复了生机。那些野花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 着眼睛。 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 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 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

初一上册语文11课春读后感

初一上册语文11课春读后感

初一上册语文11课春读后感初一上册语文11课《春》读后感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春天的诗歌和散文,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1课《春》。

这篇文章以诗的形式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场景,让我对春天产生了更深的感触。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景色。

他用“春色满园”、“草长莺飞”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阳光透过绿树洒在地面上,清风吹拂着花朵的芬芳。

而在文字中,我也能够看到莺啼鹧鸣、蝶舞蜂飞的春天画面。

读到这些描写,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除了描绘春天的美景,文章还通过对春的寄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艺术的追求。

在《春》这篇文章中,作者将春天比作“迎春花开”,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希望人们如迎春花一般,迎接美好的未来。

这种寄托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期待,也传递给了我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手法,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春挂在树梢鹰隼”的句子,通过拟人的形式,将春天与树梢上栖息的鹰隼相联系,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对春天有了更深的感受,也让我在写作中学会了赋予文字以生命,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读完这篇课文,我不仅对春天的美丽有了更深的体验,也对如何写出优美的文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明白了作文不仅要写出事物的形象,还需要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借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这篇文章也引发了我对自然的思考。

借着作者对春天的描写,我不禁开始思考大自然是如何创造出如此美丽的季节。

我想这其中必然有着自然的规律和神奇的力量。

同时,我也明白了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到春天的美丽。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我不仅欣赏到了语文作品的美,也学到了写作的技巧。

我明白了描写事物要生动、真切,要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呈现更加丰富的意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课件(共11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课件(共11张PPT)
可爱
游春图:
由风筝引入 城里乡下 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
舒活舒活筋骨 抖擞抖擞精神
有工夫 有希望
寥寥几笔,写出地域、情态、思想,而着重 于人的思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在 老老少少身上注满了活力,应该把全年要做 的事及早安排好
赞春:
像娃娃 像小姑娘
像青年
新的 生长着
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 健壮 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 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 《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 《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 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等写景美文 ,显示了白话 文学的实绩 ;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 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 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 文作出了贡献。作为学者,他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 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 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 朱自 清全集 》。
• 朱自清(1898~1948)
中国散文家,学者。原名自华,号实秋,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 海,长于扬州。191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哲学系,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文 学研究会早期会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开始发 表新诗。1920年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多所中学任教,并撰写小说和散 文 。 1925 年起 ,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其间曾于1931年去英国留 学,并漫游欧陆数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中文系主任,从事学 术研究和杂文写作。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 《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 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课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春》(共34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课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春》(共34张PPT)

品析探究苑
本文语言特点: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 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 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 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 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一)盼春 (二)绘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总括轮廓 山(郎润) 水(涨) 太阳(红)
⑵“东风来了,春天的 脚步近了”。把物当作人 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 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么写春天的? 这个自然段是宏观(总写)勾勒春天。先写“一 切”画出春的轮廓。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 “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这三 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5.“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从修辞手法看,此句运用了
排,比描、写比出喻春雨
的 、 的细特征。密
6.“雨是最寻常的”写出春雨的什么特征:( )C
A.雨量很多
B.雨期很长
C.经常下雨
D.雨下很小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8日星期五2022/4/82022/4/82022/4/8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82022/4/82022/4/84/8/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82022/4/8April 8,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贫病 交加中逝世于北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 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 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 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 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1《春》PPT课件

11《春》PPT课件
3、熟读成诵感受本文的语言美。
4、学习写景抒情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 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美文 朗诵
小草……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 丝……
人家屋顶上 全笼着一层薄烟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检查预习,读一读
朗润( rùn )散( sǎn)混 (hùn)酝酿(yùn niàng)宛转 (wǎn)应和( hè)嘹亮(liáo) 黄晕(yùn)烘托(hōng)抖擞 ( sǒu)薄烟(bó)捉迷藏 (cáng)
春风送福 喜气临门
春回大地 日暖人间
门门喜气 户户春风
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 年年尽平安
江山千古秀 社稷万年春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一年春作首 百Biblioteka 国为先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户户金花报喜 家家紫燕迎春 华夏年年腾骏业 新春岁岁展宏图
春入春天春不老 福临福地福无疆
这三个比喻句表现了春天新鲜、 美丽和充满力量并不断成长的 特点。人们还习惯把春天比做 人的青少年时期、事物的开端 或新的阶段等。
赞美春的诗 句
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赞美春天?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杜甫)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 值》叶绍翁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贺知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宋朱熹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春》课件(共42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春》课件(共42张PPT)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三、收集积累描绘春天的古诗词两句,并注明作者、 出处。(提高题)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52021/3/5Friday, March 05,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11:09:54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52021/3/52021/3/5Mar-215-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52021/3/52021/3/5Friday, March 05,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5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像牛毛”,侧重写密春雨的 ,“像花针”, 侧重写闪春烁雨的 ,“像细丝”侧重细写春雨
的。
• “……密密地斜风织着”一个“斜”字,不仅花在针
写春雨,而且也写了 。“织”字是承上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11课《春》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11课《春》课件 新人教版
景物景物特征写景角度或或顺序写法修辞方法春草图嫩绿多软正侧面相结合春花图比喻拟人排比春风图春雨图由物到人由近到远迎春图与开头呼应研读课文仔细阅读课文第2277段体会写景的妙处景物景物特征征写景角度或顺序写法修辞方法法春草图图春花图图春风图图春雨图图迎春图嫩绿多软软由物到人正面侧面结合拟人多艳甜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比喻拟人排比和煦轻柔清新悦耳触觉听觉视觉嗅觉衬托比喻拟人人密细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比喻排比春到人欢由景及人与开头呼应比喻拟人人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表达了作者殷切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春雨图
形: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 斜织、薄烟 景: 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从静景到动态, 从物到人,由近及远。
仔细阅读课文第3-7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景物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景物特征
嫩绿、多、 软
多、艳、甜
和煦轻柔、 清新悦耳
写景角度(或顺 序)
写法
由物到人
正面 侧面结合
由高到低
描 写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写出春雨的细密。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写出春雨的轻盈。




写出春雨的润物。逼:雨的滋润使得草更青。
比喻、排比、拟人。
—— —— ——

2么雨丝紧密、顺细雨闪光这序细雨细长幅写图?中还写了春雨中雨的图那些景物?是按什
雨中景色——雨中屋、树、草、人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卖弄:炫耀
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1、读课文,将这篇课文归纳为哪三个部分?请用两个字来概 括每个部分的内容。本文运用了什么结构来写春?
2、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幅画拟一个恰 当的小标题。

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课件

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课件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
·
(hè)
笼·(lǒng) 着一层 薄·(bó) 烟
黄晕·(yùn)
蓑·(suō) 衣
巢·(cháo)
理解词义:
朗润:明朗润泽。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春雨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三 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 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 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 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 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 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 雨里静默着。
嘹亮:(声音)清晰响亮。
黄晕:昏黄不明亮。
烘托:画画的一种方式,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
更鲜明、突出,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静默:不出声。
舒活:舒展,活动。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繁花嫩叶:秘密地开着的花和嫩绿的叶子。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抖擞精神:振作精神。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盼 :反复、拟人 二、绘春 (2~~7) 宏观勾勒 ——山、水、太阳(排比、拟人)
春草图——生命力顽强,长势茂盛(拟人、排比) 春花图:话多、花艳、花香(排比、比喻、拟人)
细笔描绘 春风图:和、香气、和悦
春雨图:细密轻盈
迎春图:三个比喻
三、赞春 (概括五幅春景图的含义,点明全文中心。 与开头互相呼应。)
春风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 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 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 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 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 将 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 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 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 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准确形象描述景物?
1、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 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 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
3、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比如通过 联想,想象写景)。
4、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景物 。
5、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 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文采。 练笔:请你模仿本文的写法,选择一个 季节,动手写一段话,要求能够形象生 动地描述景物特点。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 现代散文家、诗人。原名朱自华, 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作品:《匆匆》《春》《背影》 《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散文特点: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 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郁达夫评价:“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 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春草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 正 面 描 写
(生命力强) 侧 { 质地:嫩嫩的 (鲜嫩) 面 { 带给人欢乐 软绵绵 (柔软) 描 颜色:绿绿的 (新鲜) 写 拟人、排比 范围:满是的 (旺盛) 长势: 钻
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
多而细密,滋润万物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细密,晶亮,绵长)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 薄 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 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 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 的,在雨里静默着。
中心
• 《春》描绘了花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之 图画,赞美、抒写春的创造力以及春天带 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 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前行。 拓展问题:结尾三个比喻,顺序能否呼唤?
三个比喻依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独 立成段,是为了强调春的不同成长过程,抒 发作者强烈赞美春的真挚感情。
小结:
含有“春”的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小楼一夜听春风,深巷明朝卖杏花。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 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 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 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 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 着我们上前去。

重点字词
朗润

嫩绿 喉咙
hōng
抚摸 婉转 静默 健壮
窠巢 应和
dǒu sǒu
清脆
嘹亮
烘托
抖 擞 酝酿
披蓑戴笠
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一、盼春
(1)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二、绘春
(2--7)
热爱春天 赞美春天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迎春图 三、赞春
(8--10)
新、美、力
(雨润春) 状:斜织 薄烟 (轻盈 迷蒙) ——正面 景:叶绿 草青 灯 人 房屋 (滋润万物,气氛和平安静) ——侧面 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可别恼 比喻 排比
本文写作特点 一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注意抓住富有特征的 春天的景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二诗情画意相融合。没有直接写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赞美之情,而是用抒情的画笔,赋予各种景物鲜明 的感情色彩,情融于景。 三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句式富于变化,在散语 中大量使用对称或排比的短语式短句既流畅又整 齐。再加上叠音词和口语词的使用,使文章活泼, 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 .
. .
.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 的。坐 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
写景散文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 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 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学习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 想感情。
/programs/view/ZJ-t-2FIua0/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 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 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 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 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 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 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