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_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趋势透视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行政管理?行政和政治有何区别?现代行政管理的含义:a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b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c狭义的: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区别:(1)两个名词的概念不同,适用范围不同,蕴含内容也不同。
政治,泛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国际事务诸方面的活动。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
行政,主要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法律行为,也只机关、团体、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2)行政工作是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并受到政治制度和理念的影响与制约;政治的开明程度可以通过行政行为来体现。
(3)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是这种意志的执行。
2.行政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学习行政管理学有什么意义?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意义:①对指导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②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行政效率③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务员的素质3.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做好行政管理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十七大报告内容的12个要点:P20第二章:行政环境1.什么叫行政环境?行政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1)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状况、人口分布、人工生态系统)(2)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民族宗教环境和国际环境)2.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体系的功能和运行模式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二)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三)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四)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五)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六)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七)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3.民族环境、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分别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一、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二)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三)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权力的行驶(四)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二、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地球环境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制约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二)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三)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系统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四)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稳定状况(五)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三、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系统的职能、政策和机构(二)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各国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机构(三)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相应设置了解决问题的职能及机构(四)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五)国家行政系统的活动还要收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4.如何创建良好的行政外部环境?一、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一)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二)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三)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二、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一)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系统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二)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三)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府、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四)大力推进法治建设三、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一)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二)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三)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四)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四、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一)培养行政系统成员的国际意识(二)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第三章:行政职能1.什么是行政职能?从行政过程的角度论述行政职能体系。
深化改革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国改革20多年来,政府自身的矛盾已成为改革进程中各种矛盾的汇焦点,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交织将政府改革推到前台。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
指出了中国政府改革的走向: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要求政府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快市场监管、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更要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才能转化,才能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政企、政事以及政府与市场分开,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
1、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整合集中职责交叉的审批项目,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该取消的审批项目坚决取消。
建立统一的行政审批模式,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联审制和首办负责制。
进一步完善行政项目评估机制,研究建立行政许可项目的动态评估机制,新设定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查论证机制以及审批许可事项的监督管理机制。
2、完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
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咨询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研究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实行行政问责制度。
3、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和权力运用的透明度。
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
要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发布制度,加大政务信息发布力度,提高政务信息质量,及时发布政务信息。
要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探索网上监督的新模式。
二、大力建设公共财政制度公共财政制度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进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为此要合理调整改善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特别要加大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形成有力的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系。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但改革要找一个试验区,开放要找一个窗口,现代化建设要找一个突破口,才能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
经济特区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关于设置经济特区的方案,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81年10月15日,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出口加工区正式破土动工建设。
如今,厦门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27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厦门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与重视。
1984年2月7日-9日,邓小平同志亲临厦门经济特区视察,并亲笔题写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光辉题词。
邓小平同志回京后,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
在他的直接推动下,厦门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公里,这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包括厦门经济特区在内的中国经济特区事业的总设计师。
1991年12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出席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厦门经济特区是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1994年6月22日-24日,江泽民再次莅临我市视察,对厦门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同时强调指出“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不变,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希望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他特别指出“厦门优势、特色应该体现在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上,这个作用别的特区不能代替,这个作用随着历史前进会越来越显示出来”。
公共基础知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重点二
2014年上半年北京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汇总事业单位招聘关注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网公共基础知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重点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会议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全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决定,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的党中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
从1978年到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草案)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一致以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的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聚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专题一:聚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热点扫描】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主要有:1、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
《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决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意味着市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
3、“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当改革打响攻坚战,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
4、提出更加公正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两个“都是”。
《决定》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必将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相互公平竞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6、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7、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在城乡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体制性障碍。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
8、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决定》强调:“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杨兴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我国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一项永恒主题,又随着历史进程的前进和形势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得以丰富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总理在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
”并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和重要任务。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从来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设服务型政府任务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来自于强劲的消费需求。
但这些年我国的消费率持续走低,并逐渐构成对经济健康发展的潜在威胁。
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公共服务供给不到位,由此导致城乡居民消费预期不稳,消费倾向下降。
比如,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价格上涨速度过快,政府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相对不足,城乡居民不得不把可支配收入中很大的一部分用于预防性储蓄,从而收缩即期消费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启动国内市场,拉动内需,改变我国当前投资、消费严重失衡的局面,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 坚持“六个紧紧围绕”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当前至2020年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是指导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和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实际上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确定这样的总体思路和路线图,一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突出体现了改革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主轴,使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优先顺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一目了然,有利于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相促进。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推进。
这是《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我们党对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这次《决定》将我们过去20多年所界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强调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无疑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加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实意义
加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实意义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今世界行政改革的浪潮,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塑造和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改革的主要目标。
建立一个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政府,也是中国政府改革的长远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指导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崭新理论。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可见服务型政府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政府管理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建设意义服务型政府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任务。
各地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时围绕着解决政府和社会、市场、企业的关系来进行,在理清各种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再根据政府职能的需要来确定政府机构的设置、政府机构权力的配置和各个政府机构应该管理的事项。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既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更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惠及全民、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政府公共体系,其工作重点是提高政府为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的能力,全面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的作用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动现代化金蛇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两者发展相辅相成。
政府不应当也不能再抢夺企业在市场积极的主体地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为市场经济服务而不是审判,只要完成创造市场经济大环境的主要职责,有效的对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进而达到弥补市场缺陷的目的。
“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就要把市场经济与公共服务机制结合起来,使政府承担起市场、企业和个人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要求,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从而使公共服务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稳定器和调节器,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一、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导思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机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和市场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而应当形成互补共生的关系2、政治体制改革•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3、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4、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5、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坏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6、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其他方面•反对浪费•放开二胎•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三)特点•立意高远•内容全面•核心突出•改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1、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打造一个全新的、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升级版•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并存•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符合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体制是行政权力配置以及权力运行机制、制度的总称,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具体制度安排等。
行政体制是国家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详细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提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一系列既与时俱进又震聋发聩的施政纲领。
让人有春风拂面、耳目一新之感。
本文就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以此建立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建设好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与任务作了明确阐述: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改革总的原则和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坚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2.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
从本质上来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点是任何制度改革的共性,所以,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性,这不仅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明显特点,也是我国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可背离的原则和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展望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1. 建立了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了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制约有效化。
特别是实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了行政管理资源、强化了行政管理能力,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2. 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注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多元化职能转变。
政府从过去的“大而全”转变为“小而精”,更加注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3. 强化了监督和问责机制:行政体制改革下,我国建立了更加严密和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充分发挥了审计、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确保政府行为合法、透明和廉洁。
特别是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追责问责,推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行职责。
4. 推进了地方政府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推动了地方政府的改革。
通过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加强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服务。
二、未来改革方向1.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行“一网通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促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过去的“做事者”向“管理者”转变,注重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3. 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健全政府诚信、廉洁、廉政政府建设。
推动权力的规范化、透明化,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
4. 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注重健全政府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制约有效化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谈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浅谈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目录一、前言 (3)二、简政放权改革的理论概述 (3)三、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一)简政放权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3)(二)市场监管转型相对滞后 (4)(三)政务服务工作质量不高 (4)四、优化简政放权改革的对策探讨 (5)(一)协同推进简政放权 (5)(二)着力推进新型监管科学化转型 (5)(三)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6)五、结论 (6)参考文献 (7)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
在“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下,政府运作流程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社会治理体系产生了巨大变化,为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新思路和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简政放权改革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因此本文从分析新时代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
关键词:简政放权;精准放权;政府服务;对策一、前言“简政放权”改革旨在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近年来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紧紧抓住“简政放权”改革这一“牛鼻子”,大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改革呈现欣欣向荣之景象。
因此,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1]。
二、简政放权改革的理论概述“简政放权”意指“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化流程”。
简政放权就是政府简化行政管理事务,下放手中权力;就是权力下放后要重视抓好监管,做到“放”和“管”的紧密结合;就是政府要搞好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和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
简政放权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事关市场活力的深度激发,事关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事关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十八大报告专题试题及答案(十三) (1)
1、判断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2、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_____。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五位一体C: 与时俱进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3、单选题党员的党龄,从_____之日算起。
A: 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他为预备党员B: 上级审批他转为正式党员C: 预备期满,支部大会通过他转为正式党员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4、多选题十八大提出,完善基层民主的重点是_____A: 扩大有序参与B: 推进信息公开C: 加强议事协商D: 强化权力监督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5、多选题十八大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_____A: 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D: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6、判断题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7、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为_____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A: 改革开放B: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C: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 生态文明建设参考答案: C8、多选题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正确处理“四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是_____A: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B: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C: 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相互协调D: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9、多选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_____A: 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B: 契合社会主义的本质C: 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心问题参考答案: ABCD10、判断题党的十八大修改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
●“新公共管理”有不同的名称,如“公 共管理主义”(或“管理主义”)、“企业化政 府”、“后官僚体制模式”、“以市场导向的公 共行政”等。它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 “三E”(Econom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 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工商管理技术与市场机制在政府管 理中的日益加强的应用,成为21世纪西方 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一般趋势。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进展
●上一轮的机构改革。1998年3月, 我国开始进行建国后的第七次(改革开 放后第四次)机构改革,这是一次规模 宏大,意义深远的变革。通过改革,国 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来的40个减为29个, 减少11个,各部门的内设司局级机构减 少20多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后,工作 机构由原来的平均 55个减少为40个,精 简20%左右。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行政 编制大精简115万名。
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
1.历次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
家为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 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而不断地进 行改革。从1982年到2002年我国经历 了四次较大机构改革。
● 1982年,全国开展了一场历时三 年之久的机构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行 政机构方面,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撤并机 构,裁减人员。经过改革,国务院机构 总数由100个减为61个,机关人员减少了 21万人,国务院副总理由原来的13人减 为2人。在管理权限方面主要改革权力过 分集中的状况,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管理 权限和政府与企业的管理权限问题。
●前几年,为顺应加入WTO的新 形势,我国政府与时俱进,成立了数 个新部门——产业损害局、进出口公 平贸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司法考试司、反洗钱处等 。
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目标指向和实践进展
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目标指向和实践进展陈振明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的改革不断深化。
这是一场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关系为核心,以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为着力点,以建设现代化政府和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指向的全方位政府治理变革。
这场变革已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政府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营商环境国际排名直线上升,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日益增强。
关键词:政府治理;政府职能;“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优化作者简介:陈振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20)02-0036-08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我国持续不断进行党和国家机构以及政府机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迄今已走过40余年的伟大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以及政府治理变革。
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府治理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放管服”改革及营商环境优化是贯穿于十八大以来行政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
李克强总理称“放管服”改革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指出要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任务,这是新时代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定位。
那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特别是“放管服”改革以及营商环境优化的改革是如何展开的?其顶层设计、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是什么?已取得什么进展、成效和经验,存在哪些问题?深化改革往何处去?本文将对此做简要评述,从中可以透视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发展的新趋势。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重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重点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政府职能完善和发展的管理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改革道路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探究行政体制改革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并针对中国政治改革现状,根据具体实际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对策。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重点一、行政改革的内涵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政治学概念中,狭义的行政改革指的是对政府行政体制、部门的改革以及机构职能的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政治后盾。
而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方面的变革。
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要素之一,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职责、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建立起的合理有效的行政体制行为。
在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中,行政改革主要有突变式和渐变式改革,是由改革的阻力来确定的;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发展模式,在政治经济体制有差异的前提下,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有调试型改革,转轨型改革和发展型改革三方面。
2020年,我国政治改革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摒弃旧制度,建立新制度,进一步优化政府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始于改革开放时期,现如今,中国政治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提倡国家宏观政治战略背景下,对行政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政管理者要突破“天花板”,转变政府只能,在中国改革转型时期实现宏观管理思路的创新,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选择,找到最适合自身行政管理的创新模式,打造不一样的政治治理体系,释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生态转变的信号。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服务型政府
4、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在建设服务型政 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当前或某一部分建设与 改革。 5、服务型政府不仅仅要关注效率、规范,更应当关注社会的公平 正义,真正的服务于每一个社会公众。
6、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应当在建设过程 中不断的探索与完善。
5、政府工作方式论:即从政府工作方式的角度界定,认为那些
在工作中改进服务方法、改善服务态度、增加服务项目、设立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或“阳光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与 “一条龙服务”的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 6、价值论:强调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即公民本位、社会本 位的取向。 7、整合论:认为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整合概念,可以容纳各种不 同的政府管理模式,包括“服务型,治理型,责任型,效能型等 含义”
成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
1、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符合最广大社会 公众的利益,正确处理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利益,这是服务型政府建 设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2、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加强理论建设,以理论知识为支撑。加强对 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探索,综合国内外学者观点, 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发展理论建设。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整合“服务型”政府发展模式。 3、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深入观念和体制。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核心 是观念的转变,根本是制度的重建。政府人员需要转变以往“官本 位”和统治论的思想,树立“服务”的意识和“顾客导向”观念。 在制度上要建立起高效、责任型的机制,并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管理。
5、在整个政府部门和民众之间基本实现了“服务型”政府观念 的转变。从2001年至2005年,经过近5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在全市动员的实践中,“服务型”政府已经深入人心,规范化 “服务型”政府建设走入正轨。 6、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浪潮,推动了全 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考题
中社思考题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2、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3、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
4、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怎样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如何通过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6、如何才能把权力放到笼子里?7、什么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它们之间是何种关系?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包括哪些内容?9、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高度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10、论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在整个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作用。
答案:1、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而是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其三,更,发表今天主办国专场会议的主题是“治理改革的中国探索”,来自中国和许多国家公共行政实践领域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治理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现状,讨论治理改革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展望中国治理改革的前景。
结合主题,我简要介绍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情况。
一、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回顾中国1978年开始推进改革开放。
在回顾这一艰难曲折的历程时,会有以下几个印象:一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改革逐步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推进,也推动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二是从松绑放权让利开始。
在农村、企业、城市、经济特区等领域进行各类简政放权改革试点探索,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在整体上推进改革。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推动政府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推动管理向治理转变。
三是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主线是转变政府职能。
从精简机构开始,逐步调整部门职能总体配置,撤销专业经济部门,重点加强监督、经济调节部门,改革计划、投资、财政、金融管理体制,实现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及直接管理企业的脱钩,把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把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和企业经营者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黄文平分离,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把大力简政放权与强化宏观管理和事后监管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通过七次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政府职能转变成为贯穿改革过程的主线。
四是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促进。
在改革试点探索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重点突破后,注意总结地方、基层的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按照规定程序研究审议形成各项改革的顶层设计,各地方、各部门按照改革的顶层设计蓝图整体推进改革进程,各级领导班子接力实施以取得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和机构改革试验
制约机制的改革
络实行政府与市民互动 绩效评估系统 实验
广东省深圳市( 公用事 业市场 成都 市 政 府 部 门 流 程 再 造 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 小 深圳福田区政 府绩效 评估体
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国土资源管理局、工商局) 城镇公益事业民营化 )
系( 责任风暴 、治庸计划 )
( 厦门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 在全球公共部门改革的大背景下, 为适应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行
政体制必须作出新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 点, 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按照服务型政府的
要求来总体规划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内容有: 推行 大部制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按照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要求, 政府机构的设置和运行, 要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要 在继续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 更加重视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确保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
一
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或者说,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
收稿日期: 2008 06 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70633001) 作者简介: 陈振明( 1959 ) , 男, 广东潮州人,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5
动因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加以分析。 1. 全球公共部门改革的大背景。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 公共部门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浪潮。大
从全球的视野看, 政府必须在保持经济活力、减少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承担新的角色或 职能。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和其他人类发展的宣言规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平等、持续、参与性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它规定的政府职能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通过自 身职能的履行, 特别是通过治理改革, 提升机构能力, 有效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尤其是向穷人和弱势群 体倾斜的政策) 等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改革, 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决策、执行与监督的相对 分离与协调; 建立 与完善基 本公共服 务体系;
改进政府的管理方式; 构建有利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构架。
关键词: 行政体制; 改革; 服务型政府; 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30.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584X( 2008) 03 0005 08
多数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都可以贴上新公共管理( NP M ) 这一标签, 它往往被视为一场追求 3E( Econo m y, Eff iciency and Eff ect iveness) 的管理主义改革运动, 旨在于使公共部门更有效率和更具响应性, 主要 是通过借鉴私营企业的理念和实践, 大量使用市场化手段来提高效率。有如尼古拉斯 亨利所说: 效率 显然被视为开启好政府所有捆锁的一把万能钥匙 。实际上, 新公共管理并不全然是一场追求效率的改 革, 相反, 它对政府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提出了许多富有活力和弹性的举措, 如实行社会服务承 诺制, 简化服务手续与推行流程再造, 在公共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 采用合同制等。
2008 年第 4 期 ( 总第 110 期)
福 建行 政 学院 学 报 Journal of Fujian A dminist rat ion Ins ti tut e
No . 4, 2008 G ener al N o. 110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趋势透视
陈振明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 已明确指出,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必然要求。2007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对 2008 年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 其中第一 条便是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2008 年 2 月 25 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讨论通 过的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指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在此前的 2 月 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四次集体学习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说, 建设服务型政府, 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 设的重要任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建设服务型政府能否顺利进行, 将决定我国未来经济社会能否 持续健康发展。那么, 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呢? 它的基本内涵、走向和目标 又是什么? 改革内容和措施是什么呢?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与中央政府的改革同步, 地方政府的治理变革也经历着一个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 出现了许多改 革的创新尝试( 见表 1) 。
表 1 地方政府改革创新尝试事例
综合改革
流程再造
管理方式
绩效评估
福建 省晋 江市 深 化行 政体 制 福建省泉州市行政审批监 督 安徽省芜 湖市 政府 利 用网 厦门市思明区政府 公共部门
服务型政府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提供充足而优质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现代政府。服务型政府说到 底就是一直以来我们所说的 为人民服务 的政府。但它今天更强调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提供服务, 或者主 动提供服务等待公众来选择; 服务型政府与传统把经济增长置于首位的政府管理模式也有着本质上的区 别, 它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出于扭转过度重视经济发展, 轻视社会发展这一类现象的需要。换言之, 服务 型政府的实质就是提供充足的社会公共服务和设施, 并保证享受这些服务和设施的机会均等, 使社会全 体成员都能够获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二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行政体制必须作出新的改革。要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采取综合配套的改革措施, 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 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健全政府职能体 系,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精简和规范各类机构, 规范垂直 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减少行政层次, 降低行政成本。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来总体规划行 政体制改革。实际上,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改革, 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改革的定位问题。因此, 改革往往成 为 拆庙赶和尚 的代名词, 很容易陷入 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的老路。因此,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必须明确 构建什么样的政府治理模式。而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发展的目标模式问题。
2. 我国政府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先后于 1982 年、1988 年、1993 年、1998 年、2003 年进行了五次机构改革。经过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要进展,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逐 步规范,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积极成效, 行政效能显著提高, 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支持。特别是近两三次改革,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 推行政 企分开、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政府机构改革、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设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 行政法制建设等一系列改革, 开始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
3. 新形势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与挑战。全球化的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的 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一方面, 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的攻坚阶段, 行政体制改革成 为制约各项改革的突破口和瓶颈, 行政体制改革与各项改革的整体性和配套性更强, 难度也更大。不深 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难以顺利向前推进。例如, 要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就必须通过 有效方式割断或阻隔政府与企业间的行政关系和资产纽带, 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另一方 面, 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对切身利益的关注度越来越强, 这与政府能够提供的公共产品 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形成强烈的矛盾。 各种调查和民意测验表明, 公众希望看到政府改善和提高为民服 务的方法和质量, 即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切实有效地扩展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公民也希望 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从而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 1] 115 116 而在当前, 我国政府公共服 务的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尚有差距, 不少地方政府单纯注重 GDP 增长, 一味追求 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 ,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些新的问题集中起来就 是,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显现, 大量的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也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 解决。这种新的发展形势, 对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以及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球政府改革风起云涌的动因, 不仅在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危机、传 统官僚制的无效率等一类的客观因素, 而且在于公民对政府的不满与信任危机以及对政府与日俱增的期 望, 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更好、更快的公共服务以及更多的公共事务参与。美国学者丹尼 斯 A 荣迪内利认为, 全球化、技术创新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 接踵而来的便是本 国公民向其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 公民对政府与日俱增的期望常常引起公民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政府信任 的流失, 这增加了改革的压力。而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正是西方各国政府为回应日益蔓延的公民对 政府的不满以及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展开的。[ 1] 115 117 澳大利亚学者欧文 休斯则说: 在全球化蓬勃 发展的现代社会, 政府的角色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对竞争的日益关注意味着政府的工 作必须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