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功率公开课教案
功与功率初中教案

功与功率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2. 功率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PPT。
2. 实例和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功和功率的知识。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功和功率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能力,是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功 = 力 × 位移× cosθ,其中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3. 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是做功的快慢程度的量度。
4.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功率 = 功 ÷ 时间。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例:一个人用力推一辆车,推车的力和位移分别为10N和2m,求推车做的功。
2. 学生解答:功 = 10N × 2m = 20J。
3. 给出实例:一个人用10N的力举起一块重为20kg的石头,举起石头的时间为2秒,求这个人做功的功率。
4. 学生解答:功 = 10N × 20kg × 9.8m/s² = 1960J,功率 = 1960J ÷ 2s = 980W。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给出练习题: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如果力的大小为10N,物体的位移为5m,求物体做的功。
2. 学生解答:功 = 10N × 5m = 50J。
3. 讨论:为什么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时,物体做的功最大?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知道了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能力,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功与功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功与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熟练运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功与功率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 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方法;2. 能够正确应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单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功以及如何计算功。
2. 讲解(30分钟)a.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可以用下式计算:功 = 力×距离× cosθ;- 功的单位是焦耳(J),即1牛·米;- 功可以是正的、负的或零。
b.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可以用下式计算:功率 = 功÷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即1焦耳/秒;- 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越强。
c. 功与功率的关系:- 功率可以用功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功率 = 功÷时间;- 通过功和功率的关系,我们可以相互转换这两个物理量,例如:功 = 功率×时间。
3. 实例演练(2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如:a. 一个力为10牛的人推一个物体,物体移动了5米,求人做的功是多少?b. 在2秒钟内运送10焦耳的能量,功率是多少?4. 总结(5分钟)复习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强调他们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2. 在讲解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物理概念;3. 在实例演练环节,要选择具体生活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4. 在总结环节,可以通过小结和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功与功率-教案

功与功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
2.理解功的两个要素。
理解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3.会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
2.感受正交分解法推导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和掌握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功的正负和对“克服阻力做功”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新课教学(一)功教师:下面我们共同讨论探究功的一般表达式。
问题1:如图,力F 使滑块发生位移l 这个过程中,F 对滑块做了多少功?计算公式:W=Fl 。
问题2:物体m 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l ,如图所示,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在问题2中,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 的作用效果把F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 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 2,如图所示:由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1F l 。
而分力F 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 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 2所做的功等于零。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2. 难点: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
2. 探究功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功的计算方法,总结功的定义。
3. 讲解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含义,介绍功率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实例: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运动员跑步、发动机工作等,了解功和功率的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计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和功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功和功率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功和功率实际应用的理解。
七、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功和功率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
2. 介绍相关科学现象: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让学生了解功和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中。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九、课后作业1. 巩固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efea4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f.png)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功》,主要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256页至259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培养能量守恒观念。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
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推土机推土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人们和机器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
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巩固功的计算方法。
5. 功与能的关系(10分钟)讲解功与能的关系,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学生从地面抬起一本课本所做的功。
(2)分析生活中一个实例,阐述功与能的关系。
2. 答案:(1)已知课本质量m=200g,重力加速度g=9.8m/s²,抬起高度h=1m,求做的功。
解:W=mgh=0.2kg×9.8m/s²×1m=1.96J(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1一、学习目标:1. 能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 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3.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了解简单的滑轮组,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重、难点: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2.认识简单的滑轮组,会计算其机械效率。
三、教学思想:由于三年级教学时间紧、任务重。
在上课前小组教研确定复习版块,把教材重新组合,力求高效。
一般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复习提纲,通过做复习提纲,把本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并记忆,在课堂上主要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中招题进行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一)巩固训练(夯实基础、备战中招) 版块一:功教师先提问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课件列举没有做功的例子:如“搬而未动”是有力没有距离;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牵引力没有做功,因为有距离没有牵引力;吊车吊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拉力没有做功,因为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题中给的距离与拉力垂直,没有关系。
然后让学生练习: 1.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B.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C.吊车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5m,拉力对货物做了功;D. 小明把书从地面上捡起来,小明没有对书做功 ;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
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300J B.做功100J 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 3.小明将放在水平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
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 J,水平拉力做功 J。
学生在说答案的过程中要求讲方法,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另外做完后对版块一进行总结。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课题】功和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功率的单位和换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和功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和功率。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实验装置、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一位举重运动员正在举起的重物,引发学生对功的思考。
2.看图讨论:请学生观察以下图片,结合引导问题讨论:什么是力的作用点沿着力方向移动了多长距离?这个量叫什么?有什么用?二、概念讲解(10分钟)1.功的定义:当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力与物体的位移的乘积。
2. 计算公式:功=力×位移×cosθ3.功的单位:焦耳(J)4. 示例演练:请学生根据计算公式计算以下问题:1)一个力为5N的人用1分钟用力推500m的书包,他为书包做了多少功?2)一位体力劳动者挤压一捆20kg的棉花被,所用拉力为400N,做功10J。
这捆棉花纵向位移是多长?5.小结:请学生总结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做功力与重力的乘积。
2.实验装置:小车、轨道、滑轮、不同质量的物块、弹簧测力计、尺子、计时器等。
3.实验步骤:a.将轨道平放在桌面上,并保持水平。
b.将小车向轨道的一端推动,然后观察小车是否保持做匀速运动。
c.将不同质量的物块挂在小车上,每次只挂一个物块,并记录下推车所用的时间。
d.分别测量小车通过的位移和所施加的力,并记录下来。
e.计算不同物块的功。
4.思考与讨论:请学生思考实验结果,验证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做功力与位移的乘积。
5.小结: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一步加深对功的理解。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3. 功和功率的关系4.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5. 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关系,机械效率的计算及提高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3. 运用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功和功率的关系。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功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过渡: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深入:讲解功和功率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和功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功、功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功和功率关系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滑轮组、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相关图片、动画和视频。
3. 教学参考书:有关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讲解和实例分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讲解功率的概念,讲解功和功率的关系。
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第1课时 功 功率教学目标1.会判断功的正负,会计算恒力的功和变力的功.2.理解功率的两个公式P =Wt 和P =F v ,能利用P =F v 计算瞬时功率.3.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功1.做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2.公式:W =Fx cos_α(1)α是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x 为物体对地的位移. (2)该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3)功是标(标或矢)量. 3.功的正负(1)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2)α>9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3)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 判断正、负功的方法1.恒力做功的判断:若物体做直线运动,则依据力与位移的夹角来判断.2.曲线运动中功的判断:若物体做曲线运动,则依据F 与v 的方向夹角来判断.当0°≤α<9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当90°<α≤18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当α=90°时,力对物体不做功.3.依据能量变化来判断: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若有能量转化,则必有力对物体做功.此法常用于判断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的判断.特别提醒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由于其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位移效果无必然联系,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的功不一定一正一负,大小也不一定相等.②摩擦力并非只做负 功的计算1.恒力做的功:直接用W =Fx cos α计算. 2.合外力做的功方法一:先求合外力F 合,再用W 合=F 合x cos α求功.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 1、W 2、W 3、……,再应用W 合=W 1+W 2+W 3+……求合外力做的功. 3.变力做的功(1)应用动能定理求解.(2)应用W =Pt 求解,此法适用于变力的功率P 不变.(3)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此法适用于力的大小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或力的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均匀变化的情况.例1 生活中有人常说在车厢内推车是没用的,如图1,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汽车车厢内一人用力推车,当车在倒车时刹车的过程中( )A .人对车做正功B .人对车做负功C .人对车不做功D .车对人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突破训练1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 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中物体m 与斜面体相对静止.则关于斜面对m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支持力一定做正功B .摩擦力一定做正功C .摩擦力可能不做功D .摩擦力可能做负功 二、功率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1)P =Wt ,P 为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2)P =F v cos α(α为F 与v 的夹角)①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 ②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瞬时功率.例2 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 =0时其速度为1 m/s.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 ,力F 和滑块的速度v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3甲和乙所示,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求:图3(1)在第1秒内、第2秒内力F 对滑块做的功W 1、W 2; (2)前两秒内力F 的总功W F 及滑块所受合力的功W .突破训练2 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在t 0时刻撤去力F ,其v -t 图像如图4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关于力F 的大小和力F 做功W 的大小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F =μmg B .F =2μmg C .W =μmg v 0t 0D .W =32μmg v 0t 0功率的计算公式P =Wt和P =F v 的区别:(1)P =Wt 是功率的定义式,P =F v 是功率的计算式.(2)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 ①利用P =Wt.②利用P =F ·v cos α,其中v 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①利用公式P =F v cos α,其中v 为t 时刻的瞬时速度. ②P =F ·v F ,其中v F 为物体的速度v 在力F 方向上的分速度. ③P =F v ·v ,其中F v 为物体受到的外力F 在速度v 方向上的分力.例3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5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A .3t 0时刻的瞬时功率为5F 20t 0mB .3t 0时刻的瞬时功率为15F 20t 0mC .在t =0到3t 0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23F 20t 04mD .在t =0到3t 0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25F 20t 06m图5求力做功的功率时应注意的问题(1)首先要明确所求功率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对应于某一过程的功率为平均功率,对应于某一时刻的功率为瞬时功率.(2)求功率大小时要注意F 与v 方向间的夹角α对结果的影响.(3)用P =F v cos α求平均功率时,v 应容易求得,如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力的平均功率.突破训练3 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 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 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P ,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 2匀速上升为止,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Pv 1B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Pv 2C .重物的最大速度为v 2=P mgD .重物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m v 21P -mg v 1三 机车启动(1)以恒定功率启动的方式: ①动态过程:②这一过程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6所示:图6(2)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方式: ①动态过程:②这一过程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7所示:图7深化拓展无论哪种启动方式,机车最终的最大速度都应满足:v m=Pf,且以这个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例4如图8甲所示,在水平路段AB上有一质量为2×103kg的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行驶,汽车前方的水平路段BC较粗糙,汽车通过整个ABC路段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在t=20 s时汽车到达C点,运动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假设汽车在AB路段上运动时所受的恒定阻力(含地面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f1=2 000 N.(解题时将汽车看成质点)求:图8(1)运动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P;(2)汽车速度减至8 m/s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3)BC路段的长度.分析机车启动问题时的注意事项(1)在用公式P=F v计算机车的功率时,F是指机车的牵引力而不是机车所受到的合力.(2)恒定功率下的加速一定不是匀加速,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可用W=Pt计算,不能用W=Fx计算(因为F是变力);(3)以恒定牵引力加速时的功率一定不恒定,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常用W=Fx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功率P是变化的).。
《功》教案和《功率》教案

解答(聚合)
小结
拓展
达标检测
作业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解计算题的方法、步骤。
课本P97想想议议
目标
课本P98动手动脑学物理1、3
板
书
设
计
二、电功率
1、物理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定义式:P=W/t
4、单位:
(1)国际单位:瓦特(W)
(2)常用单位:千瓦(KW)
课题名称
三、功和功率(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三节功和功率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公路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应用公式解题。因为前面学习过速度、电功率这两个表示“快慢“的物理量,所以可以类比这两个概念来学习电功率,降低难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也学习了电功率、速度的概念,为学习功率打下基础。
1KW=103瓦
3、定义式:P=W/t
4、单位:
(1)国际单位:瓦特(W)
(2)常用单位:千瓦(KW)
1KW=103瓦
5、认识常见的一些功率值。
二、功率的计算
实物投影展示:课本P98例题
1、分析解答。
2、点评订正。
引导学生类比速度得出定义、及定义式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指导解题方法
思考
讨论(发散)
归纳(聚合)
阅读自学
思考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类比法
1、提问:
(1)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定义式。
(2)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及单位。
2、引出课题:电流做功有快慢,力做功也有快慢,用功率表示。
2024年功与功率教案(

2024年功与功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八章“功与能量”中的第1节“功”及第2节“功率”,主要内容为:1.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性质;2. 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单位及其物理意义;3. 功与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学会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功;2. 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与功的关系,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和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对各种情况下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砝码等);2. 学具:学习资料、计算器、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功和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功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2)讲解功率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功与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直线运动时的功;(2)计算物体在非恒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时的功;(3)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功率;(4)计算物体在非恒力作用下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的功率。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问题;(2)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功和功率。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性质;2. 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单位及其物理意义;3. 功与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4. 重点、难点内容突出显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功;(2)计算物体在非恒力作用下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的功率;(3)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问题。
2. 答案:(1)W = F × s;(2)P = W / t;(3)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计算功和功率。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5篇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5篇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5篇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初三物理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1一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 探究方法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课题:(1)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2)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怎样测定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呢(2)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3)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以确定出实验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此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1)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2)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三。
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电流图连接实物图,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更换电阻值,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四. 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探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综合到一起: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的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达为:I=U/R注意:欧姆定律中的电流(I),电压(U),电阻(R)应该指的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值。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四章第一节《功和功率》,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功和功率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钩码、计时器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斜面可以省力?)引出功和功率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介绍功的定义、计算方法。
(2)介绍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3)讲解功和功率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滑轮组提起重物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重物被提起的过程中,哪些力做了功?这些功有什么关系?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滑轮组提起重物时的功和功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例,巩固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明用30N的力将一个物体从地面上抬高1m。
B. 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受到200N的阻力。
A. 小华用10N的力推一辆质量为5kg的小车,小车沿水平面匀速行驶了2m。
B. 一名学生用50N的力将一个质量为20kg的物体从地面上抬高1m。
2. 答案:(1)A. 功:30J,功率:30W;B. 功:1200J,功率:200W。
(2)A. 推力做功:100J;重力不做功;总功:100J。
B. 重力做功:200J;学生的力做功:100J;总功:300J。
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优秀3篇

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优秀3篇《电功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反映电流做功的快慢)、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P=UI)和单位(瓦);能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率问题。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具1.标有不同额定电压和不同功率的灯泡各一个。
2.45伏左右的电源一个。
3.安培计、伏特计、变阻器各一个。
4.灯座一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2)电力机车上的电动机和电扇上的电动机。
哪个做的功多?(引导学生如下回答:不能确定,因为未告诉各自做功的时间。
在相同时间内,肯定电力机车做的功比电扇大得多,但如果电力机车做功时间很短,电扇工作时间很长,那就不一定了。
)2.引入新课由复习提问自然引入:电力机车和电扇的电动机做功大小不好比较,那末它们做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答:做功快慢不同,电力机车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多,电扇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少)为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引人电功率的概念。
3.讲授新课(1)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这个单位时间就是1秒钟,如果通电时间为t秒,电流所做的功为W焦,则电功率是P=W/t∵W=UIt∵P=UI即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2)电功率的单位。
第一册中学过功率的单位是瓦,即每秒钟做功1焦其功率为1瓦。
电功的单位也是焦,所以电功率的单位也是瓦。
由P=UI可知:U的单位为伏,I的单位为安,P的单位就是瓦。
(以上均采用边讲边启发的方式得出)电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1千瓦=1000瓦。
l焦=1瓦·l秒=1瓦·秒如P取千瓦,t取小时为单位,则得一电功的新单位:千瓦时(kw·h)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瓦·秒=3.6×106焦联系上节课讲的电功单位“度”,可知1千瓦·时=1度注意:“度”是生活中的说法,今后一律用千瓦·时。
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最新6篇)

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最新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最新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功率教案篇一课题:电功和电功率课型:新授课设计:何xx编写时间:20xx年12月5日执行时间:20xx年12月8日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习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 000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 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二、讲授新课:1、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根据定义:P=W/t,W=UIt所以,P=W/t=UIt/t=UI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 kW=1 000 W由公式得W=Pt得W=Pt=1 kW×1 h=1 kW · h=1 000 W×3 600 s=3.6 ×106J即:1 kW · h = 3.6 ×106J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 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实验数据比较: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1)定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一节“功和功率”。
具体内容包括: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学会计算功率,并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用小车、滑轮、重物等。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运动员举重、快速跑步等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要用力才能完成这些动作?这些动作与物理学中的哪个概念有关?2. 新课导入:介绍功和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方法。
(1)什么是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讲解公式 W=Fs,并举例说明。
(3)功率的概念:介绍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 P=W/t。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功和功率。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功和功率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W=Fs。
3. 功率的概念: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W/t。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10N的力,移动了5m,求这个力做的功。
(2)应用题:某学生质量为50kg,爬上一层楼(高度为3m),求他所做的功和功率。
2. 答案:(1)W=Fs=10N×5m=50J。
(2)W=Gh=mgh=50kg×10N/kg×3m=1500J,P=W/t。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W = Fs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和定义式 P = W/t 。
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经历功和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功和功率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理解功率概念及与功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一些做功和不做功的实例,如人推车前进、起重机吊起货物、运动员举杠铃不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力没有对物体做功?2、新课教学功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上述实例,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给出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计算介绍功的计算公式:W = Fs ,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如:一个人用 50N 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个重 200N 的箱子前进了 10m,求这个人对箱子做的功。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是焦耳(J),1J = 1N·m 。
功率的概念提出问题:如果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不同,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引出功率的概念: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车启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
3、机车的功率:
P=Fv
课题
功率
班级:
18班
授课人:
洛加会
教学目标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及表达式
3.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区别
4会计算机车运动的功率
教学难点
1.功率物理意义及运用。
2.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举例说明。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快慢的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快慢的差异。)如:
4.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
W→功→单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
换算关系:1kw = 1000 w1w=1J/s(板书)
5.功率是标量,没有方向,有正负。
举例子:-5W>2W(类似于功)
教
学
过
程
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2.瞬时功率:
v是平均速度 ,P是平均功率
P=Fv
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板书)
3.平均功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做功功率的平均值叫平均功率。通常用定义式P=W/t描述,只有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才等于瞬时功率。
4.瞬时功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功率叫做瞬时功率。通常用P=Fv表示,必须注意F、v与P的同时性。
例题1:从距地面相同高度处,水平抛出两个质量相同的球A和B,抛出A球的初速为V0,抛出B球的初速为2V0,则两球运动到落地的过程中
1、人上高楼(如8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
2、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
3、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
4、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一、功率
1.定义: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
2.定义式:P=W/t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A.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落地时重力的即时功率相同B.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落地时重力的即时功率不同C.重力的平均功率不同,落地时重力的即时功率相同D.重力的平均功率不同,落地时重力的即时功率不同
θ
例题2: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长度为L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重力做功的功率
根据 而α=(90○-θ),
所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瞬时功率的计算,要求同学们对三角关系理解通彻,并且灵活运用公式.
三、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