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控制职能

合集下载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名词解释题归纳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名词解释题归纳

第一章:1、企业: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2、跨国公司: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捕捉市场机会,以最适宜的方式在最适宜的地区进行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实现全球性的经营战略目标.当今全球经济活动中,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角色,是西方发达国家最有影响、最活跃的经济力量.3、第三方物流:是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承担这种物流服务管理活动的企业就是第三方物流商。

4、第四方物流: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需求的合作团队,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集成商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体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一过程集成.5、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和组织形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

6、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了某种具有战略性的目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7、虚拟企业:为了实现某种市场机会,依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8、现代企业制度:指以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内容,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9、企业集团: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企业联合体.10、企业经营方式:处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方式,也可称为企业资产经营形式.第二章:1、管理:有意识地协调人们的共同活动,达到一定目标的系统的工作过程.2、计划职能:是确定企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资源配置等的管理工作。

第十章 控制

第十章   控制

第十章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控制和一般控制同是一个()。

A、信息反馈过程B、信息接收过程C、管理过程D、控制过程2、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是()。

A、领导职能B、控制职能C、组织职能D、计划职能3、控制就是()各项活动,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项偏差的过程。

A、监视B、协调C、领导D、组织4、确定控制标准,首先应该明确组织中哪些事或物需要加以控制,即确定()。

A、控制对象B、控制人员C、控制方法D、控制水平5、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

A、拟定标准B、衡量绩效C、纠正偏差D、管理突破6、按控制的时机的不同,可把控制方法分为()。

A、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现场控制B、战略控制、任务控制、结果控制C、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D、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结果控制7、“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可以理解成是一种()。

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过程控制D、现场控制8、现场控制工作的重点是()。

A、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结果B、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C、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D、控制行动的结果9、确定控制对象和选择控制重点的工作是属于控制过程中()环节的工作。

A、衡量成效B、纠正偏差C、确立标准D、找出偏差10、预算是一种()。

A、控制B、计划C、领导D、组织11、JIT(Just-In-Time)是指()。

A、准时制B、全面质量管理C、最佳订购批量D、质量控制12、现金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现金的()进行预测,通常由财务部门编制。

A、使用情况B、流出C、流入与流出D、流入13、在库存控制中,企业使用经济订购批量可以使()最小。

A、订购成本B、总成本C、保管成本D、运输成本14、日本企业发明的准时库存系统,其目标是()。

A、减少库存成本B、对库存进行定量控制C、转嫁库存风险D、实现零库存15、平衡积分卡的控制指标包括财务、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以及()。

A、客户B、采购C、成本D、人力资源参考答案:1、A2、B3、A4、A5、C6、C7、B8、B9、C 10、B 11、A 12、C 13、B 14、D 15、A二、多项选择题1、控制的基本步骤包括()。

管理学原理 第十章 控制

管理学原理 第十章  控制
• 在周期性重复活动中,可以避免下次活动发生类似问 题,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过程的影响。
• 反馈向管理者提供计划有效性的有用信息。 • 可以提供员工奖惩的依据,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人
们需要获得工作完成情况的信息,反馈控制恰好能提 供这一信息。
▪ 最大弊端:
• 实施矫正措施前,偏差、损失已产生。
空间 产品
就没有用了。
▪ 及时有效的控制牵引组织的实际绩效向计划的 目标不断靠近。
❖计划与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周而复 始地默契的配合,能使组织不断的追求并能够实
现更高的业绩。
▪ 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越好
▪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得到实 施
有效控制系统所具备的特点
可矫正的行动
❖ 从本质上来说,TQM是一种由顾客需要和期望驱 动的管理哲学,也是一种基于分权控制哲学和过 程观点的管理方法。
ISO9000标准
❖ ISO9000标准: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 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 和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点
❖重视顾客需要 ▪ 包括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
❖建立标准的原则: ▪ 要使控制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当出 现偏差时,能找到相应的负责单位 ▪ 建立的标准应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 建立的标准还应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 建立的标准应尽可能地体现一致性 ▪ 建立的标准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 建立的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控制标准的形式
❖ 定量标准: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比较 ▪ 实物标准:高校的招生人数、公安的办案数 ▪ 货币标准:成本标准、利润标准 ▪ 时间标准:交货期、工时定额、工程周期、任期、八小 时工作制 ▪ 综合标准:城镇失业率、GDP增长率

管理学第10章

管理学第10章
给雇员更多的制定决策的权力 今天的观点:由于组织必须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下放决策权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此外,员工授权也成为组织的焦点。
10–17
6,正规化
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 约束的程度 高度正规化的组织有明确的职位说明,在做什么 方面很少有分歧 如果组织正规化程度较低,员工对如何做他们的 工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组织的规模 组织的技术
环境的不确定性
10–20
(1)战略与结构
战略与结构紧密配合,结构应当服从战略
战略的变化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
(当组织的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就需要修改结构,以适应和支持这一调整变革)
(2)规模与结构
组织的规模明显地影响着结构 (例如:大型组织倾向于比小型组织具有更高程度的 专门化、部门化和集权化,规则条例也更多) 但是,当组织增长超过一定规模时,规模对结构的影响强度会逐渐减弱。
10–21
(3)技术与结构
伍德沃德的研究:
(a)依据生产批量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对企业分类:

单件生产: 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批量生产: 大批、大量生产 连续生产: 生产流程连续
(b)研究的结果(P.265图表10-6)
以后的研究:组织依据技术调整其结构 常规技术 = 机械式组织
非常规技术 = 有机式组织

10–24
图表 10–7 常见的几种传统组织设计优缺点
简单结构 • 优点: 快速、灵活、维持成本低、责任明确 • 缺点: 对成长后的组织不适用,且过于依赖个人是有风险的 职能型结构 • 优点: 成本节约,处理相似任务的员工便于交流 • 缺点: 追求职能目标管理的领导者看不到整体的最佳利益,职能 专家相互隔离 事业部型结构

第10章 企业战略的控制

第10章 企业战略的控制

(2)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发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之 后,才把战略活动的结果与控制标准相 比较,这种控制方式工作的重点是要明 确战略控制的程序和标准,把日常的控 制工作交由职能部门人员去做。
(3)随时控制
随时控制即过程控制,是指企业高 层领导者要控制企业战略实施中的关键 性的过程或全过程,随时采取控制措施, 纠正实施中产生的偏差,引导企业沿着 战略的方向进行经营。
(一)定量标准
定量标准是采取一些数学模型或数 据来说明效益的标准。企业常用的定量 标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面 (2)市场方面 (3)赢利方面 (4)实力方面
使用定量标准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定量标准的确定是以历史数据及经 验判断并运用数学统计方面的模式来制 定的,这样,定量标准就比较适用于相 对稳定的行业环境;二是使用定量标准 容易导致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目标。
(4)监控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 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战略赖 以存在的基础,这些外部环境的关键因 素的变化意味着战略前提条件的变动, 必须给予充分的注意。 (5)激励战略控制的执行主体 以调动其自控制与自评价的积极性, 以保证企业战略实施的切实有效。
(二)战略控制的种类
1.按控制时间分类 (1)事前控制 在战略实施之前,要设计好正确有 效的战略计划,该计划要得到企业高层 领导人的批准后才能执行,其中有关重 大的经营活动必须通过企业的领导人的 批准同意才能实施,所批准的内容往往 也就成为考核经营活动绩效的控制标准, 这种控制多用于重大问题的控制。
(三)战略调整
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将实际效 益与效益标准相比较,如果发现两者存 在较大的偏差,就需要对企业战略进行 全面调整。一般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 出现赢利能力的突然下降、竞争程度突 然加剧、环境的剧烈变迁、危及企业产 品的技术进步等重大事件,使得实际效 益和效益标准相比较存在较大偏差时, 就要对企业战略进行全面调整。

《管理学基础》自测题1-14章分类答案(四栏).doc

《管理学基础》自测题1-14章分类答案(四栏).doc

《管理学基础》自测题一1、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四栏)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单项选择I. 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A )的说法不正确。

A. 管理具有时效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I).管理具有二重性2.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下列(B )项。

A. 影响作用B.领导作用C.制约作用D.决定作用3. 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D ). A.指挥B.控制C.协调D.计划4. 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A)。

具体职能B.计划职能C.指挥职能D.控制职能5. 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C)。

A.管理就是决策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C.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I).管理就是经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6. 一般来说,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和(A)。

A.变动性B.稳定性C.直接性D.间接性7. 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D)。

A.计划B.协调C.组织D.决策8. “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罗B.法约尔C.西蒙D.韦伯9. 在对外部环境基本特征的表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B、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等基本特征C、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D.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相对性等基本特征1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是强调(D )的重要性。

A.预防B.预测C.组织D.计划II.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C)职能能够保证H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A、领导B、协调C、控制D.计划12.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B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II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关系C、I [标、部门和效率D.甘标、部门和人员13. 为了保证计划H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 )。

第十章 控制复决题及答案

第十章   控制复决题及答案

第十章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控制和一般控制同是一个( A )。

A、信息反馈过程B、信息接收过程C、管理过程D、控制过程2、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是( B )。

A、领导职能B、控制职能C、组织职能D、计划职能3、控制就是( A )各项活动,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项偏差的过程。

A、监视B、协调C、领导D、组织4、确定控制标准,首先应该明确组织中哪些事或物需要加以控制,即确定( A )。

A、控制对象B、控制人员C、控制方法D、控制水平5、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 C )。

A、拟定标准B、衡量绩效C、纠正偏差D、管理突破6、按控制的时机的不同,可把控制方法分为( C )。

A、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现场控制B、战略控制、任务控制、结果控制C、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D、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结果控制7、“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可以理解成是一种( B )。

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过程控制D、现场控制8、现场控制工作的重点是( B )。

A、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结果B、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C、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D、控制行动的结果9、确定控制对象和选择控制重点的工作是属于控制过程中( C )环节的工作。

A、衡量成效B、纠正偏差C、确立标准D、找出偏差10、预算是一种( B )。

A、控制B、计划C、领导D、组织11、JIT(Just-In-Time)是指( A )。

A、准时制B、全面质量管理C、最佳订购批量D、质量控制12、现金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现金的( C )进行预测,通常由财务部门编制。

A、使用情况B、流出C、流入与流出D、流入13、在库存控制中,企业使用经济订购批量可以使( B )最小。

A、订购成本B、总成本C、保管成本D、运输成本14、日本企业发明的准时库存系统,其目标是( D )。

A、减少库存成本B、对库存进行定量控制C、转嫁库存风险D、实现零库存15、平衡积分卡的控制指标包括财务、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以及( A )。

管理学选择判断

管理学选择判断

单选题:第一章:1.管理的首要职能的计划2.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属于管理的对象3.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控制4.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5.管理就是决策是西蒙的观点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计划的重要性7.人们常说管理的一门艺术,强调是管理的实践性8.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控制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止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9.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她是由目标、部门和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10.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11.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2.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裁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扮演的是精神领袖的角色;13.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技术职能是最为重要的;14.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概念职能是最为重要的;第二章: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2.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掀起了科学管理运动,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其中之一;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马克斯韦伯;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理论;6.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或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7.管理的14项原则是由亨利法约尔提出来的8.亨利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9.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经济人;10.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二者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非正式组织是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11.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格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12.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坏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1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应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14.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案例教学;15.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16.日本之所以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17.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着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18.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企业文化;19.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20.企业流程再造强调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21.彼得圣洁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五项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22.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精神;23.关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是关系正确的描述是: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第三章:1.计划工作的前提是预测2.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决策3.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4.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造者,战略性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的;5.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参与组织计划的制定,这就是计划工作的普遍性;6.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作出决策,这就是它的创造性性质;7.制度作业计划的依据是战略计划;8.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更短;9.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试制计划等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定的计划,这就是专项计划;10.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11.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技巧就是策略;12.选择方案就是根据评价结果,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出最满意的方案;13.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市场预测;14.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品领域,就要对该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长期预测;15.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运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长期预测;16.当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定量预测是可取的办法;第四章: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彼得德鲁克;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是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权变性原则;3.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致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4.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现实性原则;5.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6.有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体现了目标管理的优越性;7.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满意利润;8.通过对目标变迁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长寿是成功管理的直接标志、也是企业的永恒追求;9.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主要目标是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10.企业目标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次要目标是贡献给企业本身的目标,是企业实现高效生产的前提和保障;11.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顾客至上是企业目标日益普及;12.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13.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 D 麦格雷戈;14.管理学家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提出:工作成果=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15.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而言,要把目标限制在5以内;16.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其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日本;17.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这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18.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变动性;19.20世纪70年代以后,目标思想管理在我国一些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再在实践中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目标管理制度;20.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权变管理理论;2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22.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第五章:1.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全局性特征;2.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预测;3.组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这是战略管理的纲领性特征;4.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是不准确的;5.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具体实施战略属于职能战略;6.战略管理是组织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7.企业组织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工作是产业竞争结构分析;8.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SWOT分析;9.战略只是规定了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措施,为了使其得以顺利执行,必须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以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10.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公司层战略;11.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密集型发展战略;12.目前,决策者用于战略方案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着名的就是BCG矩阵法;第六章: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作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战略性决策;2.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3.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无先例可循的决策,如一个新产品的营销组合方案决策属于非程序化决策;4.决策的第一步是识别问题;5.决策的前提是识别问题;6.决策的终点是实施决策方案;7.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是方法是盈亏平衡点法;8.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9.常见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有决策树法;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为2200元,则该产品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是125台;11.某产品有三种生产方案,其成本状况为:甲方案固定成本为5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乙方案固定成本为12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丙方案固定成本为3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若丙方案为最佳方案,则产量为700台;12.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55元,那么,该产品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20万件;13.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55元,那么,当该产品的产量达到20万件时,其总成本为1100万元;14.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订单为10000件,据此,该产品的单位可变成本降到30元/件时才不会亏损;1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8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120元,若企业的目标利润为30万元,则该产品至少完成2万件的产销量;16.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8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100元,本年度该产品的预计销量为40000件,那么该产品的利润额是-20万元;17.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如果该产品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则该产品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不太好;经营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状况对照表:P60 18-22第七章:1.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组织结构;2.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组织目标相匹配;3.矩阵式组织属于有机式组织结构;4.在快速变化的环境条件下,需要设计有机式的组织结构,比如矩阵制结构;5.责任、权利、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责权利对等原则;6.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机械式结构;7.小批量生产和全自动生产需要宽松、灵活的组织结构,如有机式结构;8.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矩阵制结构最适合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9.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即事业部制结构;第八章:1.根据每个人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量才使用原则;2.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因事择人的原则;3.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一般而言,高层管理者的选聘多采用外部渠道;4.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高层管理者;5.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关系部门获取信息;6.考评管理人员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主要通过向上级部门获取信息;7.考评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主要通过向下属部门获取信息;8.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自我考评;9.有计划的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在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就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职务轮换;第九章: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品德、学识、能力、情感;2.关于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权利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管理者的权利源自职位;3.领导者的权利来源包括职位权利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4.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自身影响力;5.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1,9型有称为俱乐部式领导,这种领导方式下的领导者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一种人人放松的工作环境;6.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领导类型,9,1型领导方式下的领导者对业绩关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7.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领导类型,9,9型领导方式下的领导者对下属人员及其工作情况都表示出最大的关心,属于理想式领导;8.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高工作—高关系;9.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的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的转移法;第十章:1.激励过程就是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2.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是挫折;3.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美国哈弗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员工的能力可发挥到80%-90%;4.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着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5.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向高级分为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6.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的情绪;7.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来说,效价越高,期望值越大,激励的水平就越高;8.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9.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的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10.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消极强化;11.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主管人员的研究;12.期望理论主要用于对管理人员的激励;13.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一般专业人员;14.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积极强化;第十一章:1.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2.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作出反应时,就出现了反馈,反馈体现了沟通的双向性特性;3.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情感式沟通具有润滑剂的作用;4.书面沟通的最大优点在于持久、有形、可以核实;5.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方式是正式沟通;6.图11-1所示的正式沟通模式是环式沟通;7.信息沟通在上下级之间进行,而并不与链条两端的人员直接进行;信息层层传递,路线长,速度慢,且容易发生信息的过滤、篡改和失真的沟通模式是链式沟通;8.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功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地位差异;9.人们只记忆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由于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个体障碍中的选择性知觉愿意造成的;10.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使用反馈技巧;11.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都各有不相同而导致的;12.在冲突发生后,管理者可以召集冲突的双方、通过开会等方式,让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流,积极倾听并理解对方的意见,这种解决冲突的方法是协调解决;13.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建设性冲突;14.处理策略冲突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第十二章:1.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控制;2.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控制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3.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4.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现场控制;5.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这是前馈控制;6.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环节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7.在黄金首饰加工企业,管理者通过电子监测仪检查进出的每一个人,以便控制黄金的流失,在这里,电子监测仪就是控制的媒体;8.某企业将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年度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历史标准;9.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实物标准;10.不能以实物又不能以货币来衡量的标准,如用于衡量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感的标准,用于衡量广告效果的标准等,被称为无形标准;11.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可检验性要求;12.某销售人员去年销售额为300万元,今年初,企业为其制定的本年度的销售额指标是1600万,在今年市场情况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这样的标准显然不符合控制标准的可行性要求;13.管理者的精力及其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有效的控制要求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这就是控制的控制关键点原则;14.控制工作应当着眼于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这就要求控制应具有全局观念;第十三章:1.组织控制系统首先是人员控制系统;2.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员工的行为;3.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直接监督或巡查;4.人事调整的目的是保证工作和任务的完成;5.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6.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掌握全面质量管理方法;7.质量小组一般有6—12人组成;8.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降低成本是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9.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定额法是以组织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10.采购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向作业系统输入足量的、质量可靠的、来源稳定的输入品,同时降低采购成本;11.对供应商的评价中,协同能力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方需求变化的能力;12.采购是有成本的,控制采购成本是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13.总预算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所有收入或支出项目的总的预算;14.运营能力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15.投资收益率反映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16.当存货周转缓慢和难以出售时,速动比率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17.评价企业运营能力的财务指标不包括资产负债率;18.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以组织战略为出发点;多选题: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管理具有二重性、科学性和艺术性;2.根据管理具有二重性的原理,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3.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4.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5.下列各选项中,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6.管理者在行驶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种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的职能技术职能、人际职能、概念职能7.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8.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9.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具有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又分为宏观环境、产业环境1.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雷德里克泰罗、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3.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利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利包括传统的权利、理性—合法的权利、超凡的权利4.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部分组成;5.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洁教授出版了他的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下列选项中系统思考、改变心智模式、超越自我、。

《现代企业管理》参考答案

《现代企业管理》参考答案

《现代企业管理》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企业:现代企业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获取经济利益的独立的经济实体。

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初创、成长、成熟、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企业风险: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由此而可能给企业造成的危害或损失。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1.C 2.B 3.B 4.A、B、C 5.A、B、C、D6.A、B、C 7.A、B、C、D 8.A、B、C、D、E 9.C三、简述或论述题(答题要点):1.如何理解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1)大规模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系统地将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

(2)企业制度从业主制、合同制到股份制逐步演变。

(3)生产经营专业化、一体化不断深入。

(4)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现代企业正走向知识化、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

2.如何理解现代企业的基本性质?(1)现代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2)现代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经济实体(3)现代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法人组织(4)企业是社会系统中的生命有机体。

3.如何理解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地位(2)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4.企业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从国民经济系统看,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子系统(2)从社会系统角度看,企业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有:环境、组织、个人、矛盾与发展。

(3)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资源系统看,企业系统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市场资源。

5.如何理解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出生、成长、老化、死亡。

第10章 新世纪的管理

第10章  新世纪的管理

5.第五项修炼— 5.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第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系统思考为组 织正确地观察、分析问题提供了保证, 织正确地观察、分析问题提供了保证,这就是系统 的观点和方法。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 的观点和方法。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 炼。 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的要义在于看清复杂事物 背后的结构形态。 背后的结构形态。 系统基模是学习如何看见个人与组织生活中结 构的关键所在。运用系统基模可以发现, 构的关键所在。运用系统基模可以发现,各类管理 问题有其共通性, 问题有其共通性,有经验的管理者在直觉上都知道 这点。系统基模的目的是重新调整我们的认知, 这点。系统基模的目的是重新调整我们的认知,以 使我们更能看出结构的运作, 使我更能看出结构的运作,寻找到结构中的杠杆 点。
4.第四项修炼— 4.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 第四项修炼 “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 团体学习” 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团体学习的修炼必须精于运用“深度汇谈” 团体学习的修炼必须精于运用“深度汇谈”与 “讨论”,这是两种不同的团体交谈方式。 讨论” 这是两种不同的团体交谈方式。 ◆深度汇谈的目的是想以此获得超过任何个人 见解的集体智慧, 见解的集体智慧,从而揭露出我们思维中的不一致 性。 ◆讨论则是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加以辩护。 讨论则是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加以辩护。 深度汇谈与讨论基本上是能互补的。 深度汇谈与讨论基本上是能互补的。
第10章 新世纪的管理 10章
【走进管理】 走进管理】 知识经济呼唤新的管理方式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对于知识经济的特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对于知识经济的特征,美国经济和知 识管理专家达尔·尼夫认为 尼夫认为: 一个显著变化是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明显地转向高技能、 识管理专家达尔 尼夫认为:“一个显著变化是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明显地转向高技能、高技 术和以服务为基础的增长。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随着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术和以服务为基础的增长。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随着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经济发达国家中的低技能、蓝领职位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据推断,美国所有工作中,80% 经济发达国家中的低技能、蓝领职位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据推断,美国所有工作中,80% 以上的工作在实质上属于“脑力”工作。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生产企业由知识劳动统治着, 以上的工作在实质上属于“脑力”工作。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生产企业由知识劳动统治着, 甚至在装配线上的工作也需要较高技能的工人来完成。目前,15%以上的工人受过大学教育, 甚至在装配线上的工作也需要较高技能的工人来完成。目前,15%以上的工人受过大学教育, 30%左右从事精密生产的工人是大学毕业生。大公司中,诸如顾客服务、战略计划、 30%左右从事精密生产的工人是大学毕业生。大公司中,诸如顾客服务、战略计划、市场营 研究与发展等工作大部分由大学生承担,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识和素质。总之, 销、研究与发展等工作大部分由大学生承担,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识和素质。总之,企业 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依靠创新,创新依靠知识。 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依靠创新,创新依靠知识。 达尔·尼夫指出 以知识为基础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例如在美国, 尼夫指出, 达尔 尼夫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例如在美国, 一百多家公司把它们的软件“代码切片”送到印度,由熟练的项目员工完成工作, 一百多家公司把它们的软件“代码切片”送到印度,由熟练的项目员工完成工作,并在一夜 之间用电子手段送回美国。 之间用电子手段送回美国。而这些印度项目员工的劳动成本只相当于美国本土所需的一小部 这些新技术与日益饱和的国内市场结合,进行全球扩张, 分。这些新技术与日益饱和的国内市场结合,进行全球扩张,必然把企业发展推向超越多国 主义界限的“无国界”组织。跨越边界的运作逐渐伸展到买主、 主义界限的“无国界”组织。跨越边界的运作逐渐伸展到买主、资源外输代理人和全球分发 渠道构成的复杂、松散的同盟网络中。 渠道构成的复杂、松散的同盟网络中。 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对现代经济贡献不断增长,新的经济学、 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对现代经济贡献不断增长,新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开始出 在工业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生产,是增加产量。所以生产环节成为管理的中心, 现。在工业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生产,是增加产量。所以生产环节成为管理的中心,其 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研发、销售以及员工培训。 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研发、销售以及员工培训。产品量的增 加已变得非常容易, 自我复制”一样。这些理论提出, 加已变得非常容易,像“自我复制”一样。这些理论提出,开发市场和创新的能力取代了生 产的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概念,成为国际经济中增长的主要驱动器。有迹象表明, 产的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概念,成为国际经济中增长的主要驱动器。有迹象表明,“国内的经 济增长不是由于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加强而引起的, 济增长不是由于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加强而引起的,而是通过引入创造新市场的全新技术或提 供解决问题的服务而实现的。 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出现了以“知识流” 供解决问题的服务而实现的。”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出现了以“知识流”作为生产组织的 主要调控因素,一切围绕着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主要调控因素,一切围绕着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一些企业 将以前的物流管理变为对“知识流”的组织和应用, 将以前的物流管理变为对“知识流”的组织和应用,而制造技术的进步对制造能力和生产提 高所产生的作用使现代知识手段能够为产品和工艺的开发制造提供一种虚拟环境。 高所产生的作用使现代知识手段能够为产品和工艺的开发制造提供一种虚拟环境。这就极大 缩小了制造成本、经营风险和上市时间。创造这些技术和服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缩小了制造成本、经营风险和上市时间。创造这些技术和服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论是在 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水平上,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关健。 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水平上,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关健。

应用管理学(第二版) 第10章 控制

应用管理学(第二版) 第10章 控制

二、控制的目的
控制职能主要有的个目的:一是维持
现状;二是打破现状。
三、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
四、控制的原则
五、控制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一、三种控制模型
(一)事前控制 前馈控制发生在工作开始之前,有效的前馈控制有利于缩
小将来的实际结果与计划标准的差距。 (二)事中控制 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
应用管理学
(第二版)
唐秉雄 闽南理工学院
第十章 控制
有效的管理者应该始终督促他人,以保证应该 采取的行动事实上已经在进行,保证他人应该 达到的目标事实上已经达到。 ——罗宾斯
案例导入:格雷格厂长的目标与控制
为管理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指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组 织目标,运用一定的控制机制和控制手段,对管 理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
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事后控制 所谓反馈控制,是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
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 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
二、预防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根据控制的性质,可以把控制分为预防性控制和纠正性控
制。
三、集中控制、分层控制和分散控制 按控制时所采用的方式分,可分为集中控制、分层控制和
二、衡量实际业绩
就是对系统运转的结果进行衡量,以找出 系统实际运转的结果与预定的标准之间的 差异。
三、进行差异分析
四、采取纠偏措施
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叫做偏差。纠正偏差就是 通过衡量成效,运用标准同实际成效直接比较时 两者间的偏差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措施来纠正。
(一)负偏差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名词解释归纳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名词解释归纳

第一章:1、企业: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跨国公司: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捕捉市场机会,以最适宜的方式在最适宜的地区进行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实现全球性的经营战略目标。

当今全球经济活动中,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角色,是西方发达国家最有影响、最活跃的经济力量。

3、第三方物流:是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承担这种物流服务管理活动的企业就是第三方物流商。

4、第四方物流: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需求的合作团队,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集成商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体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一过程集成。

5、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和组织形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

6、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了某种具有战略性的目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7、虚拟企业:为了实现某种市场机会,依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

8、现代企业制度:指以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内容,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9、企业集团: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企业联合体。

10、企业经营方式:处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方式,也可称为企业资产经营形式。

第二章:1、管理:有意识地协调人们的共同活动,达到一定目标的系统的工作过程。

管理学练习与思考

管理学练习与思考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选择题:1、对企业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称为。

A、管理B、组织C、战略计划D、激励2、管理人员通过一系列基本管理职能来实现组织目标,不属于管理职能范畴的是。

A、组织B、控制C、领导D、经营3、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D、管理角色4、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由哪一类管理人员执行。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管理人员C、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D、以上均是5、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的。

A、信息情报方面B、决策方面C、人际关系方面D、业务经营方面6、对基层业务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技术技能B、财务技能C、谈判技能D、营销技能7、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直接监督下属人员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

A、工长B、总经理C、领班D、车间主任8、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A、艺术性与科学性B、基础性与边缘性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D、普遍性与重要性9、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A、战略管理B、现场管理C、组织协调D、开拓创新10、在特定工作领域内运用技术、工具、方法等的能力称为。

A、人际关系技能B、技术技能C、形成概念的技能D、上述均不是二、简答题:1、简述各种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是什么?2、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有哪些?必须具备哪些技能?3、怎样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含义?4、请从管理组织层和管理专业领域两方面给管理人员分类。

5、简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掌握管理二重性的重大现实意义。

2、列举并阐述管理人员的角色类型,并列举实例。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1、是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A、泰罗B、法约尔C、韦伯D、孔茨2、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力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

A、差别计件工资制B、职能原理C、例外原理D、工时研究3、确立企业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结构,这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要素中的。

控制职能分类

控制职能分类

控制职能分类
控制职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操作控制:这主要包括对公司或组织的日常运营进行管理的职能,如财务报告、人力资源管理等。

2. 战略控制:这主要包括制定公司的长期目标和规划,以及监控公司的战略实施情况的职能。

3. 绩效控制:这主要包括设定绩效目标,监控和评估员工的绩效,以及根据绩效结果进行奖励或惩罚的职能。

4. 风险控制:这主要包括识别、评估和管理公司或组织面临的风险的职能,如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等。

5. 合规控制:这主要包括确保公司或组织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职能。

6. 信息控制:这主要包括管理和保护公司的信息的职能,如商业秘密、客户信息、财务数据等。

以上就是控制职能的主要分类,具体的分类可能会因公司或组织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控制职能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了解控制原理,控制要求,理解控制的过程。

2.理解预算控制,非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等控制方法。

★教学重点: 控制的过程。

控制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故事: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一、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
(一)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的一切环境都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变化
(二)管理权力的分散——企业的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
(三)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仍是必要的
(四)控制的基本原理
二、控制的类型
(一)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分为4类
1、程序控制
2、跟踪控制
3、自适应控制
4、最佳控制
(二)目标控制
1、预先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预测其利用效果等。

2、现场控制——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3、成果控制——事后控制。

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三、控制的要求
有效的控制具有以下要求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
四、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
1、确定控制对象
2、选择控制的重点
3、制定标准的方法
(二)衡量工作成效
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找出原因之前,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
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需要纠正的可能是1:企业的活动。

也可能是2:组织的计划计划的标准
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第二节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一)预算的形式
1、静态预算与弹性预算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二)预算的内容
1、收入预算
2、支出预算
3、现今预算
4、资金支出预算
5、资产负责预算
(三)预算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作用:
1、使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效果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

2、预算的编制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了财务标准
3、通过为不同职能部门和职能活动编制预算,也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

4、数量形式的预算标准大大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

局限性:
1、只能帮助企业控制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活动,不能对那些不能计量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改善加以重视。

2、编制预算通常参照上期的预算项目和标准,从而会忽视本期活动的实际需要。

3、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编制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有点不合时宜。

4、对于项目预算和部门预算一般限制了费用的支出,使得主管在活动中精打细算,不可超支,因此不能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二、非预算控制
非预算控制主要有:比率分析、审计分析、损益控制、投资报酬率控制等
(一)比率分析
1、财务比率
流动比率——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责的比率。

反映了企业流动负责的能力负责比率——企业负责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

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
盈利比率——企业利润与销售额或全部资金等相关因素的比例关系。

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盈利程度
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
2、经营比率——活力比率。

是与资源利用有关的几种比例关系。

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和各种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

库存周转率——销售总额与库存平均价值的比例关系。

反映了与销售收入相比库存数量是否合理。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总额与固定资产之比。

反映了单位固定资产能够提供的销售收入,表明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

表明单位销售费用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反映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

(二)审计控制
审计——反映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审查主体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

1、外部审计——由外部机构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

外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虚假、欺骗行为的一个重要而系统的检查。

优点: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因而可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证性。

缺点:外来审计人员不了解企业的流程,可能产生困难;被审计的内部成员可能产生抵触心情。

2、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机构或由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来独立地进
行地,内部审计兼有许多外部审计地目的。

作用:
提供了检查现有控制程序和方法能否有效地保证既定目标地手段。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供有关改进公司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意见。

内部审计有助于推行分权化管理。

缺点:
可能需要很多费用。

内部审计不仅要搜集事实,而且需要解释事实,并指出事实与计划的偏差。

员工可能认为审计是一种“密探”或“查整性”的工作。

3、管理审计——是一种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鉴定地方法。

通常聘用外部地专家来进行。

(三)损益控制——根据企业或企业中地独立核算部门地损益表,对其管理活动及其成效进行综合控制地方法。

(四)投资报酬率控制
投资报酬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
=销售利润率投资周转率
投资报酬率主要适用于事业部或其他分权制的部门
(五)亲自观察控制
(六)报告分析法
用二手资料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衡量实际绩效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

报告分析法额关键是: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报告形式的扼要性。

三、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对象与成本分配
成本对象——指需要对其进行成本计量和分配的项目,如:产品、顾客、部门等。

1、直接成本分配方法
2、间接成本分配方法
(二)成本控制的步骤
1、建立成本控制的标准
2、核算成本控制绩效及分析成本发生偏差的调查
3、采取纠偏措施
(三)成本控制的作用
可以不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地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重点:控制的内涵和重要性;掌握控制的过程
难点:控制的模式
思考题:
1、什么是控制?在管理中控制的作用是什么?
2、描述控制的过程。

3、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备哪些条件?
4、解释预算控制的内容。

5、解释审计控制的内容。

6、解释成本控制的内容。

★阅读书目:
1. 周健临. 管理学教程.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春利、李大伟. 管理学基础.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3. 许庆瑞. 管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