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植物检疫象甲类昆虫的鉴定2009-3-10建

合集下载

害虫种类的鉴别讲解

害虫种类的鉴别讲解

四、地老虎
俗称土蚕、地蚕、切根虫
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多种作物。1-2龄幼虫危害心 叶和嫩叶,3龄以后幼虫切断作物的幼茎、叶柄,造成缺苗 断垄。主要有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黄地老虎(Euxoa segetum),大地老虎(A. tokionis)
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大地老虎
五、蛴螬类
蛴螬(grubs)是金龟甲(chafers) 的幼虫(属于蛴螬型幼虫:身体肥 大、头部黄褐色、体白色,1对上 颚十分发达,体背多皱纹,体弯曲 呈C形,寡足型幼虫)
陕西常见的有4种金龟甲:大黑鳃
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 黑鳃金龟(H. parallela),棕色 鳃金龟(H. titani)和铜绿丽金 龟(Anomala corpulenta)
大青叶蝉为害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菜豆、番茄、茄 子、马铃薯、莴苣、芹菜、胡萝卜、菠菜等。该虫虫态有成 虫、卵、若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叶片,刺吸汁液,造成退 色、畸形、卷缩,甚至全叶枯死。此外,可传播病毒病。
各地的世代有差异,从吉林省的年生2代而至江西的年生5代。 成虫或若虫均喜弹跳;
若虫喜群栖:成虫趋光性强。成、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吮 寄主汁液。可传播多种植物痛毒,寄主为禾本科、十字花科、 蔷蔽科和杨柳科 等植物。
铜绿丽金龟 大黑鳃金龟
大黑
铜绿
苜蓿夜蛾
成虫:前翅外缘有7个黑 点,后翅外缘有一黑色 宽带,其中夹有心脏形 淡褐色斑。近前部有1个 褐色枕形斑纹,缘毛黄 白色。
中黑盲蝽
别名:中黑苜蓿蝽
半翅目,盲蝽科
寄主:棉花、甜菜、大豆、 桑、胡萝卜、马铃薯、大 麦、小麦、杞柳、聚合草、 黄花、苜蓿
成虫:体长6—7mm,褐色。触角比身体长。前胸背板中 央具2个小圆黑点,小盾片、爪片大部为黑褐色。卵长 1.2mm,茄形,浅黄色。若虫全体绿色,5龄时为深绿色。 具黑色刚毛,触角和头部赭褐色。眼紫色,腹部中央色深。

昆虫的鉴别实验报告

昆虫的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学习昆虫的形态特征,提高昆虫识别能力。

3. 掌握昆虫分类检索表的运用。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地球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群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结合昆虫分类检索表,可以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包括不同科、目的昆虫标本。

2. 昆虫分类检索表。

3. 放大镜、镊子、记录本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足、翅等部位。

2.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查阅昆虫分类检索表,确定昆虫的种类。

3.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及特征。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昆虫标本放置在实验台上,准备好放大镜、记录本等实验用品。

2. 观察昆虫: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翅等部位,注意观察其形态、颜色、斑纹等特征。

3. 查阅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昆虫形态特征,逐级查阅昆虫分类检索表,确定昆虫的种类。

4.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及特征记录在记录本上。

5. 分析总结: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昆虫种类进行分析,总结昆虫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昆虫种类及数量:- 甲虫:50只- 蝴蝶:30只- 蚂蚁:20只- 蜻蜓:10只- 其他昆虫:10只2.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结合昆虫分类检索表,成功鉴定出50种甲虫、30种蝴蝶、20种蚂蚁、10种蜻蜓及其他10种昆虫。

- 实验过程中,部分昆虫种类鉴定较为困难,需要多次查阅检索表,说明昆虫分类检索表在昆虫鉴别过程中的重要性。

七、实验结论1. 昆虫的形态特征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

2. 昆虫分类检索表是昆虫鉴别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快速准确地鉴定昆虫种类。

3.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自己的昆虫识别能力,为今后从事昆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昆虫种类鉴定较为困难,说明自己在昆虫学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害虫种类的鉴别

害虫种类的鉴别

短额负蝗
雌成虫体长31-33毫米,前翅长27-29毫米。体淡绿或褐色 (冬型成虫),有淡黄色瘤突。头尖,颜面斜度大,与头形 成锐角;颜面中间有纵沟;触角剑形,雌性短于雄性。前翅 超过后足腿节端部的长度;后翅略短于前翅,基部呈玫瑰 色。
Hale Waihona Puke 年发生1代(华北)或2代(华东),以产于土中的卵块过冬。卵 呈倾斜状排列并有3-5行,且为胶质丝绕裹着。若虫期共 脱皮4次,5龄。随着龄期的增长,后胸上的翅芽也不断加 长。初孵若虫常多只集结于叶背表面,啃食叶肉;3龄后则 分散生活,被害叶片呈缺刻状。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以及 豆类、棉花和蔬菜。
三、蝼蛄类(mole crickets)
1、为害特征 被害状特点:蝼蛄是最活跃的地下害虫,食性杂特别 喜
食刚发芽的种子,咬食幼根和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 使 幼苗萎焉死亡,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特别是蝼蛄在土壤表层 窜行为害,造成纵横隧道,使种子架空,幼苗吊根,导致种 子不能发芽,幼苗失水而死。 苗床、谷苗、麦苗最怕蝼蛄窜,一窜就是一大片,损失非常 严重。故有“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满地跑”之说。
四、地老虎
俗称土蚕、地蚕、切根虫
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多种作物。1-2龄幼虫危害心 叶和嫩叶,3龄以后幼虫切断作物的幼茎、叶柄,造成缺苗 断垄。主要有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黄地老虎(Euxoa segetum),大地老虎(A. tokionis)
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大地老虎
大青叶蝉( Green leafhopper )
成虫体长7.5-10毫米。身体青绿色,其中头部、前 胸背板 及小盾片淡黄绿色; 头的前方有分为两半的褐色皱 纹区,接近 后缘处有一对不规则的长形黑地。前胸背板的 后半呈深绿色。 前翅绿色并有青蓝色光泽,前缘色淡,端 部透明,翅脉黄褐色, 具有淡黑色窄边。后翅烟黑半透明。足橙黄色,前、中足的跗 爪及后足腔节内侧有黑色细纹, 后足排状刺的基部为黑色。

植物虫害检疫

植物虫害检疫

检疫性鞘翅目害虫一..检疫性象甲类:象甲属于鞘翅目、多食亚目、象甲总科、象甲科⑪基本形态特征:喙很显著,额向前延伸而成象鼻状或鸟喙状;喙两侧有沟(触角沟),触角多数种类弯成膝状,10~12节,末端3节成锤状,端部棒状;没有上唇,上唇彻底退化,咀嚼式口器;颚须、唇须退化而且僵直,不能使用;外咽片退化,外咽缝只有一条,其它昆虫会有2条,跗节为隐5节(第四节小,隐藏于3,5节之间),体壁强烈骨化,近椭圆形,被覆鳞片⑫象甲科分组:①隐颚象组:成虫前颏扩大,把下颚遮盖,上颚大而钝,有颚尖.喙短粗,横截面方形;幼虫触角不突出,幼虫生活在土里,取食植物的地下部分②显颚象组:前颏不扩大,没有把下颚遮盖,上颚尖细没有颚尖,喙短或细长,横截面圆形,幼虫触角突出,幼虫主要蛀食于植物内部注:显颚象组:喙长而尖,产卵于植物内;隐颚象组:喙粗短,产卵于植物外部⑬象甲常用鉴定特征①体形:一般长椭圆形,背面隆起,也有的是卵形、圆筒形或球形.体色为黑色、褐色、红褐色或黑褐色,体色与环境色相似,叶上的为绿色,地上为灰褐色,树上为黑色.象甲体长2~70mm不等,体长是指从眼的前缘到鞘翅的末端的长度(不计喙长和鞘翅的端翅和突起).体壁上有刻纹,护刺和鳞片、毛被、粉状分泌物等被覆物.不同种类的被覆物变异大,是分类鉴定特征之一②头部:a.喙:喙上有容纳触角柄节的沟,称为触角沟.显颚象的触角沟位于喙的中间与端部之间,而隐颚象的触角沟源于喙端部,隐颚象甲科则呈坑状,近于喙茎部。

短方形:短粗而直,背面扁或略隆,两侧有隆线,横切面略呈方形;长圆形:细长而弯,横截面一般圆筒形,适宜钻孔,协助产卵b.触角:由柄节、索节和棒三部分组成,着生位置为茎部或端部c.眼:显颚象的眼大而宽,隐颚象的眼小而窄d.口器:由上颚、下颚和下唇三部分组成,没有上唇和唇基,下颚须、下唇须都退化,短而僵直,不能弯曲③胸部:前胸背板、小盾片、鞘翅、足特征a.前胸:前胸背板的形状、长宽比、被覆物、颚须以及基部的形状等,都是象甲分类常用特征。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鉴定昆虫种类是昆虫分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来确定昆虫的种类。

以下是常用的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一、外部形态观察法:1.身体结构:观察昆虫的体长、体宽、体高等身体比例,以及头部、胸部和腹部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如触角的形状、复眼的数量和分布、咀嚼口器或吸管口器的类型等。

2.翅膀形态:观察昆虫的翅膀形态,如翅膀的颜色、纹路和结构特征,同时还要注意是否有翅膀、翅膀的数量以及翅膀之间的形态差异等。

3.颜色和斑纹:观察昆虫的颜色和斑纹的分布模式,这些特征常常与昆虫的物种有关。

4.外壳特征:观察昆虫的外壳,外壳的纹理、坚硬程度和颜色都与物种有关。

5.附属器官:观察昆虫的附属器官,如触角、翅脉、足部、生殖器官等的特征,它们的形态特征对于鉴定昆虫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学观察法:1.寄主观察:观察昆虫的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有些昆虫种类对特定的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有选择性,因此通过观察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可以指导昆虫的种类鉴定。

2.生境观察: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地点、栖息地、季节性等因素,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锁定昆虫的种类。

三、生物学特征观察法:1.昆虫生活史:通过观察昆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等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推断昆虫的分类群体或种类。

2.食性:根据昆虫的食物选择性,如咀嚼式食草昆虫和吸血食性昆虫等,可以初步鉴定昆虫的种类。

3.声音和行为:一些昆虫种类具有特殊的声音和行为习性,通过观察和聆听可以辅助鉴定昆虫。

4.生殖器官: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殖器官,如雄性昆虫的生殖器官形状和数量,可以辨别物种。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测序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比较昆虫DNA序列的差异和相似性来确定昆虫的种类。

需要指出的是,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

此外,由于昆虫物种的多样性和分类上的相似之处,鉴定昆虫种类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错误性,因此鉴定昆虫种类最好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昆虫分类学专家来完成。

动植物检疫局关于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试行)》的通知

动植物检疫局关于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试行)》的通知

动植物检疫局关于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7.11.20•【文号】动植检植字[1997]33号•【施行日期】1997.1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42号--关于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公告》(发布日期:2009年5月5日实施日期:2009年5月5日)废止(原因:有新名录)动植物检疫局关于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试行)的通知》(动植检植字[1997]33号)各口岸动植物检疫局、植物检疫所、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为进一步做好植物检疫工作,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国境,从而利于提高疫情检出率,促进植物检疫质量管理工作,国家局组织国内有关部门专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参照有关国际组织规定的原则,在查阅国内外疫情资料和原有工作基础上,经反复讨论、论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简称三类有害生物)名录(试行)》。

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上报国家局植检处。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三类有害生物)名录(试行)》的制定原则和依据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三类有害生物)的处理原则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局一九九七年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三类有害生物)名录(试行)》的制定原则和依据三类有害生物名录是在过去曾经提出的《国内尚未分布或分布未广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基础上,依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原则和世界植物有害生物疫情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口岸检疫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的。

植保实验报告昆虫分类

植保实验报告昆虫分类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分类地位及特征。

2. 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3. 提高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二、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2. 昆虫分类图谱及鉴定工具。

3. 双目显微镜、放大镜、昆虫针、昆虫针筒、酒精、标签纸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标本,记录其外部形态特征,如体型、颜色、翅膀、触角、足等。

2. 按照昆虫分类图谱及鉴定工具,对昆虫标本进行初步分类。

3. 对分类后的昆虫进行详细观察,分析其内部结构,如生殖器官、翅脉等。

4. 比较不同昆虫的特征,归纳其分类依据。

5. 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翅目:蝗虫、蟋蟀、螽斯等,体大型或中型,咀嚼式口器,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

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例如:东亚飞蝗、云斑车蝗、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等。

2. 半翅目:蝽类、叶蝉、飞虱等,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

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例如: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等。

3. 同翅目: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

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例如:温室白粉虱、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等。

4. 鞘翅目:金龟子、瓢虫、叩头虫等,体型较大,前翅狭长且硬化,后翅膜质,多为咀嚼式口器。

例如:金龟子、瓢虫、叩头虫等。

5. 鳞翅目:蝴蝶、蛾类等,前翅狭长且硬化,后翅膜质,多为咀嚼式口器。

例如:蝴蝶、蛾类等。

6. 双翅目:蚊、蝇、虻等,体型较小,前翅狭长且硬化,后翅膜质,多为刺吸式口器。

观察昆虫标本实验报告

观察昆虫标本实验报告

观察昆虫标本实验报告观察昆虫标本实验报告引言: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昆虫标本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对昆虫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实验目的:1. 观察昆虫标本的形态特征;2. 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3. 探讨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使用了多种昆虫标本,包括蝴蝶、蜜蜂、甲虫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标本进行观察,并记录下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形态特征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形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蝴蝶的翅膀宽大而且色彩斑斓,蜜蜂则有黄黑相间的体色和细长的触角。

甲虫则以其坚硬的外壳和独特的形状脱颖而出。

这些形态特征使得昆虫在自然界中具备了各自的生存优势。

2. 生态习性观察:通过观察昆虫标本,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生态习性。

例如,蜜蜂的标本中可以看到它们的采蜜器官,这表明蜜蜂是以花蜜为食的。

而蝴蝶的标本则展示了它们的长齿舌,用于吸取花蜜。

这些观察结果揭示了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了花粉传播和植物繁殖。

3. 昆虫的重要性: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们是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鸟类和哺乳动物都以昆虫为食,昆虫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性直接影响着食物链的稳定性。

其次,昆虫在花粉传播和植物繁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许多植物依赖昆虫传播花粉,从而实现繁殖。

此外,昆虫还参与了有机物分解和土壤肥力的维持。

因此,昆虫的存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结论:通过观察昆虫标本,我们深入了解了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还促进了植物的繁殖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保护昆虫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增加了对昆虫的了解,还深刻认识到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昆虫分类鉴定实验报告(3篇)

昆虫分类鉴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昆虫分类鉴定工具,如昆虫图鉴、检索表等。

3. 提高对昆虫形态特征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采集的昆虫标本,包括成虫、幼虫、卵等不同发育阶段。

2. 工具:昆虫图鉴、检索表、放大镜、镊子、酒精、标签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标本,记录其形态特征,如身体颜色、体型、翅膀、触角、足等。

2. 根据昆虫图鉴,初步判断昆虫所属的目、科、属。

3. 使用检索表,进一步确定昆虫的种类。

4. 对鉴定结果进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标本,记录形态特征(1)观察昆虫整体形态,如体型、颜色、翅膀等。

(2)观察昆虫的头部,包括触角、口器、复眼等。

(3)观察昆虫的胸部,包括翅、足等。

(4)观察昆虫的腹部,包括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等。

2. 初步判断昆虫所属的目、科、属(1)根据昆虫整体形态,初步判断其所属的目。

(2)结合昆虫的触角、口器、翅等特征,判断其所属的科。

(3)根据昆虫的足、生殖器官等特征,判断其所属的属。

3. 使用检索表确定昆虫种类(1)选择合适的检索表,如《中国昆虫名录》。

(2)按照检索表的顺序,逐项判断昆虫的特征。

(3)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昆虫的种类。

4. 撰写实验报告(1)概述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

(2)详细描述昆虫的形态特征和鉴定过程。

(3)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实验结论。

(4)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共鉴定出10种昆虫,包括蝶类、蛾类、蜻蜓类、蜚蠊类等。

2. 通过观察昆虫形态特征,提高了对昆虫的认识,掌握了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3. 在使用检索表进行鉴定时,发现部分昆虫特征存在相似之处,需要结合其他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4. 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昆虫标本保存不完整,影响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对昆虫的认识。

昆虫分类实验二

昆虫分类实验二

单色螳蝎蝽
霍氏蝎蝽
中华螳蝎蝽
• C、仰蝽科Notonectidae
体长5-15毫米。常较狭长,身体向后逐渐狭尖,呈优 美的流线型。白色、灰白色或具蓝色斑。终生以背面 向下,腹面向上的姿势在水中生活。整个身体背面纵 向隆起,呈船底状。腹部腹面下凹,有一纵中脊。后 足很发达,压扁成桨状游泳足,休息时伸向前方。捕 食性。
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 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 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 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 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 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
4、蝼蛄科
• 体狭长。头小,圆锥形。复眼小而突出,单眼2个。前 胸背板椭圆形,背面隆起如盾,两侧向下伸展,几乎把 前足基节包起。前足特化为粗短结构,基节特短宽,
目特征:
1、体小至大型。
2、刺吸式口器 喙从头的下方伸出、触角刚 毛壮或丝状。 3、一队前翅质地均一、革质或膜质。 4、渐变态、植食性
蝉科:(知了)
(1)单眼3个、短刚毛触
角。
(2)前翅膜质、翅脉粗。 (3)雄虫腹部第一节有发 音器, 成虫吸汁林木,幼虫土中危 害根部,蜕可作中药。
蚧科:
(1)体圆形或长圆形、扁平或隆起成 半球形。 (2)体壁坚硬或富有弹性。体背不分 节,腹末端有深的臀裂。
3、脉翅目
• 是昆虫纲的一目,通称蛉。成虫和幼虫均捕食害虫,是一类重要的益虫。 头 下口式,复眼大,少数有3个单眼,触角有各种类型;咀嚼式口器。卵或长或
圆,多呈卵形,草蛉等科的卵基部有丝柄;卵单粒散产,或成排成堆集聚。
完全变态,1年1至数代,也有2~3年完成1代的;多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 成虫越冬的其体色常有变化。幼虫大多陆生,少数 (水蛉科等)幼虫水生或半

昆虫样本检测实验报告(3篇)

昆虫样本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昆虫样本的检测,掌握昆虫分类、鉴定方法,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并探讨昆虫与人类生活、农业生产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样本:采集自野外,包括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昆虫。

2. 实验工具:放大镜、解剖镜、显微镜、昆虫采集袋、捕虫网、毒瓶、镊子、解剖针、剪刀、白纸、酒精、清水等。

3. 实验试剂:甲醛、酒精、甘油、硫酸铜等。

三、实验方法1. 样本采集与制备(1)采集:使用捕虫网、毒瓶等工具在野外采集昆虫样本。

(2)制备:将采集到的昆虫样本放入采集袋中,带回实验室。

2. 样本鉴定(1)外部形态观察:使用放大镜、解剖镜等工具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如体色、体型、触角、翅膀、足等。

(2)内部解剖:使用解剖针、剪刀等工具对昆虫进行解剖,观察内部器官结构。

(3)分类鉴定: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结合昆虫分类学知识,对昆虫进行分类鉴定。

3. 实验结果分析(1)记录昆虫的形态特征,包括体长、体宽、触角节数、翅脉、足节数等。

(2)根据昆虫分类学知识,对昆虫进行分类鉴定。

(3)分析昆虫与人类生活、农业生产的关系,探讨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1. 样本鉴定结果本次实验共采集到昆虫样本50份,经过分类鉴定,其中鳞翅目10份,鞘翅目20份,膜翅目10份,双翅目10份。

2. 实验结果分析(1)鳞翅目昆虫:如蝴蝶、蛾类等,具有美丽的翅膀和丰富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昆虫。

部分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为害农作物,如棉铃虫、玉米螟等。

(2)鞘翅目昆虫:如甲虫、金龟子等,具有坚硬的外壳,部分种类对农作物具有严重危害,如棉铃虫、大豆食心虫等。

(3)膜翅目昆虫:如蜜蜂、蚂蚁等,具有社会性,对植物授粉、土壤改良等具有重要作用。

部分膜翅目昆虫的幼虫为害农作物,如玉米螟、小麦吸浆虫等。

(4)双翅目昆虫:如蚊、蝇等,具有短而宽的翅膀,部分种类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如蚊虫叮咬、传播疾病等。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昆虫的采集、制备、鉴定方法。

害虫种类的鉴别

害虫种类的鉴别
四、实验内容 用显微镜仔细观察所提供标本的典型形态特征
五、作业 列表比较针插标本的形态特征
粘虫
1、粘虫类
幼虫:体色变化很大,发生量少是体色较 浅,大发生是体呈黑色。头淡黄褐色,沿 蜕裂线有呈“八”字形的褐色纵纹。体背 有5条纵线,又称五色虫。幼虫一般6个龄 期。
成虫:体色呈淡黄色或淡灰褐色。前翅中 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较 大。其下方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 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
铜绿丽金龟 大黑鳃金龟
大黑
铜绿
苜蓿夜蛾
成虫:前翅外缘有7个黑 点,后翅外缘有一黑色 宽带,其中夹有心脏形 淡褐色斑。近前部有1个 褐色枕形斑纹,缘毛黄 白色。
中黑盲蝽
别名:中黑苜蓿蝽
半翅目,盲蝽科
寄主:棉花、甜菜、大豆、 桑、胡萝卜、马铃薯、大 麦、小麦、杞柳、聚合草、 黄花、苜蓿
成虫:体长6—7mm,褐色。触角比身体长。前胸背板中 央具2个小圆黑点,小盾片、爪片大部为黑褐色。卵长 1.2mm,茄形,浅黄色。若虫全体绿色,5龄时为深绿色。 具黑色刚毛,触角和头部赭褐色。眼紫色,腹部中央色深。
短额负蝗
雌成虫体长31-33毫米,前翅长27-29毫米。体淡绿或褐色 (冬型成虫),有淡黄色瘤突。头尖,颜面斜度大,与头形 成锐角;颜面中间有纵沟;触角剑形,雌性短于雄性。前翅 超过后足腿节端部的长度;后翅略短于前翅,基部呈玫瑰 色。
年发生1代(华北)或2代(华东),以产于土中的卵块过冬。卵 呈倾斜状排列并有3-5行,且为胶质丝绕裹着。若虫期共 脱皮4次,5龄。随着龄期的增长,后胸上的翅芽也不断加 长。初孵若虫常多只集结于叶背表面,啃食叶肉;3龄后则 分散生活,被害叶片呈缺刻状。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以及 豆类、棉花和蔬菜。

实物昆虫鉴别实验报告

实物昆虫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 培养观察和记录昆虫的能力。

4. 加深对昆虫生态习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分类、演化、分布和生态的重要学科。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结合分类学知识,可以正确识别昆虫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各种昆虫标本,包括蝶类、蛾类、甲虫类、蚊类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镊子、记录本、昆虫分类检索表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仔细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颜色、触角、翅膀、足等部位的特征。

2. 查阅昆虫分类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在昆虫分类检索表中找到相应的类群。

3. 比较与鉴别:将观察到的昆虫与检索表中的描述进行对比,确定昆虫的种类。

五、实验过程1. 观察蝶类昆虫- 观察蝴蝶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

- 观察蝴蝶的颜色、花纹和翅膀形状。

- 使用放大镜观察蝴蝶的翅膀脉纹。

- 查阅蝴蝶分类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确定蝴蝶的种类。

2. 观察蛾类昆虫- 观察蛾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

- 观察蛾的颜色、花纹和翅膀形状。

- 使用放大镜观察蛾的翅膀脉纹。

- 查阅蛾类昆虫分类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确定蛾的种类。

3. 观察甲虫类昆虫- 观察甲虫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足等。

- 观察甲虫的颜色、花纹、触角形状和足节特征。

- 使用放大镜观察甲虫的翅膀脉纹和足节特征。

- 查阅甲虫类昆虫分类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确定甲虫的种类。

4. 观察蚊类昆虫- 观察蚊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足等。

- 观察蚊的颜色、花纹和翅膀形状。

- 使用放大镜观察蚊的触角和足节特征。

- 查阅蚊类昆虫分类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确定蚊的种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和查阅分类检索表,成功识别了多种昆虫种类,包括蝶类、蛾类、甲虫类和蚊类等。

昆虫类群及其识别实验

昆虫类群及其识别实验

实验三昆虫类群及其识别
1. 实验目的:
掌握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等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各主要科昆虫形态特征,为生产中正确识别、恰当管理打基础。

2. 实验器材:
昆虫标本:蝗虫、螽斯、蟋蟀、蝼蛄、蝽、缘蝽、网蝽、盲蝽、猎蝽、蝉、叶蝉、斑衣蜡蝉、木虱、粉虱、介壳虫、蚜虫、白蚁、蓟马、步甲、虎甲、瓢甲、象甲、叶甲、天牛、吉丁甲、叩甲、金龟甲、凤蝶、粉蝶、蛱蝶、透翅蛾、袋蛾、刺蛾、螟蛾、卷蛾、尺蛾、天蛾、灯蛾、毒蛾、夜蛾、潜蛾、木蠹蛾、叶蜂、食蚜蝇、草蛉等各代表昆虫的针插标本或浸泡标本。

仪器材料:解剖镜、镊子、放大镜、ø100mm培养皿、塑料泡沫板。

3. 方法步骤:
如果是浸泡标本,先用镊子把标本移入培养皿,然后拿到座位上观察;如果是针插标本,则需把标本从标本盒里转移到塑料泡沫板上,然后拿到座位上观察。

对木虱、粉虱、介壳虫、蚜虫等小型昆虫需要在解剖镜下观察的,可以把标本置于解剖镜下,调好焦距和放大倍数,仔细观察。

4. 作业:
1.列表比较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等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脉翅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2.比较蛾类和蝶类形态的主要区别。

蝶类与蛾类的区别。

昆虫学实验

昆虫学实验

实验二昆虫的头部及触角、口器、胸足等器官的变化类型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玻片及实物标本,进一步了解昆虫口器、触角、胸足等器官的变化类型。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昆虫的触角、口器、胸足等器官的实物及玻片标本等。

2.仪器:体视解剖镜。

三、实验内容1.通过实物及玻片标本,观察昆虫口器、触角及胸足的类型。

四、形式:实验室内观察。

五、时间:2个学时。

六、作业:通过观察标本,试比较咀嚼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及刺吸式口器的异同点。

实验三与农作物有关的主要目的认识一、目的要求:熟悉昆虫纲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与园艺生产有关的各主要目的认识二、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1.白杨叶甲;2.槭隐头叶甲;3.梨光叶甲;4.中华钳叶甲;5.柳蓝叶甲;6.龟叶甲;7.艾蒿隐头叶甲;8.异色瓢虫;9.盲蝽;10.油菜筒喙象;11.二点豆缘蝽;12.斑须蝽;13.赤条蝽;14.扁盾蝽;15.菜蝽;16.寄生蝇;17.粪蝇;18.吉林绿蝽;19.棉蝗;20.丽蝇;21.河北菜蝽;22.缘蝽;23.柳沫蝉;24.花蝇;25.猎蝽; 26.东方蝼蛄;27.华北蝼蛄;28.波纹水蜡蛾;29.锐角黄粉蝶;30.树粉蝶;31.波纹尺蛾; 32.东北遮眼象;33.曲纹花天牛;34.苜蓿多角天牛;35.东北大黑鳃金龟;36.蒙古土象;37.步行虫;38.拟步行虫;39.埋葬虫;40.水龟虫;41.龙虱; 42.乌鲁木齐菜蝽; 43.天蛾。

工具:手放大镜,体视解剖镜三、实验内容根据供试昆虫标本,按昆虫分类依据,观察各目、科的特征,并鉴定出所属目、科。

四、形式:野外采集和实验室内观察相结合五、时间:2学时六、作业:1.列出所提供的昆虫标本的分类地位,并写出各目所包含种类。

2.列检索表区别各目。

实验四昆虫纲与其他节肢动物形态特征一、目的要求:1、通过观察蝗虫及其它节肢动物,了解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及体躯的基本构造。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蝗虫、虾、蜘蛛等干制标本,蝗虫体躯解剖模型。

昆虫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昆虫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掌握采集工具的使用技巧。

2. 了解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学习标本的保存方法。

3. 通过观察昆虫标本,加深对昆虫形态、分类和生态学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昆虫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采集工具:捕虫网、毒瓶、采集管、手套、镊子等。

2. 制作材料:昆虫针、大头针、三级台、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昆虫标本盒、透明胶带、标签纸等。

3. 标本种类:甲虫、蝴蝶、蛾类、蜻蜓、蚊虫等。

五、实验步骤1. 采集昆虫标本(1)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根据昆虫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采集地点,如树林、草地、农田等。

(2)使用捕虫网捕捉昆虫:对于活泼的昆虫,如蝴蝶、蛾类等,可以使用捕虫网进行捕捉。

捕捉时,应迎面捕捉,使网底向上翻转,然后将昆虫取出。

(3)使用毒瓶捕捉昆虫:对于不活泼的昆虫,如甲虫、蜻蜓等,可以使用毒瓶进行捕捉。

将脱脂棉放入玻璃瓶中,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待昆虫进入毒瓶后,将其取出。

2. 制作昆虫标本(1)准备标本盒:将昆虫标本盒清洗干净,并在盒底铺上一层薄薄的细沙,以防止昆虫标本相互挤压。

(2)固定昆虫标本:使用昆虫针将昆虫固定在三级台上,注意保持昆虫的姿态。

(3)观察昆虫形态: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如触角、翅膀、足等。

(4)制作标签:在标签纸上记录昆虫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并将标签粘贴在标本盒上。

(5)保存昆虫标本:将制作好的昆虫标本放入标本盒中,并密封保存。

六、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采集了10种昆虫标本,包括甲虫、蝴蝶、蛾类、蜻蜓、蚊虫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了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加深了对昆虫形态、分类和生态学的认识。

七、实验心得1. 采集昆虫标本时,应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和工具,注意安全,避免伤害自己。

2. 制作昆虫标本时,要细心操作,保持昆虫姿态,以便观察和分析。

3. 保存昆虫标本时,要注意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发霉等。

昆虫标本鉴定记录

昆虫标本鉴定记录

昆虫标本鉴定记录一、引言昆虫标本鉴定是昆虫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昆虫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归属以及生态习性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次昆虫标本鉴定的过程和结果。

二、标本信息本次鉴定的昆虫标本为一只体长约2厘米的甲虫,外观呈黑色,触角发达,翅鞘坚硬。

标本保存完好,无明显损伤。

三、外部形态特征通过对标本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外部形态特征:1. 头部:头部较小,具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触角由多个节组成,末端呈锥形。

2. 胸部: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部分,前胸背板呈半圆形,中胸和后胸背板呈长方形。

3. 腹部:腹部由多个节组成,末端有一对尾角。

4. 翅鞘:翅鞘坚硬,完全覆盖了翅膀,呈黑色。

四、分类归属根据标本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原理,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该昆虫标本属于鞘翅目甲虫科。

进一步的分类需要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的微观结构,如口器、触角等。

五、生态习性根据该昆虫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其生态习性:1. 食性:由于标本具有坚硬的翅鞘和触角发达,推测其可能以植物的根、茎、叶等为食。

2. 活动时间:根据标本的外观特征,推测其为夜行性昆虫,主要在夜间活动。

3. 栖息地:根据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其可能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树木下方或土壤中。

六、结论通过对该昆虫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初步确定其为鞘翅目甲虫科的一种。

进一步的分类和鉴定需要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的微观结构。

根据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我们推测其可能以植物为食,为夜行性昆虫,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

七、参考文献1. Smith, J. (2000). A Guide to Insect Classification. Publisher.2. Johnson, R. (2005). Insects and Their Habitats. Publisher.八、致谢感谢本次昆虫标本鉴定的参与人员,以及提供标本的捐赠者,为本次鉴定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昆虫的手工实验报告

昆虫的手工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昆虫观察与手工制作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通过观察昆虫,提高对昆虫的认识和兴趣。

3. 学会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制作昆虫模型。

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蝴蝶、蚂蚁、蜻蜓等。

2. 工具:剪刀、胶水、彩色纸张、彩笔、铅笔、直尺等。

3. 实验记录本。

实验步骤:一、观察昆虫标本1. 将昆虫标本放置在实验台上,观察其整体形态、颜色、触角、翅膀等特征。

2. 记录观察到的昆虫名称、形态特点等。

二、昆虫分类1. 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将昆虫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昆虫纲、甲虫目、蝶蛾目等。

2. 记录昆虫分类的结果。

三、手工制作昆虫模型1. 根据所选昆虫的形态特点,选择合适的纸张和颜色。

2. 使用剪刀将纸张剪成昆虫的各个部分,如翅膀、触角、身体等。

3. 使用胶水将剪好的纸张粘贴成昆虫模型。

4. 用彩笔和铅笔在昆虫模型上添加细节,如眼睛、花纹等。

5. 完成昆虫模型后,将其放置在实验记录本上,进行展示。

实验结果:一、观察结果1. 蝴蝶:具有一对大型翅膀,颜色鲜艳,触角细长,身体扁平。

2. 蚂蚁:身体细长,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触角长,有足三对。

3. 蜻蜓:具有两对透明翅膀,身体细长,触角短,有足三对。

二、昆虫分类结果1. 蝴蝶:昆虫纲,鳞翅目。

2. 蚂蚁:昆虫纲,膜翅目。

3. 蜻蜓:昆虫纲,蜻蜓目。

三、手工制作结果1. 蝴蝶模型:翅膀颜色鲜艳,触角细长,身体扁平。

2. 蚂蚁模型:身体细长,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触角长,有足三对。

3. 蜻蜓模型:翅膀透明,身体细长,触角短,有足三对。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昆虫标本、分类昆虫、手工制作昆虫模型,让我们对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手工制作昆虫模型,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昆虫的形态美,激发了对昆虫的兴趣。

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种类的昆虫标本,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昆虫。

红棕象甲成虫对5种植物发酵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红棕象甲成虫对5种植物发酵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No.2007BAD48B01,2007BAD48B0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2008hzs1J023),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o.200903026)资助。

作者简介:魏娟,1984年生,女,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椰子害虫防治。

E-mail :weijuan0206@163ocom 。

*通讯作者,覃伟权,1969年生,男,副研究员。

E-mail :qwq268@sohuocom 。

收稿日期:2009-09-05修回日期:2009-10-13第30卷第11期热带作物学报Vol.30No.112009年11月CHIN 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 OPSNov.2009红棕象甲成虫对5种植物发酵挥发物的行为反应魏娟1,2,覃伟权1*,马子龙1,黄山春1,阎伟1,韩超文1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文昌5713392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摘要利用Y 型嗅觉仪测定了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成虫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椰子(Cocos nucifera )、假槟榔(Archontophoehix alexandra )、槟榔(Areca catechu )和菠萝(Ananas comosus )等5种植物发酵挥发物的选择行为。

结果表明,红棕象甲成虫对不同植物发酵挥发物敏感性不同,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显著高于非寄主植物菠萝,依次排序:甘蔗≈椰子>假槟榔≈槟榔>菠萝。

雌成虫和雄成虫对椰子和甘蔗的行为反应同其他3种植物相比有更强的趋性,但雄成虫对假槟榔、槟榔和菠萝3种植物发酵挥发物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

甘蔗、椰子、假槟榔3种植物食物诱饵的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挥发物对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具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P ﹤0.01),3种植物田间诱捕效果差异显著(P ﹤0.05),依次为:甘蔗>椰子>假槟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美国、玻利维亚、阿根延、中国(新疆、甘
肃敦煌、陕西西安)。
二、谷象鉴定特征
• 4.寄主 主要食害禾谷类颗粒,以小麦、 玉米、糙米及高粱被害最重,其次花生、 面粉、燕麦、黑麦、甘薯、马铃薯、干果、 荞麦、葵花子及药材等也有一定的危害。
二、谷象鉴定特征
• 5.主要鉴定特征
• 成虫 体长4.5~5mm,体呈长椭圆形,相 当隆起,暗褐色、栗色或黑色,有光泽。 体壁披倒伏茸毛。喙细长,圆筒状,略弯 曲,长约为前胸的2/3。触角膝状,共8节, 第1节最长,2~7节约等长,第8节膨大。头 部刻点小而稀,额区有1个刻点状窝。前 胸背板刻点大而稀,顶区的刻点呈长椭圆 形。鞘翅上无淡色斑纹,颜色单一,无后 翅。
三、阔鼻谷象甲鉴定特征

2、经济意义
• 为害小麦、大麦、玉米、大豆、鹰嘴 豆、豌豆、甘薯、西洋薯块、鳄梨子、橡 子等。一般为害破碎、受损伤或不太成熟 的谷粒。
• 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昆虫 (2007年)。
三、阔鼻谷象甲鉴定特征

3、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5~3.0mm。赤褐色或黑褐色,
略有光泽。喙宽短,背面向上拱隆,长约为宽的
二、谷象鉴定特征
• 谷象、米象、玉米象的幼虫很近似, 但米象幼虫下唇须端节一般具乳头刚毛8根, 第4腹节背板被横皱纹分为明显的2叶,各 腹节下侧板无刚毛。而玉米象幼虫下唇须 端节一般具乳头状刚毛3根,各腹节下侧板 无刚毛,谷象下唇须端节一般具乳头状刚 毛5根,各腹节下后侧片有刚毛1根。
二、谷象鉴定特征
腹部腹板3、4及腹板5的末端被覆黄色圆形
鳞片。近乎扁圆筒形喙与前胸背板约等长,
略弯曲。额宽于喙。
稻水象甲鉴定特征
触角红褐色,生于喙中间之前;柄节棒 形,有小鬓毛;索节部6节,第1节膨大呈球 形,第2节长大于宽,第3至6节宽大于长; 触角棒3节组成,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2倍, 第1节光滑无毛,其长度为第2、3节之和的2 倍,第2、3节上密被细茸毛。两眼下方间距 大于喙的直径。前胸背板宽略大(1.1倍)于 长,前端明显细缢,两侧近于直,只在中间 稍向两侧突起,中间最宽,眼叶相当明显。 小盾片不明显。
• (2)外咽片消失,外咽缝合并为一条,或者外咽

缝或多或少地消失。
• (3)触角棒明显,或触角端部略分化。
• (4)跗节部隐5节。
A.象甲科Curculionidae主要特征
(1)触角呈膝状,端部呈棒状;棒状部 3节,索节部4~7节。
(2)无上唇,代之为口上片。 (3)下颚须、下唇须退化而僵直,不能 弯曲。 (4)外咽片消失,外咽缝合并为一条。
稻水象甲在白茅上的取食斑
稻水象甲鉴定特征宽1.15~
1.75mm。雌虫略比雄虫大。表皮黄褐色
(刚羽化)、褐色至黑褐色,密被灰色、互
相连接、排列整齐的圆形鳞片;但前胸背板
和鞘翅的中区为黑色鳞片,前后呈葫芦形黑
色大斑。喙端部和腹部、触角沟两侧、头和
前胸背板基部、眼四周、前中后足基节基部、
谷象幼虫
二、谷象鉴定特征
• 头的额宽0.47mm,额长0.35mm,额 内隆线长不超过额长的1/2,且端部变粗。 上唇中叶难区分出,前缘呈圆形,上唇缘 刚毛长大,感觉棒之间小刚毛12根,而且 在缘刚毛基部也有。下唇须端节一般具乳 头状刚毛5根。腹部前4节背板被横皱分为 明显三部分,下后侧片有刚毛1根。幼虫 共分4龄。
象甲总科Curculionoidae
• 拉丁词curculio,谷象虫。
• 象甲英文名称:weevi;snout beetle
• 象甲总科Curculionoidae

属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亚目Polyphaga。
• 象甲总科Curculionoidae的主要特征
• (1)头部额延伸呈喙状。
二、谷象鉴定特征
• 雄性阳茎宽而短,其前端两侧向背面 卷褶,故从背面观有1明显的淡褐色纵沟。
• 雌虫“Y”形骨片短而阔,两臂端部圆 钝;两臂除顶端各有数根刚毛外,全部密 生短细毛。
阳茎突 阳茎基片
阳茎 谷象雄成虫阳茎(左)和雌成虫“Y”形骨片
二、谷象鉴定特征
• 谷象雌雄成虫的区别:雄虫的喙相对粗 糙、短而宽,雌虫的喙平滑而发亮,且长 而细;雄虫腹部5、6节腹片向下突出,雌 虫腹部第5、6节腹片不向下弯曲。雄虫隐 藏在臀板下面的末一节背板为圆形,而雌 虫为三角形。
稻水象甲鉴定特征
蛹:土茧形似绿豆,土黄色,长4.0~ 5.0mm,宽3.0~4.0mm。蛹白色,大小、 形状近似成虫。
老熟幼虫在 一个附着根 系的、不进 水的土茧中 化蛹。
二、谷象鉴定特征
• 谷象
• 1.学名 Sitophilus granarius Linne
• 异名 Calanda granaria Linne;Calanda granria Linne;Calanda remotepunctata Gyllenhal;Calanda pulicaria Panzer;Calanda seyetis Linne;Calanda unicolor Marsh
二、谷象鉴定特征

3.分布 日本、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前苏联、伊朗、土耳
其、丹麦、挪威、波兰、德国、捷克、瑞典、英
国、爱尔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士、荷
兰、比利时、意大利、前南斯拉夫、埃及、阿尔
及利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
克、塞浦路斯、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

蛹 初期为乳白色,继变褐色。前胸
背板上有9对小突起,其上各着生1根黑褐
色刚毛。后翅退化,发育不全,且全为鞘
翅掩盖。
二、谷象鉴定特征
• 卵 卵长0.5~0.7mm,宽0.3mm,乳 白色至淡褐色。长椭圆形,中略宽,下端 圆大,上端逐渐狭小,并有一帽状的圆形 隆起物。
三、阔鼻谷象甲鉴定特征
• 阔鼻谷象
2.5倍,两侧近平行,上刻点稀疏,长只及前胸长
的一半。触角着生于喙的中部,9节,第1节伸达
眼前缘,末端球杆状。胸部长宽略等,前胸背板
刻点小而均匀,基部1/3有宽凹窝。鞘翅略呈圆筒
形,不宽于前胸中部;其长大于前胸长的2倍,遮
盖整个腹部;刻点行深,行内的刻点粗而密,近
翅端处刻点变小或消失;行间凸,刻点不明显,
《植物检疫学》实验讲稿
2009级植检方向1、2、3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二 象甲类植检昆虫鉴定
2009年3月11日 叶保华 建 2010年5月18日 叶保华 更新制作 2010年5月25日 叶保华 更新制作 2011年10月2日 叶保华 更新制作 2011年10月5日 叶保华 更新制作 2012年5月22-23日 叶保华 更新制作
• 英文名称 Granary weevil
• 2.分类与检疫地位 鞘翅目(Coleotera),象甲科 (Curxulionidae)。山东省(1987年,2010年)、山西 省(1987年)、河北省(1987年)、河南省(1987年)、 湖北省(1987年,2010年)、湖南省(1987年)、黑龙江 省(2010年)、吉林省(1987年)、辽宁省(1987年)、 甘肃省(1987年)、宁夏自治区(1987年)、江西省 (1987年)等补充的物检疫性有害昆虫。
一、稻水象甲
Lissorhopirus oryzophilus Kusche 英文名称:Rice water weevil,
Root-maggot 别名为稻水象,稻象甲,稻根象。属鞘 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 (Curculionidae)。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 性有害昆虫(2007年),全国农业植物检疫 性有害昆虫(2009年) 。
稻水象甲成虫触角
稻水象甲鉴定特征
鞘翅侧缘平行,长1.5倍于宽;鞘翅肩突 明显,肩斜;行纹细不明显,行间宽,为行 纹的数倍,奇数行间宽于偶数行间,其上平 覆3行整齐鳞片,在中央之后1、3、5、7行 间有瘤突。
腿节棒形,无齿。中足胫节细长,明显 弯曲,上有2排长的游泳毛(约30根)。雌 虫的锐突单个长、尖且弯曲,有前锐突。[雄 虫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深裂呈 两叉形。中国无雄虫] 第3跗节不呈叶状且与 第2跗节等宽。
阔鼻谷象幼虫和蛹
附 玉 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 成虫 • (1)雄虫阳茎背面中间有一条纵隆脊,
玉 米 象 、 谷 象 形 态 特 征
谷象成虫
4 1
1.谷象成虫 2.雄虫腹部末端 3.雌虫腹部末端 4.雄虫外生殖器
二、谷象鉴定特征
• 鞘翅行纹深,宽窄略相等,纵凹纹中 的纹行点线不相连接,行间光滑,行间1、 3、5宽而高于行间2、4、6,特别是基部, 奇(jī)数行间宽于行纹,尤其是1、3、5 行,偶数行间窄于行纹。鞘翅缝行间(第1 行间)疏布刻点,其余行间无刻点。臀板 密布孔状刻点。后胸前侧片有1行刻点。腹 部刻点大而密。
象甲科昆虫鉴定特征见后面各图。
注:鞘翅目、脉翅目等昆虫后颊延长,使成为前口式,在后头孔和下唇间的颈 膜骨化形成外咽片,这种情形下,外咽缝有2条。外咽片常因后颊的相向伸展 而变化,有的外咽片消失外咽缝只有一条。
胼胝piánzhī
大灰象雄性外生殖器结构
实验二 植物检疫象甲类昆虫的鉴定
稻水象甲鉴定特征
卵:长约0.8mm,宽约0.2mm,长为宽 的3~4倍。珍珠白色,圆柱形。向内弯曲, 两端头为圆形。
稻水象甲鉴定特征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0.0mm。白色, 无足。头部褐色,腹节2~7背面有成对朝前 伸的钩状气门,从而在水下从植物根内或根 周围获得氧气。活虫可见体内大的气管分枝。 幼虫有4龄,从其水生栖所、腹部背面钩状 气门形状以及延长的新月形身体,通常可以 区别出稻水象甲的幼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