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解剖
上睑下垂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二十页,共30页。
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肌病:以上睑下垂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肌病主要
是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hronic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CPEO)和Kearns-Sayer综合征(Kearns-Sayer syndrome,KSS)。
CPEO多首先出现双上睑下垂,病情缓慢进展,数年后出现
MD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成年人最为常见的肌营养
不良类型,并有后代加重并提前出现现象,由父亲遗传的症 状要比由母亲遗传更严重,患病率约为1/8 000。眼部症状 包括双侧上睑下垂、眼轮匝肌无力、不同程度的眼肌麻 痹以及圣诞树样白内障(christmas tree cataract,出现率接近 100%);
另外还包括多组肌群(主要为肢体远端、面部、颈部等) 萎缩和肌强直,
伴有身体其他多系统受累,出现心脏传导阻滞、智能低下、 生殖系统退化、秃顶等。肌电图呈特征性肌强直放电。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先天性单纯性上睑下垂
多数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散发病例。 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上睑下垂原因,由提上睑肌 发育不良所致。除上睑下垂,患者在下视时会 出现眼睑退缩,即让患者追随视标向下注视时 眼睑运动相对滞后于眼球运动。
海绵窦动静脉瘘:由自发性或外伤引起,在眼部听诊可闻及明显血流 声,压迫同侧颈动脉时血流声消失,压迫对侧颈动脉时血流声加大或 无变化。
眼睑的应用解剖.doc
眼睑的应用解剖(一)眼睑的形态特点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两部分,它是保护眼球的屏障,能使眼球免受外伤或强烈光线的刺激,也能帮助瞳孔调节照入视网膜的光线。
上下睑于内外两端互相遇合,内侧遇合处称内眦,外侧遇合处称外眦。
上下睑缘之间的空隙称睑裂。
国人睑裂测量:睑裂长度即一眼内外眦间的距离,男性平均长度为28.30mm ,女性平均长度为 27.14mm ,总平均长度为 27.88mm。
睑裂高度即当注视正前方时,上下睑缘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男性平均高度为7.66mm,女性平均高度为7. 42mm,总平均高度为7.54mm。
上睑上界为眉,与额部分界,下界为上睑缘。
下睑的上界为下睑缘,下界的边界不明确,它向下与面颊部皮肤组织相延续,通常以下眶缘的相应部位作为下睑下界。
上睑有两条横行的沟纹,位于上睑缘上方的即上睑沟,也就是生活中所谓的双重睑。
上睑沟不明显的称单眼皮。
国人双重睑占77.8%,女性较男性多。
一般两侧对称,但临床上确有一眼为双重睑,另眼为单眼皮的。
双重睑的高度在自然状态下,少数人可高达7~ 8mm,低的仅1~2mm,一般以 5~ 6mm 为最多。
上睑沟的形成与上睑提肌腱膜纤维止于该处的皮肤有关。
当上睑提肌紧张时,即上睑举起、向上注视时特别显著。
而闭眼时则仅为浅在的皮肤皱褶。
眉部下方的横向浅沟,称额睑沟。
下睑也有两条皮肤浅沟,鼻翼沟由内向外下行进。
颧沟则相反,其走向为由外向内下。
这两条皮肤沟纹的形成为下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与面颊部皮肤的致密组织交接所致,也作为眼睑疏松结缔组织和颊部致密组织的分界。
一般情况下不明显,当老年人下睑出现睑袋时,由于眶脂肪突出,下睑鼓起就很容易识别。
由于上睑有特殊的上睑提肌,所以它的活动范围较下睑大得多。
当眼睁开并向前注视时,上睑遮盖角膜的上缘;闭眼时,上睑遮盖全部睑裂所暴露的部分,下睑只稍稍向上。
内眦部为一圆钝角,略呈马蹄形,是由水平位的下睑缘和向内下方的上睑缘构成,它与眼球间隔以一空间,称泪湖。
眼睑
眼睑的解剖学⏹上起眉弓,下至睑颊沟,颞侧起自骨性外侧眶缘,鼻侧为鼻梁根部。
⏹眼睑中部横行裂隙为睑裂,上方为上睑,下方为下睑。
国人睑裂平均长度27.88mm,男性稍长;平均高度7.54mm,男性稍高⏹上下睑在鼻测和颞侧交会处分别称内外眦,上下睑的游离缘称睑缘:宽约2mm,前缘比较钝圆,后缘比较锐利,便于眼睑闭合。
⏹睑缘前后缘之间称睑缘部,其间有灰白线条,称灰线或缘间线,是眼睑皮肤于结膜的粘膜移行处,常作为眼睑手术标志。
⏹由灰线将眼睑劈开分为前后两层,前层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轮匝肌,后层包括睑板与结膜。
眼睑手术中十分重要⏹睑缘线后方可见排列整齐的睑板腺开口,上下睑前唇由2-3排粗短的睫毛。
上睑约100-150根,下睑约50-70根,上睑睫毛稍长⏹上睑缘距内眦约6.5mm处,下睑缘距内眦约6mm处各由一小乳头状隆起,中央有一小孔称泪小点,为上下泪小管的开口⏹上下睑内面睑缘上方约0.5-1.0mm处有一线状浅沟,称睑板下沟,常是结膜异物存留处,也是眼睑手术的重要标志。
眼睑的组织学⏹眼睑自前至后分为五层:最外层为皮肤,依次为皮下疏松纤维组织,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s肌),睑板和最内层的睑结膜⏹正常眼睑⏹眼睑皮肤:表层6-7层复层鳞状上皮,表面很少角化。
基底层为单柱状基底细胞位于基底膜上,基底细胞之间有数量不等的黑色素细胞。
基底细胞以上为数层多边形的棘细胞,棘细胞之间有细胞间桥。
表浅部为颗粒细胞层。
⏹眼睑皮肤附件:包括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毛发主要是位于睑缘的睫毛,毛根周围有毛根内鞘和毛根外鞘细胞构成。
汗腺有莫氏腺(Moll gland),属大汗腺,其内层为立方状上皮。
此上皮细胞的腔面(顶端)可见顶浆分泌。
另有位于较深部的外分泌腺,又称小汗腺。
皮脂腺有位于睑板的麦氏腺,也称睑板腺。
另有位于睑缘与毛囊相连的蔡氏腺(Zeis)◆炎症◆囊肿◆眼睑位置、功能异常和先天异常◆肿瘤(良性和恶性)◆异物⏹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一、睑腺炎(hordeolum)△ 定义及病因●定义——指眼睑毛囊腺体急性化脓性炎,又称为麦粒肿,俗称“挑针”。
眼睑解剖汇总
流泪、刺痛等症状
治疗 手术矫正 电解、激光
睑 外 翻 (ectropion)
定义
病因
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 睑结膜暴露
眼睑皮肤面有不正常牵引力 眼轮匝肌对睑板压力减弱 疤痕性
麻痹性
临床表现
睑结膜角化、肥厚充血 眼睑闭合不全、角膜上皮脱落、溃疡
溢泪
治疗 手术 眼膏保护角膜、结膜
治疗
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泪 器 病
概述 泪溢 泪囊炎 泪腺病
泪器解剖
分泌部分
泪腺
排出部分
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
泪囊和鼻泪管
泪 溢
定义
病因
泪道排出泪液受阻流出眼睑外
泪小点异常
泪小管至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 其他原因 鼻阻塞
婴儿泪溢
病因 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全,膜状物阻塞下端 治疗 有规律压迫泪囊区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病因 药物性皮炎 磺胺药
化学物质 染发剂、眼影粉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痒、烧灼感
红肿、疱疹、渗液
痂皮、脱屑、肥厚
接触性皮炎
诊断 眼睑皮肤呈湿疹样皮损
无急剧疼痛和压痛
治疗 立刻中断与致敏原接触
3%硼酸溶液湿敷
抗组胺药物
维生素C
激素 强的松
部位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一岁内不宜手术
一岁后全麻下行泪道探通术
成人泪溢
功能性泪溢
泪道冲洗通畅 泪囊周围眼轮匝肌松弛 泪液泵作用减弱或消失
器质性泪溢
根据泪道冲洗判定阻塞部位
泪道冲洗
泪道通畅: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 泪小管阻塞: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
眼睑的解剖结构
眼睑位于眼球的前方,可以保护眼球免受外伤、强光、烟尘、异物等的损害,通过眼睑收缩弓I起睑裂大小的变化,可以协助瞳孔调节进人眼内的光线。
眼睑的解剖结构眼睑分为上睑和下睑,上睑以眉毛为界,下睑与周围皮肤相延续,无明显分界。
部分人在上睑表面靠近睑缘处有一横沟,称为上睑沟,为提上睑肌纤维附着于眼睑的皮下组织牵拉所致,睑裂张大时此沟最为明显,即为双重睑。
下睑沟不如上睑沟明显。
眼睑的游离缘称睑缘,上、下睑缘间的裂隙称为睑裂,为结膜囊的入口。
上、下睑缘在内外侧相接合处分别称为内眦和外眦。
内、外眦之间的距离称为睑裂长度,成人约为27~28mm。
眼自然睁开平视前方时,上睑覆盖至角膜上缘下2~3mm,下睑则与角膜下缘相切,上下睑缘中点间的距离称为睑裂高度,成人平均为8mm。
外眦角呈锐角,夹角约30度至40度,极度睁眼时可呈60度角。
内眦略钝圆,不直接与眼球相接触,其与眼球之间有一小三角形空隙,为泪湖。
其中有一椭圆形红色小隆起,称为泪阜,泪阜外侧有一淡红色新月形皱褶称为半月皱襞,半月皱襞为退化组织,相当于低等动物的第三眼睑,可允许眼球向外侧充分运动。
上、下睑缘的宽度约2mm,表面光滑,每一睑缘分为前、后两唇,前唇钝圆,以睑皮肤为分界,有2~3行睫毛由此生出;后唇较锐利,以睑结膜为界,与结膜成直角并与眼球表面相接触,后唇的正前方有睑板腺的开口。
前、后唇之间有一条浅灰色细线,称为灰线,手术时沿灰线可以将天津254医院地址眼睑襞裂为前部和后部,前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后部包括睑板和结膜。
上下睑缘内眦处各有一小的隆起,称为泪乳头,其中央有一小孔为泪小点,为泪小管的开口。
结膜囊的泪液从泪小点导向泪小管,最后排入鼻腔。
睫毛从上下睑缘的前唇生出,为粗杆的短毛,具有遮尘及蔽光的作用。
上睑的睫毛较长,约100~150根,排列为2~3排,向前上方呈110度~130度弯曲;下睑睫毛稍短,约50~75根,向前下方呈100度~110度弯曲。
眼睑解剖(PPT课件)
2020-12-09
眼睑解剖
25
2020-12-09
眼睑解剖
20
• 下直肌
2020-12-09
眼睑解剖
21
• 下斜肌
2020-12-09
眼睑解剖
22
• 眼睑的血流供应
2020-12-09
眼睑解剖
23
Dr.Feng
2020-12-09
眼睑解剖
24Βιβλιοθήκη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2020-12-09
眼睑解剖
10
• 上睑提肌腱膜的内、外侧角
2020-12-09
眼睑解剖
11
• 横韧带与上睑提肌腱膜
2020-12-09
眼睑解剖
12
• 上睑的解剖之横韧带
2020-12-09
眼睑解剖
13
• 上睑的矢状面结构
2020-12-09
眼睑解剖
14
• 上睑的横韧带与滑车
2020-12-09
2020-12-09
眼睑解剖
5
• 标本上的眼轮匝肌、眶隔、眶隔脂肪、睑板
2020-12-09
眼睑解剖
6
• 手术中去除的眶隔脂肪
2020-12-09
眼睑解剖
7
• 位于眶隔脂肪下的上睑提肌腱膜
2020-12-09
眼睑解剖
8
• 亚洲人上睑的四个脂肪团块
2020-12-09
眼睑解剖
9
• 上睑提肌腱膜
眼睑解剖
Dr.Feng
2020-12-09
眼睑解剖
1
• 上睑的解剖
亚洲上睑整形相关解剖
Canthi
內眦和外眦区域面积小,结构复杂,对此两个区域结 构的认识不够明确。以前认为,眼睑与眶缘的固定仅 仅靠内外眦韧带。目前的研究发现,实际上内外眦没 有韧带结构,只有眼轮匝肌肌腱。內眦韧带一般认为 分为前肢和后肢,过去5年一些研究发现內眦韧带没有 后肢,而是Horner’s肌和内直肌睑囊筋膜。 Kang et al 最近进行了相关文献回顾,将內眦的支持结构命名为 “内侧支持带”,包括內眦肌腱、 Horner’s肌、内直 肌睑囊筋膜、提肌腱膜内侧角、内侧角支持韧带、下 睑缩肌内侧角、眶隔前眼轮匝肌、 Lockwood’s韧带。 在睑板外侧固定手术中, Kakizaki发现“外侧支持带” 不仅包含外眦肌腱,还包括外直肌睑囊筋膜和Riolan肌。
Fat Pads
1962年,Uchida首次描述了亚洲人上睑有四种脂肪: 皮下、睑板前、眼轮匝肌下和眶内脂肪。眼轮匝肌 下和睑板前脂肪目前明确为肌下纤维脂肪组织 (SMFAT)。SMFAT是位于眼轮匝肌和眶隔之间的浅 层脂肪,向上与弓状缘上的ROOF相连,继续向上为 额肌下的帽状腱膜下脂肪。在亚洲人,睑板前脂肪 和SMFAT明显突出,造成臃肿外观。这种情况被认 为单眼皮形成的原因之一。眶隔脂肪将在眶隔章节 中一并讲述。
亚洲上睑整形相关解剖 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整形外科 李卫华 翻译
亚洲人包括多个种族,如中国人、印度人、中东人、东 南亚人等等。很多发表的关于“Asian eyelid”文献是关于
中国人及其后裔的眼睑形态,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 他描述Asian eyelid 的名词还包括Mongoloid eye 和 Oriental eye。由于亚洲人上睑手术会明显提升颜值,由 此亚洲人眼睑眶周手术成为修复重睑外科一个新的领域。
亚洲人上睑的大部分结构与西方人类似,最主要的
眼部解剖
• 下睑板高3--5mm,水平长25 -- 30mm。分别向内 外侧逐渐变细。每一下睑板中有20 -- 30条垂直 走向的Meibomian腺。这些Meibomian腺的开口 位于下睑黏膜皮肤连接处的前方。 • 睑板跨过连接眼球的眶前开口。闭眼时,下睑 较上睑覆盖眼球表面的区域略小。睑板的后表面 由结膜覆盖。
五.眼睑结缔组织
• 1.眶隔 • 2.睑板和睑结膜 • 3.内眦韧带和外眦韧带
1.眶隔
上睑眶隔是薄而富于弹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多层结构,在眶缘与眶骨骨膜相连续,上 睑眶隔部分与提上睑肌腱膜融合,外侧与 外眦韧带和眼轮匝肌部分纤维融合,内侧 覆盖泪前嵴。 上睑眶隔和提上睑肌腱膜在上睑板上缘上 眶隔层被附一着在泪 后峭的睑板前区轮匝肌向后牵拉,前眶隔 纤维跨过泪囊窝,与泪囊筋膜粘连,到达 泪前嵴。临床上,此区域眶隔脆弱可引起 内上眼睑突出,在老年人中可以见到,是 由于内侧脂肪垫通过脆弱的眶隔疝出所致。
2.下睑眶脂肪
• 下睑有三个脂肪垫,颞侧脂 肪垫、内侧脂肪垫、下斜肌 脂肪垫。 • 下睑脂肪垫与深部的眼眶外 周脂肪直接相连。临床上, 在下睑手术中过多牵拉可以 传至眶深部,导致术中术后 的眼眶出血。经结膜人路的 下睑成形手术中,内侧脂肪 垫不易脱垂,牵拉时应注意 避开刚好起源于骨性鼻泪管 外侧的下斜肌。
于上眶缘处,于眼球水平,提上睑肌扇形分散成腱膜前,肌肉表面的筋 膜增厚形成灰白色的“Whitnall韧带”,即节制韧带,其对提上睑肌收缩 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距上睑板约10一15 mm,宽约5 mm。节制韧带内侧, 止于滑车及其后的眶骨,外侧,穿过泪腺止于外侧眶缘。
额肌 眶隔 滑车 上睑提肌 上睑提肌腱膜 睑板
眼部解剖
• 眼睑—— 能够活动的眼皮盖,俗称眼皮,位于眼球 前方,构成保护眼球的屏障。以保护眼球 及其最外部的易于受伤的角膜,并具有将 泪液散布到整个结膜和角膜的作用。
上眼皮解剖层次讲解
上眼皮解剖层次讲解
上眼皮是人体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保护眼睛的作用,还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外貌和气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眼皮的
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从解剖层次来逐步讲解。
首先,从外部到内部,上眼皮的解剖结构包括皮肤、筋膜、肌
肉和脂肪组织。
皮肤是最外层的组织,它具有保护眼睛和调节水分
蒸发的作用。
在皮肤下方是筋膜层,它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起着
支撑和连接作用。
在筋膜下方是眼轮匝肌,这是一块环绕着眼睛的
肌肉,它可以控制上眼皮的开合动作。
最内层是脂肪组织,它可以
填充眼眶,保护眼球并使眼睛周围的皮肤更加丰满。
其次,上眼皮的解剖结构还包括血管和神经。
血管主要供应上
眼睑的营养和氧气,确保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神经则负责传递感觉
和控制眼睑的运动,保障眼睛的正常功能。
最后,上眼皮的解剖结构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组织,比如睫毛、Meibomian腺等。
睫毛可以阻挡灰尘和异物进入眼睛,保护眼球的
清洁。
Meibomian腺则分泌油脂,帮助眼睑保持湿润,减少泪液的
蒸发。
总的来说,上眼皮的解剖结构是非常复杂而精密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组织,而是由多个层次组成的复杂结构。
了解上眼皮的解剖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眼睛,还能够帮助医生进行眼部手术和治疗。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们能够对上眼皮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眼部解剖 PPT课件
泪器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 道。
泪腺
泪腺 (1acrimal gland) 由细管状腺和导管组
成,是分泌泪液的器官,位于眼眶外上方,骨和 眼球之间。泪腺分上、下两部。
晶状体是无色透明富有弹性的折光体,由多层晶 状纤维构成。晶状体曲度改变的能力,随年龄的 增长而减弱。此外,睫状肌的紧张程度,也会影 响晶状体的曲度。青少年时期,若用眼不当,使 晶状体曲度增加,且一时得不到恢复,久之,将 会形成近视眼。晶状体发生混浊,影响视力,称 为白内障。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填充于 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对视网膜具有支撑作用。
虹膜内含有两种平滑肌纤维,一种为瞳孔开大肌, 在瞳孔周围,呈放射状排列,受交感神经支配, 收缩时瞳孔开大;另一种为瞳孔括约肌,环绕瞳 孔周围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
睫状体为虹膜后外方的环形增厚部分,内 有平滑肌称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舒张可调节晶状体的 曲度。睫状体向后移行为脉络膜,占中膜 的2/3。膜内含有血管和色素细胞,有营养 和遮光的作用。
内膜
即视网膜
分为两部分,紧贴在脉络膜内面的有感光作用,称视网 膜视部;紧贴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无感光机能,称视 网膜盲部。在视网膜后部有一圆形隆起是视神经乳头或 称视神经盘。此处无感光能力,称生理性盲点。在视神 经乳头颞侧3、5毫米处,有一淡黄色的小区称黄斑。其 中央凹处是感光最敏锐的部分。视网膜的微细结构很复 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层。 细胞通过复杂的突触联系,在视网膜中传递和初步加工 视觉信息。整个视网膜体
眼睑的应用解剖
眼睑的应用解剖(一)眼睑的形态特点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两部分,它是保护眼球的屏障,能使眼球免受外伤或强烈光线的刺激,也能帮助瞳孔调节照入视网膜的光线。
上下睑于内外两端互相遇合,内侧遇合处称内眦,外侧遇合处称外眦。
上下睑缘之间的空隙称睑裂。
国人睑裂测量:睑裂长度即一眼内外眦间的距离,男性平均长度为28.30mm,女性平均长度为27.14mm,总平均长度为27.88mm。
睑裂高度即当注视正前方时,上下睑缘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男性平均高度为7.66mm,女性平均高度为7. 42mm,总平均高度为7.54mm。
上睑上界为眉,与额部分界,下界为上睑缘。
下睑的上界为下睑缘,下界的边界不明确,它向下与面颊部皮肤组织相延续,通常以下眶缘的相应部位作为下睑下界。
上睑有两条横行的沟纹,位于上睑缘上方的即上睑沟,也就是生活中所谓的双重睑。
上睑沟不明显的称单眼皮。
国人双重睑占77.8%,女性较男性多。
一般两侧对称,但临床上确有一眼为双重睑,另眼为单眼皮的。
双重睑的高度在自然状态下,少数人可高达7~8mm,低的仅1~2mm,一般以5~6mm 为最多。
上睑沟的形成与上睑提肌腱膜纤维止于该处的皮肤有关。
当上睑提肌紧张时,即上睑举起、向上注视时特别显著。
而闭眼时则仅为浅在的皮肤皱褶。
眉部下方的横向浅沟,称额睑沟。
下睑也有两条皮肤浅沟,鼻翼沟由内向外下行进。
颧沟则相反,其走向为由外向内下。
这两条皮肤沟纹的形成为下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与面颊部皮肤的致密组织交接所致,也作为眼睑疏松结缔组织和颊部致密组织的分界。
一般情况下不明显,当老年人下睑出现睑袋时,由于眶脂肪突出,下睑鼓起就很容易识别。
由于上睑有特殊的上睑提肌,所以它的活动范围较下睑大得多。
当眼睁开并向前注视时,上睑遮盖角膜的上缘;闭眼时,上睑遮盖全部睑裂所暴露的部分,下睑只稍稍向上。
内眦部为一圆钝角,略呈马蹄形,是由水平位的下睑缘和向内下方的上睑缘构成,它与眼球间隔以一空间,称泪湖。
医疗美容实用解剖
医疗美容实用解剖目录面部解剖面部浅层结构头面部SMAS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头面部分区头面部骨骼面部皮肤面部肌肉面部韧带面部血管面部神经腮腺系统眼部解剖鼻部解剖下颌解剖身体解剖大腿解剖小腿解剖上臂解剖腹部解剖胸部解剖会阴部解剖正文医疗美容实用解剖面部解剖一、面部浅层结构面部皮肤薄而柔软,富于弹性。
移动性视其与深部组织连接的松紧情况而定,睑部连接疏松,鼻尖等部连接紧密。
面部皮肤含有较多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的好发部位。
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又称皮下组织、皮下脂肪或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
其中颊部脂肪聚成的团块,称颊脂体。
睑部皮下组织少而疏松,此部位易形成水肿。
浅筋膜内有面肌、神经、血管和腮腺管穿行。
由于血供丰富,故面部创口愈合快,抗感染能力亦较强,但创伤时出血较多。
二、头面部SMAS表浅肌肉腱膜系统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SMAS的概念由Mitz 和Peyronie于1976年首次提出,是指颅顶和面颈部皮下组织深面的一层连续性肌肉腱膜结构,它的浅面有脂肪组织与皮肤相隔,深面有疏松结缔组织与深筋膜相隔。
SMAS向上为枕额肌和帽状腱膜;向下为颈阔肌;向前为眼、鼻、口周围肌;向后为耳上肌、耳前肌、颞浅筋膜和颈浅筋膜。
根据SMAS所含肌肉或腱膜的多少,可分为肌性区、腱膜性区、混合区。
SMAS的提出对于面颈部整形美容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头面部分区头面部分区:1.额部、2.眶部、3.鼻部、4.颏部、5.口部、6.眶下部、7.颊部、8.颧部、9.枕部、10.颞部、11.头顶部四、头面部骨骼面颌骨(正面观)点图区域表示皮肤筋膜韧带,黑色区域表示皮肤骨韧带。
(淡颜色点图表示附着力较弱,深颜色表示附着力较强,之间颜色表示附着力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颜色最深表示附着力最强)面颌骨(侧面观)下颌骨五、面部皮肤皮肤的分层结构毛囊的结构模式图毛囊与皮肤呈一定角度,毛囊的细胞从毛球处向表面生长分化图中可见立毛肌粘附于皮脂腺的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