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对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及其人生体验的思考
解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解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9667060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a.png)
解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解读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通过对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我们将探讨海德格尔对人类存在的理解以及他对存在主义的独特贡献。
本报告将从海德格尔对存在的本质的思考开始,接着探讨他对时间、语言和技术的看法,并最终总结他对人类存在的理解。
一、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和本质。
他认为,存在不仅仅是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而是一种主动的参与和投入。
存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类不断地与世界互动和交流。
海德格尔将这种互动和交流称为“存在的开放性”。
二、时间的存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时间被视为存在的核心要素。
他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体。
海德格尔强调,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在时间中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在时间中存在。
他将这种存在的方式称为“存在的时刻”。
三、语言的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与世界交流和理解的媒介。
然而,海德格尔也指出,语言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现实的误解和偏见。
他主张通过反思和重新审视语言的使用,来更好地理解存在的本质。
四、技术的存在海德格尔对技术的看法与传统的观点不同。
他认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而是一种方式,一种存在的方式。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的存在方式会改变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并对人类的存在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警告说,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人类与自然和其他人之间的断裂。
五、人类存在的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一个不断追问和寻找意义的过程。
通过面对存在的困境和挑战,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海德格尔主张通过自我反省和对存在的思考来实现个体的自由和真正的存在。
结论:通过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8be1ea2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0.png)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被称为“存在主义”,其核心概念是存在和存在的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一、存在与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将人类存在看作是在真理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存在不仅仅是单纯的存在,而是一种向往和寻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存在意义。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提前确定好的,不是基于一些绝对的价值,而是在不断地行动和选择中不断完善和变化的。
二、世界与被遮蔽性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真正问题在于他们生活的世界不是一种透明的存在,而是一种被遮蔽的存在。
存在的被遮蔽性来源于人类对现实的盲目,这种盲目来自人们的主观偏见和自我中心主义,使他们无法看到事物的本来面貌。
三、自我与他者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他者的关系。
他主张,人类必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而社会是由大量的他者构成的。
只有当人们摆脱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束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和他者共同构成的,才能真正理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存在的真正问题,回答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哲学问题,尤其是人类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问题,提出了存在在奋斗和寻求中不断完善和变化的观点,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反思和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他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自我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认识
![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fda9cb33650e52ea54189812.png)
对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认识马丁·海德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
海德格尔指出西方哲学自从柏拉图便误解存在的意思,去研究个别存在的问题而不去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
海德格尔相信所有对存在的探讨焦点放在个别存在物及其性质。
自从哲学家都忽略了这个更基本理论前期的存在,并且以此推导其他理论,错把那些理论在各处应用,终于混淆我们对存在的理解。
为避免这些深层误解,海德格尔相信哲学的探求应该以新的方式来进行。
存在主义出现在20世纪的初期和上半叶,是直接渊源于现象学的一种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家致力于揭示存在的真理,尤其是现代人生存的真理。
存在主义文论直接派生于哲学理论且就是哲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用理论的方式较为严密地推出了存在思想,是广义的存在主义思潮的直接创始者和确立者,其存在主义文论博大精深,有非常独特的见解。
当然这避免不了其中一些纯概念理论的玄化,使之难以理解,所以这里只对德格尔的我能理解的主要文论思想加以论述。
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学生,其思想直接始于现象学,不过很快,海德格尔与老师发生分歧。
他认为,作为老师知识确定性的基础“纯粹的先验自我”只是一种科学理想而并非真正的“实事本身”,事实上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被抛在时空中并不得不与他人共在的具体的个人,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此在”才是思想应回到的实事本身。
由此,早期海德格尔建立了他自己的“此在的基础本体论”,历史性的个人生存开始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
但是,即使在早期对“此在”的思考中,海德格尔的最高哲学旨趣也不只是探索“此在”的问题,而是企图经由“此在”的分析而揭示“存在”的意义。
只不过在探究途中,海德格尔发现“路”反了,不应从“此在”走向“存在”,应从“存在”走向“此在”,亦即对“此在”的理解必须从“存在”出发才能有可能,貌似唯有把一个历史的具体的个人放在广阔无垠的时空中,才能看出它的意义。
“存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哲学命题,关于存在的理论,即本体论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e6183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e.png)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存在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流派,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强调个人的选择和责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进行浅析,探讨他的观点和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和个体的自由选择,认为个体的行为和选择是由自由意志所决定的。
存在主义哲学家关注人的存在和生存的意义,认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在这一点上,海德格尔的思想与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一致的。
海德格尔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并不局限于对个体的关注,他更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中。
在这部著作中,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的概念,他认为存在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直接涉及个体的生存和意义。
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是一种“清醒”和“自觉”的状态,它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着本质的区别。
海德格尔将这种清醒和自觉的状态称为“存在-存在”。
除了对存在的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对技术和现代生活的批判上。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社会的技术化和机械化使人们迷失了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他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却也使人们与自然和存在的联系渐渐丧失。
海德格尔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不仅是对技术的批判,更是对人们对存在的忽视和对生活意义的迷失的批判。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7bbf9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1.png)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被视为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作,该书对人的存在进行了深入且复杂的分析,在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临时的、动态的存在方式。
在存在方面,海德格尔认为人不仅仅是一个客体,而且是一个个体,在存在中,人通过行动和选择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时间是存在的核心,它给人类的存在带来了限制和可能性。
海德格尔将存在的时间性称为Dasein,意为存在在世界中。
Dasein以它的说话和行为,将自己与世界连为一体,成为一个对世界开放的存在。
在存在主义思想中,存在被视为一个矛盾的过程。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既是真实的存在,又是虚幻的存在。
他指出,人的存在是与死亡密切相关的,正是因为人有限的存在,才能体现出生命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存在的终极命运,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和存在的价值。
死亡使人反思自己的生命和行为,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还强调了人与世界的联系。
他认为,人与世界是融合在一起的,人通过与世界的交流和交往,才能真正体验到存在的意义。
他认为,人与世界的联系形成了人的存在的语境,人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共同构建意义和价值。
存在主义思想还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自由的,可以通过选择和行动来创造自己的命运。
人的自由也伴随着责任。
他认为,人的自由和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通过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独特而有限的,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联系,以及人的自由和责任。
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人不再被看作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而是一个主体,通过自主选择和行动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海德格尔生存论思想评析
![海德格尔生存论思想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3ac39edd88d0d233d46ad9.png)
在 这 种 源 始 揭 示 的 基 础 上 , 会 有 科 学 的 认 识 , 且 , 使 是 科 才 并 即 学 的认 识 也 都在 “ 在世 的情 态 中 有其 生 存 论一 在 论 的建 构 ” 此 存 。
在 在 世 界 之 中 存在 , 界 总是 和此 在 联 系在 一 起 的 , 里 不 是 那 世 这
怎样 去 倾 听 自然 、 悟 存 在 的道 路 , 领 而且 讨 论 了人 如 何 能 够进 人
到 一 种 本 真 的 存 在 状 态 , 样 去 积 极 的筹 划 自己 的人 生 , 样 活 怎 怎
的有 意 义 、 价值 、 尊严 。 者 在 本质 上 具 有 统 一性 , 旦 人 类 有 有 二 一
等, 这些 都 表 现 了人 与 物 打 交 道 的方 式 。人与 人 打 交道 的过 程 中
U. 】 南通 纺 织 职 业技 术学 院 学报 , 0 ,) 2 4( 0 1
在者 现 象 和 存 在 , 因而 , 此在 对存 在 的领 悟 是 其 它 存 在 者得 以存
[] 1 海德 格 尔. 在 与 时 间[ . 嘉 映, 存 M】 陈 王庆 节 , . 京 : 译北 生活 ・
读 书 ・ 知三 联 书店 ,9 9 新 19 .
罩 在 的根 据 。此 在在 世 , 须 以 一 定 的方 式 , 种方 式 就 表 现 为 此 必 这
二 、 德 格 尔 生存 论 思 想 基 本 内容 剖 析 海
海 德 格 尔 认 为 此在 的基 本 存 在 结 构 是 在世 ,而在 世 的存 在 状 态 是 操 心 。操 心 意 味着 一 种 牵 系 , 系 意味 着 总 已 被感 动 。这 牵 种 根 植 于 情绪 的牵 系 把 世 界 及 世 内在 者源 始 地 揭 示 出 来 。 只有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辩证思维解读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辩证思维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834c74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5.png)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辩证思维解读
海德格尔是德国存在哲学的重要代表,他的存在哲学主要论述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他的存在哲学是基于辩证思维的,具有明显的对立性和超越性。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类存在是有对立性和超越性的,它既有生存性(Dasein),又有超越性(Transcendence)。
生存性指人类作为生物存在的本质,而超越性指人类超越自己生存性的能力。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对立,例如生与死、自我与他人、现实与理想等。
但这些矛盾并不是消极的,而是推动人类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高境界的动力。
海德格尔的辩证思维解读强调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对
立性,重视人类对真理和意义的追求,强调人类超越自身和追求完善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需要通过辩证思维来理解和解决这些矛盾和对立,而不是逃避或忽视它们。
他认为,人类应该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依赖绝对真理或僵
化的理论。
总之, 海德格尔的辩证思维解读对于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以及探究人类对真理和意义的追求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0ea952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b.png)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以其独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而闻名。
他对存在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和概念,对后来的哲学和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的存在和意义的哲学。
他指出,存在主义将人的存在视为首要问题,并试图回答“什么是人”的问题。
在他看来,人是一种“存在”,与其他物质和生命体不同,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
海德格尔强调存在主义的重点是探索人的自由和责任。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从无到有的,我们必须在存在的过程中通过自由选择来塑造自己的生活。
他也强调人的自由与责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的选择和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海德格尔还提出了“存在前提”和“存在方式”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中进行的,受到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他将这种背景和环境称为“存在前提”,并认为人必须在这个前提下理解和把握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也强调了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核心概念:“尚未”。
他指出,人的存在没有固定的本质或确定的目标,我们的存在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人的尚未是一种可能性和开放性,我们必须在这种尚未中主动地去创造和实现我们的存在。
海德格尔在存在主义中还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被操纵性”。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人常常被外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所操纵和被动地生活,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和自由。
他呼吁人们回归到自己的存在中,摆脱被操纵性,重拾自己的主体地位。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对人的存在和意义的深入探索,以及对自由、责任、存在前提和被操纵性的思考,都为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框架。
他的思想使人们重新审视并思考自己的存在,鼓励人们通过自由的选择和创造来实现自己的生活。
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看诠释人的本质生成的3种理路
![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看诠释人的本质生成的3种理路](https://img.taocdn.com/s3/m/919f9f2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9.png)
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看诠释人的本质生成的3种理路
1、人的本质是无限的: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强调,人的本质是无限的,它经常被传统的理论视为必然的、有限的实体,但海德格尔提出,这是错
误的,因为它本质上是通过每时每刻不断变化的,以及它们通过赋予和抗
拒角色来定义自我的。
2、人根据情景自由选择:海德格尔指出,人有能力在不同情景下自
由选择,以进行与环境适应,他认为,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方
式来解决问题,只有在洞察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后,才能把握机会,处理困
难和挑战,以及调整个人感受。
3、精神的本质是自由的:海德格尔认为,精神本质上是自由的,可
以超越事物本质上的预定义结构。
他提出,精神是本质上自由的,它没有
任何内在的限制,可以超越任何外部限制,这表明,人类的精神能力具有
无限的可能性,可以挑战传统的想法和价值。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概要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ffa3e227376baf1ffc4fad8b.png)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杨波(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沈阳110003 )[内容提要] 海德格尔无疑是现代西方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其影响在美学上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要做的工作是对海氏的存在美学做一次简单的梳理,并着重以存在为基本视角,透视海德尔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和诗性意味,这其中涉及到艺术、真理、语言和技术。
事实上,海德尔在上述的任何领域的思都带有自己的特质:思存在,其视角、思路、范畴、方法较之近代以降的传统哲学都有了重大的跃进。
今年恰逢海德格尔逝世30年,中国古人云:30年河东,30年河西。
到了今天,我们仍不敢对大师的思想做个了断,也许真如海氏自己所言,思的事情永远在途中。
[关键词] 存在艺术美一毫无疑问,海德格尔是西方20世纪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许多学者把他的《存在与时间》看作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他的思想对各门人文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学也不例外。
特别是海氏在30年代以后大量论及了艺术、诗、美的内容,这些思想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海德格尔美学。
理解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是与他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因此理解海氏的哲学思想成为理解其美学思想的必经之路。
海德格尔哲学要解决的哲学问题是如何克服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原则,实现主客合一。
他的回答就是追问存在的意义,存在这一概念也构成了海氏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那么理解存在也就成为理解海德格尔美学的关键。
存在概念是巴门尼德首创提出,经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体系加工,一直延续到黑格尔的逻辑学,成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概念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后就与存在者混淆,那些哲学家总是用谈存在者的方式谈论着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海氏称整个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一个遗忘存在的历史。
存在的遗忘使人们只能以现成在场的方式看世界,主客观世界的分离也就再所难免了。
因此回溯历史,主要是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史就成为揭开存在神秘面纱的林中路。
海德格尔从存在的字源学和词源学中发现,存在者这个概念在希腊语中有两种含义,它既指存在者,又指存在者的存在,传统哲学就把存在概念理解为某种真实的存在者了,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笛卡儿的“我思”、斯宾诺莎的“实体”、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还是马克思的“物质”都是被当做存在的存在者。
海德格尔存在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海德格尔存在论述论之二
![海德格尔存在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海德格尔存在论述论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c5d934d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7f.png)
海德格尔存在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海德格尔存在论述论之二梁景时【摘要】对"存在"问题的追问,从古希腊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过,可以说存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处在21世纪现代化盛行的社会中,我们更要认识到什么是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然后找到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在人的存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关注人的存在,关心"存在者"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中从海德格尔存在论中对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思想的阐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出发,进而阐发了海氏的基本存在论思想时后期存在主义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存的昭示.【期刊名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11【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存在论;存在;存在者;存在主义;生存昭示【作者】梁景时【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54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66),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
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存在与时间》(1926),由于此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存在与时间》的目的就是要具体地探讨存在的意义的问题,而且,他一生中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
关于“存在”,自古到今的思想家、哲学家们对此的解析众说纷纭,对“存在”问题的追问,从古希腊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过,可以说存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处在21世纪现代化盛行的社会中,我们更要认识到什么是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然后找到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
特别是在以人为本及人的存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关注人的存在,关注“存在者”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史实可以见证,不论是古希腊哲学的存在论,还是近代形而上学哲学的存在论,都是关注存在者的情况,追问存在者的根据或前提,用对存在者的研究代替对存在本身的研究,颠倒了存在和存在者的关系,从而忽视了本真的存在。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475c9ef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d.png)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他提出了被称为“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存在主
义强调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独特的,不同于任何其他存在。
对于海德格尔而言,“存在”是指个体的存在体验,它不同于空洞抽象的“本质”。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并基于此感知和理解世界。
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中,个体的存在在本质上是孤独的和分裂的。
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些
基本问题,比如生死和自由。
尽管存在主义者常常为这些主题探究答案,但是海德格尔认为,这些问题在本质上是不可回答的,个体只能在这些问题上自行决定。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时间”。
海德格尔认为,时间并不是一个抽象的量度单位,而是
存在本身的方式。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独特的,也是属于自己的方式。
此外,时间是不可逆
转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珍惜时间,充分发挥存在体验的精华。
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自由是最基本的权利。
海德格尔强调,人类的自由是自我决定
的结果。
每个人都需要在自由中建立合适的价值观和目标,同时应该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
总之,“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是基于其存在的主体。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旨在激
发人们对生命最本质的问题的思考,并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意义和方向。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0c90b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f.png)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强调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和意义的追求。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进行探讨。
一、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哲学家关注人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认为人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人通过自由选择和行动来塑造自己的本质。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应该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无意义,并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与其他存在主义哲学家有所不同,他强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与世界相互关联的,人通过与世界的接触和体验来认识自己的存在。
他提出了“存在-世界”(Dasein)的概念,认为人的存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人通过与世界的交互来理解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世界之中。
他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人通过与世界的接触和体验来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世界之中。
他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人通过与世界的接触和体验来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存在。
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的意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强调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和意义的追求,对于人类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应该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无意义,并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他的思想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存在和追求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还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思考。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析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64c51a4431b90d6c85c78f.png)
基本本体论的建立海德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以对“在”的研究为核心的本体论问题。
他既否定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的传统的本体论,也不同意实证主义类型的哲学家全盘拒斥本体论,他承认自己是本体论哲学家。
他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摧毁以往本体论,用现象学方法建立新的本体论,即所谓基本本体论。
1.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黑格尔的传统形而上学有一个共同的,也是带有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在没有了解存在物究竟怎样在以前就肯定了它们的在。
哲学家们对什么是真实的存在的具体回答各不相同,但都把这些存在(无论物质或精神)当作现成已有的、具有规定性的东西,即当作某种在者。
这些在者怎样在呢?为什么说它们在而非无、即不在呢?他们都略而未论,实际上是以对在者的研究代替了对在本身的研究。
而在海德格尔看来,在和在者是两个有着原则区别的概念。
海德格尔的“在”的(中文有时译为“是”、“有”、“存在”)德语为名词形式的系动词Sein,相当于由英语系动词tobe转化来的动名词being,指存在物的显现、在场,不是指具体的、现成的存在物。
“在者”也译为“存在者”、“存在物”,德语为中性名词dasSeiende,意指现成已有的存在物,包括一切已经显示出其存在的现实的以及仅仅是观念中的事物、现象。
在海德格尔看来,“在”是确定在者作为在者的那种东西,是使一切在者得以可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使在者显示其为在者的活动、过程。
一切在者首先必须在,才能成为现实的、确定的在者。
没有在,就没有在者。
因此,在较一切在者具有优先地位。
但在并不是一切在者的族类的普遍性,不是对一切在者的最高概括,因而不是某种抽象和绝对的存在,“在总是在者之在”,即在者的在的方式。
这不是指现成已有的、即静态的在的方式,而是指可能的、即动态的在的方式,或者说不是指空间中的在的方式,而是指时间中的在的方式。
在者的在的方式本质上就是其时间性。
在没有现实的规律性,没有现实的本质,因而不能给在下定义。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26dd5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a.png)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存在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存在本身的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独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进行解读,探讨其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启示。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在世界中存在。
他反对传统哲学将人类视为客观存在的观点,主张将人类置于存在的中心,强调人类的主体性和自由选择。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是一种“呈现”(Ereignis),是一种主体与世界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客观存在。
他强调个体的存在是通过与世界的互动和体验来实现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责任和选择。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一种“抉择”(Entscheidung),是一种对自身生存状态的选择和决定。
人类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挑战,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定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感,认为人类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勇敢地选择自己的道路。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还强调了人类对世界的关注和理解。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通过对世界的体验和理解来实现的,个体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主张人类应该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意义,通过对世界的思考和体验来实现自我认知和成长。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和挑战,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提醒人们要珍视自己的存在,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定义自己的生存状态。
总之,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感,提倡人们对世界的关注和理解。
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之我见
![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b94f75a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1.png)
293CULTUR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钟佳燕,生于1993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之我见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钟佳燕摘要:存在主义的最基本理论是关于“存在”的学说,存在主义哲学所讲的“存在”是个非理性的范畴。
海德格尔着重从本体论方面去研究存在,故称之为存在本体论。
本文从海德格尔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及其对传统哲学的否定出发,介绍了笔者对海德格尔的学说中存在、此在及此在的基本存在状态和在世状态、人之沉沦三个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此在;沉沦中图分类号:B08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2-0293-0002柏格森说,每个伟大的哲学家只会思考一件事,并试图在他的一生中表达出来。
如果是这样,海德格尔在想的是:存在。
但是,这立即引发了一个问题:存在问题不是一直在西方哲学中实现的吗?本体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主线,一直是关于存在的研究。
巴门尼德着眼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存在之外并非无存在”等著名命题。
恩格斯将整个西方哲学史简化为存在与思维之间关系的问题。
存在怎么可能是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偏见掩盖了存在的问题。
在海德格尔看来,尽管当代哲学研究中形而上学的复兴,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即“存在的意义”问题由于其明显的自证自明而逃避了人们的视野,甚至被牢固地覆盖了,阻止人们深入探索存在意义的核心思想障碍是,人们简单地将存在者与存在等同起来,并适用于存在问题的传统逻辑与存在问题的独创性相结合的本体是完全等价的。
一、如何追究“在”——“此在”存在何以在?当海德格尔回答这个问题时,他采用了诠释学的方法。
在德语中,“在”是动词,不定式。
海德格尔将其用作特殊的哲学术语,强调应从动词中理解它,其含义表示表现形式和存在,而“为什么存在”则表示“应如何存在”。
因此,过程——时间性是在的特征,存在就是存在物在时间中的显现和活动过程。
既然作为一种基本的本体论,“存在”是通过“存在”的过程和时间来揭示的。
弃神时代的引路人——悟解海德格尔存在思想(二)
![弃神时代的引路人——悟解海德格尔存在思想(二)](https://img.taocdn.com/s3/m/943f307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c.png)
弃神时代的引路人——悟解海德格尔存在思想(二)人的解释,道的言说寂静无声的语言人们忙着谈论一切,但谈论如何可能呢?唯当事物已然向我们显示,我们才可能去谈论它们。
但一切又如何能够显示呢?《道德经》中有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其大象无形,能显一切有;其大音希声,启示一切理。
道的运行,乃一种潜移默化、寂静无声的显示。
这种道之展开意义上的显示,被后期海德格尔称作本质的语言。
他把此处的“本质”用为动词,意思是“本质现身”。
这样一来,本质的语言就意味着,归属于本质现身者的语言。
“语言归属于这一本质现身者,是那个为一切开辟道路的东西所特有的。
”在《语言的本质》系列演讲的第三讲中,海德格尔如是说。
说这句话之前,海德格尔特意地先探讨了老子的“道”。
他将“道”看成为一切开辟道路的道路,并且说“一切皆道路”。
这么看来,本质的语言也就是指道的言说了。
这种道说为一切世界关系开辟道路,但却是以一种无声之召唤的方式。
海德格尔把这种无声地召唤着的道说命名为“寂静之音”。
人必须首先自知或不自知地,在静默中倾听和领会这种无声的道言,然后才能通过有声的人言,努力把听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默秘学与解释学“我们决不能直接道说存在本身。
”在《哲学论稿》第37节中,海德格尔写道:“因为每一种道说都来自存在,都是从存在之真理而来说话的。
一切话语,因而也包括全部逻辑,都得服从存在之强力。
因此,‘逻辑’的本质就是默秘学。
连语言的本质也首先要在这种默秘学中得到把握。
”所谓“默秘学”,是海德格生造的一个词语。
任何人类学问,首先必须隐蔽地是一种在静默中倾听道言的默秘学,然后才能成为一种在人言中表达的解释学。
但是,人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领会和传达那种寂静之音呢?在与日本学者手冢富雄对话时,海德格尔说:“守护神秘之纯正源泉,在我看来是最艰难的事情了。
”道说要求我们对静默保持沉默,因为神秘的静默具有比任何逻辑更高的法则。
一旦我们打破沉默,便落入了人言的局限。
可是,人这个会说话的动物却又不得不说。
02对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及其人生体验的思考
![02对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及其人生体验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9ff8eb665ce050876321382.png)
对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及其人生体验的思考余育国我对存在主义的兴趣由来已久。
当我接触到“存在主义”一词时,我没有对存在主义有什么深入地了解,但我还是被这一词语震撼了,在心灵深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追究原因,综合起来可以归结为一处,那就是我对哲学与人生的全部所思所想,完全可以用“存在主义”一词来概括。
尽管我心中的存在主义或许不是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但我还是觉得能够这样做。
然后,我就一边回忆我个人的思想历程,一边阅读关于存在主义的著作。
这里面有很多苦恼,也有很多感悟。
上完吕老师的课,通过读书和思考,最终得到的还有情感上的超越与心灵上的豁达,有时感到似乎解开了自己的思想纽扣。
下面,我就分两个部分,谈点我到存在主义及其人生体验的看法。
一、哲学思考:对主客二分的消解主观与客观的分离,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存在与思想的分离,物质与精神的分离,是西方哲学一段时间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分离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其导致的后果是,不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不是二者的关系问题,但在很多时候,已被当作哲学的基本问题。
还有一个后果是,尽管有些哲学自称是一元论,而实际摆脱不了二元论的思维方式,用二元论的思想去批判二元论,成为一个不彻底的一元论。
我已认识到这是一个陈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庸俗的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极端思维方式。
因此,我想努力摆脱,并作过一些尝试。
例如,几年前,我就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感兴趣,还想在他的基础上,做一些关于统一论的研究。
但限于学识没能如愿。
在一次听取河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院长邢铁的一次讲演之后,我很受启发。
为了将二元论彻底粉碎,他借用了一个佛教故事。
问什么是哲学认识的最高境界,一个老和尚说,在哲学认识上有三种境界,其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三才是最高境界。
我终有所悟。
第一个是一个庸俗的机械的唯物主义境界,第二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抽象的唯心主义境界,其三是既认识到前两个境界的局限,又实现了超越和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及其人生体验的思考余育国我对存在主义的兴趣由来已久。
当我接触到“存在主义”一词时,我没有对存在主义有什么深入地了解,但我还是被这一词语震撼了,在心灵深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追究原因,综合起来可以归结为一处,那就是我对哲学与人生的全部所思所想,完全可以用“存在主义”一词来概括。
尽管我心中的存在主义或许不是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但我还是觉得能够这样做。
然后,我就一边回忆我个人的思想历程,一边阅读关于存在主义的著作。
这里面有很多苦恼,也有很多感悟。
上完吕老师的课,通过读书和思考,最终得到的还有情感上的超越与心灵上的豁达,有时感到似乎解开了自己的思想纽扣。
下面,我就分两个部分,谈点我到存在主义及其人生体验的看法。
一、哲学思考:对主客二分的消解主观与客观的分离,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存在与思想的分离,物质与精神的分离,是西方哲学一段时间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分离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其导致的后果是,不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不是二者的关系问题,但在很多时候,已被当作哲学的基本问题。
还有一个后果是,尽管有些哲学自称是一元论,而实际摆脱不了二元论的思维方式,用二元论的思想去批判二元论,成为一个不彻底的一元论。
我已认识到这是一个陈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庸俗的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极端思维方式。
因此,我想努力摆脱,并作过一些尝试。
例如,几年前,我就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感兴趣,还想在他的基础上,做一些关于统一论的研究。
但限于学识没能如愿。
在一次听取河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院长邢铁的一次讲演之后,我很受启发。
为了将二元论彻底粉碎,他借用了一个佛教故事。
问什么是哲学认识的最高境界,一个老和尚说,在哲学认识上有三种境界,其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三才是最高境界。
我终有所悟。
第一个是一个庸俗的机械的唯物主义境界,第二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抽象的唯心主义境界,其三是既认识到前两个境界的局限,又实现了超越和统一。
下来后,我再以这个故事为指引,探究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发现它与这则佛教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困惑我的问题部分得以解决。
存在主义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使我对当代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实现了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一定程度的升华。
第一个概念是“原在”,它不是普通的存在,而是存在与逻各斯的统一。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先整体、综合,然后再局部、分析,最后实现超越,实现高层次的整体、综合。
海德格尔为了摆脱主客二分,摆脱所有属于现当代哲学的影响,回到哲学分析的源头,着力对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逻格斯与原在的关系进行重新探讨(这种探讨是整体思维的再次运用,不是回归,而是高层次的综合)。
海德格尔通过分析古代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一节和第二节,得出结论:赫拉克利的逻格斯意味着“那正在收拢着的被收拢性,即原本的收拢”。
这一具有强烈现象学存在论的理解将逻格斯的理解与原在的含义贯通了起来。
他说:原在(physis)与逻格斯(logos)是相同的。
逻格斯在一种新的但又古老的意义上刻划着存在:那存在着的在自身中直立着和显明着,在其自身中和凭借自身被收拢起来,并且在此收拢中保持住自身。
eon或存在从根本上就是xynon或被收拢着的在场。
xynon并不意味着“普遍的”,而是那在自身中收拢所有事物并将其保持在一起者。
所以,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逻格斯”的原本意义是“收拢”或“收集。
其后衍发出“谈话”和“说”的意思。
“收拢”是指将不同的东西置于一处,但又不取消它们之间的区别。
这个意思与“physis”或“原在”所意味者——“出现、打开并保持住”——有某种关联。
可见,“逻格斯”与“physis”或“原在”在源头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验逻辑与辩证逻辑是一致的,历史与逻辑是统一的。
这样的分析就有利于实现哲学上的主客统一。
第二个概念是“缘在”,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天人合一、物物合一的大自然存在。
主体与客体二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将人作为世界的主体造成的。
如哲学的基本问题有时表达为物质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如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为证明这一论断,给出的其中一个论据就是意识是作为物质的人脑的机能)。
显然这里的意识是人的主体意识。
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认为人只是世界中的一员。
中国古代哲学就认为天人合一、万物齐同。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海德格尔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缘在”。
他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并不首要地是一个主体和一个客体的关系,也不就是胡塞尔讲的意向行为主体与意向对象之间那样一种还不够彻底的构成关系。
他说从没有一个叫“缘在”的存在者和一个叫“世界”的存在者“并列存在”这么一回事。
所以,他认为,缘在从根本上就“在世界中间”,而世界也永远是与缘在相互构成的世间境域。
而且这种构成不意味着创造,也不意味着客体必须迁就主体,或主体必须反映客体。
从来就没有一个无世界的缘在,也从来没有一个无缘在的世界。
在这样一个相互构成的新存在观中,人和世界的含义同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主体”与“所有对象的集合”之间的外在关系,在根在处分不清你我界限的构成域式的“关系”。
这样一种缘在论的观点反映到认知论问题上,就从根本处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总的说来,海德格尔总是将那些由境域引发的和相互牵引的认识方式看作是更原本的和更在先的,而视那些以主客相对为前提的和依据现成的认知渠道(比如感官)的认识方式为从出的和简单化了的。
认知乃是“缘在”在世的一种存在方式。
也就是说,认识或反映不再简单地被看作是人脑意识的反映,而可以看作是物与物的作用,人不过是物物合一中的一分子。
缘在以牵念的和用得称手的等等非概念的和非思维的方式知晓了世界。
比如,海德格尔讲:“正如已经表明的那样,最切近的了解不是知觉认知,而是操作着的和使用着[工具]的牵念。
这种牵念具有它自己的“认知性”。
完全不预设意向主体和意向对象的区别。
通过它,我们直接遭遇到存在者之存在,而不仅仅是意识流构成的意向对象。
海德格尔认为,他所讲的域型的和缘发的认知代表更纯粹的现象学识度,完全不受制于传统存在论的前提。
通过研究海德格尔的缘在论,我们深切感受到,天人是合一的,物物是齐同的,认识不过是有灵的万物相互间作出的反应,而这种反应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类的反映。
这是一种真正抽象的宇宙哲学,而不是仅从人的感觉出发形成的人的哲学,带着人的认识局限。
这种缘在论和很多的宗教,如佛教的认识论有着共同之处。
于是在人生问题上同样有着与宗教相同的态度,不过宗教采取的是神学的形式,而海德格尔缘在论采取的是哲学的科学方式。
二、人生体验:对痛苦的超越其一,广结善缘、处处随缘的人生状态。
一方面,我认为要广结善缘。
我在和柏林寺大和尚明海的的讨论中,他一再强调人生要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广结善缘。
我们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机遇的重要性,只强调机遇是机会主义者。
但不强调机遇,就是不承认联系,不承认联系是发展的原因。
所以,近来,我们国家提出要抓住战略机遇期。
而作为个人,我们常常得到这样的教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出路。
其实,在本质上,这是对海德格尔缘在论的运用。
缘是相互的作用,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明海在与我的交谈中,也一再谈到,一个人做坏事,就好像打出去的拳头,最终会有反作用力作用于自身。
“缘”(pratitya)的意思是“条件”、“关系”。
所谓“缘起观”,就是视一切存在(者)都是依条件而发生或相关地出现的实在观。
如何具体地理解这缘起或依条件而发生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每一派佛家学说的基本思路。
按照《杂阿含经》的记述,释迦牟尼对这个问题的说法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很明显,这是一种现象描述。
好比一粒麦种发芽引起一连串的“此生故彼生”,一盆炉火熄灭导致一系列的“此灭故彼灭”。
海德格尔的“缘在论”和佛教的“缘起观”是一致的。
他说:“他人”并不意味着除我之外的、与我形成突出对比的全部的其他者。
这些他人在通常情况下倒不如说是与个人本身无法区别者,而且个人也(auch)就在这他人之列。
这种与他人“也一同缘在”(Auch-da-sein),从存在论上讲,并不意味着在一个世界里边现成的“共同”(Mit)。
这个共同是缘在式的;这个“也”(Auch)意味着那作为“在世界之中的环顾牵挂着”的存在的同等性。
“共同”和“也”是生存式的(existenzial),不能通过范畴加以理解。
在这样一个“共同在世界中”的基础上,这个世界总已经是我与他人共享的世界。
此缘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MitturJt)。
此“存在于其中”(In-sein)是与他人的“共同存在”(Mmeinh此世界里边的他人的“在自身之中”就是“共同缘在”(Mitdamn)。
在日常生活中,他人与我遭遇即是缘。
我们只有广结善缘,才能一同在缘、合作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要处处随缘。
中国儒教曾教导人说上善若水,仁者乐水。
水之所以是不受伤害的存在,就是因为能随方就圆,放在方形的容器中就是方的,放在圆形的容器中就是圆的,遇到山就绕,与到水就容。
一种处处随缘的状态。
人也应当这样。
在一个单位中,如果这个人时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就会行为得当,得到大家的肯定,大家就会容纳他,就像水被放在容器中一样安稳。
也就是缘是一种程序。
海德格尔所谓的用具“上手状态”,我以为即是世间存在者的有序状态。
存在者在此在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海德格尔称之为“因缘”。
有世界才有因缘,无世界即无因缘。
因缘的何所缘,即是存在者的目的性(意义),目的和秩序形成因缘链,链的一端指向此在的生存在世。
了解因缘即是去蔽,即是命名,即是赋予意义,即是定位排序。
此在向来熟悉自己的世界,即使它未必能在理论上透视世界性的诸环节。
海德格尔称世内存在者意义的整体关联为“意蕴”,我称之为秩序。
此在向来已经熟悉意蕴,换言之,此在的世界向来是一个有序世界,此在不仅向来领会这个世界,而且向来在用语言解释这个世界。
世界秩序不能用函数来把握,作为秩序特例的混沌更不能用函数来把握。
我以为,周围世界的存在者本无名称,亦无意义,既不为谁而存,亦不为谁而灭。
此在与前来照面的存在者交往之际,总已经为之命名,总已经赋予意义,总已经定位排序。
原始此在拿起一块石头进行锤击,随口命名其为“锤子”,于是,石头作为锤子前来照面;同样,树枝可以作为“棍子”,鱼刺可以作为“缝针”……纷纷前来照面。
于是石头不再是石头(严格地说,它根本是无名者),树枝不再是树枝,鱼刺不再是鱼刺,它们在此在的世界里有自己的名称,有自己的意义(目的性)。
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上手状态”(Zuhandenheit)。
不仅如此,它们在此在的世界里还有自己的位序,由此构成了海德格尔所谓的“指引网络”。
海德格尔以制鞋为例:锤子、锥子和针指向皮革、麻线和钉子;皮革由生皮硝成,生皮指向畜养的牛羊;锤子、锥子和针同时也指向钢铁、矿石和木材,指向矿山和林场,从而“自然”也被命名,被赋予意义,“成为可通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