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及会计处理方法探究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其中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逐渐增多。
由于非货币性资产具有较高的特殊性和价值,其交换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商业合作具有很大的意义。
然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指企业之间在进行交易时涉及到的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规则和标准。
目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认定》、《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号——关联方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三号——债务重组》等有关规定。
这些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提出了若干标准和要求,旨在维护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然而,随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增多和形式的多样化,原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近年来,我国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发布了多项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修订和细化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包括:1.《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修订》。
该修订主要涉及到关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和确认的规定,强调了收到非货币性资产时应当根据资产市场价格或者交易比价确立其原值的规定,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2.《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号修订》。
该修订主要涉及到关于关联方合并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关联方合并的会计处理,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在关联方合并中的会计处理。
3.《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三号修订》。
该修订主要涉及到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在债务重组过程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对原有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该修订更加注重了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核算和准确计量。
1.确认交换收入和实现利润。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资产估值有偏差或者存在资产价值亏损,在确认交换收入时应当扣除资产的减值工作,企业应该确保交换交易收益的信息真实性,尽可能减少资产价值的严重损失,保护企业财务健康状况。
2.确认交换成本和投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引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在这种交换中,涉及到的资产可能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自然资源等。
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计处理也相对复杂。
本文将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详细探讨。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分类根据交换的性质和目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相互交换相互交换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互换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双方都将自己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给对方,并获得对方的非货币性资产。
这种交换一般是基于互利的原则进行的。
2. 非相互交换非相互交换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单向转让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将自己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给对方,但并不获得对方的非货币性资产。
这种交换一般是基于某种特殊目的进行的,比如捐赠、赠与等。
三、相互交换的会计处理相互交换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相互交换中,性资产。
在会计处理上,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交换比例交换比例是指交换双方在交换中所确定的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比例。
在确定交换比例时,应参考市场价格、专家评估等因素,确保交换比例公平合理。
2. 计量交换资产根据交换比例,对交换资产进行计量。
计量的依据可以是交换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格,也可以是市场价格或专家评估的价格。
3. 记账处理根据计量结果,对交换资产进行记账处理。
记账时,应分别记录交换资产的原值和交换资产的净值。
原值是指交换资产的实际价值,净值是指交换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去累计折旧或摊销后的余值。
4. 转移交换资产交换双方应按照协议约定,将交换资产进行转移。
转移时,应编制相应的交换凭证,并在凭证上注明交换资产的原值和净值。
5. 调整账务交换后,双方的账务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调整的内容包括交换资产的原值、净值、累计折旧或摊销等。
四、非相互交换的会计处理非相互交换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以非货币性资产(如设备、房地产等)进行交换的一种商业行为。
在会计处理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对企业会计处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准则的变化和会计处理两个方面来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变化及其影响。
1. 原有准则:原先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
这意味着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所交换的资产在账面价值上相等,那么就按照历史成本进行会计处理。
但如果账面价值不等,则需要进行评估差额处理。
2. 新准则的推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准则也进行了调整。
这些调整主要是基于公允价值的概念和要求,即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处理。
3. 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在正常市场环境下,买方和卖方在进行交易时所能获得的资产价值。
它更符合市场的价格,能够更客观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2. 差额处理的变化:在原有准则下,对于差额的会计处理主要是进行资本化处理,即资产的差额要进行资本化,并分摊到未来的账面价值中。
而在新的准则下,由于是基于公允价值进行处理,因此差额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差额要直接纳入当期损益,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3. 会计政策的调整:随着准则的变化,企业的会计政策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需要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进行重新界定,并对会计处理进行调整。
三、准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1. 会计信息的公允性:新的准则要求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进行公允价值的比较,这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公允性。
能够更客观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利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决策。
2. 综合损益的波动:由于差额的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对综合损益的影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某些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额,从而导致综合损益的波动加大。
浅析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处理
( 2 ) 换 入库存商品的入 账成 本=1 1 0 -1 0 0 × 1 7 %一 2 =9 1 ( 万元 ) ( 3 ) 会计分录 如下:
①借 : 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8 O 1 0 0
【 关键 词l新非货币性资 产; 交换准则; 会计处理
新 准剥 的定 义更 清 晰 新准 则直接称非 货币性 资产交易 ( 旧准 则) 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交 易双方的非货 币性 资产主要指存货、 固定 资产、 无形资产和长 期股权
支付 的 补价 占整个交 易额 的比 重=2 ÷( 1 0 0 +2 )× 1 0 0 %一1 . 9 6 % <2 5 %, 以该交易应界定为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 。 ( 1 ) 甲公司换 入三项资产入账成本 的计算过 程: ①换入 三项资产的总 的待分配价值=换出资产总的公允价值 + 相关
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 固定资产 ②借 : 固定 资产 清理 5 . 5
2 0
2 0 0
投 资等。 非货 币性 资产 交换解决 的主要问题是具体资产之间的交换 。 新 I F t 准则在 定义及判 断非货 币性 资产交 易事项 的标准 上基 本一致 , 但新
准 则的定义更直观、 明晰。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同时满 足下列条件 的, 应 当以 公允价值和应支付 价值的 比例来分配其入账成本。 的相关税 费作为换 入资产的成本 , 公允价值与换 出资产账面价值 的差额 案例 : 甲公司与乙 公司进行 多项非货 币性 资产交换 , 甲公司换 出: 计入 当期损 益: ①固定 资产一 一汽 车 : 原价 为2 0 0 万元, 累计 折 旧为7 O 万元 , 公允价值 l 、 该项交换 具有 商业实质; 为1 1 0 万元 ; ②无 形资产一 一 专利 权 : 原价 为8 O 万 元, 累计 摊销额 为2 0 2 换入资产或 换出资产 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 万元 , 计提 减值准备l 5 万元 , 公允价值 为1 0 0 万元 , ③库 存商品一 一 H 商 案例 : 甲公司以一批 库存 商品交 换乙公司的房产, 库存 商品的成 本 品: 账面余额为7 0 万元, 已提 跌价 准备5 万元 , 公允价值8 O 万元 。( 2 ) 乙 为7 O 万元 , 已提减值准备8 万元, 公允价 值为1 0 0 万元, 增值税 率为1 7 %, 公司换出: ①固定资产一 一客车 : 原价3 0 0 万元 , 累计折 I E I 1 8 0 万元 , 公允 消费税 率为1 0 %。 房产的原价 为2 0 0 万元, 已提折 I B I O 0 万元 , 已提减值准 价值为 1 0 0 万元l ②固定资产一 一货车 : 原价 1 2 0 万元, 累计 折I B 7 0 万元, 备2 0 万元 , 公允价值为 I 1 0 万元 , 营业税 率为 5 %。 因甲公司急需 此房产, 公允价值 为6 0 万元 , ③库存 商品一一 M商品: 账面 余额 为 8 0 万元 , 公允 经 双方协 议, 由甲公司支付补价 2 万元 。 双方均 保持资产 的原始使 用状 价值 1 0 0 万元 。 甲、 乙 公司的 增值税 税率均 为1 7 %, 假设各 自的计税价 格 态。 该交易具有 商业实质。 都等于 公允价值。 无形资产转让适用的营业税率为5 %, 假定 无其他 相关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 税费。 甲公司另外向乙公司收 取3 O 万元补价 该交 易具 有商 业实 质且其 ( 1 ) 首先计 算补 价比例: 换入 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 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在没有使用现金或等价物的情况下进行的资产交换。
在会计领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涉及到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例如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无形资产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对于企业会计处理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在过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主要受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规定。
根据新准则,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之间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且交易是商业性的,那么这种交换就应该被确认,并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如果交换之间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确定或者交易并非商业性的,那么这种交换就不应该被确认。
近年来,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最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处理要求。
在最新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条件和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根据最新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条件主要包括交换对价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以及交易是商业性的。
最新准则还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对交换资产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确认损益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按照最新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交换资产的初始确认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发生时,企业应当同时确认交换所得的资产和支付或者收到的资产。
确认交换所得的资产时,应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如果无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就应当以支付或者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2. 后续计量对于确认的交换资产,其后续计量应当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
对于固定资产类交换资产,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进行后续计量;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类交换资产,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政策进行后续计量。
3. 确认损益当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资产时,同时承担了资产交换发生的成本。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指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的规定,对于一种企业不以货币形式交换的资产互换情况,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相关准则的变化。
在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下,如果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认定为交换:
1. 交换资产或服务的实际价值能够可靠衡量;
2. 交换所涉及的双方企业能够明确性地确认资产交换的经济益处;
3. 交换资产或服务的价值可以通过参考公开市场价格、独立估价或相关经验可靠计量方法进行测算。
根据旧准则,对于满足以上条件的交换,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会计处理:
1. 根据交换资产或服务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调整资产(或服务)的账面价值;
2. 将调整后的资产(或服务)账面价值作为交换出的资产的成本计入贷方,同时将公允值的差异计入借方;
3. 交换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1. 交换差额的处理:根据新准则,如果交换差额不能可靠计量,那么该交易将被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非交易。
如果能够可靠计量,交换差额将作为交换资产的一部分进行处理。
2. 交换差异的处理:新准则要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发生时,将交换差异计入损益表。
交换差异是交换资产或服务的公允价值与资产(或服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3. 资产计量方法的变化:旧准则要求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将交换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而新准则则要求将交换资产按照其原有账面价值计量,并将交换差异计入损益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包括交换差额的处理、交换差异的处理和资产计量方法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以非货币性资产(如设备、房地产、股权等)进行交换的行为。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会计处理。
过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并未得到详细规定,导致了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更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和修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体现在对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上。
过去,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可能存在公允价值难以确定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公允价值的确认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随着准则的变化,现在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可靠度更高的方法进行确认,从而提高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还体现在对于交换成本的计量上。
对于交换成本的计量难题一直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一个难点,过去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交换成本的确定和计量存在较大的困难。
而如今,在新的准则下,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换成本,并且能够更好地进行计量和确认。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新的准则下,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能够更加清晰地确定公允价值的确认、交换成本的计量以及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从而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新的准则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财务信息。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充分了解和掌握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合理应用到实际的会计处理中,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企业应当加强对于新准则的学习和理解,与会计师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准则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从而合理应用新的准则,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除了加强对于准则的学习和理解,企业还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流程,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各项流程和处理程序,确保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或个人之间通过交换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一种交易活动。
与货币交换不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些特殊的方法和规定。
本文将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会计准则。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分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完全交换和不完全交换。
1. 完全交换:完全交换是指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并且交换双方互为等价物的情况。
2. 不完全交换:不完全交换是指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或交换双方互为等价物的情况下,交换双方实际支付的现金价值不相等。
二、完全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完全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相对简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计量基准:完全交换的资产应以交易发生时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准。
2. 资产确认:对于完全交换的资产,应当根据公允价值确定是否确认资产,确认方法与常规情况下的资产确认相同。
3. 资产减值:如确认的资产存在减值风险,应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和减值计提。
4. 利益分配:交易双方根据实际达到的交换比例和交换公允价值,在交易完成后按比例进行利益分配。
三、不完全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完全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判断。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方法:1. 交换比例法:根据交易双方实际支付的现金价值,按照交换双方占交易公允价值的比例,将实际支付的现金分配给交易双方。
2. 交换差异处理:交换差异是指交易双方实际支付的现金与交易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
交换差异应当作为交易成本或交易利润进行处理。
3. 非货币性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对于通过不完全交换得到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是否确认和计量资产。
若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则应按既定的交换比例计量。
四、其他注意事项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内部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交易过程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的是以非货币形式进行的资产交换,比如以固定资产或服务等形式进行的资产交换。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非常常见的。
随着经济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在不断变化,这对企业的会计处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相关的会计处理。
1. 时间背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是伴随着经济环境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的。
在早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对简单,主要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识别和会计处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不断地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2. 会计准则的变化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推进和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相应地进行了修改。
在200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成本及其计量》(IFRS 13),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应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修改和完善。
3. 经济环境变化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股权、债券、商品、服务等形式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这也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1. 公允价值计量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3号(IFRS 1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时,交易双方在相互熟悉、自愿行为和没有施加重大压力的情况下,可获得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格。
企业应当根据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可观察的市场数据来确定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
而且,企业在计量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当充分考虑市场上的风险和流动性。
2. 计算交换差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通常会存在交换差异。
交换差异是指实际交换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探析
涉及 到的相关税费 , 可抵减应纳税所 得额。 此 , 因 应纳税所得额 =
换入资产的公允 价值 一换 出资产的计税成本一交付的相关税费 。
是 :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 为换入资产 的成本。支付 “ 的相关 税费” 只包括增值税 , 营业税 、 消费税 、 源税 等属 于价内 资
() 2 会计处理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 以换 出资产 的账面价值和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 且不确认损益。 税法中将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双方 均需视同销售处理 ,按照换入资产的公
相关费用科 目。公允价值与换 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 当
期损益 。 ( )不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及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两 2 个条件 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换 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 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应支付相关税费” “ 包括增值税 、 营
技术探索 I  ̄ H C L I B C NIA : ̄ E T P.  ̄ O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探析
成都职业技术 学院财经分院 冉晓枫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是指交易双方主要 以存货 、 固定资产 、 无形 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 币性资产进行 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
或 只涉 及 少 量 的 货 币 性 资 产 ( 即补 价 )新会 计 准 则 为 防 止 企 业 利 。
() 1会计处理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在
交易时按照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计税价格 ) 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
额计算转让过程中的所得 或损失 。 并且 , 税法规定 , 在交换过程 中
( )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 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 币性资产 1 交换 以公允价值计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人资产 的会计处理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现金的流动,而是通过资产之间的互换来实现。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涉及到资产的评估、确认和记录,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和规定。
本文将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或者企业内部发生的,不涉及现金支付的资产交换行为。
在这种交换中,资产的价值是通过资产之间的互换来确定的,而不是通过现金的支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各种形式的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1. 公允价值确定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当以公允价值确定资产的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的公平交易价格,是资产交换的基础。
2. 交换交易的商业实质原则: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时,应当根据交易的商业实质来确定资产的价值和确认交易的结果。
商业实质是指交易背后的经济目的和实际影响。
3. 价值可靠性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当确保交易的价值是可靠的,能够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如果无法确定资产的价值,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处理。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1. 交换成本法:根据交换成本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是以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的。
即按照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交换的成本,将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交换的依据进行确认。
2. 公允价值法:根据公允价值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是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的。
即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交换的成本,将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交换的依据进行确认。
3. 联合协议法:根据联合协议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是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确定的。
即按照双方协议确定资产的价值和交换的成本,将协议作为交换的依据进行确认。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实例分析假设企业A和企业B之间发生了一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A 将一台价值10万元的机器设备交换给企业B,而企业B将一辆价值8万元的车辆交换给企业A。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在进行业务交易时,通过交换非货币性资产,而不是直接用货币进行交易。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记录和报告这些交易。
本文将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资产交换的确认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首先需要确认交换是否满足资产交换的条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的规定,交换双方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交换双方互相将资产所有权转让给对方;2. 交换双方对所转让的资产可明确确定公允价值;3. 交换所涉及的交易是相互独立的。
确认交换满足以上条件后,企业可以开始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二、资产交换的计量在确认资产交换满足条件后,企业需要对交换的资产进行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的规定,计量应当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即交换双方对资产的估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的对该资产的交换价格。
在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如果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确定,可以使用交易价格进行计量;2. 如果交易价格不能可靠地确定,可以使用资产的净现值进行计量;3. 如果无法确定资产的净现值,可以使用资产成本进行计量。
三、资产交换的会计分录在确认资产交换满足条件并计量完成后,企业需要根据交换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分录示例:1. 如果交换是以资产全价换取资产,而且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可靠地确定,会计分录如下:借:已交换资产贷:资产全价2. 如果交换是以资产转让换取资产,而且交易价格可以可靠地确定,会计分录如下:借:已交换资产贷:资产转出3. 如果交换涉及现金支付或收取,并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分录如下:借:已交换资产贷:资产全价贷:现金四、资产交换的报告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后,企业需要对交换进行报告。
报告的方式可以使用资产负债表或者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在报告资产交换时,需要说明交换涉及的具体资产、交换价格、公允价值等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全面理解交易的情况。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 l■l 【 : 』 I J ■
新
一 - : j
年 2
发 新的 业 布了 企 会
计处理 , 适度 引入 “ 允价值” 在 公 的计 挤数) 量模式后 ,针对不同情 况提 出了相 应
的会 计 处 理 规 范 。
注 :若为损失则借记 “ 营业外支
按 ( 企业会计准则 非 币 资 当作为销售处理 , 照 ( 货性产
三 苎 嘉 l 里
.
2 艮
和 期 权 资 二是结转成本的分 录。 长股投等
. ; 相 ・奏 = 苎 三
和支付补价方的会计处理分别如下 : 文涉 或 涉 少 及只及量
.
B 如果存在补价 , 、 则收 到补价方 产的原账面价值 占换入 资产账面价值 总额的 比例 ,对 换入 资产 的成本总额
第三、 出资产 为固定资产 、 换 无形 资产的 ,换 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 出资
或营业外支出。
出 、 资 收益 ” 投
借: 换入资产 ( 出资产公允价值 产账面价值 的差额 , 换 计入营业外收入 +相关税 费) 贷: 换出非存货资产 ( 出资产账 换 面价) 第 四、当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 投 资、 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 的, 换出资产 公
大的变化,伴随着 表 明换人 资 产 的公 允价 值更 加 可靠
旧则 比在 准相存 较
作为换人资产的成 本,但有确凿证据 法同上。 ()若只有换 出资产 的公允价值 3 的,应 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和应 能够可靠计量 ,应当以换出资产 的公 支付 的相 关税 费作 为换 入 资产 的成 允价值和 支付的相关税 费作为换人 资产 的成本 。换入资产的成本与 换出
银行存款 ( 的补价 +支付 的 允 价值和换 出资产账 面价值 的差 额 , 支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企业之间日益普遍,由于交易形式更加多样化,现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已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金融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相继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意味着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还带来了更多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进行深入探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2. 正文2.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主要是指2016年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3号(IFRS 9)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了重大变化。
在过去,旧标准(IFRS 137)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能够可靠地确定资产价值,应按此价值计量,否则按交易价格计量。
而新准则(IFRS 9)则要求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按该资产同类市场上正常交易的价格计量,如果无法确定市场价格,则可参考其他相关信息来确定。
IFRS 9还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确认和记录做出了一些变化。
根据新准则,未发生贸易或与资产相关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立即确认并记录。
这意味着公司在进行资产交换时,需要及时进行会计确认和记录,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IFRS 9的变化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准则和会计处理都带来了更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旨在提高金融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调整压力。
公司需要根据新准则的要求进行适时调整,以确保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新准则对会计处理的影响1. 重视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新准则要求公司在资产交换时重视资产的公允价值,而不再仅仅关注账面价值。
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更加精确地评估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2. 简化会计处理方式新准则对于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简化,使得公司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这些交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随着经济、市场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公司所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如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等)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会发生交换。
这种交换可以是一笔现金与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交换,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交换。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一直是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更是对公司会计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会计准则的统一化。
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普及,国内的会计准则逐步向IFRS相近的方向进行调整,这种趋势也在影响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
例如,IFRS 3规定,在商业合并时,公司应根据公允价值确定收购成本,而不是采用账面价值来计算,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商业合并的真实价值。
这一规定也逐渐被国内的会计准则所接受,并被应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中。
第二,会计准则的详细化。
在国内的会计准则中,没有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做出详细的规定。
因此,在实际会计处理中,公司常常采用经验判断的方式来处理这类交换业务。
但是,在IFRS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更为具体,例如,IFRS 5规定,公司处置资产或处置部门所得到的回报超过其账面价值时,应认为是盈余,而不是资产减值损失。
这种规定对企业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得会计处理更为规范和标准化。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根据IFRS的规定,应根据公允价值计量交换成本。
如果无法信赖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公司应采用其他方法计算交换成本。
具体操作时,期初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并在期初设定公允价值作为对后续交易的基准。
当发生交换时,应根据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计算交换成本。
特别是,如果交换中涉及现金支付,则应将现金支付额作为交换成本的一部分,并将剩余差异作为资产的账面价值。
交换成本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应通过账面记录来反映。
总之,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会计处理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指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制定的会计准则。
这些准则是为
了确保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平、准确和可比性而制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准则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引发了一些会计处理上的变化。
1. 2006年修订的准则:在2006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准则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应该作为交换双方
资产的基础,并且规定了一系列确定公允价值的准则。
二、会计处理的变化
1. 公允价值计量:根据修订后的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该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交换双方所能取得的市场价格。
在交换中,如果交换双方非货币性资产的公
允价值相等,那么可以使用公允价值交换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2. 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冲减:当交换双方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相等时,较
高公允价值的资产应该按照其公允价值进行冲减。
冲减后的差额应该确认为交换差价。
3. 按照公允价值确认交换差价:根据修订后的准则,交换差价应该确认为收入或费用。
交换差价是指交换双方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交换差价
的确认应该根据交换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了企业在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时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过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较为频繁,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法规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要求不一致。
在历史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过去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主要基于历史成本原则,即以资产在交换时的成本作为交换的计量依据。
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资产在交换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了交换后的资产价值不能准确反映。
过去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于交换中资产价值的确定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了会计人员在资产交换时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空间。
现在,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和规范。
主要变化如下:
现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公允价值确定交换中资产的价值,对于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的资产,可以通过其他可靠的估计方法进行估值。
现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要求企业将交换中涉及的现金流量进行披露,这样可以提高会计报表用户对企业交换活动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 西会
祈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及会计处理方法探究
_ 唐爱民 西藏 民族 学院 计财 处
[ 要 ]财政 部 新 发布 的 《 摘 企业 会计 准则~ 一 贷 币性 交易》 对 原 非 贷 币性 交 易会 计 准 则做 了重 大修 改 。 本 文通 过 对新 旧非 贷 非
换 出资产显著不 同 换入 资产 与换 出资产的 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
、
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新 旧准则对比分析
1 新 旧准 则 一 致 的 内容
() 旧准则对非货 币性交易的定义 1新
非货 币性交易在新旧准则中的定义是一致的 。旧准则对非货 大的。在确定非货 币资 产交换 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 企业应关 币性交易定义为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 易双方以非货 币性资产进 注 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 关联 方关系。 关联 方关系的存 在可 能 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 即补价) 。 导致发 生的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不具 有商业实质 旧准则对此没 新准则对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 有 规 定 。 易双方主要以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 币性资产进行 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 即补价 ) 。新准则定义更加 明确指出主要的非货币性资产 。
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 出资产
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换入资产 的公允价值无法确 定 .应 以换出资产 的公允价值作 为换 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 出资 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两者 的公允价值都无法确定 应 以换 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换入 资产的 入账价值 不确定 损益 。 3涉及的主要会计科 目 非货币性 交易 ,涉及的主要会计科 目与货币性交 易一样 只 是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下 多了核算非货币性交易损益 的会计
币性交易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分析 了其在核算 范围、换 入资产 的入账价值、换 出资产损益的确认 及归属等方 面的不同,并对其涉及
朴 价和 不 涉J , 价 的 会 计 处理 进 行一 些探 讨 . 旨在 加 深 对 非 货 币性 资 产 交换 会 计 标 准的理 解和 正确 运 用 。 tf .- i [ 词 】非 贷 币性 交 易 , 允价 值 关键 厶 \ 补价
何货 币性资产 。 在实务中 也有可能在换出非货币性资产 的同时
支付一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 ,或者在换入非货币性资产 的同时
到 补价 时 按 如下 公式 计算 确定换 入 资产 的入账 价值 和应确
认 的收益: 换入资产 的入账价值 =换 出资产账面 价值 一( 价 补
收到一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此时收到或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为补 /换 出资产公 允价值 ) X换出资产 账面价值 +应 支付的相关税
价 。这类交易是属于货币性交易还是属于非货币性交 易,通常看 费 ( 公式 1 ) 补价 占整个交易金额的比例。如果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则 值 的比例 ( 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 的比 或 应确认 的收益 =补价 一( 补价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 X换出资 新准则规定 ,具有商业实质的菲货币性资产交换 应 以换入 仍属于非货 币性交易。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 占换入资产公允价 产 账面 价 值 ( 式 2 公 )
新 旧准则判断非货币性交 易事项的标准是一致 的。企业在生 入 资产 的交换 损益 。只有 在收 到补价 的情 况下 才 确认补 价 产经营中所进行的各类交易 .按交 易对象的属性分为非货币性交 中所 包含 的资 产交 换损 益 。因此 .非 货 币性交 易损益 确认 问 易和货币性交 易。企业发生非货 币性交易 。并不意味着不涉及任 题也 就 是收 到补价 时 ,应该 如何 确认 损益 。新 准则 规定 ,收
随着我国证券市 场发展和企业经营方式 变化 包括资产置换、
股权 交 换 在 内 的非 货 币 性交 易越 来 越 多 ,这 些 业 务 为企 业 开 展 经
() 1新准则 引入公允价值 的计量模式 新准则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
营加 快 资 金 周转 提 供 了途 径 同 时也 产 生一 些 负面 影 响 有 时甚 计量新准则规定 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 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以
至成 了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 。为规范非货 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 公允价值计量 该项交易具有商业性质 入资产或换 出资产的公 换 相关信息披露 财政部于 1 9 年 6 9 9 月发布了 《 企业会计准则—— 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的 ,以换 出资产的 非货 币性交易》 0 1 1 2 0 年 月对 1 9 年 6 9 9 月发布的 《 企业会计准 账面价值计量 。
例 )以2 % 作为参考 比例 ,不高于 2 % 则视为非货币性交易 . 5 5
高于 2 % .则视 为货币性交易。 5 2新准则的主要变化情况
新 堆 则 的 ± 蜜 变 化 情 ’ 兄 变 化 点 交 换 性 质 分 类 日 准 ⅢU i 作 区 分 新 准 Ⅲ 分 为 具 有 商 实 质 与 不 具 有 商 业 性 质 两
则— — 非 货 币 性交 易 进 行 了修 订 .2 0 0 6年 2 在此 基 础 上 修 改 月
( ) 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作 了规范 : 2新
发布了 《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一
新 准则规定 满 足下列条件之一 的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具有 商业实质 : 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 金额方面与
() 旧 准 则 判 断 非货 币性 交 易 的标 准 2新
( ) 旧准则对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的确认方式不同 3新 旧准则规定 换入 资产 的入账价值 以换 出资产 的账面价值 为基础 来确定 存在 补价 时再做 相应调 整 。收 益采 用部分 确 认 的方 法 即在不 存在 补价 或 支付补 价 的情况 下 不确认 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