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刘易斯模型

合集下载

刘易斯模型分析

刘易斯模型分析

刘易斯模型的基本要点如下:1)不发达经济是由两个不同性质的经济部门所组成的。

一个是传统部门;另一个是现代部门。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看,传统部门采用的是手工为主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是本地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缓慢形成的。

现代部门使用的是以大机器设备为主的资本集约型生产技术,多半是从先进国家引进的。

从经济性质看,传统部门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很低,生产的目的主要是维持全体共同体成员的生存,通行的是共同体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农业生产单位或者在农村内部,生产者(经营者)在决定劳动力雇佣水平时,主要考虑的是彼此互助、互济和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

因此即使劳动力的雇佣量超出了实现最大利润所容纳的最佳水平,经营者也不会或不可能解雇多余的劳动力。

于是在这个部门内,就业的劳动力是与有劳动能力并愿意从事劳动的而人口规模相等的。

这样就会存在相当部分的剩余劳动力。

与此相对,现代化部门的市场化程度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行的的是利益最大化原则,其标志就是企业家以边际劳动生产率等于工资的原则决定雇佣规模。

这意味着,只有那些边际劳动生产率高于工资水平的劳动力才被雇佣。

剩余劳动力将不存在。

(2) 传统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低于其生活费用甚至等于零的劳动力。

如果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那么这部分劳动力的流出将丝毫不影响传统部门的总产量。

如果是边际生产率高于零但低于生活费用的劳动力,那么其流出对传统部门总产量的影响也不大。

如果一个社会不存在现代部门,那么全体劳动力只能生存在最低生活水平的“马尔萨斯陷阱”之中。

边际生产率在零到最低生活费用之间的那部分劳动力被统称为过剩劳动力。

其中边际生产率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被称为纯粹的剩余劳动力。

一国只有发展现代生产部门才能吸收剩余劳动力并使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3) 现代部门的扩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以吸收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为其特征的。

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

劳动经济学刘易斯二元模型

劳动经济学刘易斯二元模型

劳动经济学刘易斯二元模型劳动经济学中的刘易斯二元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的,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结构。

该模型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两个部分: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分析了这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移过程。

在刘易斯二元模型中,传统农业部门代表着农村地区的农民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通常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劳动生产率较低。

而现代工业部门代表着城市地区的工人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劳动生产率较高。

刘易斯二元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过剩,而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不足。

这是由于农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无法吸纳全部农民劳动力。

因此,农民劳动力会逐渐向工业部门转移。

这种劳动力转移现象被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促进城市工业的发展。

随着农民劳动力的转移,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应增加,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降低,从而减少了工资水平的上升速度,使得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这对于促进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

随着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城市地区的人口增加,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这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就业和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刘易斯二元模型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批评。

首先,该模型忽视了农业部门的生产力提升和现代化进程。

事实上,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部门的生产力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该模型没有考虑到城市工业部门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带来了挑战。

劳动经济学刘易斯二元模型是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特点和结构的一种理论解释。

通过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合理的就业和社会政策提供参考,促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是一个经济理论模型,由拉尔夫·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

该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策略。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

传统部门是指农业和手工业等非现代化产业,现代部门是指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等现代化产业。

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中,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供应是弹性的,即有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现代部门则需要资本和技术,劳动力供应相对不足。

根据该模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部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现代部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供应充足,但劳动力生产率低,导致收入水平低下。

这导致了大量的城乡劳动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等传统部门产业,导致了城市过度拥挤和农村过度空心化。

同时,由于传统部门的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在第二个阶段,随着现代部门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但劳动力供应不足,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供应失衡。

此时,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传统部门劳动者进入现代部门。

但同时也加剧了传统部门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了传统部门的生产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结构的矛盾。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应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加大现代部门的投资力度,提高现代部门的生产力,同时提高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以吸引更多劳动者进入现代部门。

其次,应该加强对传统部门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传统部门的生产率,减少传统部门的劳动力需求。

同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劳动者进入非农产业,以缓解城市过度拥挤和农村过度空心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和发展策略的理论模型。

通过对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刘易斯模式

刘易斯模式

刘易斯模式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刘易斯模式又称无限过剩劳动力发展模式或双元结构发展模式。

一种从经济结构上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

目录定义具体内容意义应用缺点编辑本段定义刘易斯模式又称无限过剩劳动力发展模式或双元结构发展模式。

一种从经济结构上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

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1955年先后发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中创立。

刘易斯从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发展观点出发,认定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或部门,一个是仅能糊口、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以土著方法进行生产的“自给农业部门”。

在农业部门中,存在着低到零甚至负数生产率的“过剩劳动力”。

另一个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

该部门中的劳动生产率远比农业部门要高。

按照刘易斯的定义“过剩劳动力”是劳动力的一部分,把这部分除掉后,即使其他投入要素并不增加,而产出总量并不减少甚至还略有增加。

这部分劳动力,形式上就业,实际上对生产并未起任何作用,或者只起极其微小的作用。

由于农业部门存在着过剩劳动力,而农业部门自身已不会再生出对这部分过剩劳动力的生产性使用,这样,使之向工业部门转移,对两个部门均有益,因为这一转移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工业部门也得到了发展所需的劳动力。

要使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得以实现,必须使工业部门具备吸收这部分从农业部门中游离出来的过剩劳动力的必要条件,即新兴工业部门在早期是劳动密集的,有能力吸收过剩劳动力;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和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差额,正好足以支付较高的城市生活费用,并提供最低限度的诱因;通过教育和技术培训,使过剩劳动力转变为熟练劳动力;在工业部门,只有在达到边际产品与工资相等这一特定点时,劳动力才会被雇佣。

过剩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移动,其结果:劳动总产品在劳动力和资本家之间分配,分为对劳动的工资支付与资本家的利润两部分。

刘易斯模型的基本内容(一)

刘易斯模型的基本内容(一)

刘易斯模型的基本内容(一)
刘易斯模型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框架,用来描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创作者刘易斯(Arthur Lewis)于1954年提出了这个模型,因而得名。

模型的基本假设
1.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的劳动力供给。

2.生产资本有限。

3.劳动力的工资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决定的。

模型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
•发展中国家的初期阶段主要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

•大量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

•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带来城市化,并增加非农产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工业化和资本形成
•工业化是刘易斯模型的核心内容。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工业部门会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本形成来支持工业化进程。

第三阶段:工资上升和剩余劳动力减少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人的工资会逐渐上升。

•工资的上升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生活水平,但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随着工资上升和剩余劳动力减少,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

模型的局限性
•刘易斯模型只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初期阶段。

•模型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和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模型也没有考虑到资源分配和环境问题。

结论
•刘易斯模型提供了一个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框架。

•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和资本形成,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然而,模型也存在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来全面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
1、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 (1)存在大量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 劳动力 (2)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 后会使农业总消费减少,产生农 业剩余
•.
(3)平均农业剩余等于不变制度工资 (4)工业部门可从农业部门得到任何数量
的劳动力。
•.
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在第一阶段是水平的, 它与横轴的距离OS即工业部门工资水平, 与农业部门的不变制度工资相等。
•.
2、伪装失业者被工业部门吸收阶段 (1)平均农业剩余就低于不变的制度工资 (2)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
须使工业工资提高
•.
(3)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 须使工业工资提高
(4)工人工资的提高会使工业部门的利润 减少,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 移受到了抑制。
•.
3、农业现代化阶段 (1)不发达经济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 (2)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都由
•.
(三)含义
1、按照二元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就是传统农 业部门不断萎缩,现代工业部门不断扩张 的过程。
2、资本越多就可以将更多劳动力吸收到工业 部门中去。
3、工业部门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收入水平 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的动 因。
4、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后,劳动边际生产率 会提高。
•.
(四)评价
•.
刘易斯著:《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
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 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张培刚著:《农业与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
科斯、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上 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舒尔茨著:《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刘易斯简介

第九章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ppt课件

第九章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ppt课件

图9-3 组织二元论编:辑对版p一pp个t 不发达经济的解剖
31
三、 迈因特模型
产品市场的二元性:
产品市场的组织是不完备的,这种不完备性可用三 类价格差别来衡量:
• 首先,村落里的农民对这些商品支付的价格与这些 产品在城市中的批发价有很大差别;
• 其次,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间有很大不同; • 第三,农产品是国民总产品中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

它从更具一般性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二元性,
将几种不同的二元论统一起来,刘易斯模型在这
一框架中成为一个特例,即劳动市场的二元论。
• 另一方面,迈因特更准确地把握住了二元性的 实质:现代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并存。
编辑版pppt
35
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
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 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
编辑版pppt
37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二、城乡分割的危害 三、走出二元经济
编辑版pppt
38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这主要表 现在:
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 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 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动或半 机械化的企业并存; 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 困地区并存。
做出区分,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封闭的,贸易条件变化
所起的作用未得到说明,货币和价格的作用也被忽略了。
编辑版pppt
29
二、 乔根斯模型
Qa etLN1
• 乔根森(D.W.Jorgenson)模型通常被认为是新古典 主义增长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

《刘易斯模型》课件

《刘易斯模型》课件

VS
服务业发展与劳动力流动
详细描述
服务业是刘易斯模型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金融、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的崛起,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服务业流动,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总结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结论二
刘易斯模型的优缺点
理论简洁
强调农业剩余
政策指导意义
刘易斯模型提供了一个简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该模型强调农业中存在剩余劳动力,为农业向工业转移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易斯模型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尤其是在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方面。
模型假设劳动力无限供给,这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因为劳动力市场受到人口增长、教育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
该模型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城市化进程以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性。
因此,在应用刘易斯模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刘易斯模型的理论基础
《刘易斯模型》ppt课件
目录
CONTENCT
刘易斯模型简介刘易斯模型的理论基础刘易斯模型的实证分析刘易斯模型的优缺点刘易斯模型的发展与改进刘易斯模型的实际应用案例
刘易斯模型简介
01
简述刘易斯模型的背景和起源
02
刘易斯模型是由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型,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过程。
我们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我们还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的预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证分析。

刘易斯模式

刘易斯模式

具体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具体内容
刘易斯模式按照刘易斯的定义“过剩劳动力”是劳动力的一部分,把这部分除掉后,即使其他投入要素并不 增加,而产出总量并不减少甚至还略有增加。这部分劳动力,形式上就业,实际上对生产并未起任何作用,或者 只起极其微小的作用。由于农业部门存在着过剩劳动力,而农业部门自身已不会再生出对这部分过剩劳动力的生 产性使用,这样,使之向工业部门转移,对两个部门均有益,因为这一转移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 且使工业部门也得到了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要使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得以实现,必须使工业部门具备吸 收这部分从农业部门中游离出来的过剩劳动力的必要条件,即新兴工业部门在早期是劳动密集的,有能力吸收过 剩劳动力;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和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差额,正好足以支付较高的城市生活费用,并提供 最低限度的诱因;通过教育和技术培训,使过剩劳动力转变为熟练劳动力;在工业部门,只有在达到边际产品与 工资相等这一特定点时,劳动力才会被雇佣。过剩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移动,其结果:劳动总产品在劳 动力和资本家之间分配,分为对劳动的工资支付与资本家的利润两部分。资本主义部门的增长及其对农业部门过 剩劳动力的吸收率,均取决于资本主义利润的使用。由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能按一种不变的工资率从传统的农业 部门吸引出来,就会使现代制造业部门获得高额利润。当这些利润被再投资时,将促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果 农业仍然存在着过剩劳动力,则农业中仅足糊口的工资水平仍会保持不变,而工业的劳动市场由于有过剩劳动力 的源源供给,工资水平将不会提高。资本家如果再把利润转为资本,这一过程将循环进行,过剩劳动力最终被全 部吸收。
上述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吸收转换过程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意义
意义

9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9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为了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 差的办法,从农村积累了巨额的资金。从1952年-1990 年, 国家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形式从农业中提 取的经济剩余在6990亿元。在工业化初期采取这种办 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27页,共34页。
第二个“剪刀差”:“农业圈地”剪刀差。
中国的土地政策规定,农村的土地不能进入一级市场,建 设开发区和开发房地产的用地,必须先由政府征用,然后 才能进入一级市场。由于征用价格低,转手高价出售给开 发商,因而形成了第二个剪刀差。这个剪刀差比第一个剪 刀差大的多,积累资金更多。各地政府把圈地作为第二财 政收入的来源。搞了开发区、房地产,又是各级政府的 “政绩”,因而圈地风屡禁不止。但是对农民来说,则失 去了土地,有的变成为“三无”农民,再加上野蛮拆迁, 引发了许多群体上访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 响。
1、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2、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
3、城乡经济是两个独立的经济板块
4、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扩大 5.城乡工业化的二元结构。
6.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的二元结构。
7.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结构。
第25页,共34页。
城乡分割的危害
1、城市化滞后 2、加剧了国有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累率。 工资增长率与资本积累率成正比。由于工业扩张总是伴随 着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率的提高,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是 不断上升的。 而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与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的差异 是保持一定的,因此,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是上升 的。
第20页,共34页。
乔根森模型的评议:
1)意义: 首先,更强调了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 要性。 其次,否定了工资既定的假设,使模型更接近现实。 2)缺陷: 首先,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中没有资本,而资本是农业 发展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其次,过于强调供给因素的作用,忽视了需求因素的作用; 第三,忽视了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意义;

刘易斯模型的基本观点

刘易斯模型的基本观点

刘易斯模型的基本观点刘易斯模型的基本观点: 人类视角下的自然度和流畅度在人类交流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误解。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够清晰,或者我们的语言能力有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种模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类交流中的困难和误解。

刘易斯模型就是这样一种模型,它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分析和解释人类交流中的种种问题。

刘易斯模型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交流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在交流中,我们不仅仅是在传递信息,还在表达意图、分享情感和建立关系。

因此,理解和解释人类交流的过程远远不止于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字面意义。

在刘易斯模型中,交流被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行为,参与者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和协商,才能达到共同的理解和目标。

这种合作是建立在共享背景知识和共同理解的基础上的。

因此,为了有效地交流,我们需要考虑双方的共享背景知识和共同理解。

刘易斯模型还强调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推断的重要性。

在交流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信息不完整或不清楚的情况。

这时,我们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背景知识进行推断和猜测,以获得更准确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可能的解释和对方的意图,以及我们自己的期望和假设。

在刘易斯模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交流的目的和效果。

每次交流都有一个特定的目的,而我们通过交流来达到这个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交流的效果和结果,以评估交流的成功与否。

如果交流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需要反思和调整我们的表达方式和沟通策略。

总的来说,刘易斯模型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和解释人类交流的框架。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需要考虑交流的合作性、背景知识的共享、信息的不确定性、推断的重要性以及交流的目的和效果。

通过理解和运用刘易斯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类交流中的困难和误解,提高我们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9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9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内容简介:本章及以下两章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迁,以及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

二元经济结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本章将从理论模型和现实形态两个角度讨论这一特征。

学习目标:二元经济结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通过学习本章,重点掌握刘易斯模型,了解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理解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乔根森模型和迈因特模型,了解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重点难点:1.刘易斯模型 (重点、难点)2.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重点)知识点:1.刘易斯模型2.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3.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9.1.1.刘易斯模型(理解并掌握)1.刘易斯模型的假设条件:劳动力无限供给;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分为两个部门,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资本主义部门工资水平不变。

2.刘易斯模型的基本内容: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一个是用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高效率、高工资的现代部门;一个是用传统方法进行生产的低效率、低报酬的传统部门,传统部门最大的特点是存在着无限供给的剩余劳动力。

由于两部门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必然向现代部门流动,现代部门在现行固定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它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现代部门由于吸收了剩余劳动力而扩大生产,取得更多的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积累的利润被转化为资本,从而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再扩大资本,再取得更多的剩余,积累更多的利润,进一步扩大资本,如此循环,直至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消失,资本主义部门的劳动力供给不再是无限为止。

在传统农业部门中,伴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流出,劳动边际生产率将逐渐与工业工资接近,农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部门逐渐进步,从而传统部门得到了改造,二元经济结构的痕迹慢慢消失。

1N 2Q N N图中横轴表示劳动量,纵轴代表劳动的边际产量,OW 是现行工资,OS 是生存部门的收入。

第9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9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 二元经济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刘易斯模型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印象中国
夜上海
气派的“首善之都”
高楼林立的深圳
破败的山村房屋
残破的乡村小学(一)
残破的乡村小学(二)
现代化的工业
落后的农耕
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
一、刘易斯以前的二元结构理论 二、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三、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第四,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决定于可用 于再投资的剩余。但就业并不一定随之增加。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二、乔根森模型 三、迈因特模型 四、小结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拉尼斯:刘易斯没有重视农业在工业 增长中的作用,也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生产率提 高而出现剩余产品是劳动力转移的先决条件。
劳动力无限供给:如果资本家欲以现行工资 招收更多的劳动力,争求职业者会大大超过需求, 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有无限 弹性。 (想要多少有多少)
2. 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
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资 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 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资本的使用是由雇佣劳 动力的资本家控制的,生产的目的是利润。 非资本主义部门,或称生存部门,是不使用 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 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等。
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 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
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 的企业并存;
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 并存。
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 是中国的根本国情。其特色表现为:

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模型
(4)工业部门可从农业部门得到任何数量 的劳动力。
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在第一阶段是水平的, 它与横轴的距离OS即工业部门工资水平, 与农业部门的不变制度工资相等。
2、伪装失业者被工业部门吸收阶段
(1)平均农业剩余就低于不变的制度工资
(2)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 须使工业工资提高
(3)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 须使工业工资提高
又 d=P W-R 其中:W――城市平均实际工资
R――农村平均实际工资 P―-城市正规部门的就业概率 P W――预期的城市工资
P――就业概率,即指任一时期内在城市 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可能性。
P=N/S=现代部门新创造就业岗位/城 市失业人数
M=f(d) d=P W-R
M=f(P W-R)
2、多时期人口流动模式 M=f[V(0)] f>0
M――农村迁到城市的人口数量
V ( 0 ) ―― 迁 移 者 在 计 划 期 内 预 期 的 城 乡收入差距的净贴现值
Yu(t)--迁移者在时点t上在城市的平 均实际收入
Yr(t)――迁移者在时点t上的农村实际 收入
N――计 划 范 围 内 的 时 期 数 , 它 决 定 t 的 取值范围(t=0、1、2)
刘易斯简介
在理论方面,刘易斯最重要的 研究成果是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 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 文章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 济问题的两个著名模式。1955年他 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对 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 深入的分析,至今仍被认为是“第 一部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经济发展问 题的巨著”。
(三)含义
1、按照二元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就是传统农 业部门不断萎缩,现代工业部门不断扩张 的过程。

刘易斯模型的解读与评价

刘易斯模型的解读与评价

对刘易斯模型的解读与评价刘易斯发展了一个二元经济古典模型,以解释一个自给自足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变的过程,在这个分析框架下解决分配、积累和增长等问题。

他强调资本主义剩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一、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发展中国家经济由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组成,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

在二元经济中,两个部门具有完全不同的再生产规律(生产组织和劳动力市场有着本质的差别)。

(一)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为代表(现代部门):1、利润最大化2、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制约3、部分利润用于储蓄和投资4、存在持续的技术进步5、就业水平由劳动边际生产力等于工资决定。

总之,二元经济中的资本主义部门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

现代部门中的资本主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受短期内劳动和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制约。

资本家将他们获得的大部分利润用于储蓄和投资。

工业部门存在持续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力迅速提高。

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就业水平和生产量由劳动边际生产力曲线等于实际工资水平曲线的交点所决定。

(二)非资本主义部门以农业部门为代表(传统部门):1、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部门2、生产投入要素:劳动、土地和技术(以传统经验为基础的简单技术)3、受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制约(古典经济学中的李嘉图定律)4、农业人口在达到某个极限之前,具有持续增长的性质,但不可能降低到最低生存费用水平以下(马尔萨斯人口理论)5、人均收入低水平均衡陷阱:不充分就业劳动力和零值劳动力二、无限劳动供给刘易斯模式的提出:1954 《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前提条件:无限剩余劳动的供给(指城市现带工业部门在现行的一个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供给,也就是说,在现行的工资水平上,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是具有完全弹性的。

)无限劳动供给的原因:1、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传统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2、据刘易斯估计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约比农业部门收入水平高出30%。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1[1]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1[1]
由于在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开创 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 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刘 易斯于197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1
4
一、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in 1954
(一)假设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1
16
二、费景汉―拉尼斯二元经济模型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1
17
(一)基本概念
1、农业剩余 总农业剩余 平均农业剩余---- 总农业剩余/转移出去 的农业劳动力。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1
7
(二)工业部门的扩张及劳动力的转移过程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1
8
OA―农业工资 OW―工业工资 WS -水平的劳动力 供给曲线 D1K1,D2K2,D3K3
- 不同资本投 资水平下劳动边际 生产率曲线, 或劳动需求曲线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1
9
1、第一阶段
(1)劳动力无限供给 (2)资本相对稀缺 (3)工业工资不变 (4)生产剩余全部归资本家
2、第二阶段 (1)资本和劳动力都稀缺 (2)工业工资上升 (3)增长的利益在资本家和工人间分配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1
10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
经济结构中,由于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劳 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因而即使在城市非农产业
中获得就业机会的劳动者,工资是略高于平均工 资且固定不变的。然而随着非农产业的不断增 长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最终会使剩 余劳动力枯竭,非农产业所需劳动力供给出现 短缺,工资也开始上升。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 出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被经济学家称为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模式的解读

刘易斯模式的解读

刘易斯模式的解读刘易斯模式对经济发展理论、劳动力转移理论有着重大影响,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无限劳动供给模式,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基本上是适用的。

但是,该模式在以下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

(1)该模式仅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2)该模式假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和城市工业部门就业机会的增加,在速度上是与工业部门资本积累的扩大成正比的。

然而,事实上,工业部门在扩大再生产时,往往倾向于资本密集型技术的应用,以至于就业机会增加的速度会落后于资本积累的速度。

(3)该模式在假定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城市不存在失业。

一假定显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不符——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有着大量的失业人口。

(4)该模式把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

事实上,随着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城市工资必然会相应地上升。

拉尼斯-费模式古斯塔夫·拉尼斯(Gustav Ranis)和费景汉(JohnC.H.Fei)两人在刘易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劳动力转移模式。

他们根据农业和工业两部门发展的对应关系,把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分为以下几个个阶段。

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阶段。

在传统农业部门存在大量显性失业人口,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

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小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阶段。

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转变点被称为“粮食短缺点”。

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阶段。

农业部门已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收入不再取决于制度工资,而是按照分配原则取得收入,这意味着传统农业转化为商业化农业。

因此,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变点被称为“商业化点”,由此开始进入稳定增长的发达经济,二元经济结构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率低
劳动报酬低
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2)资本主义部门--
主要指现代工业部门
用先进生产方式生
生产率高
工资率高
工业部门扩张需吸纳
大量农业劳动力
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扩张,而农业为工业扩张提供劳动力资源。
2、劳动力无限供给 无限劳动供给:指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固定的工资水平上能得到所需的任何数
量的劳动供给。 (1)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零 (2)生存工资(subsistence wage)=
西亚共和国)一个黑人移民的家庭。1932年,刘易斯
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1937年获经济学学
士学位,194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由于他是黑人,
受到过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具有反帝国主义的思
想,关心与同情贫穷国家的人民,在政治上他倾向于
对英国殖民政策持批评态度,不推崇自由放任政策。
这种态度影响了他一生的研究与工作。
(一)基本概念
1、农业剩余 总农业剩余 平均农业剩余---- 总农业剩余/转移出去 的农业劳动力。
B R
CX
O
P
DA
(二)三个阶段
1、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
(1)存在大量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
劳动力
(2)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
后会使农业总消费减少,产生农

剩余
(3)平均农业剩余等于不变制度工资 (4)工业部门可从农业部门得到任何数量 的劳动力。
年版。
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
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张培刚著:《农业与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
科斯、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舒尔茨著:《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谢谢观赏
1、第一阶段
(1)劳动力无限供给 (2)资本相对稀缺 (3)工业工资不变 (4)生产剩余全部归资本家 2、第二阶段
(1)资本和劳动力都稀缺 (2)工业工资上升 (3)增长的利益在资本家和工人间分配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
经济结构中,由于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因而即使在城市非农产 业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刘易斯于
197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in 1954
(一)假设
1、二元经济结构
(1)非资本主义部门-
主要是指传统农业部门
用传统方法进行生产
平均收入 (3)在一个固定工资水平上,现代工业部
门能得到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3、工业工资略高于生存工资且固定不变 (1)工资水平保持不变 (2)略高于平均水平
(二)工业部门的扩张及劳动力的转移过程
OA―农业工资 OW―工业工资 WS -水平的劳动力 供给曲线 D1K1,D2K2,D3K3 - 不同资本投 资水平下劳动边际 生产率曲线, 或劳动需求曲线
出现“民工荒”现象
D D2
D1
W A
O
E
S
D1(K1)
D2(K2)
L1
L
3、城市并未充分就业 4、夸大了工业部门吸收剩余劳动的能力
5、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是直接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而是大部分流向传统产业部门。 6、对于劳动力吸纳更重要的不是工业部门,而是服务业部门。 7、二元就业结构的转变相对于二元生产结构的转变,有一个滞后期。 8、农业部门不仅为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还提供农产品。
2、多时期人口流动模式 M=f[V(0)] f>0
M――农村迁到城市的人口数量 V(0)――迁移者在计划期内预期的城
乡收入差距的净贴现值
Yu(t)--迁移者在时点t上在城市的平 Yr(t)――迁移者在时点t上的农村实际 N――计划范围内的时期数,它决定t的
均实际收入 收入 取值范围(t=0、1、2)
(一)假定
1、农村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城市有
大量失业人口
2、劳动者迁移到城市主要取决 际收入的差距
于城乡预期收入差距,而不仅是

3、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
(二)人口流动模式
1、一个时期(一年) M=f(d) f>0 其中,M―农村到城市的移民数量, d――城乡预期收入差距 f>0-劳动力迁移数量是预期收入
移受到
3、农业现代化阶段 (1)不发达经济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 (2)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都由 其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来决定。
P d´´ d´ d
工业部门
S´ x´
p´´ p´
S
p
O G´ f
D´ f ´
f ´ ´W
(三)二元经济顺利转换的条件 1、农业生产率的增长 (1)能够防止短缺点出现。 (2)缩短商业化点到来的时间。
思考题: 1、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何区别? 2、简述美国和日本农业现代化中的技术进步类型及经济学原理。 3、如何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 1、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刘易斯理论中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2、试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目前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A T二he、or费y 景of汉Ec―on拉om尼ic斯D二ev元el经op济me模nt型”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
中获得就业机会的劳动者,工资是略高于平均工资且固定不变的。然而随着非农产业的不断 增长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最终会使剩余劳动力枯竭,非农产业所需劳动力供 给出现短缺,工资也开始上升。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出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被经济 学家称为“刘易斯拐点”
(三)含义
1、按照二元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就是传统农业部门不断萎缩,现代工业部门不断扩张的过程。 2、资本越多就可以将更多劳动力吸收到工业部门中去。 3、工业部门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收入水平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的动因。 4、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后,劳动边际生产率会提高。
差距的增函数
又 d=P W-R 其中:W――城市平均实际工资
R――农村平均实际工资 P―-城市正规部门的就业概率 P W――预期的城市工资
P――就业概率,即指任一时期内在城市 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可能性。
P=N/S=现代部门新创造就业岗位/城
市失业人数
M=f(d) d=P W-R
M=f(P W-R)
2、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必须平衡增长
3、使以工业部门为核心的现代非农部门(服务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速度快于 劳动力 的增长速度。
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ch 1969.
刘易斯简介
在理论方面,刘易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1954年发表
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文章提出
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两个著名模式。1955
年他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对经济发展的相关
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至今仍被认为是“第一
部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经济发展问题的巨著”。
由于在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
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在第一阶段是水平的,它与横轴的距离OS即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与农 业部门的不变制度工资相等。
2、伪装失业者被工业部门吸收阶段 (1)平均农业剩余就低于不变的制度工资 (2)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
须使工业工资提高
(3)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 须使工业工资提高
(4)工人工资的提高会使工业部门的利润 减少,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 了抑制。
(四)评价
1、把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转换过程与剩余劳动力流动 过程相联系;
2、揭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落 后的主要原因 。
时间
1979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
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1世纪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特征 形成“离土不离乡, 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
形成“离土又离乡, 进厂又进城”的民工潮
4、政策建议 (1)依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
的城市失业问题
2、主张减少向城市的政策倾斜,消除一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
3、适当控制城市工资率的提高或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
4、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 条件。
刘易斯著:《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83
R――贴现率 C(0)――迁移成本
P(t)――迁移者在时点t上在城市正
规部门就业的概率
3、含义 (1)迁移取决于预期城乡收入而不是城乡 实际收入;
(2)现代部门创造的就业岗位越多,就业 概率就越大;
(3)就业概率就越大,预期城乡收入差
距也增大,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

引力也越大。
(4)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也越大。 导致城市非正规部门规模扩大,引 起 种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第九章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简介
威廉·阿瑟·刘易斯(1915-1991),是研究发展中国家
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
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及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内在
原因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理
论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引起了广泛的科学辩论。
刘易斯简介
他出生在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现为圣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