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陆俭明)
句类、句型、句模、句式、表达格式与构式——兼说“构式-语块”分析法

An Overview of Chinese Sentence Types, Syntactic Sentence Patterns, Semantic Sentence Patterns, Sentence Structures, Expressions and Constructions 作者: 陆俭明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汉语学习
页码: 3-1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句类 句型 句模 句式 表达格式 构式 “构式一语块”分析法
摘要:根据研究的需要,对于句子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相应地会有各种分类的名词术语。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解读各种句子分类所给出的名词术语,并扼要说明评判各种不同句
子分类的价值之依据;二是兼说“构式一语块”分析法,指出此分析法是对传统的句法分析法
的补充,提出此分析法只是要人们不要囿于传统的句法分析思路。
《2024年“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范文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篇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句法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语言教学和语言处理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普及,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逐渐成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探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将语言的构式和语块作为基本单位进行语法分析。
在构式理论中,构式被视为一个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它包含了一系列的词汇和语法规则,而这些规则则是通过与其它构式的互动和反复使用而形成的。
在语块理论中,语块被视为一种预制的语言单位,它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快速提取和使用。
因此,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将语言的构式和语块作为基本的语法单位,通过分析它们的形式和意义来理解语言的语法结构。
三、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应用(一)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法结构,从而更好地教授语法知识。
其次,通过分析语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此外,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义和语用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语言处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语言的构式和语块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的结构和意义。
例如,在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等领域中,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可以帮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句子,从而提高语音识别和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构式—语块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一)教学方法构式—语块教学法是一种以构式和语块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分析语言的构式和语块,然后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构式和语块。
基于构式语块教学法的汉语特殊句式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构式语块教学法的汉语特殊句式教学实践探索特殊句式一直是汉语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非常容易在特殊句式的学习中出现问题,且会贯穿汉语学习整个过程,经常会出现回避、用复句替换、用错等问题。
对于特殊句式的教学方法研究有很多,而真正的实践研究却非常少。
陆俭明、苏丹洁在2009年提出了构式语块教学法,为特殊句式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思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试图采用该教学法进行研究,不少研究已经通过教学实验证明了运用构式语块教学法进行特殊句式教学确实传统语法教学法有更好的效果。
但是这些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教学设计层面,很少付诸实践;其次是做成实验的研究多将重点放在对理论的描写上,对于教学步骤的具体操作却着墨甚少,这样就使得后面的研究者缺少具体的参考;最后,这些实验多是点状的,没有针对同样的学生进行的跟踪式的实验研究,这样就不能在发展的视角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以构式语块教学法为指导的特殊句式教学实践研究,以较典型的存现句、连动句和把字句为教学内容,以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成人班的8名学生为教学对象。
研究中的每个句式的教学过程包括“句式构式义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分析-教学反思”五个步骤,其中后四个步骤呈环形,循环往复,通过对前一个句式的教学反思对下一个句式教学进行改进,不断反思、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最后通过对学生成绩、学生访谈、自我反思、同行反馈的分析,论证了构式语块教学法确实比传统语法教学法能在特殊句式的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比较适合这几个特殊句式的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同时提出了构式语块教学法指导下的特殊句式
教学建议,供同行教师借鉴。
基于构式-语块理论“被”字句教学实验研究

基于构式-语块理论的“被”字句教学实验研究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1.1构式-语块理论的概述从字面上,我们就能看出,构式-语块理论,是结合了构式语法理论和语块理论的一种新的理论。
众所周知,词语之间语义结构的关系,存在多重性。
而传统句法分析法上的“主语-谓语-宾语”、语义分析上的“施事-动词-受事”,有时没有办法分析与研究一些我们想不到分析的句子,也不能分析诸如存在句、兼语句等比较难分析的句子。
说构式-语块理论是一种新的句法分析法,是因为该分析法能够对传统的句法分析法以及实际教学提供补充,并且这种句法分析法在2009年才由陆俭明先生提出,之后由苏丹洁等一批年轻的学者推广到教学实践中,实属一种创新而有实践意义的理论。
基于构式-语块理论的句法分析法,可以用来分析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兼语句、存在句、比较句、“把”字句等等。
在运用过程中,不从传统的分析方法和角度去考虑句子的主谓宾,而是将句子看成一种构式,并将句子分为几个语块。
同时,必须指出,这个构式表示什么,具备什么特征。
组成构式的各个语块之间的句法关系不必做分析。
1这种分析法,主要着眼于人类的语言是如何将某一个认知概念用构式表达出来。
在对构式语法理论和语块理论的结合产物——构式-语块理论的研究中,相比其他的学者,陆俭明和苏丹洁在其理论以及实践方面,做的有意义探索最多。
陆俭明先生在2009年5月的“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构式理论和语块理论可能会改写目前只以传统的“主-谓-宾”与“施-动-受”这一种思路来分析的汉语语法系统。
2苏丹洁、陆俭明(2010)就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提出三个观点,指出“构式-语块”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补充性的句法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就上述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3陆俭明(2010)通过“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分析了存在句,并指出这种分析方法和思路充分考虑和运用了人类语言甚至是人类认知的共性。
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语言学交流平台

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语言学交流平台来自上海的语言学交流平台编者按: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以“理论内涵——运用研究——应用研究”为线索,综述国内构式语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同时对由此引发的构式语法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和盲点以及理论建构等核心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促进汉语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一经引入国内便迅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若从张伯江(1999)运用构式语法对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进行由上而下的分析算起,构式语法研究在中国的历程只有十年多,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研究领域。
由这一阶段性的特点所决定,构式语法的理论内涵、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虽已有一定讨论,但还未形成一个很完善、系统性很强的理论。
而构式语法的运用和应用研究,还处于探索或起步阶段,需要做更多实践性研究。
基于此,本文以“理论内涵——运用研究——应用研究”为线索,综述国内构式语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旨在探讨目前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的理论研究现状、个案研究的热点与盲点、研究方法、理论建构等问题,以期促进汉语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
一、综而观之在认知语言学和框架语言学中,强调意义和形式匹配的“构式”(Construction)早已提出。
而Goldberg(1995)明确提出构式的“不可预测性”(unpredictability),认为语言中所有的形式,从最小的语素到句子结构都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form-meaning pairs),只要其意义不能从其形式或已有的构式推导出来,即不能预测,那么该形式就是一个构式。
构式义“不可预测性”的显著化是构式语法成为一种新的语法理论的关键。
构式语法源于但又独立于认知语法。
尽管认知语言学和框架语义学也认为构式是语法研究的一个单位,强调构式的整体性,但并没有引起人们对构式整体性的足够认识和重视,而“不可预测性”的提出使构式作为一个整体的特性得到高度关注,因为这种不可预测性充分体现了完形理论“整体大于部分组合”的观点,使得构式整体意义大于部分组合意义的论述变得有理有据。
《2024年“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范文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篇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有效的句法分析方法——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详细的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展示这种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二、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理论概述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构式语法和语块理论的分析方法。
构式语法强调语言的结构和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语言的结构是表达意义的基础。
而语块理论则认为,语言中的短语、习语、搭配等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单位是语言使用的基本单位。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语言中的构式和语块,揭示语言的结构和意义。
三、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应用(一)句法结构分析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对句子进行结构分析。
通过对句子中构式和语块的识别和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句子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例如,在句子“我喜欢吃苹果”中,我们可以识别出“喜欢”和“吃”两个动词构成的动宾结构,以及“我”、“苹果”等名词构成的名词短语。
通过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出这个句子的构式和语块,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语言教学应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语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常用的短语、习语和搭配等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输出质量。
四、构式—语块教学法基于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和应用,我们可以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法——构式—语块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以构式和语块为核心,通过分析语言中的构式和语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教学步骤1. 识别构式和语块: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识别句子中的构式和语块,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意义。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近年来,在语言学领域中,有一个叫做“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方法越来越受到探究者的重视。
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句法分析和语言教学中。
本文将介绍“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定义、原理以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起首,我们来了解一下“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定义。
该方法提出了句法结构中的两个重要观点,即“构式”和“语块”。
构式指的是一定类型的特殊语法结构,它可以由多个词组成,具有固定的句法和语义功能。
而语块则是一个在特定上下文中具有一定意义的词的组合。
构式和语块的观点是“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重要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谈论一下“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原理。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分析句子中的构式和语块来理解和诠释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语义。
在传统的句法分析中,句子的结构是通过短语结构树来表示的,而“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则强调语块的重要性。
通过对语块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从而实现更精确的句法分析。
那么,“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在语言教学中有何应用呢?起首,在语法教学中,该方法可以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和精通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通过分析构式和语块,同砚可以更加深度地理解句子的构造和意义,从而更准确地运用语法知识。
其次,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该方法可以培育同砚对句子结构和篇章连贯性的敏感性。
通过对构式和语块结构的分析,同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此外,在翻译教学中,该方法可以援助同砚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句子。
通过对构式和语块的分析,同砚可以更好地把握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从而实现更准确的翻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接受一些详尽的教学策略来运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
起首,可以通过举例法来引导同砚分析句子中的构式和语块。
可以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句子,把其中的构式和语块进行分析,援助同砚理解和精通。
其次,可以接受小组合作进修的方式,让同砚互相沟通和谈论句子的分析结果,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
《2024年“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范文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篇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实用性,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探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二、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是指将句子按照构式(语法结构)和语块(固定或半固定的词汇组合)进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句子结构的整体性和词汇的组合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内容。
1. 构式的概念与特点构式是指句子中的语法结构,包括句子的基本框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以及句子类型的划分等。
构式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是句子语义表达的基础。
2. 语块的概念与特点语块是指语言中固定或半固定的词汇组合,包括习惯用语、固定短语、搭配等。
语块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功能性的特点,是句子表达的重要手段。
三、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应用(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方法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的构式和语块,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语块在句子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搭配和用法。
2. 教学实例以英语为例,教师可以分析一个包含多个语块的句子,如“I am happy to see you”(我很高兴见到你)。
这个句子中包含了“am happy to see”这一固定短语和“I...to see you”这一常见结构。
通过分析这个句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句子的构式和语块,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1. 学习方法学习者可以采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通过分析例句来掌握句子的构式和语块。
同时,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记忆和运用语块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输出能力。
2. 学习实例以汉语为例,学习者可以分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一常用表达中的构式和语块。
构式语法 陆俭明

一种新的语法研究方法论——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构式语法的思想最早是由格语法的创始者Fillmore(1990)提出来的,后经Adele E. Goldberg(1995)和Paul Kay(1995)等学者的研究而越见深入,其中以Goldberg 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意,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学者,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泰斗LAKOFF 的高徒,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语言学教授。
她的博士论文是《A Construction: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后经整理在美国出版,现在成为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本书今年三月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译者吴海波,书的中文译名是《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是:假设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
Goldberg所说的构式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句式,也包括成语、复合词、语素等。
从句式这个平面说,按Goldberg 的构式语法理论,句式有独立的语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句式本身也表示独立的意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
举例说明。
现汉中有一类表示存在义的句式(存现句):NP1+V+着+NP2,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墙上挂着一幅画。
这种句式有三个特点:1、主语和宾语的置位。
2、B类句式的施事者的隐藏。
3、按说句法成分的语义角色不同,所造成的语法意义有差异,但A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施事,而B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受事,但是两种句式的语法意义一致,怎么解释这种现象?针对这三个问题,生成语法学有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句式变异说”,二是“动词变异说”,即由一元变为二元,三是“轻动词说”。
现代汉语语法教程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教程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教程陆俭明》是一本经典的语法教材,它以系统、全面的方式介绍了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本教材进行评价,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知识。
首先,这本教材在选择内容和组织结构上都非常全面和合理。
它囊括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如词汇、句法、语义等,其中每个章节都有清晰的主题和逻辑顺序。
这种系统性的安排使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从基础知识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语法现象。
其次,陆俭明教授在教材中采用了生动而易于理解的语言风格,这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
他避免了枯燥的语法术语和复杂的句型结构,而是用简单明了的例子和比喻来解释语法规则。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习者能够更轻松地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
此外,这本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每个章节的末尾,教材都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例句和语料,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语法分析和应用。
最后,这本教材的指导意义也非常明显。
它不仅介绍了汉语的语法规则,还探讨了不同语法现象的背后逻辑和用法习惯。
这使读者能够了解到语法规则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语法教程陆俭明》是一本生动、全面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语法教材。
它通过系统性的内容安排、简明易懂的语言风格、练习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帮助学习者掌握和应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这本教材提升自己的语法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研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_从英汉对比三例谈起

· 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年
释: 例 ( 1 ) 意味着 “我” 与 “女朋友 ” 之间已经 , “距 离 ” 近, 所 以 不 用 “的 ” ; 而例 亲密 无 间 ( 3 ) 中 “我 ” 与 “女朋友 ” 之间八字还没有一撇 ,“距离” 远,所以要用 “的” 。 呢 显然,这就将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修饰名词时用 “的” 不用 “的” 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向前推进了 一大步。 对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即为什么英汉语有 差异,还未见有人做出解释。 笔者认为, 对这一问 题的探索将会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类语言的共性 及各种语言的个性特点, 而且会加深我们对语言与 认知关系的认识。 上面的例子还说明, 语言对比研究很重要, 有 助于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 1. 2 汉语介词 “和” 与英语介词 with 汉语和英语都有引出表示伴随者的介词或者说 前置词, 汉 语 是 “和 ” ( 作 为 “和” “跟” “同 ” “与” 的代表,下同) ,英语是 with。但是,汉语的
似性原则中的距离准则来解释。 在此基础上张敏进 一步将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问题类 推 到 名 词 修 饰 名 词,探讨 “我女朋友 ” 和 “我的女朋友 ” 的区别 ( 即 “我女朋友≠我的女朋友” ) 。如在下列语境中, : 得用 “我女朋友” ( 1 ) 陈教授: 这位是……? 张云轩: 她是我女朋友。 , “我 ” 和 “女朋友 ” 中间 除非要强调区别性 。例如: 才用 “的” ( 2 ) 陈教授: 这位是……? 张云轩: 她是我女朋友。 黄凌峰: ( 冲 着 张 云 轩 ) 你 是 不 是 喝 酒 喝 多 了! ? 她哪是你的女朋友,她是我的女朋友。 但在下列语境中, 得用 “我的女朋友 ” ( 不含 强调意味) : ( 3 ) 甲: 老 师, 你 也 知 道, 我 是 个 很 内 向 的 人,再说我们单位的女同胞都结了婚了 …… 乙: 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一个? 甲: 好啊,老师! 乙: 那你说说,要什么条件? 甲: 要说什么条件啊, 我的女朋友不要求很漂 亮,只要心地好就行。 , 而在例 为什么在例 ( 1 ) 语境下不用 “的 ” ( 3 ) 语境下要用 “的 ” ? 这也可以用距离准则来解
《2024年“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范文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篇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在语言学习中,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一种名为“构式—语块”的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通过分析其理论基础、实施步骤以及应用效果,旨在为语言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构式语法和语块理论的语言分析方法。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使用是构式和构式之间的组合,而语块理论则强调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预制语块,这些语块是语言使用的基本单位。
因此,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将构式和语块相结合,从构式的角度分析句子结构,从语块的角度分析语言使用,以达到全面、深入地理解语言的目的。
三、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实施步骤1. 确定句子构式:首先,需要确定句子的构式,即句子的基本框架和结构。
这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来实现。
2. 识别语块:在确定构式后,需要进一步识别句子中的语块。
语块可以是词汇短语、习语、搭配等,它们在句子中承担着不同的语义角色。
3. 分析语块与构式的关系:在识别语块后,需要分析语块与构式之间的关系。
这包括语块在构式中的位置、作用以及与其他语块的关系等。
4. 理解句子意义:最后,通过分析构式和语块,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语言使用。
四、构式—语块教学法的应用构式—语块教学法是一种以构式和语块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通过分析构式和语块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 引入构式和语块概念:首先,向学生介绍构式和语块的概念和重要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观念。
2. 展示构式和语块:通过示例句子,展示不同的构式和语块,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用法。
3. 分析构式和语块: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构式和语块,让他们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关系。
4. 练习运用构式和语块:通过练习和运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构式和语块,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阐述“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实践。
我们将对“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与传统句法分析法的区别。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该分析法在汉语和其他语言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其解释力和实用性。
本文还将探讨“构式—语块”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从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其在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我们将对“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语言学界和教育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框架“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是一种新型的句法分析方法,它结合了构式语法和语块教学的理念,旨在提高语言学习者的句法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该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构式语法的核心理念:构式语法认为,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并非简单的词汇组合,而是由一系列固定的构式所构成。
这些构式具有独立的意义和功能,不受其中词汇意义的影响。
因此,在句法分析中,应重视构式的整体意义和功能,而非仅仅关注词汇的意义。
语块教学的优势:语块教学强调将语言中的常用表达形式作为整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则。
语块教学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强调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实践应用: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中,学习者需要首先掌握各种构式的整体意义和功能,然后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块。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提高句法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理论框架的实践意义:该理论框架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对于语言教学者而言,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快速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则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024年“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范文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篇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句法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语言教学的基础。
在语言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句法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则和结构,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逐渐成为语言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探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语言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构式语法和语块理论的分析方法。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通过构式实现的,即语言的各个成分在特定语境下形成的固定组合,具有一定的形式和意义。
而语块理论则认为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多词组合单位,这些单位是人们自然语言的产物,具有特定的语义和语法功能。
因此,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将语言的构式和语块作为基本单位,通过分析这些单位的形式和意义,揭示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三、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的应用(一)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通过分析语言的构式和语块,学生可以了解语言的语法和语义特点,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则。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记忆和运用常见的构式和语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最后,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
通过分析语言的构式和语块,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从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具体应用方法1. 构建构式—语块库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构建构式—语块库。
这个库可以包括常见的构式和语块,以及它们的用法和例句。
通过学习和记忆这些构式和语块,学生可以掌握语言的规则和结构,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结合语境进行句法分析在句法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构式—语块与具体语境相结合,分析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构式语法 陆俭明

一种新的语法研究方法论——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构式语法的思想最早是由格语法的创始者Fillmore(1990)提出来的,后经Adele E. Goldberg(1995)和Paul Kay(1995)等学者的研究而越见深入,其中以Goldberg 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意,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学者,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泰斗LAKOFF 的高徒,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语言学教授。
她的博士论文是《A Construction: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后经整理在美国出版,现在成为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本书今年三月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译者吴海波,书的中文译名是《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是:假设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
Goldberg所说的构式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句式,也包括成语、复合词、语素等。
从句式这个平面说,按Goldberg 的构式语法理论,句式有独立的语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句式本身也表示独立的意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
举例说明。
现汉中有一类表示存在义的句式(存现句):NP1+V+着+NP2,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墙上挂着一幅画。
这种句式有三个特点:1、主语和宾语的置位。
2、B类句式的施事者的隐藏。
3、按说句法成分的语义角色不同,所造成的语法意义有差异,但A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施事,而B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受事,但是两种句式的语法意义一致,怎么解释这种现象?针对这三个问题,生成语法学有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句式变异说”,二是“动词变异说”,即由一元变为二元,三是“轻动词说”。
《2024年“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范文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篇一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在语言学习中,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有效的句法分析法——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构成规则,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二、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构式语法和语块理论的句法分析法。
它认为语言是由构式和语块组成的,构式是指具有特定意义的语法结构,而语块则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词汇短语。
在分析句子时,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将句子分解为这些构式和语块,从而揭示句子的深层结构。
1. 构式的理解构式是指具有特定语法功能的语法结构,它包括词序、句型、语气等多个方面。
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中,构式是句子分析的基础。
通过识别句子中的构式,我们可以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功能。
2. 语块的理解语块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词汇短语,它包括习惯用语、固定搭配、成语等多种形式。
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中,语块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通过识别句子中的语块,我们可以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和表达方式。
三、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通过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掌握不同构式的用法和功能。
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韵律、语调等语言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学生可以自主分析句子结构,掌握语言规则。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
四、教学法实践与效果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运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1. 呈现例句: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含有目标语言的例句,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构成和表达方式。
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苏丹洁陆俭明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苏丹洁(2010语块是构式和词项的中介———以现代汉语“V 起NP 来”为例我们说的“语块”指的是“chunk”,它指的是一个构式中以一定的句法形式相对独立地承该构式的一个语义单元的句法语义聚合体④。
例如,“墙上挂着一幅画”中,“墙上”“挂着”和“一幅画”就分别是一个语块。
我们所说的“语块”实际上是认知心理层面的“组块”(chunk) (Miller,1956)在语言句法层面的体现,反映了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实际运用单位(Langacker,1995:170,1997:9; Croft,2001:189; 陆丙甫,2008; Wang,2010)。
组块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心理实验所提供的数据,大脑运用语言进行组码(即编码)也好,解码也好,能容纳的离散块的最大限度是“7 ±2”。
处理者会把需要记住的离散块数量尽量控制在“四”以下。
(陆丙甫、蔡振光,2009)这样,一个语句表面看是由若干个语素或者说若干个词组合成的,在处理加工中实际的组成单位是语块。
④本文所说的“语块”(chunk)与当前第二语言教学界讨论较多的“语块”(formulaic language)是不同的:“formulaic language”指的是词汇层面上一个一个的词语聚合体,即语言中高频出现的、具有一定习语性的构块(Nattinger &DeCarrico,1992; Lewis,1997; Wray,2002、2008)。
2. 3 语法教学研究要带有语言共性的眼光我们认为,不仅语法本体研究要带有语言共性的眼光,语法教学研究更要带有语言共性的眼光。
当前世界上的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尽管具有不同的母语背景,但都拥有作为人类基本的共同生活经验,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具有具象和抽象思维理解能力的成年人。
在他们的认知系统中,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概念。
目的语的语法教学(不仅仅是汉语,对其他语言也适用)要获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学习者对某一情景的认知共性,在此基础上阐明目的语在表达这一情景时采取的个性策略和特点。
陆俭明-再谈语义关系多重性

在存在句中,凸显的则 是‚ 存在处所 — 存在方 式 — 存在物‛之间的语 义关系。
在容纳量与被容纳量关 系的句子当中,凸显的则 是‚ 容纳量 — 容纳方式 —被容纳量 ‛之间的语义 关系。
其情况类似于 人类社会中的 人际关系
这种语言现象,我们给它 起了个名字,叫‚词语之间 语义结构关系的多重性‛
南昌大学中文系(2011.3.28)
再谈相同词语之间 语义关系的多重性
陆俭明 北京大学
1
词语间存在着 两种结构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 语义结构关系
弟弟
1
.
吃了
一个苹果。
2
1-2 主谓
3
.
4
3-4 动宾
语义上“施—动—受”
弟弟 吃 苹果
句法结构关系直接 受词序影响——词序 变动,句法结构关系 就不一样了。
说明原因
原因之一
一个词的意义,是极为复 杂的,这如同一个词的句法 功能是复杂的一样。
以动词‚吃‛为例
它最基础的意义是‚用嘴咀嚼后将食物咽进体 内‛,而‚吃‛又可以通过隐喻或转喻产生各种 引申含义;在不同的构式中,实际只能实现或者 说凸显词的义项的某一部分内涵。这样,我们就 可以理解: 在‚那个人吃了一锅饭‛中,实现或凸显的是 ‚吃‛的基础意义内涵; 在‚十个人能吃/吃不了一锅饭 | 一锅饭能吃/ 吃不了十个人‛里,实现或凸显的是体现‚吃‛ 的引申义,抽象为一种容纳方式,而作为‚吃‛ 的基础的意义内涵,只是潜在的。
8
相同词语之间,所 形成的语义结构关系 是不是也不止一种?
9
早有人不自觉地 注意到这一点了, 但未见有人正面论 述过。
10
例如,已经有人注意 到,有的句子的歧义现 象是由句子内部语义结 构关系不同引起的。经 典的例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苏丹洁陆俭明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提要本文就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提出三个观点:第一,语法研究、语法教学不能囿于“主—谓—宾”“施—动—受”这一传统的句法研究和教学思路。
第二,在语法研究中要树立“从认知角度去认识语言共性和个性”这一观念。
第三,“构式—语块”分析法和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补充性的句法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这一方法建立在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共性基础之上,在分析和教授一些汉语句式方面,优于传统的思路。
文章对上述观点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认知共性语言共性构式语法“构式—语块”理论语法研究与教学一传统的语法分析思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的语法理论,不管是形式派、认知派还是功能派,基本上都是从古希腊语言学传统发展而来的,只是每一流派的研究角度、所用术语、所要达到的期望值不同而已。
它们在对句子结构的描写上,都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路———句法上的“主—谓—宾”(主语—谓语—宾语)、语义上的“施—动—受”(施事—动作—受事),但这一思路难以涵盖、解释一切句法结构。
我们看到,当前发展迅速的应用语言学对其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1存在句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问题现代汉语里有一种存在句,其格式是:处所成分+动词+着+名词语①。
或码化为:NPL +V +着+NP 。
例如:A 组:(1)门口站着三个孩子。
B 组:(5)墙上挂着两幅地图。
(2)教室里坐着许多学生。
(6)花瓶里插着一束玫瑰花。
(3)床上躺着一个病人。
(7)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4)桌子底下趴着一条小狗。
(8)柱子上刻着一个“忍”字。
755*①本文初稿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与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杭州2009.10)上宣读,与会学者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也给予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本次发表对初稿作了较大的改动,本文错谬之处是作者的责任。
包括名词和名词短语。
我们查阅了六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参考书———卢福波(1996)、刘月华等(2001)、房玉清(2001)、朱庆明(2005)、陆庆和(2006)、张宝林(2006)。
它们对上述存在句基本上都是采用句法上的“主—谓—宾”、语义上的“施—动—受”这一传统思路来分析的,认为在句法上,不管A组或B组,都是“主—谓—宾”(学界有人认为是“状—动—宾”);语义上,A组是“处所—动作—施事”,B组是“处所—动作—受事”。
当然,各人在具体说法上略有不同。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许多教材也是按这一思路来编写的,如刘珣(2003:64)使用了这样的提法:“S+V+Pt or Complement+Num-MP+O”。
这样教了之后,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却常常回避使用存在句。
他们的困惑是:(a)发出“挂”“插”“贴”和“刻”这些动作的人怎么不在句中出现?(b)汉语是SVO语序,“学生”怎么会在动词“坐”的后面?(c)“挂着”“插着”“贴着”和“刻着”是表示“正在挂”“正在插”“正在贴”和“正在刻”吗?在实际运用中,比如在描写一个静态场景时,学习者常常出现如下偏误②:(9)*桌子上放在一瓶水。
(10)*在桌子一瓶水。
或者干脆回避使用这种存在句,如:(11)水瓶在桌子上面。
(12)一瓶水放在桌子上。
1.2“把”字句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问题当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把”字句的教学不管具体方法和形式如何,归根到底其理论基础都是根据这一传统的分析思路:“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名词语1+‘把’+名词语2+动词语③”,“把”字句表示处置的意义,意思是“X把Y怎么样”;其中的“名词语1”通常是后面动词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动作者,“名词语2”通常是后面动词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受动者。
其中的动词语不能只是单个儿动词,一般后面要带上一些别的成分,最常见的是补语成分,如:(13)妈妈把衣服洗干净了。
或者是“了”“着”等,如:(14)他把自行车卖了。
(15)你把书拿着。
句中如果出现否定词语或能愿动词,不能直接放在动词前,应放在介词“把”前,如:(16)张三不会把球还给你的。
(*张三把球不会还给你的。
)其本体研究上的依据,往往是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妈妈把衣服洗干净了121-2主谓结构34()3-4“状-中”结构56785-6介词结构;7-8述补结构或者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妈妈”是主语;“把衣服”是介词结构,作状语;“洗”是谓语;“干净”是补语。
“妈妈”是“洗”这一动作的施事,“衣服”是“洗”的受事。
855②③中介语实例(9)、(10)和(11)来自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汉语系本科二年级(上)外国留学生《汉语基础写作》课程2010年1月期末考试试卷。
包括动词和动词短语。
我们看到,徐桂梅、陈满华(2006)也是按照“主—谓—宾”“施—动—受”的思路来分析“把”字句的。
按上面这种思路分析、编排和教“把”字句,其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在“把”字句的教与学上普遍存在一种挫败感———教师花了很多时间来教,学生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学,结果却总是掌握不好,一用“把”字句就出现这样那样的偏误。
总之,正如杨素英等(2007)所指出的,存在句“很难习得”;也正如黄月圆、杨素英(2004)所指出的,“把”字句也“成为习得难题”。
1.3存在句和“把”字句实质的语义配置和语义关系存在句和“把”字句在第二语言教学和习得中存在问题,其根源在哪里?我们觉得,总根源就在于我们老是用“主—谓—宾”“施—动—受”这种传统思路来分析。
事实上,对于存在句,不管是分析为“主—谓—宾”还是“状—动—宾”,都无助于外国学生对汉语存在句的理解;我们认为,存在句内部的语义配置已经不再是“(A组)处所—动作—施事”“(B组)处所—动作—受事”,其内部的语义配置都是:存在处所—存在方式—存在物。
再说“把”字句。
据崔希亮(1995)统计,“A把B+VP”(VP是述补结构或包含述补结构)这种“把”字句在实际语料中占到了86%以上。
“把”字句的意义并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处置”,而是表示“致使”(薛凤生,1989;张伯江,2000;郭锐,2003;叶向阳,2004)。
我们认为,“把”字句内部的语义配置实际也不再是:施事—把—受事—动作,其具体的语义配置形式比较复杂。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存在句里“学生”和“坐”之间没有施事与动作的语义关系吗?“挂”和“地图”之间没有动作和受事的语义关系吗?难道“把”字句中“妈妈”和“洗”之间没有施事和动作的语义关系,“洗”和“衣服”之间没有动作和受事的语义关系吗?当然有,但是“施—动—受”这种性质的语义关系在这些句子里只是潜在的,这些句子所凸显的其实是另外一种性质的语义关系。
正如上文已经指出的,存在句内部凸显的是“存在处所—存在方式—存在物”这样的语义关系。
语言中词语之间这种语义现象,陆俭明(2008)称之为“词语之间语义结构关系的多重性”。
词语之间语义结构关系的多重性决定了我们的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不能囿于“主—谓—宾”“施—动—受”这一传统的分析思路。
二从认知角度去认识语言共性和个性那么,该采取什么样的分析思路呢?我们认为构式语法理论和组块理论可以帮上大忙。
2.1构式语法理论和组块理论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 Grammar)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90年代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语法分析理论。
该理论认为,不能光研究“核心结构”,非核心结构更值得研究,因为“通过研究非核心结构可以使我们对语言有更深入的了解”。
构式语法是“生成性的”,但“非转换的,在该语法中不存在底层句法形式或语义形式”(Goldberg,1995)。
构式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构式是形式和意义(包括了功能)的匹配(pair);2)构式本身能表示独特的语法意义,自身有其独特的语义结构关系;3)构式的形式、意义都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其他构式直接推知。
(Goldberg,1995、2006、2009)我们说的“语块”指的是“chunk”,它指的是一个构式中以一定的句法形式相对独立地955承载该构式的一个语义单元的句法语义聚合体④。
例如,“墙上挂着一幅画”中,“墙上”“挂着”和“一幅画”就分别是一个语块。
我们所说的“语块”实际上是认知心理层面的“组块”(chunk)(Miller,1956)在语言句法层面的体现,反映了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实际运用单位(Langacker,1995:170,1997:9;Croft,2001:189;陆丙甫,2008;Wang,2010)。
组块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心理实验所提供的数据,大脑运用语言进行组码(即编码)也好,解码也好,能容纳的离散块的最大限度是“7ʃ2”。
处理者会把需要记住的离散块数量尽量控制在“四”以下。
(陆丙甫、蔡振光,2009)这样,一个语句表面看是由若干个语素或者说若干个词组合成的,在处理加工中实际的组成单位是语块。
构式语法理论和组块理论结合使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存在句式和“把”字句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2从认知角度看人类语言之共性和个性人类语言有共性,各个语言又有各自的特性,这几乎已成为语言学界的共识。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是人类认知共性在语言层面上的体现。
那么人类的认知共性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认为,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存在相同的“认知—言语过程”(不妨称之为“认知—言语过程”假设)。
这一“认知—言语过程”假设具体内容如下:1)客观世界(客观事物与现象,包括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等);2)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而形成直感形象或直觉;3)在认知域内进一步抽象,由直感形象或直觉形成意象图式、概念框架;4)投射到人类语言,形成该意象图式、概念框架的语义框架;5)该语义框架投射到一个具体语言,形成反映该语义框架的构式;6)物色具体词项填入该构式,形成该构式的具体的句子。
(陆俭明,2009b)第二,概念结构(conceptual structure)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概念空间(conceptual space),这些概念空间反映了人类共有的经验结构。
譬如,人类概念结构层面中一般都有表示动作、位移、存在、致使等概念空间,分别反映了人类对生活中相应的事件的共性经验。
第三,同一个概念空间中存在着共同的概念组块。
譬如,表示动作性事件的概念空间,往往包含“动作”“动作者”等组块;表示存在的概念空间,往往包含“存在物”“存在处所”等组块。
(苏丹洁,2009c)语言学家越来越强调从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出发,通过人类在客观世界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概念结构来分析、解释语言结构。
认知语法认为,语义等于概念形成过程。
(Lan-gacker,1987)人类语言对概念进行编码的过程,就是概念化⑤和句法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