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诊断及描述实用模板心得
无痛电子胃镜诊断模板
无痛电子胃镜诊断模板
1、胃癌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检查,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均在正常范围;早期胃癌(Ⅰ型,隆起型)
食管粘膜正常;
贲门通畅;
胃底未见异常;
胃体/胃窦大弯侧/小弯侧/前壁/后壁/胃角可见一直径××cm息肉样突起,表面凹凸不平,颜色发红/苍白,伴出血斑和粘膜糜烂,无蒂广基;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2、早期胃癌(Ⅱ型,表浅型)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检查,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均在正常范围;食管粘膜正常;
贲门通畅;
胃体/胃窦大弯侧/小弯侧/前壁/后壁/胃角可见一平坦发红粘膜,表面不规则,凹凸不平,伴出血、糜烂及苔附着病灶边缘不规则呈虫噬状,皱襞中断集中;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3、早期胃癌(Ⅲ型,凹陷型)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检查,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均在正常范围;
食管粘膜正常;
贲门通畅;
胃体/胃窦大弯侧/小弯侧/前壁/后壁/胃角可见一凹陷,基底有渗出物覆盖,边缘不整齐,有出血、糜烂及结节状改变;
幽门开合良好;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4、进展期胃癌(隆起型)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检查,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均在正常范围;食管粘膜正常;
贲门通畅;
胃体/胃窦大弯侧/小弯侧/前壁/后壁/胃角可见××cm大小隆起性肿物,广基,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样,质地脆/硬,易出血,边界清;
幽门开合良好,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5、进展期胃癌(溃疡型)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检查,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均在正常范围;食管粘膜正常;
贲门通畅;
胃体/胃窦大弯侧/小弯侧/前壁/后壁/胃角可见××cm大小溃疡,溃疡基底污秽、出血、凹凸不平;边缘不整齐,皱襞中断,周边隆起呈环堤状,质地脆/硬,易出血,与周围粘膜分界清;胃壁僵硬,蠕动差;
钟德金胃镜操作心得
钟德金胃镜操作心得
胃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部、食管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器官的情况,对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胃镜检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操作心得。
一、准备工作
在进行胃镜检查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患者需要空腹6-8小时,以保证胃部清洁,避免食物残渣影响检查结果。同时,还需要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以便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二、操作技巧
1.正确握持胃镜
胃镜的握持方式对于检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握持胃镜时,应将手指伸直,将胃镜握在手掌中央,手指自然弯曲,拇指和食指夹住胃镜的控制杆,中指和无名指支撑胃镜的管体,以保证胃镜的稳定性。
2.正确进入食管
进入食管是胃镜检查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进入食管时,
应将胃镜的控制杆向前推进,同时将头部向后仰,以便胃镜顺利进入食管。进入食管后,应将胃镜的控制杆向下倾斜,以便观察到食管的全貌。
3.正确进入胃部
进入胃部是胃镜检查的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进入胃部时,应将胃镜的控制杆向前推进,同时将头部向前低下,以便胃镜顺利进入胃部。进入胃部后,应将胃镜的控制杆向上倾斜,以便观察到胃部的全貌。
4.正确观察病变
在观察病变时,应将胃镜的控制杆向左右移动,以便观察到胃部的各个部位。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病变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三、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插入
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应避免过度插入,以免损伤食管和胃部黏膜。一般来说,胃镜插入到胃底即可。
超声胃镜正式报告模板
超声胃镜正式报告模板
超声胃镜正式报告模板
一、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
性别:就诊日期:
住院号:就诊医生:
二、临床症状
患者主要症状:
三、检查所见及结果
1.胃镜检查所见:
详细描述患者胃黏膜的情况,包括胃壁是否平整、颜色、黏膜表面是否有溃疡、结节、糜烂等。同时描述有无出血、渗出物或肿块。
2.病变定性分析:
根据患者胃镜检查所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对病变进行定性分析。
3.病变定量分析:
如果可能,对病变进行大小、数量等定量描述。
四、医学建议
根据检查结果,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医学建议,包括但不限于用药治疗、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等。
五、其他
在此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提示、注意事项等通知。
备注:
1.本报告仅对患者本次检查结果进行描述,不具备治疗意见。
2.此报告仅供医生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具体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判断。
六、报告编写人及日期:
编写人:
审核人:
报告日期:
胃镜病理报告举例
胃镜病理报告举例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胃镜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胃部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胃镜检查可以通过观察胃黏膜的显示情况,检测
出胃部的病变,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而胃镜病理报告则是对
胃镜检查结果的详细描述和诊断。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一份胃镜病理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病例简介:患者为55岁男性,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胃镜检查显示胃部溃疡。
胃部活检病理报告:
1. 标本来源:胃部活检组织。
2. 标本数量:1块。
3. 标本质地:软,直径2.0cm。
4. 病理学所见:镜下观察见溃疡区域边缘不规整,溃疡深达黏膜
下层。溃疡边缘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
5. 病理学诊断:胃黏膜溃疡。
结论:
根据病理学所见,本次胃镜检查显示患者胃部存在溃疡。溃疡深
度较深,且伴有炎细胞浸润,提示炎症反应明显。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胃部通畅。
胃镜病理报告是临床医生对患者胃部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通过
对病理学所见的详细描述,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建议,帮助
患者尽早康复。在进行胃镜检查时,患者应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积极配合治疗,做好相关的饮食和生活调节,以提高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胃镜病理报告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
胃镜病理报告是医生根据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后所发现的病理变
化进行诊断和分析的报告。胃镜病理报告主要包括病变的名称、程度、分布、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和建议治疗方案等内容。下面我将针对
一份胃镜病理报告举例进行详细描述。
护士胃镜室的出科心得
护士胃镜室的出科心得
胃镜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胃肠道疾病。在胃镜室工作的护士,承担着协助医生进行胃镜检查的任务,负责患者的护理和操作。在这个职业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以下是我在胃镜室工作的出科心得分享。
一、准备工作要充分
在患者到来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确保胃镜设备的正常运转,检查各项参数和功能是否正常。其次,要检查所需的检查用具和消毒器材是否齐全,并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和准备。此外,还要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以确保使用的药品安全有效。
二、患者护理要细致
患者到来后,我们要先对其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其病史、过敏史和用药情况等。在询问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关心,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专业。同时,要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检查其生命体征是否稳定,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胃镜检查。
三、操作要规范
在协助医生进行胃镜检查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首先,要熟悉胃镜的组成和使用方法,掌握正确的握持方式和进镜角度。其次,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在操
作过程中,要注意维持患者的舒适度,避免过度刺激或造成不适。
四、危急情况要应对及时
在胃镜检查中,有时会出现危急情况,如出血、呼吸困难等。在面对这些情况时,我们要冷静应对,采取紧急措施。首先,要立即停止检查,并通知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其次,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如止血、氧气辅助通气等。同时,要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让他们保持镇定和信心。
五、文明礼貌待人
在胃镜室工作,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以文明礼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和家属,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权益。在与患者交流时,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充分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胃镜室出科小结范文
胃镜室出科小结范文
胃镜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技术,通过将一根纤细的光纤插入患者口腔,然后进入胃部,可以直接观察到胃壁的病变情况。胃镜室是胃镜检查的专门设施。在胃镜室中,医生和技术人员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文将对胃镜室出科小结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患者基本信息
本次出科的患者为男性,53岁。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伴有食欲减退。来院已2周。患者有长期饮酒史,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有吸烟史,父亲有胃癌病史。查体为全身情况一般,皮肤黄染,腹部触诊可触及压痛。
二、检查结果分析
该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胃窦部可见胃黏膜增生,伴有红斑,表面可见小溃疡,溃疡周围有浅表溃疡,边界不清。幽门脊可见幽门融合,胃窦部可见增厚,有浅表腺瘤样改变。胃窦部可见黏膜下层结节样病变。根据上述结果,初步诊断为胃窦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胃黏膜增生。
三、治疗方案和效果
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病情,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治疗方案:
1. 对黏膜增生和溃疡进行抑制治疗:患者口服PPI药物,每天1次。同时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每天3次。
2. 对腺瘤样改变进行手术治疗: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我们决定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剥离腺瘤样改变,同时送病理检查。
3. 建立随访制度: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病变的发展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如下:
1. 黏膜增生和溃疡的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腹痛和恶心症状明显减轻,食欲也得到改善。
2. 腺瘤样改变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病理结果显示腺瘤良性,未见癌变。
胃镜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胃镜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胃镜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参加胃镜培训是我作为医学专业人士必须经历的一部分,下面是我从胃镜培训中得出的心得体会总结:
首先,胃镜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在培训期间,我接触到了各种胃镜设备和器械,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和操作它们。我了解了胃镜检查的步骤和流程,并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正确的定位和观察。通过实践操作,我逐渐掌握了胃镜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并且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其次,胃镜培训加强了我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习了胃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了解了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通过观察和记录胃镜检查中的病变,我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胃镜培训还让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胃镜引导下的活检和治疗,这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第三,胃镜培训增强了我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在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常常会感到紧张和不适。作为培训医生,我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安抚,让他们放松并配合检查。通过与患者的互动,我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们的症状和关注点,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和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检查结果。
此外,胃镜培训还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胃镜检查中,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检查过程。在
培训期间,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分工合作,互相支持。良好的团队合作除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在胃镜培训中,我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胃镜检查报告单范文
胃镜检查报告单范文
随着胃镜在我国医疗机构的普及,做胃镜检查的人日益增多,上消化道疾病的确诊率也越来越高。现在我国三级及大部分二级医院都开展了胃镜检查项目。对于上消化道疾病来讲,胃镜检查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手段,因其比较直观、有可疑之处可以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即可明确诊断。随着胃镜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操作医务人员技术的不断熟练、手法的改进,病人受到的痛苦程度越来越小、甚至发展至今的无痛胃镜、胶囊胃镜等,并且胃镜的适用范围也在扩大、目前不仅用于诊断疾病、同时也用于治疗,如上消化道的息肉摘除,早期胃癌的切除、出血时的止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及食道裂孔疝的缝合治疗、食道癌中晚期非手术治疗时放支架缓解症状等。
胃镜一般可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球后三段,胃镜报告单主要是围绕这三部分进行描述的。
食管黏膜正常应为淡粉红色、壁光滑、血管纹理清晰、最下端的齿状线呈规则的园弧状、或蝶型、锯齿型、半岛型等。病理性改变为黏膜充血(发红)、水肿、不光滑、血管纹理不清、可见条状红斑、甚至有糜烂、溃疡。齿状线也失去正常形状等。这样改变往往是物理化学性因素所致食管炎、返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如果食管下端黏膜粗糙、血管纹理模糊不清、水肿、齿状线有缺损、溃疡、糜烂等改变、病理是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往往是Berrett食管病。
若见到胃黏膜突入食管腔内,尤其在恶心时明显,放松后又退回复原,齿状线上移、这往往是食道裂孔疝滑脱型的镜下表现。
另外食管壁上见到兰色或紫色的迂曲,向管腔突出的静脉血管者,往往是由于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所至的食道静脉曲张。
?胃镜检查诊断模板
胃镜检查诊断模板
急性胃粘膜病变
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胃底未见异常。弥漫性胃粘膜水肿、充血及多发性粘膜糜烂、出血或溃疡形成。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慢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胃底未见异常。胃窦部粘膜花斑状,充血,水肿,渗出,粘膜脆性增加,颗粒状增生。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慢性糜烂性胃炎
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胃底未见异常。胃窦部粘膜多发隆起性糜烂,直径0.5-1.0cm,隆起顶端呈脐样凹陷。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慢性萎缩性胃炎
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胃底未见异常。粘膜呈灰白色,粘膜变薄,血管网显露。部分称颗粒状/结节状增生。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肥厚性胃炎
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粘膜皱襞巨大扭曲如脑回状,胃小凹延长扭曲,胃窦正常。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胆汁返流性胃炎
食管粘膜正常。
胃粘液湖呈黄绿色,量中等。胃底未见异常。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幽门较松弛,可见胆汁返流。
十二指肠粘膜充血水肿,可见胆汁附着。
门脉高压性胃病
食管下端可见静脉曲张,呈蚯蚓状。
胃粘膜充血明显,多发性点状糜烂和出血点,呈“蛇皮样”外观。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球部散在点状糜烂和溃疡。
胃窦血管扩张症
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胃底未见异常。胃窦部粘膜毛细血管扩张,粘膜下静脉去扭曲扩张。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胃溃疡
胃溃疡(A1期)
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胃底未见异常。胃体/窦部小弯/大弯侧/胃角可见一直径**cm溃疡,边缘水肿,底覆厚白苔,污秽。幽门开合良好。
胃镜个案报告范文模板
胃镜个案报告范文模板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部分的内容:
胃镜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在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胃镜检查的背景和意义、检查的步骤和方法、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优势和局限性、对检查结果的处理和解读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具体可以包括:
1. 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篇文章的引导和概要;
2. 正文部分:包括胃镜检查的背景和意义、检查的步骤和方法、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 结论部分:总结胃镜检查的优势和局限性,对胃镜检查结果的处理和解读进行讨论,以及胃镜检查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对文章结构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为他们理解和阅读文章提供了指导。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对胃镜个案报告的范文模板的撰写,帮助医务人员和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胃镜检查的正文要求和结构,提高医务人员对胃镜检查的专业水平。同时,本文也旨在让患者了解胃镜检查的背景、意义、步骤、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以及对检查结果的处理和解读,从而增强患者对胃镜检查的信心和合作度。最终,我们希望可以促进胃镜检查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
2.正文
2.1 胃镜检查的背景和意义
胃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它通过将柔软的胃镜插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肠,对这些消化系统的病变进行直接观察和诊断。胃镜检查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消化科出科小结
消化科出科小结
消化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本次医学实习期间,我有幸进入了某市人民医院的消化科进行学习和实践。在这段时间里,我得到了消化科专家和医护人员的悉心指导,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在此次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胃镜检查、肠镜检查、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工作。现将我的实习经历和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消化科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胃及食管等消化道疾病。本次实习中,我参与了大量的胃镜检查工作,包括病人的准备、镜头的插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等。通过实践,我对胃镜检查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我学会了在检查前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其病史和症状,以便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检查和判断。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插入胃镜,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观察胃黏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注重细节,如观察胃黏膜的颜色、纹理、血管分布等,从而能够对胃的病变有更准确的判断。
二、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查结肠及直肠疾病的方法,在本次实习中,我也参与了大量的肠镜检查工作。肠镜检查的操作要求更为复杂,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通过实践,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
插入肠镜,如何调整镜头的角度和深度,以便更好地观察结肠的情况。在操作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遇到的困难和突发状况,如狭窄的肠道、出血等。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的交流和指导,我逐渐掌握了肠镜检查的技巧。
三、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胃镜诊断及描述模板心得
胃镜心得
胃镜下诊断及描述模板(自己整理,绝无抄袭)
临床胃镜下常见疾病:
食管: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食管白斑(没啥临床意义,基本不报)、Barretts食管、食管裂孔疝、食管癌。
胃: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包括尤状胃炎即痘疹样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粘膜肿物(包括粘膜下肿瘤)、胃癌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球溃疡、十二指肠球霜斑样溃疡、十二指肠球憩室。
疾病内镜下诊断模板:
食管炎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条形粘膜破损,长度小于5mm或大于5mm。(有的老师齿状线上虽然没有粘膜破损,有小片状充血也报为食管炎)。
注:根据食管粘膜破损长度及破损粘膜间是否有融合,分为A/B/C/D四级,常用洛杉矶(LA)分级法;食管炎内镜下分级:(LA-A/B/C/D)。
如:描述: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条形粘膜破损,长度小于5mm。即可诊断为食管炎(LA-A)。如食管粘膜破损大于5mm,未见融合,即可诊断为食管炎(LA-B)。
Barretts食管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舌形/岛形/环形橘色粘膜。即可诊断:Barretts食管?(注:必须加?,因不能确诊)注:齿状线上原本是粉红色的食管粘膜,齿状线下是橘色胃粘膜(即胃的贲门部),但如果发现齿状线上有一小块或一条橘色的胃粘膜(舌形或岛形临床较常见),说明部分食管粘膜被橘色的胃粘膜所取代了,就怀疑是Barretts食管,是癌前疾病,食管癌的风险较常人高几倍。但小的Barretts食管其实临床意义不大,范围比较大的barretts食管就得注意定期复查了。
胃镜下各种诊断的描述
本帖最后由leio 于2009-12-15 16:22 编辑
1.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
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伴胃窦糜烂)
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浅表性胃窦胃炎(充血/渗出型)
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光滑,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浅表性胃窦胃炎(充血/渗出型伴糜烂)
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光滑,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糜烂、溃疡及肿物。
消化科实习护士在胃镜检查中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消化科实习护士在胃镜检查中的总结与心得
体会
在消化科进行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次胃镜检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就此进行总结,并分享给各位同仁。
胃镜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对于消化道疾病的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检查环境的复杂性,护士在胃镜检查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以下是我在这段实习期间总结出的一些建议和心得:
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胃镜检查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因此,在实施之前,我们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操作规程,并且要严格遵守。这包括佩戴好工作服、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并注意消毒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此外,还要做好器械和设备的准备工作,保证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胃镜检查对于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有压力和恐惧感的过程,因此,我们作为实习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在检查前,我们应当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他们的疑虑和焦虑。在检查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并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安慰。
三、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
在胃镜检查中,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检查的顺利进行。
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物品,包括胃镜、镜套、生理盐水、麻醉药物等。确保这些物品的数量充足,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消毒和保存,以防止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熟悉检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胃镜检查设备是我们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因此,熟悉设备的操作和
胃镜诊断报告
胃镜诊断报告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45岁日期:2021年6月20日
主诉:反复上腹痛、嗳气、食欲减退2年余
现病史:患者2年前出现反复上腹痛、嗳气、食欲减退,经过多次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近期又出现了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中等,无规律性,疼痛时间长短不一。无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格检查: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正常。腹部平坦,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明显,肝、脾无肿大。
胃镜检查结果:
1.贲门下3cm可见一直径约1.2cm的溃疡形成,边缘整齐,底部干净,周围黏膜水肿。
2.贲门部及胃体部无明显异常。
3.胃窦部见一黄白色小隆起,大小约5mm×6mm,表面光滑,
基底部分紫红色,周围黏膜水肿。
4.胃角见数个大小约2mm的浅表性溃疡,边缘欠清。
结论:胃镜检查提示患者贲门下3cm溃疡、胃窦部息肉及胃角
浅表性溃疡。
建议:1.消化道溃疡:建议患者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劳累、过
度劳动、情绪波动、酗酒等诱因。同时,建议患者规律进餐,禁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必要时,可考虑药物治疗。
2.息肉:建议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
3.浅表性溃疡:建议患者按医嘱规律服用药物,遵循规律作息,禁忌刺激性食物。
备注:需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情,遵从医生的指导,密切观察
病情,注意平时的饮食生活及心情,定期进行复查。
胃镜诊断报告
胃镜诊断报告
根据胃镜诊断结果,患者胃镜显示如下情况:
1. 胃黏膜,呈浅淡红色,光滑平整。无明显溃疡、出血或糜烂。
2. 胃黏膜有轻度充血和水肿,局部区域可见结节状隆起,直径约0.5-1 cm。
3. 胃黏膜可见散在深色素斑点,直径约1-2 mm,周围无明显
黏膜改变。
4. 上部消化道及贲门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以上胃镜所见,患者的胃黏膜显示轻度充血和水肿,局部区域有结节状隆起,伴有深色素斑点。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可能的诊断包括:
1.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充血水肿,结节状隆起可能与炎症反应相关。
2. 胃息肉:结节状隆起可以是胃黏膜上的息肉,需进一步检查病理类型。
3. 胃黏膜黑色素斑点:深色素斑点可能是胃黏膜上的黑色素沉着,需排除其他病变。
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可综合评估确
定最可能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建议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镜心得
胃镜下诊断及描述模板(自己整理,绝无抄袭)
临床胃镜下常见疾病:
食管: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食管白斑(没啥临床意义,基本不报)、Barretts食管、食管裂孔疝、食管癌。
胃: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包括尤状胃炎即痘疹样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粘膜肿物(包括粘膜下肿瘤)、胃癌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球溃疡、十二指肠球霜斑样溃疡、十二指肠球憩室。
疾病镜下诊断模板:
食管炎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条形粘膜破损,长度小于5mm或大于5mm。(有的老师齿状线上虽然没有粘膜破损,有小片状充血也报为食管炎)。
注:根据食管粘膜破损长度及破损粘膜间是否有融合,分为A/B/C/D四级,常用洛杉矶(LA)分级法;食管炎镜下分级:(LA-A/B/C/D)。
如:描述: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条形粘膜破损,长度小于5mm。即可诊断为食管炎(LA-A)。如食管粘膜破损大于5mm,未见融合,即可诊断为食管炎(LA-B)。
Barretts食管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舌形/岛形/环形橘色粘膜。即可诊断:Barretts食管?(注:必须加?,因不能确诊)注:齿状线上原本是粉红色的食管粘膜,齿状线下是橘色胃粘膜(即胃的贲门部),但如果发现齿状线上有一小块或一条橘色的胃粘膜(舌形或岛形临床较常见),说明部分食管粘膜被橘色的胃粘膜所取代了,就怀疑是Barretts食管,是癌前疾病,食管癌的风险较常人高几倍。但小的Barretts食管其实临床意义不大,围比较大的barretts食管就得注意定期复查了。
霉菌性食管炎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食管粘膜见大量白色颗粒样分泌物附着,刷片1片,齿状线清晰。诊断:霉菌性食管炎?(等刷片病理结果方可确诊,凭诊断经验,诊断率常>80%)。
镜下表现:大量白色豆腐渣样白色颗粒物附着,需与食管白斑相鉴别:食管白斑镜下也是白色分泌物附着,但不像豆腐渣样那样明显,分泌物都较规整。
食管裂孔疝诊断模板:
胃底:粘膜欠光滑,翻转胃镜可见一疝囊形成。诊断:食管裂孔疝?诊断食管裂孔疝,需查消化道造影检查,即可确诊,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往往存在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可能会有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癌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食管上段/中段/下段/齿状线上见
一大小约cm* cm粘膜不规则隆起,表面糜烂坏死,检*块(常6-8块),质脆,易出血。诊断:食管粘膜隆起性病变(Ca?)注意:怀疑恶性病变的时候,嘱咐患者家属注意复查,以防病理结果出现假阴性。
慢性胃炎诊断模板:
胃窦:粘膜欠光滑,散在小片状充血、水肿/散在纵行粘膜充血、水肿(像西瓜皮一样一条一条的!)
或胃窦:粘膜欠光滑,幽门前区(指幽门管2-3cm之前区域)充血、水肿。
注:所有病人均报慢性胃炎,无论有没有胃炎,而且都是胃窦粘膜欠光滑!!!如果胃窦没有炎症,胃窦描述中可不用写散在片状充血、红斑什么的,直接写胃窦粘膜欠光滑就行了。诊断:慢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诊断模板:
胃窦:粘膜欠光滑,散在小片状充血、糜烂或散在旧性出血点或咖啡斑。
注:如粘膜炎症达不到明显的糜烂,但又比一般炎症重,可报为轻糜。如慢性胃炎伴胃窦轻糜或慢性胃炎伴胃底轻糜。正常来说,糜烂性胃炎专指胃窦粘膜糜烂性改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胃窦粘膜有炎症,但没有糜烂,而胃底有糜烂,这时只能报慢性胃炎伴胃底糜烂,不能报糜烂性胃炎!
痘疹样胃炎(即疣状胃炎)诊断模板:
胃窦:粘膜欠光滑,散在痘疹样(尤状)隆起,中央凹陷,表面充血、
轻糜/糜烂。诊断:痘疹样胃炎或疣状胃炎。
注:痘疹样胃炎(即疣状胃炎)也是糜烂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以如果偏重时,可直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
胃溃疡诊断模板:
胃底/胃体/胃窦:粘膜欠光滑,前壁/后壁/小弯侧/大弯侧,见一大小约cm* cm溃疡,覆黄白苔/白苔,周边粘膜充血、水肿。
注:胃镜下胃溃疡分级:活动期(A1期,A2期),愈合期(H1期,H2期),瘢痕期(S1期,S2期)。
如何区分溃疡属于哪个期:活动期:溃疡周边粘膜充血很重,苔很厚,尤其苔上混有血或溃疡边缘有渗血;愈合期:溃疡周边粘膜充血比较轻,重点是有再生上皮形成,苔见薄。瘢痕期:溃疡周边粘膜无充血,无苔,只有再生上皮形成,基本痊愈了。
注意区分恶性溃疡,如怀疑恶性溃疡,则诊断不能报胃溃疡,应报胃体/底/窦粘膜溃疡性病变或胃体/底/窦粘膜隆起性病变(此种情况有粘膜隆起伴表面有溃疡形成)。
镜下良性及恶性溃疡鉴别:进展期恶性溃疡:大小常>2cm、苔质:污秽苔、溃疡中心凹凸不平,周边粘膜不规则隆起、活检质脆易出血等。早起胃癌不易诊断,与良性溃疡不易鉴别,并且有些恶性溃疡镜下表现并不典型,与良性溃疡一样;有些看着是恶性的,但其实是良性的;所以凭镜下表现来判断溃疡的良性还是恶性是不准确的,故遇到溃疡理论上均应取活检,这是金标准;遇见溃疡,觉得问题不太大的可以少取活检,2-4块,觉得像恶性的,取活检6-8块;尤其老年
人,伴身体消瘦、近期体重减轻等恶病质,且需嘱咐患者注意复查胃镜(因为有时即使活检取了很多块,也未必能取到癌组织,病理没事不代表真没事,即假阴性)。多发的胃溃疡或胃及十二指肠均有溃疡形成(即复合溃疡)问题都不大,发生恶性的机率要比单发的溃疡机率小,所以单发的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需谨慎诊断,定期复查胃镜。做胃镜时遇到溃疡,不管良性还是恶性,最好都取病理,哪怕没有检到癌组织,让他定期复查就行了。如果是恶性的,你没有取活检,就是漏诊,责任就大了!
胃息肉诊断模板
胃底/胃体/胃窦:粘膜欠光滑,前壁/后壁/小弯侧/大弯侧,见一大小约cm* cm息肉样隆起。
如何区分是胃息肉还是胃粘膜肿瘤:看隆起粘膜上是否有腺管开口,很容易观察,不难,胃息肉表面粘膜是有腺管开口的,而胃粘膜肿瘤是没有的。
注:胃息肉是不用取活检的一般,因为息肉本来就小,取了活检,下次就不容易找了,并且不好镜下切除治疗了!除非特别小的息肉,比如<0.5cm的息肉,用活检钳刚好可以钳平,就不用镜下切除治疗了,省事了。活检钳完全开一般呈120度,大小约0.6cm,所以常用活检钳完全开的大小评估粘膜病变的大小。一般充气状态下胃角的长度就是胃前后径的长度,充气下5-6cm,所以根据胃角的大小也可以评估胃窦粘膜肿瘤或溃疡的大小。
注:胃息肉分为炎性和腺瘤性两种,长在胃上的90%都是炎性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