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3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许倩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
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
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一般来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
从时间上讲,人文科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
吴育林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讲导论 (1)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1)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1)2.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别 (2)二、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3)1.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A、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本体论和认识论 (3)B、方法论对本体论的贯彻 (6)C、两种主要流派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证主义和理解或阐释主义 (8)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 (10)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和范式 (13)一、客观性与价值观 (13)1.客观性维度与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 (13)2.价值观和社会研究中的价值观 (14)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15)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5)(1)实证主义 (15)(2)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和普遍性 (15)(3)实证主义方法类型 (16)(4)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6)(5)实证研究的步骤 (17)2.马克思.韦伯的理解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17)(1)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来源于取向 (17)(2)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18)(3)韦伯社会科学功能规定及其应用 (21)3.批判主义 (22)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23)一、基本预设 (23)1.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复杂系统 (23)2.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 (24)3.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系统 (25)4.社会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26)二、基本范式:基本原则、理论取向、基本方法、基本概念范畴 (26)(一)基本原则 (26)(二)基本理念取向 (27)(三)基本方法 (29)(四)基本概念范畴 (34)第一讲导论“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一、什么是社会科学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最早给科学下定义的是13世纪西欧的宇宙学者威赖姆。
马克思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PPT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
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
的角度将其划分为:
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个人意识
社会心理
群体意识
社会意识
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主要观点: ❖1.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 进程; ❖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 产关系,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 构和现实基础。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整个世界
物质
人类社会
决定 反作用
社会存在
意识 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马克思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 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 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 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 和前提。
自 唯心主义 然 观
哲
唯物主义
学
历史唯心主义 唯心史观 社
会
历
史
观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存
在
与 社
(2) 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唯 物
会 意
史 社会意识是社 观 会存在的反映
识
社会意识决定
唯
社会存在
心
史
观
精神是历史发
展的根本原因
的
辩 证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
它不仅探讨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还要研究这些方法的本体基础、特点、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方法论自觉和研究水平。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证性和系统性,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调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还强调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开放性,鼓励研究者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也倡导开放式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理论、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等。
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的,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基本原则①实践性原则: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理论。
②历史性原则:强调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必须以历史为基础,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③辩证性原则: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④阶级性原则: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以阶级斗争为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
⑤客观性原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⑥全面性原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全面性,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不偏不倚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理论具体化为多种方法,如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内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内容》嘿,朋友!今天来跟你唠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那些事儿。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但别担心,我保证给你讲得明明白白,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简单易懂。
首先咱得知道,马克思主义这玩意儿那可是相当厉害的思想武器。
社会科学方法论呢,就是教咱们怎么去研究社会现象,搞清楚社会里的各种弯弯绕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里有个特别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实践观。
啥是实践观?简单说,就是别光在那空想,得真正去动手做,去体验,去感受。
就像你想知道西瓜甜不甜,光在那琢磨可不行,得咬上一口尝尝!比如说研究社会问题,不能光坐在屋里瞎猜,得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看看老百姓真正咋过日子,这才叫实践出真知。
然后呢,还有个矛盾分析法。
这就好比你在一堆乱麻里找线头,得找出那个关键的矛盾点。
比如说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不好,是因为交通不行,还是人才短缺?得把这个最关键的矛盾找出来,才能对症下药。
可别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啥也解决不了。
再说说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大机器,每个零件都相互关联。
比如说经济、政治、文化,它们可不是孤立的,一个地方经济好了,可能文化也跟着繁荣起来。
咱研究的时候就得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不能只盯着一个部分看,不然就像盲人摸象,只能摸到一小部分,根本搞不清全貌。
还有个定性定量分析结合法。
这就好比做菜,盐放多少得有个准儿,不能凭感觉。
定性就是搞清楚事物的性质,是好是坏,是黑是白。
定量呢,就是用数字说话,比如统计多少人失业啦,收入增长了多少啦。
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把事儿看得更清楚。
在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可别犯迷糊。
要多观察,多思考。
就像我有一次,想研究为啥我们小区门口的水果店生意不好。
我天天去那观察,跟老板聊天,还算了算每天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最后发现,原来是价格比旁边的超市贵,品种还没人家多。
这就是实践和分析的结果啊!咱再重复一下重点哈,实践观要动手,矛盾分析法找关键,社会系统研究看整体,定性定量结合更准确。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
此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
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总结经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不能解决,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
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坚持科学必须破除迷信。
结构是指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社会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一旦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存在着等级关系,这就是系统的层次性原则。
研究表明,不同层次的系统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也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
系统具有开放性,即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通过这种交换,系统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如何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几个维度?所谓社会,就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包括以下意思:第一,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在一起的群居生活共同体。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本质。
第四,社会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即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解社会可以从几下维度展开,从而形成不同的学科:研究社会中权力的分配(政治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源配置及其经济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学)等。
总而言之,可以从行为与制度两个视角研究社会。
还可以从生产力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应当考虑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领域维。
任何研究对象都有一个时间定位,社会科学研究也不例外。
时间维的含义主要是指应考虑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是大尺度的,还是小尺度的,是属于某一时间区间的,还是属于某一时点的,等等。
由于任何事物都随时间而演化,所以处在不同时间段的事物肯定会有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考虑所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空间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特征。
局部特性不同于整体特性;甲部分特征不同于乙部分特征。
空间特征是任何事物都有的一个很重要特征。
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只有找准所研究事物的空间位置,才能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价值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
价值维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价值维是中性的,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不然。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总要涉及到人及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价值偏好,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总有一个对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进行定位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偏好将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
领域维,主要是指所研究对象处在什么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不同的研究领域。
对于同一个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进行研究。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3、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系统 • “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
• •
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 盾,新旧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 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 泽东选集》第1卷,第302页。 矛盾既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也贯穿社会发 展的全过程。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而言,主要表现 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 ⑴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社会的性 质和面貌,规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人类社 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 ⑵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
活中总是表现为利益冲突。因为“人们为之奋斗 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1卷 ,第187页。利益矛盾在阶级社 会中突出地表现为阶级矛盾。利益矛盾是阶级矛 盾的根源,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 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 它要求分析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社会 地位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各阶级由其利益所决定 的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及其思想倾向,分析各 阶级的差别、矛盾、斗争以及阶级力量变化的趋 势,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阶级实质,揭示阶级斗 争的客观规律。
• ⑴生产力系统 • ①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
对象 • ②参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 其中劳动者是主导性要素,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 • ⑵生产关系系统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 ③产品的分配形式
• ⑶上层建筑系统 • ①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
②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是实践,物质生产是社 会生成、发展的基础,它制约着人类的其他活动。 人类社会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由人在社 会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都是从人的关系中抽象 出来的。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其 他关系的基石。 ③人类社会是在实践与交往中形成并在实践与交往 中不断扩大的,人类自身的解放和发展也必须在 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 ④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离不开人的各种生产实践活 动,认识、把握和利用其规律也离不开人的社会 实践。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内部诸要素在 相互矛盾和不断协调中推动着社会有机体的运行 和更替。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导论 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 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什么是社会科学? (三)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就是“知识”、“学问”。
亚里士多德
培根 罗素
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 人类理性的“确切的知识”,而所谓“确切地知识”是 指关于有限领域、有实证根据、有明确适用范围的知识。 1)科学就是发现人们过去所不知道的事物,在本质上 是无法预知的。 2)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 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 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
经济学产生于18世纪中期和19世纪初,以亚当·斯密 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1817出版的 《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为标志。
孔德与社会学的产生
社会学产生19世纪中 期,一般认为以孔德 1838年出版的阐述社会 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 教程》为标志,在这部 著作中,孔德第一次提 出“社会学”的概念。
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 所谓社会科学研究,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
学科角度出发,应用某些方法和技术对社会现象 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简称为社会研究。 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智力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我们可以获得有关社会现象或事
物的知识,解决一定的理论或现实问题。
中国古代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萌发于西周时期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 771年),西周的第一个统治者 是周武王,在其病逝后其弟周公 掌握政权。周公是个了不起的伟 人,在他之前,“尊神、敬鬼” 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周公制礼作 乐,维系社会的平衡与团结,使 世人关注的重心从鬼神转向人事。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地 影响着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古 代哲学的萌芽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PPT课件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 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 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 《辞海》
14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 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英美强调三分法: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强调两分法” 自然科学 精神科学(文化科学)
15
自然科学
4
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神话传说 天启真理
人权取代神权
人本主义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 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5
◆人类的科学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过程。在认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总是 倾向于把复杂对象简单化,尽量用关于 简单对象的知识来说明复杂对象。
◆社会科学一开始就是关于复杂性的科学。
6
社会科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研究
10
第三,社会科学理论的复杂性。
◆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 ◆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社会科学真理检验的复杂性
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 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 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11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 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 括哲学、史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概言之,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 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如文、史、哲及艺术学等。
19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科学”条目: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指社会及
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指社会心理学)、地 理学(指社会及经济地理学)、教育学(指学 习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的研 究领域)、历史学(介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之间的学科) 联合国教科文《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 》: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 学(社会科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 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人文科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age 12
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方 法论。系统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的特点是因素众多,结构复杂,整体性强, 而且具有随机性、非线性、不稳定性、非平衡性和 多种发展可能等特点。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解决复杂 系统问题,已经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建立在系统 科学基础上的系统研究方法对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显示出了传统方法不能与之相比的优越性。所以, 系统研究方法亦被看做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 方法。
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关系。生产关系系统从两个角度看,即从哲学角度 和政治经济学角度。 从哲学角度看,有三个要素: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产品的分配关系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有四个要素: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Page 23
人口系统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人口系统的要素: A.人口的数量 B.人口的质量 C.年龄构成 D.性别构成 E.区域分布 F.发展变化状况
Page 24
自然环境系统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 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 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 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 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Page 8
六、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身并没有明确指出他们所使 用的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是20世纪随 着系统科学的兴起而引起广泛重视并被应用于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之中,因此,这里就有 一个怎样阐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 学研究重要方法的问题。对此可做如下三方面阐述: 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 行哲学提炼的产物。系统科学与相对论、量子力学和 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的四大科学发现。
简明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解析
第一次思考题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7.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8.试述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9.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10.试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各种社会科学方法。
11.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4,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社会科学真理性的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2,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3,如何坚持历史主义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联系现实生活中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并说明基层调处干群之间、民商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所要把握的关键要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导论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的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关于社会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去寻找原因和根源,要深入到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去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在分析社会问题时,要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要看到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要善于从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去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有效性,才能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必须立足于实践,才能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着前进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才能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要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去研究社会问题,要关注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的变革,要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最后,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进行,必须以客观的、全面的、系统的方式去研究社会问题,不能够片面地、主观地、随意地去对待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准确、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这些特点和优势为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指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目录前言............................................................................................... 导论. (3)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3)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4)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4)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5)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5)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5)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5)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6)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6)三、层次性原则.......................................................................................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14)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14)一、矛盾与问题 (14)二、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14)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14)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14)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5)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15)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15)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16)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16)第三节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16)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16)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16)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17)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18)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18)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31)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31)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31)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33)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34)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35)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35)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35)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37)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38)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39)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39)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40)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41)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 (42)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42)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42)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43)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45)神话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是远古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章
.
谢谢大家!请批判指正!
.
.
1.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理论是对问题 的理性解答
“矛盾”直接存在于对象之中,以客观的形式 表现出来。
“问题”是一种“思”,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 “思”,就其形式来说,并不直接存在于客观 的对象之中,而是存在于主体的意识之中,以 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
2.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 学研究中的问题
.
3. 社会科学应当重视研究社会矛盾
研究社会矛盾,既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科学应当捕捉诸 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矛盾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研究社会矛盾应当注 重研究矛盾的复杂性。当今社会矛盾呈现出以下复 杂性特征。第一,非线性。第二,不确定性。第三, 动态性。第四,开放性。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社会的诸系 统之间、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为复杂的矛 盾关系。马克思主义将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 社会研究,形成了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为认 识和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探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锐 利的思想武器。
.
1.本章主要知识点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复杂性,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矛盾张力与社会的自调节性, 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 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和非主要方面,矛盾中介,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 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利益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阶层分析方法。
其一是矛盾的双方互为中介;
其二是指矛盾双方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矛 盾双方由此及彼的过渡阶段;
(导论讲稿)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讲导论【教学基本要求】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及方法论意义,通过对社会科学特点、研究范式的介绍与了解,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对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各研究流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进行分析,明确其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区别和应用范围,从更宽阔的视界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授课对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演变;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特点;3.了解各种方法论流派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流派的优缺点;2、科学研究中的研究范式、各层次方法及其应用;3、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价值。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现代各流派研究范式的承继与创新的关系。
【主要教学要点】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二、社会科学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一般方法与社会科学一般方法的关系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关系五、如何评价我国社会科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科学(一)科学“科学”现在成了一个使用范围最广、重复频率最高的字眼,似乎已为人人所理解和接受。
如:谈到21世纪,人们会说这是“科学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宣传中,我们经常听到“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在工厂、公司和建筑工地上,我们经常看到“科学施工、科学管理、节能增效”的标语;在农村,农民们开始讲究“科学种田”。
那么,究竟到底什么是科学呢?在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就是知识、学问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进一步把知识与科学联系在一起。
“科学是知识”,那么“知识是不是科学”呢?有些知识是科学,有些知识就不是科学而是谬误,只有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系统的知识才是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中给科学下了这样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人口系统 •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系统是社会大 系统存在的第一前提。 • 第一,人是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首要要 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又是物质 资料的消费者。 • 第二,人是生产关系系统的承载者和 调解者。 • 第三,人是上层建筑系统的构成主体。
五、自然环境系统
第一,自然环境系统对人口系统具有直接影
• 二、经济社会形态 • 五种经济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
• 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 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 五种经济社会形态是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 系来划分的,三种经济社会形态是从人在生产劳 动中地位和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划分的,这两种划 分方法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本质上是统一的。 • 人的依赖性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 • 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属于这一阶 段; • 个人全面发展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思考题目
• 1· 应当怎样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 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 • 2·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 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 哪些复杂的关系? • 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与经济社会形态、技 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 重要意义? • 4·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有哪些指导意义?
• 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 • 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 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 • 第二,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的科学方法。 • 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 代的最新发展。
• 第二节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 一、生产力系统 •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系 统的实体性要素。 •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 劳动资料是传递人对劳动对象的作用的物和物 的系统。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构成要素, 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分为两 大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没有经过人们加工的 自然界物质,如矿藏、原始森林;另一类是经 过人们加工的原材料,如纺纱用的棉花、炼油 厂的原油、机械制造用的钢铁等。
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的条件或软件构成, 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等渗透性要素和运筹 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要素。只有 当它通过技术环节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 到其他要素中,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 的生产力。 劳动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管理构成了生产力 系统的运筹性要素。
二、生产关系系统 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 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 环节当中。
• 二、什么是系统科学? • 系统科学是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进行专门研究,揭 示复杂系统运动的规律,研究和应用它的一般原 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兴科学群。 • 钱学森认为,系统科学由这样三个层次构成的 :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技术 层次,它包括各类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自动化 技术等; • 第二个层次是直接为系统科学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的技术科学,包括控制论、信息论和运筹学等; • 第三个层次是揭示系统普遍性质和一般规律的基 础科学。钱学森称这个层次为系统学。系统学是
• 三、技术社会形态
•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 的划分。 • 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看,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依 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 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 •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 • 石器时代——渔猎社会。 • 铜器和铁器时代——农业社会。 • 蒸汽和电气时代——工业社会。 • 电子时代——信息社会。
三、上层建筑系统 经济基础: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称为一个 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 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 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 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 的方式。 政治法律设施主要包括政权机构、政党组织、 军警组织、法庭监狱等。 政治法律制度指国家的管理形式、组织形式、 行使权力的制度和法律规定等,包括关于 政权的组织形式及相关的立法、司法、宪 法的规章等。
第三专题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一节• 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 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 怎样理解? • 第一,凡是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必定是一个功能整体。 • 第二,凡是系统整体都由数量不等但至少两个以上的部 分所组成。这些组成部分称为系统的要素。 • 第三,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从而与周围的环境相 区别。 • 第四,凡是系统郡有一定的结构。 • 结构就是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定方式,包 括要素的比例关系、排列次序和组合方式等。 • 第五,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
• 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侧重从生产力、科 学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角度研究社会形态的 发展变化,突出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 决定性作用。它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 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 展的客观规律。
第四节 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 • • • 一、整体性原则 二、结构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响。
第二,自然环境系统与生产力系统相互作用。
第三,自然环境系统对上层建筑系统的军事、
政治和文化也具有一定影响。
第三节 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有机体,通常指人和动植物这类有生命的物质实体,它以自身 内部不同组成部分的紧密联系和不间断的新陈代谢为基本特 征。 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 会构成要素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 社会有机体所包括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着的社会要素 :人口和 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是社会有机体经济生活的构成要素,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机 构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要素。 • 马克思将辩证法联系、发展的思想运用和体现于社会有机体 的分析中。一方面,他强调社会有机体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他强调社会有机体的变化 发展。
思想上层建筑又称为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思 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 宗教、哲学等各种观点所构成的社会意识 形式。
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表现:第一,政治上层建筑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 第二,思想上层建筑受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 第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整体,都 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国家政权——上层建筑系统中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