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探析
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德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和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构建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1. 建立德育理念体系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德育理念体系。
德育理念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包括德育目标体系、德育内容体系、德育方法体系和德育评价体系。
只有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理念体系,才能为德育课程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2. 确定德育目标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的具体指导方向和标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德育目标的确定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情感态度、身心健康等方面。
3. 设计德育内容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
德育内容的设计需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使之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德育内容的设计应该包括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和德育环境等方面。
4. 制定德育方法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对于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德育方法的制定需要注重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参与和实践,使之能够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
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
德育评价是对于德育教育效果的衡量和监控,是德育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评价的建立需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帮助学校及时调整德育教育的方向和策略。
1.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整合和利用各类资源,形成合力。
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探析
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德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则显得尤为重要。
背景介绍部分将介绍德育课程体系的概念及其起源,以及当前德育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德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学生的学术成就,而对于德育的培养往往忽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科学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进行探析,希望通过对德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引言完】1.2 问题提出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德育课程一直被认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德育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是否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惑,德育课程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德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角色和责任如何合理分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资源不平衡、教学手段落后、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给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1.3 研究意义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探析引言德育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研究德育课程体系的意义还在于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生态道德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更能够熏陶学生秉持道德,提高其对环境保护的价值观。
下面,本文将就如何实施高中生物学科的生态道德教育进行讨论。
一、注重生态课程中道德素养的培养生态课程是生态道德教育的载体,注重生态课程中道德素养的培养是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前提。
在生态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从生态伦理上认识环境问题;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是每个人的责任,强化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责任同行”的理念。
二、开展生态实践活动生态实践活动能够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参加环保活动,比如清洁河道、植树造林、校园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减少浪费等,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
三、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过程,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生态教育,既能满足学生学习和了解环保知识的需求,也能在视觉和感官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生态教育课件、生态模拟软件等多种可视化和模拟的教育手段,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意识。
四、以教育活动提升生态文明素养组织生态电影展映、生态创意手工制作等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环保理念,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素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从内心深处培养学生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的信仰。
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的书法、绘画、摄影等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加深对于生态保护的认识。
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解析
《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仓颉中学“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引言:毋庸讳言,学校教育自然应当以德育为先,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学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却饱受诟病,得不到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这个现实的问题归根究底主要是因为学生与传统德育课程存在较远的心理距离。
传统德育课程对现代高中生的吸引力偏小。
从大面积上看,特别是微观到每一位班主任的具体工作,我们不能不产生深深的忧虑:德育改革的步伐还相当缓慢,任务还十分艰巨。
按照常理判断,教师职业肯定需要很强的专业性,然而事实上教师所受的所谓专业训练主要侧重于以教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技能训练,广为人知的“教书匠”称号本身就反映了广大教师教学技能越来越纯熟但当“教书匠们”在传统德育课堂上面对新时代来自“421”家庭的“00后”新人类的时候,老师们发现娴熟的说教手段几乎统统无效。
“集体”“谦和”“孝顺”这些词语根本就入不了他们的心灵。
让人忍不住就要连连叹息“这垮掉的一代”。
然而我们或许不应这么悲观,假如我们多从好的一面去思考问题,这些00后的孩子其实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放的思想。
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得他们拥有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
尤其是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之新课标的实施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时期的教育必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培养学生的生态德育意识非常重要。
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大德育活动(道德课堂、社团活动、综合实践这些活动甚至可以运用动漫、微电影等载体),切实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兴趣,改进教育方式,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对生态德育实践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研究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尝试显得尤为重要。
自古以来,白水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追溯仓颉、杜康、蔡伦、雷祥等远古圣贤的丰功伟绩,感受浓郁而古老的汉字文化、酿酒文化、陶艺文化,白水教育人暗下决心:长江后浪推前浪,白水人才也要像白水苹果一样四海名扬。
生态德育体育的构建及实践路径
生态德育体育的构建及实践路径汇报人:日期:•生态德育体育概述•生态德育体育的构建•生态德育体育的实践路径目录•生态德育体育的挑战与对策•生态德育体育的未来展望01生态德育体育概述定义与内涵生态德育体育是一种将生态德育理念融入体育教育的方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生态道德素质和体育技能。
内涵生态德育体育强调在体育教育中注重生态环保、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等价值观念的传递,以及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自我挑战等精神品质。
生态德育体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01生态德育体育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还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培养生态道德素质02生态德育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行为,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做出贡献。
丰富体育教育内容03生态德育体育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体育教育,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体育教育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
生态德育体育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发展未来生态德育体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包括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教育形式的多元化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信息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生态德育体育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社会化发展未来生态德育体育将更加注重社会化发展,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生态德育体育的发展。
02生态德育体育的构建生态德育体育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注重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实现整体优化。
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提高德育效果。
03020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
德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态道德教育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价值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态道德行为。
那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呢?下面将从设定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设定教育目标1. 培养正确的生态观念和价值观。
生态道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观念和价值观,让他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性,形成珍爱生态环境的信念。
2.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应当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树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培养保护环境、维护环境的责任感。
3. 形成积极的生态道德行为。
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树立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以上三点可作为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培养的要求。
二、制定教学内容1. 增加环境伦理课程。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增设环境伦理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的义务,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道德和法律意义。
2. 强化生物多样性教育。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系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培养学生保护濒危物种、珍惜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3. 引入环境保护案例。
通过讲解环境保护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4.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知识。
学习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内容的设计,可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增强环保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珍惜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三、选择教学方法1.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生态德育体系建设中自信地成长
让学生在生态德育体系建设中自信地成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生态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而学校教育也应当在生态德育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并学会关心和保护它。
生态德育是培养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
它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学习基础和强烈的使命感,做到深入了解生态环境,进而对其进行保护和改善。
生态德育体系的建设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学校开展生态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保护环境。
例如,可组织学生护林、护水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环境,了解其中的分布、构成和功能。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生态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更能够培养环保意识和意愿,同时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价值。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
学校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传授,包括环境保护法律、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类型,如何预防和治理,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生态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修养打下的基础。
第三,通过开展生态教育竞赛、生态知识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巩固。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深化需要持续性的努力和兴趣的保持。
生态教育竞赛可以通过创意表现、曲艺相声等形式举行,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兴趣,提高生态保护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宣传力度。
最后,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邀请社会志愿者和教育专家参与到生态德育体系的建设中来。
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让全社会人们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彼此分享经验和成果,为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大问题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生态德育的效果需要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实现。
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关心和保护自然环境,并让学生在生态德育体系建设中自信地成长。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瓯海区梧田高级中学叶招财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在学习着很多的教育教学理念,思考着怎样在教育教学最重要的阵地——课堂上,实践着自己育人的理想,期冀着在自己的课堂上充盈着和谐的、闪现着思维灵动的火花。
可往往在不经意间,在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上涂抹着灰暗的色彩,我们把它称作课堂教学的不生态现象。
不生态现象体现在师生关系上是霸权与控制,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自己的霸权角色,发挥着自己的控制作用,通过命令、责备,表现着自己的权威,通过批评学生的行为和通过提出明确的、硬性的要求和作出评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
不生态现象体现在职业关注上是忽略,教师往往关注优秀生和学困生,而忽略各方面都普普通通的一批中间层次的学生。
对这些有较大进步空间的学生,教师却始终极少给予他们点拨和关心。
不生态度现象体现在生生关系上是不合理的竞争和排斥。
适当的竞争是激发努力和抱负的强烈动机,是产生自信和自尊的根源,但是,如果把竞争行为理解为相互排斥,在力图使自己名列前茅的同时,尽力通过自己的行动,纷扰和阻止别人取胜,这就成了一种非理智的竞争、失当的竞争,其后果是消极的,极易形成课堂群体生态失衡。
不生态现象体现在教学与实践关系上,则是危险的“花盆效应”。
课堂就像一个暖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不会思考,不善提问,如同“盆花”。
“花盆效应”削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泯灭了学生的实践精神,拘泥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导致封闭、呆滞、僵化。
这些情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尤为突出。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不应该仅停留于“知识教学”或“能力训练”的层面上,我们首先认识到教育是一种生命为了求得发展而进行交往的活动,学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
但是,我们教育教育最大的缺陷也就在于我们遗忘了生命,遗忘了具体的人,遗忘了日常生活里生命幸福与否的现实状态。
生态德育体育的构建及实践路径研究
342016年/第三十期/十月(下)生态德育体育的构建及实践路径研究秦志斌(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114)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社会及文化因素,导致公众德育基本观念逐渐丧失,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缺乏,不利于社会发展,因此人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始利用生态视角实现对教育德育问题的研究。
本文以体育科学作为研究背景,对生态德育体育构建及发展路径予以实践性研究,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生态德育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德育体育实践路径构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10.017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Ecological Mor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QIN Zhibin(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114)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social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lead to the basic concept of public moral education gradually lost,lack of social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s not conducive to so-cial development,so peop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gradually began to realize the study of moral education problems with ecological perspective.In this paper,sports science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the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to be practical research,so as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Keywords ecological;mor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practice path;construction 1生态德育体育内涵研究1.1生态德育内涵生态德育是现代化社会教育背景之下,将德育及生态性体现于某种教育内部的生态性德育,其内涵不仅包含环保教育及将德育整体归结为德育生态化的教育模式,同时还包含在生态、教育生态、环境生态等理论学基础之上,通过德育开展从而实现各理论学科之间的循环及文化交替,在此过程中不断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
以下是一些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
通过生态角度分析现实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和实际意义的生态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态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可以选择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生态原理和造成的环境危害,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伦理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伦理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
例如可以讨论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的利益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探讨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加强生态道德的实践环节。
生态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在行动中体现出对环境的关爱和责任感。
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实际的生态保护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个人的力量。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城市清洁、垃圾分类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的示范和激励也是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关键。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的环境意识和行为规范。
教师可以讲述自己参与环保活动的经历,鼓励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行动起来。
教师还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努力和贡献,激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态道德。
要与家长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态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与家长和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家校联合活动和社会实践,共同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生态伦理观念。
例如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环保讲座、展览和志愿者活动,共同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实施生态道德教育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活动。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具有生态道德的公民。
普通高中生态德育的实践研究
然… ‘ 与天地相 参” 是 中国传统 文化对 生态 德育 萌芽思 想 , 已经 涉 及 到 生 态 教 育 的 基本 原 则 、 手 段 和 目标 , 重 点不是在 结果 , 而 是 一个 过 程 。生 态 教 育 是 一 种 德 育 追 求 , 要 求 教 师 要用理性 、 自觉 来 引 导 中 小 学 生 从 小 养 成 眼 中 有 世 界 、 未 来, 能理解和关爱生命 , 能够 在战略 高度上关 心可 能影响人 类 社 会 与 自然 互 动 的深 层 问题 。 ( 3 ) 德 性 养 成 上 的类 主体 生态德育着 眼点 在人 类总 体特 征 , 这种 特征 主要 表 现 在两个方 面, 一 是 自然 环 境 本 身 恬 淡 宁 静 , 不 会用语 言来表 达, 而 是行 “ 无言之 教 ” , 一 旦触 及底 限 , 必然会 对人类 形成 报复性教育 , 这些后 果需 要人 在实 践 中探求 和保 持 与 自然 的和谐 , 其德性 境界追求无止境 ; 二 是不再局 限于 学习和体 会狭 隘的国家 意识 和 民族 意识 , 而 是要 求教 师 引导学 生体 会“ 类( 人类 ) 与类 ( 人类 环境 ) ” 的共 生 , 谋求 国际合作 , 注 重培养地球 、 宇宙整体意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
( 4 ) 内容 传 播 上 的 丰 富性 人类活动包括 两类 交 互活 动 : 一 类 是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交互 ; 另一类是人 与人 的交 互 。中小学 生不 仅喜 欢人 与人 之 间平等交互 , 也喜 欢探 求 自然 , 与 自然 和谐 相处 , 而人 之 间 的交 互 不 能 离 开 相 应 的 自然 和 社 会 环 境 。 因 此 , 生 态德
一
、
“三部一体”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1 、人性 化 。学生 最不 可爱 的时候 却是 最需 要关 爱 的时 1 、起始年段德育 目标 :重点培养适应环境 、习惯 良好 的 候 ,只有深知这 一点 ,坚持关爱 与疏导相结 合, 才能让 每一 个 中学 生 。起 始学 年的大 多数同学依 旧停 留在 旧的学习方式 , 学生都感受到人文关 怀。 依赖 性较强 ,部分 同学开 始思索改变 学 习方 式 。此 时 的关键 2 、民主化 。在我 校 ,学生 可以随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校
0
“ 三部一体”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涅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3 2 5 0 0 0 ) 吕俊杰 ( 执笔 )
终 生发展提供 了帮助 。
一
、
背 景 及 意 义
《国家 中长 期教 育改 革 和 发展 规 划 纲 要 (2 0 1 0 —2 0 2 0 3 、体育艺术工作作为重要组成 部分 。教 育不 能只让 已显 年 )》指出 : “ 把育人 为本作 为教育工 作的根本 要求 ……坚 特 长 的学 生 得到 发 展 ,更要 让 学生 没显 示 出的潜 能 得到 开 持德育 为先 ,把 德育渗 透于教育 教学 的各个环节 ,构建德 育 发 ,让更多 的学生 在活动 中感 悟 、体验 。都说 “ 一个人一 生 体 系 ,创新 德育 形式 ,丰富德育 内容 ,不 断提高 德育工作 的 最大 的乐趣不 在于做 成 了什 么 ,而是在 于做 事 的过程 中不 断 地挑 战 自我 ,能力得 到锻炼 ,从而完善 自我 。”群体艺术 和 吸引力 和感染力 ,增强德育 工作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但 总体 上说 ,学校德育 创新仍 然没有超 越传 统模 式 ,学 趣 味体育颇有 特色 ,我校每个 班级组织 文艺汇演 ,要求每 一 校德 育 目标 、内容 、途径方 法 、评价 和管理 等还不甚 合理 。 位 同学都要参 与 ,形式 不限 ,我们 许多 老师 也参 与其 中,有 同时 , “ 三 部一体 ” ( 初 中部 、高 中部 、国际部 ) 造 成学 生 参与 、有体 验 ,有感 悟、有收获 !趣味体育活动同样 如此 。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我们需要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
一、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生态道德教育需要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持。
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教学课件、教学实验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等来给学生提供全面的生态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大自然和生物保护区,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
二、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生态道德的培养。
我们应该构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际行动中。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际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注重案例教学通过讲述真实的生态环境污染案例、物种灭绝案例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破坏的危害性,从而引起他们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生态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发地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开展环境调查等,加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促使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实际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环保组织、生态旅游景区等进行合作,开展生态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自感受和了解生态环境,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通过培养学生养成关爱动植物、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生活态度。
可以通过教育活动、讨论班、课外读物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态行为习惯。
七、注重评价和反馈高校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和反馈体系。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道德教育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培养的一部分,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的意识和行为。
如何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生态道德教育?下面我将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一些实施策略。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生态道德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物课堂讨论、实验观察、生态环境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之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观摩生态保护基地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
二、拓展教学内容,培养生态伦理道德生态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利他主义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生态保护的先进事迹和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一些真实的故事,感受那些因为环境污染而受到伤害的生态系统和生物,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态,关爱自然。
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引入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引导学生尊重环境、保护生命的观念。
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环保行为习惯生态道德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行动,让学生从点滴之处着手,培养环保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生态主题班会、生态保护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鼓励学生改变不良习惯,主动保护环境。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环保主题的小组讨论、课外读书笔记等形式,让学生自主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良好的习惯。
四、建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态伦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下面将介绍一些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
1. 建立生态道德教育目标: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明确学生在生态道德方面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2. 融入教学内容: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到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如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野外考察等,通过亲身实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4. 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个共同的责任。
6.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时事热点,如气候变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和行动。
7. 做好环境保护教育的课外延伸:在学校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如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环保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环保行动的能力。
8. 倡导绿色校园:学校可以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如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生态道德教育是生物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促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健康的生态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培养环保意识高中生物学课程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生物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保护野生动植物等,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生态道德教育还需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命起源、生物演化等内容,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可以通过生命伦理教育,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的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保护植物、动物,尊重自然,让学生对生态环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注重情感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还需注重情感教育。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情感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尤为重要。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生态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让学生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共鸣和情感联接。
教师还可以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情感投入。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生态道德,并从内心产生对环保的责任感。
四、实施项目化探究教学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实施项目化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调查、实验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在行为上更加积极地保护环境。
“生态体验式德育”方案
荆州市太岳高级中学开展“生态体验式德育”课题方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从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向现代的、开放的观念转变。
然而也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个人主义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以及青少年学生影响很大、冲击很大,导致不少人坠入违纪犯法的泥潭。
使我们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课题。
(2)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目前内容单一,过于注重运用理论说服和正面疏导的德育方式,使学生缺乏积极的德育实践和道德体验。
导致追求学生表面上听话,但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利。
我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顺应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需要。
新课程改革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德育工作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而且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要他们学得好,而且要他们活得好,活得积极健康。
综上所述,“生态体验式德育”既是我校的德育对策,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特提出本课题。
二、生态体验式德育的含义和实施原则1、生态德育的含义是指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努力形成人本化、生活化、内省化相结合,以体验性为特征的德育工作格局的一种教育策略。
它强调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道德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实施原则(1)发展性原则。
基于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态德育探索与实践
基于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态德育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以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为探讨主题,针对当前生物学科教学在高中阶段的落实与开展现状,分析生态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生态化的授课模式,意在促进生态德育在课堂教学期间内的深入渗透,保障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生态德育引言:生物学科与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等紧密相关,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其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发展,以及物种起源等理论知识。
将德育渗透到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能够深化其对于生物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促进德育教学与学科教育的协同并行。
由此可见,生态德育对生物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生态德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在社会经济发展增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愈发严峻,从全球变暖,到雾霾问题,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深入研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人们逐渐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要想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自然规律予以充分尊重,为自然环境的优化建设提供保障。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与落实为生物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重新定义了教育目标,即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道德意识。
通过观察与分析当前大部分高中生物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发现,一味地注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掌握运用技能,对生态意识培养的忽略较为普遍。
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对渗透生态德育的重要性具备正确认识,强化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培养[1]。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德育的主要内容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学科涉及到的理论内容跨度较大,与生态德育相关的教学素材十分丰富,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课本素材的灵活运用,将其与德育教学紧密结合。
例如,在学习《走进细胞》一章时,可以先从学生熟知的生物圈为着手点,明确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这一理论概念,从而深入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说一说对细胞、生命系统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仓颉中学“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引言:毋庸讳言,学校教育自然应当以德育为先,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学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却饱受诟病,得不到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这个现实的问题归根究底主要是因为学生与传统德育课程存在较远的心理距离。
传统德育课程对现代高中生的吸引力偏小。
从大面积上看,特别是微观到每一位班主任的具体工作,我们不能不产生深深的忧虑:德育改革的步伐还相当缓慢,任务还十分艰巨。
按照常理判断,教师职业肯定需要很强的专业性,然而事实上教师所受的所谓专业训练主要侧重于以教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技能训练,广为人知的“教书匠”称号本身就反映了广大教师教学技能越来越纯熟但当“教书匠们”在传统德育课堂上面对新时代来自“421”家庭的“00后”新人类的时候,老师们发现娴熟的说教手段几乎统统无效。
“集体”“谦和”“孝顺”这些词语根本就入不了他们的心灵。
让人忍不住就要连连叹息“这垮掉的一代”。
然而我们或许不应这么悲观,假如我们多从好的一面去思考问题,这些00后的孩子其实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放的思想。
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得他们拥有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
尤其是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之新课标的实施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时期的教育必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培养学生的生态德育意识非常重要。
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大德育活动(道德课堂、社团活动、综合实践这些活动甚至可以运用动漫、微电影等载体),切实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兴趣,改进教育方式,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对生态德育实践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研究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尝试显得尤为重要。
自古以来,白水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追溯仓颉、杜康、蔡伦、雷祥等远古圣贤的丰功伟绩,感受浓郁而古老的汉字文化、酿酒文化、陶艺文化,白水教育人暗下决心:长江后浪推前浪,白水人才也要像白水苹果一样四海名扬。
仓颉中学地处白水县雷公路南段,是市县两级政府重点工程。
学校于2011年9月开始招生。
现有教职员工220余人,全部为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其中28名为师大毕业的免费师范生。
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2400多人。
这里拥有全县各学科带头人及绝大部分骨干教师。
这里聚集了全县乃至邻县部分乡镇优秀的高中学子。
“年轻的”仓颉中学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致力于打造德育特色学校,尝试构建“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
在学校全员育人架构下,全体教师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立足本校实际,把现实存在的问题当作一个个研究的课题。
学校《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课题研究的管理力度,通过认真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按照课题组统一安排,依靠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研究条件,分阶段实施课题研究,最终该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教育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实现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快乐教学,管理者快乐管理的理想状态。
目前的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新的改革思路要求我们必须换视野、换办法、换策略、换政策、换包装,更重要的是换内核、换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生态德育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是一种新颖的人生观统领下的教育观和德育观。
实质上更加强调注重个体生命价值,以人为本。
学校以外在以及内在环境(包括校园自然环境、校园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生态环境)产生对学生个体道德素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尽力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资源,通过学校德育体系的内部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传递,推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动态良性发展,促使学生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西方社会其实也很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而且尤为重视德育素材的“亲邻化”“友善化”。
早在1976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nce Cremin]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说明他已意识到环境因素对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历代流传更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990年吴鼎福、诸文蔚撰写的的《教育生态学》是我国第一部教育生态学著作。
1998年5月,刘惊铎、王磊在《教育评论》中撰文首次明确提出“生态德育”一说。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生活由传统的一元向多元飞速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旧的规则已经失效,新的规则却尚未完全建立,人们的观念极易出现混乱或真空。
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此前从未遇到过的挑战。
学校德育教育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生活,如何让德育教育和当代高中生产生心理上的深度共鸣?德育教育与学校巨大的教学升学压力怎样实现合拍?生态德育课程体系对老中青三代教师的不同要求分别是什么?我们又将如何开发利用新的德育教育资源,丰富德育教育手段?如何利用本地和本校历史和文化资源?诸多问题,日渐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德育资源建设开发和利用,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尤显其重要性。
二、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一)选题的目的1、以服务学生终身发展需要为根本目标,进一步改革班级导师机制,落实全员德育导师的主导职能,落实全面、和谐、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进一步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向转化和转变。
2、建立和完善仓颉中学德育研究室,聘请兼职德育教研员,建立起针对德育教育行为的研究机制,开展常态化、高效化的生态德育课程体系教科研活动,把注意力由关注学生成绩转为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大面积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导航学生的理想,鼓励学生成才的信心。
使学生,尤其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都能享受到学习带来的的乐趣;要善于运用语言鼓励、榜样激励,尤其要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当众表达、吐露见解的机会和获得成功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断提升学生追寻成功的勇气和胆识。
4、学校要切实研究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载体,以高质量、高品位、高契合度的校园文化、文娱活动促进学生乐学、爱学、坚持以正能量感染学生。
5、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及生活中的苦乐关系,培养学生保有一种持续的乐学心境。
在学习中能够真正做到张弛有度,自然发展、恰到好处。
6、为学生提供一流的生态德育教育资源,开展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目的的课外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苦乐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现实意义:在全国上下高中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迅速转变观念。
在重视知识传授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然而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导致学校德育教育落后,生态德育教育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生态德育课程体系尚未形成,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创新,各自为战,造成德育教育难以形成合力。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繁荣,高校林立,周边各县市文化遗存也极为丰富。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黄帝创业垂千古,仓颉造字惊鬼神。
又有杜甫泣血吟诗,明皇衔恨长眠。
我们必须利用好仓颉故里仓颉这一文化品牌,立足于这肥沃的文化土壤,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开展社团活动、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习惯养成教、传统文化教育等生态德育教育活动,以多样的形式鼓舞学生,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生态德育教育模式。
2、理论意义:学习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教会学生用一种健康、愉悦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昂、敏捷的学习境界,是学生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让每一名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找到归属感;让德育植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知行合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生态德育不仅仅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论,而且是一种迫在眉睫的德育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边改边学边研究边实践的原则开展此项课题研究。
此项课题的研究对提高广大教育从业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改革创新意识,寻找理论基础,让学生了解自我,提升生命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一)主要内容:1、生态德育内涵式发展。
德育无小事,长远来看是一个战略问题。
德育管理必须依靠每一个教师的力量才能将生态德育的理念贯彻落实到位,只有下移管理重心,发挥教师的智慧创造,激活学校的细胞能量,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2、改进德育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不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自始至终贯穿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思想。
3、创设德育教育研究情景,进行群体化研究与个例分析。
通过校园心理剧、心理绘画、微电影等情景呈现的方式引导教师、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德育发展原动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新课改就是要提供一个让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从而成长为有独立选择能力、有自由思考能力、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
同时,高中阶段学生社团的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德育教育当中积极推动社团的建设和探究,也是响应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为高中生的自主成长提供空间。
通过学生社团建设为学生自主成长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培养主体意识,提高管理能力,找到归属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塑造完善人格。
学校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新的命题,吸引了不少学生参加。
学生既锻炼了能力,又愉悦了身心,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本文记述深入其中的师生们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我们主要是以时事为校本,重学生体验、促学生发展。
5、建设特色班级文化。
深入开展“让墙壁说话,展班级风采”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各教室门口悬挂班级名片,展示了富有特色的班级目标、班徽、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班级全家福等,每个班还制作了个性化班旗,创建了富有特色的走廊文化。
充分利用室内白板和走廊软木蓝板自主设计、制作班级文化墙。
设置了激励篇、宣传篇、知识篇、风采篇、欣赏篇、展示篇等栏目,人人参与,集体制作。
学生展示了自我,陶冶了情操。
6、及时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
我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及时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我们提出了“让校园里响起每个人的声音”的口号,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度大大提升,及时推出了《起航》校刊以及学校、班级文学报,班级走廊蓝板、室内白班,这些都成了学生展示和发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