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二地理选修6知识点同步练习21 最新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地理选修六是高二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知识点一:地物、土壤及其养分在地理选修六的学习中,我们首先了解了地物和土壤的基本概念。

地物是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特征的总称,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

而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和气候剥蚀作用形成的松散层状物质。

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养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学习中,我们还了解了土壤的组成和土壤养分的来源。

土壤的组成包括固体颗粒、液体和气体三个方面,养分主要有氮、磷、钾等。

知识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地理选修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了解了气候变化的概念、原因以及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在学习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概念,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于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等的影响,并讨论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知识点三: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也是地理选修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探讨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学习中,我们还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知识点四:城市与人口迁移城市与人口迁移是地理选修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城市的定义、特点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在学习中,我们还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城市与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一些城市化发展的案例,我们了解了城市规划和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知识点五:全球化与地方发展全球化与地方发展也是地理选修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全球化的定义、特征以及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地区发展的影响。

在学习中,我们还探讨了全球化与地方发展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和作用。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归纳高二地理选修六是我国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科学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选修六的六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知识点一:地球动力学与地表变化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主要学习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地表的变化。

其中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震与地壳运动、火山与火山地貌、地貌发展等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机制,还能掌握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预测方法。

知识点二: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物种的分布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适应策略。

例如,研究竞争、共生、迁徙等生物行为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知识点三: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学科。

学习这个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城市化对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城市类型的特征和城市规划的原则。

知识点四: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地球环境的变化。

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

同时,还可以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措施和方法。

知识点五: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以及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的影响因素。

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为未来的资源利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知识点六: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是地理科学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以及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的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六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六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六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3. 地图的分类与应用: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以及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中的应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 世界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地貌形态与地质作用:- 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

- 地质构造与板块构造理论。

- 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及其分布。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的分布规律与生态环境。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分布与生产技术。

-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产业结构。

- 农业与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布局。

-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流向。

- 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旅游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

- 文化景观的形成与保护。

- 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构成与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与定位方法。

- GPS在导航和测绘中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策略。

3.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

高二地理选修6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选修6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选修6复习资料(一)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的分类: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其他标准2、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3、环境质量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4、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分类: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7、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8、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9、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a.尊重和善待自然b.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c.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10、自然资源的涵义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A.按照是否再生或恢复:潮汐能。

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高二地理选修6知识点同步练习6

高二地理选修6知识点同步练习6

课时训练12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2011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森林”,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

完成第1~2题。

1健康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③调节区域气候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国际湿地,但近年来面积不断萎缩,其主要原因包括()。

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量急剧增加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C.大面积引入湖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及湿地破坏的原因。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等功能,而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是森林的生态功能。

青海湖是内陆湖,湖水为咸水,不可能围湖造田,也没有调水工程,其面积缩小主要为入湖水量减少所致。

答案:1.A 2.C3.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

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3该图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为()。

A.资源短缺B.生态破坏C.环境污染D.全球环境变化4.引起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B.荆江河段大量的裁弯取直工程C.环境污染导致内部富营养化加剧D.长江上游水库修建导致水量减少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洞庭湖的水系(湿地)面积在减小,这体现出生态破坏。

第4题,洞庭湖变小,是由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入湖泥沙增多,加上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而造成的。

答案:3.B 4.A5.根据下表内容,完成第5~8题。

5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分布集中B.分布广C.集中在第二级阶梯上D.三个阶梯均匀分布6.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大的原因是(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片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下列湿地被污染后,可能产生跨国纠纷的是( )①长江 ②恒河 ③黑龙江 ④湄公河 ⑤青海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8.纳木错湿地在表中的哪个分布区?( )A.青藏高原区B.长江中下游区C.东北平原区D.珠江流域区解析:第5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湿地分布具有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等特点,区域差异显著。

2023年最新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练习题练习题参考答案

2023年最新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练习题练习题参考答案

2023年最新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练习题练习题参考答案2023年最新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自由答题1. 简答题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人文和自然方面的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2. 解答题答: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内部的各种要素和条件,加快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以实现地区可持续繁荣和可持续利益的发展。

第二部分: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D7. C8. A9. D10. C第三部分:解析题1. 解析:洋流是指海洋中大规模水体的流动。

洋流分为暖洋流和寒洋流两种类型。

暖洋流是指源自赤道地区的温暖洋流,如北大西洋暖流;寒洋流是指源自高纬度地区的冷洋流,如西风漂流等。

2. 解析:台风是一种由热带气旋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形成的强大风暴系统。

其特征包括:强烈的风力、大量降水、巨大的切向风等。

通常,台风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如风灾、洪灾和海啸等。

3. 解析: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往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人口迁移的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人口迁移对目的地和原居地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人口结构的变化、文化的交流、劳动力市场的调整等。

4. 解析: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质现象,由于地壳运动或热幅变化引起地壳下部分岩浆上升至地表,形成喷发口,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物质。

火山的特点包括喷发过程中的喷出物、岩浆的特性、火山锥的形成等。

第四部分:应用题1. 解析:地球上的雨水有很大一部分被洪水所淹没,这是因为当雨水超过地表的容量时,剩余雨水将无法被地表吸收,形成洪水。

洪水对人类的影响包括农田的浸泡、房屋被淹、道路被阻断等。

2. 解析:盆地是指地表形态上呈碗状或盘状的洼地,其底部通常由沉积物填充。

盆地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使地层下沉、河流沉积物的堆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口等。

高二地理选修6知识点导学案21

高二地理选修6知识点导学案21
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经济水平由低到高;灾害种类由少到多;减灾能力由弱到强。
[学习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减灾能力;灾情等方面进行比较。
[思考P23]原始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农业社会:还有,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工业社会:还有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等。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⑴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
⑵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①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②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案例1]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学生阅读,然后分析讨论)
教学
重点
与难

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


课本插图
课标
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改造局部地区的环境
1、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
1、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
2、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①住户清楚防灾紧急通道;②易倒易碎品合理放置;③家里没人时关闭煤气阀;④每年举行抗震大演习;
3、加固公共设施。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
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因为城市硬地面使雨水不能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

高二选修六地理知识点

高二选修六地理知识点

高二选修六地理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广泛的领域和知识点。

在高中地理的选修课程中,地理知识点也相对繁多。

本文将就高二选修六地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一、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高二地理选修课中,学生将会学习到与人口与城市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人口分布与迁移等。

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逐渐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这一现象在近年来尤为明显,全球各地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压力、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会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存在差异,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各异。

另外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通过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合理分配城市内的土地资源和人口,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需要了解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并能分析不同城市规划的成功或失败原因。

人口分布与迁移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因素等。

同时,还需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如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国际间的人口迁移等。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自然环境和自然地理现象的研究。

在高二地理选修课中,学生将学习到气候与气象、地貌与水土资源等自然地理知识点。

气候与气象是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气象事件的特点和发生机制。

此外,还要学会通过气象数据进行气候分析和预测。

地貌与水土资源是地理学中涉及地表形态和地下资源的研究领域。

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掌握地貌类型和地貌发展的规律,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至关重要。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水土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水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三、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

在高二地理选修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农业与农村发展、工业与城市发展等经济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考点21高考分类题库2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考点21高考分类题库2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考点21 高考分类题库2 新人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考点21 高考分类题库2 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考点21 高考分类题库2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考点211.(2014·海南地理·T26·10分)环境保护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由于该地区位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资源短缺。

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会使灌溉用水增多,加剧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同时会使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导致湖泊萎缩;另外农业灌溉会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减少垦荒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答对其中1项得2分,答对其中2项即可得4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部分得分不超过4分。

)【误区警示】在解答该题时,易出现的错误为:忽视该地地处西北内陆的位置特点,误以为该地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而导致水旱灾害加重.2. (2014·江苏地理·T30·D·10分)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地理高二选修6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二选修6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二选修6知识点总结在高二选修6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指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形成了昼夜变化;地球的公转则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域的季节变化。

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面。

垂直方向上,大气以对流和垂直运动为主,形成了云、降水和气象灾害等现象。

水平方向上,大气以风为代表,形成了气候和气象要素的分布规律。

三、自然地域的特点自然地域的特点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和动物群落等要素。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等不同地貌类型;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平均值和变化规律;植被是指某一地区特定时期内生长的植物总称;水文是指地表水、地下水和湿地等水环境要素的研究;动物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共同生活、相互依存的动物种群。

四、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地理环境的特点会影响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工业发展等方面。

同时,地理环境也会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

五、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人口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人口数量、分布和结构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城市化进程对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等带来了挑战。

六、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保证子孙后代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理念和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关注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恶化。

通过对地理高二选修6知识点的总结,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培养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希望本文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选修六知识点

高三地理选修六知识点

高三地理选修六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之一。

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地理选修六这门课程,主要涉及地球的水资源、粮食问题、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逐一探讨。

首先,我们来谈谈地球的水资源。

地球上大约71%的表面被水覆盖着,因此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然而,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一些地区缺乏水资源,而一些地区却过度依赖水资源。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通过科学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其次,粮食问题也是地理选修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供应,而粮食就是我们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然而,全球范围内粮食供应的不平衡现象导致了粮食安全问题。

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着粮食短缺的挑战,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大量的粮食浪费。

因此,通过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合理调配粮食资源的方法,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破坏和不合理利用,许多生物资源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生物资源,我们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控制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并推动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发展。

能源资源也是地理选修六的重要内容之一。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

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虽然在目前仍然是主要的能源来源,但其有限的储量和不可再生的特点,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更加迫切。

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我们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危机,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

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高二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的科学,它涉及到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高二地理选修6是高中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主要涉及到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

本文将对地理选修6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地球资源与环境问题地球资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而人文资源则包括人口和文化等。

然而,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和空气污染等。

应该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并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以保护环境和促进人类的长期利益。

2.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目标,但过度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例如,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科技创新、环境治理和政策调控等措施,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

各种生态系统提供了自然资源和服务,但它们也面临着破坏和退化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保护好生态系统,我们才能保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4. 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地球的自然力量造成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和台风等。

然而,灾害损失不仅取决于自然因素,而且与人类的活动和准备程度也有很大关系。

为了减轻灾害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建设抗震减灾设施和提高人们的灾害意识等。

灾害管理是保障人类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5. 可持续发展与地球未来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代际发展能力的发展方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和建设生态城市等。

可持续发展是地球未来的希望,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

6. 地理科学与社会应用地理科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它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

高中地理考点21高考分类题库1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考点21高考分类题库1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考点21 高考分类题库1 新人教版选修6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考点21高考分类题库1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考点21 高考分类题库1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考点21一、选择题1.(2012·广东文综•T7•4分)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ﻩB。

②③ﻩﻩﻩ C.①③ﻩﻩD。

②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中包含的信息,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也是高考的考查能力之一。

【解析】选C。

统计图中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径流量,图中的两条曲线是入湖径流量和出湖径流量,当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时,湖泊蓄水;反之湖泊排水.二、非选择题2.(2012·新课标全国卷•T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解题指南】本题以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的变化为背景,考查了水资源问题及保护水源地采取的措施等知识。

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的变化:苏州河→黄浦江中、下游→黄浦江中、上游→青草沙。

高二地理选修6知识点同步练习21

高二地理选修6知识点同步练习21

第二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

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据此完成第1~3题。

1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A.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B.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C.陆地上生活活动场所丢弃的垃圾D.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2.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阿拉斯加暖流D.北大西洋暖流3.大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解析:第1题,“垃圾岛”主要是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

第2题,北大西洋暖流不会影响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寒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分别向南、北流动,不利于废旧塑料袋的聚集。

第3题,该“垃圾岛”显然不会大规模影响到洋流和当地气象条件,也不会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但如果海洋动物不慎吞下其中的塑料垃圾,会因无法消化而危及生命。

答案:1.C 2.A 3.A4.2011年6月4日新华网杭州报道,近日,宁波、舟山等地发生多人食受赤潮污染的淡菜后出现腹泻。

昨天,省环保厅发布《2010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去年,浙江省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22次,累计发生面积近3 682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2次。

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C.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生活无关的自然现象5.下列水域中最易发生赤潮的是()。

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

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

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包括天气、内陆水系、地球物理、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高中地理选修6是地理学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涵盖了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环境科学、地球资源科学、地球空间科学以及地球研究方法与地理技术等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选修6中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是地理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地球内、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几乎无限复杂的异构系统。

地球系统科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学科:1.大气环境科学大气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大气现象,如天气、气候、气温、风、云、降水等自然现象,以及大气污染、气体的环境污染等人文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海洋中的水文学、海洋地质学、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等学科,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影响。

3.陆地环境科学陆地环境科学主要研究陆地系统中的自然现象,如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植被、土壤、地貌、水文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自然现象的影响。

4.地质环境科学地质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形态、地理、地球动力学以及地质过程和物质循环等。

二、地球环境科学地球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环境问题,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等。

地球环境科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学科:1.自然灾害地理学自然灾害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影响及预防等问题。

2.环境污染地理学环境污染地理学主要研究各种污染的成因,如水、空气、土壤等污染的种类、规模、分布和影响等。

3.城市环境地理学城市环境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环境的特点、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城市环境规划、建设和管理等问题。

4.环境保护地理学环境保护地理学主要研究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标准和管理制度,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等。

5.资源环境地理学资源环境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资源的分布、特点、价值、开发和利用问题,以及资源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

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据此完成第1~3题。

1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A.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B.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C.陆地上生活活动场所丢弃的垃圾D.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2.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阿拉斯加暖流D.北大西洋暖流3.大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解析:第1题,“垃圾岛”主要是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

第2题,北大西洋暖流不会影响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寒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分别向南、北流动,不利于废旧塑料袋的聚集。

第3题,该“垃圾岛”显然不会大规模影响到洋流和当地气象条件,也不会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但如果海洋动物不慎吞下其中的塑料垃圾,会因无法消化而危及生命。

答案:1.C 2.A 3.A4.2018年6月4日新华网杭州报道,近日,宁波、舟山等地发生多人食受赤潮污染的淡菜后出现腹泻。

昨天,省环保厅发布《2018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去年,浙江省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22次,累计发生面积近3 682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2次。

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C.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生活无关的自然现象5.下列水域中最易发生赤潮的是()。

A.杭州湾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解析:第4题,赤潮是人类向海洋中大量排放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所造成的一种海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所以和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第5题,赤潮的发生往往取决于海水的温度、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海湾的形状。

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农业中的化肥淋失,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且珠江口纬度低、水温高,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上珠江口呈喇叭状,受海洋影响小,不利于污水扩散,最易发生赤潮。

答案:4.D 5.D6.一艘载有4 000多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遭遇暴风雨后发生断裂,导致至少1 300吨重油流入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刻赤海峡。

这一地区的海洋生物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要恢复刻赤海峡的生态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

据此完成第6~7题。

6若石油污染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流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7.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解析:第6题,若石油污染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说明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而死,或者海水受到严重污染,鱼类中毒死亡。

第7题,处理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利用吸油毡、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答案:6.C7.B8.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8年我国城市垃圾产量将达到4.27亿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8~9题。

8造成我国城市垃圾不断迅速增长的原因包括()。

①新兴农业的快速发展②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③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④工业的快速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城市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城市垃圾处理的趋势,城市垃圾可以用来()。

①发电②生产沼气③生产无机复合肥④生产新型建筑材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8题,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它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良的消费习惯及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关,与农业生产,特别是新兴农业生产关系不大。

第9题,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其中的可燃物可用来燃烧发电;其中的有机垃圾、人畜粪便等可用来生产沼气和有机复合肥;其中的碎砖瓦、混凝土碎块等可用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答案:8.D9.B10.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

读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图,完成第10~12题。

10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是()。

A.妨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B.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C.导致交通阻塞和能源浪费D.限制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11.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抑制臭氧消耗③节约自然资源④增加耕地面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2.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玻璃瓶、塑料袋B.废铜烂铁、破布料C.旧报纸、易拉罐D.烂菜叶、果皮解析:第10题,固体废弃物危害主要表现在通过各种途径危害人体健康,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造成危害。

第11题,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不但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而且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自然资源。

第12题,烂菜叶和果皮都属于有机物,可作为肥料。

答案:10.B11.B12.D13.读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逐年统计图,完成第13~14题。

13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变化规律是()。

A.2000年以后持续减少B.总体呈现下降趋势C.1996年以后加速下降D.变化不大14.1997~2018年上海市烟尘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调整B.转变城市职能C.减小工业规模D.工业迁至浦东新区解析:第13题,据图可知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变化规律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第14题,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减少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3.B14.A15.读车速与NO x排放量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5~16题。

15在平均时速小于35千米时,汽车尾气中NO x的排放量和车速的关系是()。

A.正比B.反比C.等差D.等比16.下列各项措施中较为合理且能有效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的是()。

A.改善道路状况,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B.大力发展货车数量,限制公共汽车数量C.增加公共汽车站,减少市民候车时间D.建立绿化隔离带,实行人车分道行驶解析: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车速小于35千米时,车速与NO x的排放量成反比的关系。

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车速与NO x排放量的关系,所以改善城市道路状况,汽车行驶畅通,废气排放量就少。

B项是不可能的,城市人流多,也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C项更会使公共汽车行驶慢,废气的排放量也会增多;D项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废气,但消除的量是有限的,废气的排放量多了,也就很难被绿化带消除了。

答案:15.B16.A17.酸雨被称作“空中的死神”或者“天堂的眼泪”,酸雨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存环境。

酸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A.黄土高原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18.防止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A.大力植树造林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C.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D.大力发展水电解析:第17题,四川盆地地区工业用煤较多,地形较封闭,降水较多,故酸雨危害较严重。

第18题,防止酸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17.B18.C19.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

如图所示,假如此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分贝)。

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

A.工厂和交通B.建筑和娱乐业C.网吧和歌厅D.采矿和伐木20.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是()。

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解析:图中A、B两个地区是噪音最大的两个地区,很显然A为城市内的工厂企业,B为交通线路;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绿化带的作用,因为绿化带具降噪的作用。

答案:19.A20.B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1989~2018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在下降,说明水质有所转好。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得益于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使得污染源减少,水质得到了改善。

第(2)题,考查河流综合整治的措施。

结合图中信息,可以从河流的污染源进行治理。

清理污染物,防止新的污染等。

答案:(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

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2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再生资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价值900亿元的家电、塑料、纸张、建筑垃圾等废旧物资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且严重污染了环境。

日本每年产生6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的85%得到回收,较好地防止了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商品—使用—回收—再生—商品”的良性循环。

材料二:新华网北京2018年6月3日电,自2018年6月1日起,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范围在9个试点省市的基础上,增加河北、山西、大连等19个省市,并逐步推广至全国。

政策截止时间暂定为2018年12月31日。

(1)据统计,中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只有20%左右,而约80%被填埋、焚烧。

简要说明这种利用方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国家实施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3)结合我国国情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谈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塑料不但占用土地,而且塑料在降解过程中会释放出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