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病理损伤机制

合集下载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依达拉奉是一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其应用范围和研究进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相关的研究方向。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它能够有效地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依达拉奉的应用较为广泛。

急性脑梗死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神经元损伤。

依达拉奉能够迅速进入脑组织,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脑组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早期使用依达拉奉,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脑出血方面,依达拉奉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潜力。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脑组织会出现继发性损伤,其中自由基的过度生成是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

依达拉奉能够减轻血肿周围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除了脑血管疾病,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中也有应用。

例如,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延缓疾病的进展。

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依达拉奉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虽然目前的疗效尚不十分明确,但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心脏疾病方面,依达拉奉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会因缺血缺氧而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心肌损伤。

依达拉奉可以减轻心肌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在心脏手术中,依达拉奉也被用于预防术后的心肌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预后。

然而,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等。

但总体来说,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大多为轻度和可逆的。

目前,关于依达拉奉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一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进一步优化依达拉奉的给药方案,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炎症与自由基损伤机制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炎症与自由基损伤机制
维普资讯

4 ・ 0
匡堂堡
堡 旦笪 鲞蔓 塑 丛
Rc ll , n O8V1 4 N . e pu w J O ,o 1,01 a ta a 2 .
脑 出血后 血 肿周 围炎 症 与 自由基 损伤 机制
孙 媛 娇 ( 综述)王 桂 敏 审校) , (
较少 ; 组织 内若有 微小 的病理 变化 脑
Me 圈 o reR i eIj r n eih r l I - nlain a o n mao trC r b a c 咂 f e ml nu ya d P r eae u s llt r u d He tmaAf ee rl F d p n l o e 即发 生 强 烈 反 应 , 脑 缺 血 和 脑 损 伤 在 He rh g S N  ̄ -a W N u r n . 1 La n g Me i l ol e Jnh u 1 1 0 ’C i mo r a e U  ̄n i , A G G ia ( . i i d a lg , i o 2 0 1 hn jo -i on c C e z , a; 小 2 Dp r e t ,Ta io a C ie d i . eat n rdt n l h s Mei n 7 ) F r l t o i l La n g Mei o g , 时 尤 为 显 著 。 脑 出 血 后 , 胶 质 细 胞 m 0 i ne c e( 删 , it  ̄ i e H s t , i i d a C l e sA a d pa on c l e l J z o 2 0 1 C i ) i . u 1 1 0 , hn nh a 主 要 通 过 两 条 途 径 发 挥 细 胞 毒 性 效
一 发 r rl e o m e R c n d t so e t t rerd a i uyt k p r i tesc n ayi uya e ri 应 : 是 通 过 与神 经 细胞 直 接 接 触 , e a h m t g . e e t aa hw h f ai l n r o a nh e o dr jr f r a b d d a e c j o t n t b n bedn , h ei a ma r r c o a b a e i eat n wt r a i li uy w i a rd c 挥脑 内吞 噬 细 胞 的 毒 性 作 用 ; 是 通 l ig w i m t e t nm ye h v t c o i f e r c n r , h hc l pou e a e l n l f o ai y nr i h e da j c l 二 sr s f a cd a t nb m n h n e dl k gs a dt nagaa he e od r i uya e r n e e sa er c o y a yc an l a i ae ,n h grvt i oc e i sn n e et c n ay n r f r a s j t bi 或 分 l mD m e T i at l' , n r m c ai f eo l 窘 . hs r c l t ij y e h n m o oI d i  ̄er u L q 8 s s i a a o ru d h m tm o eea 过 释 放 和 ( ) 泌 一 系 列 潜 在 的 神 经 l f n mm t n ao n e a af m svrl i o r

脑出血后血肿周边继发性损伤的研究

脑出血后血肿周边继发性损伤的研究
了 1 脑 出血 患 者 , 果 表 明 手 3例 结
R . rhOlteSc n ayIj r r u d He tmaAf rC rba mo ra e H hny h 先后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 e t c i h eo d r nuya o n mao t ee rlHe rh g E C u —a , o e ME Gz i 0 gL a -Ⅱ g t eatetfN uooy t f l t optlfL zo d a o ee N h- n .I ogn . Dp r n erl , e i i e H si uhuMei lClg , , Xi m o g hA a d ao c l
何春 艳 , 孟志 勇 ( 综述)李 小刚( , 审校)
( 州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神 经 内科 , 泸 四川 泸 州 6 60) 40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3 R 4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62 8 2 O ) 8 1 1- 3 10 -04(O 8 0 . 2 8 0
o d r s h mi r u d t e h mao n a y ic e a a o n l e t ma. l a i g o h o a e. e g o i oy i . n l ai n o n a l e r e sn t r mb s h mo l b n l ss i f t t f i f mmao f i r o l tr y
Luh u 6 6 o C ia) z o 4 o O. n
Ab t a t Ce e r lh mor a e i l o s r c : r b a e rh g s t e c mmo ie s h e tnig t e p o i e t n h i u lt l n d s a e t r ae n h e p e S h a l a d t e rq a i l l y 0 f wi hg a e f t i n t a in Th n u y me h ims o a n t s e a o n e t ma a tr fl e 出 i h c s aa t a d mu i t . e i ir c a s fbr i i u r u d h mao fe i l y l o n s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2021年第61卷第2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范敬争,姜玉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300052摘要: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是脑出血后二次脑损伤发生的关键因素,与脑出血患者的生存预后紧密相关。

脑出血后,血管源性因素(血块的形成及回缩、血肿周围静水压的下降、血浆蛋白的外渗)、炎症反应、凝血级联反应、红细胞溶解产物、补体成分等参与了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使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

因此,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可使脑出血患者获益。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病理机制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02.024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02-0092-03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是目前中老年人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

我国是脑出血的高发国家,每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出血患者超过150万,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

临床上单纯解决脑出血的占位效应不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因此,脑出血后二次脑损伤的产生和发展是影响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二次脑损伤包括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及神经细胞的缺失、变性或死亡,而血肿周围水肿是二次脑损伤发生的关键因素。

动物实验表明,血肿周围水肿量起初增长很轻微,2h后开始增多,3~4d达到高峰,随后水肿缓慢下降,直到出血后7d仍然存在[2]。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出血最初几小时,这个过程包括血块回缩、静水压下降导致血浆渗出到血肿周围形成血管源性水肿,其同时造成血肿周围的脑血流量轻微下降,进而引起血块周围暂时性缺血;第二阶段,发生在出血之后的24~48h,此阶段主要是炎症反应及凝血酶激活引起的细胞毒性水肿,其直接造成血脑屏障破坏、脑组织代谢活性降低及随后的脑血流量下降;第三阶段,发生在出血3d后,此阶段主要是红细胞溶解破坏和血红蛋白毒性引起的延迟期水肿,其所诱导的神经毒性等血液成分同时能造成神经损伤。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杨文
杨期 明 刘玲 英 廖远 高 李海鹏
【 文章编号 】61 72 ( 0 )4 03 — 3 1 — 812 8 2 — 04 0 7 0
织广泛性缺血 , 并造成血管 自身调节功 能障碍 , 加速缺血组织 坏 死, 进一步加重神经组织继发性损伤。同时血肿 内残留血液可缓
慢 释 放毒 性 物 质 , 一 步 促 进 脑 水 肿 。 因此 , 肿 占位 效 应 不 是 进 血 脑 水 肿形 成 的直 接 原 因 , 可 通 过 影 响 血 流 量 、 围 组 织 压 力 和 但 周
下降 , 以同侧基底节 和皮层最 明显 , 示随时 间延长 ,C F逐渐 提 rB 下降。同时 日本 的一 些研 究 还发 现愈 近 中线部 位 的 出血 引起
rB C F下 降 的程 度 愈重 。Mae 等 的 研 究 进 一 步 显 示 脑 出 血后 C yr T
应用 , 人们 发现血肿早期扩 大的患者 占较高 比例 , 期 血肿扩 大 早
2 I H后 继 发 性 病 理 损 害 C
和额叶皮层 rB C F下降最为显著 。N t a h的实 验中还发 现, 脑缺血 损害 的程度随着血肿量 的增 大而加重 。Mae 等也指 出, yr 缺血 本身及继发产 生的兴奋性 氨基酸与缺 血再灌注共 同导致 血肿周
围组 织 损 伤 , 进 一 步 加重 脑水 肿 。 Y n 在 实 验 性 大 鼠尾 状 核 并 ag
出血模 型中发现 , 在出血开始 4 h内, 同侧 和对侧基底节及皮质的
rB C F均 下 降 , 呈进 行 性 下 降 , 4 且 至 h后 有 所 回升 ,8 4 h后 又 再 次
2 1 早期血肿扩大 .
过去一直 以为 , 动脉破 裂后 的活动性 出 脑

脑出血后脑的病理生理变化

脑出血后脑的病理生理变化
第一阶段:凝血块收缩,血清外渗;
第二阶段(出血后2d):凝血系统的级 联系统被激活并产生凝血酶;
第三阶段(出血后三天):红细胞溶解、 血红蛋白诱导周围脑组织损伤。
2021/10/10
6
Yang等用自体血注入小鼠尾状核研究脑 水肿发现同侧基底节区水肿在24小时内 进行性加重达高峰,以后保持恒定,直到第 5天开始消退.水肿在出血灶周围最严重, 同侧大脑皮质,对侧皮质和基底节也有水 肿
2021/10/10
7
近年来,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机
制研究中,凝血酶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
一个焦点。凝血酶可诱发脑水肿形成,
凝血酶抑制剂则可阻止凝血酶诱发的脑
水肿形成,因此,凝血酶被认为是脑出
血后脑水肿形成中较为重要的物质。凝
血酶对组织细胞的化学刺激作用大于血
凝块的机械压迫作用,凝血酶可破坏血
脑屏障。凝血酶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
2021/10/10
10
Xi等用动物实验研究了红细胞对自发性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 注入浓缩血细胞或红细胞后24 小时并不 能产生显著的水肿,注射溶解红细胞后 24 小时产生明显脑水肿,而注入血红蛋 白可以模拟这种脑水肿的形成,注入凝 血酶后24~48 小时出现脑水肿的高峰期,
2021/10/10
2021/10/10
4
脑水肿
既往认为,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 引起的周围组织缺血,在脑出血后水肿 的产生中起主要作用 。
现认为血肿释放的某些活性物质或血 液本身的成分可能是脑水肿产生的物质 基础 。
2021/10/10
5
脑出血致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发生常在 3h内,在72h内逐渐加重。脑水肿发生的机来自:脑出血后脑的病理生理变化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脑出血是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它可能会损伤脑组织,通过改变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功能导致慢性脑损伤。

血脑屏障是维持脑室内环境和保护脑免受外界有害物质侵害的重要结构。

它由毛细血管的上皮细胞所构成的“黏膜”,形成一个有效的渗透屏障,阻止了神经毒性物质、体液、其他微粒和抗原物质的通道。

自然界中,血脑屏障已成为一种综合性结构。

它可以控制脑室内环境的稳定性,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维持脑胶质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保护脑免受损伤,以确保机体的生命安全。

但是,一旦血脑屏障受到损伤,它就会失去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作用。

在脑出血之后,出血点的胶质细胞受到大量的毒性物质的影响,导致血脑屏障的功能发生改变。

由于血脑屏障受损,外界的有害物质,如乙酰胆碱,可以通过血清因子进入脑室,扰乱脑室内环境,影响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引发各种神经病理反应,如感觉、记忆、运动等功能的障碍。

关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正在进行。

研究发现,血脑屏障损伤可能与脑出血后各种改变相关,如脑血管紧张性变化、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

研究者们发现,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损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它们可能对脑室内环境状态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而言,血脑屏障损伤可能会导致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延长,从而增加慢性脑损伤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脑出血后可能会引发神经紊乱,如非水肿性神经功能障碍,神经毒性变化等,这些变化是由血脑屏障破坏导致脑室内环境被损害后发生的。

此外,血脑屏障损伤也可以导致脑细胞病理变化,如神经元凋亡和聚积,从而导致炎症性损伤的发生。

因此,研究者认为,血脑屏障受损伤可能会改变脑室内环境,并参与脑出血后慢性神经损伤的发生。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损伤对于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更多有关血脑屏障损伤的研究,确定血脑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新进展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新进展
方面。
关键词
脑出血; 理生理 ; 病 脑水肿 ; 凝血酶
脑出血的发生率 、 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 目前 对脑 组织 有损害作 用 。 临床上除运用传统脱水药外 , 治疗手段较少 人们 2 局部脑 血流 的变化 希望通过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为临 实验 研 究发 现 , 出血后 血 肿 周 围组 织 的血 流 可 床治疗提供 新 的依据 和方法 。本文 就脑 出血后脑 内 出现短暂下降 , 下降程度 与血肿 大小呈 正相 关。 其 血 肿病理 的重新认 识 , 尤其 是局部脑 血流 的变 化 、 脑 在 出血量 相 同的情 况下 , 随着 时 间 的延 长 局 部 脑血 水肿、 血脑屏障的改变和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方面
微循环 , 产生 血 肿周 围区域 的脑 缺 血 和 水 肿 所 致 。
既往认为 , 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 可引起周 围组织缺血, 在脑出血后水肿的产生中起主要作用。 近年来 的研究更 多地集 中在 脑 出血后局 部血肿 在脑
水 肿形成 中的作 用 , 肿 释放 的某 些 活性 物质 或 血 血
作 一综述 。
流( B) r F 一般也逐渐下降。脑 出血后虽存在缺血 , C 但梗死的出现取决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实验表 明, 猴脑血流下降至 1 ~1 l 10g・ ) 2 0 2m/ 0 m 达 ~ (
3h才 出现 梗 死 , 血 流 量 在 2 /10g・ 而 5ml 0 m ) ( 时, 即使 持续 较 长时间 也不 会 出现梗 死 , 脑 出血 而
后血肿压迫微循环是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主要 因素:但 目前多数学者认 为 , 出血患者 于发病后 有继 脑 续 出血现象 , 这种现象可导致早期病情恶化。脑出血后血肿分解释 放多种 活性物质对 脑组织具 有损 害作用 . 表现 为局部脑血流和代谢 的变 化 、 水肿 、 可 脑 血脑屏 障的损害及对脑细胞 的毒性损伤 等诸 多

脑出血临床研究进展

脑出血临床研究进展

脑出血临床研究进展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希望。

一、脑出血的发病机制研究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目前认为,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使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在血压剧烈波动时容易破裂出血。

此外,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抗凝或溶栓治疗等也可能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近年来,炎症反应在脑出血发病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脑出血后血肿周围会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炎症反应会加重脑组织损伤。

同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血脑屏障破坏等也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脑出血的诊断技术进展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头颅 CT 检查,能够快速明确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出血的诊断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能够更敏感地检测出微量出血和微出血灶,对于评估脑出血的病因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也被发现有助于脑出血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例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等在脑出血后会明显升高,其水平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三、脑出血的治疗进展1、内科治疗血压管理:控制血压是脑出血内科治疗的关键。

目前认为,对于收缩压在 150 220 mmHg 之间且无急性降压禁忌证的患者,将收缩压快速降至 140 mmHg 是安全有效的。

但对于收缩压大于 220 mmHg 的患者,应谨慎降压,避免血压下降过快导致脑灌注不足。

脑出血后的损伤机制

脑出血后的损伤机制

脑出血后的损伤机制
首先,脑出血会导致机械压迫。

出血导致的血液积聚会对周围
组织产生压力,进而压迫和破坏脑组织,导致机械性损伤。

这种压
迫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的功能受损,甚至出现坏死。

其次,脑出血引起的血液成分的毒性作用也是造成损伤的重要
原因。

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如血红蛋白和铁离子,会释放到周围组
织中,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凋亡。

此外,脑出血还会导致局部缺血缺氧。

由于出血导致血管破裂,血液会渗漏到脑组织周围,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局部
缺血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损伤。

除了直接的损伤机制外,脑出血还会引发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出血后,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会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加重脑组
织的损伤。

同时,脑出血还会导致周围神经元的凋亡,进一步加重
脑损伤。

总的来说,脑出血后的损伤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机
械压迫、血液成分的毒性作用、局部缺血缺氧、炎症反应和细胞凋
亡等多个方面。

对于脑出血后的损伤机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及早干预,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康复。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综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8月第5卷述o。

拶学霹|t-_.i。

:。

j。

I∥季:。

|一|I。

j!膏?量∥.譬知囊-第24期M E D I CI N E I N N O V A T l0N R E SE A R C Ht|?二∥j簪一.j|r≯j I。

j_f。

?。

i-?∥|≯曩∥誊霉毒雾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赵巧珍杨文杨期明刘玲英廖远高李海鹏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中图分类号1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21(2008)24—0034一03脑出血(I C H)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脑出血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引发的继发性周围脑缺血和脑水肿及细胞毒性等损伤。

深入探讨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逆转或减轻脑组织的损伤,进而最大程度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1I C H后的直接病理损害I C H后的直接病理损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出血对脑组织本身的急剧膨胀性破坏引起脑疝和机械压迫造成局部微血管缺血性痉挛、梗阻、坏死导致神经功能的丧失;(2)相继发生脑组织移位丘脑下部改变及丘脑上部脑干损伤;(3)继发于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障碍及组织水肿,从藤产生颅内压持续增高和血流馈明显减少。

如果这三个部分改变严重或产生心肾肺消化道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有可能造成永久性残疾或死亡。

2I C H后继发性病理损害2.1早期血肿扩大过去一直以为,脑动脉破裂后的活动性出血是一短促的过程,很少持续l h以上。

但近年的临床观察和血管造影表明,部分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常常有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的症状持续加重期,提示存在活动性出血…。

随着C T和M R I的应用,人们发现血肿早期扩大的患者占较高比例,早期血肿扩大尚无明确定义,一般指I C H患者的脑内血肿在病程早期由于持续活动性出血而不断扩大的现象与过程。

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损害及超微结构变化研究

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损害及超微结构变化研究

・基础研究・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损害及超微结构变化研究赵性泉 周剑 王拥军[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所引发的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可能机制。

方法制备SD雄性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组分成1h、3h、12h、24h、48h、72h及7d7个小组;对照组分成3h、24h及72h3个小组,每组5只大鼠。

每实验小组取2只大鼠,2%氯四氮唑(TTC)染色,进行大体组织病理演变观察。

另取3只大鼠,在血肿周边区及同侧皮层区分别取脑组织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TTC染色显示,血肿呈黑褐色,血肿周围未见白色梗死区。

光镜下观察,血肿区与正常脑组织间有一周围区,其中可见组织疏松,细胞不同程度水肿,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灶周边毛细血管增生伴炎细胞浸润。

电镜观察可见,血肿周围组织早期星形细胞胞体和周边足突肿胀,神经细胞改变不明显。

注血后24h,星形细胞肿胀明显,部分变性、坏死;神经细胞轻度变性,血脑屏障破坏。

注血后72h,星形细胞高度肿胀,神经细胞变性。

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病理、超微结构的改变,血肿周围脑组织产生继发性损害。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电子显微镜;病理;大鼠Second ary injury to perihem atom a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rats ZHA O Xing2quan,ZHOU Jian,W A N G Yong2jun.Depart ment of Neurology,Beijing Tiantan Hospital,Beijing10005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possible mechanism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path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secondary injury to perihematoma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rats.Methods Sprague2Dawley male rats were subjected to ICH model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es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rat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divided into7subgroups at1h,3h,12h,24h, 48h,72h and7d after ICH;while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ere divided into3subgroups at3h,24h,72h after saline injection.Each subgroup contained5rats.2rats from each group were stained by2%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3rats were picked up from each group to do optical microscope and electric microscope investigation on perihematoma tissue and ip2 silateral cortex.R esults Hematoma tissue was demonstrated as black2brown by TTC staining,no white infarcted area was detected around hematoma.In addition,there was a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hematoma and normal tissue under microscopy;the involved tissue looked loose with varied edematous cells.Astrocytes appeared swollen and neural cells looked degenerated and necrosis.Meanwhile,capillary hy2 perplasia around hematoma with foot2plate swollen were detected,no remarkable neural cells change was observed.24h after blood injec2 tion,astrocytes started to swell,part of them became degenerated and necrosis.Neural cells appeared mild degenerated and blood2brain bar2 rier were destroyed.72h after ICH,astrocytes showed highly swollen with neural cells degenerated.Conclusion Secondary injury to perihe2 matoma has been identified and the path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have been observed.[K ey w ords]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cerebral edema;electric microscope;pathology;rat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9771(2004)0820469203[本文著录格式] 赵性泉,周剑,王拥军.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损害及超微结构变化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10(8):469—471.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至今仍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1]。

脑出血后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形成机制

脑出血后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形成机制

脑出血后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原发性脑出血(ICH)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脑出血后脑水肿是患者症状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现将脑出血后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形成机制作一介绍。

1 脑出血后超早期水肿的形成机制1.1 血肿占位效应与继发出血占位效应引起的脑水肿主要是通过机械性压力和颅内压增高引起。

Wagner等[1]在猪脑出血模型完成3h后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注入血凝块中,1h后吸除融化的血块,tPA溶解血块和抽吸术治疗可消除原血肿体积的72%,能明显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缩小脑水肿体积,并可防止进一步的血管源性水肿。

Qureshi等[2]认为,血肿持续扩大是脑出血后最初3h内神经功能恶化的最主要原因。

传统观点认为,血肿扩大是因为动脉或静脉单个出血点的持续出血或再出血,但Mayer[3]认为,它是血肿周围脑组织多个部位的再次出血。

1.2 血肿内血浆蛋白渗出和血凝块回缩Wagner等[4]观察到,猪脑叶出血1h后,血肿周围脑水分高于对侧10%,血肿周围区域血浆蛋白免疫活性强,此时血管内的伊文思蓝尚未进入脑组织,提示血脑屏障完整。

说明水肿区蛋白来自血肿本身,即脑出血后血肿腔内的大量蛋白渗入到血肿周围脑组织间隙,导致渗透压升高,形成间质性脑水肿。

即脑出血超早期CT显示的病灶周围低密度区主要是凝血块回缩、血浆蛋白渗出所致。

Rohde[5]认为血凝块周围的超早期水肿与流体静压和血凝块回缩有关。

2 脑出血后早期水肿的形成机制许多研究均发现,凝血反应与凝血酶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

Xi等[6]研究认为,凝血是灰白质快速水肿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凝血酶则有助于灰质迟发性水肿的形成。

Figueroa BE等[7]将全血或加入凝血酶原复合物的血浆注入大鼠脑基底节区亦诱发脑水肿的形成,但在全血中加入特异性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后则脑水肿不再出现,从而进一步证实,凝血酶在ICH后脑水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李小刚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人的20%~30%,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及对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方法正不断出现。

(一)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1. 早期血肿扩大传统认为,活动性脑出血是一次性的,其血肿的形成是一短促的过程。

但近年来,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许多病情进行性加重的脑出血病人在病后有血肿的扩大,因此,目前认为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仍有继续出血的危险。

早期血肿扩大主要发生在病后24h内,而绝大多数在6h内,极少数发生在2~14d。

血肿扩大多与早期病情恶化有关。

早期血肿扩大常发生于以下情况:①年龄较轻;②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当收缩压在200~ 250mmHg时,其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7%;③有凝血功能障碍或病前服用阿斯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④血肿部位靠近中线(如丘脑、壳核、脑干),这是因脑室压力低于周围脑实质压力,血肿容易向脑室扩展;⑤急性过度脱水,造成脑组织的移位、牵拉;⑥不规则或分隔型血肿。

脑出血血肿的形成和扩大不仅造成脑组织的急性膨胀,颅内压增高,机械性压迫,脑组织移位,而且继发脑水肿、血肿周边脑组织缺血、血管运动麻痹、血脑屏障受损、代谢功能紊乱及血液分解产物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脑组织损害,甚至因脑疝而死亡。

2. 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大约有1/3的脑出血患者在病后一段时间内仍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既使早期手术清除血肿,也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这表明脑出血除了引起急性神经组织损害外,可能在血肿周边存在有继发性损害。

动物实验表明,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和远隔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这可能是导致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脑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对策

脑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对策
致 脑细 胞 的电生 理异 常 。
下 降 。I 后 血 肿 周 围虽 存 在 缺 血 , 梗 死 的 出 CH 但
现取决 于 出血 压迫 程 度 和 持 续 时 间 。但 另一 研 究 表明, 猴脑 血 流 下 降至 1 ~ 1 ( 0 mi ) 0 2mI 1 0g・ n /
达 2 3h才 出 现 梗 死 , 血 流 量 在 2 (0 ~ 而 5mI 1 0g /
性物质 对脑 组 织有 损 害作 用 。血 肿 释 放 的某 些 活 性物 质或 血液本 身 的成 分 可 能是 脑 水 肿产 生 的物 质基 础 。研 究者 们认 为 , 期 的脑水 肿是 直接 细胞 早
l I 后 病 理 生 理 机 制 CH
1 1 I H 持 续 时 间 既 往 研 究 认 为 , 动 性 I H . C 活 C
3 。少数 发病 后 2 1 ~4h ~ 4 d内病 情 加 重 者 亦 系 血 肿扩 大所致 。血 肿继 续扩 大多发 生 于 以下 情况 : () 1 年龄 轻 ;2 病 变 部 位 深 , 丘 脑 、 核 和脑 干 ; () 如 壳
1 3 1 凝 血 酶 : 血 酶 成 为人 们 最 为关 注 的 一个 .. 凝
多是一 次性 的 , 少持 续 1h以上 , 很 目前 发现 起病 1 h后 出血 仍 可 持 续 , 肿 扩 大多 与 病 情 , 其 是早 血 尤 期 病情加 重有 关 。B ot 报道 , rt等 至少 有 3 的 患 8
者 血 肿 在 I H 后 2 内 扩 大 , 中 多 数 出 现 在 C 4h 其
・ n时 , mi) 即使 持续 较 长 时 间也 不会 出现 梗 死 , 而 I 后脑血 流 的改变 均在 缺血 性损 害 的 阈值 1 ~ CH 5 2 ( 0 mi) 0mI 1 0g・ n 以上 , / 并且 4h内均 已恢 复正 常 。因此 ,CH 后 局 部 组 织 缺 血 的程 度 和 时 间 与 I

(大学资料)脑出血2(1)

(大学资料)脑出血2(1)
docin/sundae_meng
docin/sundae_meng
脑出血血肿周围继发损害vs脑水肿
CT/ MRI等影像学资料表明 ,脑出血 (ICH) 后1 h可发生脑水肿 ,2 4h开始明显 ,3~ 5d 脑水肿达高峰 ,此时脑水肿可是血肿大小 的 2~ 4倍?
脑出血后水肿是间质性脑水肿、血管原性 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共同结果 ,脑 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 的机制。
肿扩大独立相关(P=
0.025).
docin/sundae_meng
ICH后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 :
过量饮酒、肝病以及由此引起的凝血系统功 能障碍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及血肿扩大 中起一定作用。
但也有人认为 ,脑出血后 血肿周围区域血流改变 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不足 以引起组织的缺血性损 伤。
docin/sundae_meng
缺血因素如何在临床中证实?
SPECT PET fMR(PW,DW) Xe-CT PCT
docin/sundae_meng
PW-CBV
docin/sundae_meng
docin/sundae_meng
脑出血血肿周围继发损害vs脑水肿
红细胞溶解及释放的血红 蛋白在迟发性脑水肿的作 用----红细胞大量溶解与补 体系统的激活有关 ,补体系 统激活后形成膜攻击复合 体从而导致细胞溶解和炎 症反应 ,引起脑水肿
docin/sundae_meng
脑出血血肿周围继发损害vs脑水肿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可能涉及以下几个 阶段 :
❖ 第一阶段 (开始几小时 )血肿内血浆蛋白的渗 出以及血凝块的回缩作用 ;
❖ 第二阶段 (第 1天 )凝血过程产生的凝血酶的 作用 ;

脑出血的病理生理与治疗

脑出血的病理生理与治疗
颅内压↑ →脉络丛分泌↓→脑脊液体积↓→颅内压↓ ↘脑脊液吸收↑→脑脊液体积↓→颅内压↓
颅内压增高典型临床表现
三主征: 1)头痛:常位于枕后、双颞、额部。用力和咳嗽加重。
2)呕吐:典型为突发性、喷射性呕吐,可伴有恶心。
3)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颅内压增高导致静脉 回流障碍引起。
脑疝(Brain Herniation)
病人是否插管等。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GCS, Glasgow Coma Scale)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的评估有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
方面,三个方面的分数加总即为昏迷指数。
睁眼反应(E, Eye opening) 4分:自然睁眼(spontaneous ) 3分:呼唤会睁眼(to speech) 2分:有刺激或痛楚会睁眼(to pain) 1分:对于刺激无反应(none) C分:肿到睁不开 语言反应(V, Verbal response ) 5分:说话有条理(oriented) 。 4分:可应答,但有答非所问的 情形(confused)。 3分:可说出单字 (inappropriate words)。 2分:可发出声音 (unintelligible sounds)。 1分:无任何反应(none)。 T分:插管或气切无法正常发声 肢体运动(M, Motor response ) 6分:可依指令动作(obey commands)。 5分:施以刺激时,可定位出疼 痛位置(localize)。 4分: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肢体 会回缩(withdrawal)。 3分: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肢体 会弯曲(decorticate flexion) 。 2分: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肢体 会伸直(decerebrate extension)。 1分:无任何反应(no respon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或加入凝血酶原复合 物 的血浆注入大 鼠基底节 区可诱 发 脑水 肿 , 而将 未 凝血 的血 浆 或凝 血 后产 生 的血清注入大鼠脑组织内却不能诱发脑水肿 , 如果
在 全血 中加 入 特 异 性 凝 血 酶 抑 制 剂 水 蛭 素进 行 同 样 的实验 也 未 出现 脑 水 肿 。 因此 他 们 认 为凝 血 酶 是 引 起 脑 水 肿 的主 要 物质 之 一 。另 外 ,e Le等 向 大 鼠基 底节 注 射凝血 酶或 生理 盐水 ,4小 时后 应 用 2 放 射性 同位 素 a 一氨基 异 丁酸测 定注 射部 位 B B的 B 通 透性 发 现 , 血 酶 组 通 透 性 明 显 高 于 生 理 盐 水 凝 组, 提示凝 血 酶在 B B的破 坏 中起 直 接作 用 。B B B B 通透 性 的明 显增高 可使脑 水肿 明显加重 。 22 缺血 因素 . 脑 实 质 出血 时 的血 肿 周 围 缺 血是 引起 脑水 肿 的 另一 个 重 要 原 因。 急性 期 (8小 时 ) 1 和亚急性 期 (2 时 ) 者 的 C 7小 患 T和 SE T中 发 现 , PC
( 津港 口医院 ,天津 305 ) 天 146 3 脑 出血 是 一 种 常见 病 、 发 病 , 多 其致 残 率 和病 死率 均很 高 。脑 出血 后 血 肿 周 围 的 脑 组 织 常会 出
现 一系 列病 理 生 理 反 应 , 括 血 肿 的 扩 大 , 肿 周 包 血
及 病前 服用 阿 司 匹林 或其 他 抗 血小 板 药 物 等 患者 中 。血肿 扩 大部 位 多在 丘脑 、 核 或 脑 干 , 易 继 壳 且
1 3 急性脑 出血患者 进 行初 次 、 小 时 、0小 时 头 0例 1 2
且加重 水 肿 和神 经 细 胞 损 害 。小剂 量 凝 血 酶 对 神 经细 胞具 有保 护作 用 , 大剂 量 凝 血酶 对 神 经细 胞 但 具 有毒 性 作 用 。Le等 在 动 物 实 验 中 发 现 , 全 e 将
脑 出血 最初 几小 时周 围 缺血 已很 明显 , 然 急性 期 虽
出血 , 依据为 :1出血灶周围组织 的病理学研究发 ()
现存 在 多个 小 出血灶 ;2 C ’ ( ) r和单 光 子 发 射 断层 摄 I
影术证实血肿周边多个出血灶融合成更大的血肿 ; () 3 血肿 扩 大 与 血 肿形 态 不 规 则 密 切 相 关 , 形 态 而
发脑 室 出血 。
2 脑 水肿 形成
围脑 组织 的水肿 、 血 、 血纤 溶 系统 的改 变 等 , 缺 凝 研 究 这 些病 理 损 伤机 制对 于 治 疗 及 改 善 患 者 预后 有
很 大 帮助 。 1 血 肿体 积
血肿 周 围水 肿 往 往 在 脑 出 血后 急 性 期 和 亚 急 性期 出现 , 导致 急性 期 脑 疝 引起 的死亡 和 远期 神 经
不规 则 往往 说 明 出血 来 源 于 多 处 病 灶 ;4 脑 出血 () 后 立 即行血 管 造影可 发现 多处 豆纹 动 脉 出血 。Fj ui i
等 对 67 4 2 例发病后 2 小 时内人 院 的 自发性脑 出 4 血病理进行多变量分析表 明, 血肿扩大 的独立预测 因素强度从强 到弱依次为 : 发病 至人 院时间长 、 酗
次性 的, 数分钟内即可 因凝血和周 围脑组织的填塞 而停 止 出血 , 而 将 神 经 损 伤 的 原 因 归 咎 于 脑 水 从 肿 。近年来 , 通过 C’ r I 观察发 现脑出血后血肿可持 续 扩 大 。一 些前 瞻性 和 回顾 性 研 究 也 发 现 , 出血 脑
后 3小 时 内 有 1% ~3 % 的 患 者 出 现 血 肿 扩 大 。 8 8
颅 C’ 描 , r扫 I 发现 3 %的患 者存 在 继续 出血 , 致 血 8 导
肿扩大 , 病情加重。传统观点认 为, 血肿扩大是 因
为 动脉 或静脉 单个 出 血点 的持 续 出 血 或再 出血 , 但 Mae[认 为 , yr] 3 它是 血肿 周 围脑组 织 多 个部 位 的再 次
维普资讯
32 7
z ea gP ata dc eOcoe ,06 V 11 , o 5 hj n rccl i i Mein t r20 , o.1N . i b

综 述 ・
脑 出血血 肿 周 围组 织病 理 损伤 机 制
许 航 张 志 强
酒、 意识 障碍 、 血肿外 形 不 规 则 、 维 蛋 白原水 平 低 纤 等, 而血 肿量 、 院 时 和 人 院 后 的 收缩 压 不 是 血 肿 人 扩 大 的独立 因素 。血肿 继 续 扩 大 多 发 生 于年 轻 、 病 变部 位较 深 、 血 压 未 能 控 制 , 骤 过 度 脱 水 治 疗 高 急
功 能缺损 。脑 出血 后水 肿产 生迅 速 , ~2小 时 即可 1
近 几年 的 研 究认 为 血 肿 扩 大 是 导 致 早 期 神 经
功 能恶化 的重 要 原 因 之 一 。 以往 认 为 脑 出 血 是 一
出现并 呈进 行性 加重 ,4小 时达 高 峰 , 续 4~5天 2 持 后 开始 消退 。连续 C’ MR 扫 描可记 录 到血 肿周 r或 I I
围邻近的水肿。水肿机制尽管还没完全明了 , 但一 般认为与下列 因素有关 : 凝血酶 的产生 、 血肿周 围
继 发缺 血 、 肿 占位 效 应 、 细 胞 与血 红 蛋 白的 影 血 红
响 、 肿周 围组 织炎症 反应 等 。 血
21 凝血酶 .
凝血酶在凝血过 程中发挥作用 , 而
Q r h等 认 为 , 肿持 续 扩 大是 脑 出 血后 最 初 3 ue i s 血 小时 内 神经 功 能 恶化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B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