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孔乙己》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孔乙己》课堂实录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每组选择《孔乙己》中的一段 情节进行表演。 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展示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朗读和表演能力。
小组讨乙己》中的人物形象、情 节和主题等。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 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和观点。
神具有重要意义。
跨时代的影响
鲁迅的作品具有跨时代的影响力 ,他的思想和精神一直激励着人
们追求真理、自由和进步。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人物形象塑造:孔乙己形象分析
外貌形象
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 胡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饱受欺凌的形 象。
性格特点
好喝懒做、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孔乙己的性 格特点深刻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梳理《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分析孔 乙己、掌柜、酒客等人物形象及其特 点。
小说主题与思想内涵探讨
探讨《孔乙己》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如社会的不公、人性的冷漠、对知识 的尊重等。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介绍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如刻画人 物的技巧、讽刺手法的运用、语言的 精炼等。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阅读鲁迅其他小说
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和看法。
批判性评价
03
在鉴赏过程中,不仅要欣赏作品的优点和亮点,还要敢于质疑
和挑战权威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介绍
《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鲁迅的 生平经历,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 实。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分析
《孔乙己》课堂实录
《孔乙己》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孔乙己》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教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都会洒下同情的眼泪。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孔乙己的生活,去体会他悲惨的生活和不幸的命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教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6课《孔乙己》一文。
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作品简介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启发,引导)教师总结:(课件打出)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
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给划线生字词注音。
(课件打出)阔绰()羼()水间()或附和()不屑()打折()教师:哪位同学给前3个词注一下音?学生甲:chuò;chàn ;jiān;教师:他有一个音注错了,谁知道?学生:(间(jiàn )或!同学们答道)教师:哪位同学给后3个注一下音?学生乙:hè;xiè;shé。
教师总结,课件打出正确的拼音,音调:阔绰(chuò)羼(chàn)水间(jiàn)或附和(hè)不屑(xiè)打折(shé)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打出)1、教师:文章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你能说出这四个情节吗?(启发,引导)学生甲:片段一: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特级教师李镇西《孔乙己》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李镇西《孔乙己》课堂实录教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这影剧院的舞台上上课,这"教室"真还有点特殊。
我们真成了在演戏了。
(众笑)不过,这个布置让我感到了一种寓意,就是今天的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你们看,同学不是坐在舞台的中央吗?而李老师则在舞台的一边。
这显然是意味着应该突出你们的作用。
也就是说,你们今天千万不要只是听李老师上课,而应该是在李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
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见面,我先说一下我上课的特点。
我上课喜欢同学提问或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我看来,凡是能够提出问题或和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不同的观点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
同学们把问题提出来以后,李老师先不作解答,而请其他能够解答的同学来解答,如果没有同学能解答,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
也就是说,面对课文,同学们应该和老师以及作者平等对话。
总之,今天这堂课,不在于老师给你们讲了多少,而在于你们自己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对课文"悟"出了多少。
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孔已己》这篇小说。
(板书课题:《孔已己》)教师:同学们刚才也上了一堂公开课,学的是《最后一次演说》。
我感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说》和鲁迅的《孔已己》有着某种联系--《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本世纪中叶,向全中国人民发出的摧毁旧中国的呐喊!而这声"呐喊",是本世纪初,鲁迅"呐喊"的延续。
鲁迅为什么在本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叫《呐喊》呢?这也许是同学们想知道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呐喊》中的《孔已己》,通过对"孔已己"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也许会找到答案。
好,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把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多。
(学生独自默读,思考。
教师巡视。
)男生A: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写鲁镇酒店的柜台"和别处不同",是"当街的一个曲尺型的大柜台"?教师:这位同学第一个提问了,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男生B:我想是为了说明鲁镇独特的习俗,交待孔已己生活的环境,这也属于是环境描写吧!教师:对,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孔乙己》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中涉及到社会现实,社会分层及其他问题,批判社会现实的社会秩序和显示阶层结构。
《孔乙己》是一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重点介绍《孔乙己》在中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首先,《孔乙己》的课堂教学实录及主要的内容介绍:1.课堂教学重点:(1)首先,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主要人物、背景以及故事中的内容等。
(2)其次,学生要加深对课本的理解,重点理解书中的主题,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3)最后,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
2.教学难点:(1)首先,《孔乙己》这本书是一部古典文学,学生体会其语言风格及文笔上的差异,较难理解其语义及主题思想。
(2)其次,文章中所涉及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秩序等问题,对于学生们来说,也较难从理论上理解和掌握。
3.课堂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种细节,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作业应用: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检查自己的理解情况,并可以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教学的效果进行一定的反馈。
(3)教师发言: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课文的理解及研讨结果进行解释,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就课文中出现的社会现实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以上是本篇文章围绕《孔乙己》在中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所介绍的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课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要说明的是,《孔乙己》是一部有深刻启发意义的古典文学,涉及的社会问题及主题也非常复杂和有深度,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理解其语义及主题思想非常重要。
另外,考虑到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差异,课堂教学活动也要针对性,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提出正确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用正确的观点来认识社会现实,更好地思考社会秩序。
总而言之,《孔乙己》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古典文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深度和系统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文学,特别是其语义及其对社会现实的见解,使学生能跳出自身认知的局限,开阔视野,深入思考社会发展问题。
《孔乙己》公开课课堂实录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 特点。我们看到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冷漠无情。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深刻 体会到鲁迅的思想和人文关怀。最后,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大家是孔乙己, 大家会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谢谢观看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确实,孔乙己的悲剧原因既在于他自身的沉迷和 不负责任,也在于社会的冷漠和无情。这种社会环境的冷漠和无情,是导致孔乙 己无法融入社会的主要原因。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五、课堂活动
师:接下来,我想请大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小说中的几个场景。希望 大家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生2:我觉得孔乙己很善良,他虽然自己生活困苦,但他对别人的苦难却很 同情。
师:非常好,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到了孔乙己的特点。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探 讨一下孔乙己的悲剧原因。
生3:我觉得孔乙己的悲剧原因在于他太沉迷于喝酒,不务正业,最终导致 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生4:我认为孔乙己的悲剧原因在于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在小说中,人们对 孔乙己的悲惨境遇并没有给予多少同情和支持,反而嘲笑和唾弃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前面是喜剧色彩,后面是悲剧色彩,这两者是不协调的, 但放在一起却正好凸现出悲剧。它说明悲剧就在喜剧中酝酿,揭示了悲剧形成的 因果关系和本质特征。同时它也是对旧时代的血泪控诉。这句话同前边“店内外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相呼应,“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是喜剧气氛,“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也是喜剧气氛;同时它又是下面情节发展的基础:既已被人“快活”,故下面人 们的麻木、残酷便有存在的合理性了;既已被人“快活”,故下文人们的淡漠也 就不足为奇了;既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品析,理解典型人物的塑造和小说主题的批判性。
2.读鲁迅精神,联系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孔乙己形象的现实批判价值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三、写作背景:《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
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五·四”前夕的中国社会,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进行猛烈的抨击,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即将爆发。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
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
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
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时的事,那时距1911年的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运动约20年,距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也还有一段时间。
尽管在1898年中国社会有过失败的“百日维新”运动,但并未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根基。
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未经革新的古国里。
《孔乙己》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
文化常识——科举制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XXX《孔乙己》课堂实录
XXX《孔乙己》课堂实录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执教XXX一、一“记”——你们最“记得”XXX的什么?(内容感知)生:XXX生日快乐!(今天是XXX的生日,这个班级的XXX老师知道了,让学生们课前问候表示祝贺。
)师:谢谢你们XXX记得我的生日,也谢谢你们记住了我的生日。
快乐之余,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记得XXX的生日吗?你说。
生1:不记得。
文章中没有提到。
师:那你们记得XXX的名字吗?生2:也不记得。
师:为什么?生2:因为全文只提到了他的绰号。
师:XXX,“乙己”两个字是他的绰号。
好,打开课本,看看这句话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因为他姓XXX,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XXX”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XXX 己。
师:对,这“乙己”还不是他的本名。
再问,你记不记得XXX家里的人?生3:不记得。
师:为什么?生3:因为他是孤儿。
师:孤儿,哪里看出来的?生3:小说没有提到他家里的人。
师:没有提,你也不能随便下“孤儿”这个结论,但他一定是孤独的人。
课文基本没有写到XXX家里的人,也没有人去存眷XXX家里的人。
师:同学们,这篇小说你们已经读了几次了,还听说你们还拥有很多《孔乙己》的赏析资料。
读了这篇小说,XXX这个人物一定会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那么,请你告诉我,这个连名字都不被人记住的XXX,你在阅读小说后,最能记得的是他的什么?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阐述。
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可以是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也可以是表示境况的形容词,当然,也可以是表示性格的词。
学生思考)生4:我觉得他很可怜。
师:你最能记得XXX的“可怜”,为什么?生4:因为他本来就很不幸,科举没有考上,而且之后在店里还经常遭到顾客冷眼。
师:请坐。
你记得XXX什么?生5:我记得XXX的“守信”。
师:守信,如何说?生5:他经常不带现钱到XXX去吃饭,就欠钱,后来他还是及时把钱还上了。
师:这也是他的一个好品德。
来,女孩子,你记得XXX 什么,一个字来表达试试?生6:迂。
孔已己一等奖课堂实录
一、图片导入引课题(屏幕上出示咸亨酒店的图片)师:同学们,现在咸亨酒店的大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站在大家面前的是谁?生:“孔乙己”(屏幕切换为今日的咸亨酒店的图片)生:孔乙己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走进他的小说《孔乙己》,看一看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出示课题《孔乙己》)二、初读课文说感受师: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老师先来检测一下大家对课文了解的情况请你来说一说(屏幕出示:“在,我从眼睛中,看到了一个孔乙己)师:大家先说说文中出现哪些人?生:孔乙己、喝酒的人、掌柜、我(小伙计)、孩子师:还有两个人,你发现了吗?生:丁举人、何大人师:这些人中,谁是被看者?生:孔乙己师:众人都在围看孔乙己(屏幕出示一只大眼睛,眼睛中间是孔乙己,其他的一些人物就围绕在眼睛旁边,何大人与丁举人则在众人的外侧)师:现在我们根据角色分组来寻找各自眼中的孔乙己,请你找出相关语段中的关键字词句(学生寻找2分钟后)师:下面先请第一组的同学说说喝酒人眼中的孔乙己,有请第一位同学生1:在第4小节,我读出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这是怎样一个孔乙己?(生惘然)师:后面的男生帮助一下生:高傲师:大家在文中找一下穿长衫的人享有什么待遇?你能找出文中的原话吗?(生找了一会,眼神飘忽,似乎聚焦不到文中所要的句子)师:大家一起朗读这个句子生(集体读):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师:大家看看这里哪些字可以看出长衫主顾特殊的身份?生:“踱”“坐”师:“踱”应该怎么走?(教师变化脚步让学生体会)生:慢慢地很悠闲的样子(师放慢脚步,露出悠闲的神情)师:句子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可以现出这种特殊性生:只有……才……师:能换成“只要……就……”吗?生:不行,“只有……才……”表示的是唯一性师:既然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为什么还是不肯脱下长衫?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呢?(生还是迷茫)师:孔乙己穿长衫是想告诉别人什么?生:他是读书人师:不错,但他有长衫主顾的实力吗?生:没有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理是什么?生:死要面子(教师板书“死要面子”)师:大家还读出什么?生2:我从句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看出他的穷酸潦倒、好吃懒做师:大家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他的好吃懒做?生:从第5小节中可以看出:“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教师板书“穷酸潦倒”“好喝懒做”)师:下面请第二组的同学来说说,从掌柜眼中,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生:我从“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看出这是一个欠钱不还的人师:大家同意这个同学的看法吗?请找出理由生:不同意孔乙己是讲信誉的我从第5小节这些句子中看出:“孔乙己没办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教师板书“讲信誉”)师:我(小伙计)眼中的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生:我从第7小节中:“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一个可怜但热心的人师:从哪些字看出他“可怜”?生:“便只好”,可以看出其无可奈何师:句中的两个省略号包含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生:第一处,孔在想“读过书你应该认识吧?”第二处,孔在想“既然你不知道,那我来教你”这里也可以看出孔乙己很善良(教师板书“可怜”“善良”)师:孩子眼中的孔乙己又是怎样的呢?请第4组同学回答生1:我从第8小节“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看出孔乙己很吝啬师:大家认同这位同学的看法吗?请说你的理由生2:不同意因为前面讲到“他便给他们吃茴香豆,一人一颗”他自己都是站着喝酒的,可见他很大方(教师板书“大方”)师:那么在何大人与丁举人眼中,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生:从第4与第10小节,可以看出孔乙己在他们眼中是一个小偷,经常因偷东西而被打三、再读课文“看”人物师:这样的人,他的的命运最终会如何?请找出具体的句子生(集体读):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屏幕出示:一、分析孔乙己“的确”死了)师:请你找出文中证明孔乙己存在价值的句子生(集体读):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师:可见孔乙己似乎只是一个“被看者”的角色,只是一个多余人老师提醒你可以从孔乙己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本身性格去探寻形成他悲剧的原因(屏幕出示:1.哪里“看”?——社会环境)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发生在哪里?这个地方具有什么特点?生: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外面是短衣帮,里面是踱进去坐喝的长衫主顾;而孔乙己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另类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这是孔乙己虽拥有读书人的身份,但却因科举落第的悲惨境遇师:大家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生:从“又偷人家的东西了”而被何大人与丁举人吊打,可见其穷酸潦倒师:何大人与丁举人就如两把长剑直刺孔乙己,使得身心羞辱并丧失生活能力那么孔乙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又如何呢?(屏幕出示:2.被谁“看”——人际关系)师:文中出现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他们很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学生读第一处哄笑:“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教师播放相关的电影视频,让学生真实感受孔乙己“排”钱的动作及被众人哄笑又竭力争辩的尴尬场景)师:大家拿什么在哄笑孔乙己?生: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师:大家请注意这里的几个关键词:“所有人”“便”“都”,可见哄笑孔乙己已经是每个人习以为常的惯律师:大家有否注意其中还有一个虚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惯律生:“又”师:可见孔乙己生活在一个经常被人嘲弄的环境中师:同学们再找出众人哄笑孔乙己的动词生:“叫”“高声嚷”师:大家试着读读众人的语气(学生读,教师指导大家要抓住重音“又”“偷”等词,读出众人幸灾乐祸的语气)师:孔乙己如何辩解呢?生:“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师:一个“便”可以看出什么?生:可见其变化速度之快师:“涨红”“绽出”又看出什么呢?生:“涨红”写出其着慌的样子,“绽出”可见其青筋清晰可见,写出其尴尬至极的神态师:大家请注意这里的两处省略号,又表示孔乙己怎样的心理呢?生:第一处孔乙己是在犹豫:“我应该怎样辩解呢?”第二三处是底气不足,迟疑着在想应该用什么话去说?师:大家请思考这里的“偷”与“窃”是一样的吗?生:一样的师:只不过“窃”是文言词,“偷”是口语大家一起再读这个句子,请注意语气应该怎样?生:语速缓慢,省略号处略显迟钝,最后的句子语气要弱(生读)师:类似这种省略号的语气,文中总共出现四处这是孔乙己特有的语言大家寻找另外的两处生: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师:大家朗读一下孔乙己第二处被哄笑的句子生: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师:这句后半部分与第一处哄笑是反复出现,以示强调大家还是要注意句中的“也都”,可见类似的哄笑是一种群体效应这里大家拿什么在哄笑孔乙己?生:是有人在问“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师:大家能用绍兴方言读这句话吗?(一男生读,方言还原后效果不错)师:这时“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什么叫“不屑置辩”?生:认为不值得争辩师: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里的“捞”包含怎样一种味道?生:很简单很随意师:大家知道这秀才真的好“捞”么?一百个人乡试,考中秀才是百分之一;一千个人参加,考中举人是千分之一;一万个人参加,考中举人是万分之一所以这个“捞”显然带有鲜明的挖苦味道此时的“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里有哪几个词写出孔乙分明被戳到了内心伤痛处?生:“立刻”“笼”师:“立刻”写出其变化速度之快那么“笼”又写出了什么呢?生:也有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的意思师:可以改为“现出”吗?生:“笼”表明这种变化是外在原因引发的,而“现出”则是内在引发的师:类似的也有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也带有这个味道大家有否注意,此时,参与这种哄笑的还有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哪里看出的?生:我(小伙计)“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师:大家看看“我”是怎样一个人?从文中找一下生: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在这严重兼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师:“我”应该也是一个一个孱弱、饱受歧视的孩子,却也一起参与歧视其中有一句话可以看出我压根儿看不起孔乙己,大家找一下生: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师:第三处哄笑在哪里?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师:连单纯的孩子都是如此大家看第四处哄笑生: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教师播放配套的电影视频2分钟,给予视觉强烈地冲击)师:大家请注意视频中孔乙己此时摸钱的动作,已由先前的“排”变成了“摸”,并在“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中定格,用手“走”,用这种反常的搭配写出其悲剧面对这样的孔乙己众人的反应又如何呢?生:孔乙己刚到店时是“全没有人”,但接着是“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鲁迅《藤野先生》师(屏幕出示):鲁迅笔下的“看客”——旧中国末世深陷在封建统治思想、秩序的重压下,麻木、冷漠,没有一点儿生气和活力;他们对孔乙己的态度,表明他们精神的空虚、无聊封建社会病态暴露无遗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社会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必将崩溃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鲁迅多次抨击这种看客心理师:孔乙己自己能看清自己吗?请找出依据生:看不清从孔乙己不肯脱下长衫,满口之乎哉也,以及那些“窃书不能算偷”的类似狡辩与动作,可以看出孔乙己还是生活在自己的读书人的幻想世界中生: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屏幕出示:二、分析孔乙己“大约”死了)师:大家找一下相关的证据生1:关于孔乙己的信息,大多来自侧面了解如第5小节:好吃懒做不肯自食其力;第10小节: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腿丧失劳动力所以推断“许是死了”生2:从12、13节中,可以发现已是长久不见孔乙己了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大家可以从时间词入手考虑生:自此以后——到了年关——到中秋——到第二年的端午——到中秋——又到年关——到现在“终于”没有见,推断孔乙己“大约”死了师:从这里也可见其悲剧,连死也没人知道,也不知死在何处?这就是一个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归宿四、今眼再看“孔乙己”师:大家已经了解了孔乙己的命运及悲剧的根源,但是你们知道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吗?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鲁迅先生后来亲自将它译成日文《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生活师:同学们,孔乙己在当今还有其现实意义吗?生活中还有类似孔乙己这样的人吗?生:有师:这就是小说的现实意义孔乙己不知局限于中国封建社会今天,从东方到西方,多少人是根据自己的思想、理想、幻想或价值观而生活,而他们自己又不了解或醒悟他是生活在梦幻中,他生活着的社会根本不能容纳像他那样的人这样,我们更能感受小说的意义的丰富,而且具有很普遍的世界性意义鲁迅的《故乡》以家为缩影,人物事件发生在房屋内,而鲁镇以大门敞开的酒店为焦点,悲剧就在街边的柜台旁产生表面是在咸亨酒店,其实反映的是整个鲁镇,甚至是旧中国的缩影(屏幕再次出示先前的板书,并出示咸亨酒店——鲁镇——旧社会)师:大家可以根据屏幕上出现的板书来探讨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教师趁机引出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可谓是水到渠成了)师:这就是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这里涉及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五、另眼假想“孔乙己”师:孔乙己生活在众多“看客”的哄笑声中,同为读书人的何大人与丁举人又如两把利剑直刺孔乙己,封建科举制度犹如一把大刀悬挂在头顶,孔乙己是封建制度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最终以悲剧收场(屏幕出示对孔乙己的评价)孔乙己是一个潦倒、不幸的读书人——叶圣陶孔乙己是一个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李再复师:请发挥你的想象,另眼假想“孔乙己”,请任选一题完成300500字1. 假如孔乙己考中了进士……2. 假如孔乙己没有偷丁举人家的东西……3. 假如孔乙己自己脱掉了长衫……4. 假如孔乙己打折的腿好了……。
【初中语文】《孔乙己》课堂实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比较孔乙己的变化,解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重点)2.通过分析孔乙己不变的因素,解读悲剧人生的成因,探究孔乙己的社会意义,阐释对国民劣根性的认识。
(重点)3.通过辩论新时代下孔乙己的新出路,归纳自立自强、与时俱进的新读书人形象。
(难点)教学过程:一、解字词,读字音师:孩子们先看一下,咱们学习的方法是批注吟诵学读书(生读)。
好,先解字词,读字音(大屏幕出示:一、解字词,读字音),好,你读一下。
(大屏幕出示:羼水、荐头、阔绰、声气四词及其解释。
)生:羼水(chàn):混合,掺杂;荐头(jiàn):介绍职业的人;阔绰(chu ò):阔气;声气:这里指态度。
二、细读文,察体温师:很好,孩子们,这四个词语我们一定要掌握,会读、会写、会解释。
文章是人写的,人是有体温的,那文章也是有体温的,再看看这篇文章,它每段的温度如何,凉的还是热的。
大屏幕出示:酒店、酒,给人感觉是凉的,还是热的……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师:这段文字是凉的还是热的?生:凉的。
师:怎么你得出凉的呢?生:热的。
师:到底是凉的还是热的,从哪里看出是热的?生:热热地喝了休息。
生:可以随时温酒。
生:有热水。
师:哦,有热水。
文章一开头,这酒店给人是一种凉的还是热的感觉?生:热的。
师:嗯,是热的,酒店里有酒,那你爸爸喝酒的时候,喝的是凉的还是热的?生:凉的。
师:那是白酒。
如果是绍兴黄酒,热了喝更好,明白了吗?酒喝到肚里是凉的,还是热的?生:热的。
师:文章开头,酒店和酒给人的感觉是凉的还是热的?生:热的。
师:对,酒店是热的,酒也是热的。
(大屏幕出示酒、热。
)请在第一段批注“热”字。
酒店与酒是香醇的,温暖的,温馨的,热烈的(再次大屏幕出示。
特级教师《孔乙己》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孔乙己》课堂实录第一篇:特级教师《孔乙己》课堂实录《孔乙己》课堂实录饶美红(吴丹青点评)(曾获全国鲁迅作品课程教学银奖,《语文建设》2012年第1期)《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执教:饶美红饶美红:杭州市建兰中学校长,第二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课前播放茅威涛的越剧唱腔《回字歌》,渲染气氛。
)一、导入:孙伏园先生的评论引出《孔乙己》。
师: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国文。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乙己。
二、初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师:课前我们都已预习过,通过对课文的通读,孔乙己留在你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或者说最深刻的语言、动作是什么?生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生2:他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生3: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的情景。
师:你能配上动作把这一段朗读一下吗?(学生摇头换脑并伸出五指做孔乙己状形象地朗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1:孔乙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生2:他是一个好玩、可笑的人。
生3:他是一人迂腐的人。
师:但老师觉得这情景是这篇课文中唯一能让人感到温馨的地方。
有同学有同感吗?生1:他自己钱不多,买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还要给孩子们吃。
生2:这里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师:同学们都很有感触,孔乙己留给你们还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吗?生:“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给我印象也还深。
师:你认为窃和偷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生:……师:其实两者意思一样,偷是口头语,窃是书面语,你们说孔乙己自己知不知道两者意思是一样的?生:知道的。
师: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生1:人们用口头语“偷”来嘲笑孔乙己,孔乙己为了辩解而用古词语“窃”,故意在字面上做文章。
生2:说明了孔乙己这个没落封建文人的迂腐、可悲。
2024年中国语文名师黄厚江《孔乙己》教学实录
2024/2/29
18
05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思
2024/2/29
19
教学效果评价
2024/2/29
学生参与度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性格特 点和命运走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表现出浓厚的学 习兴趣。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黄厚江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对《孔乙己》这篇 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8
语言特色及艺术手法探讨
2024/2/29
语言特色
鲁迅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他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鲜 活的人物形象。同时,他的语言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 语言风貌。
艺术手法
鲁迅在《孔乙己》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他通过象征 手法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通过讽刺手法揭示了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歧 视和冷漠;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无情。
2024/2/29
12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 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 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24/2/29
网络教学平台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 件、作业和拓展资料,方 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 后复习。
互动教学工具
使用互动教学工具如电子 白板、投票器等,增强课 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
2024/2/29
6
文本背景及作者简介
鲁迅及其时代背景
《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变革时期的世态人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 杂。
《孔乙己》教学实录
《孔乙己》教学实录河北省邢台市第六中学张国生一、导入, 布置预习师:(打开课件, 背景音乐:一首凄凉的埙独奏曲)鲁迅的小说中, 哪一篇最好?生: 孔乙己。
师: 为什么?生:今天学习这一课, 肯定是说这一课好了。
师: 猜的啊。
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叫孙伏园, 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
鲁迅回答, 他最喜欢《孔乙己》。
原因是, “能于寥寥数页之中, 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 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 讽刺又不很显露, 有大家作风。
”今天, 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先预习, 预习任务: 朗读课文, 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生读, 预习)师: (约半节课后)第二项预习任务, 填写一份“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孔乙己失踪了, 他的户口所在地──鲁镇派出所总要调查一下的。
(分发)填写对了, 说明你预习充分了。
明天上课之前完成。
生:老师, “档案”有些项目课文里没有怎么办?──例如籍贯。
师:就是, 没有怎么办?我正想问你们。
生: 写“不详”……不清……不知道。
师: 对呀。
生: 照片怎么办?师: 大家说怎么办?生: 写“无”……画一个。
师:对, 你觉得孔乙己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二、检查预习师: 我们先核对“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填写情况。
姓名?生:孔乙己……不对, 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名……写“不详”……师: “不详”准确吗?孔乙己姓──生: 孔……姓名孔××。
师: 对喽。
性别?生: 男。
师: 年龄?生: 不详师: 现住?生:鲁镇, 具体地点不详。
师: 外貌特征──身材?生: 很高大。
师: 面容?生:青白脸色,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师: 衣着?生: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师: 语言特征?生:满口之乎者也, 叫人半懂不懂的。
师: 性格行为特征?生:好喝懒做……好喝懒做, 不会营生, 偶尔偷窃, 善良。
师: 哎?你怎么跟我的一字不差?生: 我从网上查到你的教案。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课堂实录】(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这是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第二篇,这篇小说的结尾非常特别,结尾是这样说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PPT出示句子)请大家打开课文,看看是否是这句话?在这句话中,我特别注意到两个词,一个是“大约”,一个是“的确”。
请大家说说“大约”和“的确”各是什么意思?生:“大约”表示估计和不确定。
师:“大约孔乙己死了”表示不确定孔乙己有没有死,有可能死了,也可能没死。
生:“的确”表示确实和对真实情况的一种肯定。
(二)把握孔乙己的形象师:“孔乙己的确死了”就表示孔乙己肯定已经死掉了。
那么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PPT出示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及思考角度)师:请大家在课前熟悉孔乙己的情况下,先从孔乙己自身的情况进行独立思考。
(3分钟)要求:1、在课前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重点阅读文中对孔乙己的描写和介绍。
2、划出能证明你结论的语句,并通过在原文旁作批注的方式加以说明。
现在开始。
(2分25秒)师一边巡视一边提醒:请注意是文中对孔乙己进行描写和介绍的文字。
通过对这些描写和介绍的思考,想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可以把你的一些想法和思考直接用批注的形式写在原文旁边。
(师巡视,有的同学批注非常精彩,提醒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时间)师:(7分35秒)时间到。
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认真,对孔乙己的描写和介绍找得非常准,有很多批注很精彩,现在我们进行小组内交流,先看要求:(PPT出示)教师重复问题,朗读要求。
小组内轮流发言(3分钟)综合出本组的最佳答案。
(2分钟)师:(11分22秒)我看大多数小组已经讨论完毕。
(PPT出示要求3):请各组的记录员综合组内的最佳答案写在白板上。
具体的格式,我们见屏幕上的要求。
格式:我们组认为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并没有死),因为?……?……?…………师:写要点就可以了,否则白板不够写的,一会儿还可以请发言人上台根据白板上的要点进行解释说明的。
2024版徐杰《孔乙己》课堂实录最新版设计
鲁迅风格
03
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形象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具有讽刺、幽默、犀利的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回顾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倡导民主、科学,反对封 建、迷信。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以反映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为主题,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
ABCD
左翼文学运动
主人公介绍
孔乙己,一个贫苦的小人 物,无论生活还是命运都 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故事情节
通过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 遭遇,展现了他的悲惨命 运和社会现实。
人物形象分析
孔乙己
善良、正直,但迂腐、固 执,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 毒害。
酒店老板与客人
冷漠、麻木,对孔乙己的 遭遇缺乏同情和理解。
丁举人
残忍、狠毒,是封建科举 制度的牺牲品和帮凶。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文学运动,强调文学的社 会功能和政治作用。
当代文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在题材、风格、形式等方面 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
东方文学中的小人物
如孔乙己、阿Q等,他们往往是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承受着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双重压迫。
西方文学中的小人物
如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莫泊桑笔下的“项链”女主人公等,他们也是社会中的弱者, 面临着各种生存困境。
人物形象分析
详细讲解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及其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
小说技巧赏析
重点分析了小说的叙事手法、语言特色和结构安排,提高了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表现评价及建议
学生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较高,能够主动发言、提问,表现出对《孔 乙己》的浓厚兴趣。
孔乙己课堂实录
《孔乙己》课堂实录(一)执教人:宁波滨海学校耿锋贤师:这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你们预习课文后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孔乙己?我现在通过问题检查一下。
最大的爱好是?生:读书生:喝酒师;:最大的缺点是什么?生:爱面子生:偷东西师:最大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生:满口子乎者也师:最爱的东西是什么?生:长衫师: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生:一笔好字饱读诗书品行好师:哪句话最能看出他在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生: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他不在,别人也便这样过。
师:鲁迅难道只是想告诉人们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吗,写他的用意是什么呢?生:揭露科举制度的毒害师:1919年写这小说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结束多年了,应该还有其他的什么?生:告诉人们不要死读书生:揭露世态炎凉,人情冷漠人世悲凉师:是啊,你说的很仔细,鲁迅也曾经说过,这篇小说表现了一般人对一直弱者的凉薄文中除了写孔乙己还有些什么人?生:酒客掌柜丁举人等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酒客和掌柜,看看他们用什么眼光看孔乙己?生:鄙视,嘲笑生:从第四段中“孔乙己你又添新伤疤了……”“还有人高声嚷道……”“什么清白,我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起来打”。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第四段的内容师:现在我们再现一下这个场面,你们都是酒客,来,我们找三位同学扮一下酒客三人本别扮演角色读,其他人读旁白部分师:酒客,看屏幕这三句话已经特意设置成了红色字体读完后,教师鼓励,同时说:这里也有些疑问,请同学自我评价一下,请刚才几位同学回答一下师:第一个同学,你为什么“叫”道,而不是“说”道?生: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添伤疤了……师:目的就是让别人知道——,这里有没有什么言外之意?生:我根据这个判断他遭人打了师:大家都来看啊,他偷东西了--------师:第二位同学,前面已经叫了,你为什么还要高声嚷?生:前面嘲笑一下后,孔乙己没有回答,所以要再大声叫……师:那你刚才读得怎么样?生:“嚷”要低沉些师低沉地读了一遍生:老师嚷得太小,要又大又清楚老师用指责的口气读了一遍生:这样太高了,没有疑问,太凶狠了师:我不行了,要不你再来一次。
《孔乙己》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
《孔乙己》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孔乙己》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1《孔乙己》优质课实录(人教版九年级)说起《孔乙己》,相信许多人都不会陌生。
这部文学作品中凭借孔乙己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而且,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知识。
本篇文章将通过一节优质课的实录,向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更好地掌握这部作品的内涵以及教学应用。
一、预习环节在本节课的预习环节中,学生们有机会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探究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孔乙己》这一文学作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对故事中的背景场景、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设计了一系列预习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和人物性格的了解。
例如:“孔乙己为什么要在酒店唱歌?”、“孔乙己是如何面对金春华的挑衅的?”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也为后面的课堂讨论和阅读分析做好了铺垫。
二、阅读分析在阅读分析环节中,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梳理故事线索和人物形象上。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接着,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重点探究孔乙己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认识到孔乙己这个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尊严和追求,从而引发学生对于人性与人格塑造的深思。
其次,教师还在阅读分析环节中,采用了一些游戏型的教学方式,例如角色扮演、分组分角色等,让学生们在紧张的氛围中更好地体验到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感情和格局。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三、小结环节在小结环节中,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特别是要求学生围绕这部作品中的“爱、尊严、友情”等主题进行综合总结,并且给出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这种总结方式不仅对于学生对这部作品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题目和学习建议。
《孔乙己》课堂实录
$《孔乙己》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孔乙己》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教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都会洒下同情的眼泪。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孔乙己的生活,去体会他悲惨的生活和不幸的命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教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6课《孔乙己》一文。
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作品简介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启发,引导)教师总结:(课件打出)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
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给划线生字词注音。
(课件打出)阔绰()羼()水间()或附和()不屑()打折()"教师:哪位同学给前3个词注一下音学生甲:chuò;chàn ;jiān;教师:他有一个音注错了,谁知道学生:(间(jiàn )或!同学们答道)教师:哪位同学给后3个注一下音学生乙:hè;xiè;shé。
教师总结,课件打出正确的拼音,音调:阔绰(chuò)羼(chàn )水间(jiàn)或附和(h è)不屑(xiè)打折(shé)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打出)1、教师:文章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你能说出这四个情节吗(启发,引导)学生甲:片段一: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余映潮《孔乙己》(九下5课)课堂实录
余映潮《孔乙己》(九下5课)课堂实录余映潮《孔乙己》(九下5课)课堂实录第一板块:文意理解师:一上课我就感受到大家青春的热情,让我们带着这种热情完成这节文学欣赏课。
【出示】两个任务:文意理解,课中比读师:文意理解,这个很简单,说说《孔乙己》阅读的初步感受。
思考一下,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
生1:首先是社会炎凉、群众的麻木、科举的罪恶。
师:前面应该有一个总说,“我觉得——”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趣,孔乙己就是一个笑料,作者写孔乙己的遭遇是对封建社会的抨击,说白了,揭示了社会的丑陋和科举的罪恶。
师:孔乙己是谁的笑料呢?是看客们的笑料。
建议不要用太随意的口语,“说白了”。
生3:我体会到孔乙己是可有可无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地位。
师:他既不是长衣帮,也不是短衣帮,是一个可怜的社会边缘人物。
“可有可无”这个词概括得很好。
生4:我通过孔乙己的遭遇,感受到了社会炎凉。
师:这个发言切入到文学作品的范围来了。
刚才我们谈的是初步的感受,这是一篇小说,讲一点东西:《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最喜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他说:“创作此文,意在描写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这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
孔乙己本身有弱点,正因此,他遭遇了许多令人同情的变化。
【出示】《孔乙己》是运用“儿童视角”来编排故事、塑造人物的小说。
小说以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他眼中的孔乙己的凄惨遭遇。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文章是用“儿童视角”写的?生:《最后一课》。
师:是啊,小弗朗士的眼睛就是儿童视角。
还有《社戏》《我的叔叔于勒》等等都是如此。
师:【出示】《孔乙己》巧妙地进行“场景设置”,在“咸亨酒店”让孔乙己“出场”“退场”,在这个场景里集中地表现人物、叙述故事。
同学们,《最后一课》场景在哪啊?(在教室)你看,马上触类旁通了吧?教室就是场景,那么《社戏》的场景在哪?(在船上)很好啊,知道了场景。
师:【出示】《孔乙己》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文中的重要人物孔乙己和丁举人。
肖培东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肖培东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一、孔乙己课堂教学背景介绍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一位悲剧人物,他的故事深入人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篇文章以肖培东老师的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为蓝本,旨在分析其教学过程,探讨教学方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借鉴。
二、孔乙己教学目标与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肖培东老师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肖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自主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3.对比教学:通过孔乙己与其他人物对比,让学生更加鲜明地认识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三、孔乙己课堂教学过程详述1.导入新课:肖老师以孔乙己的名字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生平事迹,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肖老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并通过课堂分享的形式展示讨论成果。
3.探讨孔乙己社会地位:肖老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源。
4.感受作者情感:肖老师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肖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四、孔乙己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对肖培东老师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肖老师成功地运用了启发式、情境式和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这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肖培东老师的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课前播放茅威涛的越剧唱腔《回字歌》,渲染气氛。
)一、导入:孙伏园先生的评论引出《孔乙己》。
师: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国文。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乙己。
二、初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师:课前我们都已预习过,通过对课文的通读,孔乙己留在你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或者说最深刻的语言、动作是什么?生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生2:他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生3: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的情景。
师:你能配上动作把这一段朗读一下吗?(学生摇头换脑并伸出五指做孔乙己状形象地朗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1:孔乙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生2:他是一个好玩、可笑的人。
生3:他是一人迂腐的人。
师:但老师觉得这情景是这篇课文中唯一能让人感到温馨的地方。
有同学有同感吗?生1:他自己钱不多,买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还要给孩子们吃。
生2:这里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师:同学们都很有感触,孔乙己留给你们还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吗?生:“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给我印象也还深。
师:你认为窃和偷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生:……师:其实两者意思一样,偷是口头语,窃是书面语,你们说孔乙己自己知不知道两者意思是一样的?生:知道的。
师: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生1:人们用口头语“偷”来嘲笑孔乙己,孔乙己为了辩解而用古词语“窃”,故意在字面上做文章。
生2:说明了孔乙己这个没落封建文人的迂腐、可悲。
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棒,《孔乙己》这篇经典的课文在你们的父辈和老师读书时候就有,有意思的是这两天老师问了一些年长者和一些和我同时代的人,让他们说说多年后孔乙己留在他们脑海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这几幅孔乙己的经典画面:(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回字有四样写法,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师:好象跟我们的同学说得不谋而合,看来这就是经典的不朽之处,无论经过多么长久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一样的。
师:根据以上这些文字的叙述,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读书人!师:怎样的读书人?能否在前面加个定语。
生1:可笑的读书人!生2:迂腐的读书人!生3:善良的读书人!师:国际知名的文化研究学者李欧梵先生认为:孔乙己是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师:在你们的印象中,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是如何的?生1: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应是挺高的。
生2: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三、再品孔乙己,他是一个有着悲剧性格的“边缘人”。
师:那就让我们去看看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如何?假如我们让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孔乙己那个年代,你能在咸亨酒店众多的酒客中,一眼就认出哪个是孔乙己吗?请根据文中的话说说理由。
生:能,根据第四小节中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师:为什么说他是唯一的?生:根据文中第一小节的描述,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而穿长衫的是要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师:也就是说孔乙己既不属于短衣帮,又不属于穿长衫的主顾。
但是,他只要踱进店里坐着不就可以成为长衫主顾一类了吗?他能坐着喝吗?生:不能,因为他太穷了!经济地位不允许他坐着喝!师:那么只要他脱下长衫就可以归入短衣帮了。
他愿脱下长衫吗?生1:不能,他太穷了,只有这么一件衣服,所以脱不下来。
师:你认为他没有换洗的衣服,果真是这样吗?生2:不对,我觉得是他始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他认为长衫再破也是读书人的标志。
生3:他喜欢与众不同。
(全班大笑)师:那这个孔乙己太有个性了。
生4:在他的思想里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自己和短衣帮归属在一起。
生5:他企图用一件长衫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的思想意识不认可他脱下。
师:所以真是欲上不能,欲下不甘啊!既不能踱进店里去喝,又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脱下长衫。
孔乙己成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孤独的边缘人。
四、三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
师:这么一个不属于任何群体的边缘人,是否跟别人没有任何关联了?生:文中第九小节这样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说明他还是和别人有关联的。
师: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的具体表现吗?生1:第四小节,满口之乎者也……他说窃书不能算偷,大家都笑了。
生2:大家说孔乙己捞不到半个秀才时,店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生3:孔乙己和邻居孩子之间的‘多乎哉?不多也’,也都是笑声。
生4:第十一小节,孔乙己说:“跌断,跌,跌……”,大家便哄笑。
师:静下来,让我们想一想,这些真的好笑吗?如果我们就是孔乙己,考不上秀才举人,可笑吗?没钱不能多给孩子茴香豆,可笑吗?没钱只能去偷书,可笑吗?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可笑吗……让我们觉得可笑的分别是孔乙己的什么事?生1:窃书不能算偷,这里表明了孔乙己没落、迂腐。
生2: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说明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孔乙己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
生3:“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这句话显示了孔乙己最诚挚的人性,但由于生活的窘迫,这人性不过是笑料的一部分罢了。
生4:“跌断,跌,跌……”孔乙己此时的神态是“低声,恳求”说明他很可怜!生5:突然发现让人们觉得可笑的分别是孔乙己的“偷窃-落第-迂腐-断腿。
”师:确实如果我们是站在酒客的角度,觉得孔乙己是可笑的。
但我们以孔乙己自身的角度去想想,这一切对于孔乙己个人来说都是他心中永远的痛,那为什么每一次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生:说明了当时社会的悲凉,人情冷漠。
师:孔乙己他自认为是一个读书人,有身份的人,可他的一举一动却成为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
可见他们的快乐是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的,他们在玩味、欣赏别人的苦难。
孔乙己这么一个悲苦的人的形象就很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师:但让我们感到更辛酸的是,文中继续写道:“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生1:说明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
生2: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
生3:他是一个可有可无、毫无价值可言的人。
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读出?生:第十小节中“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师:是在什么情况下我才觉得的?生:掌柜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
还欠十九个钱呢!”师:文中这十九文钱总共提到几次?说明了什么?生1:四次。
生2:十九文钱成了他的代名词,他曾经存在过的唯一证据。
生3:十九文钱似乎标志着他存在的全部价值。
师:是的,所以当这十九文钱从粉板上抹去时,孔乙己这个卑微的名字便永远从冷漠残酷的社会消失了!师:还有吗?生:第十小节,“谁晓得?许是死了。
”师:什么样的情境下有这样的对话的?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来体会一下当时他们的心情。
(学生分角色朗读)师:谁晓得?许是死了。
他们用的是什么口气?生1:漫不经心,掌柜随口问,酒客信嘴答。
生2:一个漫不经心,一个毫不在意。
师:讲得真好!这种刻意为之的“轻描淡写”更加强了悲剧的效果。
我们一般在谈论什么东西逝去的时候会用这种口气?生1:动物生2:我们家的宠物死了,我也不会用这种口气。
师:可见孔乙己连动物也不如。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还读到了什么信息?生1:丁举人的凶残行径。
生2:但没有人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
师:说明了什么?生:人与人之间冷漠、隔膜、麻木到了触目惊心、令人寒心!师:有人说:“人没有错,错的是时间。
”一个小小的孔乙己,谁会去关心他?一个小小的举人在那时可以草菅人命,而没有一个人去阻止,都只是旁观。
或者说在看戏,戏中谁死谁活与我何干?漠视像习惯一般存在,再装着没事人样,然后再看戏。
师:文章最后还写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请听课文十一至十三小节,请同学们边听边在文章中找依据。
(学生听课文录音边思考)生1:我认为他死了,因为前文说孔乙己品行好,从不拖欠,但现在—二年过去,还欠十九文钱。
生2:我也认为他死了,因为原先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而现在他被打折了腿,黑而且瘦。
天气又逐渐转凉。
生3:我认为他没死,他可能到另外的地方去谋生了。
生4:我认为他死了,因为他这么好酒,如果没死,他爬也要爬来喝酒。
师:中国酒的历史比文学的历史更长,曹雪芹,他是“举家食粥酒常赊!”这位同学分析得挺有道理,孔乙己这么好酒,如果还活着,一定会来喝酒的。
生5:我认为他没死,可能这个社会上有好心的收容了他,并给他好酒喝。
(全班大笑)师:你怀着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是的,或许他被好心人收留了。
生6:我认为他已经死了,因为原先别人嘲笑他,他会争辩,而现在是“不十分分辩”,说明他心都已经死了。
生7:天气已转凉,且他这时穿着的是“破夹袄”,刚才我们说孔乙己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脱下那件长衫的,可此时他已脱下,这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这一小节,请同学们默读,然后告诉老师,此时如果我们再到咸亨酒店去找那个标志性的孔乙己还能找的到吗?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找不到了,孔乙己此时已被迫脱下长衫,换上了短衣帮的“破夹袄”。
师:长衫脱下那他该归属于短衣帮了!生:这回他终于坐下来“喝酒”了,不过并不是坐在隔壁的雅座里,而是坐在一个蒲包上喝。
师:鲁迅先生让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让我们震惊,他先前塑造的那一个高大的孔乙己的形象已倒塌,这是一个人精神的萎缩。
鲁迅先生让他最后一次出场也没有归属,他始终是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可怜的读书人。
所以著名作家刘再复认为:“孔乙己是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师:如果说“大约”印证了“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说明没有人去关心他,让我们读到了隐含着的社会的冷漠的话。
那么我们同学们刚才找出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孔乙己的确死了。
“的确”表现了孔乙己死亡的必然。
让我们彻底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凄凉。
五、走进鲁迅先生,他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师:孔乙己的确死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当老师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感到无比的痛苦,孔乙己他存在过吗?于是写下了这段文字:(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教师配乐朗读)春天已经来临了,孔乙己也的确死了,死在那个被冷落的墙角。
听说,他死时还不停地唠叨着:“人固有一死。
”的确,这一次他真的死了,死在人们的唾弃和冷眼中,死在这个春天已经来临的季节。
孔乙己被几个收拾垃圾的人草草地葬了。
没有墓碑,因为他无名无姓;没有吊客,因为他无亲无故。
草,已长满了这座荒墓,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这里面有一个人,他是谁。
师:那个叫孔乙己的人,他死了。
是谁杀死了孔乙己?生1:是科举制度,让他学了一些没用的东西,如茴字有四种写法等,让他无法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