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的缺陷及对策分析
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阶段的教师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试命题工作。
然而,近年来,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质量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本文将针对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一:命题方式单一目前,高中考试命题主要采用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方式,这种单一的命题方式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这种命题方式下,学生只需要简单的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真正的思考和理解。
这样的命题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整改措施:多样化命题方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多样化考试命题的方式,引入论述题、应用题和实验题等更具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题型。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问题二:命题范围过于狭窄现行的考试命题范围常常过于狭窄,只注重学科知识的背诵和记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这导致了学生在考试中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而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同时,这种狭窄的考试范围也给教师带来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和限制。
整改措施:拓展命题范围应相应地拓宽考试命题的范围,突破传统考试的边界。
可以引入跨学科的综合性命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相应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问题三:命题难度不合理目前的考试命题难度普遍过高或过低,无法合理地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
过于简单的命题容易导致学生的浮躁心态和对学习的懈怠。
而过于困难的命题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整改措施:合理定制考试难度对于考试命题的难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进程来进行合理定制。
可以通过设立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试题,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同时,也要注意命题的质量,确保问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合理的评价和反馈。
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背景介绍在高中课程中,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评估方式。
高中教师作为命题的主要责任方,承担着设计合理、公平公正的考试题目的责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成绩和评价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中教师考试命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分析1. 命题内容与教学内容不符合高中教师在命题过程中,有时会忽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导致考试题目与教学内容不一致。
这样的命题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得考试成绩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2. 题目难度过大或过小高中课程的难度较大,但有时高中教师却命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
题目难度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符,会导致考试成绩波动较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3. 题型单一在命题过程中,高中教师通常只使用传统的选择题或填空题等传统题型,而忽视了其他题型的运用。
这种命题方式使得考试评价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不能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4. 题目语言不清晰高中教师在命题过程中有时会使用复杂的语言或表达不准确,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题意。
这种问题会误导学生,使得他们在考试中无法正确回答问题,降低评价的准确性。
整改措施1. 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高中教师在命题之前应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保命题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教师可以参考大纲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核心能力要求,在命题中重点考查这些内容,以确保考试评价的准确性。
2. 设置适当的难度在命题过程中,高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合适的题目难度。
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没有挑战性,也不能过于困难,使学生无从下手。
教师可以参考教材中的示例题和习题,确保命题难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
3. 多样化题型设计高中教师应尝试引入多样的题型设计,以充分考察学生的各项能力。
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外,还可以设计解答题、应用题等题型,使得学生能够展示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2023年,高考依然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的存在却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1. 单一考试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
在高考中,单一考试成绩被用来评价学生的能力,这种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只会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
2. 加分政策引发了不公平。
考生的高考成绩不仅仅由考试本身决定,还受到政策加分的影响。
虽然这种政策是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扶持弱势群体的考虑,但是容易导致有利于一些学生而不利于其他学生。
3. 考试内容不够贴近实际。
高考的考试内容与现实中的知识要求并不总是契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可能在考试中没有体现,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的要求不够贴近。
4. 高考制度造成了教育资源集中。
由于高考的存在,一些城市和学校被视作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而其他地区的学生可能无法获得同样的机会,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均衡。
二、解决方案1.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高校可以选择综合考虑学生成绩、社会实践、体育文艺成就和专业技能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评价学生,这将直接促进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加分机会,例如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2. 取消部分加分政策,并加强帮扶措施。
政府可针对特定人群(如残疾、少数民族、农村学生等)采取适宜的措施,确保可以提高他们在教育方面的资源和机会。
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那些不被当做弱势群体但仍可能受到歧视或排斥的学生进行扶持和关注。
3. 考试内容贴近实际。
对课程内容有所改革,对一些理论学科的考试也可以加入一些现实中的案例。
高校可以加强与实际行业的合作,提高实践能力够从而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实现教育资源平衡分布。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增加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和条件,形成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考试命题与评价反思
考试命题与评价反思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改革,考试命题与评价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考试命题与评价不仅关系到学习者的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考试命题与评价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反思与建议。
一、考试命题的合理性考试命题是考试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然而,目前一些考试命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一些命题难度不够合理。
有些考试试题过于简单,缺乏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设计,导致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思考。
而另一些考试试题则过于复杂,题目长、选项多,给学生带来了过多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丧失了考试评价的真实性。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考试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应当体现出多样性和全面性。
然而,在现实中,评价方式主要以传统的笔试为主,偏重于记忆和概念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应当改变评价方式,引入更多的实践性评估,例如项目制评价、口头答辩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公平性是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然而,在一些考试中,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等,考生之间的起点差异较大,会导致评价的结果偏向一方,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为了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学生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优惠政策,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
四、评价的时效性和及时性考试评价的时效性和及时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现实中,一些考试评价结果需要几个月才能出来,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压力。
应当加快评价结果的发布速度,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五、引导教学与评价之间的结合教学与评价应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学应当根据考试评价的要求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评价的要求有所了解,并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巩固。
同时,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教师也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试卷命题的不足与建议
一、考试命题的十项原则和要求1、考试命题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基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力求全面考查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状况一立足全面性、注重代表性、体现导向性。
2、考试命题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和学习能力的考查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能力即具体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增加开放的、联系社会、接触生活的试题,体现人文关怀以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不出偏、难、怪题。
4、考试命题要涵盖教学进度内或学期(学年)内80%以上的知识点(知识体系或知识板块)。
5、题目设置要有一定的区分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
6、恰当把握试题难度,抽测试题难度控制在08-09之间期中或期末考试题难度控制在之间07-08之间学科竞赛试题难度控制在04-0.5之间。
、7、试题的题最要适中以8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从容完成并有充裕时间再度审查为宜。
8、提倡原创或自编题目选编或引进题目的来源应在五套资料(试卷)以上。
9、多渠道、多方位发现、搜集和整理命题素材和资料尝试建立各学科试题库逐步实现考试命题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10、做好考后意见反馈、考试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命题工作中的不足,认真反思,设法改进,不断提高命题质量。
二、试卷的编制程序命题工作是一项周密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命题过程必须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压素这就需要命题工作按规范程序进行明确并掌握命题程序的各项要求,才能编制出一份符合考试要求、高质量的试卷。
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顾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预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1、确定考试目标考试目标是试卷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和制约功能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测试目的、内容范围、时间限制加以确定。
考试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考试评价体系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常见方法,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然而,这种评价体系存在一些弊端,可能对学生和教育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考试评价体系的几个弊端,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重视考试成绩容易导致教育教学内容的狭隘化。
考试评价体系往往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的是多样化的技能和知识。
这种狭隘的评价方式可能使学校过于侧重于教授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等更为重要的素养。
其次,考试评价体系容易产生激烈的竞争氛围,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高考、中考等重要的考试评价活动常常被视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
为了获得好成绩,学生可能会过度努力学习,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活动和兴趣爱好。
这种竞争压力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加了学生对考试的焦虑和厌烦情绪。
此外,考试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忽视了其他重要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背诵和运用书本知识,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等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考试评价体系很少对这些能力进行评估,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有效行动。
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考试评价体系。
首先,应该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项目制、口头演讲、群体合作等形式,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
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竞争压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其次,教育机构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校和教师应该支持学生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政府、教育机构和家长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应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政策,教育机构可以提供支持和资源,家长可以给予鼓励和支持。
综上所述,虽然考试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但其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新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困境和突破策略探讨
新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困境和突破策略探讨摘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我们提供了探寻新型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途径,为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提供更为客观、公正、有效的参考,更好地完成新时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务,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价值思考随着高考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综合素质评价是每个学校系统而全面评判学生各类潜能与身心发展的依据。
然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还面临很大的阻力,此种情况下,深入研究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瓶颈与对策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学校评价主体责任的缺失与评价呈虚化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校是实施学生评价的主体。
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评价,评价过程由班主任、科任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共同来完成。
但在评价过程中,学校作为评价主体责任缺失,缺乏规范性制度保障和责任落实机制,把评价理解为按规定填写表册。
这种评价并不能达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用)》的要求,导致评价流于形式,学校在指导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职能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现象。
(二)评价主体参与的单一性调研中发现,许多学校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自己,任课教师偶尔也会参与评价,但比重较低,而家长及社区相关人员参与评价更是子虚乌有。
在调研过程中,就评价主体一项从问卷中可得出,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认为在学生的评价中学校要更多地倾听不同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让家长及学生所在的社区参与评价,利于评价的开关、全面、公正,更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管理与评估。
(三)评价保障监督机制不健全,评价结果可信度低建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制度,学校要逐步建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审核、公示、申诉、举报等保障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切实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同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选拔学生的重要参考,为高校招生录取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加客观、全面,方式更加科学。
高考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方案
高考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方案高考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方案随着2023年高考的临近,高考制度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然而,长期以来,高考制度已经被广泛认为存在着种种缺陷,这些缺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为了进一步探讨高考制度的缺陷以及改革方案,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一、高考制度的缺陷高考制度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重视分数而非素质。
当前的高考制度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素质和兴趣,而只是将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因此,学生更为看重的是高分数,而忽略了自身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2. 偏重应试教育。
高考所关注的技能和知识,往往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性的知识,而缺乏实践应用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偏重应试教育的情况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相当单一,而缺乏深层次的综合性能力的培养。
3. 缺乏科学的选才机制。
当前的高考制度的选才机制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很多学生通过高考进入了不适合自己的学科领域,造成了对人力资源的不合理浪费。
二、改革方案为解决高考制度的缺陷,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1. 转变评价方式。
建立科学的多元化考评体系,将学术成果、社会贡献、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等因素纳入考评标准体系。
2. 推进素质教育。
高校应建立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体系,打破应试教育的陈规旧思,走出纯知识性的魔鬼怪圈,从各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成长潜力。
3. 优化选才机制。
应发挥社会、学校、行业、专家等力量,搭建平台,开展科学的多元化评估,根据学生特长、性格、兴趣、潜能等因素进行选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4. 引导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性思考的引导力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根据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拥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
5. 加强评估体系建设。
针对高考制度中的缺陷,建立全方位的评估体系,对学生、学校、教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实现评估效果易于获取、公开、公正、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行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的问题与改进方向教学质量评估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旨在提升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改进。
本文将讨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
一、主要问题1.片面追求成绩当前,教育体系中过分追求学生的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
这就导致教学质量评估主要以学生考试表现来衡量,其他方面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评估。
这样的评估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2.量化评估的单一性目前,教学质量评估主要以量化方式进行,而忽视了质性的评估内容。
教育质量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
仅仅以分数评价教学质量是片面的,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展。
同时,过于依赖数字评价也容易导致教育竞争过度激烈,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很大压力。
3.评估内容的局限性当前教学质量评估主要聚焦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评估内容,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这样的评估方式过于狭隘,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
4.评估过程的单向性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往往存在单向评估的情况。
即评估者对被评估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评估结果只是单向传递给被评估者。
这样的评估方式缺乏互动和交流,无法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和提升。
二、改进方向1.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为了更好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多维度,应当建立综合评估体系。
这个评估体系应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2.以发展为导向的评估方法教学质量评估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不仅仅追求分数的提高。
评估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同时,评估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避免过分强调成绩,给学生和教师减压。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破解策略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破解策略摘要:新高考改革的难点,在于要寻求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协调,寻求更好、更科学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本文试从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着一些困境出发,分析评价存在的可操作性不强、诚信问题、评价结果流于形势的问题,从加强理论学习、开展专业学习、建立监督体制、形成学生档案袋评价四个方面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突破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研究一、新高考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的困境1.理论研究不足导致评价方案可操作性不强。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挑战性很大的工作,评价者不仅要对其内容有全面的理解,而且还要掌握收集学生信息的科学方法。
由于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指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往往凭个人经验和主观臆断开展评价,难以达到评价规范和质量要求,无法产生积极的作用。
综合素质评价还缺乏客观的、可量化的衡量标准。
学生的道德表现和成长记录通常用文字表述,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难以在大规模的招生录取中对其进行比较。
2.内容的模糊导致评价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和核心素养均是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而提出的,并且二者都是高中学校需要注重的教育目标和实践方法。
但是,当两者面对面时,综合素质评价所注重的要求便开始模糊。
过去,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是为了改变当时教育的分数至上论。
同时,为了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落地,教育界把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挂钩,并且保证了普通高中学生的培养质量。
现如今,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是否需要改变,成了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
3.价值判断难题导致评价出现关键困境。
素质是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但是通常难以被直接观测,而且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表现各异,所以必须通过间接推断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这就是综合评价的困境所在。
加之学业成绩的主导作用,综合素质评价普遍受到考试成绩的影响,在定级评分时的“印象分”往往源于学业成绩。
对于“思想品德”方面,无法对诸如拾金不昧、孝敬父母等综合素质进行客观量化比较,尤其是“优秀”、“良好”等等,评价结果难以被大众广泛接受。
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困境与政策建议
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困境与政策建议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个人主体性、差异性及独特性的总体观照,呈现了一种注重教育的内涵意蕴、谋求多元发展、提倡互动交流的评价观念和培养观念。
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助力高校建立“招生—育才”新模式、开辟高中构筑“教学—评价”新路径、激发学生发展“全面—多元”新机遇的价值意蕴。
高校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划入其招生录取机制中,努力探索出综合评价招生新模式,为优质生源的获得开辟出新领域。
以往高校招生时,总是将学生高考的成绩奉为圭臬。
而当前高校的招生机制充分凸显了其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
高校可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状况,这不仅有利于高校的科学选才,还有利于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从而助力高校建立“招生—育才”新模式。
此前,高中的课程设置每每在升学压力下委曲求全,丧失办学的自主性。
综合素质评价将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权利赋予高中,也就是赋予了高中新的办学自主权。
因此,高中可以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引下,自主自发地设置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和原则,使其更加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基于此,高中可以结合这些细则更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和形式,开辟“教学—评价”的崭新路径。
综合素质评价与以往“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产生鲜明的对比,它开拓了学生多元发展的路径,特别是夯实了学生的发展机遇。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从其覆盖广度来说,它力求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机会。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是多角度的,其发展目标涵盖学业能力、思想品德、身心的康健等多个维度。
因此,学生有机会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中获得更好的评价,有效规避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被“一票否决”的现象。
从其内涵的宽度来讲,它给学生开辟了多元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发展机遇。
纵观我国综合素质评价落实状况,不难发现,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中还存在着科学化保障乏力、公平性受到质疑、应用性受到局限的实然困境。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呈现出科学化保障乏力的问题。
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高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在高中教育中,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标准。
考试命题是考试的核心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然而,目前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旨在改善考试命题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一:命题不够全面和综合目前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往往偏重于记忆性和机械性的知识点,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考察。
这种命题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容易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死记硬背,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命题内容拓展至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等方面。
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等类型的题目,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
问题二:命题难易程度不均衡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难度往往不均衡,部分命题过于简单,无法检验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和分析能力;而另一部分命题则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导致学生陷入困惑,无法正确回答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水平,合理设置命题的难度。
可以采用分层次、分难度的命题方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问题三:命题缺乏足够的开放性目前高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往往过于封闭,缺乏足够的开放性。
这种命题方式使得学生的回答局限于教师的预期答案,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教师应设计更加开放性的命题,提供学生多种解答方式的可能性。
可以采用开放题型、情景题型等形式,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高中教师应接受命题设计和考试评价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命题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新高考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新高考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出路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也需要不断改革与进步。
新高考作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改变评价方式和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新高考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一、困境1.评价标准不明确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水平、能力素养、心理健康等。
然而,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尚未明确,导致评价结果往往主观,难以客观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2.评价权重不均衡在新高考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成绩的权重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由于高考成绩对升学和评价的重要性,学校和学生更关注高考成绩,而对综合素质评价较为忽视,导致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效果不佳。
3.评价方法单一目前,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以学校自主评价为主,少有外部评价或考试评价的参与。
这种评价方法单一,容易出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另外,由于学校自主评价的主观性,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公平的待遇。
二、出路1.明确评价标准为解决评价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应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
同时,要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2.均衡权重关系为改变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成绩权重不均衡的状况,可以适当降低高考成绩对升学和评价的重要性,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权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多元化评价方法为丰富评价方法,可以引入外部评价或考试评价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同时,也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包括问卷调查、社会实践、作品展示等,以充分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
4.建立评价机制为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例如,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监督和指导,避免评价过程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
高考语文试题命制情境化的缺失与弥补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在新课标新高考的指引下,高考语文情境化测评必将成为广大语文学科专业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内容和语文高考命题的重要范式。
然而遗憾的是国内目前对于情境化命题理论研究还很不充分,其在语文高考命题中的应用也亟待强化。
高考语文试题命制情境化的缺失现状测评素材主要以学科语言来呈现,缺少情境意识2016年10月14日温儒敏教授在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也是必要的。
这将促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与把握,是实现理解古代传统文化和传承古代优秀文化成果的必备条件和前提,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做出明确规定,必然让古代文化常识走进全国卷命题教师的视域。
然而目前全国卷古代文化常识的测评题型是缺乏情境意识的典型范例,题干和设问完全以学科语言进行符号化呈现,这种考查形式完全剥离了应用情境。
例1.2018年全国Ⅰ卷命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示例中的名词术语解说,由学科概念和术语进行表述,这样的命题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些文化常识,知道这些古典称谓概念的含义,属于生硬记忆,缺乏立足生活世界的现实价值。
这样的测试由于无法考查被测试者对于繁杂生活世界进行识别与辨析的能力,往往造成考生感受体验、联想关联等思维过程的缺失,学生所获的认知是无法代入现实情境中的,容易导致学生能力发展呈现单一化的趋势。
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问题一:考试评价体系的局限性第一级标题:考试评价体系的局限性现代教育中最主要的评价方式之一是通过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然而,这种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探讨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第二级标题1:单一标准评价无法全面衡量学生能力传统考试通常采用标准答案或得分点来评判学生的答题情况,这导致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思考、创新、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如此单一标准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衡量学生个体潜在能力。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除了书面或笔试形式外,还可以引入口头演讲、实际操作、团队合作等方式来综合评估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多样性测验工具,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每个学生独特的才华和潜力。
第二级标题2:强调记忆而非理解与应用能力很多考试侧重于学生的记忆能力,要求他们熟记大量知识点和公式。
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但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设计更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来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例如,给予学生开放性问题以及实际情境下的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级标题3:过分注重竞争与压力导致焦虑情绪许多考试安排形成了高度竞争的环境,并引起了不健康的竞争心态。
长时间面临不断增加的压力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紧张甚至失眠等心理问题,可能影响他们全面发展。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教育体系中强调合作精神而不仅是竞争。
通过促进团队合作、集体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另外,教育机构也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需求,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考试压力。
第二级标题4:忽视综合素质与实用技能的评价传统考试倾向于重视学科知识,但往往不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用技能。
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困境与政策建议
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困境与政策建议一、引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而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国高考改革逐渐突破传统思维,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
然而,综合素质评价也面临着难以抉择的两难困境,即如何权衡公平与效益、客观与主观等矛盾。
本文将就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所面临的两难困境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优势与困境1. 优势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分数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传统高考模式仅关注考生的学科成绩,忽视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将注重考生在学科外的才艺、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能更全面地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
此外,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科知识只是培养学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一味追求分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 困境然而,综合素质评价也面临着困扰教育者和社会的一些问题。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观性难以避免。
不同评委对于综合素质的理解角度不同,评价标准会有所出入。
这种主观性容易引发公平问题,可能导致不公正的现象出现。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存在难以量化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更多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评价难以归纳为一个具体的分数,给实施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两难困境的解决方案1. 针对主观性问题为了解决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观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
多元评价指的是引入多位评委进行评价,通过专家组讨论的方式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还可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评委的评价水平和公正意识,减少主观性评价的发生。
另外,我们可以引入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一套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这套指标体系需要同时包含客观的数据和能够度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定性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
考试命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举措
考试命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举措考试命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偏颇:考试命题可能过于侧重于某些学科或主题,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知识点。
这可能导致学生只关注被考到的学科或主题,而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学科或主题。
2. 难度不当:考试命题的难度可能会过高或过低,导致无法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实际水平。
这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在考试中展示出自己的真正能力,或者因为难度过低而无法挑战自己的潜力。
3. 缺乏多样性:考试命题可能缺乏多样性,只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等传统题型,而缺乏能够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题型,如分析题、论述题等。
这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改进举措:1. 注重学科平衡:在命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各学科之间的平衡,确保考试内容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
同时,命题者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确保考试内容与学科发展保持同步。
2. 合理设置难度:在命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置难度。
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更好地设置考试的难度。
3. 增加多样性:在命题时,可以尝试增加一些新型的题型,如分析题、论述题等,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题目的背景信息和情境描述来提高题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4. 提高命题质量:在命题时,应注重提高命题的质量,确保题目表述清晰、准确、简洁。
同时,也需要注重题目的区分度和信度,以确保考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强化命题审查:在命题过程中,应对所有题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筛选,确保题目质量和内容符合要求。
同时,也需要对命题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命题能力和经验。
综上所述,考试命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通过注重学科平衡、合理设置难度、增加多样性、提高命题质量、强化命题审查等方面的改进举措,可以有效地提高考试命题的质量和可靠性,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能力。
高考命题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高考命题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一中学卢毅锋【内容摘要】伴随近些年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我国的高考制度和命题方式也随之被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但由于高考受制度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为严重,使得其在命题方面仍旧存在着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本文以高考命题为研究点,通过对其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考命题改革问题对策引言:自我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一来,高考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选拔、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手段。
因此,为了能够使高考在人才选拨与培养方面的作用可以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其进行深入的改革,不断的完善高考命题制度,调节高考命题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解决相关问题便成为了当前高考命题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高考命题改革存在的问题1.1命题内容过于片面性从当前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来讲,其教育内容、教学任务和目的的确定、以及教学评价都是围绕着高考展开的,这使得高考便成为了我国中等教育过程中各项教育活动的关键点。
受我国这一教育特点的影响,使得提升升学率和高考成绩便成为了我国中等教育主要的教育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便将教授高考试题的解题技巧和掌握高考知识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2“高分低能”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我国高考主要是按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知识的考核水平作为选拨人才主要标准的,所以,高考命题也主要是由考核学生知识水平的题目构成,这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潜力等都无法得到准确的考核。
并且,这种内容相对固定的高考命题考核模式,还极容易使学生抓住命题规律,从而依靠记忆力来提升自身的高考成绩。
但这样一来,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就无法得到重视,使得近些年出现了大量的“高分低能”人才。
1.3命题缺乏公平性在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提升的今天,使得我国城市院校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城市和农村院校在教育环境和资源方面存在的差距也逐渐的拉大,而我国在进行高考改革时提出的“统一标准”这一理念,则将城市和农村学生放置在了两个不平等的位置,农村考生在高考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其高考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侵害。
细研高考评价体系的措施
细研高考评价体系的措施一、高考评价体系概述高考评价体系,又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评价体系,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和发布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和统一全国高考的考试内容、形式、难度和评价标准。
该体系包括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评价标准等,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重要衔接点。
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高考的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提供标准,同时促进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
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科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二、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高考评价体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挑战:1.单一的考试形式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目前,高考仍以纸笔考试为主要形式,虽然已经引入了面试、实验等环节,但总体来说,形式仍然比较单一。
这使得一些具有特殊才能和兴趣的学生难以得到充分展示和评价。
2.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忽视创新和实践能力。
目前的高考体系中,记忆性的知识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对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考查相对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中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灌输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评价标准过于统一,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
高考评价体系虽然有多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但总体来说,标准过于统一,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考虑。
这使得一些具有特殊背景和才能的学生难以得到充分关注和评价。
4.缺乏对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评价。
目前的高考体系中,对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评价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上。
这使得一些具有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学生难以得到充分评价和认可。
三、细研高考评价体系的措施针对以上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细研高考评价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和发展它。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1.多元化考试形式和内容,满足不同教育需求。
我们可以在高考中引入更多的形式,如面试、作品展示、实验操作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演讲二:高考评卷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演讲二:高考评卷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高考评卷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各位听众: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高考评卷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高考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而高考评卷则是整个考试流程的重要一环。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高考评卷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考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考评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人工评卷存在的问题目前,无论是高考的主观题还是客观题,评卷都是由专业人员手动操作完成的。
面对海量的试卷和繁琐的评分工作,人工评卷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评分标准存在主观性评分标准是评卷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而评分标准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往往会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由于评卷人员教育、背景、经验、心态等方面的不同,评分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往往会出现差异,造成评分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考生的公正评价。
2.评卷周期长高考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招生考试之一,涉及到的考生数量非常庞大。
在这种情况下,评卷周期长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人工评卷需要评委对试卷进行条理化、量化、规范化处理,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物力和人力资源。
3.评卷效率低下在高考评卷过程中,评卷人员需要对学生的答卷进行仔细而准确的阅读、评分和记录,从而保证评分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但是,由于人工评卷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评卷效率往往较低,虽然相关工作人员尽力保证评卷时间不会太过冗长,但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这仍然是一大困扰。
二、人工评卷面临的挑战人工评卷存在的问题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可的,然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权衡的,因为针对不同的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人工评卷所面临的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手段缺乏与不完善在当前阶段,评卷主要仍然依靠人工完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重要。
这些技术手段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实现试卷自动化处理,自动化的评卷成为了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3—05 基金项目:教育部教育中心“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JKS3092). 作者简介:陈士俊,天津大学(天津300072)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畅,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 院命题处副研究员了一种习惯。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延 续了科举考试的内涵与习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广大民众对教育质量 的要求不断加强,高考的命题质量问题被突显出 来,并由此延伸到教育公信力、国家公信力的层 面。故国家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公平的战 略高度提出,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 度等改革”[2],并对高考命题质量提出了明确的 要求。 解铃还须系铃人。研究高考命题质量评价问 题,必须回到教育服务的本质属性上来。按照“服 务”的标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问题分析
缺少了“服务对象满意度实证分析”的评价体 系至少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难以充分证 明试题的质量。原因是,命题质量是由服务对象 评价作出的,而非单纯命题组织者所声称的。另 一方面,“服务对象满意度实证分析”是改进命题 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服务对象评价,可以 了解他们的需求、意见,为后续命题质量改进提供 依据。如图3所示,命题、考试、评价三者是一个 闭合的管理环路,只有三者有效配合,才能使高考 质量得到提升。缺少有效的评价将使命题质量失 去提升的空问。
(一)质量的内涵 欲对“高考命题质量”进行分析,必须对“质 量”概念有清晰的认识。人们对“质量”的认识是 随着管理科学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的,按时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符合性质量。就是要符合产品的 设计要求,达到产品的技术标准。此时,人们对质 量的认识停留在对产品的关注上。符合性,就是 对规范或要求的符合程度。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 劳斯比1979年对“质量”的经典描述为:质量是 符合要求。这种观点比较直观、具体,但仅从生产 者的立场出发,静态地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忽视 了产品服务对象的需求。 第二阶段为适用性质量。朱兰认为:质量就 是适用性。[3](P卜2)“适用性(fitness
响了高考的权威性与公信力.问题成因是时高考教育服务的本质属性缺乏认识。解决该问题,需要从服务理念 入手,以“服务对象”的角度审视高考命题质量,完善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提高高考命题质量。 关键词:高考命题I评价体系l缺陷及时策
而造成评价目标不清、实证研究缺项等后续问题。 一、问题提出 高考命题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由 很简单,命题质量是高考质量的核心,如果命题质 量得不到保证,高考的权威性及公信力则无从谈起。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社会对高考命题质 量就不断提出质疑。特别是高考分省命题之后, 质疑、批评之声更不绝于耳。如2003年,12位院 士联合声明上书教育部,对江苏省高考数学选择 题提出质疑,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影响极为广 泛。每年,各学术期刊对高考命题质疑的文章也 非鲜见。这些质疑、批评严重影响了公众对高考 的信任度。 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提高高考命题质量须 同时做好两件事情:其一是提高命题技术;其二是 完善评价体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 各考试机构均对前者比较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对后者研究不足,评价工作明显滞后。主要表 现是,评价难以对社会质疑、批评作出有效的回应, 也无法对后续命题提供充分的可资借鉴的信息。 造成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缺陷的主要原因 是认识上的缺位,对质量评价体系理论分析欠缺, 对评价体系成因、构成、作用等缺乏清晰认识,从 造成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缺陷主要原因 是,考试管理者对于高考是“教育服务”的本质属 性缺乏认识,认为高考是国家指令性的行政行为。 高考的本质属性是教育服务,服务于中学开 展素质教育,服务于高校选拔人才[1](P1—3),服务 于国家有效分配各类人力资源。高考试卷是教育 服务的有效载体。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类似的命 题考试多是由民间机构进行组织,高校依成绩自 主选拔。在我国,由于历史及社会原因,高考由国 家主办,依靠行政行为进行。高考实际在借助国 家的公信力举办,故无论命题质量如何,考试机构 都可以不加理会。 高考命题的服务本质之所以被长期漠视,原 因在于其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和行政垄断。如果 从隋代滥觞、唐代确立、清末消亡的中国科举考试 开始考查,考试从来都是政府行为,没有考生之选 择,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由政府包揽。考生处 于从属地位,只有听从。久而久之,这种不合理性 二、问题成因 鉴于此,本文将对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的缺 陷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图3高考质量提升过程
四、对策分析
(一)认清高考命题的服务本质,明确服务理念 高考是教育评价行为,其根本属性是教育服 务。教育评价具有服务性或劳务性。它既具有使 用价值,也具有交换价值,服务对象要求的是优质 评价产品。[5]考试部门通过提供优质的高考命题 产品,服务于需求者。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 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条件。,,[6]教育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也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而 服务的。 高考管理者必须树立服务理念,帮助顾客明 确阐述并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 制或驾驭考试。高考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是为 全体公民服务的公共产品。高考命题是教育公平 的载体,其质量会影响到公共利益。命题者必须 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公共利
参考文献:
[1]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杜。2009.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一15. [3]朱兰.质量计划与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杜,1985. [4]陈畅.基于考生主观感受问卷的高考试题效度研究[J].中国考试.2008(7). [5]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2003(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罗伯特・丹哈特,珍妮特・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J].中国行政管理,2002(10).
机构独立作出。研究应包括:命题与考生日常成 绩一致性研究;命题与大学需求设计一致性研究; 考生作答高考试卷主观感受研究;中学教师对高 考试卷满意度调查分析等。只有将这些研究与现 有考试机构出具的考后数据分析综合起来,才能 较科学地解释高考命题质量,才能实事求是地回 应社会对高考命题工作提出的质疑,才能使高考 命题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非一日之功,需 要各种配套政策及措施的完善,需要大量的人力、 物力投入。所以,我们必须以负责的态度,对高考 命题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进而促进 高考命题质量的提升。
for
命题的产出即为试卷。按照质量的内涵,命 题质量可归纳为:试题准确、合理测量考生学科水 平能力的程度。该定义与“IS0 9000;2000”的质 量定义是一致的(见图1)。
圈1命题质■内涵
如图1所示,高考命题质量由两部分构成,一 部分是试卷固有的品质特性,如:试题是否与所测 的行为目标一致,题干是否叙述清晰,设问是否合 理,卷长是否恰当,赋分是否合理等。 另一部分是试卷满足服务对象要求的程度。 如:试卷是否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试卷是 否满足了高校的选材需要,试卷是否与中学教学 内容一致,试卷是否考查了学生的主干知识,试卷 是否难度适当,试卷是否引起了考生过度的焦虑 或紧张等。[4] (三)命题的服务对象 高考命题的服务对象,按照直接到间接服务 之关系应包含以下四类:高考考生、高校、中学和 社会。 高考试卷(命题的产品形式)无疑是为这四类 对象服务的。具体过程是:通过优质的试卷,将不 同能力程度的考生区分出来,形成准确的高考成
万方数据
绩。考生根据高考成绩,依据个人兴趣报考各类 院校;高校根据需求,参考高考成绩录取;中学依 据高考成绩,检测自身教学过程;社会依据高考成 绩,合理调节人才资源。 对于高考命题质量的评价,不同的服务对象 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侧重点。如高校与中学对于 高考命题的需求就不尽相同。好的命题质量应兼 顾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 (四)命题质量评价体系的缺陷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命题质量评价体系 的缺陷主要在于缺少“服务对象”的评价。 命题质量的评判是需要充分证据的。高考属 于高利害性考试,关乎考生本人、高校的切身利 益。在国外,考生质疑试题质量,将考试机构告上 法庭很常见。考试组织部门必须拿出充分的证 据,证明所提供的试卷是高质量的、有效的。随着 我国公众知情权意识的加强,对高考命题质量证 据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图2所示,现有由考 试部门提供的考后数据统计分析远不能充分证明 试题的质量,充其量只提供了试题品质方面的内 部效度①证据。而试题的外部效度证据则没有提 供,如:测试结果与考生中学日常学习的一致性证 据,测试结果与大学入学后成绩的一致性证据,考 生群体对试题测试的满意度证据,教师群体对试 题测试的满意度证据等。
程度”。 第四阶段为卓越质量。严格意义上,卓越质 量更多地是一种管理理念,即无缺陷质量理念。 根据卓越质量理念,体现服务对象价值、追求服务 对象满意和忠诚成为其中重要的衡量标准。 由上可见,从符合性质量到适用性质量、标准 性质量再到卓越质量,“服务对象”及利益相关者 的满意程度逐渐得到加强。质量应当满足服务对 象和相关方的要求,要求包括明示的、通常隐含的 或应履行的需求和期望。质量体现为一组固有特 性,不仅产品有质量要求,体系或过程也要有质量 要求。 一言以蔽之,质量的最终评价权在服务对象 一方。 (二)命题质量
organization简称“IS0”)根据时代发展需
要,不断推出了国际通行的“质量”定义。目前通 行的“ISO 9000:2000”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 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 需求或期望”。“通常隐含”指组织、服务对象和其 他相关方的惯例,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 喻的。ISo质量定义强调:质量反映“满足要求的
圈2商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缺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