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音的高低2
小学音乐案教案及教案模板《感知音的高低》
小学音乐案教案及教案模板《感知音的高低》一. 教材分析《感知音的高低》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体验,了解音的高低的区别,并能够辨别不同高度的音。
教材通过简单的歌曲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的高低的初步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认识简单的乐器,能够跟上简单的节奏。
但是,对于音的高低的辨别,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知音的高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辨别不同高度的音。
2.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感知音的高低。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能够辨别不同高度的音。
2.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感知音的高低。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音的高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木鱼、沙锤等。
2.准备一些不同高度的音的样本,如高、中、低音的乐器演奏。
3.准备一些歌曲,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和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听辨歌曲中音的高低,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音的高低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的高低。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按照指定的节奏和旋律进行演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音的高低。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单独或分组,尝试演奏不同高度的音,巩固他们对音的高低的辨别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要求歌曲中包含不同高度的音,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的高低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实践。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尝试和家人一起演奏一首歌曲,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音的高低的知识。
以上是《感知音的高低》这一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感知音的高低评课稿
感知音的高低评课稿《感知音的高低评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呈现一篇关于评价音乐作品的课稿。
本次课稿的主题是“感知音的高低”。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感知音”的概念。
感知音是指我们在聆听音乐时所感受到的音乐特点,包括和谐度、旋律性、节奏感、情感表达等等。
一个音乐作品的高低评价,就是根据其感知音的优劣程度来进行的。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音乐作品的感知音高低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可以参考的:首先是和谐度。
和谐度是指音乐各个音符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个音乐作品的和谐度越高,即各个音符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给人以和谐美的感受,那么它的感知音自然就会更高。
其次是旋律性。
一个音乐作品的旋律性指的是它的旋律线索是否清晰、曲调是否优美动听。
如果一个音乐作品的旋律性很强,能够让人容易记住、产生共鸣,那么它的感知音就会更高。
第三是节奏感。
节奏感是指音乐作品呈现的节奏节拍是否稳定、有规律。
一个音乐作品的节奏感强烈,能够引导人们跟随节奏起舞或鼓掌,那么它的感知音也会更高。
以上就是我对于判断音乐作品感知音高低的几个方面的解释。
当然,评价音乐作品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而作为评委或听众,我们要尽量客观、全面地去判断一个音乐作品的感知音高低,而不是片面地看重某一个方面。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话来作为结束:“音乐是连结灵魂的桥梁”。
无论一个音乐作品的感知音高低如何,只要能够打动人的心,感染人的情感,就足够了。
谢谢大家!以上是《感知音的高低评课稿》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谢谢!。
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知音的高低》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简单优美的旋律,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野里欢乐玩耍的场景。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欢快的节奏表现出孩子们的活泼可爱,第二乐段以抒情的旋律展现出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歌曲音域适中,节奏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也能够参与合唱和节奏练习。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的高低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感知音的高低》。
2.培养学生对音的高低的感知能力,能分辨出简单旋律中的音高变化。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感知音的高低》。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辨出简单旋律中的音高变化,并能够用唱名进行标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的高低,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感知音的高低》的曲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耳机、乐谱架、多媒体设备等。
3.分组标识: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颜色鲜艳的标志,以便于识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感知音的高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曲谱,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歌曲中的音符。
接着,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让学生分辨出音的高低。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唱名进行标记,巩固音的高低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组长带领组员进行音高练习,包括唱名和音符的对应关系。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3课 感知音的高低《音阶歌》教案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3课感知音的高低《音阶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音阶歌》是二年级下册音乐第3课的一首歌曲,歌曲简单易懂,旋律优美,易于学生学唱。
歌曲以自然小调为基础,旋律中包含了1-7度的音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加深对音的高低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音准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简单的音符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但音准感和音乐感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音阶歌》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演唱和实践活动,感知音的高低,提高音准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音高演唱《音阶歌》。
2.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音的高低,提高音准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能够理解音阶的概念,认识音阶的构成。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用正确的音高演唱《音阶歌》。
2.教学难点:感知音的高低,提高音准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钢琴演奏《音阶歌》,学生跟随演唱。
2.实践法:学生通过演唱和实践活动,感知音的高低。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音阶歌》的歌谱、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
3.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音阶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音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音阶歌》的钢琴演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音阶歌》,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让学生通过演唱实践活动,感知音的高低。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对他们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提高音准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音高演唱《音阶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音的高低。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的高低的概念,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第二课、感知音的高低
2、加上节奏,学生唱谱。
3、歌曲学习:(板书《小铃铛》)
①听范唱,问:歌里唱了什么乐器?
②跟琴唱,要求有表情。
③请出自制的碰铃,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6、评价
7、拓展:
创编歌词:
师:小铃铛今天可开心了,其他乐器朋友可能受了大家的冷落有些不开心了,现在我们把他们也请出来好吗?但是在请这位乐器朋友之前我们要唱一首把它请出来,可以模仿《小铃铛》这首歌。
2、今天我们邀请了三位朋友分别是谁呢?出示卡片do,mi,sol。do,mi,sol三个好朋友说:如果同学们能唱的准他们并打好手号,那我们就和大家做朋友。所以同学们可要好好学好好唱啊!(学生跟琴唱1,3,5,并打手号)。
二、游戏学习1,3,5
游戏1:
1、教师发给学生一张卡片,卡片上可能是do,可能是mi,可能是sol。教师弹奏do或mi或sol,听到弹奏的同学出示相应的卡片并唱出唱名。
板书或
题型设计
《小铃铛》
贴出关系图
《瑶家儿童爱唱歌》
××××|××××|
小朋友喽去瑶寨喽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分组创编并表演。
8、小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真好,你们的表现告诉我你们当中有很多小小创造家,你们会用“do,mi,sol”创造节奏,能自己制作小乐器,还能给很多乐器写歌呢,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能创造出更多好的音乐来。
第二课时
学唱《瑶家儿童爱唱歌》
1、创设情景。我们旅游去瑶寨。
2、节奏语言引入。老师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步伐跟老师去瑶寨。(口念歌词手拍节奏。)
××××|××××|
小朋友喽去瑶寨喽
3、播放多媒体课件《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同学们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2022(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感知音的高低》教案
2022(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感知音的高低》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感知音的高低》是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感知音的高低,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表现力。
教材中包含了简单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在唱、听、奏的过程中体验音的高低差异。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但他们对音的高低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感知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的高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知音的高低,能唱准简单的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表现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音的高低,能唱准简单的旋律。
2.教学难点:音的高低的辨识,旋律的准确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音的高低。
2.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的高低。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卡片、小动物玩偶等。
4.教学资料: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可爱的动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感知音的高低。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奏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尝试感知音的高低。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音高游戏,如“音高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的高低。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的高低。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创作简单的歌曲,尝试运用音的高低表现自己的情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的高低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材分析《感知音的高低》是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知音的高低,理解音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音的高低的认识,音阶的构成,以及如何用乐器演奏音阶。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小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对音的高低的认知还不够清晰。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对音乐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但对于音的高低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感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的高低的概念,认识音阶的构成。
2.培养学生用乐器演奏音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音的高低的概念。
2.音阶的构成。
3.用乐器演奏音阶。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音的高低;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音的高低的含义;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用乐器演奏音阶,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钢琴、吉他、口琴等乐器。
2.教学课件:音的高低的图片、音阶的图片。
3.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知音的高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音的高低的图片,让学生认识音的高低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用吉他演奏音阶,让学生听辨音阶的高低,并用口琴演奏音阶,加深学生对音的高低的感知。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吉他演奏音阶,巩固学生对音阶的认知。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运用音的高低的知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的高低的概念和音阶的构成。
感知音的高低
《感知音的高低(二)》余快教材版本:广东花城版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第11课感知音的高低(二)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音乐戏剧游戏表演、欣赏、演唱、演奏的实践活动落实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音乐戏剧游戏的一些理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同时培养孩子的乐感、表演、演奏等各方面能力,在集体表演中提高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感知音的高低(二),认识新的音符“6 la ”。
通过复习音符3 5 ,引出音的音符“6 la”,感知三个音的高低,能打手号正确演唱出三个音的音高。
为了巩固3 5 6三个音,教材安排了歌曲《左手和右手》,这是一首由 3 5 6 三个音写成的歌曲,分四个乐句,让学生在前面学习“3 5”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掌握一个新的音符“6 la ”。
学情分析:在前几节课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唱3 mi、 5 sol两个音和打手号,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年龄偏小,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还不够,音高概念和记忆力还不够稳定,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感知音高的能力,通过音乐游戏巩固已学知识,在游戏中感受,体验,表现,认识新的音符6la,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音符“6 la ”,并学唱歌唱《左手和右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游戏、模唱、聆听、演唱歌曲、感知3 mi 5 sol 6 la三个音的音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手号的形式感知、表现音的高低,掌握小音筒的演奏方法乐于参与和表现音乐。
戏剧目标:能够放松肢体,模仿他人,观察仔细并与人良性互动,运用视觉、听觉、动觉的艺术创作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中歌唱与敲起音条的活动中巩固“3、5、6”三个音的相对音高,学唱歌曲《左手和右手》。
感知音的高低(二)
重难点
能听辩、唱出“mi、sol、la”三个音的相对音高。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卡片、音箱、卡带
教学过程
听课评议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1 23 4︱ 5 -︱ ī 5︱ ī 5︱5 43 2︱1 -‖
1、口腔打开练习
2、气息练习——吹蜡烛
3、发声练习
5654︱345︱55︱5-︱55︱5-︱555︱555︱
火车火车开来了,呜呜呜呜呜呜 呜呜呜 呜呜呜
5 5︱ 5 -‖
呜呜呜
二、复习歌曲《顽皮的杜鹃》
1、提醒学生愉快地、轻声歌唱。(眉开眼笑)
2、复习巩固“mi、sol”两个音。
小游戏练习、听单音打手号练习、模唱短小旋律……
3、复习“mi、sol”短曲
三、导入“la”音的学习
1、出示旋律
3 5︱6 5︱3565︱6-‖
师唱,今天教室里来了一位新的音符宝宝,它是??
2、听辩“la”音,学习“la”的手号
3、对比听辩
Mi——la
sol——la
4、“mi、sol、la”三个音单音听辩,打出手号。
5、课本练习,给小鸟找家38页。
6、音符串烧(机动练习,视学生掌握情况,也可放在下一课时)
四、歌曲学习《左手和右手》
1、谜语导入
民生学校
教师“一人一课”开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课者
邱晓侠
教师编号
A050
开课班级
104班
开课时间
16周星期四(3)
课题
感知音的高低(二)
教学
内容
1、la与mi、sol、2、《左手和右手》
教学
目标
中班艺术活动音的高低教案
中班艺术活动音的高低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感知音的高低,培养幼儿的音准意识。
2. 通过音乐游戏,发展幼儿的听觉和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阶玩具、小动物图片、音乐CD、乐器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放松身心。
b. 教师播放一首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身体。
2. 教学环节(10分钟)a. 教师向幼儿介绍音阶玩具,引导幼儿观察音阶的高低变化。
b. 教师演奏乐器,展示音的高低,让幼儿感知并模仿。
c. 教师将音阶玩具分发给幼儿,引导幼儿相互配合,演奏音阶。
d.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小动物找家”,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的高低。
3. 实践环节(10分钟)a. 教师播放一首含有音阶的歌曲,引导幼儿跟随歌曲唱出音的高低。
b.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创作一首含有音阶的歌曲。
c. 各小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幼儿欣赏并提出建议。
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的音准表现,共同培养幼儿的音准意识。
2. 环境创设:教师在音乐区投放更多的音阶玩具和乐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创作。
3. 教学内容拓展:教师可组织类似的活动,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等其他要素。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音的高低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环节中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音准表现。
六、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乐谱、录音机、音乐CD、钢琴、音阶玩具、小动物图片等。
七、活动过程1. 活动导入(5分钟)a. 教师播放一首幼儿熟悉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拍手。
b.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幼儿介绍音阶的概念,让幼儿感知音的高低。
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教师说课稿
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教师说课稿教学内容: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感官感知,了解音高的概念。
2. 学习区分音的高低差别。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白板2. 乐器或其他发声工具(如钢琴、铃鼓等)3. 音高示范录音或音频设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快乐、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进入音乐世界。
Step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像或实物(如铃铛、钢琴键盘等)引导学生讨论,了解音高的概念。
向学生解释音高是用来区分音调高低的。
Step 3:感知(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音高的差别。
老师可以拿出乐器或其他发声工具,示范不同音高的发声,并让学生模仿。
Step 4: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乐器或发声工具,进行音高练习。
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发声,其他学生通过听觉感知差别并记录。
最后进行讨论和展示。
Step 5:巩固(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包含高低音的音乐,让学生尝试辨别音调的高低差别,并和之前练习的结果进行比较。
Step 6:总结(5分钟)总结课堂内容,回顾音高的概念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提高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感知音高的高低差别,学生可以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中班艺术活动:音的高低
中班艺术活动:音的高低活动简介本次艺术活动主要围绕“音的高低”展开,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音的高低,并用音游戏等教具来锻炼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活动内容第一部分:认识音的高低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认识音的高低之间的区别,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1.常见高低音音响演示:我们会用音响装置播放常见的高低音乐曲,并请幼儿闭上眼睛,依靠耳朵直接感受不同音高之间的区别。
2.游戏教学:利用愉快的游戏方式,例如“红绳编歌”、“兔子爬山”等游戏,创造出情景让他们切身感受到高低音之间的变化,比如兔子向上爬山,或者跌落山崖都有不同的音高表现。
3.视觉教学:我们准备了多种颜色的音符卡片,教师会根据不同颜色的音符,单独或结合发出不同的音调,使孩子们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高低音的认识。
第二部分:锻炼听觉感知能力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是培养高低音辨别能力的关键,我们将利用以下教具来锻炼孩子们的听觉感知能力:1.闹钟游戏:教师将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调的闹钟放在不同的位置,引导孩子们仔细聆听并辨别出不同的声音源头。
2.盲人接杯:教师会安排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孩子们轮流戴上眼罩,在坐标分明的场地内找到在发出声音的杯子,并接住它。
3.超级耳朵比赛:教师利用声源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把孩子分成两组和对方比赛,比赛者需要来回奔跑,听到声音的地方要停下来判断声源的位置。
第三部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欣赏音乐,我们将提供以下活动:1.欣赏音乐会:幼儿园会通过放映卡通音乐片、音乐动画及音乐剧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感觉,不断开阔孩子们的音乐视野。
2.舞蹈动作配乐:教师将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孩子们跟随节拍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以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拍,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结束语这次“音的高低”艺术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开拓了幼儿的音乐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听觉感知和音乐欣赏能力。
感受音的高低教案
感受音的高低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听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高低声音的差别
•能够唱出同一曲子中不同的音高部分
教学内容
1.音高的概念介绍
2.听辨高低声音
3.身体动作表现声音高低
4.同一曲子中不同的音高部分的演唱
音高的概念介绍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程度,简单来说就是“音调高低”。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不同声音的高低差别,并尝试用手比划来模拟。
听辨高低声音
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模拟不同的声音,学生根据声音的高低差别,分别用手
做出不同的比划来表示。
身体动作表现声音高低
老师模拟不同的声音,学生跟随声音的高低程度,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如举手、蹲下等。
同一曲子中不同的音高部分的演唱
选取一首适合呈现不同音高的歌曲,老师演唱一遍,让学生听后分辨出不同的
音高部分,然后让学生按照对应的音高部分分组唱歌,可以进行多次练习。
学生评估
学生们通过听辨和动作表演的练习,提高了音高的敏感度,同时实现了对音乐
的一定理解。
老师也可以选择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和反馈,或者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拓展
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使用自己感受到的声音,来制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也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音调和频率的物理原理,深入了解音乐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优秀教案试讲稿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优秀教案试讲稿《感知音的高低》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布谷叫,春天到》,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引导学生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过程与方法:充分的聆听歌曲,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领悟歌曲,学生能够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学习柯尔文手势,通过柯尔文手势,感受音高的变化;能够轻柔、抒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轻柔、抒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学习音高手势,通过手势,感受音高的变化。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二、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一组关于“布谷鸟”的视频,请学生们观察,从视频中你能听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布谷~布谷~)教师总结:布谷鸟是一种会唱歌的鸟类,它经常用自己美妙的声音,给人们唱出动听的歌曲,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歌曲《布谷叫,春天到》,感受布谷鸟给我们带来的春天的气息。
环节二:感知歌曲1.初次聆听。
教师提问学生: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听起来很开心。
2.教师演唱歌曲,提问学生: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感受音乐,能够想象出布谷鸟在天空飞翔,春姑娘与它一起到来的景象。
环节三:学唱歌曲1.跟随老师范唱,学生模唱3(mi)、5(sol)两音,感受两个音之间的距离。
2.1教师用手势,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2.2学生跟随老师,用手势进行模唱。
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诵歌词4、学生跟随老师,完整的演唱歌曲《布谷鸟,春天到》环节四:巩固提升教师请学生以音乐小组的形式,听唱《3(mi)5(sol)短曲》,并跟随音响敲击音条,之后请学生展示,并进行生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环节五:小结作业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点明本首歌曲表达的情感,呼吁学生能够感受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中班艺术活动音的高低教案
一、活动名称:中班艺术活动——音的高低教案二、活动目标:1. 感知音的高低,能辨别不同音高的乐器。
2. 能用身体动作表现音的高低。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阶图、乐器(如小号、钢琴、笛子等)、图片。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简单的儿歌,让幼儿聆听并感受音的高低。
2. 基本概念:介绍音的高低的概念,讲解音阶图,让幼儿认识音阶。
3. 实践活动:a. 教师分别用不同乐器演奏,让幼儿辨别音的高低。
b. 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如跳跃、弯腰等)表现音的高低。
c.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合作演奏音阶,锻炼音准。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创作一首关于音的高低的儿歌或音乐作品。
2. 环境创设:在音乐角布置音的高低相关道具,鼓励幼儿自由演奏、创作。
3. 后续活动:组织音的高低主题音乐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才艺。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乐器演奏和身体动作,让幼儿直观地感知音的高低。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3.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音的高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2. 音准掌握程度: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音准表现。
3. 创作能力:评价幼儿在活动延伸中的家庭作业和音乐创作。
八、教学内容:1. 音的高低概念:介绍音的高低、音阶、半音和全音等基本概念。
2. 乐器演奏:学习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感知音的高低。
3. 身体动作:通过舞蹈、体操等身体动作,表现音的高低。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一首有趣的音乐,引导幼儿关注音的高低。
2. 讲解:介绍音的高低的概念,讲解音阶图,展示乐器演奏。
3. 实践:分组进行乐器演奏和身体动作练习,合作演奏音阶。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教案-
小学音乐《感知音的高低》教案-一. 教材分析《感知音的高低》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体验,了解音的高低概念。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活动,如听辨不同音高的乐器,唱出简单旋律,以及对音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音的高低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喜爱,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的高低概念,认识音阶。
2.培养学生听辨不同音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音的高低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听辨不同音高的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音阶图、乐器等教学资源。
2.安排适当的教学空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区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音阶图,引导学生关注音的高低。
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音的高低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奏不同音高的乐器,如钢琴、口琴等,让学生听辨并说出音的高低。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乐器,了解音高的标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音高的乐器,按照教师给出的旋律进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听辨音高的任务,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学生对音高低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创作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将所学的音高低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的高低概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练。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听辨音高低的练习,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关键词,方便学生记忆。
感知音的高低
第二课感知音的高低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本课的2首歌曲《小铃铛》、《瑶家儿童爱唱歌》,巩固1、3、5的音高概念。
2.让学生在歌曲中能用手号表示出各音,通过手号的集体律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以及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歌曲中能用唱准1、3、5。
2.能用手号熟练表示1、3、5。
教具:钢琴、课件、多媒体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小铃铛》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提问导入:铃铛的声音是怎样的?2.敲铃铛游戏三.学习歌曲1.听音乐按节拍读词。
2.跟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根据歌曲的旋律打手号。
4.跟录音伴奏唱歌曲。
5.同桌2人根据歌曲的旋律进行手号律动。
四.课堂小结、下课第2课时《瑶家儿童爱唱歌》一.组织教学,复习旧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老师播放课件瑶家风情,问:这是什么民族?2.了解瑶族。
三.学唱歌曲1.先用听唱法熟唱2.师生接龙唱3.有感情地唱上句,打手号唱下句4.律动:这是一首很好玩的歌曲,把1、3、5的手号打出来,歌词与手号熟练连接,一人唱词,一人打手号。
四.拓展活动:1.选择小乐器伴奏为歌曲伴奏2.巩固手号练习,巩固音高概念五.下课。
教学后记:《小铃铛》、《瑶家儿童爱唱歌》这两首曲子都是为了巩固1、3、5三个音的音高概念的。
尤其是《瑶家儿童爱唱歌》,动听悦耳,还可以了解瑶族的民俗,学生比较喜爱。
学生爱唱、乐唱,并能打手号歌唱,在唱游活动中表现积极、友爱,教学效果不错。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感知音的高低五闪烁的小星》教案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感知音的高低五闪烁的小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感知音的高低五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以简单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让学生感受到音的高低和星星闪烁的美好。
歌曲共五行,旋律以五度循环为主,节奏简单,易于学生学唱。
歌词中描绘了星星闪烁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感知音的高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五线谱。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的高低概念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感知音的高低五闪烁的小星》。
2.培养学生对音的高低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感知音的高低,并用歌声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音的高低。
2.模仿法: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演唱,纠正发音和音准。
3.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五线谱等。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教学道具:星星贴纸或其他闪烁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感知音的高低五闪烁的小星》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名称和歌词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音的高低。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五线谱和音符,让学生认识音的高低。
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音的高低与星星闪烁的对应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演唱,感受音的高低。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音的高低游戏,如“音的高低接力赛”、“音的高低猜猜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感知音的高低(三)
教学目标一:能根据书上的手号谱打着手号模唱歌曲《小铃铛》。
教学目标二:复习巩固 mi、 sol、 la三个音的手号,学会do 的手号,并能自己打着手号,说着看老师的手号唱出
相应的音高。
教学目标三:在《do、 mi、 sol是好朋友》的活动中,老师以“do、 mi、 sol”三个音用打手号的方法让学生做二
声部练习。
教学目标四: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
在书课中手号谱显示的地方,学生能打着手号自己唱出来。
教学重点:能自己打手号或者看着老师的手号听辨、唱出“do、 mi、 sol、la”四个音的相对音高。
教学难点: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唱《小铃铛》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 mi、sol”三个音的音高。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复习巩固“do、 mi、so l”三个音的音高。
教学过程:
1复习。
教师复习歌曲《左手和右手》,教师重复演唱最后一句,并和学生一起打手号用唱名唱出来,再导入do。
2游戏。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从游戏入手。
游戏后,再请学生比较什么音高什么音低。
3学唱《小铃铛》。
播放课件《小铃铛》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唱《小铃铛》,并轻轻敲击自制的简易铃铛。
原来三个音可以编出那么好听的歌。
4巩固知识。
请同学熟唱《小铃铛》后,教师可以像教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唱唱名。
最后,教师可做如下活动:让一组同学边敲铃铛边表演;另一组同学唱唱名;还有一组同学打手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瑶家儿童爱唱歌》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和体验“do mi sol”三个音的音高。
2、能用“do mi sol”三个音随意地组合成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do mi sol”三个音的音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教师穿上瑶族服装边唱边跳,带领学生走进瑶寨。
2节奏语言引入。
教师请学生用这样的步伐跟教师去瑶寨。
XX X X
小朋友喽族
XX X X
去瑶寨喽
3看。
播放多媒体课件《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学生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4唱。
请学生一起来唱,教师可采用接龙游戏演唱。
如:教师唱词,第一组唱do, 第二组同学唱mi,第三组唱sol, 师生共同配合演唱《瑶族儿童爱唱歌》,比一比,看哪一组唱得既连贯有准确。
评出红旗组。
5动。
熟唱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
脚步动作:左右左,跳;右左右,跳。
6忆。
启发学生思考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的。
7创。
请学生用“do mi sol”创编歌曲。
教师播放课件的节奏图引导进行创作。
8汇报表演。
请学生演唱自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