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少年的独立教育

合集下载

美国家庭教育

美国家庭教育

美国家庭教育一、美国的教育理念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

孩子在制定家规时与父母具有均等的权利。

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

1、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且尊重孩子大多数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被大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美国的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去做某事,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能做的事情。

如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

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

由此可见,家长首先要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愿望,然后才考虑怎样去尊重和鼓励。

2.美国父母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3.美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二、美国教育特点:(一)主张家庭教育父母要合力(从妻子怀孕就开始参与胎教,父亲增加教育子女的时间)(二)倡导自由、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民主氛围: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己抓饭吃)(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五)重视家庭理财教育,培养理财品质三、教育特色(一)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紧密相连。

美国对6~18岁儿童和青少年实行义务教育,但大部分州的5岁幼儿进入小学附设的幼儿园(班)是免费的,也就是说,这些州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包括了学前一年,在那里,一般学校的学制是从幼儿园算起的。

美国的小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均设有幼儿园(班)。

幼儿园(班)顺理成章地由学校领导,其人事、经费、师资、设备等也均由学校统一管理。

据了解,美国约有90%以上的5岁幼儿进入了这样的幼儿园。

这对加强幼、小衔接,为儿童入小学作准备,是有利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举办托幼机构。

从渠道看,办园单位有政府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军队、医院、宗教慈善团体、企业和私人。

从形式看,有全日制或半日制的幼儿园、托儿所、日托中心、保育学校;也有计时制或游戏性质的托儿站;还有一些以艺术训练为主的幼儿艺术学校。

美国联邦政府与青少年发展的政策与项目

美国联邦政府与青少年发展的政策与项目

美国联邦政府与青少年发展的政策与项目青少年发展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关键。

为了提升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培养他们的才能和领导能力,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项目来关注并支持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美国联邦政府与青少年发展相关的政策和项目。

一、青少年发展政策为了确保青少年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关爱,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 青少年就业政策联邦政府通过制定有利于青少年就业的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美国法律规定了十六岁以下儿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保护他们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联邦政府也积极推动各类青少年就业项目,帮助他们获取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 青少年教育政策联邦政府致力于改善青少年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

通过在教育系统中增加投入和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设施,改善教育资源和课程设置,联邦政府努力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实现自身潜力的最大发展。

3. 青少年健康政策联邦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例如,联邦政府实施了青少年免费医疗保险计划,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

此外,联邦政府鼓励学校提供全面的卫生教育,推动青少年健康教育普及。

二、青少年发展项目除了政策,美国联邦政府还积极推动各类青少年发展项目,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供青少年发展和成长。

1. 青年志愿者项目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联邦政府设立了青年志愿者项目,鼓励和推动青少年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

通过参与志愿者项目,青少年能够学到团队协作、领导能力等重要技能,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 青少年创业支持项目联邦政府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创业,为他们提供有关创业的培训、咨询和经济支持等。

通过创业支持项目,青少年可以学习创新思维、商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3. 青少年导师计划为了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给青少年,联邦政府设立了青少年导师计划。

美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美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美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教育孩子,中国人跟外国人的教育方式差劲糟很多,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听过学习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那么,呢一、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美国父母看见孩子在正上方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他们会笑嘻嘻的,很高兴孩子学会了某类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是非小孩损坏了,然后镇定地告诉孩子一些上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在美国,孩子7-8个月就可坐着特制的桌子自己抓饭吃。

他们不会担心孩子担忧弄脏了衣服。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走进美国家庭,你会看到地方的玩具和儿童读物放在令孩子能拿到的各式各样,墙上门上贴满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父母亲很少强求孩子的行事,甚至不强求孩子称呼他们爸妈,名字孩子们像伙伴似的直呼长辈的名字是比较自然的事。

父母与孩子说话永远是蹲下来,他们认为,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所以应蹲下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充分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

三、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美国,父亲从小父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有一间房子。

在孩子处理日常事务上,父母只帮孩子做同时实现一些当时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凡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都孩子自己去完成,比如两岁孩子洗澡时,妈妈只帮孩子放好水,脱下衣服,然后孩子自己爬进澡盆,在水里玩一会就自己抹香皂,洗干净后先自己爬出澡盆。

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自己挣钱读书。

因此,美国社会上的一个临时工圣索弗勒维孔特人、一个跑堂的,也可能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分子。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美国小学在课堂上对孩子从不进行大量的知识各种各样灌输,而是竭力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探求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他们划分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倾尽全力竭尽全力也许孩子的一切努力,过来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

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国外现状

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国外现状

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国外现状美国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条件近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

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美国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条件近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

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嫌钱。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

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

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

日本家长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它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去外面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

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

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

国外儿童如何性教育

国外儿童如何性教育

国外儿童如何性教育“2013年全年国内一共有125起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女童案例,平均每2.92天就有一起曝光案例,其中受害者8-14岁居多。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一起看看国外是如何进行性教育的。

美国青春期全面性教育美国父母跟孩子谈起性来很自然。

虽然美国人的性观念比较开放,但35%的父母要求孩子婚前不要发生两性关系。

现在美国人不再认为未婚先育在道德上有缺陷,但最好不要发生。

比起中国人,美国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要开放得多。

研究表明,在美国38%的中学生想和父母讨论关于性的问题,65%的父母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的问题“觉得自然”或“很自然”。

另一项研究发现,94%的父母和孩子谈论过性的问题,超过一半的父母和孩子谈论过青春期、性和生殖、艾滋病和同性恋等问题。

美国性教育研究机构调查发现,59%的10~12岁的青少年说父母跟他们讲过关于性的知识,90%的家庭认为高中应该有性教育课程,80%的人认为初中就应该有。

看来美国的父母是明白的,他们支持节欲教育,同时要求为青少年提供全面的性知识。

性教育是美国青少年的必修课美国孩子的性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直到高中毕业,全美95%的中学都对学生进行性教育。

很多州通过了性教育法律,并要求重点教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美国学校里的性教育大体分为两派:全面性教育和禁欲性教育。

主张全面性教育的人认为,应当教育年轻人在感情和身体成熟前禁欲,但是也应该教给他们避孕和防病的知识。

禁欲派则强调杜绝所有婚前性行为,不要讲授避孕防病等知识,并认为如果讲授,则是在鼓励青少年发生性行为。

有近三分之二的美国学校实行全面性教育,即教育年轻人不要急于发生性行为,如果发生,则要采取安全措施。

美国政府1981年通过了《青少年家庭生活法》,以阻止青少年婚前怀孕。

该法通过后,美国国会每年都要拨款600万-1800万美元宣传节欲。

1996年开始,联邦政府斥资2.5亿美元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宣传节欲,其后这项计划的资金增加了30倍。

美国学校中的性教育

美国学校中的性教育
( 4 )

教 学 中 要 防 止 学 主产

精 确 资料
( 3 )
生 不 应 有的 羞 愧 感 或 窘 迫 之 态
,
学校 里 有 着 经验丰 富 的 教 师
,
学校 中 的 性 教 育 应 该 从 幼 儿 园

配备 有 整 套 行 之 有 效 的教 学工 具 影

诸如 电
开始 适应
,
业 在 适 当 的 年 龄 限 度 内予 以 延 续 和 一直 进 行 到 高 中阶 段
南 京师 大 杨汝 钧编 译
十 三岁 至 十 四 岁 的 孩 子 们 中 间 分 之六 的 女 孩 和 百 分 之 十 八 的 男 孩
了 性 关系

,
有百
已有
,
现 在 有一 百 三十 万 儿 童 的 母 亲是 年 龄 不 满二 十 岁 的 女 孩
,
其 中有一 半 尚 未 结

我认 为
,
`
爱情


两 字 在 学校 里 应
,
孩子在青 春
的事实
那 倒 是 使人 震 惊 的 事 情
期 前后 的 发 育 过 程 中 未 能 得 到 家 长们 应 有
,
爱情
从广 义 上 说

是 一方 对 另 一 方
,
他们 在 心 理 上 的 需 求 无 法 得 到 满
,
的 深 切 关 心 和 爱护
它 不仅 表 达 了 对 某 些
它包
, ,
从而 导 至 了 孤 独 和 寂 寞等 等
在 性 教 育 中 必 须 进行 品德教 育
,
不轨 行 为 然而
事 实 却恰 好 完全 相 反

USA-SexEdu-DrDeng:美国的性教育

USA-SexEdu-DrDeng:美国的性教育

摘要
50年來,美國的性教育經歷了5個階段。即:(1)20世 紀60年代,性知識的教育;(2)70年代,側重點爲價值觀 的確定的性教育;(3)80年代,以禁欲爲基礎的性教育; (4)、90年代,以性病防治爲基礎的性教育,特別是HIV感 染和艾滋病風險教育;(5)2000年時代,以促進健康這一 社會科學理論爲基礎的全方位的性教育。 美國性教育有三種模式:綜合性性教育模式、天主教學校 的性教育模式和單純性節制性交的性教育模式。幾種模式幷 存,而且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近年來,以美國性信息與性教 育理事會(SIECUS)爲代表的綜合性性教育模式占了上風。 通過十幾年的工作,SIECUS完成了三個年齡段的性教育 大綱。即《幼兒時期的性教育:出生到5歲》、《綜合性學 校性教育指導綱要:從學前班到12年級》和《新的展望:中 年到老年的性教育》。再加上美國大學的性學公共課程《人 類性學》,形成了一個全年齡、全方位的性教育體系。
• 3、性的意义与正确的性观念

性教育内容的选定是基于下述20条对 性的意义与性观念的认识。这20条对性的 意义与性观念的描述是正确的,是可以被 美国大多数社会层次的民众和团体所认可 的,但也提请使用者要注意不同社会层次 的民众和团体可能对这些描述有不同的认 识。这20条对性的意义与性观念的描述是:
Why is sex so interesting and sex Ed so boring?
2、天主教学校的性教育模式: 与世界各国一样,依据传统文化,美国人早 年也不在大庭广众之中讨论性问题。美国奉行严 格的政教分离,所以宗教组织对公立学校开展性 教育是不能干涉的。但是,人们,包括宗教信徒 对性问题并无法回避。 • 1966年,在新泽西州的整个主教管区内的天 主教学校开始了性教育。同年,天主教家庭生活 指导中心成立(BFLB),归属在美国天主教联合会 (USCC)之下,指导全美天主教学校的性教育。 1969年BFLB与国家天主教教育学会(NCEA)联 合推出《国家性教育指导纲要》(National Sex Education Guideline),使全美1/3天主教学校按 此开课。该纲要1981和1987年两次修订。他们宣 称在上帝的创造下,性本身是神圣而美妙的,应 对青少年实施符合圣经原则的性知识教育。

近现代美国教育(总结)

近现代美国教育(总结)

四、美国近现代的教育制度(一)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美国独立以前的教育不仅具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而且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各种学校隶属于各种教派,教育和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

北部的几个殖民地是清教徒的集聚地,他们稻植了英国的妇女学校,开设了读写学校。

中部与南方则办起了慈善学校,巡回学校的出现成为学区制发展的萌芽。

教学内容主要有初步的读写算知识及宗教问答等常识,被称为4R学科(Reading,Writing,Arithmetic and Religion)。

中高等教育主要是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拉丁文法学校是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主要学习拉丁语言、希腊文及其他古典学科,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体罚盛行。

到18世纪中叶还出现了偏重实科的新式中等学校。

另外还仿照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开设了许多高等学府,其中著名的有哈佛学院、布朗学院等。

(二)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独立战争后,美国教育处于觉醒与振兴时期,地方分权的学校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充分调动了地方办学的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公立教育运动促使普通教育走向公立化、国有化。

国家进行教育立法,提出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制度。

建立了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

实行强迫入学的制度。

1852年马萨诸塞州颁布《义务教育法》。

实行免费教育。

初等教育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英国的导生制和主日学校。

中等教育方面,文实中学(Academy)和公学逐渐代替了贵族化的拉丁文法学校。

文实中学最初由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创办,设文科和实科两种课程,后广为流传,成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类型。

高等教育方面则呈现州立化趋势,各州兴办大学,坚持自由发展原则。

1862年,林肯颁布《莫雷尔法案》即“赠地方案”,农工学院开始兴起。

实用的学科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植物学等学科成为大学的主要课程。

南北战争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地方分权型的教育领导体制致使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教育,其弊端也日见其显,1866年,众议院议员加菲尔德(James A.Garfield)曾提出设立中央教育部的议案,两年后美国增设教育总署,1870年又改称教育局,但它没有决策权,无权领导各州教育委员会,只负责材料、情报与经费的管理。

[转载](转载)美国品格教育的六大支柱

[转载](转载)美国品格教育的六大支柱

[转载](转载)美国品格教育的六⼤⽀柱原⽂地址:(转载)美国品格教育的六⼤⽀柱作者:elisa美国品格教育的六⼤⽀柱赵卫雄 赴美培训之前,我总是认为美国经济⾼度发达,⼈们贪图享受,会忽略青少年品格培养,因此国民的道德素质不会⾼。

曾在⼀则新闻得知:纽约街头出现的38个⼈⽬睹⼀⽍徒追杀⼀妇⼈⽽⽆⼀⼈出来搭救或主动报警的悲剧,⾄于⾊情暴⼒、校园枪击事件、吸毒、早孕、酗酒、骚乱等例⼦更是早有听闻且确实存在。

奇怪的是这三个多⽉,住在洛衫机尔湾地区,让我感受到的美国却是另⼀番情景:社会道德有很⾼的⽔准,整个社会⾼度⽂明, ⼤多数美国⼈遵规守矩,正直善良,诚实⽆私, 热情开朗, 思想单纯,乐善好施,且富有爱⼼;每天都兢兢业业的⼯作,⽣活也是以家庭为轴⼼——简简单单,很少⼈夜夜笙歌,花天酒地。

在公共场合,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到美国⼈彬彬有礼让路让⾏的举动。

我满⼼的好奇:如此⾼的⽂明程度和公民素质源⾃何处呢?最后,还是在美国的学校、美国的整个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中初步找到了答案。

原来,近年美国道德教育⽔平上升迅速效果显著,得益于他们推⾏了⼀套切实可⾏的“品质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称“道德品质教育”(Moral Character Education)或“品格教育”。

加利福尼亚州建⽴的“重视品质同盟会”(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简称CC!)和在华盛顿建⽴的“品质教育联合会”(The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简称CEP)是⽬前全美最有影响⼒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机构,在因特⽹上建⽴了⼤规模的资料库和情报交换中⼼。

如今,“品格教育”是美国公⽴中⼩学传统的道德教育形式,它的主体框架由所谓“六⼤⽀柱”组成: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

下⾯我以在美期间⽿闻⽬睹的事实和切⾝体验解读如下 ⼀、信赖(⼀、信赖(Trustworthness)教育“信赖”包括诚实,不欺骗,不偷窃,说到做到,坚持真理,建⽴声誉,忠于家庭、朋友和国家。

美国的爱国教育

美国的爱国教育

美国的爱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各个国家都特别重视的德育内容。

过去我们很多同志,特别是青少年不了解美国这样的国家也有德育,也有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不仅有德育,而且非常重视德育,其德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1776年,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宣传教育家托马斯·潘恩就发表了《常识》,以号召人们拿起武器统治的做法,建立自己的国家,而反对把希望寄托在英国统治的作法。

托马斯·杰弗逊等人也通过《独立宣言》来宣传独立的思想。

美国独立后,强调要进行“美国化”的教育,培养“新的民族意识”。

一战后美国开展了“好公民”的教育活动。

1945年美国联邦教育局编写了《对美国民主的热忱》一书,向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

另外在美国还存在“公民宗教”的现象,主要表现是作为公民应具有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情,公民有了这种感情,就能真诚地遵守法律、维护正义、热爱国家并为之而牺牲。

美国的箴言是“我们相信上帝”“上帝保佑美国”“我们信仰上帝”“主权属于上帝”这三句话被写进美国的基本文献,并时刻挂在美国人的嘴边。

美国有人评价理德·尼克松总统的宗教观时说,他的宗教就是“爱国”,他的神就是美国之梦,公民宗教树立了“我们都是美国人”的群体意识。

美国的爱国主义也一样强调爱其山河资源、人文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等。

由于美国没有历史包袱,从争取独立起就在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奋斗,所以它的爱国主义是与爱资本主义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美国把资本主义及其优越性的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几个方面做到了一以贯之,毫不动摇。

美国的爱国主义还有一个特殊的内容就是上帝。

美国的宗教实质上是利用上帝来达到教化国民热爱国家的目的,上帝虽然作为一种形式但却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说:“美国如不具有对上帝的信仰就毫无意义——我倒不介意它是哪种宗教。

”在美国人的意识中,似乎上帝就是美国,美国就是上帝。

各国青少年的性教育都是怎么样的

各国青少年的性教育都是怎么样的

各国青少年的性教育都是怎么样的适当的性教育,能让孩子对自己有一定的保护,不至于懵懂无知而被不法分子性侵犯。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各国青少年的性教育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各国青少年的性教育介绍日本--从小学一直教到高中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的图。

小学里1年中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

初中1年当中也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在体育保健课里面也讲到,学校呼吁不要进行危险的性行为,还学到避孕和性病知识。

高中时是在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里有性教育的课程,关于避孕、性病,还讨论伦理道德方面和流产。

在初、高中,日本每所学校里都有专门由专家学者成立的“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提供各种性咨询、性教育,并编写性教育指导手册。

日本学生的性知识主要从学校那儿获得,尽管家长也会主动和孩子讲一些相关知识。

荷兰--孩子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荷兰人开放的性态度给全世界留下过深刻印象。

然而,荷兰性开放并非像外界担心的那样青少年性泛滥。

相反,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

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已开始接受性教育,与学其他课程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孩子们还可以自己做研究报告,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在欧洲国家中,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

教育专家们认为,对青少年甚至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至于让一时的性冲动或因为对性的某种无知而做下令自己后悔终生的憾事。

美国--1/3学校进行禁欲教育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性道德等知识。

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知识。

进入高中时期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并卖淫现象、性变态等知识,并向学生发避孕套。

凡综合性大学都有社会学系,凡有社会学系的都开设有关“性教育”的课。

最近10年里,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会告诉学生实行安全性行为的做法。

美国的性教育

美国的性教育
三个纬度:认知、情感、外在行为
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3、性的意义与正确的性观念
性教育内容的选定是基于下述20条对性的意义与性观念的认识。这20条对性的意义与性观念的描述是正确的,是可以被美国大多数社会层次的民众和团体所认可的,但也提请使用者要注意不同社会层次的民众和团体可能对这些描述有不同的认识。这20条对性的意义与性观念的描述是
所以,性教育就是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性观念、科学的性保健信息和性技巧,使人们能在当前或将来的性活动中做出有利于性健康的正确抉择。
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具体地说,应该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归纳:“四、三、三”。
四个领域:生物、社会文化、心理、宗教灵性
2、天主教学校的性教育模式:
与世界各国一样,依据传统文化,美国人早年也不在大庭广众之中讨论性问题。美国奉行严格的政教分离,所以宗教组织对公立学校开展性教育是不能干涉的。但是,人们,包括宗教信徒对性问题并无法回避。
1966年,在新泽西州的整个主教管区内的天主教学校开始了性教育。同年,天主教家庭生活指导中心成立,归属在美国天主教联合会之下,指导全美天主教学校的性教育。1969年天主教家庭生活指导中心与国家天主教教育学会联合推出《国家性教育指导纲要》,使全美1/3天主教学校按此开课。该纲要1981和1987年两次修订。他们宣称在上帝的创造下,性本身是神圣而美妙的,应对青少年实施符合圣经原则的性知识教育。
美国的性教育:全年龄、全方位之二(性教育的一些概念)
美国性教育的性教育﹖性教育是贯穿于人生全程的一个教育过程,它向人们提供完整正确的信息,帮助人们在性认同、性关系、亲密的行为等方面建立正确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活动方式。性教育的信息包括性的发生发展、生殖保健卫生、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性活动、性角色等等。而任何一个方面或任何一个问题,都会涉及到人在生物、社会文化、心理、宗教灵性四个领域的认知、情感、外在行为三个纬度上的反应。这种复杂性决定了系统的性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美国、瑞典、日本小学性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瑞典、日本小学性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瑞典、日本小学性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性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在小学设置性教育课程,如何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性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性观念,学生如何学会保护自己不因过早偷尝青涩的禁果而遭受伤害?这些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公开探讨的课题。

本文对美国、瑞典、日本的小学性教育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小学性教育有所启示。

一、美国小学性教育美国学校的性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规模。

伴随当时兴起的“性自由”思潮,学校时兴所谓“无指导”的性教育,即只灌输性知识,不提供价值观教育,由学生自由决定。

1这种思潮与教育方式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每年全国有300万少女染上性病,并有100多万少女怀孕,65%的婴儿是私生的。

到80年代更开始出现艾滋病传播。

面对这种严峻局势,美国学校逐步开始推行“综合教育”,即在鼓励青少年保持婚前性纯洁的同时提供避孕知识,以减少早孕和性病的传播,这就是俗称的“避孕套方式”。

但是,90年代以来,在美国少女怀孕率稳步下降的同时,性病传播问题仍然严重。

据统计,在性活跃的青少年中,每年有1/4的人染上性病。

于是,人们开始主张实行“惟有节欲”的教育(或称为“禁欲方式”性教育),“即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应主要进行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找到准备与之生活一辈子的人,结婚时再发生性关系。

”2“综合教育”和“惟有节欲”教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实行“综合教育”的公立学校仍然占绝大多数,但“节育”教育的分量也在增加。

在小学中,美国各州的性教育方式和政策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州内,各县的做法也有所差异。

一般以美国学校健康联合会颁布的性教育课程大纲为主,该大纲的研制前后花了4年时间,把小学性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儿园——小学三年级的低幼儿童性教育;第二阶段:四年级——六年级学生的性教育。

3以华盛顿西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为例,该县32所中小学的性教育是“家庭生活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美国教育制度

美国教育制度

美国教育制度1. 概述美国教育制度是世界上最为发达和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之一。

其基本构成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美国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2.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在美国被认为是教育体系的起点。

学前教育主要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

美国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包括社交技能、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可能存在的差异在于学前教育在不同地区可能提供的服务和质量有所不同。

3.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在美国通常从6岁开始,一直到16或18岁结束。

义务教育由州和地区政府负责管理和资助。

在美国,财政来源主要包括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福利基金和联邦政府的资助。

美国的义务教育分为小学(elementary school)和初中(middle school or junior high school)两个阶段。

小学通常为幼儿园至五年级,初中则为六年级至八年级。

4. 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专业化的教育。

高中通常分为九年级至十二年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深入学习。

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为他们在高等教育或就业市场中做好准备。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通常需要修满一定数量和种类的课程,并参加各种测试和考试。

高中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升入大学,或者进入职业教育学院(vocational school)学习特定的职业技能。

5. 大学教育美国的大学教育享有世界声誉,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优秀学生。

美国大学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学术领域和专业选择,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领导潜力。

美国的大学教育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

本科教育通常需要花费四年时间,学生可以选择修习自己感兴趣的主修学科,并在其他学科中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研究生教育则是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提供更高级别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

美国基础教育

美国基础教育

美国基础教育现状及特点美国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早在十九世纪初,美国就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现了普及中学教育。

联邦政府规定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在学校学习。

学校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

十二年中小学的分段因地而异,一般为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

在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美国基础教育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办学形式灵活多元。

美国是一个经济多元并高度发达的国家,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联邦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主要通过教育立法,经费援助等保障性措施对教育实施宏观调控,具体的教育管理权交由地方教育当局。

联邦政府还积极推进多元化的办学模式,鼓励企业、财团、社会及宗教人士投资兴教,并从政策上予以充分的保护。

一些著名学校也常常以最初捐助者的名字命名,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

无论是公立大学或私立大学,它们不仅仅是学府,同时也是企业,在办学的同时还要投资经营股票生意,许多名校都拥有巨额财产和基金。

因此,美国教育的办学形式十分灵活。

从投资主体来分,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社区学校和教会学校;从服务对象来分,有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从学校性质来分,有职业学校和非职业学校。

此外,还有一些极富特色的新型学校,如磁石学校、家庭学校、契约学校和特许学校等。

这样,各类学校百花争艳,既扩大了教育规模,又丰富了教育形态:既满足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需求,又保证了教育与多元经济的协调发展。

2、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在美国,基础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是一种服务。

所谓保护即保护学生的天性与童真,保护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谓服务即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走进美国的中小学校园,你会处处感受到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

①小班化教学。

美国的中小学规模不大。

我们参观考察的学校中,最大的约2000人,最小的400多人。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近年来,随着中美交流不断深入,中美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在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两国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家庭观念中美青少年在家庭观念上的差异是显著的。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位,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

中国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听话孩子”。

因此,在中国,孩子们被很少鼓励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的人生道路由家长指导。

然而,美国的文化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在美国,孩子是从小就被鼓励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教导孩子们自立自强、关注自己的价值观。

美国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开放和自由,因此他们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发掘自己的潜力。

教育观念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系统。

在中国,孩子们被教育要勤奋学习,因为他们必须通过考试来进入好学校。

中国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功课的讲解,而美国教育更注重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美国,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考试,更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另外,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更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在中国,考试已经成为社会评价一个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美国父母则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成为开朗、独立和自在的生命。

社交体验中美青少年的社交体验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青少年社交比较保守,他们很少会主动与陌生人交往,总是害怕被拒绝或者批评。

他们更多地关注于班级同学、亲戚和朋友等近亲属之间的关系,不太关注与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相比之下,美国青少年的社交则更加开放和自由。

他们更容易与陌生人建立联系,更愿意尝试新的社交体验。

在美国,社交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语综上所述,在中美两个国家的不同文化环境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都有所差异。

中美两国青少年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和交流,相互理解,而且这种交流也可以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和文化融合。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中美两国拥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在青少年群体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

本文就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展开讨论。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是以传统的价值观念为基础的,比如要孩子听话、孝顺、成绩优异等。

而美国是一个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的社会,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相对较小,相比之下,社会和学校更为重要。

在教育观念方面,中美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父母和老师往往鼓励孩子努力学习,追求成功,看重成绩和学历。

而美国教育更注重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社交技能,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这也直接反映在青少年的心理价值观念上,中国青少年更容易接受长辈的观念和期望,更看重功利和成就,而美国青少年更注重自我表达和人际关系。

在对待家庭的态度方面,中美青少年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现。

一般来说,中国青少年更注重家庭的统一和凝聚力,强调孝顺和家庭责任。

而美国青少年更强调独立和自我实现,他们更愿意与家人平等交往,有着自己的独立空间和生活方式。

在社会责任感方面,中美青少年也有着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中国青少年往往被灌输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他们更愿意为了集体利益而做出牺牲和付出。

而美国青少年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他们更愿意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对社会责任感的表现相对较少。

在生活态度和习惯方面,中美青少年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相对来说,中国青少年更注重传统的礼仪和规范,他们更愿意遵守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和指导。

而美国青少年更自由和开放,他们更愿意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注重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抉择。

可以看出,中美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文化的差异,更是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包容地对待不同价值观念的存在,不要轻易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更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习惯。

近代美国的教育

近代美国的教育

• 高歌被大学的文学老师奥利恩斯教授对古典文学 的热爱所感动:“如果我也可以在研究什么题目 十几年之后还能为它而兴奋得满脸通红、忘乎所 以,那我的专业一定就选对了”。她哲学课的若 特教授原来是一个电工,通过阅读《苏格拉底的 审判与死亡》而大悟,改变人生道路,自学哲学 而成为剑桥大学的哲学博士,后来又因受怀疑主 义的影响而放弃在学术界的挣扎,举家搬到风和 日丽的加利福尼亚州去种葡萄。这种精神探索和 学术追求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 随着公立学校的大量开办,培训师资、 建立师范学校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当务 之急。 • 在中等教育上,受公立初等学校运动影 响,美国也出现了公立中学的运动。 • 这一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改革 之中。首先是兴办公立高等教育。其次, 重视技术训练和专业的教育。第三,原 有的大学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美教育对比
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很不一样,中国的教育注重基 础知识,美国教育注重学习方法,中国师生关系似父子, 而美国师生关系似朋友。美国老师们喜欢出新点子,教 学方式比较新颖逗趣,或是课堂纪律比较松散,学生关 系比较疏远。美国的大学都是独立招生,越是好的大学, 越强调它们在录取学生时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而是将 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人来评判。我比较喜欢美国式的 教育,因为上学求知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学生完 全应该而且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思想本身 是快乐的,因而思想被压抑是痛苦的,压抑思想的教育 是痛苦的。“迫于学和乐于学”,这就是中美教育之差 别。
• 差异
• 高歌还记录了老师的一次实例教学:为了“让 学生切身体会到美国民主的步骤”,高中的 “美国政府”课老师作为“独立党派候选人” 参加了参议员竞选,让学生作他的“助选委员 会”的“幕僚”、“助理”乃至“顾问”。如 此具有大胆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令人佩服。 高歌在耶鲁大学时还参加了著名的“指导 学习”教学活动,老师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习西 方思想史,通过“泛读加精读、上课讨论、论 文思考”的学术研究型方式来教学,学生很累, 但很爽。

4H教育风靡美国100多年,国内却几乎没人知道

4H教育风靡美国100多年,国内却几乎没人知道

4H教育风靡美国100多年,国内却几乎没人知道谈及美国教育方式,许多人都能够想到著名的STEM素养教育,K-12基础教育,就连比较新颖的Home School 家庭学校教育,也为人所知。

但国内极少有人听说过美国的4H教育。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却是美国推行一百多年来的一项规模最大的非正式教育计划。

据保守统计,过去全美接受4H教育的年轻人已达650万人。

4H教育中的“4H”就是Hand、Head、Health、Heart的简写。

顾名思义,这种教育强调“手,脑,身,心”的和谐发展。

它起源于20世纪初,是当时美国本土的一个草根性的组织——乡村俱乐部,只有农场子弟参加。

最初,这些孩子会简单学习饲养家畜、家禽,种地,罐头制作等。

在俱乐部增加汽车保养和安全等趣味性较强的职业学习后,美国许多城市的年轻人也被吸引,开始加入俱乐部。

这种4H俱乐部,又称为“四健会”。

它甚至吸引了美国部分州的教育家,他们据此教授农村孩子以有用技能,并在1902年创建了4H青少年发展计划。

由于技能范围的扩大,进而形成了遍布全美,影响欧洲许多国家的国家4H理事会。

国家4H理事会支持全国范围的4H俱乐部,致力于帮助年轻人学习有用的技能。

现在美国大概仅有六分之一的4H成员在农场,余者分布于其他农村,城镇和郊区。

肯尼迪总统接见4H青少年随着4H青少年发展计划的轰轰烈烈推行,又由美国农业部推出并纳入国家协作拓展系统。

在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协作拓展系统”为4H工作募集资金,地方拓展机构也帮助组织本域内的4H计划,同时负责培养,训练本域内的志愿领导者。

美国农业部和一些州立大学也为其成员们提供教学设备,并且帮助组织国家与州的4H活动。

发展到今天,4H俱乐部(四健会)在美国有约90,000个俱乐部,会员从5岁到19岁约650万人。

4H教育计划及课程材料由美国110所大学专家联合研究推出,它的培养目标由最初均以农业的学习为主,到加大鼓励会员学习一些其它的内容,诸如领导能力、创造力、协作能力、地理信息系统及公开演讲。

青少年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辩论辩题

青少年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辩论辩题

青少年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青少年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独立性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尊和自立的意识。

正如美国作家理查德·瓦格纳所说,“独立性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只有独立自主的个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其次,独立性培养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如果青少年缺乏独立性,就很容易在社会中迷失方向,甚至被他人左右。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独立的思考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

”。

最后,独立性培养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职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雇主更加看重员工的独立能力。

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青少年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所说,“独立和自由是我们民族的基石。

”。

反方辩手观点:青少年独立性培养并非绝对重要。

首先,过分强调独立性可能导致青少年过早承担成人责任,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独立是一种能力,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下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要求青少年独立处理所有问题。

正如心理学家爱伦·伯茨所说,“过早要求孩子独立,可能会导致他们的焦虑和抑郁。

”。

其次,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指导。

过分强调独立性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孤立感,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正如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说,“独立不是孤立,而是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

”。

最后,独立性培养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需要团队合作和社会支持才能解决。

过分强调独立性可能使青少年忽视了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正如著名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所说,“团队合作是创造伟大成就的关键。

”。

综上所述,青少年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我们应该在培养青少年独立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实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青少年的独立教育
这样的独立思维,对父母往往是最难的,什么事情父母直接代劳最容易。

作为父母,你敢不敢这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
我向来认为,成功靠自己,成人看父母。

我们常说美国青少年如何如何独立,独立生活,独立思考。

其实这些都是父母教育出来的。

不是说美国人天生跟我们不一样。

观念改过来了,我相信我们一样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独当一面的孩子来。

不久前,我有一个美国朋友德蕾莎跟我在Skype上说到了她带孩子的一些观察。

德蕾莎是单身,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小孩,自己住在中国。

其实单亲父母有时候往往能成为最好的父母,为什么呢?好多时候,父母双方不一条心,意见不一,方法不一,一个建构一个解构,一个搭台一个拆台,会在儿童的价值观形成上造成混淆,最后他们谁也不听,听同学的同伴的听偶像的。

单亲父母就没有这个问题,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问题是德蕾莎老师有一保姆,保姆是中国人,就和她在带孩子问题上意见有些分歧。

我发现这分歧颇能反映两国文化思维的差异。

比如孩子在家,将玩具鞋子乱放,保姆就责骂。

德蕾莎问我怎么办,我说我不怕他们乱放,最后给收拾好就行了。

从德蕾莎的反馈上说,我比那保姆只进步了一点点。

德蕾莎的做法是让孩子乱玩,乱放,have fun,然后她让孩子自己来收拾。

她说她感到吃惊,这么小小的孩子,居然把鞋子一排排收拾得干干净净。

我从她这里学到的功课是,孩子该玩的时候让他们玩,该负责的时候让他们负责。

我们中国家长往往家里东西摆得整整齐齐,这个不让动那个不让动,孩子无法玩得尽心。

事情搞糟了,家长来收拾,这样孩子过不好,也长不大。

德蕾莎是少数几个我敬佩的管理顾问之一(公司网站),她把带孩子的心得也放到管理上去了,她做领导力的培养时,认为好领导不会时时缺乏安全感,不会担心局面失控(比如孩子把家里弄乱),更关键是要讲明规矩,澄清责任,培育能力,多作鼓励。

作为一个家长,我相信这样的顾问才明白事理,能帮助一个企业解决根本问题。

美国大部分家庭,提倡孩子独立自主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和机遇。

人活着在世界上就这么一回,你一切包办,孩子始终无法成人,成了你意愿和财富的傀儡,又有什么意思?人都是懒惰的,如果有人给,自己当然欣然受之。

连动物,都有把小崽子小老鹰赶出去,让它们单独狩猎单独飞翔的时候,人类有时候反而不会。

为什么呢?因为父母怕这怕那,不肯放手。

那么以独立著称的美国人,从小是怎样接受独立教育的呢?
上周末,我们有两个同事来吃饭,一个同事的丈夫是律师,照说很有钱。

可是他们的孩子去参加短期留学(Study Abroad)项目的时候,这孩子是自己去筹款的。

当然方法之一是打工,打工了钱还不够,便去筹款找赞助人(sponsors)。

家长的工作,是教育小孩如何找赞助人,比如如何写信,如何跟人家陈述,如何写感谢这些。

这个女儿于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开始写赞助申请信。

写完信之后,有个老太太回信了,提了三页纸的问题。

问她学什么,怎么学,出国学习有什么好处,等等等等。

同事的女儿就跟考大学申请入学一样,一丝不苟地一一回复。

不久,这老太太寄来了1200块钱。

这一切都很费事,最简单的办法是父母直接给孩子钱。

不过这叫“授人以鱼”,看似捷径,不过少走的路,日后要用生活的弯路来还。

我们中国文化里,做父母的给子女这么筹划,那么筹划,儿子买房子结婚生子一一都给照顾过来,到头来发现造就了一个牢骚满腹泱泱不快的啃老族,这是孩子的问题吗?当然不是,这是父母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把孩子最需要的东西给他们,比如独立开展一个项目的能力,比如如何去说感谢。

那天吃饭的时候,另外一个同事,讲他的一对双胞胎女儿。

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她们没来。

我问为什么,同事说她们是素食主义者。

我问为什么是素食主义者,他说女儿看了什么动物虐待的一些教育片,对肉类产生了巨大的厌恶感,所以决定吃素,已经坚持了一年了。

“这一年很难啊,”同事的太太感叹。

因为每次做饭,都得考虑给她们另外准备。

她们甚至试图让父母也一起变成素食主义者,说这样更健康。

“既然这么难,有没有打消她们这个念头呢?”我问。

我同事说他不想这样,“我教育她们为自己独立思考的(I brought up them to think for themselves.)”还有,这同事是一保守派基督徒,两个女儿却喜欢瑞典这种比较社会主义的制度,喜欢奥巴马,可是一家人和和气气,不让这些生活的,观念的差异来破坏团结。

真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样的独立思维,对父母往往是最难的,什么事情父母代劳最容易。

作为父母,你敢不敢这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如果你觉得美国太遥远,如果你觉得父母不够智慧,那么试着寻找你身边有智慧的人,向他请教一些问题,这对成长是很有利的。

下面是大熊写给他表弟的一封信,我摘录了一些:
关于你提到的两个问题。

一、自习课,尤其是遇到难点题目,想不出眉目,心情就开始烦躁,不能好好思考问题。

二、自制力太差了。

不能自主的进行学习。

思想上老无法转变。

首先,重复一遍我在春节对你说的,两个最基础的要点:
第一,人们大部分认为是意愿问题的,其实是能力问题。

第二,“自制力差”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人类的问题。

——还记得吗,我对你说,你的老师和亲人,包括我,绝大多数人在这一点上并不你强多少。

如果不信,让你爸试试戒酒,让你妈试试戒电视,让你老师试试每天拿一小时锻炼身体。

(我懂得这一点之后,在很长时间内都想不通老师和父母怎么能总是那么理直气壮地职责孩子“自制力怎么这么差”。


综上两点,你能得到一个定理:如果不能找到和实践合适的方法,而是对解决上述问题反复要求自己提升意愿,“一定要如何如何”,那么,结果必然是不停地被自己打败,然后自怨自哀。

记住这两点很重要,这会让你把精力集中在寻找方法上,而不是失败和自责之中。

然后详细说你这两个问题。

遇到难题之后就注意力涣散,这是大脑尚不具备的深度思考的能力。

正如配置较差的计算机,跑对运算量要求很高的大型游戏,跑一会儿就死机了。

大脑有自保护机制,不会死机,但会强行跳出当前程序——表现为对难题思考一小会儿就烦躁、胡思乱想了。

明白了吗?不是你爱开小差,而是你大脑能力不够。

一桶水太沉,胳膊力量不够,提不起来怎么办?锻炼呗。

方法如下:
每堂自习课,专门拿出最开始15分钟时间(比如就是开始上课的前15分钟),锻炼大脑深度思考的能力。

找个猴皮筋,套在左手手腕上。

拿一道今天的难题,要求自己想。

一分钟。

两分钟……发现自己想其它的去了,笑笑,不要自责,只把猴皮筋摘下来,换到右手手腕。

回来,继续想。

三分钟,四分钟,……发现自己又想其他的去了,把上述动作重复一遍。

就这样,如果想出来,就想出来了,如果想不出来,那就持续到15分钟,结束。

如果到了15分钟,仍然没有想出来,那是不是就失败了呢?
不,是你成功地训练了自己15分钟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的能力。

你大脑中某个位置的髓鞘质增加了一点点——你现在没必要明白这个,只要知道,这15分钟已经改变了一点点你的大脑结构。

这堂课还有半小时,不用要求自己继续啃这道题了。

也不用换猴皮筋了。

——这时你很可能觉得没有什么改进,但是,只要记住自己已经完成了一次训练。

(至于这道没解决出的题,如果不是很急,那么再给它一次机会,即下个自习课的15分钟仍拿它来训练。

如果两个15分钟过去仍未解决,可以去问人了。


这样坚持十天,你会发现换猴皮筋的频率大大降低了。

——换猴皮筋的频率降低一半,就说明你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的能力增加了一倍,理解了吗?
最后,“自制力差,老想着玩”。

这根本不是问题。

不想着玩,才是有毛病呢。

请你给自己想好,每天、每周该做的事。

也想好,这些事做完了之后可以怎么玩,玩多久。

以及,这些事如果没有做完,仍然可以玩,但是时间就要短一些。

理解了吗?既然爱玩是人的天性,那就把玩也纳入你的时间安排之中。

如果还觉着自制力差,那就想想,其实谁都不比谁好多少,也就释然吧。

另外,同样是玩,也有三六九等。

踢足球和打游戏都比看电视要好。

看闲书或谈恋爱就更好玩。

——读值得读的“闲书”,与美好的女孩初恋,这都会是你永远不会后悔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