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上课用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上课用

《拿来主义》上课用

写作背景
字词积累
自夸 自诩(xǚ ): miǎn ): 体面、气派 冠(guān )冕( 脑髓(suǐ ): 脑筋,指思考辨识能力 孱(càn )头: 懦弱无能的人 躄( bì )进: 躲躲闪闪地走进 阿剌( lā )伯: 即阿拉伯 吃剩的饭菜,喻指权贵的施舍 残羹冷炙(zhì) 礼尚往来 社会交往中崇尚有来有往
鸦片 姨太太 他占有,挑选
如何区别对待大宅子中的不同物品 ——文化遗产中的不同内容:
喻体 鱼 翅 鸦 片 烟枪烟灯
本 体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 “糟粕”互现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态 度
吸收 批判地吸收
留一定的作为历史的反 面教材,绝大部分清除
姨太太
坚决抛弃
小 结:
大宅子
文化遗产
孱头
“怕给他的东西 染污了,徘徊不敢 走进门”
避害 怕 逃
逃避主义者
“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
昏 蛋
定全 盘 否
虚无主义者
“欣欣然蹩进卧室,
大吸剩下的鸦片”
定全 盘 肯
废物
投降主义者
思 考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 ? 三
文中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
鱼翅
比 喻 论 烟枪和烟灯 证
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 么。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
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 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 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 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 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 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 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 文艺。 “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 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 “占有”、“挑选”、创新。

《拿来主义》说课稿高中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说课稿高中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说课稿高中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鲁迅。

本文主要通过比喻的手法,阐述了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和看法,提倡“拿来主义”,即吸取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比喻手法,领会作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学会运用比喻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比喻手法。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化遗产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待外来文化的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的比喻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比喻手法。

2. 对文化遗产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看法。

(2)简介文章背景:鲁迅的时代背景及其对文化遗产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比喻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手法,领会作者的观点。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比喻手法,如“大宅子”、“鱼翅”、“鸦片”等。

(2)阐述作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即“拿来主义”。

5. 练习与拓展(2)引导学生对现实中的文化遗产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文化遗产要有鉴别的眼光。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化遗产问题。

2. 比喻手法教学: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比喻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能够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运用文本语言,进行有效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2)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和实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 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和难懂句子的理解。

2. 对文章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3.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4. 课堂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实践运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拿来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5. 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一文。

2. 参考资料: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相关论文和评论。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拿来主义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赏析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教学难点】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一、导语设计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二、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三、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1.提问: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实行这些“主义”有什么样的后果?作者对这几种“主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分小组阅读该部分,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5.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明确:比喻文化遗产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7.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占有,挑选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阅读与理解——鉴赏论证艺术提问:尽管全文是在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归纳文章在说理的时候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谈感受,自由发言然后各小组推荐人选发言,全班交流。

《拿来主义》上课用

《拿来主义》上课用

比喻
大宅子
孱头 昏蛋
文化遗产
废物
逃避主义者
虚无主义者
投降主义者
反面指出错误做法
比喻论证
喻 体
鱼翅


应采取的态度
完全吸收 批判地吸收 保存一点+ 销毁大部分 坚决抛弃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 糟粕共存的部分
鸦片
烟灯和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烟枪 姨太太 文化遗产中纯粹的糟粕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杂文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杂文通常在三、五百字到一千字左 右,几千字的很少。它笔墨不多,言简 意赅。 杂文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多 样。点滴的感受,片断的思想,鳞爪的 观察,大至宇宙, 小到微尘,天南海北 ,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谈趣闻,皆 可入文。作者评人、议事、说理 、录言 、记闻均可。
表现
送去 主义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表现
实质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惧外、排外 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碰了一串钉子(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后果
送去主义
表现 只是送出去,送古董, 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实质
后果
媚外、卖国
祸延子孙(子孙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
表现
实质 后果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 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媚外、卖国
爱国 和平交往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 文艺
利弊 丧权辱国 文化堕落 割地赔款 主权丧尽 导致送去主义 贻害子孙
提问:说说“抛来”、“抛给”、“送 来”“拿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 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 用的东西。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章节为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拿来主义》。

课文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故事,通过讲述墨子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以拿来主义的思想去解决问题,最终获得胜利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墨子的形象和拿来主义的思想。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体会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墨子形象的把握。

难点:拿来主义思想的领会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动画片《墨子》,让学生对墨子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课文内容,解读拿来主义思想。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课文中的例句,让学生理解拿来主义在实际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8.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拿来主义思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墨子与拿来主义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描述一次你遇到的困难和你是如何解决的。

答案:略2. 请运用拿来主义思想,解决生活中的一次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墨子的形象和拿来主义思想有了准确的把握。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作业完成情况良好。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对于拿来主义思想的解读还有待深入,今后教学中需加强。

高中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教案:《拿来主义》一、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拿来主义》的核心观点,认识“拿来主义”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掌握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难点: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2.重点: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拿来主义》原文。

2.课件:文章结构分析、论证方法示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拿来主义”吗?它是什么意思?2.简要介绍“拿来主义”的背景和鲁迅的观点。

二、阅读课文1.同学们自由阅读《拿来主义》,注意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课堂讲解1.讲解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展示论证方法。

a.例证法:以“大宅门”为例,阐述“拿来主义”的内涵。

b.类比法:将“拿来主义”与“送来主义”进行对比,揭示其危害。

c.反证法:通过反驳“送去主义”,论证“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针对文章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二、课堂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道论证题,让学生现场作答。

2.收集学生答案,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拿来主义”?2.举例说明“拿来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三课时一、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

二、课后作业1.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拿来主义”的议论文。

2.收集有关“拿来主义”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教学反思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程度。

2.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掌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拿来主义教案8篇

拿来主义教案8篇

拿来主义教案8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总体理解文意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教学设想】1、学习本文可以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1、2、3题进行。

(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部分)3、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重点:总体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题解导入:“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2、讲读课文的前半部分(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1)请学生阅读这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学生阅读后作答,教师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

(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

课文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接着举出事实(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媚外卖国(2)细读第3节,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词句,思考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教师补充: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则当佳节大典之际……,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分析并评价“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辩论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言:介绍“拿来主义”的背景和定义。

主体部分:讲解“拿来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结尾部分:讨论“拿来主义”的优点和局限。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理解“拿来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分析“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2.2 教学难点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层含义和哲学思考。

评价“拿来主义”的优点和局限。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拿来主义”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拿来主义”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理论和案例。

讨论材料:提供相关的讨论题目和素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4.1 教学过程引言:介绍“拿来主义”的背景和定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主体部分:讲解“拿来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分析其优点和局限。

结尾部分: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总结“拿来主义”的意义和价值。

4.2 时间安排引言:5分钟主体部分:30分钟结尾部分: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目,评价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自我反思:教师自我评价教学效果,寻找改进的空间和方向。

拿来主义教案4篇

拿来主义教案4篇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拿来主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一、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1、放录音“拿来主义”提问:“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拿来主义》(缩讲课)教案

《拿来主义》(缩讲课)教案

《拿来主义》精品(缩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鲁迅《拿来主义》的核心观点,领会作者倡导的对待文化遗产的理性态度。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讽刺、幽默等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拿来主义的精髓。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和欣赏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文章大意。

2. 词语解释:讲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如“拿来主义”、“送去主义”等。

3. 主题探讨:分析文章主题,理解作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拿来主义态度。

4. 写作手法分析:鉴赏作者运用讽刺、幽默等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拿来主义的精髓。

5.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谈谈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文章大意。

3. 词语解释:讲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主题探讨:分析文章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拿来主义态度。

5. 写作手法分析:鉴赏作者运用讽刺、幽默等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拿来主义的精髓。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中涉及的拿来主义思想,促进学生思考。

7.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谈谈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应用。

8.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其参与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拿来主义思想进行分析,评价其应用能力。

4. 拓展思考: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和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拿来主义》原文。

2. 相关资料:鲁迅生平介绍、拿来主义相关论述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播放相关视频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教案(通用2024)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教案(通用2024)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教案(通用2024)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拿来主义》,该课文主要讲述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通过对比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区别,强调了拿来主义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区别。

2. 能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能够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掌握。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工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鲁迅的图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区别,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和工作方法。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课题:拿来主义内容:送去主义:不利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

送来主义:不利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

拿来主义:有利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课文中的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区别。

(2)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课文中的送去主义是指盲目崇拜外国,忽视本国传统文化的现象;送来主义是指盲目接受外国的一切,不加选择地引进外国文化和技术;拿来主义是指在吸收外国文化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2)举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拿来主义的思想,即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但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服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对拿来主义的思想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 教学中是否还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拿来主义》(公开课用)

《拿来主义》(公开课用)

《拿来主义》(公开课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著名文章《拿来主义》。

文章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送去主义”进行批判,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

具体内容包括:送去主义的表现、拿来主义的内涵、拿来主义的具体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观点,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鲁迅先生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文章中的深刻含义,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重点:掌握“拿来主义”的观点,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浪费食物、盲目跟风等,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出“送去主义”的概念。

2. 文章讲解:详细讲解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包括送去主义的表现、拿来主义的内涵、拿来主义的具体实践等。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如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如何借鉴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拿来主义,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拿来主义》2. 板书内容: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盲目跟风独立思考浪费资源合理利用贬低自己提高自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文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让学生明白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例子,加深学生对送去主义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思想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7篇)《拿来主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杂文,地位重要又特别,承接着第三册“表达交流”单元学过的有关议论文常识,又要为如何学习同单元的随笔三篇摸索道路。

主要学习递进式因果论证思路,理解破立结合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当代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拓宽,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社会流行的短平快浅的阅读,使他们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针对的背景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远,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论述的方式和逻辑层次较有深度;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

高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层进式因果论证思路是重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学应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侧重。

注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问题的理解。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讲解和答疑。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观点的掌握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训练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协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阐明了鲁迅先生关于对待文化的观点态度。

这篇文章是一篇驳论,先破后立,先树立批驳的观点,然后狠狠击败,在别人观点的废墟上,高高地飘扬起自己的旗帜。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至少要明白两点:1、鲁迅先生关于文化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

二、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驳论先破后立,鲁迅先生先破了哪两种对待文化的态度?1、闭关主义2、送去主义(二)闭关主义行得通吗?文章怎么说?原文词句: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阐明含义:指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入侵,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可见,闭关主义后果严重,是行不通的。

(三)转180度大弯,改为送去主义,可以吗?原文怎么说?1、原文词句: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他发了疯。

解析:为什么忽而说尼采?(类比论证。

尼采只是给予,采用的就是送去主义,但最终发了疯。

可见一味送去只是痴人妄想。

)2、原文词句: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解析:同理。

如果我们把仅有的财产都送光了,我们的子孙将沦为乞丐。

(四)假若我们一味送去主义,我们的子孙就能做稳乞丐了吗?原文词句: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可以称之为“送来”。

提问①:抛来、抛给,两词有什么区别?解析:抛来:施舍自己无用的东西,无不良动机的。

抛给:“给”是有目的的,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是别有用心、心存恶意的施舍。

提问②:他们“抛给”或者说“送来”了啥?(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各种小东西。

)提问③:为什么鲁迅先生说,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为什么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解析:因为“送来”的本质是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联系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其实质就是希望孩子们牢记祖国文化,就会永远不忘自己的根。

《拿来主义》(上课用)课件

《拿来主义》(上课用)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并掌握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 论证技巧。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 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 3、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
提问:“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 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细阐述的? 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 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提问: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称,在这里他又是怎 样否定并批判三种“主义”的来达 到论证“拿来主义”的目的呢?
闭关主义
表 现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实 质 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排外)
后果
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碰了一串钉子(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 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送去主义
表现 只是送出去,送古董,
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实质
后果
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媚外) 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送来主义
表现
实质 后果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 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 化经济侵略的政策(降外) 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小 结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丧权辱国 沦为乞丐 国将不国
1. 了解杂文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 态度——批判地吸收,并能运用正确的 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1、结合导航的“相关链接” ,了解作家 及作品。 2、完成“基础积累”第1、2题。
解 题

1、“主义” ——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精神实质。

2、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能力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3、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2、难点(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2)领会本文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面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取舍?是全盘接受,还是一概排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拿来主义”?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拿来主义”是指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分析作者是如何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1)“闭关主义”的实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批判的?(2)“送去主义”有哪些表现?作者又是怎样批判的?2、探讨“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1)“拿来主义”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2)怎样“拿来”?3、品味比喻论证的妙处(1)文中运用了哪些比喻?(2)这些比喻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四)拓展延伸1、联系现实生活,谈谈“拿来主义”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2、思考: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方面,我们应该如何践行“拿来主义”?(五)课堂小结回顾“拿来主义”的内涵、批判的内容以及具体做法,强调“拿来主义”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以“拿来主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拿来主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理解比喻论证的深刻含义和联系实际运用“拿来主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姨太太 毁灭
中心思想
• • • •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③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鲁迅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杂 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自诩(x ) 残羹冷炙( zhì) ǔ n sè) 脑髓(suǐ) 吝啬(lì 孱头(càn ) 蹩进( bié ) 冠冕( miǎn ) 譬如( pì ) 剌( lā )
论方一角
立论: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 , 驳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 叫“破”;
本文的“破”与 “立”
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论述“为什么要‘拿来’”。
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 的具体 内容——论述“什么是‘拿来’”。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 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围绕题目“拿来主义”,思考:
1、什么是“拿来主义”? 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 拿! ②、他占有,挑选。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 放,或毁灭。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爱国 和平交往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 文艺
利弊 大门被枪炮打 祸延子孙 破,碰了一串 (子孙沦为 钉子, 导致送 乞丐) 去主义
1、《拿来主义》一开始开头写“闭关主义” 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 ) B ( A.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 史的发展谈起。 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 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 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 D.拓宽思路,使文章产生波澜。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鲁迅最杰出的 是杂文创作。其杂 文“象投枪,象匕首, 直刺向黑暗势力”。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 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 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 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 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喻腐朽淫糜 的封建文化
大宅子里的遗产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章结构:
①送古董
②送古画、新画
③送梅兰芳(人)
闭关主义(排外) 破
送去主义(媚外) 孱头 消极逃避 破 立 拿来主义
拿 来 主 义
昏蛋 完全否定
废物 全盘接受 占有
立 新人
鱼翅 鸦片
使用 存放
挑选
2、“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 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细阐述的? 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详细阐 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3、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 “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 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出铺 垫。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特点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自己不去, 只是送出去,送 别人也不许来 古董,送古画新 画,送梅兰芳
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 C ) 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 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 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 传播。 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 的排外思想。
3.对以下句意理解正确的有( ACD ) 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 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 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 ,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D.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孱头
第一种错误态度
怕被染污徘徊不 敢走进门
指哪类人?
害怕继承,拒绝借 鉴的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勃然大怒放 一把火烧光
指哪类人?
昏 蛋
盲目排斥的虚 无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室 大吸鸦片
指哪类人? 废物
崇洋媚外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者
思考2?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 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说理: 形象、具体、浅显生动。
鱼 鸦 翅 片 吃 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 散
喻文化精华
喻精华糟粕 并存的文化
烟枪烟灯 姨 太太
喻文化糟粕
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论述“拿
来主义” 的主张的?看看下列问题:
(1)、“大宅子”实际指的是什么?对待文化遗产, 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2)、“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 的? 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思考1?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 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拿来主义
——鲁迅
(1881~193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 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 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 种文学体裁, 一般采用议论 的表达方法。 本文选自《且 介亭杂文》
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 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 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 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 化,主张 “全盘否定”;造成了民族文化 的严重危机。
思考:本文如何“破”与“立”。
第一自然段,由破“闭关主义”到破“送去主 义”。 第二自然段,立“拿来”主张。 第三自然段,破“送去主义”危害。 第四自然段,破“送来”的虚伪。 第五自然段,立“拿来主义”。 第六自然段,破“送来”弊端。 第七自然段,立用脑髓“拿来”。 第八自然段,破对待遗产的错误做法。 第九自然段,立正确对待遗产的态度和做法。 第十自然段,立“拿来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