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14《诗经》两首(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第14课《诗经》两首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第14课《诗经》两首学案 粤教版必修1

第14课《诗经》两首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课文及《诗经》中的名句。

2.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姝.( ) (2)俟.( )(3)城隅.( ) (4)踟蹰..( )(5)娈.( ) (6)说怿..( )(7)归荑..( ) (8)氓.( )(9)蚩.蚩( ) (10)愆.期( )(11)将.子无怒( ) (12)垝垣..( )(13)卜筮.( ) (14)桑葚.( )(15)汤.汤( ) (16)咥.( )(17)隰.( )答案(1)shū(2)sì(3)yú(4)chí chú(5)luán(6)yuè yì(7)kuì tí(8)ménɡ(9)chī(10)qiān(11)qiānɡ(12)ɡuǐ yuán(13)shì(14)shèn(15)shānɡ(16)xì(17)xí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搔首踟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静女其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贻.我彤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洵.美且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匪我愆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乘.彼垝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无与士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躬.自悼.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美丽(2)等待,等候(3)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4)美好(5)赠送(6)的确,确实(7)错过期限,指拖延婚期(8)乘,登上;垝垣,倒塌的墙壁(9)迷恋,沉溺(10)差错,诗中指爱情不专一(11)没有定准(12)躬,自身;悼,伤心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怿女.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子无.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犹可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隰则有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诗中代指“彤管”(3)通“馈”,赠送(4)通“毋”,不要(5)通“吁”,感叹词(6)通“脱”,解脱(7)通“畔”,边,岸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氓.之蚩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流氓。

【语文】粤教版必修1优化训练(14《诗经》两首)

【语文】粤教版必修1优化训练(14《诗经》两首)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 《诗经》两首5分钟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éng)静女其姝.(zhū)B.自牧归荑.(tí)靡.室劳矣(mǐ)C.洵.美且异(xún)尔卜尔筮.(shì)D.淇水汤.汤(shāng)靡有朝.矣(zhāo)解析:A项“静女其姝”中的“姝”应读“shū”。

答案:A2.读诗要读出其感情色彩和语调,对于下列诗句感情把握不当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高兴、深情)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赞美、幸福)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热情、温柔)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解析:D项这两句表现的不是哀伤、无奈,而是表现了女子性格的坚决,即坚决与男子分别的决心。

答案:D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D项“全部都是四言诗”错,也有不是四言诗的,如《伐檀》,基本上是五言。

答案:D10分钟训练1.下列各句,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⑤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⑦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⑧女也不爽,士贰其行A.①④⑦B.②⑤⑧C.③⑥⑧D.③⑤⑦解析:②“说”通“脱”;③“于”通“吁”,“无”通“毋”;⑤“泮”通“畔”;⑥“爱”通“薆”,“隐藏”之意,“见”通“现”;⑦“说”通“悦”,“女”通“汝”。

高一语文配套课件:14《诗经》两首(粤教必修1)

高一语文配套课件:14《诗经》两首(粤教必修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审美视窗 思无邪——诗经
三千多年前,苍茫的中华大地上,孕育着质朴纯一的炎黄子 孙,无论是平民百姓,亦或诸侯公卿,都怀着那对自然的敬畏, 对生命的感怀,唱出胸中的渴望。他们的歌声,凝结着天地的精 魄,汇聚着万物的灵气,“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被采诗官们 真实地记录下来,传给后世千万缕无邪的思情……
赏读:君子的过错,如同日食月食一样是有目共睹的。有 了错误,别人都会看见;错误改正了,大家都敬仰他。这说明 了君子善于知错就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赏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 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赏读: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 好的事情了。这句话表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 善于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读《诗经》,是一种享受,从先民们那最无邪的思想中, 我们不仅可以读出那个时代特殊的风貌与记忆,更能让自己变 得儒雅而含蓄。闲暇时,坐在窗前,读读《诗经》,让那最纯 真无邪的思想,净化我们在现实压抑下浮躁难安的心灵。闭上 眼睛,细细品悟,任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去寻找前世,那份 属于自己的美丽……
城隅.(yú ) 炜.( wěi ) 蚩.蚩( chī ) 涟.涟( lián ) 汤.汤(shāng ) 晏.晏( yàn )

2014年秋高一语文最新教学辅助学案14《诗经》两首(粤教版必修1)

2014年秋高一语文最新教学辅助学案14《诗经》两首(粤教版必修1)

14 《诗经》两首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

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1.字音辨识 姝.(shū) 俟.(sì) 城隅.(yú) 踟蹰..(chí)(chú) 娈.(luán) 彤.管(tón ɡ) 炜.(wěi) 荑.(tí) 洵.(xún) 垝垣..(guǐ)(yuán) 涟.涟(lián) 桑葚.(shèn) 愆.期(qiān) 2.一词多义(1)将⎩⎪⎨⎪⎧将.子无怒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项燕为楚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将信将.疑 ( )(2)言⎩⎨⎧载笑载言. ( )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 ( )(3)之⎩⎨⎧氓之.蚩蚩 ( )静言思之.( )总角之.宴 ( )(4)以⎩⎨⎧以.望复关 ( )以.尔车来 ( )以.我贿迁 (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5)其⎩⎨⎧其.叶沃若 ( )士贰其.行 ( )咥其.笑矣 ( )不思其.反 ( )【答案】 (1)动词,请,愿 动词,扶,持 名词,将领,将帅 副词,将要 副词,且,又 (2)动词,说 名词,话语助词,用在句中无实义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句末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结构助词,的(4)介词,来,表目的 介词,用 介词,把 副词,通“已”,已经 (5)代词,它的,指代桑树 代词,他的,指代士 助词,无实义 代词,你,指代氓3.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匪我愆.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岁食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黄.而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士贰.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三..其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延误(3)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4)形容词作动词变黄(5)数词作动词不专一、变了心(6)数词作动词三心二意4.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2)秋以为..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今义:认为(3)三岁..食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今义:指三岁的年龄【答案】(1)到达(2)把……当做(3)多年5.文言句式(1)匪女之为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秋以为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俟我于城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判断句不是荑草有多美(2)宾语前置句把秋天作为婚期(3)状语后置句在城上的角楼里等我(4)省略句(静女)隐藏起来不出来,(我)心里迟疑着急抓头皮6.名句积累(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高中语文(实战演练+智慧阅读)4.14《诗经》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实战演练+智慧阅读)4.14《诗经》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14 《诗经》两首《诗经》选读桃夭[概要]祝贺婚姻幸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木瓜[概要]男女相互酬赠。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黍离[概要]流浪者的自述。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狡童[概要]女子为情而苦恼。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子衿[概要]女子思念情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硕鼠[概要]揭露剥削者的贪婪。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静女其姝(ū) B.及尔偕老(é)爱而不见(àn) 匪我愆期(ān)尔卜尔筮(bǔ) 氓之蚩蚩(ī)C.体无咎言(ù) D.自牧归荑(ī)自我徂尔(zú) 将子无怒(ā)淇水汤汤(ā) 俟我于城隅(yú)解析:A.爱而不见àn; C.自我徂cú尔;D.自牧归ì荑。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食桑葚即见复关总角之宴夙兴夜寐B. 无与士耽向隅而泣病入膏肓搔首踟蹰C. 其黄而殒泣涕涟涟勇往直前备受鼓舞D. 躬自悼矣匪夷所思縻有朝矣忧心忡忡解析:A.即-既;C.殒-陨,备-倍;D.縻-靡。

粤教版-语文-高一-备课参考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作业 4.14 《诗经》两首

粤教版-语文-高一-备课参考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作业 4.14 《诗经》两首

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彤.管(tónɡ)其姝.(shū)踟.蹰(zhí)归.荑(kuì)B.愆.期(qiān)城隅.(yú)洵.美(xún)蚩.蚩(chī)C.桑葚.(shèn)垝垣.(yuán)陨.落(yǔn)卜筮.(shì)D.帏裳.(chánɡ)汤汤.(shānɡ)罔.极(wǎnɡ)咥.笑(xì)解析:选A。

“踟”读chí。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差错)B.言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总角之宴.(欢乐)C.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静女其姝.(美丽)D.夙.兴夜寐(早)爱.而不见(喜欢)解析:选D。

“爱”,通“薆”,隐藏,遮掩。

3.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解析:选A。

“言”,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反”,违反。

4.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在品德上三心二意。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解析:选D。

“信誓旦旦”的意思是“起誓时是那样的诚恳”。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②,云胡不夷③?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④。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⑤?风雨如晦⑥,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①喈喈:鸡鸣声。

高中语文《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粤教版 必修1

高中语文《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粤教版 必修1

高中语文《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粤教版 必修1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静女其姝.(sh ū) 爱而不见.(ji àn ) 氓之蚩蚩..(ch ī) B .静女其娈.(lu án ) 匪我愆.期(qi ān ) 尔卜.尔筮(b ǔ) C .体无咎.言(ji ū) 自我徂.尔(c ú) 淇水汤汤..(sh āng ) D .自牧归.荑(gu ī) 将.子无怒(qi āng ) 俟我于城隅.(y ú) 解析:A .见xi àn ; C .咎ji ù; D .归ku ì。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无食桑葚 即见复关 总角之宴 夙兴夜寐B .无与士耽 向隅而泣 厉行节约 搔首踟蹰C .其黄而殒 泣涕涟涟 勇往直前 备受鼓舞D .躬自悼矣 匪夷所思 縻有朝矣 忧心忡忡解析:A .“即”改为“既”;C “殒”改为“陨”;D .“縻”改为“靡”。

答案:B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俟:等待我于城隅俟将:将要子无怒将B .⎪⎩⎪⎨⎧•••至于:到顿丘于至贸:交易丝贸抱布 C .⎪⎩⎪⎨⎧•••晏晏:欢乐的样子晏晏言笑咎:不吉利言咎体无D .⎪⎩⎪⎨⎧••见:出现见爱而不爽:差错爽女也不解析:将:请,愿。

答案:A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称“诗三百”。

B .“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后人把两者合称为“六义”。

C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

“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一、语言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 静女其姝.(shū) 自牧归.荑(kuì)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ɡuǐ) 自我徂.尔(cú)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 无与士耽.(dān) 匪我愆.期(qiān)解析:A “氓”应读méng。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踌躇满志受益非浅B.及尔谐老言笑晏晏屡试不爽虚怀若谷C.若即若离尔虞我诈泣涕涟涟信誓旦旦D.载笑载言其黄而殒怡然自得温文尔雅解析:C A项,非—匪;B项,谐—偕;D项,殒—陨。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爱而不见B.匪女之为美C.隰则有泮D.反是不思解析:D A项,“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B项,“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荑草);C项,“泮”通“畔”,边,岸。

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靡.室劳矣靡:没有B.无食.桑葚食:吃C.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爽:差错D.将.子无怒将:将来解析:D D项,将:动词,请,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B.三岁食贫C.桑之未落D.二三其德解析:C A项,“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B项,“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D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经常改变,三心二意。

6.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以我贿迁B.至于顿丘C.女也不爽D.泣涕涟涟解析:C A项,“贿”古义是“财物,此指嫁妆”;今义是“贿赂”。

B项,“至于”古义是动词,“到,到达”;今义,作连词用,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D项,“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匪我愆.期
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ɡuǐ) 尔卜尔筮.(shì)
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贻.我彤管(yí)
D.洵.美且异(xún) 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帏裳.(chánɡ)
解析“氓”应读“ménɡ”,“愆”应读“”。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 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
B.糜室劳矣城隅彤管踟蹰
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
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
解析A.“嗜”应为“蓍”;B.“糜”应为“靡”;D.“骐”应为“淇”。

答案 C
3.下列各句,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4分)
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⑤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⑦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⑧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A.①④⑦B.②⑤⑧
C.③⑥⑧D.③⑤⑦
解析②“说”通“脱”;③“于”通“吁”,“无”通“毋”;⑤“泮”通“畔”;⑥“爱”通“薆”,“隐藏”之意,“见”通“现”;⑦“说”通“悦”,“女”通“汝”。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将子无怒,秋以为
..期
C.女也不爽
..顿丘
..,士贰其行D.送子涉淇,至于
解析B项“以为”是“以之为”,省略句,意思是“把它作为”。

C项“不爽”是“没有差错”的意思。

D项“至于”在这里是“到”的意思。

答案 A
5.《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河水清且涟猗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解析C项是“赋”,其余为“兴”。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其叶沃若
..沃若:润泽的样子。

B.于嗟
..女兮于嗟:叹息,“于”通“吁”。

C.女也不爽
..不爽:指不爽快。

D.靡室.劳矣室:家务。

解析C项,“爽”,这里是“差错”的意思。

“不爽”应译为“没有什么差
错”。

答案 C
7.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5分)
A.淇水汤汤
....,靡有朝矣
..,渐车帷裳B.夙兴夜寐
C.言既遂矣,至于
..,咥其笑矣
..暴矣D.兄弟不知
解析C项,古代汉语“至于”有“就对”的意思,现代汉语“至于”有“说到”和“到某种地步”的意思。

答案 C
8.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言翻译要注意字字落实。

答案(1)姑娘沉溺于爱情之中,就无法解脱了。

(2)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

(3)男子的爱情没有标准,总是三心二意。

(4)静下来想想,只能独自悲伤。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

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0.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的,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

答案景语即情语。

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

一条河流,蜿蜒而去。

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

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

但景物又有不同。

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
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

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11.《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如《蒹葭》全篇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答案《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形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铺垫,渲染了气氛。

12.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不同。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找准不同点,简要分析。

答案在内容上,《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