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总括--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宋之问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释】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五连驿忆弟曾国藩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
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
B. 第四句写万山环绕让诗人感到路途的艰辛,鸡鸣破晓反衬诗人身处环境的空寂,一“苍”字又增添一份悲苦苍凉之意。
C. 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
D. 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
(2)本诗颈联“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A解析:(1)A(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分析】(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
故选A。
(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
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 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 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 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
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答案:D解析:(1)D(2)“染”与“然”,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错,是“乡邻披衣倒屣与诗人相见”。
诗句此处用典,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2)此题是“染”与“然”,从内容看,写出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从手法看,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从意境创设的角度看,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
形象包括: 1、人物形象
①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②作者自己
2、景物形象(意境)
3、事物形象
(一般为咏物诗中的物)
“怎样的”即 要概括诗人的 茂名二模· 诗歌鉴赏: 咏怀(其二)李贺形象特点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注释】(1)清人方扶南对《咏怀》的写作缘起这样说: “此二作不得举进士归昌谷后,叹授奉礼朗之微官。” (2)讵:岂、怎。南山期:像南山之高寿。(3)幅巾 裹头的绸巾。(4)苦蘗:味极苦的植物,可作染料用。 (5)相宜:合适、适宜。 8、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 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 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 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 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 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 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 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014年 宋词 无名 氏《阮郎归》 8.词上半阕的景物 描写对全词的感情 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9.末尾两句表现了 词中人物什么样的 情绪?是如何表现 的?请简要阐述。 表达技巧、结构作 用 思想内容
2013年 宋词 陆游 《鹊桥仙》 8.上阕最后两句 是什么意思?他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感? 9.词的结尾借用 了贺知章的故事, 这有什么用意?请 判官 点 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 统 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诮简要分析。 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 点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 统 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计 用?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8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 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 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尾联,写作者要保存好珍贵的朝帽,言外之意是决不做异姓 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全诗感情起伏 动荡,由悲忧到镇定,表现了作者的气节。全诗由“旅 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 舍”,七、八句收束,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答案:(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 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 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 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 全诗的格调。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豪放的胸怀,描绘 ,描绘出边塞地区的荒凉。大雪连年 飘飞,“春风不曾到”,表明这里气候的寒冷,这也是“汉 使亦应稀”的原因。然而,这里又是连接着疏勒和武威的要 道,诗人将去这里,为王事辛劳,报效国家。虽然自己身怀 报国之志,并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着思 乡之情的。这样,诗人便将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有机融合, 使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丰富。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试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 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 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2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2古典诗歌鉴赏一、考点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解读:1、明白得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专门强的词语,正确明白得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关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处境、审美乐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不同。
古代诗歌的鉴赏,确实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挖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来评估一个学生的文学品位。
5、评判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判属于制造思维的范畴,它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的评判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非下苦功不可。
一诗歌形象鉴赏一、考点精析(一)概念解析所谓“形象”确实是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生活图画,一样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在命题时,要紧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摸索。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样指的确实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确实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样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那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二)人物形象的把握【常用方法】答案一样有三部分构成:(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这一形象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①(元)张可久②梅花浑似真真③面,留我倚阑杆。
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老僧同醉,残碑休打④,宝剑羞看。
【注】①虎丘:江南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
秦始皇东巡时曾来虎丘寻找阖闾殉葬的干将、莫邪、湛卢等宝剑。
②张可久,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多次担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
③真真:唐代美女。
④打:拓。
(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描绘了雪中盛开的梅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层次分明是这首元曲的特点。
试从景和情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解析:(1)比喻;拟人(2)全曲可分三层。
①开头五句为第一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见(触景)。
描绘出一幅清寒素洁的虎丘冰雪图。
②六七八三句为第二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感(怀古)。
无情的历史长河,把与虎丘有关的风云人物都变成一丘黄土,只有青山长在,千古不朽,抒发了人世沧桑、兴亡遗恨之感。
③结尾三句是第三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叹(伤己)。
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浇愁,与“老僧同醉”,抒发了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羞愧与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后的梅花红润娇艳仿佛仙女真真姣好的脸面,吸引我凭依着栏杆久久流连。
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
把梅花比喻成美女,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
(2)小令可分三层,开头五句写虎丘雪后的美丽景色。
“梅花浑是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
把梅花比喻成美女,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
“雪晴天气”三句写眼前实景,“玉”、“冰”紧扣雪字来写。
“松腰”与“泉眼”可谓巧对。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见“现场采样”。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金]段克己 久雨新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 人与寒林共瘦,山和老眼俱青。琤①然一叶不须惊,叶本无 心入听。 气爽云天改色,潦收烟水无声。夕阳洲外片霞 明,涵泳②一江秋影。 【注】 ①琤:玉石的声音。②涵泳:沉浸、浸润。 请简要赏析词末两句。(4分) 答案 见“现场采样”。
(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 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要有多层级意识:“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阕 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 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篇密不可分,
3.要有多角度意识: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 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
根本没联系词句内容分析。
答案从手法到景到情都答出来了,但 2分 每点都不到位。尤其是“情感”这个
点答得过于简单。
答案前两步(指出手法,分析景物)答 3分 得很好,可惜在“情感”这一点上完
全答错了。
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领悟
该答案步骤完整,层次清晰。描绘景 4分
物的语言生动,情感表达准确,更有 点睛之笔。
主要角度有二: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 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 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例如2008年全国卷Ⅱ要求对《春日即事》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
古诗词鉴赏二轮复习方法总结
古诗词鉴赏二轮复习方法总结一、人物形象(一)、命题方式1.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请简要分析某形象。
(二)、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形象特点(一般为“思想性格+人物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指出形象的意义或包含的作者感情(三)、练习: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二、景物形象(一):描摹画面提问方式:诗歌(或某一联、或上阙等)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步骤:1、找出景物描写的诗句2、用形象生动的文字翻译(修饰语)3、用一句话总体概括画面(一般采取“何时何地怎样的景象(画面)”的格式)4、练习游栖霞寺李建勋养花天气近平分①,瘦马来敲白下②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③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注]①平分:春分节气。
②白下:南京的别称。
③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问: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二):品味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所展示的图景画面。
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画面。
描绘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凄寒萧条等)概括。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所抒发的情感。
表述时切忌空洞,要具体阐述。
答出“为什么”或“是如何表现的”。
比如感伤一定要点明为何感伤。
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 “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C. “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
D. 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
(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1)D(2)①“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有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
②“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又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
【解析】【分析】⑴D“刚劲”错误。
故D错误。
⑵同为酬答诗,“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故答案为:⑴D;⑵①“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有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
②“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又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
【点评】⑴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句的情感、作用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2)多角度分析表现
①从意象的选用上看风格,如边塞、长天、战马等意象,风格往
往雄浑豪放;花鸟、秋露、枫叶,风格多为婉约。
②从手法的使用上看风格,如用典、夸张等,多为豪放;双关、映
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常为婉约。
③从表露的情感看风格。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多为豪放,闺怨思
-44-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考法四 审答规范
古代诗歌常用修辞手法例析
手 法
例
句
① 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 比 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杨生青花紫石砚 喻 歌》),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33-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语言风格 风格特征阐释
5.婉约缠绵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 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6.明快简洁
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多用浅近的语言、直抒胸 臆的手法写事抒情,自然、晓畅、明白。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 7.悲壮慷慨 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
古 代 诗 词 鉴 赏
一、看标题 1.看题目猜测内容走向。 2.看题目推断表现手法。 3.看题目推测情感流向。
-2-
二、读作者 “知人论世”
要尽量了解诗歌作者的身世、他所处的时代特点、他的创作倾 向、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风格特点等。
“论世”即了解时代背景,了解相关的社会生活。如: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9-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三个角度
-10-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 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人物性格特征+身份特征+分析。 ①概说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②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这些特征。 ③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5-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鉴赏事物形象 题点·必备知识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和杂诗中的物象
-16-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备考·关键能力 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
-17-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 鉴赏事物形象三注意
-18-
考法一
-11-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鉴赏景物形象 题点·必备知识 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 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群体景物形象。
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景物的形态等 外部特征方面,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12-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备考·关键能力 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
-25-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赏析“炼句”之美 题点·必备知识 往往是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 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
-26-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1.省略 2.对仗 3.倒装 4.互文 5.列锦
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
-27-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诗歌中句子的位置及作用 1.首句 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 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 2.中间句 或承前面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诗人什 么感情。 3.尾句 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情 感;或以景衬情,用某种景衬托某种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 隽永之妙。
乡、羁旅行役等多为婉约。 -36-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 第二步,结合作品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一特色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了怎样的 艺术效果。
-37-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多角度寻找并鉴赏“诗眼” 诗眼,可以指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 主旨的精彩句。
不平。
骨力刚健,气势雄伟。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 8.雄奇豪放 塑造宏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
上的思想感情。
深沉蕴藉,用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笼 9.沉郁顿挫 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凉气氛,有严格的诗律和铿
锵的音韵。
-34-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28-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备考·关键能力 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
-29-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
炼句“五角度”
-30-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 第一步,结合全诗,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的具体内容。 第二步,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第三步,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起的 结构作用。 第四步,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平淡 质朴
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 意。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 悠然自得的情趣。
3.华美 辞藻富丽、色彩绚烂,情思奇幻,对仗工整。全诗显得色彩 绚丽 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有绚丽飘逸之美。
4.委婉 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 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 绝句、李商隐的诗。
-21-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品味“炼字”之妙
题点·必备知识
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叠词
叠音词、拟声词、渲染颜色的词、体现修辞手法的词
-22-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备考·关键能力 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
-23-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 炼字“三关注”
-5-
四、研题目 ①语言理解不当;②形象概括不准;③技巧确认不对;④效果分析 牵强;⑤情感态度强加。 解题策略如下:
-6-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7-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鉴赏人物形象 题点·必备知识 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外的其他人物形象。
-13-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 赏析景物形象“三法”
-14-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 (1)如果是概括,则抓住主要意象,写清景物特征,再现诗歌展现的 画面。可用“诗歌描绘了……一幅……(特征)的画面”。 (2)如果是分析,则先指出景物或意境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 阐释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景物(意境)形象常用词语: 活泼、热烈、喧闹、高亢、繁丽、富庶、恬静、幽静、清幽、 静谧、明净、宁谧、渺茫、寥落、萧条、冷寂、孤寂、寂寥、辽 阔、宏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朦胧、缠绵、幽静、清丽、 淳朴、和谐……
-24-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 第一步,明观点。你认为哪个字(词)好。(直接鉴赏某字的题目, 此步省略) 第二步,释字义。解释该字(词)的准确含义,并展开联想,把该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手法。如果该字运用了修辞手法,要指明这种手法并 简要分析。 第四步,说作用。点出该字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了 怎样的表达效果。
-19-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鉴赏诗歌形象,不要忽视意象 “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 意象即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 意象所蕴含的意义和感染作用
-20-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双关、借代、通感、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复等
表现手法:衬托、渲染、对比、用典、想象、联想、象征等
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层层深入、铺垫照应、首尾呼应等
-43-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考法四 审答规范
鉴赏修辞手法 备考·关键能力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 双关、借代、通感、设问、反问、反复、顶真、互文等
备考·关键能力 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
-35-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重难特训
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
赏析风格要注意两点
(1)明确风格类型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先要用一两个
能具体体现风格的词语概括。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