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沿着线走、跑

合集下载

第9课时(反思)

第9课时(反思)

第9课时:教学内容:1, 原地摆臂2, 曲线跑3, 人、枪、虎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坚持锻炼的重要性;2, 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使动作做到协调性;3,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摆臂和奔跑能力,促进学生上、下肢韧带、关节的发展;4,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原地摆臂和曲线跑技术和基本技能;教学难点:原地摆臂姿势地把握;(课前准备)场地:两个排球场地;器材:标志物若干;预计练习密度:30%;预计最高心率:140次/分反思:在这节课中教学的内容中,把重点放在教学生进行原地摆臂和曲线跑,由于跑步随便每个正常的人都会跑,所以在教原地摆臂时学生一般凭借自己原有的方式进行练习,正确的动作好纠正,错误的动作:比如摆臂手过高;手脚协调不上;这些都是由于形成不良的习惯所造成的,在纠正错误动作时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曲线跑时学生只注重跑,而忽略了老师讲解的要点,曲线跑时要注意身体的倾斜,所以有些学生跑起来后身体失去平衡,而且追求快,使得个别学生摔倒在地。

后来在我及时的纠正后,进行的很顺心。

在人枪虎的游戏中,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能力还比较差,从中也体现出学生的反应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为我下节课所要注意的埋下了伏笔。

春到四月,如火如荼,若诗似画,美到了极致,美到了令人心醉。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喜欢才女林徽因歌颂四月之美的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将四月的万种风情描摹得淋漓尽致,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四月之美,美在清明。

时光刚刚跨入四月的门槛,清明就如期而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一场活着的人祭奠逝去的祖先的亲情style。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每到清明,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堂的祖先,都会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即便远离故土,也会怀揣湿漉漉的心事回到乡下,挑拣一个最宜祭祀的日子,赶往祖先墓地,虔诚地献上一捧鲜花,点上几支香火,烧上一些纸钱,将祖先的坟墓装扮一新,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01我会认缩suō(收缩、缩衣节食、缩成一团)努nǔ(努力、努劲儿、张眉努目)茎jīng(茎叶、长茎、地下茎)推tuī(推倒、手推车、推陈出新)吱zhī(吱吱、咯吱、吱吱呜呜)拆chāi(拆开、拆房子、拆东补西)旧jiù(旧物、旧车、喜旧厌新)02多音字钻zuān(钻研)zuàn(钻石)调tiáo(调皮)diào(调查)背bēi (背包)bèi (背影)03近义词难受一一难过拂动一一抖动调皮一一顽皮休息一一歇息舒展一一伸展04反义词难受一一舒服努力一一懒情高大一一矮小调皮一一乘巧休息一一忙碌05理解词语包裹:包;包扎。

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

调皮:顽皮。

摇晃:摇摆。

满意: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舒展:伸展张开;不卷缩;不皱。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

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06句子解析1.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吱吱嘎嘎:拟声词,写出了手推车很破旧。

2.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种子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充盈,心理上的满足。

07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一颗种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先后变成一棵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历程。

2.种子在追逐梦想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种子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变成了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想一想:舒服在每句话中是什么意思?作者把一颗种子到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变化生动有趣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即神奇又有趣,写出了种子追逐梦想的历程。

可文字背后却是种子那颗无私奉献,不甘平庸的奉献精神。

第9课时 《平行线及其判定》复习学案

第9课时  《平行线及其判定》复习学案

第9课时《平行线及其判定》复习学案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关系: .3、判断正误并改错:①、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不平行就相交;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线段不相交就平行;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有且只有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简写为:5、同位角的图形特征,可用字母“”来体现;内错角的图形特征,可用字母“”来体现;同旁内角的图形特征,可用字母“”来体现;指出下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有:内错角有:同旁内角有:6、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1),两直线平行;格式:(2),两直线平行;格式:(3),两直线平行;格式:(4),两直线平行;格式:(5),两直线平行;格式:解题指导第2、3题,要想到“在同一平面内”与“空间内”两种情况下直线的位置关系图形特征必须熟记,在复杂图形中时要学会分离出题中涉及到的角、直线等,从而得到最基本的简单图形格式要与公理或定理相一致。

AB C DE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7、如图,判断DE ∥AC 的条件有哪些?依据是什么?解:由 = ,可得DE ∥AC ,理由是: 由 = ,可得DE ∥AC ,理由是:由 + =1800,可得DE ∥AC , 理由是:由 + =1800,可得DE ∥AC , 理由是:8、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 〕① ∵∠1=∠2,∴BC ∥AD ;② ∵∠2=∠3,∴AB ∥CD ;③ ∵∠BCD+∠ADC=1800,∴BC ∥AD ;④∵∠BCD+∠ADC=1800,∴A B ∥CD.9、如图,已知AC ⊥AE,BD ⊥BF, ∠1=∠2,AE 与BF 平行吗?为什么?首先分解出DE 、AC ,这是两条平行线,要判定两线平行,再分解出一条与它们相交的线,从而找出相对应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四年级上第9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四年级上第9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四年级上第9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四年级上第 9 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路程、时间和速度有关的问题。

比如,我们坐汽车去旅行,会关心车开得多快,多久能到达目的地;我们跑步比赛,会比较谁跑得更快。

这些都涉及到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三个重要的概念。

那什么是路程呢?路程就是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的长度。

比如说,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是 2 千米,这 2 千米就是路程。

时间呢,很好理解,就是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长。

比如,我们从学校走到家花了 30 分钟,这 30 分钟就是时间。

而速度呢,它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量。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如果一个人 1 小时走了 5 千米,那他的速度就是 5 千米/小时。

为了更好地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假设小明骑自行车,2 小时骑行了 20 千米。

那我们来算一下他的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也就是 20÷2 = 10(千米/小时),这说明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10 千米每小时。

再比如,一辆汽车 3 小时行驶了 180 千米,那它的速度是多少呢?同样,速度=路程÷时间,即 180÷3 = 60(千米/小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是 60 千米每小时。

那如果我们知道了速度和时间,能算出路程吗?当然可以!路程=速度×时间。

比如,一辆摩托车的速度是40 千米/小时,行驶了5 小时,那它行驶的路程就是 40×5 = 200(千米)。

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了路程和速度,也能求出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假如一个人要走 10 千米,他的速度是 2 千米/小时,那他走完这段路需要的时间就是 10÷2 = 5(小时)。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我们要去一个地方旅游,如果知道路程和汽车的速度,就能算出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到达,这样可以提前做好规划。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时 角的度量(二)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时 角的度量(二)教案与反思

第6课时角的度量(二)第7课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第8课时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9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画角。

2.使学生学会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4.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体验到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2.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等。

一、导入新课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出示角的图(图略)。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二、新课学习(一)明确画角的工具。

师:画线段用什么工具?画一个指定的角(如60°的角)用什么工具呢?(二)估一估,并量出下面两个角(角略)的度数,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先让每个学生估一估两个角的度数并交流估计的方法。

学生可能要与量角器上的某部分进行比较,也可能用上一节课体会到的45°,90°角为标准进行估计,也可能根据锐角和钝角的特性进行估计,这些方法都可以。

目的是发展估计意识和多样化策略,培养学生对角大小的直觉。

接着提出进一步独立探索的任务:用量角器画出这两个角,你觉得哪一步很关键,要提醒同伴注意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先梳理量角的方法,再全班交流,归纳概括方法,并追问这个角究竟是70°还是110°,明晰把角的一条边与哪个方向的零刻度线重合,就沿着这个方向从0开始找到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

这个地方学生往往出错,建议教师制作课件演示,让问题的解决过程更鲜明。

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提升,如量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使要测量的角与量角器的某个角重合的过程。

(三)(1)让优秀学生到黑板来画角,并一边画一边讲解。

必修教材1第二章第9课时教案:综合问题练习

必修教材1第二章第9课时教案:综合问题练习

§2-9 综合练习教学内容: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2、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3、会解答实际生活中相关问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难点:综合问题的处理方法教学过程:一、图象法专题题1、两辆汽车以相同速度v 0匀速行驶,若前一辆车突然以某一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刹车的位移为S ,为避免两车相撞,当前一车刹住的同时,后一辆车司机反应过来并立即以与前一辆车相同的加速度刹车,结果恰好没有相撞。

试求两车匀速行驶时的距离。

分析:如图所示,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辆汽车的v-t 图线。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后一辆车的位移为3S ,又因为最终停在同一点,故原来匀速行驶时两者间的距离为2S 。

题2、一汽车从静止出发以2m/s 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另一汽车3s 后以3m/s 2的加速度追赶,求赶上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分析: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车的v-t 图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两者相等时距离最大。

故有: 2t=3(t-3),得t=9s再由“面积的数值=位移大小”得:S max =3×(2×9)2=27m 题3、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从张家站出发开往刘家站,三者初速度相同,已知乙车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先匀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但最后都达到相同的末速度运动到达刘家站。

则三辆车是否同时到达?如果不是,哪辆车最先到?分析: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车的v-t 图线,如图所示。

因为三者的位移相等,故三者面积相等,可得t 甲<t 乙<t 丙★小结:图象法解题要点:①一般利用v-t 图线解题;②抓住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③抓住图线面积的物理意义解题;④抓住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解题;⑤抓住两图线及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解题。

等等。

二、追赶问题专题1、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km /h 的速度驶人左侧逆行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80m 处一辆卡车正以72km /h 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10m /s 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t 。

第五单元 第09课时 确定起跑线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 第09课时 确定起跑线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全长: 85.96×2+228.08 =171.92+228.08 =400(m)
探求新知
计算各跑道的长度,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
2
3
4
5
6
7
8
直径(m) 72.6
周长(m) 228.08
全长(m) 400
相差(m) /
探求新知
1.25m 1.25m 85.96m
72.6m
全长(m) 400 407.85 415.71 423.56 431.42 439.27 447.12 454.98
相差(m)
/
7.85 7.86 7.85
7.86 7.85
7.85
7.86
跑道一圈的长度=2条直道的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1.25m
72.6m
探求新知
我不用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 ,也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
第一跑道
直径: 72.6m
周长: 228.08m 全长: 400m
第二跑道
直径:72.6+1.25+1.25=75.1(m) 周长:75.1×3.14159≈235.93(m) 全长:
85.96×2+235.93 =171.92+235.93 =407.85(m)
探求新知
计算各跑道的长度,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00米
3米 10米
3×2×3.14=18.84(米) 答:跑道外圈和内圈相差18.84米。
达标练习
2.校园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400米的跑步比赛, 跑道宽为1米,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依次提前 多少米吗?如果跑道宽是1.25米呢?(圆周率取3.14)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节⼈》是⼀篇记叙⽂,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制作⽵节⼈、⽃⽵节⼈,因为“我”和同桌上课时偷玩⽃⽵节⼈,⽵节⼈被⽼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师也和“我们”⼀样喜爱⽵节⼈的故事。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9课《⽵节⼈》课⽂原⽂ 我们⼩时候的玩具,都是⾃⼰做的,也只能⾃⼰做。

只要有⼀个⼈做了⼀件新鲜玩意⼉,⼤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全校。

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节⼈。

把⽑笔杆锯成⼨把长的截,这就是⽵节⼈的脑袋连同⾝躯了,在上⾯钻⼀-对⼩眼,供装⼿臂⽤。

再锯⼋截短的,分别做四肢,⽤⼀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弄不好⼀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那⼀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笔弄丢,⽽校门⼝卖⽑笔的⽼头则⽣意特别好。

教室⾥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上是⼀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不⼩⼼,铅笔就从裂缝⾥掉下去了。

⽽现在,这些裂缝正好⽤来玩⽵节⼈。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节⼈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的。

把穿着九个⽵节的鞋线嵌⼊课桌裂缝⾥,在下⾯⼀拉紧,那⽴在裂缝上的⽵节们就站成⼀个壮⼠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赛中那脖⼦⽼粗、浑⾝疙瘩⾁的⼩伙⼦差不多。

将鞋线⼀松⼀紧,那⽵节⼈就⼿舞之、⾝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节⼈放在⼀起,那就是搏⽃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个的线卡住了,那“⽃⼠”便显出⼀副呆头呆脑的傻样⼦,挺着肚⼦净挨揍。

⽵节⼈⼿上系上⼀根冰棍棒⼉,就成了⼿握⾦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节⼈背上,神⽓!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节⼈⼿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钩⼤王”刻在⽵节⼈的胸⼝,神⽓! ⽤铅⽪剪⼀把偃⽉⼑,⽤铁丝系⼀绺红丝线做⼀柄蛇⽭,给那⽵节⼈装上,再挖空⼼思取⼀个更威风、更吓⼈、叫得更响的名号。

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课时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课时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课时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1.数一数,填一填。

茶壶有()把,茶杯有()个,再拿()把茶壶,茶杯和茶壶同样多。

2.学校新购进了一批体育器材。

(1)足球和篮球一共有多少个?= ( )(2)足球比排球多多少个?= ( )3.有48人来开会,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桌子: = ( )椅子: = ( )参考答案1.9 12 32.46+43=89(个) 46-22=24(个)3.48-30=18(张)48-6=42(把)一、培优题易错题1.接下来画什么?请你圈一圈。

【答案】【解析】2.画一画,填一填。

【答案】【解析】3.哪条线最长?()A.B.C.【答案】C【解析】【解答】A条线有10个格的长度,B条线有8个格的长度,C条线有12个格的长度,所以C条线最长。

【分析】A条线有10个格的长度,B条线有8个格的长度,C条线有12个格的长度,即可解答。

4.8:00过1小时是()。

A.7:00B.8:00C.9:00【答案】C【解析】【解答】8:00过1小时是9:00【分析】钟面上有12大格,一个大格是1小时,按顺序也就是1时、2时、3时、4时、5时、6时、7时、8时、9时、10时、11时、12时。

所以8:00过1小时是9:00。

故选:C。

此题考查时间与钟面。

5.下面是1~100的百数表的一部分。

请根据百数表的顺序,填写空格里的数。

【答案】【解析】【分析】百数表中,每一个数都比它上面一个数大10;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

6.最重的画“√”,最轻的画“○”【答案】解:【解析】【解答】【分析】这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比较轻重的方法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进行比较.从第一天平可以看出苹果重,根据等量代换可以看出3个桔子的重量等于2个桃子的重量,所以桔子最轻.7.根据规律画出被挡住部分的珠子。

(1)(2)【答案】(1)解:●(2)解:○【解析】【分析】根据珠子的排列顺序,找出所缺的部分求解8.把下面图形加倍,并画出来.【答案】【解析】9.从有小黑点的地方出发,用一笔画出下面的图形.(不能重复经过同一条线)【答案】【解析】【解答】(答案不唯一)10.最大的是()A. B. C.【答案】B【解析】【解答】笔记本电脑比平板电脑大,平板电脑比手机大,所以最大的是笔记本电脑;最小的是手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9课时 比和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9课时  比和比例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第9课时比和比例【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会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2. 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自主完成下表:比比例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2.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可用字母表示。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也可用字母表示,便于比较、区别。

正比例:=k(一定)反比例:=k(一定)二、专项训练1.先化简比,再求比值:(1)96∶24(2)23:492.小结: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后项互质的两个整数。

当然也可以把比写成分数,但不要写成整数或小数。

三、课堂达标四、课外拓展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20平方米要320块,如果铺42平方米,要用多少块方砖?以下为赠送文档:第5单元圆确定起跑线【教学内容】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因为公平,才吸引人。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9课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9课时

第9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①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④日内瓦会议;⑤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条件;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

3.中美、中日关系:①乒乓外交;②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③中美建交;④田中角荣访华与中日建交;⑤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新时期的中国外交:①新时期中国的不结盟和对外开放政策;②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③中国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④中国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⑤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P4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外交成就(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意义: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

(4)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并取得重大成就。

第9课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第1课时)教案

第9课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第1课时)教案
第9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第1课时)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9课"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第1课时)",以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简单机械与机器人"章节为基础,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了解什么是轨迹以及机器人的行走轨迹;2.探究沿轨迹行走的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动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模型。
(1)讲授法:用于介绍沿轨迹行走的原理、机器人模型的制作方法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案例研究: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沿轨迹行走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项目导向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模型设计制作为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4)实验器材:提供电机、齿轮、轨道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实践。
(5)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机器人是如何沿着轨迹行走的?”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案示例之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粤南(一)重点、难点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二)知识点落实规划掌握下列字词:菜畦、皂荚、桑椹、油蛉、蟋蟀、斑蝥、缠络、攒、脑髓、鉴赏、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确凿、书塾、恭敬、方正、消释、渊博、宿儒、蝉蜕、人声鼎沸、倜傥。

(三)实施教学的思路及主要方法1.简介鲁迅及《朝花夕拾》。

2.明确本文的体裁是回忆性散文,文题“从……到……”表明文章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有空间、时间的变化。

启发学生理清本文结构。

3.欣赏作者笔下百草园的景色:①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举例说明。

②透过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可看出作者所描摹的是什么季节?③是从哪些角度、顺序展开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与“无限趣味”有什么联系?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作用是什么?5.朗读7、8段,说一说冬天的百草园又有怎样的趣味;画出捕鸟过程的一连串动词,体味其作用。

6.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呢?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连用所表达的意思呢?(从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考虑)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学生轻声齐读第9段,回答下列问题:①家里人要送十二岁的鲁迅到三味书屋里去了,当时他是怎样想的?(从课文内容考虑)②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联系他的家庭教育考虑)③他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当时他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8.边读课文后半部分,边与“百草园”的生活作比较,填写下列空格:百草园景物美丽丰富,三味书屋陈设(),百草园生活有趣多彩,三味书屋学习(),长妈妈讲的神话故事美丽动人,三味书屋的先生(),和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三味书屋读的书();百草园是个有无限趣味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的私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原文及教案【原文】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

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第9课 快速跑:蹲踞式起跑-科学版五年级教案

第9课 快速跑:蹲踞式起跑-科学版五年级教案

第9课快速跑:蹲踞式起跑-科学版五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确的蹲踞式起跑姿势;2.掌握蹲踞式起跑的节奏和出发时机;3.提升快速跑的技能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蹲踞式起跑姿势;2.跑步时清晰的腰部和手臂摆动。

难点掌握出发时机,不提前或者耽误。

三、教学准备1.蹲踞式起跑讲解PPT;2.安静场地或者操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做这项技能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蹲踞式起跑。

请大家先想一想,什么是蹲踞式起跑?它的重点是什么?2. 讲解根据PPT的讲解,我们可以了解到蹲踞式起跑的正确姿势:将身体重心放在脚前脚掌,膝盖弯曲,两手放在身体前面,指尖碰地。

接下来,我们需要重复练习自己的姿势。

3. 展示请两名学生进行表演。

请大家注意来自起跑线的姿势,并在学生表演期间对他们的姿势进行纠正。

4. 练习现在我们需要进入跑步的状态。

请按照以下步骤:1.三分钟的小跑让孩子热身。

2.以站立的姿势站在起跑线上,然后做出蹲踞式起跑的姿势。

请大家倒数,然后以自己的节奏起跑;请注意下面的内容:1.蹲踞式起跑后,手臂要摆动到来回摆动。

有些学生会摆动太大,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加速度。

其他的学生也可能会出现手臂不动的情况,这样就会浪费力量。

请关注这些问题,并纠正他们。

2.在正式比赛之前,我们可以让球员模拟出发,以便找到正确的出发时机。

请几个球员跑两遍,每次练习后观察他们的摆动情况、出发时机和姿势,并纠正他们。

5. 总结当我们知道如何开始蹲踞式起跑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动作,我们就可以在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中更快地跑步。

请大家总结一下今天的教学内容,让我们一起进步。

五、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我做得还不够完美。

我会加强更好的表现,使我的课程更为丰富、全面。

第9课时党的基本路线

第9课时党的基本路线

5、下列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表述 错误的是( B ) A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B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 的保证 C稳定必然依赖于改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离不开稳 定 D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 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社会主义面临严 峻的考验,摆在中国面前的是两种改革路子:一是像 苏联、东欧那样,二是走自己的路。实践证明,我们 走的是一条成功的路。请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 斗。
•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奋斗。 • 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和出发点: ①依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②出发点——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
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②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在首位 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 立 ④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 家之林.
(1)这条成功的路是指一条什么道路? (2)这条道路所依据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3)坚持这条道路的政治保证和领导力量是什么? (4)完整表述建设这条道路的基本路线内容。

2020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9课跑警报word教案

2020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9课跑警报word教案

《跑警报》教案《跑警报》这篇课文内容理解不难,然而本文从选材到结构的组织、语言风格堪称学习写作的典范,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如何围绕主题进行选材,材料又是如何表现主题,如何通过平常的字眼产生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作为教学的重点,如何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景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1. 了解作者的经历及作品风格。

2. 分析作者围绕主题如何选材,组织材料,如何表现主题。

3. 如何紧扣主题体现独特的语言风格。

4. 如何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2)能力训练点:通过阅读分析感受作者如何通过平常的字眼产生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不在乎”精神的实质,学习身处困境而泰然自若的心态。

[教学重点]1.围绕主题如何选材,材料如何体现主题。

2.幽默风趣的语言体现深刻的主题。

[教学难点]1.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2.深入理解“不在乎”、“皮实”的真正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分组讨论——知识重组——归纳小结——拓展迁移——练习巩固,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汪曾祺的散文,与他的小说在风格上没有很大的差别,他的散文是笔记风格,而他的小说也被称为新派笔记小说。

这篇《跑警报》就典型地代表了这种笔记风格。

剧作家沙叶新评价汪曾祺的作品是“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

汪曾祺最大的特点是叙述的从容,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都是一些很朴素很常见的句子,在他的作品中,你甚至很难找到一个生僻的字和词,但就是这些平平常常的句子,一经他的组合,便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气,让人读来可亲可感可敬可爱。

就像是一个蓬头垢面的村姑,经他梳洗打扮以后,人还是哪个人,衣裳也还是那件衣裳,却有了一种风致、有了一种韵味、有了一种美。

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分组讨论1.速读课文,谈谈你对本文的整体感知。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46——47页及练习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画线段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弄清楚要求的部分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探索的精神。

掌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准单位“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弄清 单位“1”的量,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 【 自主预习】1、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8千克,吃了85,还剩多少千克?(写出数量关系并解答)2、下面各题中应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⑴黑兔只数是白兔的32。

⑵黑兔只数的43相当于白兔。

⑶白兔只数的76是黑兔。

3、自学教材46页。

4、尝试完成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85,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新知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从信息中你都能知道什么?2. 反馈:学生充分交流后,感受到:3.以图促思。

试画图,表示出总数和已清理数。

怎样表示出未清理数,哪一段表示未清理数?4.提问:要求未清理数,可以先算什么?(学生通过画图后,很容易想到,要求未清理数,可以先算出已清理数,再用总数减去(1)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5.集体批改。

6.完成“练习十”第1题7.完成“练习十”第2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8.完成“练习十”第3题(1)指名两位学生板演,其余在自备本上完成。

(2)组织交流。

(3)集体反馈,【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⑴一读(读懂题意)。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9课时解决问题(2)第9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检验习惯。

【目标解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较复杂,是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引申出来的,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大胆探究。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阅读思考(一)课件出示信息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

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二)阅读信息,思考问题1.请学生认真阅读信息,思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1)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2.这些问题中,哪些你能解答出来?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就能解答。

解答完第一个问题时,说说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解决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方法,对解决分数乘法问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

】二、由浅入深,探索新知(一)改题在课件上补充前述问题(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呈现例9。

(二)探索解决稍复杂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1.认真阅读例9,理解题意。

阅读课本第14页例9及下面的“阅读与理解”和“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并思考:(1)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把“阅读与理解”栏目的内容填写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着线走、跑
第9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10月9日学习内容:沿着线走、跑
学习阶段:水平一
学习目标:体会沿直线走、跑的正确姿势,做到用前脚掌着地快跑;乐于反复练习,有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用前脚掌着地跑成直线。

教学难点:两臂弯曲,前后摆动,踮起脚来,向前直跑。

场地器材:校操场
学习步骤: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集体练习后,一组组轮流做。

2.组织学生进行反应练习,“1”原地不动,“2”蹲下,“3”跳,“4”拥抱同学。

3.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

学生活动:
1.快速安静集合队伍,队伍整齐,动作规范,反应迅速。

2.明白各个数字代表的动作,能快速做出反应。

3.相互交流。

组织:四列横队
oooooooooo
oooooooooo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p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原地摆臂,前脚掌走,边做边提示动作要领。

2.利用“两臂弯曲,前后摆动,踮起脚来,向前直跑”,的口诀,提示学生用前
脚掌着地跑成直线。

3.组织学生分组沿线直线跑,教师巡视指导。

4.及时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提出要求。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的比赛,看哪一组跑得直,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比。

6.及时总结学生的游戏情况,并提出要求。

学生活动:
1.在教师提示下练习,体会、改进前脚掌着地的要领。

2.分组由小组长带领,边念口诀边练习直线跑,体会直线跑的动作要领。

3.积极参与练习,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

4.根据老师的指导,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5.在“开火车”游戏中,遵守比赛规则,相互鼓励。

6.乐于反复游戏,掌握方法。

组织:散点四组
ooooo
ooooo
xxxxx
xxxxx
三、活跃身心,快乐放松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听指挥“进圈”放松练习,讲解并示范动作方法及要求。

2.分成八个小组,安排各组活动场地,开展活动。

3.点评各组情况。

学生活动:
1.明白方法及要求,放松练习中,相互尊重,积极配合,顺利完成。

2.队员之间相互指导帮助,积极与组长配合。

3.相互交流评价。

组织:八路纵队
ooooo ooooo
ooooo ooooo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四、交流评价,总结经验
教师活动:
1.总结评价整节课。

2.宣布下课。

学生活动:
1.相互交流评价。

2.师生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