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第八单元,第1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八单元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八单元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八单元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基本性质,掌握金属的特点和非金属的特点。

2. 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性)及化学性质(与氧气和水反应)。

3. 掌握非金属的物理性质(电绝缘性、无光泽性、脆性)及化学性质(与氧气和水反应)。

4. 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应用领域及保护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金属和非金属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发现金属与非金属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

2. 授课内容:
(1)金属的性质
- 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性。

- 化学性质:与氧气和水反应。

(2)非金属的性质
- 物理性质:电绝缘性、无光泽性、脆性。

- 化学性质:与氧气和水反应。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非金属的性
质差异。

4. 讲解应用领域:介绍金属和非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有效
保护金属和非金属。

5. 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金属与非金属的特点和应用,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仍存在一些都准确理解的地方。

下节课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化学初中第一课时教案

化学初中第一课时教案

化学初中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操作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3. 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3. 化学实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2. 掌握化学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试管刷、盛液瓶、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2. 让学生自由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化学的定义;2. 讲解原子、分子、化合物、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

三、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实验装置(15分钟)1. 介绍实验室安全规则,如穿戴实验服装、戴安全镜、实验台清洁等;2. 简要介绍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如试管、试管架等。

四、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15分钟)1. 老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试管、试管架等实验装置;2. 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

五、总结与扩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留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完成一定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与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与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2,学科:化学3,课时:2二、教材分析金属和金属材料属于一类常见的重要化学物质,作为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个单元所涉及的知识要点虽然不多,命题方向集中在金属材料在生活应用、金属化学性质、金属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几个方面,了解常见金属的典型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重要用途由物质的性质、资源、价格、使用是否便利美观、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对环境影响等因素所决定。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美育渗透: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一、物理性质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二、性质决定用途三、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八、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很好的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学习纪律与利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想。

初中化学第8章教案

初中化学第8章教案

初中化学第8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能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3. 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化学能的概念和性质。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3. 热效应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能量的种类和转化。

2.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计算。

四、教学内容:1. 化学能的概念和性质(1)能量的种类及其转化(2)化学能的定义和单位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燃烧和腐蚀的能量变化3. 热效应的计算方法(1)反应热(2)标准生成焓的计算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

2. 利用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思考,引出本章主题。

2. 学习化学能概念和性质,探讨能量的种类和转化规律。

3. 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4. 学习热效应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分析演练,让学生掌握反应热和标准生成焓的计算方法。

5. 结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小组讨论,以及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学习氛围的建立。

八、拓展延伸:1. 学生可通过实验观察更多不同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增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2. 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热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扩展对化学反应机理的认识。

初中化学第八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八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关注环境保护和人身健康。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2. 了解化学对环境和人身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在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如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

2. 化学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食品保存技术等。

3. 化学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如药物疗效、药物合成等。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对环境和人身健康的影响。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习,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依次介绍化学在污染防治、食品安全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实验:进行有关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知识的魅力。

4. 案例讨论: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对环境和人身健康的影响,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内容,强化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学生的学习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2. 教学方法的反思:总结本节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单元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需求,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3.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例→提问→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教学准备】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细铁丝、铜丝、铝箔【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灯泡、公交车、厨房用品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分别举例:铁锅、不锈钢锅。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

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板书] 课题1 金属材料[设问] 你知道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历史吗?[学生回答、交流][小结]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就是以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的(图片展示)。

[讲解] 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

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

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生产、生活中对金属的使用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化学第八单元第一节教案

化学第八单元第一节教案

课题: 课题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课型: 新授课授课人: 滕州市级索中学孙玉石授课时间: 2013年3月5日,星期二,第六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掌握海水提炼金属镁的方法;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 ) 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及用途。

(3 )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1 ) 通过从海水中溶有的物质开始深入到海底蕴藏的矿物资源的学习;(2 ) 对于海水提镁,重要的是理解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富集的方法,尝试用化学方法对所需物质富集与提纯。

(3 ) 以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同时不忘记告诫人们: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人类共同拥有的海洋资源,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对海洋开发的意义;(2 ) 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3 )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程。

教学重点海水提镁和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知道富集的方法在化学上的应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具)准备海水蒸馏的有关实验仪器、图片的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过程:一、设置问题情境(2分钟)创设问题情境:1、你见过大海吗?尝过海水的味道吗?2、你想知道海水为什么又苦又咸吗?你想知道海水能为人类提供哪些有用的物质吗?二、出示导读思考题一:如何利用海洋资源冶炼金属镁?(15分钟)师:海水中溶有哪些物质?你对“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是怎样认识的?(展示多媒体图片,了解海水中的元素及组成的物质成分)生:NaCl、、CaCl2等。

师:镁是一种重要的国防金属,海洋中就有大量的镁元素,我要想建一座工厂海水中提取金属镁,需要哪些原料?其工艺流程是什么?涉及到哪些重要的化学反应?(展示多媒体图片,了解镁的用途)生:利用电解熔融MgCl2来抽取金属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了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和命名1.非金属元素的基本特性–非金属元素的电子结构–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非金属元素的命名方法–单质的命名:以元素名或者地名作为前缀–二元化合物的命名:前一个元素名加”-“加后一个元素名,同时将元素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3.实例演练–列举几个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给出几个非金属元素的命名示例第二课时:非金属单质的应用1.非金属单质的常见应用–碳的应用:作为燃料、制造材料等–氮的应用:制造硝酸等化学物品–氧的应用:维持生命活动、作为氧化剂等–磷的应用:制造肥料、药品等2.探究实验–实验1:观察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实验2:制备非金属的氧化物第三课时:非金属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1.非金属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命名:前一个元素名加后一个元素名,同时将元素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包含氧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命名:氧化物表示成”氧化”+元素名+化合价。

如二氧化硫表示为”氧化硫(IV)”2.非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非金属间的化合物:根据化合价确定元素的比例,写出化学式。

–包含氧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根据氧化物的名称确定氧和其他元素的比例关系。

第四课时:非金属化合物的应用1.非金属化合物的常见应用–二氧化硫的应用:用作脱硫剂、制造二硫化碳等–二氧化碳的应用:用于饮料、灭火等–氨的应用:用于制造肥料、制冷剂等2.实验操作–实验1:观察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实验2:制备非金属化合物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师利用课堂展示和学生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初中化学第八单元讲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八单元讲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八单元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溶液的浓度来描述溶液的组成。

3. 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和溶液的配制。

4. 了解溶液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2. 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

3. 溶液的稀释和配制。

教学难点:1. 溶液的浓度的计算。

2. 溶液的稀释和配制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水、盐、糖、酸碱指示剂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如饮料、盐水等。

2. 提问学生对溶液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二、讲解溶液的组成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

2. 讲解溶剂和溶质的概念: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3. 讲解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透明性。

三、讲解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15分钟)1. 讲解溶液的浓度的概念: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 讲解质量分数的计算: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总质量) × 100%。

3. 讲解体积分数的计算: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总体积) × 100%。

四、讲解溶液的稀释和配制(15分钟)1. 讲解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是通过加入溶剂来降低溶液的浓度。

2. 讲解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配制是通过准确称量溶质并加入溶剂来制备一定浓度的溶液。

五、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实验室用具进行溶液的稀释和配制。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溶液的浓度。

六、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液的组成、浓度计算、稀释和配制方法。

2. 回答学生的疑问,并进行复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初中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科目:化学年级:初中学段:下册单元:第八单元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检验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实验方法检验化学反应速率;2. 怎样利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控制反应速率。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温度计、计时器等;2. 实验物品:酵母、蔗糖、氧化亚铁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入本课主题,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探讨。

二、学习:1. 学生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学生观看实验演示视频或进行实验操作,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检测方法;3. 学生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在小组内共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所得结论。

三、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影响因素来控制反应速率。

四、检测:教师设计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程度。

五、拓展: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验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并写成小结。

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检测和拓展环节,能够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八单元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八单元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八单元学科:化学年级:初中版本:人教版单元:第八单元课题:离子的生成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的概念及生成方式;2. 掌握常见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名称和公式;3. 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离子的生成过程;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离子的概念及生成方式;常见正负离子的名称和公式。

难点:离子生成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离子的概念,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离子的生成方式,包括金属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和非金属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

2. 介绍常见正负离子的名称和公式,如Na+、Cl-等。

3. 讲解离子生成过程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自主解答问题,巩固概念。

四、拓展(10分钟)1. 介绍一些离子生成方面的实际应用,如化学反应中的离子交换等。

2. 学生进行相关讨论,思考离子生成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离子生成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练习题或思考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等形式进行反馈,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生知识。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教具等。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离子的生成过程,将来还可以结合实验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离子生成的理解。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化学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化学的特点,如实验性、实用性、创造性等;2. 教师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如何取用试剂、如何进行混合、如何观察现象等;3.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

三、学生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点评,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初中化学第8章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第8章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第8章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内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如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语言表达质量守恒定律,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3.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内容、本质以及验证方法。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以及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烧水时水蒸气的消失,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内容、本质,以及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验证: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 案例分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

3. 思考和探讨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从而导出课题讲授新课一、几种重要的金属(板书)展示:常见的金属找出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1、具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延展性2、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3、常温下液体的金属是汞阅读P-3表8-1,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制?3 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 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思考:通过以上讨论:你可得出哪些结论?(从决定物质用途,要考虑哪些因素)小结:1 是否具有符合这种要求的性能2 价格是否合适3 是否美观4 是否便利(质量,体积)5 是否对人和环境有影响讨论:资料--金属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2、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3、导电导热最好的最高的金属?4、熔点最高的金属?5、熔点最低的金属?二合金(板书)1、定义:一种金属与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常见的合金:铝合金、生铁与钢都是碳和铁的合金实验探究1:合金和纯金属性质的对比讨论: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从颜色,硬度方面)实验探究2:合金和纯金属熔点大小的对比讨论: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3、了解常见的合金的性能阅读: (1)课本P-6页表8-2的内容(2)关于钛合金的性质和用途课堂练习: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机械性能好,抗腐蚀能力强,钛合金与人体很好的“相容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⑶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⑶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回顾、交流【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讲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新课引入】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板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设问】根据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我所知道的金属…我所见过的金属制品…【学生回答、交流】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初中化学的八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的八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的八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描述和表示方法。

3. 学会预测化学反应产物。

4. 了解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难点:预测化学反应的产物。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3. 教学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并提出学习本单元的目标和重点。

二、讲授(20分钟)
1. 讲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介绍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包括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的平衡。

3. 解释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实验一:铁与硫的反应
2. 实验二:氢气与氧气的反应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
1.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学生回答自己的疑问和感悟。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做好课堂知识整理。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增加
了他们对化学反应的认知。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反应的预测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教学
内容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加更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初中第八单元讲解教案

化学初中第八单元讲解教案

化学初中第八单元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

教学难点:
1. 理解酸碱反应的电离过程;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实例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解: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酸碱反应的电离过程;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
教师进行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四、练习: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验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机理和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燃烧、爆炸的原理以及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爆炸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3.环保意识与化学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

2.难点:燃烧条件的判断、灭火方法的选择、爆炸的防范措施。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方法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什么是化学反应?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2.讲解燃烧的条件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氧化剂、温度。

举例说明燃烧的条件,如:火柴、蜡烛等。

3.讲解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

降低温度:用水、灭火器等。

撤离可燃物:移走火源、灭火器材等。

4.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判断燃烧的条件是否具备?学生演示: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第二课时:爆炸的原理与防范措施1.讲解爆炸的原理爆炸的实质:气体体积的急剧膨胀。

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2.讲解爆炸的防范措施防止气体泄漏:检查管道、阀门等。

防止火灾:控制火源、使用防火材料等。

防止电火花引发爆炸:使用防爆设备、加强安全意识。

3.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爆炸事故?学生演示:制作简易灭火器。

第三课时:环保意识与化学知识的应用1.讲解环保意识环保的定义: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环保的重要性: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2.讲解化学知识在环保中的应用污染物的处理: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处理。

清洁能源的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学生演示:制作环保小制作。

五、课后作业1.复习燃烧的条件、灭火方法、爆炸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保措施,并分析其原理。

六、教学反思1.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判断燃烧条件和选择灭火方法时,仍需加强训练。

初中化学下册第8单元教案(1)

初中化学下册第8单元教案(1)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
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社会和生活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切身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与氧气、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不同的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
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重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通过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本单元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第 1 页共1 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区分,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道三种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能认识并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4)记住并能运用一些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并学会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物质三态及其转化,并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进行解释。

(2)通过调查体会化学元素与人类生命活动及人体新陈代谢的密切关系。

(3)通过必要的习题训练,能看懂并理解某些商品标签的数据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2)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撰写论文,发表见解。

(3)通过复习,进一步树立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

[内容标准分析]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通过本主题的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理解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加深学生对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的认识,引导学生摆脱经验形态,形成科学的理论,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教案2一.常见的盐1.氮化钠(NaCl)(俗称食盐)(1)性质:NaCl的熔、沸点高;纯净的食盐不潮解,粗盐因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2)制法:因为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要从溶液中结晶山食盐,只能采用蒸发溶剂法,故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盐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

(3)用途:调味、腌渍食品、消毒、制化工产品等。

2.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1)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碳酸钠晶体易风化。

(2)用途: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金属用品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首先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然后由学生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讨论其用途,最后得出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同时综合考虑其它多方面因素的结论。

第二部分介绍合金。

通过活动与探究比较合金和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同时根据差异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为拓展学生视野,教材特意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材料,激发探究材料科学的兴趣及欲望。

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大,但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课题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难点突破。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合理问题。

2.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验探究机会。

3.利用上述两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1课时几种重要的金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曲别针、铜丝、水龙头、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
展示常见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铜丝、水龙头、金银首饰等)和投影彩色图片(如高压锅、马踏飞燕、河北沧州铁狮子等)。

【提出问题】
以上这些实物和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实物和图片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
性质?金属有哪些共性和个性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2~P
3
内容回答以上问题。

【交流回答】
1.以上实物及图片分别是由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制成。

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三种金属为:铁、铝、铜。

2.曲别针主要利用铁的韧性较好;铜丝主要利用铜的延展性好;高压锅主要利用铝的导热性好;金银首饰主要利用其漂亮的金属光泽。

3.金属的共性:①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③大多数金属是热、电的良导体;④有延展性。

4.金属的个性:①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而汞是液态;②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为紫红色,金是黄色、铁粉是黑色;③各种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有较大差别。

【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P
3
表8-1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交流回答】
1.铁的硬度大于铝,若菜刀、镰刀用铝制,容易卷刃;而锤子用铝制,易变形。

2.尽管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

3.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熔点,且易导电,其它金属易烧断,从而影响灯泡寿命。

4.水龙头镀铬是因为①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耐磨损;②不易生锈;③使水龙头美观大方。

镀金美观,耐腐蚀,但成本高。

【提出问题】
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归纳总结】
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性质。

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丰富,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学习,我们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可决定金属的一些用途。

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问题时,都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然后再作决定。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1课时几种重要的金属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共性:①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②有金属光泽;③大多数金属是热、电的良导体;④有延展性。

2.个性:①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而汞是液态;②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铁粉是黑色;③各种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有较大差别。

二、决定物质用途的因素
1.物质的性质。

2.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是否易于回收、是否环保。

本课教师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金属材质的物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辅以教科书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常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是完全适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