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教案)10《论语》十则

(七年级语文教案)10《论语》十则

10《论语》十则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七年级课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七年级课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七年级课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论语»十那么教案一、学目的和教学设计学这篇课文,能当堂成诵是关键,了解不用求深,能启示先生探求的兴味,就算到达了目的。

全篇课文除去〝××曰〞等字眼,不过二百字,完全有能够在40—50分钟之内成诵。

要保证先生的诵读时间,并以灵敏、生动的方式指点先生停止背诵练习。

课文内容当然要经过讨论,但要控制讨论的规模,普通只宜用师生交谈的方式,一般的可让先生自在发言。

要倡议先生在重复诵读中作独立思索,联络自己的实践,以加深体会;二、分章说明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小人乎?〞[解说]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务实习才干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温习〞了。

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如今说的〝同窗〞〝同班〞相近。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情投意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团体修养范围。

〝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

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用担忧他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

〝小人〞,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品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由于这个词如今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冤家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说]«论语»记孔子门人普通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由于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

论语(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十则(1)新课知识与能力:1.熟读并背诵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

重点 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难点 1.文言的理解。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文1.熟读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二)、导学练习1.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释《周易》。

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

自汉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

《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

它是我国现成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4.儒教的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儒家风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给加点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七年级】《〈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七年级】《〈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七年级】《〈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培养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学习“闷闷不乐、绅士、鲁莽、危险、乡间、弘义”等文言实词的含义,熟练背诵全文,培养文言文语感。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学习方法、态度和自我修养,并反思自己。

【基本设想】1.大声朗读,促进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做独立思考,联系本人实际,以加深体会。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书籍,登录网站,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2.课后使用笔记和参考书清除语音障碍。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交换和收集材料,创造阅读情境(课件片头:古典音乐伴奏,背景为竹简滚动,孔子不同画像轮流出现。

)我听到山东省一位副省长自豪地向媒体宣传山东:“泰山在这里升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出生。

”孔子似乎真的不愧为山东的“品牌”人物。

作为孔子的同胞,我们也感到荣幸。

你对我们光荣而伟大的同胞了解多少?(学生交流。

)(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庙朝圣,“论语半边天下”,它并不美丽,但备受尊敬。

尽管他们在早年就有雄心壮志,但他们无法扩展。

儒家创始人……)大家想亲身聆听这位伟大教育家的谆谆教导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十则。

(设计意图:利用孔子是山东老乡的激动人心之处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注重文本与多媒体网络的有效联系,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三、疏通文意,扫清障碍背诵谚语和名句。

对照自我,找差距。

(设计意图: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具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便于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

)四、朗读感知1.清除语音障碍:抽生读,注意语音,停顿,重音,语调,语速。

关键词的发音,如“三省教女是知识”,应该解释清楚。

课件展示:正确阅读下列生词:不亦说乎愠三省罔殆诲女是知也凋2.重复:范读,领读,抽生读,齐读,分组读等不同形式反复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十则》的作者、内容和影响。

2.学习并掌握《论语十则》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3.通过阅读和理解《论语十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4.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论语十则》的内容和核心思想。

2.掌握《论语十则》中的关键语句和意义。

3.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理性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论语十则》中的深层思想。

2.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中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彩色粉笔。

2.《论语十则》的文本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1.通过放映一段与《论语十则》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论语》有了解吗?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Step 2:学习《论语十则》(10分钟)1.介绍《论语十则》的作者孔子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分发《论语十则》文本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解读和思考。

Step 3:分析《论语十则》(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论语十则》中表达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道德观念。

2.提问:你认为《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对你影响最大?请简单解释原因。

Step 4:思辨与扩展(15分钟)1.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展开扩展思考:孔子的思想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为什么?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孔子的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和思考。

Step 5:展示与总结(10分钟)1.请学生选取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进行朗读,并解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结合全班讨论的结果,总结《论语十则》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2.提问: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论语十则》的理解,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2.背诵全文。

B类3.默写全文。

C类[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精品备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精品备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精品备课教案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有重大意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精品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精品备课教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七年级课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七年级课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七年级课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论语》十则教案一、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学这篇课文,能当堂成诵是关键,理解不必求深,能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就算达到了目的。

全篇课文除去“××曰”等字眼,只是二百字,完全有估计在40—50分钟之内成诵。

要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并以灵活、生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课文内容当然要经过讨论,但要控制讨论的规模,一般只宜用师生交谈的形式,个别的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要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作独立考虑,联系本人的实际,以加深体会;二、分章说明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个地方是副词,相当于“以时”,能够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明白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这自然使他感到特别快乐。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因此“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特别明白,就是“自己"。

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能够看得出来。

“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伙儿都明白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能够译作“高尚的人”。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

最新整理初一语文《论语》十则教案_1

最新整理初一语文《论语》十则教案_1

最新整理初一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教案导入:(成语)同学们在小学的课程里,学了多少成语?你还记得它们的含义吗?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请学生说几个成语,并解释意思,进行点评)板书引出新成语,询问同学们对这些成语意思的掌握。

接着一个个为大家解释意思,最后讲明每个成语的出处,引出《论语》一书的介绍。

温故知新(论语为政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任重道远(论语泰伯篇)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篇)原文解释:许多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

《论语》十则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询问大家对孔子和《论语》有多少了解。

一.介绍孔子、《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享年73岁。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也是名列于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我国古代思想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孔子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

论语十则初中教案

论语十则初中教案

论语十则初中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十则》。

2. 理解并积累《论语十则》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3. 深入理解《论语十则》中的儒家思想,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运用。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论语十则》。

2. 理解《论语十则》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论语十则》中的儒家思想。

2. 将《论语十则》中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论语十则》文本。

2. 《论语》相关背景资料。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

2.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十则》。

2. 学生标记出《论语十则》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三、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释《论语十则》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对《论语十则》进行逐条讲解,解释其中的儒家思想。

2.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如何运用《论语十则》中的思想。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

2. 各组展示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语十则》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强调《论语十则》对个人修养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论语十则》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深入理解儒家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将《论语十则》中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生素养。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论语》十则 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

《论语》十则 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

《论语》十则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论语》十则教学教案设计1《论语》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其中的许多智慧言论至今依然被广泛引用。

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也成为了许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论语》中选取十则智慧言论,设计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论语》中的十则智慧言论,理解其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探究:请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思考以下问题:智慧言论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习《论语》?2. 呈现:教师出示《论语》十则智慧言论,以及相关的题目。

3. 深入讲解: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同学们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讲讲这句话的实际含义。

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同学们就这句话展开讨论,讲讲自己的观点。

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对君子和小人的理解。

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怎样做到遵守这个规则。

⑥ “不恶乎疏,不好乎近,居其两端”,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对于“两端”是怎样理解的。

⑦ “道不同,不相为谋”,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如何处理和不同思想的人相处的问题。

⑧ “己所欲,施于人”,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平时会主动帮助他人的经历。

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于“信用”这个问题的看法。

⑩ “吾日三省吾身”,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

4. 讲解:通过讲解,让同学们更加好地理解这些智慧言论。

5. 互动:让同学们就其中的一个问题,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请学生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回答思考问题。

三、课后作业1. 对每一则智慧言论进行总结,自己的理解,思考实际应用场景。

2. 自拟一则智慧言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解释和实际应用场景。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同学们对于《论语》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十则。

2. 理解《论语》十则的含义,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格言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论语》十则。

2. 理解《论语》十则的内涵,学会运用其中的智慧。

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十则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格言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准备:1. 《论语》十则文本。

2. 《论语》译文。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是儒家经典之一。

2. 引导学生了解《论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十则,理解文本内容。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对《论语》十则进行讲解,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十则的内涵,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论语》十则的理解和感悟。

四、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论语》十则中的格言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应用实例和心得体会。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语》十则的主要内容和智慧。

2. 学生反思自己从《论语》十则中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十则。

2. 学生能够理解《论语》十则的含义,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3. 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格言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论语》十则的内涵,学会运用其中的智慧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很多人早早就接触过《论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七年级《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文一第一课时【目标明示】1、背诵、摘录文中格言,积累名言警句。

2、掌握文中“愠、罔、殆、弘、凋、怒、于”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教师指导文言文翻译技巧:一留二换三弄四补五调六揣七注意。

留(保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换(单音字换成双音字)弄(弄清虚词的用法)补(补充出省略部分)调(调整句子的语序)揣(揣摩句子的语气)注意(注意古今义的不同、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3、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1)正音(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

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4、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设计_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设计_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设计_论语十则教案设计》摘要: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课①教师朗示,教师结《论语》思想容博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说,集《论语》有关做人道理简短语录四条背背想想○教学目标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课②理课思想容对照反省己③积累言词汇○教学重背诵、翻译、理课容○课前准备①集孔子及其《论语》有关②预习课课○教学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②朗、背诵课③研前五段容○教学设计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古代化它不仅对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仍有巨现实义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已成世界化宝藏重要部分不仅是国骄傲也是全人类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献部巨著是华民族优秀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封建政治、思想、化产生了巨影响即使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人们所效法现我们就学习它节选部分《〈论语〉十则》板课题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课①教师朗示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②全班齐感知课容多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根据朗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句子思③正音、正理课容①理重词语.教师导学学习言首先要掌握和积累定量言词汇言基词汇多与现代汉语义相这理但有些词古今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走是跑思如理行走这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汤是热水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学习言要特别这些变义词另外些言虚词如、乎、者、也类思比较宽泛不语言环境里它思可能不这就要系上下正确理b.主、合作、探究先仔细几遍理各句重词语思如开始不理懂试着再几遍实理不了将问题提出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词义根据词义理句子教师要学生己理了讲给学、老师听听不理四人组讨论讨论实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学生能讲清教师再明确学生理有困难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重掌握句加词语思(包括全重词语)◆学而习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乎!知知不知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已◆知松柏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人②理课容教师导学关课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有关信、达、雅及直译、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学生较难以理须重讲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乎!朗、背诵反复朗直到成诵作业① 背诵课②写、识记词③预习剩余部分容二课○教学容①研五段容②理全思想义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教学设计检作业①背诵课②考句子翻译及其重词语释理五段容按课要逐句翻译剩余各段教师须重讲①见贤思齐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已不亦远乎?③有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人概括思想容指导学生将课有关容归纳到如下几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③思想修养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已知知不知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人学习体验①学了这课你认哪些容使你收获?谈谈感想②与课相对照谈谈己哪些方面做得些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③温故而知新对指导我们学习有什么重要义?④透表面理岁寒然知松柏凋也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教师结《论语》思想容博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我们学这部分主要谈是知和修养问题不仅要懂得它思更重要是系实际指导己言行今我们要多接触言了我们民族历史继承祖国化陶冶己情操作业①完成研讨与练习② 集《论语》有关做人道理简短语录四条背背想想。

《论语》十则优秀教案

《论语》十则优秀教案

《论语》十则优秀教案教案一:《论语》中的孝道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中关于孝道的篇章,使学生了解孔子对孝道的理解和要求。

2.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意识和行为。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论语》选取的篇章。

2.学生准备《论语》的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导入1.教师通过问答、故事、引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和体会。

讲解篇章3.教师挑选《论语》中关于孝道的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讲解其内容、背景和孔子的思想。

4.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

引导分析5.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互动探究7.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探究孔子思想对于人际关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感悟与反思8.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思考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及如何践行孝道。

9.学生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拓展延伸10.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作、讨论、调查等,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思考。

教学评价: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孝道篇章,学生对孔子思想和孝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从中感悟和反思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也体现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案二:《论语》中的友善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中关于友善的篇章,使学生了解孔子对友善的理解和要求。

2.培养学生的友善行为和与人为善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论语》选取的篇章。

2.学生准备《论语》的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导入1.教师通过问答、故事、引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友善的思考。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友善的理解和体会。

讲解篇章3.教师挑选《论语》中关于友善的篇章,如《述而篇》、《里仁篇》等,讲解其内容、背景和孔子的思想。

4.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

《论语》十则教案(七年级)

《论语》十则教案(七年级)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过程和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

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吗?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十则。

二、读出气韵这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第几次接触文言文?你们知道要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吗?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朗读中,我们可以读出气韵,读懂人物,读出智慧。

下面就请同学们摇头晃脑地,不受约束地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派一个代表吧。

(指名朗读,正音)(要读出韵味,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咱们进一步了解课文蕴涵的深意。

)全班齐读。

三、读懂人物1.明确《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大家读后一定发现了,很多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十则都是孔子说的话吗?曾子和子贡是谁?由此可见,《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有关孔子的五则吧。

2.自主学习,疏通五则①全班齐读五则②在《童趣》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疏通文言文有几种常用方法,如查看法、加字法,换字法等。

今天这堂课,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你们,好吗?请同学们接下来利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也可以和同伴讨论互助,来疏通这5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言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

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

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一致的。

只不过,这种联系,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场复原(回到原始状态)。

场复原,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
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

对《<论语>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

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

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

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

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

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

在对《<论语>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二、设计思路
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个性解读,对话生成”。

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理解。

对《<论语>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

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三、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

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十则。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他这样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可以。

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

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师:是呀!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

谢谢!请坐!
师: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语。

课文《<论语>十则》中的其余九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

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
(教师依据全班同学自然分组情况,由第一大组完成第一、三则,由第二大组完成第二、八则,由第三大组完成第四、五、六则,第四大组完成第七、九则的问语设计。

先独立思考,再前后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修正,形成统一意见。

由中心发言人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学习的成果。

(第三大组多人举手,我点了一人发言。


生:第四则,仅有孔子的答语,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答语回答的是学习方法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一问题。

所以,问语应这样设计,“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师:那你能如同第十则那样,把你加入到问语之前吗?
(生有点不理解。

师提示:第十则中是谁提问的?学生答,子贡。

师提示,这时是你提问,你应将自己的名字加到问语之前。

是不是?生笑了。


生:XXX问曰:“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同意!
师:下面,请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我当孔子,你做学生,全班同学担任旁白,我们来进行问答对话。

(学生旁白:XXX问曰。


生: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旁白:子曰。


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师生逐一完成其余八则的问语添加,学生、师生之间采用古人问答时的语气语调进行问答训练。

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对第一则,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即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方法中温习的快乐,“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会学友,后一句则讲人的修养问题。

三句话三层意思,层层递进。


四、教学反思
笔者曾多次执教《<论语>十则》,先前由于思想未认识到这个层面上来,也就是采用“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这节课“忽游”过去了。

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我对我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认为联系生活不够。

如何联系生活呢?笔者结合自己提出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进行了再思考。

我发现,我过去在处理文本的时候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对《论语》中话语产生的背景缺少关注。

二是联系生活的方式不对。

如果运用语文交际场的观点,我就应该让学生、教师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在这个特定的场中进行语用交际!如何做呢?选文的第十则刚好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

于是,我大胆地实施了我的设想。

没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种教学,将传统的逐句析文义、师生的机械分析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对文本之象的个性解读。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对《<论语>十则》中每则的个性化修改和创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这种设计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教学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

这节课结束后,我无比兴奋。

一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

二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
行了富有创意的修改和再创造,这使得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三是教师与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教的成份明显比传统式少多了,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当然,这种策略并不是适用于对每篇文言文的教学,这又反映出“场复原”式联系生活法的局限性。

可针对《<论语>十则》而言,这种方法又是最恰当不过的。

但这种教学是不是又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呢?没有超过吧,我想。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中心发言人发言时,常出现“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

要知道,小组讨论的成果应是小组所有成员一起探究的结晶,怎么能让中心发言人一个人独享呢!但对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