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手抄重点笔记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摘抄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摘抄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1、解释下列概念:发展: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头——尾梯度:发展的进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
尤其是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一致的梯度。
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称作头——尾梯度。
组织: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被皮亚杰称为组织。
适应:调节环境的倾向,被皮亚杰称为适应。
平衡:平衡是一个自我调节机制,有助于成长中儿童的世界概念趋于连贯而稳定,使经验中的不一致性成为可理解的东西。
同化:同化是儿童供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与顺序。
儿童智力运算的发展顺序,首先是从感觉运动的水平开始,向主观的直观的“前概念水平”的运算发展,接着,就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逻辑运算。
量的概念,重量的概念,体积的概念比前两种要迟得多。
3、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①综合的分化②平衡化③概念化④社会化⑤个性化3、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与环境②成熟与学习③社会环境因素④学校教育因素⑤主观能动因素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①乳儿期(0——1岁)②婴儿期(1——3岁)③学龄前期(3——6、7岁)④学龄初期(6、7——11、12岁)⑤学龄中期(11、12——14、15岁)⑥学龄晚期(14、15——17、18岁)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5、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分期:(一)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此期婴儿认知作用的特征:(1)从被动的反应到积极而有意义的反应(2)从不见即无知,进而到随运动中的物体,以至了解所谓的物体长存(3)藉操纵物体本身以了解物体的属性(4)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外界环境(5)能发现达到目的的新手段(6)缺乏以语言或抽象符号为物体命名或分类的能力(二)思维准备阶段——二岁至七岁,此期儿童的认知作用特征:(1)逐渐能从记忆过去的经验想到未来(2)每一个儿童所使用的文字有其个人的私自意义(3)儿童分不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不同,以其直觉与感觉解释其所见所闻(4)儿童不易为他人设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并不认为别人因经验不同具有不同的概念(5)万物皆有生命(6)儿童专心于他所一时注意的事物而忽略其余(7)由于集中,儿童对质量保存异常困难(8)儿童思考具有不可逆的特征(三)思维阶段——七岁至十一岁,此期儿童的认知作用特征:(1)思考具有相当的弹性(2)思考可以逆转、矫正,甚至重新开始(3)儿童已能对一个以上的因素同时注意(4)对同一个问题,接受不同的观点(5)儿童虽然能了解原则或规则,但于应用时经常“咬文嚼字”(四)抽象思维阶段——十一岁至十五岁此期儿童的认知作用特征:(1)思考为假设的与演绎的——将可能性化为假设并予以求证(2)思考为命题的思维——以句子代表命题,并发现命题间的关系(3)思考为组合性分析——将因素个别分析后予以综合以解决问题6、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教育心理学应考小抄
心理发展心理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心理的变化过程;分为广义与狭义。
广义: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认知发展。
狭义: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一般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广义学习: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人类的学习(也就是狭义的学习):学习是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过程。
.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元学习:对学习机能的学习,指个体获得学习机制的学习。
联结:情景与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系。
准备律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予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或无准备而强制活动都会烦恼操作性条件反射: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加强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负强化:撤销不愉快的刺激促进反应频率的增加程序教学指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观察学习个体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
完形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头脑会重新组织材料,弥补缺口。
认知结构就是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
中学教资重点笔记
中学教资重点笔记中学教资重点笔记,这可真是个宝藏啊!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时突然找到了一盏明灯。
你要是想考中学教资,没有重点笔记那可不行。
我有个朋友小王,之前备考中学教资的时候,那叫一个迷茫。
教材翻了一遍又一遍,感觉啥都是重点,又好像啥都没记住。
这时候重点笔记就像一个贴心的小助手,把繁杂的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
比如说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重点笔记里会把教育心理学那些让人头疼的理论,像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清楚地列出来。
你看,就像整理一堆乱麻一样,重点笔记把那些重要的概念、阶段、特点,一条一条给你捋顺了。
这可比自己在那瞎琢磨有效率多了。
再说说综合素质这科,重点笔记会着重标记那些容易混淆的教育法律法规。
我记得有次小李备考的时候,就总是分不清各种法律里关于教师权利和义务的条款。
有了重点笔记就不一样了,就像有了一个指南针,直接指向关键内容,什么里规定的教师的权利义务,一目了然。
学科知识这一块更是如此。
我邻居小张考数学的中学教资,那些复杂的数学定理和教学方法,在重点笔记里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就好比厨师做菜,重点笔记把食材(知识点)都给你切好、配好,你只需要按照步骤烹饪(学习)就好了。
你可能会想,重点笔记是不是把所有内容都简化得没深度了?错啦!它是把重点提炼出来,然后还会有一些经典的例题帮助你理解。
就像学游泳,光知道理论可不行,重点笔记里的例题就是让你下水实践的机会。
还有啊,重点笔记对于那些记忆性的知识点,就像历史、地理这些学科知识里的内容,会给出巧妙的记忆方法。
我有个同学备考的时候,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老是记混。
重点笔记里用一些有趣的口诀,就像给这些知识穿上了一件容易辨认的衣服,一下子就记住了。
重点笔记在简答题方面也很厉害。
它会把可能考到的简答题按照重要程度排列。
这感觉就像你在考试的时候,有个小抄(当然这只是个比喻,考试可不能作弊哦),上面都是最可能考到的答案。
对于材料分析题,重点笔记会教你如何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就像侦探破案一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试卷1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试卷10(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迁移的作用中,共同要素说强调的是( )。
A.训练B.两种情境中的共同要素√C.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D.对各要素间的整体关系的理解解析:共同要素说强调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因此,本题选B。
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A.相当有限B.没有限度C.较大D.7±2个组块√解析:短时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实验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在7±2个组块,即5—9个组块。
3.一个人离我们越远,其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越小,可是我们认为她的身高没变,这符合知觉的( )。
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结构恒常性解析: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即知觉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其中,大小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其知觉映像仍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征。
题干所述符合大小恒常性的特征,故答案选A。
4.关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越强,工作效率越高B.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动机越弱,工作效率越高C.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中等,工作效率最佳√D.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越弱,工作效率越低解析: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
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但最佳动机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同时还指出,最佳动机水平与工作难度密切相关: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中等难度的任务中,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和技能。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描述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理论。
根据该理论,儿童经历一系列的认知阶段,从简单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到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
3.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注意力是指个体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和关注力的能力。
了解知觉和注意力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智力和智力测试:智力是个体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测试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以评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潜力。
5.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内在需求。
理解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
6.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关注学习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7.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学习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记忆是保存和回忆所学内容的能力。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
8.教育评估和测量:教育评估和测量是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水平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9.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10.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特殊教育是为这些学生提供特殊支持和教育服务的领域。
了解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支持这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中学生心理健康十项标准:①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
②能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③情绪基本稳定,对事物反应敏捷,心境持久地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
④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与中学生的角色身份相称。
⑤人格逐渐完整,能客观地评价个人及外界,意志坚强,言行一致。
⑥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热爱集体,有浓厚的社会交往欲。
⑦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⑧有一定的安全感,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逆反状态。
⑨心理符合其年龄水平,自居及定向能力强,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可能性之间的距离是可望而又可即的。
⑩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能够高效率地学习,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行为有如下特征①中学生应当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
他们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
②中学生是有朋友的。
他们乐于和别人交往,并且能和同学、教师、友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持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友爱等,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嫉妒、怀疑、畏惧等。
③中学生对于他自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能进而高兴地接受自己。
他们能努力发展自己,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正确对待,不怨天尤人,不自寻苦恼。
④中学生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现实环境进行客观的正确的观察,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
总之,中学生是高高兴兴地学习、工作、生活的;是有自己友伴,并乐于和别人交往的;是能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是能客观地认识世界并能有效地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的。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建议:1、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在咱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教育心理学可是个相当重要的存在。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理解教育和学习过程的大门。
先来说说“学习动机”这个知识点。
这就好比是汽车的引擎,要是没有强大的动机,学习这辆车可就跑不起来或者跑不快啦。
比如说,我有个小表弟,他特别喜欢恐龙。
为了能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他主动去读各种科普书籍,看纪录片,还缠着大人给他买恐龙模型。
这强大的对恐龙的热爱,就是他的学习动机。
他为了能成为小伙伴中的“恐龙专家”,那学习的劲头可足了!这就告诉我们,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连时,就能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机。
再讲讲“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这个理论就像是给孩子们的心智成长画了一幅地图。
就像我邻居家的小女孩,一开始她数数总是数不对,做简单的算术题也很吃力。
但随着年龄增长,她的思维能力逐渐提升,能理解更复杂的数学概念了。
这就是因为她从一个认知阶段发展到了另一个阶段。
还有“记忆策略”也很有意思。
你知道吗,咱们的记忆就像一个大仓库,但如果没有好的整理方法,东西就会乱七八糟堆在那里,想用的时候找不到。
比如说背单词,死记硬背效果往往不好。
但如果用联想、分类、编故事这些方法,就能记得又快又牢。
我自己就试过,把一组毫无关联的单词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结果过了很久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学习迁移”也是个重要的点。
这就像是学会了骑自行车,再去学摩托车就会容易一些。
我有个同学,他学了弹钢琴,后来学电子琴的时候就特别快,因为很多乐理知识和指法技巧都是相通的。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
想象一下,遇到一个难题就像面前有一个大迷宫,得找到正确的出路。
这时候,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就很关键。
比如说,做一道数学难题,常规方法走不通,就得换个角度思考。
我有一次参加数学竞赛,有道题卡了好久,后来我突发奇想,用了一个之前从没试过的方法,居然就做出来了。
“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方面更是得重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冷球蛋白出现沉淀时的温度是()。
A.20℃B.56℃C.4℃D.37℃E.25℃【答案】 C2、患者女,25岁。
阵发性头痛1年,体位改变时促发症状发生。
血压180/140mmHg,无高血压家族史。
怀疑为嗜铬细胞瘤。
实验室检查应主要检查()。
A.血清谷丙转氨酶B.血或尿液儿茶酚胺C.血清丙酮酸D.尿液淀粉酶E.血清淀粉酶【答案】 B3、被看作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B.夸美纽斯C.康德D.杜威【答案】 D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文化D.学校的制度文化【答案】 A5、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泰勒C.裴斯泰洛齐D.斯塔弗尔比姆【答案】 B6、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人评价、过程评价和()。
A.内容评价B.目标评价C.模式评价D.成果评价【答案】 D7、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B.活动定向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答案】 B8、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答案】 C9、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答案】 A10、标记蛋白质巯基的活化生物素是()。
A.BNHSB.RNAC.MPBD.BGHZE.光敏生物素【答案】 C11、在常用的集中班级管理模式中,源于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管理模式的是()。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 D12、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B.程序教学C.个别化教学D.接受学习【答案】 D13、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A.制定课程标准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答案】 C14、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现代教育与现代政治的结合B.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化的结合C.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D.现代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答案】 C15、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
2012陕西中学教育学考试小抄4页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即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一.教育的产生五种学说: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是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性)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与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从根本上否认了人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的需要,教1、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性和意识性、3.心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从三个方面理解。
1.教育学属于社会科学,但由于育就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机体的结构、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孟禄。
认为恩教育就是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所以,它又有人文科学的特点。
2.教育学属事实上,人的生存和发展是无法脱离社会的,离开社会,人也就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主要表无意识模仿,,模仿是教育的起源。
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
于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学科。
3.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教法获得其发展的社会条件。
因此,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现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是人类赖以发展的4.劳动起源说、5.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我国学者叶澜等人)。
育理论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一门教学科目。
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物质基础,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二.教育的发展三个阶段: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理性。
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客观上需要每个人遵守并维护社会要求,约着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个体身心发展(一)原始教育阶段(特点:教育没有从人类的诸多活动中分离出来1. 意义: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2. 有助于掌握教育理论从这一意义上讲,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
高级中学教育心理学考题汇总
高级中学教育心理学考题汇总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A.学生的学习兴趣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D.教师的社会地位答案:D[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底子意天良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彼此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单项选择题2、小儿发生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胎儿时期从母体获得的铁量缺乏B.低铁食品喂养而未及时添加辅食C.儿童开展发育快,所需铁量相对增加D.胃肠道吸收不良E.出血性疾病导致慢性掉血答案:B[ 常识点]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暗示及辅助查抄单项选择题3、近年来,随着我国承办各种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增多,我国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及社会工作者都意识到志愿者专业打点的重要性。
以下对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志愿者参与志愿效劳的方式与类型越来越多元化B.志愿者在奉献时间、常识和技能时,更重视自我的收获C.志愿者机构的专业打点有利于更好地鼓励志愿者的效劳意愿D.社会越来越存眷志愿效劳所带来的负面效果答案:C志愿者需要专业打点,理由有如下几方面:<1>许多志愿效劳机构的志愿工作越来越多,加上受到当局或社会赞助者对其产出的等待压力,使得机构对志愿者的打点趋于严格,以确保他们不会无视与机构签订的合约,并期望不竭提升机构的效率和效益,因而需要运用打点常识和技巧加以经营。
<2>社会越来越存眷志愿效劳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这也迫使社会效劳机构加强打点那些由志愿者提供效劳的方案。
<3>志愿者在奉献时间、常识和技能时,更重视自我的收获。
<4>志愿者参与志愿效劳的方式与类型越来越多元化。
应选C。
单项选择题4、以下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A.对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分类B.说明学习的过程C.说明有效学习的环境D.揭示学习成果的性质答案:C[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底子任务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鼎新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那么,而非揭示学习成果的性质。
心理手抄报的内容资料
心理手抄报的内容资料心理手抄报是一种用来展示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的资料,它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图表等形式来传达信息,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工具。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心理手抄报的内容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知识。
1. 心理健康常识。
心理健康常识是指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心理健康的定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等内容。
在心理手抄报中,可以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片来呈现这些知识,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知识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可以通过心理手抄报来展示。
比如,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展示认知过程,用案例的形式展示情绪管理技巧,用图片的形式展示人格特点等,让人们通过视觉和文字的双重感知来学习心理学知识。
3.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手抄报也可以用来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比如心理疾病的预防、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心理咨询的渠道等。
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和专家的建议来呈现这些知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 心理健康小常识。
除了一些基础的心理知识外,心理手抄报还可以包含一些有趣的心理健康小常识,比如笑的好处、快乐的秘诀、压力释放的方法等。
这些小常识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来呈现,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5. 心理健康宣传。
心理手抄报还可以用来宣传心理健康活动和资源,比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心理咨询服务等。
可以通过海报、宣传单等形式来展示这些信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心理健康的建设中来。
总之,心理手抄报是一种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工具,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内容资料,让人们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
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心理手抄报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素养,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练习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练习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考试用书D.教科书【答案】 B2. 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实验法【答案】 C3.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阶级性【答案】 B4.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化反应正确的是()。
A.不分解葡萄糖B.产生吲哚C.产生H2SD.氧化酶试验阳性E.不分解尿素【答案】 D5.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答案】 B6. 负强化是指()。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C.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D.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答案】 C7. 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答案】 B8.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泰勒C.裴斯泰洛齐D.斯塔弗尔比姆【答案】 B9. 患者男,30岁。
20天前行肾移植手术,目前体温升高,肾功能降低,少尿,尿中白细胞增多。
A.血型抗原B.HLA抗原C.同种型抗原D.超抗原E.异嗜性抗原【答案】 B10. 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
A.社会文化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C.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生产力【答案】 D11. 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 。
A.温故而知新B.学而时习之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书山有路勤为径【答案】 A12. 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育德B.促智C.育美D.健体【答案】 C13. 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心理手抄报的内容资料
心理手抄报的内容资料心理是人类思想活动的总和,是人脑的高级功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对自身活动的反映。
心理手抄报是一种以手工制作为主要特点的资料整理形式,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将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案例、资料等内容进行整理和展示,以便于学习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
心理手抄报的内容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其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
在心理手抄报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形式,将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和展示,让学习者对心理学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2. 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是指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则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正常状态。
在心理手抄报中,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并提供相关的病例分析和治疗方法。
同时,也可以介绍一些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如放松方法、情绪管理等内容。
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在教育、医学、管理、社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心理手抄报中,可以介绍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临床心理学在治疗中的应用等,让学习者了解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4. 心理学名人和经典实验。
心理学领域有许多杰出的学者和重要的实验成果,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等。
在心理手抄报中,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及其代表作,以及一些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学习者了解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和成就。
总之,心理手抄报的内容资料应该全面、系统地展现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心理学名人和经典实验等内容,让学习者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
希望通过心理手抄报的内容资料,能够激发学习者对心理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心理手抄报简单内容(一)
心理手抄报简单内容(一)心理手抄报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学科。
•它关注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并探索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2. 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它为生活中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
•心理学在教育、职业发展和健康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个人成长有着积极影响。
3. 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症: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喜悦、自我否定等。
•焦虑症:持续的紧张和担忧感、恐慌发作、强迫行为等。
•妄想症:妄想、幻觉、失去与现实的联系等。
•强迫症:不断重复某些行为或思维、强烈的焦虑情绪等。
4. 如何保持良好心理健康?•与他人交流: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会放松:尝试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
•寻求支持: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恰当的指导和治疗。
5. 心理学的发展与趋势•正向心理学:提倡积极正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个人的幸福感和成长。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过程的异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网络心理学:关注网络时代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方法。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通过脑科学研究,深入探索心理过程的神经基础。
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关注心理健康,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手抄报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心理启示和指导。
6. 心理学与教育•学习动机: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育儿心理学: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和关怀。
7. 心理学与职业发展•职业选择: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出更适合的职业选择。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手抄全学习知识重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手抄全知识点小栗子2013-01-06 22:05:30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山东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小抄
2008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部分)资料小抄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4、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5、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新趋势?(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由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转化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6、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2)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
7、俄国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教育心理学》。
8、发展阶段: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
9、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特点:(1)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
A。
B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和M。
B加梅佐的《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2)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最有代表的两个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
(3)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0、中国心理学的起源:孔孟荀墨等。
中国的心理学是在清末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整理:遥远的音阶我花了一周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出来的,这些都是书中的精华。
愿此资料能助所有中学老师考试一臂之力!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紧密结合的产物。
定义: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的活动规律。
“学与教”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桑代克: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尊定者。
五要素”和“三过程”学说:五要素:①学生,它是学习的主体因素②教师,它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③教学内容,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主要住处信息④教学媒体,它是学教内容的载体及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
三过程: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1.学习心理学 2.教学心理学 3.学校心理学 4.学科心理学 5.教育社会心理学 6.教师心理学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完形主义代表:考夫卡)它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相关的心理现象、心理事实及其规律的知识学问体系。
态度:实事求是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的学科。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三.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共同点:关心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道德品质的发展等。
不同点: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现象中宏观性问题,如教学本质、目的、制度、原则、方法、管理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活动中比较具体的微观性问题。
四.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新趋势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孕育和积累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拍拉图、亚里士多德。
3、夸美纽斯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4、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
他建立了“四段论”它率先提出教师是人类的一种神圣职业。
5、1792年世界上第一所培养教师的专门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成立二.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和历史发展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冯特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科学正式创立。
教育心理学独立于20世纪初期。
标志是美国著名学者桑代克1930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才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真正标志。
桑代克是世界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发)代表:杜威的“芝加哥实验”、贾德的迁移实验、维果斯基、聂恰耶夫、鲁宾斯坦。
3、成熟、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代表:斯金纳、布鲁纳、罗杰斯、赞科夫。
主要标志是:(1)研究内容日益集中,学科体系逐步稳定。
形成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双峰对峙”的发展格局。
(2)理论观点之间的分歧日趋缩小,相互融合吸收。
(3)更加重视结合教育实际,积极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4)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的研究异军突起。
三、当前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1、从研究主题有四个趋势(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2、从理论范式来看当前教育心理学已经向认知心理学发展。
3、从研究重点看,从实验研究向教育现场实验研究以及教育促进研究发展。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程序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变量1、客观刺激变量=自变量。
常见的类型:外部刺激、被试的特点和环境因素。
2、反应变量=因变量。
3、无关变量的控制三、教育心理学常用的技术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2、实验法。
3、测量法。
4、调查法。
5、经验总结法。
6、教育行动研究。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地程序。
1、选择和确立选题;2、文献综述;3、形成假设;4、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5、资料的收集和整理;6、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与特点(一)心理发展实质。
广义:终身发展。
狭义:出生到成年,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心理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加,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
人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
推动心理发展研究的力量,首先来自社会实践。
人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四个方面。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4、差异性(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牲1、少年期(初中阶段)特点:(1)初中生在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成人感,但由于心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心理上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2)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水平还较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初中生辨证思维开始萌芽,使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4)初中生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5)由于身体外形的变化,(6)初中生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7)初中生道德行为更加自觉,2、青年初期(高中阶段)(四)心理发展中几个重要问1、学习准备问题。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学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包括:横向准备和纵向准备。
2、关键期问题。
由奥地利习性学家罗伦茨首先提出。
3、终身发展问题。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与环境)遗传决定论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2.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
3.教育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二节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一、自然成熟说。
代表:格塞尔,其著名实验“双生子爬梯”二、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一)本质。
人类的认识起源于主体本身的活动操作。
活动操作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
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实现对客体的适应。
图式:反应模式或认知结构,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
(三)心理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2、前运算阶段(2~7岁)(1)思维的不可逆转性的刻板性。
思维的不可逆转性即思维只能向前推理,不能向后退(2)自我中心化特征,表现不为非作歹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掌握4、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以命题的形式进行运算,形式运算属于人类最高级的思维,形式逻辑等抽象思维水平是一个人智慧聪明程度的主要标志。
(四)新皮亚杰主义。
皮亚杰强调心理发展的结构论,而新皮亚杰主义者主张的是建构论。
(五)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概念:学生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他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指出人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个性因素和社会实践活动因素的制约。
四、儿童心理理论。
1、理论论。
2、模拟论。
3、模块论第三节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一)定义:个性是指人在遗传与后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集中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和人格倾向性等方面的差异。
教育者认识和理解学生的个性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二)人格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既受到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主要有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它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
它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三个阶段。
第五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认知方式差异。
它表现为一个人习惯采取什么方式对外界事物进行认识,没有好坏的区分。
学生之间的认认识差异主要表现在: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代表:威特金)2、沉思型与冲动型(代表:卡根)3、辐合型与发散型(代表:吉尔福德)(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来衡量。
智商呈常态分布。
2、智力量表。
(1)斯坦福—比纳量表: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对比奈—西蒙量表的修订。
1986年第四次修订,量表包含15个分测验,评定4个认知领域:言语推理、抽象/视觉推理、数量推理和短时记忆。
(2)韦氏智力量表:包括:学前儿童、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
包含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
智力的差异分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两类。
3、智力的性别差异:(1)在整体上没有差异,只是男性的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2)在智力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识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确良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手段。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性格的定义: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有好坏之分(二)学生的性格差异。
1、性格特征差异。
包括:性格的现实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2、性格类型差异。
代表:荣格。
它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最先提出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依据一个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分:独立性和顺从型(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问题的一般概述一、学习的概念。
广义: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次广义:专指人类的学习。
狭义:指在校生的学习二、学习的类型。
索里把学习类型分为五种:联想性学习、尝试学习、模仿性学习、顿悟性学习及含有推理的学习。
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
奥苏泊尔: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安德森: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梅耶:语义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