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根底,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刻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渐形成连贯的情境、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觉的过程。

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援助了学生累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制造的根底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开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整个探究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究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渐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里主要通过学生商量、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

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拟抽象,学生并不简单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觉,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然后让学生依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拟,发觉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觉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究、发觉、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

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比照,致使一局部学生在运用时出现模糊现象。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6篇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6篇

加法的运算律教案6篇加法的运算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课一、目标导学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2、你能列出算式吗?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425+14+18675+168+25环节三、合作探究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四、达标训练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3、p20做一做1、2加法的运算律教案篇2【教案准备】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教案过程】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通用7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学生具备了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的经验。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在追问中明晰算理。

1.在情境中迁移旧知,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是激励与唤醒。

在设计本节课时,仍创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生活情境,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延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现的四个数很有特点,在学生列出算式“115+132+118+85”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让其独立计算,因为学生具备脱式计算的能力,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采取适当的算法进行计算。

2.在汇报交流中共享算法,观察对比实现算法优化。

算法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算法的优化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优化。

因此,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之后,着力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种算法,借助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的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学生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感受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从而实现算法优化。

3.在追问中明晰算理,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要抓住其本质,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据此,在交流算法时,重点让学生说清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突出了算法背后的运算定律支撑,体现了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优秀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优秀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优秀的教学反思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优秀的教学反思1《加法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经过讨论,观察推断,发现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一直在尝试让学生自己学自己讲,小组合作探究,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

两个运算定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2、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是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合作,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3、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理解和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运算定律(字母表达式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良好。

4、因为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有些欠缺,对于加法的运算定律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

课堂上因为学生展示、学生讨论,时间的分配和把握就显得不够合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优秀的教学反思2小学阶段的数学总复习,我本着每天复习内容少而精的原则,把所要复习的内容理解透掌握好。

本课我只设计了两个环节,(1)复习运算定律,(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复习运算定律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表示运算定律,为下一步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

在总复习时不能满足于掌握常见的五个运算定律,要加以引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我改变以往的做法,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让学生自己自编或搜集简便运算的题目。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5篇)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5篇)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执教了《加法运算律》这节课,自己感觉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有点失败,首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没有理解透彻;其次在设计课时,过于贪多,以至于学生对于两个运算律的理解都不是很清晰,出现了课堂上老师过多的引导学生,让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变成了老师为主导,学生辅助的现象;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加法交换律的探究时出现举例子单一时,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却没有及时处理,选择了一带而过,这也是我后面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在对于本节课数学交流时,孟老师告诉我们备课之前应该熟悉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与课本教材连接起来,并让我明白了,吃不透教材就会出现内容偏差的问题,而且孟老师的一句话也是我现在反思的关键,你有没有尝试先讲加法结合律,我给出的回答是没有,但是我开始是这样设计的,因为担心结合律中往往与交换律一起运用,所以放弃了这个设计;孟老师说上课不能害怕出错,这样教师本身是不能成长的,学生学起来也会很累。

数学交流后,自己深刻的认识了错误,却也演变成了后期的迷茫,甚至对自己的怀疑,在经过下午与方老师,菲菲,丽娟的分别对话中,我感觉我还需要深刻反思一下自己,找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不能一门心思的只考虑给自己设计的这节课找理由。

最后,也就是现在因为儿子的起夜让我瞬间顿悟了,原来问题出在了“逃避”这里,我只考虑到了我要先讲加法结合律学生会出现的问题,为了避免麻烦我选择了“逃避”,孟老师的那句:孩子出错很正常,如果能够很好的运用会成为很好的“活教材”,我自己也在这里捋教材,发现其实先讲加法结合律,思路也很明确了。

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与交流,让我深刻认识了我本身的一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的改进自己,让自己能够成长起来。

我相信再遇到困难也不会用“逃避”的心态面对,因为这真是害人害己,以上是我对今天“加法运算律”课授课的反思。

第二篇: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孩子们刚学完四则运算,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引言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运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法的学习是学生练习运算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加法运算定律是指加法运算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性质。

本文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 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 掌握加法运算的运算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律 - 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 加法运算的交换律 3. 加法运算的结合律 4. 加法运算的零元素律 5.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小组合作和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在课前的预习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定义和性质并不清楚。

因此,在本次课堂讲解中,我首先对加法运算的定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通过具体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但是,仅仅依靠讲解往往效果有限,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下次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和游戏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其次,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我侧重于讲解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并且通过例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然而,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下次教学中,我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本节课中的小组合作环节设计不够充分。

在小组合作环节中,学生应该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_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7、18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率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经历质疑、猜想、例证、观察、交流、归纳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率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归纳方法、推理方法,初步渗透代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运算率,体验运算率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呈现问题师:老师来做一个小调查:喜欢骑自行车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师:这么多啊!你们知道吗,骑车也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有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获得信息问:从这幅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得到的信息(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同时出示线段图3、提出问题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解决问题问:你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1、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km)请学生说说思路,并演示过程。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三篇)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三篇)

《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总结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三篇)《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总结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篇一1、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进展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才能,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课件。

1、开门见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算律”。

2、看:〔运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指什么?那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3、想想,今天会研究哪一种运算的规律?为什么先研究加法?〔一年级先认识加法〕从几步计算研究?〔一步〕4、好,我们就从简单的入手,先研究简单的,再研究复杂的,好吗?〔一〕、研究加法交换律。

1、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

仔细看图,你能提一个最简单的用加法计算的一步问题吗?预设: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2、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怎样列式?28+17=45〔人〕17+28=45〔人〕17+23=40〔人〕23+17=40(人)观察第一组两个算式,你发现什么?引导板书:28+17=17+28那第二组两个算式呢?板书:17+23=23+173、引发猜测,举例验证。

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既然是猜测就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板书:猜测验证〕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举例验证猜测。

学生写等式。

交流算式,初步感知规律。

4、观察等式,发现规律。

问:观察这些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结: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引导学生探究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①老师提出: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同桌讨论。

汇报:预设1:我们用数字〔文字〕表示2:我们用符号表示3:我们用字母表示②比拟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拟简洁。

出示板书:a+b=b+a指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

〔板书〕想一想,以前学习中什么地方用过它?引入:简单的研究过了,下面我们要研究略微复杂一点的,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呢?〔二〕研究加法结合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 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 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教案与反思

1加法运算定律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3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4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教材第17~18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含义。

2.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导入故事《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7(个)4+3=7(个)3+4=4+32.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那三个数呢?二、学习新课1.加法交换律。

出示教材第17页例1情境图。

(1)仔细读题,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数学问题?明确:①已知条件:李叔叔上午骑行了40km,下午骑行了56km。

②所求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2)你会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所要解答的数学问题吗?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发言。

①上午骑行的路程+下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②下午骑行的路程+上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3)如何列式解答?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名汇报。

板书:40+56=96(千米)教师引导:“40+56”是用上午骑的40千米加上下午骑的56千米。

追问: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板书:56+40=96(千米)教师引导:“56+40”是用下午骑的56千米加上上午骑的40千米。

(4)仔细观察一下,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40和56,和都是96;而不同点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因为40+56=96,56+40=96,所以40+56=56+40。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是基本的算法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

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

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推荐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推荐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呢?有什么感受?李叔叔和你们一样也喜欢旅行,他提倡环保,决定骑自行车去旅行一周,请看(出示2)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你从场景中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学生列式:40+56=96(千米)或56+40=96(千米)。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40+56是用上午骑的路程加上下午骑的路程,“56+40”呢?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路程和下午骑的路程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

(屏示等式:40+56= 56+40)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举出的等式:)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省略号。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其实这个规律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板书)中一个重要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板书)请看(出示3)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交换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4.用字母表示交换律:刚才大家想出的等式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加法交换律表示出来,而且比语言叙述更简洁。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8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8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8篇对于学校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肯定的抽象性。

好在同学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关心同学把这些零散的感性熟悉上升为理性熟悉。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学问的理解与应用。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表达了数学教学回来社会、回来生活的愿望。

因此,领悟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学问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同学的生活阅历,关心同学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独特化的学问意义。

进而,凭借学问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留意表达算法多样化、独特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育同学敏捷、合理选择算法的力量。

对于学校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肯定的敏捷性,对于数学力量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育和进展同学思维的敏捷性供应了极好的机会。

教学时,要留意让同学探究、尝试,让同学沟通、质疑。

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同学探究时,认真观看,仔细揣摩同学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赐予适度启发,当同学沟通时,耐烦倾听,洞悉同学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关心同学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篇2:《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新学问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学问又可以促进同学,更深化熟悉原来学过的学问和方法。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到处有数学,用同学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在同学沟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教学中,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同学熟识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同学通过观看、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然后让同学依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觉规律,并表达所发觉的规律然后让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引言加法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有着简单、直观的特点。

在教学中,加法运算定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然而,过去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加法运算定律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既要体现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的教学目标存在以下问题:1.目标过于简单,只注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忽视了学生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2.目标过于单一,只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提升,缺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调整教学目标,使其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2.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背后原理,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学生能够合作、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的核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目前的教学内容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知识点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

2.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脱节,学生难以理解其实际应用意义。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使其更加有机整合,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

具体而言,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归纳律的介绍和解释。

2.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物品等生活场景中的加法运算应用。

3.加法运算定律的扩展应用,如多位数的加法运算和逆运算的介绍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公开课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教
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