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合集下载

社区基层群众自治实施方案

社区基层群众自治实施方案

社区基层群众自治实施方案

社区基层群众自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社区事务,充分发挥群众的主

体作用,实现社区民主自治、法治自治、依法自治。为了推动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的深入实施,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

1.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由社区居民自行选举产生,代表居民利益,负责协调

社区内部事务,推动社区自治。

2.建立社区自治协商机制,通过定期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形成共识,推动社区自治事务。

3.建立社区自治监督机制,设立社区监督委员会,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成

员履行职责,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社区自治能力。

1.开展社区自治能力培训,组织社区干部及居民代表参加自治理论、法律法规、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其自治能力。

2.建立社区自治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社区事务信息,接受居民监督,增强

社区自治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鼓励社区自治创新,支持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公益事业、社区

建设等,激发社区自治活力。

三、加强社区自治法治建设。

1.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法规制度,制定社区自治章程、自治规定,明确社区自治

的范围、程序和方式,规范社区自治行为。

2.加强社区自治法律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引导居民依法行

使自治权利,增强法治意识。

3.完善社区自治纠纷解决机制,建立社区自治纠纷调解委员会,及时有效解决

社区内部纠纷,维护社区稳定。

四、促进社区自治与政府治理有效衔接。

1.建立社区自治与政府治理协调机制,加强社区自治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

形成自治与治理合力。

群众自治制度的保障措施

群众自治制度的保障措施

群众自治制度的保障措施

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在社会管理中,通过赋予群众自主权利和参与权利,让他们对社会事务有更多发言权和决策权的一种制度。为了确保群众自治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一些保障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保障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和保障群众的自治权利,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群众自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次,加强群众自治的组织建设是保障措施中的另一重要环节。在社区、村庄等基层组织中,建立健全的自治组织,并配备专职人员,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协助群众开展自治活动,确保群众自治的顺利进行。

第三,加大对群众自治的宣传力度也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通过广泛宣传群众自治的理念和目标,增强群众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群众自治制度的实施,形成社会共识。

第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保障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环节。监督机制可以包括专门的监督机构,如社会组织、媒体等,也可以包括群众的自我监督。通过监督,可以确保群众自治活动的公正、透明和规范进行,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第五,加强培训和教育也是保障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治能力和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

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

最后,加强与群众自治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经验总结,也是保障措施之一。通过研究和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为群众自治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不断完善和提升群众自治制度的保障措施。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群众自治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群众自治的组织建设、加大对群众自治的宣传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学术研究和经验总结等多项措施的综合配合。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群众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促进社会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特点和完善途径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特点和完善途径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特点和完善途径》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概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特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途径•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展望•参考文献

目录

01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概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

定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广泛性、直接性、民主性和自治性的特点。它依靠群众的力量,由群众参与决策和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特点

定义与特点

历史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广泛、直接、有效的政治参与途径。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和能力,增强了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推动了社会治理创新,它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

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02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特点

广泛性是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涵盖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影响力。

这种制度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充分表达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也能够广泛吸纳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决策。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

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我国政治制度中农村、城市居民

社区等基层组织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他们通过议事决策、管理公共事

务等行为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自主的、富有活力的地方自治形式。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得到

加强和完善,为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推进:

一、加强法治和规范化建设。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先要依法理顿地

推进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组织的合法性,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合法性,确保基层

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制定管理办法,执行自治决议,行使自治权力。要规范基层自治管理行为,促进业务公开、公平、公正,保证每一个公民的公民权利。

二、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水平。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仅需

要依法行政,更需要提高基层干部思想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基层群

众自治组织基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对自治

组织负责人和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保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合法权益。权益神圣不容侵犯。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社会治理和民主建设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围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性、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一、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制度的重要实践形式。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也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

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基层自治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健全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可以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

社会发展和进步。

目前,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发展。一是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基层组织设置和权限不够清晰。当前,一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

法律地位和职能权限不够明确,导致其在实践中的作用不够充分。二是参与层次不够广泛,基层居民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不高。当前,一些基层居民群众对基层自治还存在一

些疑虑和不理解,缺乏积极的参与意识。三是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基层自治组织的内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前言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

层民主的基础。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始终是人民政府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制度、加强基层管理、促进群众自治、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如何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居民通过自治组织和代

表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实行自治、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制度

安排。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群众自主管理:基层自治组织的成

员自主管理公共事务,制定决策和规章制度。 2. 党的领导:基层自

治组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 3.

民主决策:自治组织成员通过代表会议等途径进行决策,实现基层民主。 4. 法制建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法制体系,遵

守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基层自治的

实践与发展水平不同,存在自治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活动实践等方

面的不足。 2. 一些基层服务事项,没有建立规范的管理程序,或是

规范程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基层群众自治的规章制度存在缺失、不

完备等问题。 3. 基层自治实践和建设面临的财政资金和人才资源的

不足,给基层群众自治的运作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

一些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保障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基层群众自治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细则,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

从三个方面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从三个方面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市县论坛

Chinese Cadres Tribune 93

2021.11

群力的“最大值”。具体而言,一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兼顾好各方面利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在基层应急管理中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志愿者信息库,特别是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组建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宣传,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应急安全意识和识险避险能力。

必须建立完善工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作为基层县市,首先,明确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工作流程,做好预防与应急准备的标准化建设,完善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机制,制订基层单位值班工作标准,各类应急预案编制、演练指南、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意见、应急物资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其次,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整合应急管理、气象、公安、水利、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有关单位资源,实现应急信息资源对接共享,形成应急管理“一张网”调度指挥信息保障体系。建立资源共享、调度补偿等工作制度,加强动态管理,保障减灾救灾工作需要,推动应急物资保障资源共享和供需衔接。最后,抓好工作落

实,在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上建立督促检查工作机制,以促进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督查,倾听群众的呼声与建议,可以及时了解决策落实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让工作形成闭环,一项一项地落实到位,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关于深化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的实施方案(精选)

关于深化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的实施方案(精选)

关于深化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的实施方

为贯彻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基层民主自治,把我区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求。根据中共#市#区委、#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现就进一步深化我区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工作目标

以深化院落自治为抓手,以完善民情议事会制度为突破,通过延伸政府管理末端,使社区居民自治范围进一步扩大;积极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逐步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相关组织的工作关系;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鼓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黉门街”、“长寿苑”模式,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新型社区居民自治模式。

二、具体措施

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架构

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社区议事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工作机制。居民自治组织主要由居民会议、社区民情议事会、居民委员会构成。

1、居民会议。居民会议是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民依法实现民主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讨论决定本社区重大事务及发展计划;审议居民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报告;制定和修订居民公约、居民自治章程;讨论决定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事务和居民委员会的重点工作;监督社区民情议事会、居民委员会工作。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模板范文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模板范文

摘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本文旨在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发展历程和实践成果,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发展。

一、引言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支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基层群众自治

制度的初步建立。

2. 改革开放时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法律层面得到确认,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3. 21世纪初: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成为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4. 新时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成果

1. 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使人民群众能够依法直接参与基层公

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有效解决了基层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

织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促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基层民

主决策机制,加强基层民主监督,推动基层民主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

3.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协商民主机

制,拓宽基层协商民主渠道,提高基层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效果。

4.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

理,提高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5.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服

务设施和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6.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

制,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方式,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7.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基层民主监督制

度,拓宽基层民主监督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

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

中共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

扩展资料: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要从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化开始。也就是说,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过程中,不仅要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尊重人民群众的自治意愿。

而且自身也要按照民主原则办事,基层党组织首先要获得群众的信任,然后才能领导群众实行良好的自治,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样就要求实行基层党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方面的民主化。

应当深入到所有的社区、社会组织或者是社会团体,凡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人民群众都应当获得充分的机会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表达自己的合理的利益诉求,并参与各项民主决策。

群众基层自治制度

群众基层自治制度

群众基层自治制度

群众基层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国基层组织中,通过群众自身的参与、管理、监督,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基层自治的一种组织形式。这一制度旨在加强基层组织的自我管理和服务,促进群众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形成协调有序的社会治理体系。

群众基层自治制度的特点和关键要素包括:

群众参与:群众自治制度强调广泛的群众参与。通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推动基层事务由“代管”向“自治”转变。

民主决策:强调在基层事务的决策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协商、讨论和表决,实现民主决策。这有助于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满足群众的多样需求。

法治与德治结合:在基层自治中,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要依法办事,又要注重培养群众的文明素质和自治意识。通过法规制度的建立,推动德治与法治相互促进,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

权责清晰:群众基层自治制度要求在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上明确清晰,确保权责对等。通过规范的制度,确保各项事务能够有序推

进,避免权力过分集中或不负责任的情况发生。

依法治理:群众自治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各项自治决策和行为都应符合法律法规,确保基层组织的自治不违反法律,有法可依。

社会治理创新:群众基层自治制度鼓励社会治理的创新,包括基层治理机制的灵活调整、自治模式的创新等,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

群众基层自治制度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促进民主决策、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动社区和村庄的良性发展,实现基层自治的良性循环。

简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简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简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内容。村委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现状及完善途径

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现状及完善途径

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现状及完善途径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层群众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党的政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写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层群众自治的高度重视。这一意义重大的舉措将加快我国民主化的进程,推动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层民主自治体系逐步形成。民主自治体系主要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以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三部分,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一)村民自制制度的建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广大的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障这种经济上的自主权利,广西罗城、宜山两县的农村村民自发地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组织——村民委员会。到1982年12月,村民委员会得到普遍推广,并被写进宪法。从此,村民委员会确立了其法律地位,并成为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

(二)村民自制制度的发展

1987年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具体、全面地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能、产生方式、组织机构以及村民会议的形式和组织形式。1998年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会议、选举程序以及村务公开等进行了完善。20XX10月在总结二十多年来村民自治经验的基础上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二、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 引言

1.1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基层群众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项基本特征。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根基,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保障。

2. 正文

2.1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年后,我国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设立和运作。随后在1958年,我国开始推行人民公社制度,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步入正轨。在文革时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受到破坏和干扰,导致其发展受到阻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重新重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198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基层自治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随后的几十年里,我国不断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推动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的建设。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为实现民主自治、法治自治和依法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2.2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健全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健全也是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通过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提升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促进基层民主的发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目标,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法治保障,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组织多元化发展,推动基层民主的深入开展。只有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才能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如何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如何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测绘09-2班程波3090508203

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

我认为在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集中体现主要就是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组织。所以我们的群众自治制度的重心也应该是如何加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民主性和公正性上。

目前我国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许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执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居民委员会的任务重而且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一般都有50项之多,有的甚至达上百项。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大多数居民委员会扮演着“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既管公婆打架,又管夫妻离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角色。一些城市基层政权组织把本来不属于居民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都交给居民委员会办理,有的甚至将居民委员会当成其下属机构来对待。所以我们要尽快完善与界定居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将政权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严格区分开来。

二、工作条件差、待遇低。许多地方的居民委员会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固定的办公用房、无必需的办公设备、无必要的活动经费,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委员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认为各级政府应当鼓励与扶持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与改进,让群众自治制度真正的办实事、办好事,真正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没有经济实力,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无法实行居民的自治。大多数居民委员会都是靠出租办公场地或者是街道办事处的拨款来勉强维持日常开支。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加强大家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认识和了解,让所有人都参与起来才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绘09-2班程波3090508203

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

我认为在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集中体现主要就是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组织。所以我们的群众自治制度的重心也应该是如何加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民主性和公正性上。

目前我国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许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执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居民委员会的任务重而且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一般都有50项之多,有的甚至达上百项。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大多数居民委员会扮演着“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既管公婆打架,又管夫妻离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角色。一些城市基层政权组织把本来不属于居民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都交给居民委员会办理,有的甚至将居民委员会当成其下属机构来对待。所以我们要尽快完善与界定居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将政权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严格区分开来。

二、工作条件差、待遇低。许多地方的居民委员会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固定的办公用房、无必需的办公设备、无必要的活动经费,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委员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认为各级政府应当鼓励与扶持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与改进,让群众自治制度真正的办实事、办好事,真正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没有经济实力,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无法实行居民的自治。大多数居民委员会都是靠出租办公场地或者是街道办事处的拨款来勉强维持日常开支。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加强大家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认识和了解,让所有人都参与起来才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办法。

四、干部结构不合理。目前居民委员会的干部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轻人由于不愿意做居民委员会日常事务中那些婆婆妈妈的繁琐事情,一旦有年轻人来居民委员会工作,便立刻成了新闻媒体追逐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应该完善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的选举制度。

当前在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在实际中,有的乡镇政府仍视村民委员会为其当然的下属机构,按照行政管理方式来对待村民委员会,一般都是通过对村民委员会发布各项指令和进行具体的工作指导来领导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这个问题主要是农村居民对自己手中的权利认识不够充分,对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不了解,才会使得村名委员会被当地政府机构所利用。我觉得应该在我国广大农村普及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知识,让每一位农民都知道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有权利行使自己的管理权。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要真正发展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层民主落实好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了,百姓就会心顺气畅,这必将有利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