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变革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 教学实践 \
1 . 9 9 j i s . 6 14 9 . 0 1 2 . 7 0 36 / .sn 17 ~8 X2 1. 50 2
新课 改 下 初 中思 想 品德 的教 学 方 法 和策 略
宋 雪 琴
新 课 程 改 革 提倡 : “ 变 课程 实施 过 于 强调 接 受 ,死记 硬 背 ,机 械 训练 的现 状 ,倡 导学 生 主 动 参 与 ,乐 于 探 改
究, 勤于 动手 ,培 养 学生 搜 集 、处 理信 息 的能 力 ,获取 新 知识 的能力 ,分 析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以及 交 流 与合 作 的能 力 。 ”思 想 品德课 作 为初 中 教学 中十 分 重要 的学科 ,有 利 于培 养学 生 树立 正确 的思想 观 念 ,形成 良好 的人 格 ,对青 少 年正 确 的世 界观 、 价值 观 与人 生观 的树 立 具有 重 要作 用 。传 统 的教 学方 式 中 ,教师 只是 单纯地 讲 解课 本 知识 ,学
如 果课 堂 导入 得 好 ,可 以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营造 和 近 大 自然 , 多接 触 社会 , 了解 外面 的世 界 , 以更 早地 适
谐 的课 堂气氛 。
应环 境 。学 生走 出课堂 ,心 情 轻松 自然 , 没有 压 力 ,学 如 在 教 学 “ 报 三 春 晖 ” 这 一 内容 时 ,其 教 学 重 难
I )故事 导入 法 。故事 伴随 着每 个人 的童 年 时光 ,故 习积 极性 增强 ,学 习效 率提 高 。
事对 于 学 生有 着 很 大 的吸 引力 。在 课 堂开 始 ,可 以给 学 生 讲一 些 与本 节 课 相 关 的小 故事 ,集 中学生 的 注 意力 ,
让学 生 深刻 理 解 知 识 。如 在 教学 “ 发扬 集 体 主 义精 神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1]孙舒和,王坤鹏.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利与弊[J].世纪桥,2011(1).[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王连捷.我国英语网络教学现状研究[J].海南海口: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201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教导学生学习基本道德观念、社会生活法则、为人处世原则、政治思想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除了需要做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的变革外,还需要将增加学生社会经验、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理论知识的凝练与升华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容中,全面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1]。

有了学习兴趣,就算没有外界压力和老师、家长的督促,学生也会自主地去进行学习,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牵引者,学生总是围绕着教师在转,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缺乏对学生主观性和基本思想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激发,利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游戏、生活常识、多媒体、创设情景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各种情绪列举出来,然后请同学在课堂上用表情表现出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然后再通过教导情绪的由来和控制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将“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控制的过程,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面面俱到,小到问题的产生、大到未来发展和重要性的研究,都是由教师进行一一讲解的,学生甚至不要提前预习知识,更不需要额外补充内容,教师自成一体的教学内容已经足以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构建[2]。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

面对新的形势,我认为只有改变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先进的理念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的体现在教学中,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改背景下我认为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

在过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主宰,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学生总是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这就意味着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源人”转变。

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报以理解、宽容,。

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周围,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亲近学生,学生才能亲近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和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合作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有可能。

2、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平等的位置来看,应该充分相信学生。

师生关系的平等,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一个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为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表现为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4页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4页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开思想品德这门课,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应试教育导向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评价方式问题,更有教师的观念和教法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契机,笔者将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从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情感体验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

把促进学生的思想素养提升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精神需求,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

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道理,教导学生,帮助学生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也允许学生和教师辩论。

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争论,引导学生把不正确的认识暴露出来,并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从而澄清学生的混乱思想,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

让消极因素不再继续滋长,让积极的观念逐步形成,并成为思想的主体,进而培养了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

二、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切实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学。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情感与体验的过程。

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也越来越倍受关注。

众所周知,初中思品课课堂结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法有了很大变化。

教师的角色地位由课堂的“霸主”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管理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

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持、互动的主体、探究的主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第一,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

课堂上,往往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讲授《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曾经在两个教学班做过对比。

第一个班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反应平平。

第二个班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看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资料,结果这个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课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体会沐浴着新课程的春风,享受着新课程带来的幸福: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的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气氛在愉快的交流中变得亲切自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位,教师的个人意识与素养在整体要求下不断提高。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心存感激,感激之余也有了我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点点体会。

一、坚持以人为本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对于《思想品德》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要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统一。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应首先依据生活的逻辑,即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1.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有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过程中,读的效率是10℅,听的效率是20℅,看的效率是30℅,视听的效率是50℅,讨论的效率是70℅,体验的效率是80℅,教别人的效率是90℅。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倾听各种意见,不断完善已有的文化,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把学习者置身于社会背景中、置身于交流的环境里,从而将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进一步协调统一起来。

2.探究学习的理念: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把学生就业那一年所具备的知识当作一个单位,那么,他们每一个人在一生的劳动生活中,还必须再给自己的精神财富增加五、六个单位,否则他们就会落后于生活,不能顺利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多地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

没有对知识的不断渴求,就不可能有完满的精神生活,即劳动的创造性生活。

3.多元智能理念: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有效产品的能力”,就智力结构而言,他包括: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自然观察力共八种。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标准符合初中生成长的需要,教材内容没有了空洞的说教,而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可以说,新课程改革,让原来死气沉沉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但在激动和欣喜之余,我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时,虽然精彩纷呈,轰轰烈烈,但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下面就我在初中进行教学视导时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慨。

一、“备课”“上课”不一致的教学行为形式化在教学视导时,我曾到一所学校查阅了一位老师的教案,发现这位老师的教案写得非常完美,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位老师教学的实施情况,我随后又请这位老师就他的教案说了一节课,听完,我更感到欣慰,因为他的说课也非常不错。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位老师是如何将他所备所说具体落实到他的课堂教学中的,我就要求这位老师将这节课讲了一次。

我当时是怀着激动和希冀的心情走进这位老师的课堂的。

可是,当我听完这位老师的课后,原来的激动和希冀变成了担忧和失望。

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施可以说几乎与他的教案和说课思路相差很远。

不仅听不到精彩的新课导入,看不到教具的运用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也没有体现出那些教案中所反映的教学方法,更别说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了,只有板书还是按教案中设计来完成的。

课堂教学仍然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来完成的,特别是作为一门思想品德学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都没有很好地完成。

课后我和老师进行了沟通,对我的疑问老师只用三句话回答了我:“备课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教学检查,说课是为了应付我的检查,讲课是为了对付考试。

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只是—个花架子,太浪费教学时间,考试时学生会考就行。

”我哑然了。

我只能感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力的确是太大了。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挑战。

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领会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以使各学科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

那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如何进行教学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转变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不会把学习当做一件苦事,而是会当做一件乐事欣喜接受,对所呈现的知识产生震惊与惊奇,会以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怀着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情绪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实现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发自内心地进行主动学习,而不是在教师与家长的压力下被动学习,这样才能为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先导,将其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占有绝对的控制权,不允许学生打断课堂,师生间的对立关系往往使学生畏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有任何个体行为,只是在机械地配合着教学。

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就需要改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乐于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控制教学、管理学生的教学关系,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尊重与信任,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与教师一起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运用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提倡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跳出传统教学“灌输—训练”的机械化程序化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自主地学习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docx

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docx

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摘要:新课程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强调教学就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老观念,把教学过程的实质变为如何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把课堂教学的活动拓展为讨论、合作,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及社会的不可分割性。

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认识。

新课程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强调教学就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老观念,把教学过程的实质变为如何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把课堂教学的活动拓展为讨论、合作,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及社会的不可分割性。

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认识。

首先,新的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教学是掌握思想品德学科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

不是单纯的认识,更是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是展现人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体验对生命内涵的过程。

其次,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是师生沟通互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就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目的就是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好的相遇,以达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

最后,这种互助合作式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平等的师生对话。

平等的对话,不单是教学的活动方式,也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的表现形式。

对学生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个性的张扬;对教师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待,不单单是关注事物现象,更是要关注现象的实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人类与社会与世界能否和谐共同发展。

一、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 为“用课本教”首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

任何一种课本,特别是国家同意审定的课本,其一般性、普遍性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发展,往往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学情、教情,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该舍的舍去,该加的加上,不能照本宣科。

其次要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感悟-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感悟-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感悟1新教材的设计理念新教材严格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性质和特点,强调教材的思想性,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尽力渗透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创造使优良品德内化的体验形式;形式合理的整体设计,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综合性。

新教材尊重学生的道德心理发展状况,一句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设计教材。

内容阐述方式体现了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呈现方式生动活波,丰富多样,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自学。

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文字表达简单精炼,层次感强。

新教材以初中学生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生活现实为依据,以循序渐进地展开同初中学生的生活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内容为主线,以综合性、循环上升的呈现为方法,以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需要的安排为内在逻辑,以图文并茂的板块式展示为方法,以鼓励学生进行参与式自主学习为目标,为学生成为有良好素质的公民和有健全人格、高尚理想的人,提供适合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帮助。

2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感悟2.1以思想品德培养为核心,构建教学体系。

教学不单单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教学活动,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是一个包括教师、学生、教学模式、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反馈和调整的庞大系统。

理解实践全新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教学新课程价值的实现。

面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负责任的公民。

新课程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提高学生法律相关知识、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获得。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展,需要独立处理的各种关系也慢慢增多。

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认识、体验为基础,通过社会情境的设计和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在思想情感体验过程中,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四新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四新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四新”课改以来,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学生们开始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了,思想品德课老师成了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细细分析缘由,还是得益于课改后,思想品德课呈现出了“四新”的现象,吸引住了学生。

一是新的学习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兴趣追求。

新思想品德课本增加了学生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内容。

如增加了他们好奇的新闻人物、历史事件、名胜古迹等;删减了他们不喜欢的枯燥、晦涩、难懂的说教性、结论性的文字,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多彩。

二是新的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主客观要求。

新课程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内在的自然发展要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们可以模拟、编演生活情节,他们有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空间,可以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质疑、讨论、辩论、实践、授集资料等方法,在探究、体验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

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三是新的师生关系满足了学生个性张扬的需求。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在一种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他们敢于质疑、争论,个性化思维、情趣爱好有了张扬的空间,自我满足得以实现。

有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差生”的在别的课堂上不被搭理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却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护,这样的学生往往今后特别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四是新的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激励着学生的进步需求。

新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评价不再以单一分数评价。

过程评价、多方面、多种评价激励着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

一次不行,还有下次,这方面不行,还有别的方面,留有学生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机会和空间。

这让学生去注意平日的课堂学习表现,讲究档案作品的质量,而不必恐惧期末考试的“一锤定音”。

他们喜欢这种开放的、激励性的评价。

1。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学改革的理念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 , 把学生 当做 课堂 的 困生 , 给学困生提供更多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提高学生们的学 主体 , 教 师在课堂 的教 学 中扮演 着引导者的 角色 , 呵护着学 生 习积极性 。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评价 去鼓励学生敞开心
的独特性和 差异 性 ,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成为有所 成 扉 , 使他 们树立鉴定的信心。
的作用 , 而是频繁地借助 多媒体教学。然而 , 教师通过板书的展 动和社会政治文化活动 , 让 学生在活动 中接触 生活 , 发现 问题 ,
示不仅可 以很好地 引导学生阐明 自己的教学思路 , 同时可 以将 然后通过探究和学 习去理解生活的意义 , 并发 自内心地去热爱 零 散的 知识通过板 书系统化 、 逻辑化 , 方便 学生更好 掌握知识 生活 , 发现生活 中的真善 美 , 从而产 生推动社会 进步 以及家庭
就的创造者 。 2 新 课程改革 下初 中思想品德存在 问题
现如今 , 初中思想品德 已实施新 课程 、 新教材 改革 , 学 生的 “ 学” 也将转变成为教学的主要方面。因此我 们理应把研究的重
2 . 1 在教法上 ,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摒弃以往 把学生当成只是 点转移到学生学法 的指导上和学生的学研究上来 。 初 中思想品
脉 络。教师通过板书来展示课堂教学思路 , 通过现代教学平 台 生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 , 在初 中思 想品德课的课堂 中实
的多媒 体等方式来呈现具体化 了的抽象事物 , 同时现代教学平 行新课程 、 新教 材的教学改革 , 既要 以新课程标 准和新 教材为 台为思品课堂教学的导入 提供 了更为捷径的方式 , 使得思想 品 基本 依托 , 也要积极地 、 不断地开发和整合其他课程资源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新课改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何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重视思想品德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当前需要思考的。

结合多年思想品德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改革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深入推进,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深有感触,如何才能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其适应现代思想品德课程的发展,是诸多思想品德教师一直不断思索与探究的问题,现在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如下讨论。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课堂活动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不仅要完成从传授者到促进者的角色变化,也要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由形式主义走向实用性和有效性。

此外,应注重建立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增强敬业精神,提升教学艺术,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优秀教师。

二、增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从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看,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教师要真正做到尊重、关心、赏识、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师生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形象,并运用风趣幽默、温柔和蔼的语言以及鲜活、多彩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饱满的情绪,用真情实感来打动学生、鼓舞学生,还可以使用诙谐、恰当的语言来展现存在于社会中的矛盾和本质,以激发学生的愉悦感,使他们在欢声笑语中释放情感、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其对社会、对消费者的危害,列举以下实例作为课堂导入:“某村庄里有一对夫妻吵架,妻子气急败坏,拿起家里的农药一饮而尽,没想到喝农药之后不但没有死,反而渴的难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也倍感郁闷,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与创新方向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与创新方向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与创新方向《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关键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也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法律意识、心理教育以及国情教育等内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基于新课改理念,教师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为主要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营造良好氛围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提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效。

一、新课程理念的基本内涵新课程理念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体系、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构建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的《道德与法治》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

新课程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以体现时代要求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具备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以热爱社会主义、承继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为主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使其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还可以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等。

此外,基于新课程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及问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

新理念 新方法 新突破——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与体会

新理念 新方法 新突破——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与体会

新理念新方法新突破——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与体会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新《课标》的颁布,给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送来了缕缕春风。

在新形势下,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主动领悟新课标精神,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观念面对新课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升华教育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二、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

教科书不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编”书。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叶圣陶老先生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学习,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更加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学会学习。

(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杨振宁讲,他的老师泰勒上课奇谈怪论多,错误也不少;常常是就多种多样的问题和学生研讨,启迪学生的思维。

有时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得不出结论。

就是这种初看无序、不规范的教学,使学生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真传。

究其原因,与强化问题意识不无关系,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促使学生经常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改前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精练、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变化word资料5页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变化word资料5页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变化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

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主体。

但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却阻碍和束缚了学生的自我及个性自由的发展。

而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标》从内容到形式各方面都强调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一切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那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者就应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在传统课程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

教师就这样用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学生被当作接受新知的容器。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法要多样化,倡导教师采取多引导、多组织、多鼓励、多反思等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方法:㈠讨论法通过讨论能明辨是非,可以集思广义,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讲“尊重他人”时,谈到“宽容是有原则”这一问题时。

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还是说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迁就他人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各抒己见,在讨论中相互感染,相互认识,共同提高。

㈡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

如讲“抵制不良诱惑”时,可自己设计一幅简单的漫画:在河边画一条美人鱼,它手中捧着一盆五颜六色的水,非常殷勤、热情地邀请在干净水里游泳的鱼儿到它的所谓的“天堂”水中玩,对小鱼来说这里的环境美极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回答,你如果是河中的小鱼,你愿意去吗?在这生动有趣的画面中,学生一下子就被画中的情境所感染,学生的各种感官不由自主地被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相应的课堂活动中,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得到训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转变共4页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转变共4页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转变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政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仅供参考。

一、转变理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变革摘要: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需要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因此,思想品德教师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与手法落实教学行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道德践行;教学资源;教学行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据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上,做出相应的变化。

一、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是落实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行为的前提
1.要对新颁布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标准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要对现行各种版本的教材的有确当的把握,对其内容设置的安排、装帧印刷、知识点等要做全盘的学习与研究,以获得有启发性的教学理念。

2.思想品德教师还需要有开放的视野,积极地汲取当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的一些好的措施和做法。

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德育课程的革新,如,英国、新加坡、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十分重视对中学生的道德情操的熏陶。

然而,这些国家在课程设计的理念上却有很多一致之处,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1)重视把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他们所熟悉的事件、人和环境切入,尽力避免强制性的灌输和外在训导。

如,香港一寄宿学校开展的“饥饿教育”,午餐前的一节品德修养课进行知识竞赛,表现较低的孩子分到穷人区,只发给一个小馒头,而对表现优秀的孩子分到富人区,可以享受大餐,并让孩子们写感受。

孩子们从学习、关注弱势群体、珍惜粮食等方面抒发感想,效果很好。

(2)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觉地接受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操守。

重视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淡化体系化、框架性的知识点铺陈,实践参与的部分占据的比例相当大。

如,日本中小学生几乎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到田间、海岛和森林去“留学”;韩国、日本让孩子在寒冷风雪中冬泳等。

根据中国教育国情,教师需要批判地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借鉴的理念与方式可以有很多,但要注意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有“体罚”的意味。

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与手法落实教学行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1.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资源。

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学
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提供条件,创设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现代的社会,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书报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文本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等音像资源;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实物资源;学生与家庭成员、教师、邻居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

如,在初一上册《我和父母》这一课的教学中,本人利用的音像资源有:电影《哈里·波特》中的一个情节,小哈里·波特魔力无比,当他得知他的魔力来自于母亲为他而死而给他的爱时,他流下了热泪,学生也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爱让这部魔幻电影产生了情感的力量,也让这部电影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感触和记忆。

另外,我采用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变形记》(节选),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进一步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架起理解沟通的桥梁。

使用教学资源应该注意: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活动,落实道德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
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中拓宽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这就要求教师把过去教材以教导、说服、劝诫为主转向以学生的调查、访谈、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作、社会实践等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感悟,去正视人生、体验人生、探索人生,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进行道德修养、有效调控自己的行为。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如,在学习《悦纳自我》一课时,为了鼓励学生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点、完善自己,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主题为“推销我自己”的活动,首先由教师介绍几个国内外的知名公司及其对员工的待遇、发展空间等,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应聘表格准备应聘,推销自己,学生的热情很高,大家踊跃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信心满满。

然后,教师又出示几个职位的要求,学生恍然大悟,哑口无言,学生纷纷开始反思自己,也落实了“完善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内容,德育效果不言而喻。

又如,在《我和父母》教学中,通过《哈里·波特》《变形记》等资源的铺垫,学生心灵深受感动。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调查了解父母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写出父母的一次
最使你难忘的劳动场面或者是最难忘的一次交流等。

其中,一个学生完成的“给父母洗一次脚”的任务后感慨:“为什么父母为我洗脚,我是幸福的享受,而我为父母洗脚的时候,内心是如此怜悯,如此的痛苦与辛酸?”受到触动,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发言。

教师乘胜追击布置任务:如,性格内向的学生每天在父母下班前为父母倒杯水、每天帮助父母干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性格外向的学生每天向父母问个好、为父母捶背等。

然后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家访,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并取得家长的配合。

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

教材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落实到行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逐步得以丰富、提升。

另外,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为应试考试,教师只是教材的解读者,教师很容易板起面孔起到传教士的作用,而台下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昏昏欲睡,综合、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笔者注意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成为参与的主体,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被调动起来,学生在学习、质疑、合作、探究等活动中感受学习思想品德的魅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落实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之一。

教学自然离不开考试。

对此,教师还应采取以下方式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杂志如《参考消息》《中学生时事报》《惠州东江时报》等,做好读书笔记。

2.尽量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做好记录。

3.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思想品德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

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4.开放型试题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进行开放型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教学内容的单元测试、作业(主观题)的参考答案设置上,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创新能力。

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所说:“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

”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对学生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支持。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必须与时俱进,注意教学变革,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二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