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标向风制自骤步的标向风制自上本课照按生学、4 。置装单简的向风 量测来用是标向风绍介�标向风的制自个一示出师、3 。向 风别辨生学让�况情的枝树、面旗动吹风举列师老、2 。向风述描 来位方个八用以可绍介生学向”图向风“件课示出、1 标向风和向风是么什究探——学、二
�法方用使的标向风论讨后完做、5
31
。度温的时这出读�时升上再不柱液的 计度温待�泡液的计度温握手生学�动活组分�3� �置位么什在能可度温的计度温�时天冬的冷寒
01
�思反学教 。温气量测来间 时一同择选应天每�度温的方地风通、凉阴外室指是温气 书板 。气天的天明解了道渠同不过通试尝、 �2� 。流交的次下加参备准 � �的像音、的片图、的字文括包�料资的气天种各集搜、 �1� �展拓外课——练、四 。结总课全——评、三 �致一该应是不是间时的温气量测天
。导指行进法方录记对师老�5�
。示提的面 54 本课读阅生学�4� 。现发察观流交�3�
。上本录记在录记象现的到察观把并�期日的 天当上写上本录记在要。察观来面方个几这速风和向风、温气 、量雨降、量云从要�气天察观来样怎生学示提�2�
4
�思反学教
5
。号符气天些一识认�件课示出、1 。号符气天些一识认——学、二 。上”历日气天“在录记息信 气天的到察观将并、气天察观究研来就课节这�题课示揭 �气天的天今住记然仍后周两在能才样怎们我�论讨 �样怎气天的天今 述描来谁�吗的样怎是气天的前周两得记还们你�问提 入导、一
11
。的风识 认样怎是们生学解了 �上板黑在录记述描的生学将师教 �吗好风述描来语词的风述描的到想能们 你用�了风起道知样怎们我�的子样么什是风�问、1 �入引、一
�见意论讨
程过学教�程过学教 小大的力风量测法方的单简用能 。量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分析: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
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
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的食物》是本单元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用观察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一些食物,知道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大自然。
《我们的营养》一课是让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鉴别几种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进一步收集资料,并作简单分析。
《饮食与健康》主要阐述任何一种或一类食物都不能为人体提供全部所需的营养素,所以我们要学会从营养的角度认识食物的分类,合理地搭配日常的膳食。
在对信息作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认识到营养全面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3课时1、我们的食物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的多样化及其主要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和图片(或自带一些食物)。
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生答)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的根、叶、茎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花和果实》五课组成,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认识植物的规律。
《植物的身体》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对植物根的固定作用和吸收作用、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茎的运输作用进行详细的研究。
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能描述植物的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对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观察,并能用图文表达,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植物的根、茎的作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植物根、叶、茎的作用;通过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保护所观察的植物,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珍爱生命;在探究中感受科学要尊重证据,乐于合作交流,能长期参加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植物根、叶、茎的作用;通过了解更多的植教学难点:能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能描述植物的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对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观察,并能用图文表达,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植物的根、茎的作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单元课时安排:植物的身体-------1课时植物的根------- 1课时植物的叶-------1课时植物的茎-------1课时花和果实-------1课时第二单元《秋冬星空》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季节变换、斗转星移从幼年开始就一直强烈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目睹、思考着神秘莫测的星空。
星空为孩子们留下了无数的问号,带给他们无限地遐想,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
本单元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较为关注的四季星空入手,依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安排了“秋冬星空”单元作为学生探究的主题,重在落实以下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能对搜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具体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着丰富的体验,但往往缺乏对声音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到对声音的科学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尺子、气球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需要什么介质传播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鼓、尺子、气球等物体的振动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同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声音在空气、水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和水,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全部备课教案(一共8课时)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全部备课教案(一共8课时)一. 教材分析《声音》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并且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在具体的理解和理论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和观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的理解和区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等)、扬声器、录音机、尺子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时候会用到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如:将振动的物体(音叉、橡皮筋等)放在学生耳边,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用尺子敲击桌子,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知识,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小学四年级科学1 单元备课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本单元主要由五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一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理水温。通过感受和比较活动,使学生建立温差和温度的概念。然后,教会学生测量水温的方法。其后,教材安排了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的实验,这是一个将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融为一体的好活动。通过预测、实验、收集数据和画曲线图国,学生将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二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学生将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固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气体和液体的传热方式是对流,热还可以不依靠媒介而直接辐射出去,即热辐射。三物体受热和冷却后会发生很多变化,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动,带领学生探究物体形态和体积的变化。学生将通过实验、交流和阅读资料,认识冷热变化对物体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规律的利用。四不同物质以及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学生将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和画曲线图,了解油和水吸热、散热的特点,以及颜色深浅不同的纸袋吸热、散热的性能。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五了解自然界中水体的不同存在形式,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在学生对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将进一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了解自然界中雨、雾、霜雪的成。
教学目标:
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的规律。2、.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3.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4、能够完成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5、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观察。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云、雾、雨他们的成因。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3、理解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理解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3篇)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3篇)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我们的食物型:新授时:1教学目标: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一、认识食物、了解食物(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并随机板书题。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4)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7)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8)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9)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二、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1)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
(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2)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数据整理后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3)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8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 声音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具体指向课程标准中“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概念。
本单元以“听听周围的声音”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进而学习有关声音的概念。
首先,探索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然后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接着通过弦乐器进一步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最后在了解了声音的基本规律后,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使学生加深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声音不那么直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发声原理和基本规律也不容易探究,因此教材在材料的选择和探究活动的设计方面,都十分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借助简单、直观的实验使学生建立起物体振动与声音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连续的探究中掌握声音的相关概念。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声音之前,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声音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差异,学过乐器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此外,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凭借感官直接感知现象的,而缺乏对现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因此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经验,充分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思考、分析,进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建立概念的过程性活动。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经验和教材提供的探究素材,使抽象的声音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建立声音的相关概念。
2.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建立概念的探究性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有着独具特点的心理倾向,他们好奇心强,热衷于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探究活动。
3.关注科学概念的发展,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实验活动。
教材中的各项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各项实验活动,在归纳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从而促进概念的深度建立。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本单元的的学习,让学生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本单元由四个部分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会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
认识空气的这些性质与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存在时交织在一起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比较、概括等能力的训练。
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通过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借助想象和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
3、认识空气的主要化学成分。
在前面认识空气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空气组成的初步、浅显的化学知识,并为后面学习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准备相关的知识,同时继续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训练。
4、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在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和组成之后,这部分内容将引领学生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考察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
2013 至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任教学科科学任课班级四年级教师姓名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蠡园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格式一、封面(见样本)。
二、内页(见样本)。
内页行文格式如下:1、单元备课时,先做单元教材分析,再分课时备课。
一课时备完,另起一页,复制内页格式后,再备下一课时。
2、字体统一为宋体小四,固定值18磅;页面设置默认。
3、“反思与讨论”、“教学后记”用红色字体。
4、“第单元第课时(总课时)”中的“总课时”指的是该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总课时数。
三、保存1、请上传至校园网-集体备课-内网快速通道栏目相应年级目录中,用户名为“术科组”,密码为“000000”。
3、课件及相关素材也请上传,作为备课资源之一。
把一个课件打包作为一个文件保存。
命名如:“声音的产生”。
保存在文件夹内。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单元课题第一单元第 2课时(总 1 课时)单元课题第一单元第 1 课时(总 1课时)、单元课题第一单元第课时(总课时)(8)讨论: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是空气跑走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电子备课教学方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电子备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各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收集数据来分析现象。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2.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机械1. 课题1:简单机械2. 课题2:杠杆3. 课题3:轮轴第二单元光学1. 课题1:光的传播2. 课题2:反射与折射3. 课题3:光的色散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1. 课题1:地球的形状2. 课题2:地球的运动3. 课题3:太阳系与宇宙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1. 课题1:生物的生存环境2. 课题2: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3. 课题3:生态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各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 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现象。
3. 地球的形状、运动以及太阳系与宇宙的关系。
4. 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
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
3.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4. 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进行评价。
2.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通过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3.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观察和反思进行评价。
六、教学计划(此处提供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等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
3.知道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等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4.知道像猫、兔等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动物王国》单元备课
备课人: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通过“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识别常见的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的动物类别,能描述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各课之间属于并列关系,但前一课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后一课。同时让学生能够描述和比较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意识到人类生产、生活对动物生存产生影响,部分动物已成为珍稀动物,需要我们保护。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法指导
1.通过模拟实验掌握知识
2.掌握归纳的方法
单元知识树
3.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某些动物是否属于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
4.在教师引导下,能解释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探究鱼鳍和鳃的作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生物的生长和变化》教学目标:1. 通过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长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生物会经历生长和变化的过程。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生长和变化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同时,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1. 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如何经历生长和变化。
可以让学生亲自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记录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2. 观察动物的生长和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不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了解动物如何经历生长和变化。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观察,记录下动物的身体变化和行为特点。
三、分析和讨论在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引导学生分析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生物生长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展开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四、实践活动1. 制作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记录表:让学生制作一张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记录表,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2. 制作生物生长过程的模型: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生物生长过程的模型。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小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强调生物的生长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生物会经历生长和变化的过程。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观察报告或心得体会,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二单元:《水和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研究水的性质、形态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等)、锣鼓、尺子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声音有直观的认识。
3. 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及声音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
4.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5. 拓展(10分钟)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7. 家庭作业(5分钟)完成课后练习,如: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
8. 板书(5分钟)绘制板书,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总计:50分钟以上教案根据《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内容进行编写,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师小结: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 学 设 计
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
课题
3、饮食与健康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4)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
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5)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在收集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培养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实验小提示
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等)
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教 学 设 计
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
课题
第一单元1、我们的食物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卡”上,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边巡视边发放“小科学家记录卡”,并做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
(7)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
(8)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
(9)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
(1)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
(2)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数据整理后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3)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4)汇报你的发Βιβλιοθήκ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样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吗?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
(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交流并汇报分类结果
此处为授课教师修改部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
三、小结:
四、延伸: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检测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准备酒精灯、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等。
板书设计
2、我们的营养
教后反思
此处由授课教师用笔书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学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板书课题:我们的营养)
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说一说: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4、师问: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们提出问题,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
此处为授课教师修改部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计划与组织
三、事实与证据
四、表达与交流
五、总结评论
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打算怎样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1、我们的食物
教后反思
此处由授课教师用笔书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学:
一、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并随机板书课题。
讨论并汇报
整理数据,填写科学活动手册
教 学 设 计
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
课题
2、我们的营养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