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初二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课件(共7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参照教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5.巩固与拓展(1)在上面实验中,如果将两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挂在右端8cm处,则在右端20cm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方向如何?(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一、新旧教材对比本章是在新教材的“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

新教材将原有“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中的“第四节杠杆”、“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和“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中的“第二节机械效率”整合为“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这样的编排顺序,使学生在学习完了简单机械后紧接着就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更利于机械效率和简单机械知识的有效衔接,可以避免在后续机械效率的学习时要先对前面所学的简单机械知识做必要的回顾,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

同时学生在学习了力、功和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容易认识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并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具体途径和实际意义。

二、课程标准要求:(一)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2001版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理解机械效率。

3、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对比分析1、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改为“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细化科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同时规范表述,增强可评价性。

2、“理解机械效率”调整为“知道”,可以避免在机械效率的问题上进行更多的转化,降低了教学要求的层次,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增加“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目的在于强化物理知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

三、本章地位和作用本章第一节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新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新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一、新旧教材对比本章是在新教材的“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

新教材将原有“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中的“第四节杠杆”、“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和“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中的“第二节机械效率”整合为“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这样的编排顺序,使学生在学习完了简单机械后紧接着就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更利于机械效率和简单机械知识的有效衔接,可以避免在后续机械效率的学习时要先对前面所学的简单机械知识做必要的回顾,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

同时学生在学习了力、功和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容易认识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并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具体途径和实际意义。

二、课程标准要求:(一)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2001版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理解机械效率。

3、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对比分析1、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改为“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细化科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同时规范表述,增强可评价性。

2、“理解机械效率”调整为“知道”,可以避免在机械效率的问题上进行更多的转化,降低了教学要求的层次,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增加“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目的在于强化物理知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

三、本章地位和作用本章第一节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说课稿
(1)先确定杠杆的支点O和画动力、阻力的方向。 (2)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注意: 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用实线或虚线作从支点O到力的作用线的垂 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4)最后用大括号或箭头勾出力臂,并在旁边写 上字母L1或L2。(力臂的两种表示方法:大括号 和箭头)
F1
o
L1
L2
F2
练习1
F1
l1
F2
l2

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L1
实 验 装 置 图
L2
o
F2
F1
• 实验注意事项:
• 1、在实验前要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使杠杆水平平衡。 • 2、挂钩码后,不能再动平衡螺母。 • 3、读数时,杠杆仍要求是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以便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12.1杠杆 一、 杠杆 杠杆的五个要素及杠杆力臂的画法
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三、 生活中的杠杆 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的杠杆.如图所示, 要剪开铁皮,应该用______最合适;剪纸或布时, 应该用______最合适.(选填标号)
动 阻
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 力 的 作 用 线
)
动 力

力 的 作 用 线

支点
o
阻力臂
阻 力
动力臂
杠杆“五要素”
画力臂的方法是: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第一节杠杆
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的教材内容,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三个力和力的示意图等知识点,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准备。

本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是探究性,
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
1×L
1
=F
2
×L
2
这一结论。

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滑轮
本节是在学习了二力平衡、功、功率、杠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功和功率学习的延续,是对简单机械学习的深化。

它为机械效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主要讲述了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这些内容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为后续机械效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章知识结构中至关重要。

第三节机械效率
本节内容是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

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又是后面学习热机效率等概念的基础。

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小结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小结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小结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和判断简单机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力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简单机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章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简单机械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2.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和斜面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模型。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学习资料:相关课文、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简单机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呈现(10分钟)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原理。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简单机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并进行补充讲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各自的发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杠杆》杠杆是一种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简单机械,涉及力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一节从内容设计上看,既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又是力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扩展。

本节课主要研究杠杆的基本概念及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最后理论结合实践,讲述杠杆的应用。

2知识地位《杠杆》一节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节课的学习安排在力和运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内容之后,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力学概念的基础上对力及二力平衡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能够为后面学习滑轮等其它机械运动及功和能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杠杆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简单机械之一,是力的一种基本应用,教材后面讲述的其他机械均可以由杠杆引出,从内容安排上既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讲解起来容易被中学生接受。

(二)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杂志、电视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触过杠杆,对于杠杆现象有比较充分的生活感性认识,但可能描述不够科学严谨,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画面,加深体验,强调观察,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2能力方面学生对物理现象有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能加以正确引导,能够相对正确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3 情感方面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使他们对操作实验和趣味故事情有独钟,课堂上结合生活中的趣事或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故事或魔术,极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知欲,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课堂。

(三)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初三学生要记住杠杆的定义并不难,难的是真正的理解。

他们对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动力杠杆、阻力杠杆往往混淆不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2. 详细内容:a.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c. 滑轮的力学性质和计算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能够识别各种滑轮;2. 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设计简单的滑轮组;3. 理解滑轮的力学性质,能够计算滑轮组的工作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滑轮的力学性质的计算;2. 教学重点: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滑轮的力学性质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滑轮组的工作原理;2. 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滑轮的定义,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展示不同类型的滑轮;3. 讲解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解释滑轮组的原理,展示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吊车、滑轮背包等;4. 讲解滑轮的力学性质:介绍滑轮的力学性质,如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计算滑轮组的工作效率;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滑轮的例题,如滑轮组的计算,滑轮的使用等;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其工作效率,讨论其优缺点;7. 板书设计:列出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力学性质等关键概念;8. 作业设计:a. 绘制一个滑轮组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b. 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其工作效率,并写出计算过程;c. 思考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a. 动滑轮b. 定滑轮2.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a. 原理: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b. 应用:吊车、滑轮背包等3. 滑轮的力学性质a. 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b. 工作效率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滑轮组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2. 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其工作效率,并写出计算过程;3. 思考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一、新旧教材对比本章是在新教材的“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

新教材将原有“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中的“第四节杠杆”、“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和“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中的“第二节机械效率”整合为“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这样的编排顺序,使学生在学习完了简单机械后紧接着就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更利于机械效率和简单机械知识的有效衔接,可以避免在后续机械效率的学习时要先对前面所学的简单机械知识做必要的回顾,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

同时学生在学习了力、功和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容易认识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并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具体途径和实际意义。

二、课程标准要求:(一)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2001版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理解机械效率。

3、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对比分析1、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改为“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细化科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同时规范表述,增强可评价性。

2、“理解机械效率”调整为“知道”,可以避免在机械效率的问题上进行更多的转化,降低了教学要求的层次,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增加“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目的在于强化物理知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

三、本章地位和作用本章第一节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

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教材分析 课件(168张)

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教材分析 课件(168张)
张大昌老师说: 编者也好,教师 也好,要不间断地学习物理。不断 地体验、重温和享受学习的过程, 保持对未知事物的新鲜感和激动的 心情。自己有这方面的体验,才能 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熏 陶。
学生与教材-- 学懂物理学!
“科学教育的
不足,势必带 来逻辑思维上 的缺憾”
公民素养 : “说话要有根 据,说话要合 乎逻辑”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2011版)
(1)2.2.6 知道简单机械,会使用简单机械改 变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 杆的平衡条件。 (2)3.2.3 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 的途径和意义。 例2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三、课时建议
至少10课时 杠杆 滑轮 机械效率 专题复习
杠杆的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 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强调:杠杆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可粗可细、
可方可圆、可直可弯,但必须是使用时不发 生变形。
杠杆的有关概念
支动阻点力力:::杠使阻杆杠碍绕杆杠着转杆转动转动的动的力的点力
F1 F2
请找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F1
O
F2
引入:力臂
使用机械时,人们 所做的功,都不会 少于直接用手所做 的功。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总是小于 1 的。
3.认识机械效率 ——区分有用功和额外功
使用动滑轮是省、费功(包含功 的原理的思想)
利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某项任务
与功的引入建立联系,描述机械 效率应该用功的比而不是力的比。
教师与教材-- 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
教学流程:
1.杠杆 2.杠杆的平衡条件 3.生活中的杠杆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认识杠杆
①引入

八年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定稿

八年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定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设计授课人________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教学计划本章教材分析本章隶属于课程标准第一层面总体设计中的“物质科学”领域,呈现了“转化和平衡”、“物质的相互作用”等主题的部分基本内容,主题下展现了“功”、“滑轮”、“机械效率”、“杠杆”、“等教学内容。

本章以功为主线,以斜面、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为载体,落实“转化和平衡”和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的目的。

本章教学目标1. 了解斜面,知道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Fs和功的单位,能使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能使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知道机械效率,会进行滑轮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3.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能区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4.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弹性势能,知道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2.力臂的概念,正确地在图上画出力臂或判断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本章教法学法建议1.功的概念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学习内容,它贯穿全章,只有理解功的概念,才能理解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

机械效率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只有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等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一定要做额外功,才能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用功和能的观点来研究力学问题,概念较抽象,也能理解,但这些概念和规律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因此要逐渐培养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解释现象。

2.在探究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时,能考虑到省力的因素(h/L)的实验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在不考虑摩擦力时拉力F=Gh/L。

而对劈和螺旋,只需要了解是斜面的变形,也能省力即可。

3.在学习滑轮时,采取实验的方法来了解滑轮的特点,而不是从杠杆的角度来认识滑轮,在以后学习杠杆时,对此要作一个注释。

初中物理_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竞赛形式为载体,完成对知识点的复习,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技巧。

准备工作1.选取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选择其中能反映出使用简单机械的片段存入多媒体电脑中备用,然后根据劳动场景设计问题。

2.制作一个课件,将知识点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输入课件之中,并设计好隐藏按钮,只有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案中出现相关知识点时,单击按钮才会显示出来,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相关的图片说明、生活中的应用等。

计10分,总计得分额;拓展得分:看哪组的设计有组合、有创意,给与奖励得分;总分:本组总计得分。

4.多媒体计算机一台、实物展示台一台。

教学设计我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以生活场景激趣、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小组竞赛为载体,改变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单一授课模式,有机地将小组合作、资助建构、学生点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抢答等结合起来,变“单边活动”为“多边活动”,问题由老师提出,方法、方案由学生自己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对话”、“互动”,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在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巧设铺垫、层层追问、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批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估计到学生的解决方案中一定会出现“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甚至可能会出现简单机械的组合应用。

对于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知识点的出现正是我所期望的,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将对应的“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相关知识点、问题、应用等预置在课件中,在学生的展示中一旦出现,然后进行点击、在投影屏幕中出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层层追问、一一点击、设计各种问题情境、手段、以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记忆,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活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了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利用机械 的历程,写一篇调查报告。
二、本章地位
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最后 一章,涉及前面所学的力和功的知 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简单机械


二、本章地位
关于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杠杆平衡。
《课标》对杠杆平衡有新的要求,即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中既有实验探究的要求,又有知识方 面的要求,而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 验被列为学生必做实验。
F1
区分动力、阻力对杠杆 的不同作用
F2
换一种引入方法:概念引入
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例:
杠杆的实质: 是对力进行放大 或缩小的装置。
O
静止时
(F=G)
F2
F1
匀速转动时
O
F2 F1
O
F1
l1
l2
F2
力臂:支点 到力的作用 线的距离。
O
F1
l1
l2
F2
在本环节中,需要强调力臂是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因此在 比较力臂大小时,需要比较垂线段 的长度。 杠杆正是通过改变力臂大小, 从而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 的功能的。 推荐:丁明洁老师的微课《力臂》
F1
O

l1
F2
在表格中填写数据并分析
F1/N L1/cm F2/N L2/cm 提醒:由于力和力臂量纲不同,猜想二者的加减 关系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放大是乘以大于1的 数,缩小是乘以小于1的数,仔细品味,自然会想 到其中蕴含着乘法的味道。
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 l2
衡条件及其应用。
一、杠杆: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机 械
常规引入
杠杆的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 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强调:杠杆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可粗可细、
可方可圆、可直可弯,但必须是使用时不发 生显著变形。
杠杆的有关概念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学生思考:要研 究力和力臂四个 量的关系,可以 有哪些方案?
方案一
多数老师的做法: 学生自主研究,获取数据,得到结论。
方案二 研究方法:阻力、阻力臂不变,改
变动力、动力臂。 类比:在研究二力平衡时,先确 定一个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介绍蔡文婷老师的教学设计
解释: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为什么要 竖直向上?
三、课时建议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杠杆 滑轮 机械效率 1+1课时 1+1课时 1+1课时 2-3课时
全章复习
章节引入:历史的发展,人类的探索
投石机(Catapult)是古代的一种攻城武器,可 把巨石投进敌方的城墙和城内,造成破坏。 投石机又称炮,可以投掷一个或多个物体, 物体可以是巨石或火药武器,甚至是毒药 和尸体,这可能是最早的生化武器。中国 的投石器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F2 l1 F1 l2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 力的几分之一。
课本例题:
从实物中提取杠杆模型
28页
三、生活中的杠杆:
为什么使用杠杆?
瓶 盖 起 子 羊 角 锤
省 力 杠 杆
核 桃 夹
撬 棍
画图分析:(结合公式)
F1l1 F2 l2
F1 l1 F2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2
人体内的杠杆
当你把脚尖翘起来的时候, 是脚跟后面的肌肉在起作用, 脚尖是支点,体重落在两者之 间。这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 肌肉的拉力比体重要小。而且 脚越长越省力。
第二节
教学目标:
滑轮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 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重点:滑轮和滑轮组、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探究比较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引入新课:书上漫画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生活中的滑轮
小轮
凹槽

认识滑轮:观察滑轮的结构
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
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
电动机下面的滑轮
力臂的画法:做好示范,及时纠错。 注意: 虚线、垂直号 大括号,字母
F1
L1
F2
L2
O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力和力臂 生 讨 2. 为什么选择杠杆水平平衡? 便于测量力臂 论
3.初始怎么调杠杆水平平衡? 平衡螺母(类比天平调平衡)
4.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力:钩码 弹簧测力计 力臂:刻度尺
《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2.2.6 知道简单机械,会使用简单 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实验, 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2.3 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 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例2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一、《课标要求》
3.2.4 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 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活动建议:
F1 l2 F2 l1
l1 l2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F1 F2
钳子
镊子
F 1
F2 F2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F 1
可以想象杠杆转动,找到 支点、动力、阻力。
人体内的杠杆
当曲肘把重物举起 来的时候,手臂也是一 个杠杆(如图)。肘关节是 支点,支点左右都有肌 肉。这是一种费力杠杆, 举起一份的重量,肌肉 要化费6倍以上的力气。
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这部分教学可以根据各校情况,采 用多种方式研究:
Ι.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Ⅱ.用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 的特点 Ⅲ.用滑轮是杠杆的变形研究定滑轮和动 滑轮的特点
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Ι.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机 械 手
四、各节教学建议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 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 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 的杠杆。
杠杆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探究杠杆的平
F1 l2 F2 l1
l1 l2
F1 F2
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省力杠杆
钓鱼杆
船桨
食品夹子
费 力 杠 杆
筷子
由生活经验判断!
画图分析:(结合公式)
F2 l1 l2
F1
F1l1 F2 l2
F1 l2 F2 l1
l1 l2
F1 F2
o
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F1l1 F2 l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