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俞大猷的历史成就 俞大猷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明朝最奇特的名将!他一生都在戴罪立功,有功不赏
明朝最奇特的名将!他一生都在戴罪立功,有功不赏历史课本里,提及明代抗倭,“俞大猷”这个名字屡屡出现在“戚继光”后面,更像是陪衬太阳的一颗星星。
而在当时,戚继光和俞大猷就像大明的绝代双骄,功劳相当,品级相当,金庸小说中有东邪西毒,时人的说法则是“俞龙戚虎”。
明史对俞大猷的评价则毫不含糊:“诸将之首。
”仔细察看俞大猷的一生,你会惊奇地发现,这几乎是个完人!他文武双全功绩盖世,他一辈子被压制却毫无牢骚忠诚如一。
他身上几乎没有人的缺点,历朝历代找不出几个这样的人。
俞大猷升职记明史说“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
”这是极高的评价。
意思是此人具有罕见的节操,喜欢拿古代的贤士豪杰来比自己。
当年诸葛亮蜗居草庐之中自比管仲乐毅,俞大猷拿谁来比?说出来一般人肯定会自惭形秽,为自己的胸无大志汗颜——俞大猷的标杆是:“生要与苏子卿(苏武)争节义,与诸葛公(诸葛亮)争精诚,与狄梁公(狄仁杰)争妙用,与郭令公(郭子仪)争勋业,与岳武穆(岳飞)争忠贞。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努力去做的。
上酬君父之恩,下拯涂炭之民,无愧天地良心的俞大猷活到将近八十岁,寿终正寝。
俞大猷是福建晋江(今泉州市)人,和戚继光一样出身于世袭武将家庭。
他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有功,为子孙留下一个泉州卫百户的世袭职位。
俞大猷自幼家贫,少年时期勤于读书、练武、熟习兵书,并且在15岁考上了秀才。
五年后俞大猷的父亲突然去世,他继承了百户职位。
明代的社会风气是重文轻武,百户只是明帝国最基层的下级军官,但俞大猷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弃笔从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嘉靖十四年,俞大猷去京城参加武举会试,他写的策论受到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从而被提拔为金门卫所的千户。
人格高洁的俞大猷,到了灰色的官场,既不会讨好上司,又不会圆滑做人,仕途艰难不难想象,但他一生的官场遭遇之坎坷,有点骇人听闻。
前段时间流行一个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让我们来看看明代的白领——俞大猷升职记:嘉靖十九年,看到海寇频发,俞大猷上书纵谈“海防御寇”的战略问题,结果上司勃然大怒:“小校安得上书!”俞大猷被“杖责,夺职返里。
战功卓著却仕途坎坷,报国为民又淡泊名利,大明名将——俞大猷
战功卓著却仕途坎坷,报国为民又淡泊名利,大明名将——俞大猷前言我们一说到明朝抗倭将领,许多人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名字就是戚继光。
诚然,戚继光作为一员儒将,在剿灭东南沿海的倭寇和抵御北方蒙古南侵上,立下了不朽之功。
但是又有几个人知道俞大猷呢?即使知道这个名字,又能说出多少俞大猷的生平事迹呢?事实上,在那个时代,俞大猷和戚继光被誉为“俞龙戚虎”,俞大猷的排名甚至隐隐略高戚继光一筹。
而俞大猷,几乎参与了当时所有的类型的战事,除了抗倭,他也参与平定了少数民族暴乱,农民起义,乱军反叛,也为当时征伐安南,抵御蒙古献计献策,甚至独创性地发明了车兵这一兵种,并且正式编入明军现役。
俞大猷也善于练兵,精通兵法,本身也是一位杰出的武术高手,据传其剑法独步武林,少林武僧和戚继光都曾败在其剑下。
俞大猷剧照那么俞大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到底有着何种不一样的境遇?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又为何在后世的并未如此威名久扬呢?带着这些问题,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走进俞大猷。
宦海浮沉——俞大猷坎坷的仕途之路俞大猷,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人。
五岁开蒙读书,十五岁便中了秀才。
二十岁那年,父亲去世,俞大猷便承袭了父亲的官职,做了一个百户,充其量也就是军队中的基层军官。
也就在二十岁这年,俞大猷弃文从武,正式开始步入军旅生涯。
之后,他开始跟着几位名师学习《易经》和剑法,颇有小成。
而基于对《易经》的理解,俞大猷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兵法理论,并在之后的征战生涯中,助益良多。
嘉靖十三年年,俞大猷考中武举人。
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以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成为了一名武进士。
有了“文凭”之后,俞大猷便由百户升任为千户,驻防金门。
那一年,俞大猷32岁。
科举榜文在金门,俞大猷表现出了一定的政务能力。
当地百姓民风彪悍,矛盾丛生,所以金门这边的诉讼之事也非常繁多。
俞大猷从律法和道德乡约着手,教化当地百姓,约束大家不良的陋习,使得整个金门地区社会状况平稳安定。
还有一次,金门出现灾荒。
历史趣谈盘点古代史上最强悍的十大老将 中国真正的战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盘点古代史上最强悍的十大老将中国真正的战神
导语:记得三国里的黄盖、黄忠等都是老将,要知道古代人寿命短,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是按现在的标准,六七十岁也很难骑马征战,况且在古代冷
记得三国里的黄盖、黄忠等都是老将,要知道古代人寿命短,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是按现在的标准,六七十岁也很难骑马征战,况且在古代冷兵器靠武力征战的年代?但是历史上真的就有这十位老将直到暮年也在猎猎战场上挥洒了他们执着和鲜血!老当益壮!
1、邓子龙:年过七十阵亡露粱海战
邓子龙,明代抗倭名将,官至副总兵。
一生征战,先后在福建抗击倭寇,在云南边境抗击缅甸侵略。
万历二十六年,邓子龙领水军援朝抗日,与朝鲜统制使李舜臣为前锋,在釜山南海与日军激战。
年过七十而勇气弥厉,直前奋击,杀敌无算,最终不幸阵亡。
朝鲜为之立庙,世代祭祀。
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并很快占领朝鲜全境,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明朝政府派出援兵进行干预,并将日军击退压缩在沿海一线。
为了给日军致以沉重打击,明朝政府决定组建海军,并由已解甲归田的老将邓子龙出任明朝水师副总兵,率领中国水师援朝抗倭。
在1598年11月18日至19日进行的决战——露梁津大海战中,邓子龙督水军千人、战舰三艘,充当前锋,隐伏于露梁津海峡北侧。
当日本援军进入伏击海域时,他迅猛出击,断敌退路。
日军反扑,68岁的老将邓子龙亲率200名勇士跃上朝鲜战船,与日军拼搏,壮烈牺牲。
邓子龙还救过清太祖的命,当时成为整个清代皇室顶礼膜拜的保护神。
邓子龙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朝面临内忧外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生活常识分享。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
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
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俞大猷早期拜王宣、林福为师学习《易经》,得到蔡清的真传。
后以拜赵本学学习用《易》推演出来的兵法。
俞大猷曾经说兵法术数从五起,犹如人身有手、足、头五体一样,虽然领有百万之众,但可以使他们协调一致、合为一人之用。
之后又跟随李良钦学习剑术。
俞大猷家里虽然屡告贫乏,但他却意气自如。
父亲病逝后,俞大猷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中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金门。
这里的军民常无事取闹,告到公庭,难于治理。
俞大猷采取教化的方法,诱导他们以礼让为先,于是诉讼也就停息。
当时倭寇屡屡作乱,俞大猷于是上书给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恼怒地说:“小军校怎配上书言事?”将俞大猷一顿乱杖,并剥夺了他千户的武职。
兵部尚书毛伯温出征安南,俞大猷又上书陈述作战方略,请求从军出战。
毛伯温对俞大猷的军事见解颇感惊奇,可惜正值撤兵,未能立即起用。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蒙古军大举攻略山西,皇帝下诏选举天下勇士,俞大猷于是到巡按御史那里推荐自己,御史将俞大猷上报到毛伯温那里,毛伯温将俞大猷送到宣大总督翟鹏那里,翟鹏与俞大猷讨论军事,每每被俞大猷折服,翟鹏内疚地说:“我不该以对待武卒的态度接待你。
”并离开自己的座位上前施礼致意,此举使全军震惊,然而翟鹏终究也未重用俞大猷,俞大猷告辞而归。
历史趣谈:最坎坷的名将之路 太多倒霉事都被他遇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最坎坷的名将之路太多倒霉事都被他遇上
导语:俞大猷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他与戚继光齐名,并称为“俞龙戚虎”。
然而,俞大猷的名将之路却并不顺利。
俞大猷出身将门,深通兵法
俞大猷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他与戚继光齐名,并称为“俞龙戚虎”。
然而,俞大猷的名将之路却并不顺利。
俞大猷出身将门,深通兵法,并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
文方面也不差,从小学习仲尼之道,十五岁中秀才,熟知《易经》,常与人赋诗论学。
二十岁那年,俞大猷接了父亲的班,袭世职百户,随后中武进士,升任千户,驻守金门。
但就是这样一位奇才,前途却十分暗淡。
俞大猷的大半生,完全可以用“倒霉”二字来形容,驻守金门时,海寇横行,他好心好意地向提刑按察使司上书,请求打击海盗,结果被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顿,还被剥夺了千户的武职。
上司的理由很简单,“小军校怎配上书言事”。
用今天的话来说,你芝麻绿豆大个官,懂什么,没大没小的。
提个建议,就被革职杖罚,倒霉!倒霉!
不久,安南地区叛乱,兵部尚书毛伯温受命出征,俞大猷抓住机会,毛遂自荐,还陈述了自己的作战方案。
毛伯温看后十分欣赏,还夸奖了他几句(可惜正值撤兵,未能启用)。
俞大猷满以为会得到重用,谁知过了很久也没动静,他的报国梦想再次落空。
从军遇撤兵,倒霉!倒霉!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俺答部大举进攻山西,朝廷四处招募勇士,俞大猷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次,他的运气不错,被毛伯温推荐到宣大总督翟鹏的身边(边疆的最高军政长官)效力。
据说,这位正部级大人物亲自接见了俞大猷,还给他搞了一个欢迎仪式。
更离谱的是,当总督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俞大猷为何没戚继光出名 抗倭名将俞大猷有儿子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俞大猷为何没戚继光出名抗倭名将俞大猷有儿子
吗
导语:戚继光与俞大猷两人并称“俞龙戚虎”,甚至从这个称号上来看,俞大猷为龙,戚继光为虎,龙比虎贵,俞大猷在当时应该是比戚继光更为勇猛的大
戚继光与俞大猷两人并称“俞龙戚虎”,甚至从这个称号上来看,俞大猷为龙,戚继光为虎,龙比虎贵,俞大猷在当时应该是比戚继光更为勇猛的大将。
他们两个一个海上,一个陆地,一个骁勇善战,一个智谋广远,同样深得百姓拥护,同样让倭寇闻风丧当,而与倭寇斗争最长,对倭寇打击最大,同时也是戚继光老师的俞大猷,理应受到与戚继光同等的待遇,或者可以更高。
可为什么如今的人们却只知戚继光,而不知俞大猷呢?
中国古代的封建体系,实际上许多王朝都存在这这样一个情况,那就是重文轻武。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枪杆子斗不过笔杆子。
这样的情况历朝历代都有,明朝也毫不例外。
抗倭名将俞大猷,在与倭寇斗争的战场上,一生胜战无数。
然而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俞大猷仿佛一个懵懂的小兵,连连受挫,最终一溃千里。
这个战场就是官场,那个危机重重,明枪暗箭齐发的官场。
在重文轻武的传统下,武官的战绩往往取决于庙堂笔墨,武将若想获得晋升,就不得不依附于文官为主的权贵集团,懂得人情世故。
年轻的戚继光,心思活络,情商极高。
他极为了解官场上,迎来送往背后的门道,因此哪怕他再无奈,他也会在抗倭之余,打点人情世故。
找到些人情、祥瑞,随着谦恭至极的书信,上达天听,在功劳簿上打上条点缀的红缨带。
而俞大猷呢?也许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位大
生活常识分享。
被忘却的英雄俞大猷:一生不止“齐名戚继光”
[键入文字]被忘却的英雄俞大猷:一生不止“齐名戚继光”即使再一次被盗墓的消息上了新闻,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俞大猷是何方神圣。
除了让人联想起海腥味浓重的谐音“鱼大鱿”,也许只有“与戚继光齐名”之类的注解,能让人对这位抗倭名将建立起模模糊糊的印象。
对于英雄,遗忘远比非议更可怕。
嘉靖二十八年,四月。
廉州城外草长莺飞,城内人心惶惶。
安南国(今越南)大臣范子仪领兵北上,在明帝国的南疆大肆劫掠,此刻正把廉州城围得铁桶一般。
大概是个傍晚时分,几名明军骑兵飞马自东而来,直奔叛军营地,即使持着使者旌旗,也有点过分的不可一世。
“大明福建备倭都督指挥俞大猷有令,命尔等速速归降,否则不日天兵来到,将尔等化为齑粉。
”范子仪未必知道这个明国将领的名号,但看着使者倨傲的神情和咄咄逼人的威胁,感觉一支大军似乎随时会在山的另一边随着太阳一起突然出现,于是集结军队,解围而去。
其实此刻,那位都督指挥的水军还未调集,而廉州已经告急。
俞大猷用这次劝降争取了时间。
等到一个月后,范子仪率兵突入钦州的时候,这支打着俞字旗号的水军,真的出现在安南兵背后,阻截战船、连日追击,斩首一千二百级,生擒主帅弟弟范子流,最后传檄安南国“杀范子仪函首来献,外患平息。
”水师+兵法,这是一次典型的俞大猷式的胜利。
与帝国的多数将领不同,这位福建泉州出身的武将身上,混合着一种允文允武的气质。
俞大猷幼时家境贫寒,不仅要靠亲友资助,母亲还要编发网维生,但他依然幸运地接受了文、武两方面的教育。
俞大猷曾经拜王宣、林福、赵本学等人为师,学习儒学、《易经》及由此推演出的兵法,武学则师从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习剑(棍)术和骑1。
历史趣谈:俞大猷与戚继光的异同:俞大猷戚继光谁品行更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俞大猷与戚继光的异同:俞大猷戚继光谁品行更
好
导语:俞大猷、戚继光之共同点两人出身、经历、业绩、著述均大体相同。
二人都出身武职世荫家庭,俞世职百户,戚世职千户,戚起点稍高于俞;都毕
俞大猷、戚继光之共同点
两人出身、经历、业绩、著述均大体相同。
二人都出身武职世荫家庭,俞世职百户,戚世职千户,戚起点稍高于俞;都毕生军旅生涯,转战南北,主要功绩都是抗击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为东南海疆的安定作出重大贡献,两人都立功塞上,为大明朝铸就钢铁长城立下不朽的功勋;都治军严明,卓越善战,俞家军、戚家军齐名;都是兵器发明家;最后均位居左都督,戚进阶少保,秩位较俞稍尊;都好读书,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不仅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还精通诗文,乃文武双全的儒将。
此外,二人都是武术家,同为南派武学一代宗师。
俞大猷、戚继光之不同之处
一、历史功绩
(一)抗倭成就
明代中期功绩卓著的抗倭将领,以戚继光、俞大猷为最,不过单就戚余比较,则戚继光显然名声更大,亦更为当时后世看重。
尤其到了当世,戚继光已成民族英雄,历史书籍但凡论抗倭必大书特书戚继光。
俞大猷则沦为装点性质的陪衬角色,成了夺目红花一旁的绿叶,并未给俞大猷一个公正的定位。
实际上,俞大猷与戚继光齐名,并誉“俞龙戚虎”,“俞家军”声望也不在“戚家军”之下。
按常理说,俞大猷的历史地位不应低于戚继光,二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抗倭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齐名曾勇敢单挑少林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倭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齐名曾勇敢单挑少林寺
导语:要说起明朝抗倭名将,众所周知有戚继光,但有一人和戚继光齐名,在抗倭方面的功劳也不少,而且他本人也是传奇人物。
这个人就是俞大猷。
要说起明朝抗倭名将,众所周知有戚继光,但有一人和戚继光齐名,在抗倭方面的功劳也不少,而且他本人也是传奇人物。
这个人就是俞大猷。
俞大猷和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他手下的“俞家军”也是一支劲旅,曾经吓退过敌人,可见有多厉害。
俞大猷的个人成就也很高,他写过很多诗词,这些诗词大多气势豪迈,颇有苏辛之风。
俞大猷的武功很高,无论是剑术还是棍棒,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剑经》。
戚继光看了之后就很赞赏,连连称妙,说“千古奇秘尽在于此”,并应用于军中的长枪兵。
至于为什么棍法叫《剑经》,历来说法不一。
书中第一句就说:“猷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
”意思就是说,我曾经学过荆楚长剑,而且学的很厉害。
光说没用,俞大猷的武功到底如何呢?
话说有一次,俞大猷估计找不到对手了,听说少林寺武僧牛,就去请教(单挑)。
少林寺也不含糊,先后派了几十名僧人和俞大猷交手,打完之后俞大猷说了一句十分霸气的话:
“这帮和尚真的把祖上的东西丢了。
”
霸气!没办法,谁叫人家技高一筹呢?
生活常识分享。
俞大猷:不该忽略的抗倭名将
俞大猷:不该忽略的抗倭名将提及抗倭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戚继光。
俞大猷这个名字,尽管没有完全被遗忘,但有关他的生平、功绩等,世人知之甚少。
四百多年来,世人有意无意间将这位当年名震海疆、功勋卓著的抗倭英雄忽略了。
其实,在抗击倭寇的艰难岁月里,俞大猷与戚继光并列,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就某种程度而言,俞大猷还在戚继光之上。
在当年的东南沿海一带,“俞龙戚虎,杀人如土”的民谣一直传诵至今;《福建通志·列传》也有“世言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语。
龙与虎,都是威武勇猛的象征,但在国人传统观念中,龙显然要比虎高出一筹。
【文武双全,一代儒将】俞大猷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一个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
百户之职属明军中的最低武官,正六品,年俸120石。
生于世袭军官家庭,从小习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而俞大猷在《饮马长城窟》一诗中却写道:“臣十有五着青襟,十年稽古志何深。
”据此可知,他5岁就入私塾念书,15岁即中秀才,被时人称为“十才子”之一。
长辈并不希望他继续世袭武职,而是通过科举之途获取功名,改变家族的命运。
然而,少年得志的俞大猷在科举场上并不如意,这恐怕多少与他的“不务正业”有关。
考中秀才后,俞大猷便拜理学大师蔡清的弟子为师,钻研《易经》,学古文词,读古今兵法;还在当时读书的清源山练拳习武,学的是与少林武术一脉相承的赵氏太祖拳,于《四书》《五经》等科举必读书籍自然有所懈怠。
直到嘉靖十年(1531年)父亲病逝,俞大猷连举人也未考上。
父亲一死,家境贫寒的他迫于生计,不得不承袭父职。
俞大猷投笔从戎之时已29岁,仅当个百户小官,可谓入行晚,起点低。
但20多年的刻苦攻读,他饱览经书,见多识广,文韬武略非常人所及。
既入行武,拳术本已十分高强的他,又醉心于骑射之术,达到了百步穿杨的水平;并向著名侠客李良钦学习荆楚长剑。
练不多久即入化境,就连师傅李良钦也叹服不已:“公异日剑术,天下无敌者。
”李良钦的预言不久就应验了。
俞大猷诗词
俞大猷诗词引言俞大猷(1624年-1666年),字寺堂,号宛亭,江西萍乡人,清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山水意境和儿女情长,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俞大猷的诗词作品广泛传播,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俞大猷的诗词创作与艺术特点,以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一、俞大猷的生平简介1.1 早年经历俞大猷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对文学的热爱早已显露端倪,很早就开始作诗。
在学习过程中,他师从了一位著名的文人,得到了深刻的熏陶和指导。
1.2 创作成就俞大猷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既有山水田园之美,又有对人生、爱情、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表达。
他的诗词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审美体验。
俞大猷的诗词作品被广泛流传,并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影响。
二、俞大猷诗词的艺术特点2.1 山水意境的描绘俞大猷的诗词作品中,山水意境的描绘是其独特之处。
他以细腻的笔触,把山川河流、林木花草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他善于运用词藻的修辞手法,并以抒情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俞大猷的山水意境描写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也反映了他内心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追求。
2.2 儿女情长的抒发除了山水意境的描绘,俞大猷的诗词作品中还融入了大量儿女情长的抒发。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表达了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思考和追求。
他的诗词作品中透露出对生活中小人物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家庭、爱情的珍视和呵护。
这些儿女情长的描绘,使俞大猷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温情与感动,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2.3 社会现实的关注俞大猷的诗词作品中,还能看到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他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切关切,对社会矛盾和不公的批判,以及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俞大猷的作品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使他的诗词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反响。
历史上俞大猷的简介
历史上俞大猷的简介历史上俞大猷的简介俞大猷(1503年-1579年),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
俞大猷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晋江(福建泉州)人。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考中武进士,授职守卫金门、同安一带,历任百户、参将、总兵、都督、同知等职。
转战江苏、福建、广东和山西大同等地,身经百战,屡建战功,不仅多次得到皇帝嘉奖,还被时人称为“俞家军”。
俞大猷曾参与和部分领导了明代沿海抗倭战争,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在47年的戎马生涯中,俞大猷虽血战倭寇13年,有显赫军功,但一生宦途坎坷,曾四次做参将,六次做总兵,官至都督,还曾被蒙冤入狱。
晚年三次上疏请求告老归乡,万历七年(1579年),病死于任上,赠左都督,谥武襄。
著有《剑经》传世。
俞大猷的棍法俞大猷师从于李良钦的荆楚长剑,又得到赵本学奇正之术的真传,加上他常年在外抗倭的实战经验,不断积累和总结,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俞家棍法,在实战中又加以完善,在抗倭战争中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
少林棍的棍法也是由俞大猷所传授,被称为“俞家少林棍”。
嘉靖四十二年,俞大猷在南征时听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剑技,想一睹为快,因此造访了少林寺。
在俞大猷看后,他对少林寺的剑法大为失望,告知方丈说:“少林棍法因传久已经失去了它的真诀。
”小和尚们听了之后便想要向俞大猷学习真正的棍法,俞大猷告诉他们,这些真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经过数年的苦练才能悟出里面的真理。
于是,众僧推荐了两名年轻而又有胆识的人跟随俞大猷南征并且学习棍法。
在南征的过程中俞大猷随时随地传授棍法的要领,二人在军营中也在不断的学习,一边杀敌,一边学武,进步非常之大。
随军三年,便学到了高超的棍术,此外还学到了轻功等武技。
然后回到少林寺,将所学的棍法传授于众僧,学习的人非常多,武技精湛的人也有近百人,从此俞大猷的棍法一直流传至今。
俞大猷的成就俞大猷之所以善于运筹帷幄,把握战机,出奇制胜,可以说正是得力于青年时代对《易》学有关奇正、虚实、矛盾、变化的辩证思想的深刻理解。
历史不应“冷落”俞大猷
246历史不应“冷落”俞大猷文/吴靖泽摘要:说起抗倭名将,我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戚继光,这也是历史课本和影视剧中的常规记载和描述。
但同是抗倭名将,俞大猷的文韬武略和历史功绩也俗,但名声却不如戚继光响亮,名字也往往出现在戚继光之后,历史就这样不自觉“冷落”了俞大猷,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给我们开了个玩笑。
本文就是要通过探讨俞大猷的历史功绩等情况,还历史一个真相:历史不应冷落俞大猷。
关键词:俞大猷;抗倭英雄;冷落前不久,国内上映了一部有关明朝抗倭的电影,随着电影开播,掀起了大家对明代抗倭史的热议,再次带领我们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民族抗倭历史,尤其是影片中感人的抗倭名将事迹引起了共鸣。
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患肆掠,沿海居民闻倭寇色变,成为明王朝东南沿海的一块心病。
为解决倭患,保护东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廷精心组织力量全力抗击倭寇,并委派俞大猷、戚继光等军事将领前往围剿,自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代英豪抗倭卫民的宏伟篇章。
在这一大历史背景下,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也顺势被推向了历史舞台中央,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然而,这里有一个现象值得细细品味。
对于戚继光及其戚家军,大家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书里写了、戏里唱了,我们无需赘言。
但是有一个人同为抗倭名将,大家对他的生平和功绩却知之甚少,提起时名字也是排在戚继光之后,犹如衬托红花的绿叶。
俞大猷与戚继光出身和经历大体相同,功绩和品绩也相当,史称“俞龙戚虎”,但实际上单从抗倭这一历史功绩来讲,俞的历史功绩要比戚要高。
但历史就这样不自觉地“冷落”了俞大猷。
在这里,笔者不是要去否定戚的历史定位,而是认为有必要为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俞大猷,还历史一个真相。
一、从出身与经历看,俞、戚两人大体相同据《明史.俞大猷传》记载,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俞与戚一样,都出身于武职世荫家庭;都治军严明,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戚家军和俞家军;都是军事思想家、兵器发明家,著作颇丰,不仅军事理论丰富,而且精通诗文,是文武双全的儒将。
历史趣谈与戚继光齐名的名将俞大猷 俞大猷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与戚继光齐名的名将俞大猷俞大猷是怎么死的?导语:说到戚继光,大家肯定都是“啊,那个抗倭名将”,若是说到俞大猷,大家脑袋里出现的肯定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人,或者只觉说到戚继光,大家肯定都是“啊,那个抗倭名将”,若是说到俞大猷,大家脑袋里出现的肯定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人,或者只觉得挺熟的好像在哪儿听过。
但是大家对他更多的了解,相信除了历史学家或则对那段历史有所耳闻的朋友,一般人是没有的。
时间是残忍的,人心也是残忍的,自古以来有许多为这片土地做过贡献的人,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人们遗忘在过去。
俞大猷就是这样一位被历史遗忘了的将领,就算他与戚继光齐名,但知道他的人寥寥无几。
那么这位抗倭将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俞大猷,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
公元1503年出生在晋江,公元1579年去世,是明代抗倭名将。
只对这位大将有所耳闻的朋友,大多都认为,俞大猷是一个粗俗的汉子,只是打仗勇猛,再多的也就没有了,实际上这是个毫无根据的说法。
虽然俞大猷小时候家贫,不仅要靠母亲编发网维生,同时还需要亲友资助,才能维持生计。
但他却很好的接受了教育,他曾经拜王宣、林福、赵本学等人为师,学习儒学、《易经》及由此推演出的兵法,武学则师从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习剑(棍)术和骑射。
因此与明朝的多数将领不同,这位福建泉州出身的武将身上,混合着一种允文允武的气质。
俞大猷允文允武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俞大猷与倭寇斗了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他所率领的“俞家军”,就算没有出现也能将敌人吓退,由此可见俞大猷及“俞家军”的勇猛气势。
嘉靖二十八年,安南国大臣范子仪领兵北上,在南疆大肆劫掠,围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俞大猷一生有何成就?历史是怎样评价俞大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俞大猷一生有何成就?历史是怎样评价俞大猷的导语:俞大猷是明朝嘉靖朝著名的抗倭将领,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
俞大猷一生最大最为人所熟知的功绩,就是在抗击倭寇方面。
许多人了解他,都俞大猷是明朝嘉靖朝著名的抗倭将领,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
俞大猷一生最大最为人所熟知的功绩,就是在抗击倭寇方面。
许多人了解他,都是从他抗击倭寇的事迹开始的,但是实际上俞大猷不仅仅是在抗击倭寇方面有所成就。
俞大猷的确最大的功绩就是抗击倭寇,但是在军事、文学方面也具有一定成就,他是军事家、武术家、诗人,也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民族英雄。
就现在我们所知,戚继光的名声比俞大猷的声名更大。
两人明明是明朝两位同样著名的抗倭将领,但是却在后世名声上具有差距。
在面对为什么会造成两人差距的问题上,一些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戚继光极具军事才能,写作了兵书,而俞大猷本人只是一介武夫,自然比不上戚继光。
”对于这样的回答,小编只想默默的翻一个白眼。
小编不知道这样想的人有多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哪儿来的勇气给出这样的答案。
小编知道的是,不对俞大猷本人作出一番了解,便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给出答案,实在太过草率。
俞大猷绝不只是一介武夫,说他是军事家也不是空口无凭的。
俞大猷在诸多战斗中,获取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他凭借自己几十年的战斗经验,先后著成《兵法发微》、《洗海近事》、《镇闽议稿》、《广西选锋兵操法》等,并编辑其师赵本学《韬铃内外篇》等为《续武经总要》。
为我国军事发展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还独创了用独轮车对付骑兵的办法,这个方法在实战中取得极大成就,朝廷自此开始设立兵车营。
生活常识分享。
俞大猷原文及翻译注释
俞大猷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创版)
目录
1.俞大猷其人及其历史背景
2.俞大猷的文学成就
3.俞大猷原文及翻译注释的具体内容
4.俞大猷原文及翻译注释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俞大猷,字叔裴,号梦觉,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诗人、评论家。
他生活在南宋末年,经历了元朝的入侵和南宋的覆灭,因此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族的忠诚。
俞大猷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评论上。
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感情真挚,富有时代特色,被后人誉为"诗史"。
他的文学评论则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俞大猷原文及翻译注释是俞大猷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包括了他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注释和解读,以及他自己的诗歌创作。
这部作品不仅对当时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研究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俞大猷原文及翻译注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一部重要的文学研究著作,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深入独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次,它是一部诗歌创作的范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它是一部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理解和研究南宋末年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1页共1页。
俞大猷:一生都在戴罪立功的明朝抗倭名将
俞大猷:一生都在戴罪立功的明朝抗倭名将百战功徒在,千秋梦不回读历史之人都知道,在当时肃清海患的战争中,戚继光和俞大猷可谓是双子星座,绝代双骄,他们都属主持东南沿海防备的胡宗宪节制,按时人的说法是“ 俞龙戚虎”,但令人不解的是,现在的人只知道这戚继光,而俞大猷最多只能算偶尔能在其后作个陪衬,但,以《明史》对俞大猷的评价则反其之,称俞为“诸将之首”。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
福建晋江人。
明朝抗倭将领、民族英雄。
一生征战,从军近五十载,严于治军,先计后战,不贪近功。
战功卓著。
卒后,赠左都督。
著有《正气堂集》等。
纵观他的一生,远不止是“齐名戚继光”,就战功来说,他应该在戚继光之上,俞大猷作战勇武且善于运筹帷幄,把握战机而出奇制胜;在战略眼光上,他也非戚继光能比,“俞龙戚虎”的说法很是精准,戚继光就如同一只猛虎;而俞大猷则似一条潜龙,他们一个骁勇善战;一个老谋深算,都为肃清海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就对后世的影响及名望来说,俞大猷远不如戚继光,这是同他个人的性格和操守密切相关,他性情耿直,不耻官场上迎来送往,暗流涌动的潜规则,所以,他在官场上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在那个时代,怕是得不到好果子吃的,一个既不会讨好上司,又不会圆滑做人,恪守自己的处事原则之人,其仕途的艰难自是不难想象。
他人格高洁,屡贬屡起,一生“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却又从不发一句怨言,他的人生标杆是:“生要与苏子卿(苏武)争节义,与诸葛公(诸葛亮)争精诚,与狄梁公(狄仁杰)争妙用,与郭令公(郭子仪)争勋业,与岳武穆(岳飞)争忠贞”。
这位为人正派,只求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俞大猷,“四为参将,六为总兵,两为都督”,但这过程的背后却是“七次屈辱,四次贬官,一次入狱”,虽然他被压制了一辈子,却毫无怨言,忠诚如一,他文武双全,功绩盖世,不管被罚被贬,他均忍辱负重,光明磊落,坚持着“忠诚许国,老而弥笃”之信念,正如他所作的诗云一般:“借问浮云云不语,为谁东去为谁西。
历史趣谈:抗倭名将俞大猷是怎么死的?俞大猷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倭名将俞大猷是怎么死的?俞大猷生平简介导语:俞大猷是中国明朝历史上极为出名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诗人。
俞大猷出生于公元1503年,去世于公元1579年,福建泉州人,字俞大猷是中国明朝历史上极为出名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诗人。
俞大猷出生于公元1503年,去世于公元1579年,福建泉州人,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
虽然俞大猷身上背负了那么多的符号,但俞大猷最值得人称赞的还是他在抗倭方面的贡献。
俞大猷一生都在与倭寇作战,保护了沿海人民的安全,战功赫赫,带领一支“俞家军”纵横海陆,甚至达到了敌人一听见“俞家军”就被吓退的地步。
俞大猷最早跟随王宣、蔡清等人学习《易》学,后又拜师赵本学习用《易》推演出来的兵法,之后又跟随李良钦学习剑术。
这些早年的学习,为他后来抗击倭寇打下了强而有力的基础。
俞大猷此人对倭寇有极为清醒的认识,但是当时的明朝政府像俞大猷这么清醒的人还是很少的。
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举举人,成为千户,奉命守御金门。
当时倭寇时常作乱,频繁劫掠百姓商人,沿海百姓深受倭寇之害。
俞大猷知道这种情况后,给自己的上司上书请求缴寇,哪知道却反被监司革职。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军大举攻略山西,皇帝下诏选举天下勇士,俞大猷于是自荐。
此次推荐虽然没有得到抵御蒙古的机会,但是俞大猷得到了毛伯温等将军的赏识。
后来毛伯温用俞大猷为汀漳守备,俞大猷多次击破海贼康老,俘斩三百余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六年,谭元清在新兴、恩平一带屡次叛乱。
俞大猷受上书任命,平定叛乱。
俞大猷接受命令之后,并没有立刻出兵强行镇压,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中后期武力第一人,一人打服少林寺千人,让少林寺都俯首帖耳
明朝中后期武力第一人,一人打服少林寺千人,让少林寺都俯首帖耳如果说明朝中晚期,做个名将的战绩,战功排名,那估计谁是第一,肯定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谁都有自己的一套排名,谁都有自己心中的第一,哪怕是明朝官方也不能给个统一的意见。
但是如果论明朝中晚期,特别是嘉靖到万历年间谁的武力值第一,那毫无疑问的就是“俞龙戚虎”的俞大猷,连戚继光都得说声拜服。
笔者前篇文章总体吹了一下老俞的战绩,军事思想,车战革新等几方面的成就,今天就特别吹下老俞的武力值。
当然对俞大猷不甚了解的人肯定也会大有意见,那么别急,容笔者慢慢道来。
一、剑术惊人,骇服山贼关于俞大猷的武艺,《明史》里都有颇为神奇之描写,当时广东新兴、恩平有所谓峒贼,屡屡叛乱,抢劫地方。
俞大猷带着几个人就去平叛了,“遍诣贼峒,晓以祸福,且教之击剑,贼骇服。
”《俞公功行纪》里则说“公谕以祸福,且教之击剑。
剑术劲捷,变化如神,峝人所异也”。
所谓教之击剑,是委婉说法,真实情形,当是多人围攻,仍旧能被俞大猷之剑法制服,这才能让贼骇服。
让几个山贼骇服,是小意思。
当年他跟随李良钦学习剑法,学成后,一次对练中“良钦释剑谢曰:公异日剑术天下无敌者。
”二、少林寺和戚继光都心悦诚服,向其学习俞大猷剑术最为人所知的一次展示,应该就是让少林寺武僧俯首帖耳。
其《诗送少林寺僧宗擎》有一段序,交代少林寺武僧在他面前甘拜下风,专门派人跟随他学习剑法:“予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击剑之技,后自云中回,取道至寺僧,自负精其技者千余人,咸出见呈之。
视其技,已失古人真诀,明告众僧,皆曰,愿受指教,予曰:此必积之岁月而后得也。
众推年少而有勇力者二人,一名宗擎,一名普从。
随余南行出入营阵之中。
”俞大猷写的《新建十方禅院碑》有类似记载。
且更详细,言宗擎、普从二僧跟随他学习剑法后,“虽未造于得心应手之神,其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亦庶几矣。
”当时少林寺应规模庞大,武风颇盛,才有所谓“自负精其技者千余人,咸出见呈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俞大猷的历史成就俞大猷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导语:俞大猷是明朝嘉靖朝著名的抗倭将领,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
俞大猷一生最大最为人所熟知的功绩,就是在抗击倭寇方面。
许多人了解他,都
俞大猷是明朝嘉靖朝著名的抗倭将领,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
俞大猷一生最大最为人所熟知的功绩,就是在抗击倭寇方面。
许多人了解他,都是从他抗击倭寇的事迹开始的,但是实际上俞大猷不仅仅是在抗击倭寇方面有所成就。
俞大猷的确最大的功绩就是抗击倭寇,但是在军事、文学方面也具有一定成就,他是军事家、武术家、诗人,也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民族英雄。
就现在我们所知,戚继光的名声比俞大猷的声名更大。
两人明明是明朝两位同样著名的抗倭将领,但是却在后世名声上具有差距。
在面对为什么会造成两人差距的问题上,一些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戚继光极具军事才能,写作了兵书,而俞大猷本人只是一介武夫,自然比不上戚继光。
”对于这样的回答,小编只想默默的翻一个白眼。
小编不知道这样想的人有多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哪儿来的勇气给出这样的答案。
小编知道的是,不对俞大猷本人作出一番了解,便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给出答案,实在太过草率。
俞大猷绝不只是一介武夫,说他是军事家也不是空口无凭的。
俞大猷在诸多战斗中,获取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他凭借自己几十年的战斗经验,先后著成《兵法发微》、《洗海近事》、《镇闽议稿》、《广西选锋兵操法》等,并编辑其师赵本学《韬铃内外篇》等为《续武经总要》。
为我国军事发展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还独创了用独轮车对付骑兵的办法,这个方法在实战中取得极大成就,朝廷自此开始设立兵车营。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