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小动物的家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小动物的家》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PPT说课教学
小动物的家
还记得“校园动植物分布图”吗?
小动物的家在哪呢? 让我们去看看吧!
关于小动物的家
能够找到哪些动物的家?你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 请分组讨论: 1、“家”安在哪里? 2、“家”有什么特点? 3、我们打算怎么去观察呢?(要做的准备、注意的问
题)
分析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1.小动物们的“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2.为什么家各不相同呢?
• 4.阳光下任何物体都有影子。( )
错,如果有,请把它改正过来。
(1)
(2)
议一议 :下图中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地
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请将它们按
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
( 1)
(2)
(3)
一天下午,秦老师先参加了校运会200m比赛, 然后又参加400m比赛,摄影师在同一位置拍摄了
她参加这两场比赛的照片(如下图)。你认为秦 老师参加400m比赛的照片是哪一张?为什么?
• 模拟实验 • 任务: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变
化
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探究
• 1、领材料 • 2、把吸管固定在白纸上
• 3、用手电筒充当太阳
《动物的家》教案
《动物的家》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动物的家”。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动物家的概念、分类及功能;探讨不同动物对家的需求及适应性;分析人类活动对动物家园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物家的定义、分类及功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动物家园的影响,积极参与保护动物的行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动物家的功能及适应性。
重点:动物家的分类及人类活动对动物家园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动物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家?它们的家有哪些功能?2. 新课:讲解动物家的概念、分类及功能,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动物对家的需求及适应性。
(1)概念:动物的家是指动物为了生存、繁衍和适应环境而选择的栖息地。
(2)分类:根据动物家的特点,可分为永久性家、暂时性家、移动性家等。
(3)功能:保护、繁殖、觅食、避敌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了解到的动物家,并分析其功能。
4. 例题讲解:分析不同动物家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动物家园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动物的家概念:动物为了生存、繁衍和适应环境而选择的栖息地。
分类:永久性家、暂时性家、移动性家。
功能:保护、繁殖、觅食、避敌。
2. 动物家的适应性例:鸟巢、蜂巢、蚁穴、蜘蛛网等。
3. 人类活动对动物家园的影响破坏:乱砍滥伐、过度开发、污染等。
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等。
七、作业设计(1)鸟巢(2)蚁穴(3)蜘蛛网答案:(1)鸟巢的功能:保护、繁殖、保暖、遮阳等。
适应性:适应不同环境的鸟类,巢的结构和材料各异。
(2)蚁穴的功能:居住、繁殖、储藏食物、避敌等。
动物的“家”
动物的“家”《动物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动物的栖息地及其特点;2. 能够了解动物与栖息地之间的关系;3. 能够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动物的栖息地及其特点;2. 难点:理解动物与栖息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动物的栖息地;2.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栖息地;3. 动物与栖息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引入动物的栖息地主题,激发学生对动物栖息地的兴趣;2. 导入新知:简要介绍动物的栖息地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栖息地之间的关系;3. 拓展知识:通过视频、图片、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及其特点;4. 深化理解: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动物与其栖息地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动物的栖息地与动物生存的关系,并展开讨论如何保护动物的栖息地;6.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护动物的生态环境,提高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2. 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对动物栖息地与动物生存关系的理解能力;3.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表现、课堂表现等,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游戏、实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当地动植物资源,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3. 教学资源:积累更多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动物栖息地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保护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希望学生在这堂课中能够体会到动物与栖息地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激发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让我们一起为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动物的家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小动物的家》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小动物的家》,学生能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培养爱护动物的认识,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
一、课先导入
1. 师生共同观看小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小动物的种类和生活环境。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知道小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吗?小动物是如何生活的?
二、进修内容
1. 阅读《小动物的家》,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进修小动物的家的构造和特点,如鸟巢、兔子洞、松鼠的巢穴等。
三、进修活动
1. 观察实验:老师准备一些小动物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根据模型或图片猜测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分组探究: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小动物的家进行深入钻研,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钻研的小动物的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心得。
四、教室讨论
1.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珍爱小动物的重要性,如何珍爱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栖息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对珍爱动物的认识和行动。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室笔记,总结进修内容。
2. 搜集有关小动物珍爱的资料,写一篇关于如何珍爱小动物的文章。
六、延伸拓展
1. 组织学生参与珍爱野生动物的活动,如植树造林、义务清理环境等。
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生活轨迹和习性,培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小动物的家,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美丽故里做出贡献。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身边的小动物,共同珍爱我们共同的故里。
小动物的家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小动物的家》说课稿五一中心小学佘烁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8课《小动物的家》。
我从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一是准确解读科学教材,二是秉持科学教学理念,三是恰当定位教学目标,四是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五是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六是评价反思教学得失。
一、准确解读科学教材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学的依据。
在解读教材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情,而且要研究教材在整个单元、整个小学科学体系中的坐标点,领会编者的意图。
只有走进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编者,才能精准地把握教材。
《小动物的家》在整个小学科学体系中,定位于学生校园生活经验圈,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去发现大自然的奥妙。
《小动物的家》放在《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单元体系中,选择校园里的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以寻访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寻找、观察动植物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小动物的家》这一课把观察的对象进行聚焦,引导学生对小动物的家的观察,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秉持科学教学理念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要构建科学高效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必须秉持四条基本理念:一是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人人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不能“讲科学”,要“做科学”。
二是必须坚持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空。
三是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四是必须构建开放的课堂,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与评价方面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在科学素养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或程度作出的概括性描述和明确的界定。
目标的确立要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年段要求。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科学,只要能够把知道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小动物的家-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动物的家-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动物的特点和避免伤害小动物的方法;•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小动物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会通过实践探究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1.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2. 教学内容2.1 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小动物的食物来源•小动物的生存环境2.2 避免伤害小动物的方法•怎样爱护小动物•不要伤害小动物的方法•不要乱丢垃圾2.3 实践探究小动物的生活环境•观察野外小动物•制作小动物家3. 教学过程3.1 导入1.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几种小动物。
2.要求学生描述这些小动物的特点,比如体型、颜色、生活习性等。
3.2 学习核心1.请学生观察小动物,并提出自己的问题;2.通过观察、实践探究,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3.学生制作小动物家,加深对小动物生活环境的认识。
3.3 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可以自由生活的小动物,哪些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小动物;2.鼓励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在野外看到需要人类保护的小动物,应该怎样做。
4.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究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制作小动物家,加深了学生对小动物生活环境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继续加强对小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让孩子们成为生命守护者,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小动物的家》教案
《小动物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小动物的栖息地;2. 认识和掌握有关小动物栖息地的词汇;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动物的栖息地;2. 小动物栖息地的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有关小动物栖息地的词汇;2. 回答有关小动物栖息地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不同小动物栖息地的理解和区分;2.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小动物栖息地时的准确性和细致性。
五、教学准备图片、小动物玩具、PPT等。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张描绘森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引导学生进入“小动物的家”这个主题。
2. 学习新知(1)教师给学生讲解不同小动物的栖息地,包括森林、河流、草原和海洋等。
教师通过PPT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栖息地的特点和功能。
(2)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栖息地中的小动物。
教师可以使用小动物玩具或者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描述小动物栖息地的外形、气候、食物等。
(3)教师呈现并讲解相关词汇,如“森林”、“河流”、“草原”、“海洋”等。
学生跟读并记忆相关词汇。
3. 操作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合不同小动物和对应的栖息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报告自己的组合结果,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不同栖息地的图画,并在图画下方注明栖息地的名称。
4.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幅大自然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该图片中可能存在的小动物和它们可能的栖息地。
(2)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小动物栖息地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七、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关于小动物栖息地的观察和描述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有关小动物栖息地的资料,写一篇小短文进行展示。
九、板书设计小动物的家- 森林- 河流- 草原- 海洋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动物栖息地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栖息地中的小动物,同时也能应用相关词汇进行表达。
《小动物的家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小动物的家》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家。
2. 掌握描述小动物和它们的家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提高学生对动物保护意识。
二、导学内容:1. 小动物包括哪些种类?它们的家是什么样的?2. 描述动物家的样子和特点。
3. 如何保护小动物及它们的家园?三、导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或小故事引入小动物及它们的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主体:(1)学习小动物种类及它们的家:小动物种类包括猫、狗、兔子、老鼠、鸟类等,它们的家分别是猫窝、狗窝、兔笼、老鼠洞、鸟巢等。
(2)描述小动物家的样子和特点:猫窝通常是软软的、温暖的,适合猫咪休息和睡觉。
狗窝可以是木质的、塑料的,有时还会加上布料等来增加舒适度。
兔笼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兔子活动,还要有干净的木削作为垫料。
老鼠洞多为地下的洞穴,通常较为隐秘,非常适合老鼠居住。
鸟巢由鸟类自己用树枝、草叶等搭建,一般位于树上或高处,为了保护小鸟不受外界干扰。
(3)动物保护意识培养: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小动物,尊重它们的生存空间,不随意捕杀或破坏小动物及它们的家。
四、小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们对小动物及它们的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动物保护意识,明白了人类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身边的小动物入手,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保护动物的行动中。
第二课时一、导言《小动物的家》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可爱的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不同动物的家园和生活方式。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本书,并引导他们思考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家园和生活方式;2. 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4. 启发学生思考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的家园和生活方式;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书中的插图和简短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不同动物的家园和生活方式吗?”让学生尝试回答。
《小动物的家》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小动物的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前言本次作业设计的主题是《小动物的家》,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作业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作业内容1. 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观察它的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2. 描述小动物的家:根据观察和了解,让学生描述自己选择的小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3. 制作小动物的家:让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想象中的小动物的家,并展示给同学。
四、作业要求1. 观察和描述要真实可靠,能够给同学带来生动的画面;2. 制作要精心细致,充分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展示要清晰明了,能够让同学们看到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
五、评价标准1. 观察和描述:20分2. 制作:30分3. 展示:10分4. 创意和想象力:20分5. 协作能力:20分六、作业安排1. 第一周:选择小动物并进行观察;2. 第二周:描述小动物的家并准备制作材料;3. 第三周:制作小动物的家;4. 第四周:展示小动物的家并进行评价。
七、作业实施1. 学生按照要求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2. 学生根据观察和了解,描述自己选择的小动物的家;3. 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想象中的小动物的家,并展示给同学;4. 老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并给予反馈。
八、总结通过这个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对动物的爱护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公民。
以上就是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小动物的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培养他们对动物和自然的热爱。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增强对小动物保护的意识。
小动物的家-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动物的家-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小动物的家,能够描述它们生活的环境和条件2.掌握观察、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小动物的家和它们生活的环境2.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三、教学准备1.教具:小动物模型、图片等2.材料:教材、PPT等3.课外阅读:《动物谷》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可以通过讲师口头介绍的方式或PPT展示等介绍“动物的家”这个话题,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家。
2、学习新知接着,讲师可以从以下内容入手,让学生依次了解小动物的家:a. 什么是小动物的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小动物的模型、图片等,引导他们思考和描述小动物的家是什么。
b. 小动物的家的形态和特点在展示小动物的家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小动物的家的形态、特点、材料等等,让他们了解不同小动物的家庭之间的异同点。
c. 小动物的家的环境和条件教师可以展示小动物的家所在的环境和生存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动物所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如何保护它们的家园。
3、探究互动接下来,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和归纳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动物的家。
a. 小组合作随机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设计小动物家庭的住宅,要求住宅符合小动物习性和生存条件。
b. 观察实验在学生观察小动物家庭的图片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让学生归纳发现它们的生存条件和这些条件对小动物的保护很重要。
4、课堂小结教师可以结合平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如何保护小动物的家庭。
同时,鼓励学生各自总结这节课学习到的内容。
五、作业和延伸1.通过阅读相关科普知识或动物世界节目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家庭结构,以及地理位置对各种小动物家庭的影响。
2.制作一个小册子,描述自己设计的小动物家庭的住宅,并注明防止其他小动物入侵攻击的方法。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小动物的家》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小动物的家》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道小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了解它们的食物、生活环境和生存能力。
•观察、感受、比较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并展开自己的爱心。
•利用多媒体教具,通过课件PPT展示和图像视频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分析、推理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小动物认知思路和模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知小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了解它们的食物、生活环境和生存能力。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分析、推理和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应用先前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思考习惯和模式。
三、教具准备•讲授课件PPT等多媒体教具。
•3D小型生态箱、显微镜等基础实验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利用生态箱,引入小动物的展示环节。
通常选择草履虫、腐肉凯氏螨等,以图像进行展示。
•利用教具及课件PPT,带领学生直观地了解小动物。
2、知识讲授•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分析的方式了解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习性和习惯,例如鼠、蚂蚁等。
主要通过PPT进行讲解。
3、实验环节•利用显微镜,让学生亲身观察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状态。
•利用小生态箱,进行实物展示,并由学生自己操纵进行观察。
4、知识延伸•通过引导开展趣味互动小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5、课堂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辅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回答,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点。
五、教学效果和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及学生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及应用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对教学方案和方式进行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
《动物的家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的家》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动物的家》是小学生进修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进修这一主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以及互相干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能够描述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和珍爱动物,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栖息地:陆地动物、水生动物、空中动物的栖息地特点及适应性。
2. 动物的食物来源: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的食物来源及适应性。
3. 动物的生存环境: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3. 问题解决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好奇心。
2. 进修任务:组织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个动物,钻研该动物的栖息地、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自己钻研的动物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观点。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各组的钻研效果,归纳不同动物的生存特点。
6. 展示效果: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钻研效果,分享给全班同砚。
七、教学评判1. 个人表现评判:根据学生的实地考察记录、小组讨论表现等,对学生的个人表现进行评判。
2. 小组合作评判:评判小组之间的合作水平、分工情况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效果展示评判:根据学生的展示效果以及分享内容,对学生的钻研效果进行评判。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8小动物的家_教案 (2)
小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动物都生活在它适应的环境里,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了解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生活的环境,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并坚持观察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4.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生活的环境,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并坚持观察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实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课前在校园里做一次调查活动,估计一下学生可能找到哪些小动物的“家”,设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划分好各小组的观察区域。
(3)准备一些防蚊虫叮咬的药物。
2.小组活动材料:(1)工具:小棍子、放大镜、昆虫盒、小铲子。
(2)给动物做“家”的材料:纸盒、深色的布、土壤、小水壶等。
3.学生准备:糖果、饼干、水果片等食物,手套,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1、导入。
展示在本单元第1课时画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谈话:在我们的校园里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小动物的“家”。
2.讨论探究活动计划。
(1)在校园里我们能够找到哪些动物的“家”呢?你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2)明确探究目的:观察小动物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交流:我们打算怎样去观察小动物的“家”。
(4)小组讨论:为了观察小动物的“家”,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工具准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思考。
)(5)指导做观察记录的方法。
3.小组活动:观察小动物的“家”。
(1)各小组领取观察工具,到活动场地,开展探究活动。
(2)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观察,了解小组活动进程,分享学生的快乐,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并注意安全。
【小学科学】2020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8小动物的家》word教案 (1)
【小学科学】2020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8小动物的家》word教案 (1)8.小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动物都生活在它适应的环境里,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了解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生活的环境,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并坚持观察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4.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课前在校园里做一次调查活动,估计一下学生可能找到哪些小动物的“家”,设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划分好各小组的观察区域。
(3)准备一些防蚊虫叮咬的药物。
2.小组活动材料:(1)工具:小棍子、放大镜、昆虫盒、小铲子。
(2)给动物做“家”的材料:纸盒、深色的布、土壤、小水壶等。
3.学生准备:糖果、饼干、水果片等食物,手套,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1.导入。
展示在本单元第1课时画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谈话:在我们的校园里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小动物的“家”。
2.讨论探究活动计划。
(1)在校园里我们能够找到哪些动物的“家”呢?你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2)明确探究目的:观察小动物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交流:我们打算怎样去观察小动物的“家”。
(4)小组讨论:为了观察小动物的“家”,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工具准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思考。
)(5)指导做观察记录的方法。
3.小组活动:观察小动物的“家”。
(1)各小组领取观察工具,到活动场地,开展探究活动。
(2)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观察,了解小组活动进程,分享学生的快乐,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并注意安全。
(3)每组选择一种喜欢的小动物,用昆虫盒带回教室,然后整理观察记录表。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小动物的家》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2
• 1.小动物们的“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 2.为什么家各不相同呢?
作业
• .你知道动物有哪些适应环境的办法?
• 2.给动物做个家,并写出这个动物的观察日 记。
蚂蚁搬家
《小动物的家》寻访校园里的动植 物2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还记得“校园动植物分布图”吗?
小动物的家在哪呢? 让我们去看看吧!
关于小动物的家
• 能够找到哪些动物的家?你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 吗?
• 请分组讨论: • 1、“家”安在哪里? • 2、“家”有什么特点? • 3、我们打算怎么去观察呢?(要做的准备、注意
小学科学17《动物的家》(教案)
小学科学17《动物的家》(教案)标题:开启奇妙的动物之旅——学习动物的家引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动物是我们最熟悉的生物之一。
动物有着丰富多样的家园,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栖息和生存。
通过学习动物的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动物的家,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环境。
2.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家和栖息环境。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栖息环境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秀给学生看,让学生猜测并描述动物家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家?2.探究(30分钟)a)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这种动物生活在哪里?它的家是什么样的?-这种动物的家有什么样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特点?b)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选择的动物和它的家,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并互相讨论。
3.归纳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的动物家归纳总结,并展示在课堂板书上。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动物选择特定环境作为家的原因,例如气候、食物等因素。
4.拓展实践(30分钟)a)户外实践:外出实地观察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找到和描述不同动物可能的栖息环境,并记录下来。
b)绘制海报:让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观察,绘制自己心目中不同动物家的海报,陈述动物的习性和栖息环境。
5.共享交流(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海报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向他们解释所描绘的动物和家的特点。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并进行互动交流。
6.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知识,并强调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动物,了解它的家和栖息环境,并写一篇小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8.小动物的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动物都生活在它适应的环境里,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了解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生活的环境,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并坚持观察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4.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在校园里做一次调查活动,估计一下学生可能找到哪些小动物的“家”,设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划分好各小组的观察区域。
(3)准备一些防蚊虫叮咬的药物。
2.小组活动材料:
(1)工具:小棍子、放大镜、昆虫盒、小铲子。
(2)给动物做“家”的材料:纸盒、深色的布、土壤、小水壶等。
3.学生准备:糖果、饼干、水果片等食物,手套,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在本单元第1课时画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谈话:在我们的校园里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小动物的“家”。
2.讨论探究活动计划。
(1)在校园里我们能够找到哪些动物的“家”呢?你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
(2)明确探究目的:观察小动物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交流:我们打算怎样去观察小动物的“家”。
(4)小组讨论:为了观察小动物的“家”,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工具准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思考。
)
(5)指导做观察记录的方法。
3.小组活动:观察小动物的“家”。
(1)各小组领取观察工具,到活动场地,开展探究活动。
(2)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观察,了解小组活动进程,分享学生的快乐,提醒学生及时记录
并注意安全。
(3)每组选择一种喜欢的小动物,用昆虫盒带回教室,然后整理观察记录表。
4.交流观察结果,分析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1)小组汇报:我们观察了……动物的“家”,它的“家”在……,它的“家”周围是……,它的“家”的特点是……,我们还观察了……。
(给学生一个描述的句式,帮助学生把表格上的内容变成有条理的描述性语言。
)
(2)比较:这些小动物的“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小动物的“家”也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是它们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
(3)讨论:为什么它们的“家”各不相同呢?能让它们交换一下居住地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4)小结: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5)小组讨论:你知道动物有哪些适应环境的办法?(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
5.课外拓展:给动物做个“家”。
小组活动:根据小组选择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给小动物设计一个家。
(这个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活动,选择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都交给学生自主去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周的时间,然后选择一个单位时间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