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根轨迹分析法
04
CATALOGUE
根轨迹分析法的限制与挑战
参数变化对根轨迹的影响
参数变化可能导致根轨迹的形状和位置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对于具有多个参数的系统,根轨迹分析可能变得 复杂且难以预测。
需要对参数变化进行细致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 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复杂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对于复杂系统,根轨 迹分析可能变得复杂 且难以实现。
02
CATALOGUE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极点与零点
极点
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是系统动态 特性的决定因素,决定了系统的 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
零点
系统传函数的零点对系统的动 态特性也有影响,主要影响系统 的幅值和相位特性。
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方程是描述系统极点随参数变 化的关系式,通过求解根轨迹方程可 以得到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极点分布 。
05
CATALOGUE
根轨迹分析法的改进与拓展
引入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
状态空间法
将根轨迹分析法与状态空间法相结合,利用状态空间法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从而更全 面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最优控制理论
将根轨迹分析法与最优控制理论相结合,通过优化系统的性能指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和动态响应。
结合其他分析方法
根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解析法和 图解法,其中图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
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手工绘制
通过选取不同的参数值,计算对应的极点,然后绘制极点分布图。这种方法比较繁琐,但可以直观地了解根轨迹 的形状和变化规律。
软件绘制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等,可以方便地绘制根轨迹图,并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第5章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是利用控制器来实现对一些过程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5.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对象、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组成。
控制对象是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实际系统或过程,如温度、速度、压力等。
传感器用于将控制对象的状态参数转换成电信号,以便控制器进行处理。
执行器则负责根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改变控制对象的状态。
控制器是实现控制策略的处理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和设定值,产生控制信号。
5.2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反馈控制原理。
反馈控制是通过对控制对象的测量结果进行反馈,并根据反馈信号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产生控制信号来实现调节和控制。
运用反馈控制原理可以使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和稳定性。
5.3自动控制设计的基本步骤自动控制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系统建模、性能要求分析、控制器设计和系统仿真。
系统建模是将控制对象抽象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分析和设计。
性能要求分析是根据控制对象的特性和应用需求,确定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要求。
控制器设计是根据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和性能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结构和参数。
系统仿真是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验证和优化。
5.4自动控制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是自动控制系统要求的基本性能之一,稳定性分析主要用于确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边界。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特征方程或奈奎斯特准则进行判定。
特征方程是特性方程增益为零时,系统特征根的解。
奈奎斯特准则是通过绘制奈奎斯特图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奈奎斯特准则基于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5.5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稳定性、速度、准确性和抗干扰性。
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输出在长时间的过程中保持在设定值附近。
速度是系统从一个稳定工作状态达到另一个稳定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准确性是系统输出与设定值之间的差距。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频率响应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分布,以及系统的相位和幅值 特性,利用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稳定性。
注意事项
稳定性判据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系统的特性和要求而定,同时应注意 不同判据之间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04
频域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04
频域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稳定性分析
极坐标或对数坐标表示。
绘制方法
通过频率响应函数的数值计算,将 结果绘制成曲线图,以便直观地了 解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表现。
注意事项
绘制曲线时应选择合适的坐标轴比 例和范围,以便更好地展示系统的 性能特点。
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定义
频率特性曲线是频率响应函数在 不同频率下的表现形式,通常以
极坐标或对数坐标表示。
稳定裕度。
动态性能分析
02
研究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如超调
和调节时间等。
静态误差分析
03
分析系统在稳态下的误差,确定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评估系
统的静态性能。
系统优化设计
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优化 系统的频率响应,提高系 统的性能指标。
结构优化
根据系统频率响应的特点, 对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改 善系统的整体性能。
05
总结与展望
05
总结与展望
频域分析法的优缺点
02
01
03
优点
频域分析法能够直观地揭示系统的频率特性,帮助理 解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通过频率响应曲线,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系统或同一 系统不同参数下的性能。
频域分析法的优缺点
02
01
03
优点
频域分析法能够直观地揭示系统的频率特性,帮助理 解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法
谐振峰值
Am(m) 2
1
12
振荡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L ()2l0 oG g (j) 2l0 o(g 1 n 2 2)24 2 n 2 2
n L()0低频渐近线是零分贝线。
n L ( ) 4 0lo g (/ n) 4 0lo g (T ) n 1 /T
高频段是一条斜率为- 40/dB的直线,和零分
幅频特性的谐振峰值和谐振角频率:
G(ju)
1
(1u2)242u2
d G d (j) u u 0 ,u r 1 22 ( 1 /2 0 .7)0
r n12 2 ( 1/ 20 .7) 0
幅频特性的谐振角频率和谐振峰值:
rn1 22, M r G (jr) 1 /21 2
谐振频率
1 / T , L () 2l0 o1 g2 T 2 2l0 o 1 0 g ( d)B
在频率很低时,对数幅频曲线可用0分贝线近似。
1 / T , L ( ) 2l0 o1 g 2 T 2 2l0 o T g
当频率很高时,对数幅频曲线可用一条直线近似,直
线斜率为-20dB/dec,与零分贝线相交的角频率为 1/T 。
( )
0 0.1 1 10
0 o 0.1 1 10
45o
20
90o
对数坐标刻度图
注意:
➢纵坐标是以幅值对数分贝数刻度的,是均匀的;横 ➢ 坐标按频率对数标尺刻度,但标出的是实际的值, ➢ 是不均匀的。 ——这种坐标系称为半对数坐标系。 ➢在横轴上,对应于频率每增大10倍的范围,称为十 ➢ 倍频程(dec),如1-10,5-50,而轴上所有十倍频 程 ➢ 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为了说明对数幅频特性的特点,引进斜率的概念, ➢ 即横坐标每变化十倍频程〔即变化〕所对应的纵 坐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表5-1 RC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数据
A( )
( )
0 1 0
1 0.707
45
2 0.45
5 0.196
0
63.4 78.69 90
图5-2 RC网络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图5-3 RC网络频率特性的幅相曲线
对数频率特性图又称伯德图(Bode图),包 括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两条曲线, 其中,幅频特性曲线可以表示一个线性系 统或环节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 增益;而相频特性曲线则可以表示一个线 性系统或环节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 相位差。对数频率特性图通常绘制在半对 数坐标纸上,也称单对数坐标纸。
图5-20控制系统结构图
将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函数按典型环节划分, 可以分解为: ( j 1) ( ( j ) 2 ( j ) 1) k
m1 m2
G ( j ) H ( j )
k
2 l
2
l l
( j )
0
k 1 n1
( i s 1) ( 2 ( j ) 2 2 j j ( j ) 1) j
图5-19 Ⅱ型三阶系统幅相频率特性图
讨论更一般的情况,对于如图5-20所示的闭 环控制系统结构图,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H ( s) ,可以把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写作如 下的极坐标形式或直角坐标形式:
G( j)H ( j) G( j)H ( j) e j () P() jQ()
•图5-6积分环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在伯德图上,积分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为
L( ) lg A( ) lg G( j ) lg ( ) 2
图5-7积分环节的伯德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系统稳定性
5.2 稳定的条件
当σi和λi均为负数,即特征根的 σi和λi均为负数, 均为负数 实部为负数,系统是稳定的; 实部为负数,系统是稳定的; 或极点均在左平面。 或极点均在左平面。
5.3 代数稳定性判据
定常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定常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特征方程的根具有负 充要条件是特征方程的根具有负 实部。因此,判别其稳定性,要解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 实部。因此,判别其稳定性,要解系统特征方程的根。 避开对特征方程的直接求解,可讨论特征根的分布, 避开对特征方程的直接求解,可讨论特征根的分布,看其 是否全部具有负实部,并以此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这样 是否全部具有负实部,并以此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稳定性判据。 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稳定性判据。 其中最主要是E.J.Routh(1877 )h和Hurwitz( 其中最主要是E.J.Routh(1877年)h和Hurwitz(1895 E.J.Routh(1877年 年)分别提出的代数判据。 分别提出的代数判据 代数判据。
习题讲解: 习题讲解:
µ
G1
Q21
G1
h2
k1 k1 G1 ( s ) = , G1 ( s ) = (T1s + 1) (T1s + 1) k1k 2 G0 ( s ) = (T1s + 1)(T2 s + 1)
kp
G0 ( s ) G(s) = 1 + G0 ( s ) K p
5.4 Nyquist稳定性判据 Nyquist稳定性判据
系统稳定的条件? 系统稳定的条件?
5.2 稳定的条件
d n y (t ) d ( n −1) y (t ) dy (t )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 n a + an −1 + L + a1 + a0 y (t ) n ( n −1) dt dt dt d m x(t ) d ( m −1) x(t ) dx(t ) = bm + bm−1 + L + b1 + b0 x(t ) m ( m −1) dt dt dt d n y (t ) d ( n −1) y (t ) dy (t ) + a( n −1) + L + a1 + a0 y (t ) = 0 齐次微分方程: 齐次微分方程: an n ( n −1) dt dt dt an s n + an −1s n −1 + L + a1s + a0 = 0 设系统k 设系统k个实根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L( )
Im
c
-1
1
0
ωc
(c )
Re
( )
90
180
2.增益裕度
定义: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相位为-π 时对应幅值的
倒数。
计算:
GM
1 1 1 , Kg Wk ( j ) A( j ) 1
或h 20 lg
20 lg
含义:
增益裕度含义
① 乃图上 WK ( j ) A( ) 1 的单位图对应于Bode图 的零分贝线。 ② 单位图以外对应L(ω )>0 ③ 乃图上负实轴对应于Bode图上相频特性的-π 线。
三、系统稳定裕度
稳定裕度:衡量闭环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指标。
相位裕度: 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上模值
等于1的矢量与负实轴的夹角。
增益裕度: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负实轴相
交点模值的倒数。
1.相位裕度
定义:在频率特性上对应于幅值A(ω )=1的角频
率称为剪切频率,用 ω c表示。在剪切频率ω c使系统 达到稳定的临界状态所要附加的相角迟后量,称为相 位裕度。
计算: 含义:
( c ) 180 ( c )
相位裕度含义
L( )
1.BODE图
-2
20 lg K
1
-1
10
c
20 lg h
( )
-3
90
180
270
2.稳定分析图
L( )
-2
20 lg K
1
-1
10
c
20 lg h
( )
-3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_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
5. 2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对数频率特性
5.2.2 系统伯德图的绘制
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步骤: (1)把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化为标准形式,即化为典型环节的传递函
数乘积,分析它的组成环节; (2)确定一阶环节、二阶环节的转折频率,由小到大将各转折频率
标注在半对数坐标图的频率轴上; (3)绘制低频段渐近特性线; (4)以低频段为起始段,从它开始每到一个转折频率,折线发生转
开环极点的个数。
5. 4 频域稳定判据与系统稳定性
5.4.4 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开环频率特性 G( j)H( j)在剪切频率 c处所对应的相角与 180 之差称为相角裕度,记为 ,按下式计算
(c ) (180 ) 180 (c )
开环频率特性 G( j)H的( 相j)角等于 时所1对80应的角频率称为相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当 由 0 时0,开 环奈奎斯 特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 )点 周1, j。0 是具P有2 正实部P 的开 环极点的个数。 需注意,若开环传递函数含有 v 个积分环节,所谓 由 0 0 ,指的 是由 0 0 0 ,此时奈 奎斯特曲线需顺时针增补 v 角度的无穷大半径的圆弧。
5. 4 频域稳定判据与系统稳定性
5.4.1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若闭环系统在[ s]右半平面上有 个P开环极点,当 从 变化到
时,奈奎斯特曲线 G( j对)H点( j) 的包围1周, j数0 为 ( 为逆时N针,
为顺N 时 0针),则系统N<在0[ ]右半平面上的闭环极点s的个数为 。
折,斜率变化规律取决于该转折频率对应的典型环节的种类; (5)如有必要,可对上述折线渐近线加以修正,一般在转折频率处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法
第19页/共187页
频率特性
对应的幅值和相角:
同理,可求得对应于2的|G(j2)|和(j2) 。
若对取所有可能的值,则可得到一系列相应的幅值和相位。 其中幅值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 相角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系统的相频特性。
第20页/共187页
每当ω增加十倍, L(ω)减少20dB负20分贝十倍频程 -20dB/ dec
第34页/共187页
5-3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特性
第35页/共187页
积分环节L(ω)
[-20]
[-20]
[-20]
第36页/共187页
5-3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特性
三、微分环节
幅频特性与ω成正比,相频特性恒为90°
第12页/共187页
5-2频率特性
以RC网络为例,说明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取拉氏变换,求网络的传递函数
如果输入为正弦量:
由电路分析,电路达到稳态时,输出也是以ω为角频率的正弦量。
在传递函数中G(s)中,只要令s=jω,则可由⑴式得到⑵式。
第13页/共187页
5-2频率特性
控制系统的三种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可以相互转换,它们的关系见右图。
交接频率将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分为二段:低频段和高频段。
第41页/共187页
惯性环节G(jω)
φ(ω) = -tg-10.5 ω
ω
0
0.5
1
2
4
5
8
20
φo(ω)
A(ω)
0
1
-14.5
0.97
-26.6
0.89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第一次课)
autocumt@
18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常俊林
ω =1
1 12 + 2 2 e
(− tg
−1 1 2
)j
= 0 . 45 e
− 26 .6 o
c ss (t ) = 2 ⋅ 0 .45 sin t + 30 o − 26 .6 o = 0 .9 sin t + 3 .4 o
autocumt@ 13
(
)
(
)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常俊林
c(t ) = b1e
− s1t
+ ... + bn e
− sn t
+c1e
− jωt
+ c2e
jωt
css (t ) = c1e
− jωt
+ c2 e
jωt
其中: 其中
c1 = C ( s)( s + jω ) s = − jω
Aω = G ( s) ⋅ ( s + j ω ) s = − jω ( s + jω )( s − jω )
[ a (ω ) c (ω ) + b (ω ) d (ω )] + j[ b (ω ) c (ω ) − a (ω ) d (ω )] = c 2 (ω ) + d 2 (ω )
autocumt@ 9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常俊林
5-1 频率特性
b(ω )c(ω ) − a(ω )d (ω ) ϕ (ω ) = arctg a(ω )c(ω ) + b(ω )d (ω )
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控制原理
r (t ) = 2 sin(t + 30 )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第五章§5-1 引言§5-2频率特性§5-3 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5-4开环和闭环系统Bode图的绘制方法§5-5 系统稳定性分析§5-6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分析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教学目的]:掌握利用频域法进行系统分析的一般方法 ,为后面的校正及信号与系统分析打下基础。
掌握系统频率特性分析与系统幅角之间的关系,掌握Nyquist 图和Bode 图的绘制方法,根据系统的Nyquist 图和Bode 图分析系统的性质。
本章的难点是Nyquist 稳定性分析。
[主要容]:一、引言 二、 频率特性 三、 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四、 频率域稳定判据 五、 稳定裕度 六、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重点]: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各种频域特性曲线的绘制,Nyquist 稳定判据的应用,及相对稳定裕度的分析,理解三频段的概念与作用。
[难点]:时域性能指标与频域性能指标之间的相互转换。
闭环频域性能指标的理解与应用[讲授方法及技巧]:联系传递函数,微分方程等数学模型,将频率法和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相比较,理解和掌握古典控制系统的完整体系。
准确理解概念,把握各种图形表示法的相互联系。
与时域法进行对比,以加深理解。
§5-1 引言1.时域分析法(特点)1)以传递函数和单位阶跃响应为分析基础构成的一整套解析法为主响应曲线图形分析法为辅的分析方法。
它具有直观、明确的物理意义,但就是运算工作量较大,参数的全局特征不明显。
2) 原始依据--数学模型,得来不易,也同实际系统得真实情况有差异,存在较多的近似、假设和忽略,有时对于未知对象,还可能要用经验法估计。
3) 对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高频噪声干扰的研究无能为力。
4) 在定性分析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5) 属于以“点”为工作方式的分析方法。
2.根轨迹法(特点)1)根轨迹法弥补了时域分析法中参数全局变化时特征不明显的不足,在研究单一指定参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时很有用;2)增加零极点(增加补偿器)时,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设计工具; 3)以“线”和“面”为工作方式;4)为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想象空间和辅助思维界面。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jY (ω )
ω =∞
X (ω )
ω
积分环节的Nyquist图 积分环节的Bode图
幅频特性与角频率ω成反比,相频特性恒为-90° 成反比, 90° 对数幅频特性为一条斜率为 - 20dB/dec的直线,此 线通过L(ω)=0,ω=1的点
三、微分环节 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G ( jω ) = jω = ωe
奈奎斯特(N.Nyquist)在1932年基于极坐标图阐述 奈奎斯特(N.Nyquist)在1932年基于极坐标图阐述 了反馈系统稳定性。 极坐标图(Polar 极坐标图(Polar plot)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幅相曲线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G ( jω )
可用幅值 G( jω ) 和相角ϕ (ω ) 的向量表示。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 ω → 0 ~ ∞ 变化时,向量 G ( jω ) 的幅值和相位也随之作相应的变化,其端点在复平面 上移动的轨迹称为极坐标图。
jY (ω )
ω →∞
ϕ (ω ) A(ω )
ω = 0 X (ω )
ω
RC网络对数频率特性 RC网络频率特性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用频域分析法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 响应时,是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进行的, 响应时,是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进行的, 而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通常是由若干典 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组成的。 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组成的。 本节介绍八种常用的典型环节。 本节介绍八种常用的典型环节。
频率响应: 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 系统输出的稳态分量。 频率响应 : 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的稳态分量。 (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合成) 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合成) 频率特性: 系统频率响应和正弦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频率特性 : 系统频率响应和正弦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它 和传递函数一样表示了系统或环节的动态特性。 和传递函数一样表示了系统或环节的动态特性。 数学基础: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反映正弦输入下系统响应 数学基础: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反映正弦输入下系统响应 的性能。研究其的数学基础是Fourier变换。 的性能。研究其的数学基础是Fourier变换。 频域分析法:应用频率特性研究线性系统的经典方法。 频域分析法:应用频率特性研究线性系统的经典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8
二、图形表示法
1.极坐标图(幅相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图) 1.极坐标图(幅相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图) 极坐标图 随着频率的变化,频率特性的矢量长度和幅角也改变。 随着频率的变化,频率特性的矢量长度和幅角也改变。 当频率ω 变化到无穷大时, 当频率ω从0变化到无穷大时,矢量的端点便在平面上画出一 条曲线,这条曲线反映出ω为参变量、模与幅角之间的关系。 条曲线,这条曲线反映出ω为参变量、模与幅角之间的关系。 通常称这条曲线叫做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或奈奎斯特曲线。 通常称这条曲线叫做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或奈奎斯特曲线。画 有这种曲线的图形称为极坐标图。 有这种曲线的图形称为极坐标图。
− j arctan 2 ζT ω 1−T 2ω 2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A(ω ) =
ϕ (ω ) = − arctan
2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9
2.博德图(对数频率特性图) 博德图(对数频率特性图) 博德图 两张图构成 一张是对数幅频图 一张是对数相频图 构成: 对数幅频图, 对数相频图。 由两张图构成:一张是对数幅频图,一张是对数相频图。 两张图的横坐标都是采用了半对数坐标。 两张图的横坐标都是采用了半对数坐标。
10
对数幅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对数幅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即 L(ω ) = 20 lg A(ω ) 表示,均匀分度,单位为db。 表示,均匀分度,单位为db db。 对数相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相移角φ(ω),均匀分度,单 对数相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相移角φ 是相移角 均匀分度, 位为“ 位为“度”。 对数幅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对数幅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对数相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对数相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目的:①直观,对高频干扰的抑制能力。
对快(高频)、慢(低频)信号的跟踪能力。
②便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③易于用实验法定传函。
§5.1 频率特性一. 定义)()()()(1n p s p s s s G +⋅⋅⋅+=θ在系统输入端加一个正弦信号:t R t r m ωsin )(⋅=))(()(22ωωωωωj s j s R s R s R m m -+⋅=+⋅=↔ 系统输出:))(()()()()(1ωωωθj s j s R p s p s s s Y m n-+⋅⋅+⋅⋅⋅+=t j t j e A e A t y t y ωω⋅+⋅+=↔-瞬态响应)()(1若系统稳定,即)(s G 的极点全位于s 左半平面,则 0)(l i m 1=∞→t y t稳态响应为:tj tj ss eA eA t y ωω⋅+⋅=-)(而)(21)()(22ωωωωωj G R jj s s R s G A m j s m -⋅-=+⋅+⋅⋅=-=)(21)()(22ωωωωωj G R jj s s R s G A m j s m ⋅=-⋅+⋅⋅== ∴t j m tj m ss e j G R je j G R j t y ωωωω⋅⋅+⋅-⋅-=-)(21)(21)( =])()([21t j t j m e j G e j G R jωωωω-⋅--⋅⋅ 又)(s G 为s 的有理函数,故)()(*ωωj G j G -=,即φωωj e j G j G )()(= φωωj e j G j G -=-)()(∴][)(21)()()(φωφωω+-+--⋅=t j t j mss e e j G R jt y =)sin()(φωω+⋅⋅t j G R m =)sin(φω+⋅t Y m可见:对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加入一个正弦信号,其稳态响应也是一个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其幅值是输入正弦信号幅值的)(ωj G 倍,其相移为)(ωφj G ∠=。
5第五章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五版(共179张)
EXIT 第9页,共179页。
第5章第9页
在零初始条件下,当输入信号为一正弦信号,即
ui(t)=Uisin t
Ui与分别为输入信号的振幅与角频率,可以(kěyǐ)运用时域法 求电路的输出。
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Uo(s)=
1 Uiω Ts +1 s2 + ω2
对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可得输出的时域表达式:
2021年12月25日
EXIT 第5页,共179页。
第5章第5页
③具有(jùyǒu)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借助频率特性 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直接求得元件或系统的频率特性,建立数学模型作 为分析与设计系统的依据,这对难于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去建立数学模 型的系统尤其有利。
④频率分析法使得控制系统的分析十分方便、直观,并且可 以拓展应用到某些非线性系统中。
系统的输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瞬态分量,对应特征根; 第二部分为稳态分量,它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形式。对于一个稳定 系统,系统所有的特征根的实部均为负,瞬态分量必将随时间趋 于无穷大而衰减到零。因此,系统响应正弦信号的稳态分量必为 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2021年12月25日
EXIT 第21页,共179页。
sint
线性定常 系统
Asin(ωt+)
r(t) Css(t)
t
线性系统及频率响应示意图
2021年12月25日
EXIT 第12页,共179页。
第5章第12页
5.1.2 频率特性
1、基本概念
对系统的频率响应作进一步的分析,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A与相位差 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及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ω有关。在系统结构、参数给定的
= K1 + K2 + ...+ Kn + Kc + K-c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五章
1 幅相频率特性
• • •
曲线或极坐标图。 在复平面,把频率特性的模和角同时表示出来的图就是 幅相曲线或极坐标图。 它是以 为参变量,以复平面上的矢量 G ( j ) 表示的一 种方法。 例 惯性环节幅相频率特性
G ( j ) k 1 jT k 1 T
2 2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奎斯特(Nyquist)
模从- 相角从-/2-3/2
-1
Im
ω
∞
Re
ω ω
0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例题2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例题3
系统开环传函:
G (s)
-1 -1 0.05 0.1 1 2 10 100 -2 -90°
20 lg 40 20 lg 1 0 . 05 20 lg
L( )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
5-3 典型环节及开环频率特性 一、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p177
•要求掌握以下各环节幅相频率特性及对数频率 特性。
比例环节、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惯性环 节、 振荡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二阶微分 环节、 延时环节。 非最小相位环节 开环传函中包含右半平 面 的零点或极点。
比例 G( s ) k , G( j ) k , 积分 ( s ) , G ( j ) G , s j 微分
1 1
k, 0
1
, 90
G( s ) s, G( j ) j ,
, 90
惯性环节(对比一阶微分环节)
G( s) 1 Ts 1 1 1 T
s
G ( j ) e
j
cos j sin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PPT课件
s (1 0 .1 s)
s1 0 .1 s
比例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惯性环节
.
23
非最小相位环节 :开环零点、极点位于S平面右 半部分
➢ 比例环节:-K
➢ 惯性环节:1/(-Ts+1),式中. T>0
24
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
除比例环节外,非最小相位环节和与之对应的最小相位环节的区别在于开环零极点的 位置,非最小相位环节对应于s右半平面开环零点或极点,而最小相位环节对应于s左半 平面开环零点或极点。
• 对于不稳定系统则不可以通过试验方法来确定,因 为输出响应稳态分量中含有由系统传递函数的不稳
定极点产生的发散或震荡分量。
.
8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为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其反变换为
G(s)= C(s) R(s)
g(t) 1 jG(s)estds
2 j j 式中位于G(s)的收敛域。若系统稳定,则可取零,如果r(t)的傅氏变换 存在,可令s=j,则有
d () 是 关 于 的 奇 函 数 。
.
5
.
6
因而
1
G (j) c b 2 2 ( () ) d a 2 2 ( () ) 2 ,
G (j) a r c ta n b ()c () a ()d () a ()c () d ()b ()
G ( j )c a (( )) jjd b ( ( ) )G (j )ej G (j)
Tddut0u0ui
TRC
uo t
取拉氏变换并带入初始条件uo0
1
1 A
U o ( s ) T s 1 [ U i( s ) T u o 0 ] T s 1 [ s 2 2 T u o 0 ]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法
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频域分析法
通过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进而分析 系统的动态性能。
时域分析法
通过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进而分析系统 的动态性能。
根轨迹法
通过绘制系统的极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得到系统的 频率响应特性。
03
频率响应的特性
稳定性分析
判断系统稳定性的依据
频率响应是指控制系统对不 同频率输入信号的输出响应 特性。
频率响应的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控制系统在不同频 率下的输出信号,可以得到 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频率响应的分析
通过对频率响应的分析,可 以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 定性。
控制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定义
如果一个系统受到扰动 后能够回到原来的平衡 状态,则称该系统是稳 定的。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极坐标图
01
通过极坐标图表示频率特性的幅度和相位角。
Bode图
02
通过Bode图表示频率特性的对数幅度和相位角随频率的变化关
系。
Nyquist图
03
通过Nyquist图表示频率特性的极点和零点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02
频率响应分析
频率响应的定义
01
频率响应是指在稳态下,线性定常系统对不同频率的正弦输 入的稳态输出。
频率响应的极点和零点位置。
稳定裕度
衡量系统稳定性的指标,包括相位裕度和幅值 裕度。
稳定判据
基于频率响应的极点和零点位置,判断系统是否稳定的准则。
动态特性分析
动态响应过程
系统受到正弦波输入信号后,频率响应随时 间变化的过程。
动态性能指标
衡量系统动态响应性能的指标,如超调和调 节时间、峰值时间等。
自动控制原理 第5章
⇒
X 2 − X +Y 2 = 0
(下半圆) 下半圆)
Y = −ω T X
§5.2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1 G( s) = 不稳定惯性环节 Ts − 1 1 G ( jω ) = − 1 + jω T 1 G = 1 + ω 2T 2 ωT ∠ G = − arctan = − ( 180° − arctan ω T ) = −180° + arctan ω T -1
ω ω ⑹ G ( jω ) = 1 1 − 2 + j 2ξ ωn 2 ωn ω ω ⑺ G ( jω ) = 1 − 2 + j 2ξ ωn ωn ω2 ω 1 − 2 − j 2ξ ωn ωn ⑻ G ( jω ) = e − jτ ω
2
jω
ω ω2 1 − 2 + j 2ξ ωn ωn
建 模
§5.1
频率特性
cs (t ) = A
2
r ( t ) = A sin ω t
1+ω T
2
§5.1.2 频率特性 G(jω) 的定义 ω 定义一: 定义一: G ( jω ) = G ( jω ) ∠G ( jω )
G ( jω ) = cs (t ) 1 = r (t ) 1 + ω 2T 2
∠ c s (t ) = − 63.4° + 30° = − 33.4°
ω =2
cs (t ) =
3 sin( 2t − 33.4° ) 5
s Φ e ( s) = s+1
ω =2 2 es (t ) ω jω Φ e ( jω ) = = = = 2 1 + jω 3 5 1+ω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均 匀 的
(lg ω)
0.1 0.2 0.3 … 1 2 3 … 10 20 30 … 100 200 …
ω
倍频程是均匀 均匀的 一倍频程是不均匀的, 十倍频程是均匀的! 倍频程是不均匀的 不均匀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典型环节组成的.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典型环节组成的. 一,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 Y (s) = K 传递函数为 Φ ( s ) = R (s)
Im
ω =∞
(ω )
A(ω )
Re
ω =0
Φ( jω)
奈奎斯特 (N.Nyquist)在1932 年基于极坐标图 阐述了反馈系统 稳定性 奈奎斯特曲线, 简称奈氏图
2. 幅,相频率特性 它是将 A(ω) 和 (ω) 分别表示在以 为横坐标,以 A(ω) 分别表示在以ω 坐标, 坐标的平面上. 或 (ω) 为纵坐标的平面上.
A(ω)
ω单位为弧度/秒 单位为弧度 秒 单位为弧度
ω
(ω)
A(ω) 无量纲
ω
(ω) 单位为度 单位为度
3. 对数幅,相频率特性 对数幅,相频率特性——Bode图 图 纵坐标
幅频: L(ω ) = 20 lg A(ω ) 单位:分贝(dB) 单位:度 相频: (ω )
横坐标 以 lg ω 来分度,标注 ω ,单位:弧度 秒(rad/s) 分度, 单位:弧度/秒
本章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典型环节 环节的频率特性 (1)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2)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3)利用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利用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4)系统的稳态性能与动态性能分析 系统的稳态性能与动态性能分析 实验法求取元件或系统的 求取元件或系统的数学模型 (5)实验法求取元件或系统的数学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ω L( ) dB
20 0
-20 1 T 20dB/dec 10 T
ω
渐近线
υ ( ) ω
90 45 0
ω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6.振荡环节 ω2 n ω2 n 将特殊点平滑连接起来,可得近似幅 G(s)= s2+2 ω n s+ n2 G(j )= 2- 2+j2 ω ω ω ωn ω ζ n ω ζ 相频率特性曲线。 2 ωn 1 A( )= 2 2 2 ω =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因ζ值的不同而异。 ζ ω2 ω ω ζ ω ( n - ) +(2 ω n )2 (1-ω 2 )2+( 2 ω )2 ωn n ζ ω -1 2 ω n Im υ ( )=-tg 2 2 (1) 奈氏图 ω ωnω 1 ω ∞ ω=0 0 Re A( )=1 υ ( )= 0o ω ω ω=0 ζ=0.8 ω n A( )= 1 υ ( )= -90o ω ω= ω 2 ζ ζ=0.6 ω=ω ζ=0.4 ω ω=∞ A( )=0 υ ( )= -180o ω
0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2) 伯德图
一阶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与惯性环节成反 比 , 所以它们的伯德图对称于横轴。
对数幅频特性: L(ω )=20lg 1+( T)2 ω 相频特性曲线: 1 υ ( )= tg-ω T ω υ ( )= 0o ω ω=0 1 υ ( )= 45o ω ω= T ω ω→∞ υ ( )= 90o
当频率ω 从-∞变到+ ∞时,G(j ω)在由虚轴 与实轴构成的复平面上走过的轨迹即为极 坐标图
频率特性的作图之极坐标图
特点:曲线实轴对称 不便于徒手绘图
ω为隐变量 展示不清晰
频率特性的作图之对数坐标图
幅频特性曲 线
相频特性曲 线
对数幅频 特性曲线
伯德图
对数相频 特性曲线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L()
n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2 (2) 伯德图 ωn L(ω )=20lg 2 2 2 ω ω 对数幅频特性: ζ ω ( n - ) +(2 ω n )2 ω <<ω n L( )≈20lg1 =0dB L(ω ) dB ζ=0.1 ω 相频特性曲线: ζ=0.3 ω n )2 20 ζ=0.5 10 n >>( L( ) 2 ω ω ω υ ω n)=-tg-1≈ζ ω n (ω 0 ω ω 20lg2 ω ωn ζ=0.7 ω n2ω ω -20 =-40lgω n -40 υ ( )= 0o ω ω=0 -40dB/dec dA( ) ω =0 可求得o ω ω υ ( ) ω= d n υ ( )= -90 ω ω o υ ω r )= -180ζ 2 0 ω ω ( = n 1-2 ω=∞ ζ=0.1 精确曲线 ω 谐振频率 精确曲线与渐近线之间存在的误差与 ζ=0.3 ζ不同,相频特性曲线 -90 1 ζ值有关,ζ较小,幅值出现了峰值。 ζ=0.5 谐振峰值 Mr= ζ 2 ζ 的形状有所不同:1- 2 -180
频率特性的数学表示
实频特性
虚频特性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二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法,常见的频
率特性曲线有以下两种。
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 称奈奎斯特曲线 也称极坐标图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ω
Im ω ∞ 0 Re
ω=0
频率特性的作图之极坐标图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定义频率特性为: G(j ) ω j G(jω) r(t) =|G(j )|e ω c(t) j ω υ( ) r(t)=Asin ωt =A( )e ω A 幅频特性: 0 A( )=|G(j )| ω ω t 相频特性: G(jω) A G(j ) ω υ ( )= G(j ) ω ω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2.积分环节 (1) 奈氏图 1 1 A( )=ω ω G(s)= s ∞ )= j 1 υ ( )= -90o ω G(j ω ω
ω=0 (2) 伯德图 ω L( ) dB 20 -20dB/dec 对数幅频特性: 0 1 L( )=20lgA(ω )=-20lgω -20 0.1 ω υ ( ) ω ω ω=1 L( )=-20lg1=0dB 0 0.1 1 ω=0.1 L( )=-20lg0.1=20dB ω -90 υω 对数相频特性: ( )= -90o
R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RC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A(ω)
1A 0.8A 0.6A 0.4A 0.2A 0 1 T 2 T 0 -20 -40 -60 -80
Φ(ω)
3 T
4 T
5 T
ω
0
1 T
2 T
3 T
4 T
5 T
ω
频率特性可表示为: ω υ ( )=tg-1 Q( ) ω j ω υ( ) P( ) ω G(j )=A( )e ω ω ω A( )= P2( )+Q2( ) ω √ ω ω =P( )+jQ( ) ω
为方便只表示ω
纵坐标表示为:
-40dB/dec 0 1
lg ω ω
L( )=20lgA(ω ) ω 单位为 dB 对数相频特性
十倍频程 dec
υ ( ) ω
0.1 1
-20dB/dec
0 -90 -180
10
ω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伯德图.
伯德图的优点
可以展宽频带 可以采用折线作图 可以叠加作图
频率特性的数学表示
图是以(1/2,jo) υ ( )= -45 ω ω A( )=0.707 为圆心, o 以1/2为半径的半圆。 ω=∞ ω -90 A( )=0 υ ( )=- o ω
1 ω= T
极坐标图是一个圆,对 称于实轴。证明如下:
K G( s) Ts 1
Im
G ( j )
K Tj 1
频率特性 1 )= ω T+1 G(j ω j 电路的稳态输出: 1 -j ω T =1+( T)2 ur(t)=Asin ωt ω ω 1+( T)2 1 ω cs(t)= A 2 sin( t-tg-ω T) ω √ 1+( T)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 + i 1u A( )=|G(j )| = C ω ur ω ω √ 1+( T)c2 -ω υ ( )= G(j ) =-tg 1 T ω ω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4.惯性环节 1 A( )= 1+( ω ω T)2 1 1 G(s)=Ts+1 G(j )= j T+1 ω ω 1 υ ( )= -tg-ω T ω (1) 奈氏图 取特殊点:ω=0 绘制奈氏图近似方法: 可以证明: Im ω A( )=1 υ ( )= 0o ω 根据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求出特殊 ω=0 ω ∞ 1 0 -45 1 Re ω= T 点,然后将它们平滑连接起来。 惯性环节的奈氏
频率分析法的数学模型是频率特性。通 过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分析来分析和设计控制 系统的性能。
一、频率特性的定义
二、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一 频率特性的定义
-j t j ω ωt r(t)=Asin+A e ω t c [t→∞ 系统的稳态响应为)|sin ω t+ G(j 1 e 系统结构图如图:s(t)=limc(t)=A 2 cs(t)=A|G(j ω R(s)ω)] C(s) G(S) ω A 设系统传递函数为 求待定系数: A1=G(s)s2+ 2 (s+j ω) s=-j ω 系统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是与 U(s) ω A ω G(s)= (s-s )(s-s )·(s-s ) 特征方程的根 -j G(jω R(s)=s2)+ 2 · n 1 2 · ω 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输出与输入的幅 ω)| A = A|G(j e =G(-j -2j ω) ω U(s) 值之比为|G(jω)|,(s-s )(s-s -2j(s-s ) · A 2 稳态输出与输入间的相 C(s)=G(s)R(s)= )· j n ωs2+ · G(j ) ω 1 2 · 位差为∠G(jω)。 A =nA|G(j )|e AG(j A2 Bi ω ω) A 同理: = 2= 1 + 2j +∑ 2j s+j s-jω i=1 s–siG(jω) ω -j ωt ω j[ω t+ωG(jω)] j-j[ n 根据 G(-j )=|G(j-j )|e ω tω t+ G(jω)] t 拉氏反 e e +A -ee +∑ B esi cs(t)=A|G(j c(t)=A1 ω)| i 2 2j 变换得: i=1
实频特性
虚频特性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频率特性的作图之极坐标图
当频率ω 从-∞变到+ ∞时,G(j ω)在由虚轴 与实轴构成的复平面上走过的轨迹即为极 坐标图
频率特性的作图之极坐标图
频率特性的作图之对数坐标图
幅频特性曲 线
相频特性曲 线
对数幅频 特性曲线
伯德图
对数相频 特性曲线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L()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5.一阶微分环节 G(s)=1+Ts A( )= 1+( T)2 ω ω
ω j G(j )= ω T+1 (1) 奈氏图 ω=0 ω A( )=1 υ ( )= 0o ω ω=∞ ω A( )=∞ υ ( )= 90o ω
tg-ω T υ ( )= 1 ω
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