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
学校德育活动方案
学校德育活动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化,学校德育活动变得愈发重要。
学校德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校德育活动的意义、目标、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意义学校德育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校德育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德育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学校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和个人安全的意识。
二、目标学校德育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发展。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和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三、内容学校德育活动的内容应该多样化,既包括课堂教育,也包括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育中,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故事、道德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可以组织校内文化节、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和艺术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
四、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学校德育活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要明确德育活动的定位和目标,确保教育活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再次,要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
五、评价机制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价。
评价机制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内部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表现考核等形式,获得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德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外部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和参加德育竞赛等途径,评估学校德育活动的成果和学生的发展水平。
德育活动的意义
德育活动的意义第一篇:德育活动的意义德育活动的意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想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发展,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仅仅靠宣讲规章制度、靠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思想品德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只能在社会实际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检验。
因此,课堂教学只有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在实施德育中,我始终树立“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所收获”的育人观念,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动其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深入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使之全面得到提高。
一、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教育。
每周一学校举行了统一的升国旗活动,从认识国旗、合唱国歌、介绍历史上的今天等活动中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天有夕会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品行教育;每天都有“班主任寄语”,对好人好事进行公开表彰;对检查的清洁卫生情况进行公布记载;经常以“安全”为主题的遵纪守法教育;以“关爱自我,文明交友”为主题的文明交往及自我保护教育;每周一的主题班会教育;读书节的朗诵比赛;艺术节的唱歌比赛;每学期召开的一次家长会;每星期的让每个学生每周做一件好事;还举行为有困难的学生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班级德育风气的形成,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
二、充分利用德育环境,丰富德育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我想可以组织学生到厂矿、农村、街道、民营企业、社区开展社会调查,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劳动,丰富社会经验,经常开展“爱家乡,促环保”活动,组织环保义务宣传队。
向社会倡导,宣传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到街道打扫卫生,去野炊,去春游,参加植树活动,让家乡美起来,亮起来。
为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经常组织学生到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洗衣、种菜、梳头,并进行文艺慰问演出,有的还捐出自己的零花钱表达自己的爱心。
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
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大有学区校长:王爱琪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执行)》,明确地把活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
这将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
自此,活动课程对于德育更有它独到的价值。
研究和实施好德育活动课程将会改进我们现有的德育状况,逐步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使德育真正成为科学有效的教育过程。
本文试就德育活动课程的历史渊源、理论基储基本功能等方面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新的德育模式的建立有所裨益。
一、从德育的本质说开去“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一个事物,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才能依此对之采取符合其规律的科学方法,德育也是这样。
德育的本质是把德育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胡守芬认为,德育是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含法制)、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鲁洁和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中提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治动过程。
两种说法表述上有所差异,但都认为德育是一种教育性的实践活动,同时与智育育智、体育育体不同,德育是育“德”。
虽然对“德”的理解存在着不同意见,但通过概括和分类,大家较为认可的是:“德”包括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素质。
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组成,其内容概括地说包括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指导调节这些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
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诸如怎样对待国旗国歌,怎样保护大自然并与之共生存,法律的具体条文,道德规范等。
指导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有政治观,法权思想,人生观,良心等。
不管是哪一方面,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甚至起源都在于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那么,以此为内容的德育就必须主要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来进行,即以实践性的活动为主要途径,并以此为中心构建新的科学有效的德育模式。
幼儿园品德教育主题活动 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
幼儿园品德教育主题活动在幼儿园的德育教育中,举办主题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主题活动能够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接下来,我将从主题活动的意义、内容、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有所启发。
一、主题活动的意义1. 培养品德主题活动能够通过情感教育、体验教育等形式,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如友爱、守规矩、诚实守信等,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2. 丰富幼儿生活主题活动丰富多彩,能够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主题活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兴趣、特长和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主题活动的内容1.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情感教育主题活动,如亲子活动、情感识别游戏等,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和理解他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友爱和团结精神。
2. 文明礼仪可以通过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如文明卫生、有礼貌、守秩序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如消防知识小常识、交通安全、防溺水等,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美德教育可以通过美德教育主题活动,如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感恩父母等,引导幼儿明辨是非、感恩父母,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
三、主题活动的设计1. 确定主题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如友爱、守秩序、感恩等。
2. 设计活动内容在确定的主题下,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内容,如故事情景剧、手工制作、游戏竞赛等。
3. 确定活动形式根据幼儿的芳龄、兴趣和能力,确定活动的形式,如小组活动、个人操作、集体表演等。
4. 研究活动方案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物资准备、人员分工等,为活动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四、主题活动的实施1. 做好前期准备如场地布置、活动物资准备、活动指导老师和助教的培训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的意义德育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和伦理观念,促进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教育。
德育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也涉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首先,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德育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具备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坚韧不拔的品质,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成功。
其次,德育教育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当今社会,道德缺失和道德沦丧已经成为一些问题的根源。
通过德育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具备诚信、友善、公平、宽容、爱国主义等优良品质。
这将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此外,德育教育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经济,更需要全体公民具备高度的道德素质。
只有国民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公民品质,才能够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国家的进步。
德育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从小就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国家的未来,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这对于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辨是非,避免走入错误的道路。
德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总结起来,德育教育在学生个体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国家未来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德育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德育工作的意义和目的
德育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在当今社会,德育工作已经成为了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部分。
德育工作,是以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合理发展为出发点的,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具备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自我意识和创造力的公民。
德育工作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德育工作是由校园文化环境、教育培养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
通过传授道德教育的知识,从源头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去面对社会和生活中的挑战。
这样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塑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的反映。
德育工作是树立正面、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设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意识,学生可以积极追求自身的目标,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也能够接受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 长期受益的社会责任人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观是靠教育、社会文化传承而形成的,而德育工作恰恰是在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通过德育工作,人们可成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珍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和资源,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环境治理和保护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长期受益、良性发展的社会责任。
德育工作的目的1.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德育工作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能够学到很多长远而深刻的道理和人生的成长。
例如,在开展班级活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些任务,这些任务能够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任务中逐渐建立自己的信心和信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现代化的压力逐渐增加,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德育工作目的之一。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教育有什么教育意义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教育有什么教育意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想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发展,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仅仅靠宣讲规章制度、靠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思想品德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只能在社会实际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检验。
因此,课堂教学只有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拓展资料: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
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道德观念对小学生道德认识的重要性??道德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社会活动和交往的规则。
小学生对道德的理解比较肤浅和片面,特别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一般来说是根据儿童道德行为来评价正确的道德概念,一般来说是根据儿童的道德行为来评价和判断他们的道德水平的。
德育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德育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德育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传授知识外,德育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品德,从而塑造积极向上、有责任感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公民。
本文将就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展开讨论。
一、德育教育的意义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
德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在品行端正、心理健康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开展各类义工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和他人的困境,从而培养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品质,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
3. 塑造学生的正确世界观德育教育强调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的观念。
通过德育教育的培养,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功观,认识到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的重要性1. 建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他们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明确自己的人生道路。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人生困扰和挫折,不迷失自我,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目标。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价值观念能够使学生养成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在面对社会问题和环境变化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提供帮助,与他人协作解决问题,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塑造学生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是人们行为的指导原则,在德育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起良好的行为准则。
这些准则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自律自信的行为习惯,从而在与他人的交往和工作中展现出出色的能力和素质。
4. 培养学生的社会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中学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中学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中学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实践活动能够通过亲身参预和实践,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德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参预到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问题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使其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德育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共同协作和努力,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德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量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参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中学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公民。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品德素养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品德素养【摘要】德育主题活动是学校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
组织和实施德育主题活动需要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保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德育主题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在策划和评估德育主题活动时需要全面考虑活动的目标和效果,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品德素养,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学生品德素养、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校实践、策划、评估、重要性、必要性、影响、积极作用。
1. 引言1.1 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性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学生的品德素养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行为举止和社会交往,更涉及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与人交往。
品德素养包括道德品质、文明素养、礼仪规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更需要注重道德修养和心灵建设。
唯有通过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
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展和成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正文2.1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意义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德育主题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通过参与各种主题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德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意义
德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德育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和教育,帮助幼儿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2.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德育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幼儿关注社会问题,培
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激发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的意愿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德育教学活动通常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
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分享,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4.培养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德育教学活动通过规范和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
好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德育教学活动通常会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
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总之,德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意义在于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活动德育课程的意义
活动德育课程 中最为可贵的元素 教 育 就是 对 生活 经 验 的改造 ,生活 经 验 的获 得 离 不 现实的意义。可见 ,
开 活 动 。所 以要 以 活动 为 中心来 设 计 课程 内容 和结 是课程 中的实践属性 , 正是由于这一属性使得它被赋
构 。这一课程形式的主要特 是 : 其一 , 强调 以学生 予 了不 同于学 科德 育课 程 的非 凡 意义 。
为 中心 。重视 学生 的兴 趣和需 要 , 视课 程与社 会 生 重
一
、
活 动是教 育对 象获得 德 性的根 本途径
活 的联 系。其二 , 强调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
德 育 的终 极 目的是 获得德 性 ,成为 道德 之人 , 这
发 挥他 们 的主动 性 、 积极 性 , 发他 们 的 探究 能 力 和 是毋庸置疑的一个问题 。但是 , 激 德性获得的根本途径
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 说到底 , 这一问题 创 造 能力 。其三 , 注重 实践 , 以使学 生 获 得思 想 道 德 是什么,
方 面 的直 接 经验 为 中心 , 非 间接 经验 。其 四 , 程 纠结 的就是 道德 知识 与道德 行为 的关 系问题 。 而 课 道德 知
的时空 范 围得 以拓展 。课 程 时间 由课 上延 展 到课下 , 识 与道 德行 为 的关 系如何 是一个 古老 的问题 , 是一 也
进 学生德 性主体 精神 的发展 ; 五 , 其 活动课程 化 有助 于保 障德 育功 能的 长期性 、 系统性 。 [ 词】 德 育 ; 程 ; 关键 课 活动课 程 ; 义 意
[ 中图分类 号】 G 2 43 [ 献标识 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 7 — 0 2 2 1 )2 0 5 - 3 1 2 6 0 (0 2 0 — 0 3 0 6
中学德育活动
中学德育活动中学德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德育活动,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心智与道德的和谐发展。
下面将从德育活动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德育活动的意义1.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1.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德育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1.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德育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行为水平,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德育活动的内容2.1 学校规章制度教育学校可通过学生手册、校纪校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规章制度教育,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
2.2 道德讲堂组织学校师生开展道德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正确价值观,增强道德意识。
2.3 友爱互助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义务劳动、敬老爱幼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友爱互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4 德育主题周开展道德礼仪周、文明校园周等主题活动,强化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三、德育活动的方法3.1 标准化教育通过学校规章制度、德育课程等形式化教育,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2 实践体验通过社会实践、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3.3 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德育活动的效果4.1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通过德育活动的开展,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得到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增强。
4.2 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德育活动促使学校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构建了和谐校园。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近年来,德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建设一套完善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1. 德育课程的意义德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展,学生将能够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德育课程的目标德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健康的人格,具备独立思考、负责任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3. 德育课程的内容德育课程的内容应包括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教育等方面内容。
道德教育应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绪管理能力;公民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益的一员。
4. 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提倡实践教学。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
5. 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衔接德育课程应与学科课程相互衔接,形成有机整合。
德育课程可以在其他学科课堂上开展相关活动,如在语文课上进行道德小故事讲述,在数学课上进行公平原则的讨论。
通过与学科课程的无缝衔接,增加德育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6. 德育课程的评估方式德育课程的评估方式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表现。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应采用观察记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和成长变化。
7. 德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德育课程的开展离不开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德育活动的意义
德育活动的意义德育活动呀,那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是我们生活中的阳光和雨露,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之花。
你想想看,一个人要是只有知识,没有良好的品德,那不就像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横冲直撞,不知道会闯出什么祸来呀!德育活动就是在给我们安装这个方向盘,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比如说诚信吧,这可是做人的根本呢!通过德育活动,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就像我们答应了别人一件事,那就要说到做到,不然以后谁还会相信我们呢?这就跟盖房子一样,诚信就是那一块块坚实的砖头,没有它,房子可就盖不起来啦!再说说友善吧,这能让我们和身边的人相处得更加融洽。
在德育活动中,我们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就像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
大家互相友爱,这个世界不就变得更加美好了吗?难道你不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友善的环境里吗?还有责任感,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哟!德育活动会让我们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都要有那份担当。
就像一个士兵要保卫自己的国家一样,我们也要为我们的“小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难道不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吗?德育活动还能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呢!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一项任务,那种齐心协力的感觉可太棒啦!这就像是一场足球比赛,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呀。
而且,通过德育活动,我们能学会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选择。
这就像走在路上,要给别人留出空间一样自然。
你说德育活动重不重要呢?它就像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又像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呀,我们可一定要积极参与德育活动,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有魅力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关乎我们一生的大事呢!你还在等什么呢?赶紧行动起来吧!。
德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意义
德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意义德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德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下面将从培养良好的品德、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德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通过德育活动,幼儿可以接触到一系列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例如,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幼儿可以学习到诚实、宽容、友善等美德,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此外,德育活动还可以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通过模仿和体验来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德育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德育活动通常包括一些社交性的游戏和活动,例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与同伴进行互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德育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德育活动强调的是培养幼儿的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
例如,在游戏中,幼儿需要按照规则进行,要求他们自觉遵守规则,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德育活动,幼儿可以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等能力,这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和日后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德育活动通常涉及到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共同努力、互相支持和协作。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权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这对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非常重要,也是他们日后在学校和社会中必备的能力。
德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通过德育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意义不仅对幼儿的个人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德育教学活动应该在幼儿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推广。
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1. 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德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例如,在“敬老爱老”活动中,学生通过为老人提供服务,体会到尊老爱幼的道德内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道德行为。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德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道德的热爱和追求,使学生在情感上认同道德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从而激发道德情感,使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3. 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道德行为实践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行为能力。
例如,在“环保志愿者”活动中,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学会如何关爱环境,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德育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共同参与,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团队协作的机会。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育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热情。
例如,在“爱心捐款”活动中,学生通过捐款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帮助,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家校合作1. 促进家校沟通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家长可以通过活动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增进与孩子的沟通。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参与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德育活动的重要性及教案设计
德育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良好品德、优秀品质、文明礼仪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和谐地发展。
德育活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德育活动的重要性及教案设计。
一、德育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德育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注重他们的智育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德育活动中,学生不仅有机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协调等智育方面的表现,也能够通过锻炼身体素质、开展各项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等,增强自信心、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
二、德育活动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深化作用德育活动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具体化的形式,加强了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在各种德育活动中,学生充分锤炼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团结协作、勤俭节约、守纪律、热爱劳动、尊重人才、诚信守信等良好品德,有利于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和公共责任感。
三、德育活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综合塑造作用德育活动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这种素养包括了对人性的头脑启迪、幸福感受、真诚友爱、批判精神、问题感知、以及国际化视野等多个维度。
通过各类德育活动的有效参与,学生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上述领域,从而提升自我意识和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度。
教案设计:德育活动有很多,其中的具体设计方案要因地制宜,具体安排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定制化。
下面简单介绍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德育活动安排:在理论基础和学习方法方面,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艺体科学学习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和阅读能力。
在每周的主题活动中,小学生可以与老师一起举办开心嘉年华、读书分享、爱心晚会、烹饪比赛、爱国主义讲座、正常性教育等有趣的活动,加强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在额外时间的积极运用方面,学生可以开展志愿服务、手工制作、环保工作、社区艺术创作等丰富多彩的社区德育活动,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和成才的能力。
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
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环节。
因此,将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中,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懂得伦理道德,感受美好情感,提升道德修养。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德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活动和课程活动的有效融合,制定了以下方案:1. 开展主题班会在每周的班会时间,设置德育主题班会,讨论和学习对学生成长具有指导作用的德育话题。
比如:诚信、友爱、守时等。
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设计德育主题课程融入德育元素的主题课程,比如:道德修养、情感教育等,通过专题课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
4. 举办德育主题活动定期举办德育主题活动,如德育周、德育讲座、德育比赛等,旨在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方案实施效果评估为了监测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将进行定期的评估与调研,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案。
五、结语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品质。
希望这一方案能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启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以上是关于。
中学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中学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德育实践活动在中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成为有品德、有素养的公民。
以下是中学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的详细解释。
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项目,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
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可以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激发他们为环境保护出力的意愿。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德育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建设活动,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德育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演讲比赛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德育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并成为有品德、有素养的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大有学区校长:王爱琪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执行)》,明确地把活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
这将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
自此,活动课程对于德育更有它独到的价值。
研究和实施好德育活动课程将会改进我们现有的德育状况,逐步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使德育真正成为科学有效的教育过程。
本文试就德育活动课程的历史渊源、理论基储基本功能等方面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新的德育模式的建立有所裨益。
一、从德育的本质说开去“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一个事物,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才能依此对之采取符合其规律的科学方法,德育也是这样。
德育的本质是把德育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胡守芬认为,德育是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含法制)、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鲁洁和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中提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治动过程。
两种说法表述上有所差异,但都认为德育是一种教育性的实践活动,同时与智育育智、体育育体不同,德育是育“德”。
虽然对“德”的理解存在着不同意见,但通过概括和分类,大家较为认可的是:“德”包括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素质。
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组成,其内容概括地说包括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指导调节这些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
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诸如怎样对待国旗国歌,怎样保护大自然并与之共生存,法律的具体条文,道德规范等。
指导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有政治观,法权思想,人生观,良心等。
不管是哪一方面,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甚至起源都在于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那么,以此为内容的德育就必须主要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来进行,即以实践性的活动为主要途径,并以此为中心构建新的科学有效的德育模式。
正如戚万学博士在他的《活动道德教育论》中所说:“所谓活动道德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而且为了活动的道德教育。
对活动道德教育范畴这一界定其实质在于认定活动----一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又是道德教育的手段。
”不仅道德教育,整个德育都应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而且为了活动的教育。
二、德育活动课程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根据“活动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来的。
但活动式教学,活动教育的思想却由来已久,杜威之前就有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的以儿童为本,适应自然的活动教育思想,这都给杜威的活动课程和实践奠定了基矗在中国,孔子的知行统一,学、思、行结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思想等都是对活动教育的探讨。
这其中,杜威不仅提出活动课程,还进行了具体的实施和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传统的以“学科、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应转到以“个体经验、活动、学生”为中心上来。
杜威的理论有其偏颇之处,但他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倡的重视儿童的特征,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愿望的思想正是我们今天,尤其是在新的世纪所要迫切提倡并贯穿实施的。
这种思想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本质的真正认识。
杜威的活动课程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有效掌握,但对今天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德育改革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我们今天的活动课程又不等同于杜威的活动课程。
王策三在《教学论稿》中概括杜威的活动课程,“是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九五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验区试行)》中概括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
后者与前者的重要区别在于我们的活动课程是通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克服了前者的许多不足。
对于德育来说,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传统德育模式在实践方面的简单修补,而是新的德育模式建立的契机和起点。
这不仅是因为传统的学科中心的德育不能体现德育的本质,还在于德育活动课程有深刻的哲学依据和心理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活动学说是德育活动课程的哲学基矗马克思主义认为活动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是人本质的显现。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社会现象看作“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结果,认为应通过揭示人的活动及其发展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矗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些关系正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
德育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又不同于其它社会现象,德育是以规范人的活动为内容的社会现象。
因此,德育活动课程既能体现人的本质又与德育的本质一致。
德育活动课程有其心理学上的依据。
活动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理体系的逻辑起点,他提倡在教学中采用活动的方法。
人的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的过程,而内化、外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
德育就是一个将外在的政治、思想、法制、道德的规范和意识内化为个体的品德,个体再在活动与交往中将这些社会规范和意识外化于社会。
苏联的维果茨基和列昂节夫的活动与意识统一的活动心理学理论更重视人的活动的社会性和对象性、活动心理学理论也为德育活动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德育活动课程的特征及功能德育活动课程是活动课程的一种。
德育活动课程是与德育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是德育的一个途径。
德育活动课程可表述为:为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政治、思想、法制和道德方面的素质而设计和组织的活动课程。
传统的德育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部分,以固有知识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来组织课程。
这不仅不符合德育的基本规律,也不能担当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征重任。
尤其对于小学生、初中生来说,他们处于形象思维为主或抽象思维逐渐形成的阶段,他们的德育课程应该是主要由活动组成。
同德育学科课程相比,德育活动课程有如下鲜明特征:1.实践性。
学科课程重在认识。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同其他课一样,教师讲得多,引导得少,学生听得多,行得少,从而造成灌输和死记硬背,久而久之还形成学生逆反心理。
而实践性的德育活动课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符合德育规律,尤其符合小学、初中学生的特点,从而使教育富有成效。
2.学生主体性。
以学科为中心的德育课程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充分的条件,学生的自主活动受到限制,面而德育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组织开展的,在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3.经验的活动性。
学科课程把系统的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已有知识经验传递给学生,活动课程则是把经验以活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一种经验既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个体,也可以以活动的形式重组。
显然活动性的经验更能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
虽然德育活动课程还有其他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征。
但同学科德育课程比,学习的实践性、学生主体性、经验活动性是它的三个基本特征。
尽管德育活动有它的特征,但与德育学科课程在育“德”这一共同目的上是统一的。
在共同的目标下,德育学科课程和德育活动课程各发挥了怎样的功能呢?让我们先看一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功能关系。
对此,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主次说。
即认为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补充。
二是并重说。
即二者无主次,轻重之分。
三是分工说。
认为学科课程为全面发展打基础,活动课程发挥特长育人才。
以上几种观点都认识到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强调了两类课程发挥教育功能的特点。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来说,以上三种提法都不甚理想。
如前面所说,德育的内容是用来规范和指导人的行为的,人的本质是表现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并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抽象的推理思维能力还不强,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应以德育活动课程为中心,必要时辅之以德育学科课程。
品德素质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其中应从哪一方面入手或哪一方面在个体的品德形成中更具决定作用呢?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口答,认知主义强调知,行为主义强调行,并各自从自己的出发点着手品德素质的培养。
德育是知行统一的教育,情感和意志促进着知和行。
在德育中,四方面都是不可缺的,并且是不可分割的。
德育学科课程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但不能提供实践的机会,不能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并培养情感和意志。
何况,认知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判断和选择能力,传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实际上连完整意义上的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并未完成。
德育活动课程不仅从知情意行各方面发展个体的品德素质,并且能把知情意行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
在为德育组织的活动课程中,学生需要对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判断和选择,进行理解和推理。
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课程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多,因此认知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活动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过程,行的方面得到了最充分地训练。
情意方面也在活动中,在相互间的交往中得到培养。
并且德育活动课程在这几方面的培养是综合的,即使有所侧重也不是单纯独立的。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应以德育活动课程为中心,德育学科课程为辅。
即品德的培养应坚持实践论,在实践性、主体性的基础上构建二十一世纪的德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