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 分子动理论学案(新版)教科版 (I)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2021学年)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分子动理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物质的组成,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通过宏观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建立模型。
通过气体扩散、液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实例说明,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可以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所以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这两个力是同时存在的.学生对于“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在不同情况下对外体现不同”不容易理解,所以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本节教学难点。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学案:1.1分子动理论 (1)
第一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自主学习】: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①②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法。
观察墨水的扩散现象总结:扩散:①扩散现象发生的条件:一是不同物质,二是相互接触。
②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而不是单一的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
③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一般情况下气体扩散最,液体次之,固体扩散最。
④扩散现象表明:一;二⑤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即,分子运动越⑥分子是运动的所以分子具有能对应训练:1.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 B.“固体清新剂”能使居室温馨芳香C.秋风起,漫天灰尘飞扬 D.铁块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2.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选填“A”或“B”)瓶.根据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①分子间有引力分子是运动的,那么分子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力呢?现象:用力拉绳子,绳子不易被拉断;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在一起后很难将他们分开,结论:,分子间的使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②分子间有斥力分子之间有空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难?现象:用力挤压铁块,不能把它变小;用注射器压水,几乎看不见水被压缩结论是:,③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就好像两个小球间被一个弹簧拉近,同时又被已压缩的弹簧向两边推开,二力是同时存在的。
④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的距离有关如果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以上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几乎为零。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新版)教科版(1)
分子动理论学点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观察下列图片。
思考:问题1:物质是由大量的__分子__组成的。
问题2: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10-10__m。
学点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如图1-1-2所示,在下面的广口瓶中充满了密度较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广口瓶中充满了密度较小的透明无色的空气,撤去玻璃板后,注意观察上、下两个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化。
思考:问题1:下方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__浅__,说明:__上方广口瓶中的空气分子进入了下方的广口瓶中__。
问题2:上方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__深__,说明:__下方广口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进入了上方的广口瓶中__。
结论:气体的分子在__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
(2)如图1-1-3所示,在硫酸铜溶液中注入水静置,隔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图1-1-3思考:问题1: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__模糊__,说明了__水和硫酸铜的分子彼此进入了对方__。
问题2:水颜色变__深__,说明了__硫酸铜分子进入了上方的水中__。
问题3:硫酸铜溶液颜色变__浅__,说明了__水分子运动到了下方的硫酸铜溶液中__。
结论:液体分子在__不停地运动__ 。
(3)把磨得很光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思考:问题1:由此实验可得到结论:固体分子__在不停地运动__。
问题2:综合以上实验可得: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__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__。
问题3: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无规则运动__ 。
由于__分子__ 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__进入对方__的现象,叫做扩散。
学点 3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观察如图1-1-5所示的实验。
思考:问题1:压缩空气和水时感觉费力,说明:__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__。
问题2:压缩水比压缩空气更为困难,说明:__分子间距离越小斥力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大斥力越小__。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1分子动理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进行教学。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让他们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幼儿理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分子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到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实验过程中,我向幼儿解释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利用PPT,我向幼儿展示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验结果,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 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观察分子的运动,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为什么食物会变质、为什么衣服会脏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幼儿理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他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拓展延伸部分,让幼儿思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他们能举例说明,但还需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实际意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在观察、思考和实践过程中,提升了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学案(无答案)教科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通过对扩散现象的探索、讨论,并借助生活经验,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通过演示和观察分子力模型及对物质三态分子模型的类比,了解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学习过程】环节一:挖掘、激活学生知识储备,形成学习提纲1物体、物质、分子、原子、电子你知道它们间的关系吗?2关于分子你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环节二:研究完成“分子动理论:一、分子在运动"1、猜想:肉眼看不到的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出你依据的现象。
(1)气体(2)液体(3)固体2、追问:你觉得你同学观点全面吗?你有什么疑惑或者还想补充什么吗?3、教师补充:刚才你们用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叫什么?这种研究方法哪儿还用到过?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想象:分子都在不停要做无规则运动,如果分子不受力,它们将会做什么运动?2、生活中的物体(气体、液体、固体)形状是什么样的?试分析他们的分子受力情况。
3、讲解:其实分子间同时存在着两种力—--引力和斥力。
弹簧模型思考: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时候感觉到引力存在了?什么时候感觉到斥力存在了?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变化?4、水有三态,试比较它在三种状态下:(1)分子间的距离(2)分子间的作用力5、拓展:(1)为何固体和液体会保持一定体积?(2)为什么破镜难圆?环节三梳理知识质疑拓展1、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哪些疑惑?【巩固练习】一、基础题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1节分子动理论2.演示:气体扩散实验。
操作:如图1-1-1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
现象:抽去玻璃板会发现红棕色的气体逐渐运动到上边的瓶子里,而下边瓶子里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气体颜色相同,且非常均匀。
分析: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下边瓶子里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上边空气中不是靠重力作用;下边瓶子里颜色变浅,说明有空气进入下边瓶子中,也不是靠重力。
由此可以推理出二氧化氮和空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过一段时间,两瓶中所有气体都变成相同的,说明两种气体的分子已经均匀混合,即分子可以在瓶子中自由运动到任何位置,表明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并且不会停止。
小结: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还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观察:液体扩散现象。
4.讨论交流:扩散现象。
结合教材第4页“生活、生产中利用分子运动的事例”图文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对分子运动的认识。
小结: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气体、液体、固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5.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运动的分子具有________能。
(动)(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引力。
(1)提出问题: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液体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呢?(2)猜想:分子间可能存在引力。
(3)实验操作: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
随意将它们对在一起,这时两铅块并没有表现出吸引力。
实验似乎得到分子间没有引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要轻易地放弃猜想,应再进一步分析原因。
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边讲边演示),但把铁钉远离磁铁,这时磁铁不能吸起铁钉(演示),这是为什么?(距离偏远)刚才两铅块没有表现出吸引力,是不是也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不够近呢?那么我们想办法让两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在下,装有空气的广口瓶在上。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教学目的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间隔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互相作用力的实例.d. 理论联络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建议“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展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入印象。
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究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和互相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
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那么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那么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根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那么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局部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那么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间隔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间隔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间隔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渐渐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教案 (新版)教科版
一、新课引入
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讲解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 经过多次分割,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的分 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分子到底有多小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头发丝直径的 百万分之一。
一滴水有多少分子呢?10亿人来数,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年。
思考: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观察与思考 活动1:将墨水滴入水中,观
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活动2: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的接触
第二天 第四天 第六天
六天后, 硫酸铜 与清水 之间的 界面模 糊不清
活动3:铅片与金片之间的接触
实验前 铅块 金块
叠放在一起
力表现为 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
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引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n 当r=r0 引力 = 斥力 n 当r>r0 引力 > 斥力 n 当r<r0 引力 < 斥力 n 当r>10r0 无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
物体是由大 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都在不 分子间存在 停地做无规则 着引力和斥力
的运动
三、归纳小结
铅块 金块
五年后
铅块 金块
彼此扩散 一毫米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 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n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及固体之间。 n气体之间扩散最快,固体之间扩散最慢。
思考:你能否使扩散速度由慢变 快么?分子扩散快慢跟什么因素 有关?
(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等。
2. 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力,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掌握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体膨胀、液体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分子概念的讲解:介绍分子的定义、特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运动的讲解:解释分子为何会运动,运动的规律及其与温度关系。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讲解:介绍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5. 气体压强和温度的讲解:解释气体压强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6. 例题讲解: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如气体压强的计算、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动理论1. 分子的概念及其特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2. 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的规律运动速度与温度关系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斥力范德华力4.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压强与分子运动关系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1)气体膨胀(2)液体沸腾2. 答案:(1)气体膨胀: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压强减小。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学案-精选教育文档
1.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
2.能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扩散现象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学习过程】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 m来量度。
10-10 m又叫埃。
1埃 = 10-10 m。
分子极小的程度:1 cm3水中有3.35×1022个分子,如果我们每分钟数80个分子,要用100亿年才能数完。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实验]墨水的扩散实验。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水的扩散和二氧化氮和空气的扩散。
(1)扩散现象的定义:。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的理解:不仅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有效例证,而且是分子无规则运动一种宏观的表现。
(2)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散现象的宏观趋势是有“方向”的;但一个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无规则的。
(3)理解扩散现象:a.不同的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b.并不局限于处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香水在空气中扩散、糖放入水中);c.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就大量的分子而言,可能朝某一方向进行,但对于某个分子而言,它的运动是无规则的运动(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扩散);d.只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观察](1)做两段熔丝间分子作用力的实验,观察两段熔丝是否会被拉开;(2)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筒口。
推压注射器的活塞,看能否将水压缩。
[归纳]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__________,并不是有引力时没有斥力,有斥力时没有引力。
只是有时引力起主要作用,有时斥力起主要作用。
这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当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分子间的距离称为平衡距离。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
(大于10倍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力忽略)当大于平均距离时斥力减少的更快,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动理论的定义:分子动理论是研究物质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理论。
2. 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相互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等基本性质。
3. 分子的运动规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4. 分子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如固态、液态和气态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2. 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沸腾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难点: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的现象,提问学生为什么热水会蒸发得更快?2. 分子动理论的定义: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3. 分子的基本性质:讲解分子的质量小、体积小、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相互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等基本性质。
4. 分子的运动规律:讲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5. 分子的相互作用:讲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
6. 例题讲解: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蒸发和沸腾的现象。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其他生活中的现象,如扩散、溶解等。
8. 板书设计:分子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9.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述分子的基本性质。
题目2:请简述分子的运动规律。
题目3:请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蒸发和沸腾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学案(新版)教科版 (I)知识点一: 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2. 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3.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B. 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C.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 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4.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A、阿伏伽德罗B、道尔顿C、卢瑟福D、汤姆生5.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D.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知识点二: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校门口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 。
7.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第二节内能和热量知识点一: 温度与热运动(1) 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 温度反映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____.(2)热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热运动与__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在房间里喷洒空气清新剂,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香味散发的更快,这说明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
知识点二:物体的内能(1) 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___________和分子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焦耳(J)。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__________;还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2、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知识点三: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热传递: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直接传递,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 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热传递的特点:高温的物体_________热量, 内能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 低温的物体________热量,内能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
高温物体把内能转移给低温物体,直至各物体______________相同(称为热平衡).(2)做功:内能与其他形成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例:摩擦生热现象: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把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使物体内能增加。
水沸腾时, 壶盖不断跳动: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把水蒸气的________能转化为壶盖的__________能)3、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暧B、把冰块放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D、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对物体做了功 B.将壶里的水烧开,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火炉旁烤手是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D.物体的温度不变,它具有的内能一定不变知识点四:热量(1)热量: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或“具有热量”。
符号:Q,单位:J。
(2)温度、内能和热量三者的联系:①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一定增大(减小),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
[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温度可能会升高]②物体内能增大(减小),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也不一定吸热(放热)。
[说明:如晶体熔化过程吸热,物体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
③只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但温度不一定改变。
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少B、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C、在物体对外做功过程中,物体不断地放出内能D、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变化就越大6、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的冰块也有内能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知识点五: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把燃料的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2)燃料的热值:1kg的某种燃料___________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符号: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燃料的热值的燃料的一种特性. 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的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4)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 Q =________或Q =_________.变形式: m =______; q =_____.8、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B.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9、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天然气的热值为7.1×107J/m3,它表示的意思是。
3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能放出 J的热量。
10、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现需要9.2×106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由燃烧汽油提供,则要完全燃烧_________kg的汽油。
若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400g的某种燃料来提供,则这种燃料的热值为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比热容知识点一:比热容(1)物体的吸热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有关.(2)比热容:用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降低)_____0C所吸收 (放出) 的热量来描述物质吸收(放出)热量的能力,叫做比热容。
符号:C;单位:J/(kg·℃)。
(3)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质的比热容只跟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而跟物体质量、温度高低等无关。
记住水的比热容: C=______________.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的水温度升高(降低)________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 水的比热容较大,常作冷却剂或散热剂.1、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2、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3、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
若某一人工湖湖水吸收一定热量,水温升高2℃。
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c水),则砂石升高的温度将 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