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总复习空间与图形》1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再次经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转化和推导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2.培养学生灵活使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优化解题的水平。3.渗透转化和推导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相互转化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实行整理与复习。〔板书:多边形的面积复习〕1.多边形面积公式的简单使用。求图形中各局部的面积A.生自主求各局部面积。B.同桌互相校对、订正。2.回忆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复习。四人小组利用学具交流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师巡视指导。3.反应A.校对答案。B.指生选择其中一个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实行汇报〔共3人〕,同时配以课件做梳理。〔用割补法求平行四边面积,什么变了?什么没变?〕C.借助课件以“新知转化为旧知〞和“旧知推导出新知〞为两条主线实行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整体梳理。〔三〕稳固练习1.判断。〔1〕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课件演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够通过“拉〞实行互相转化,
再通过长方形框架的拉动实行强化。问:拉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追问:如果还有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与上面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谁的面积最大?〔用举例子的方法协助学生理解〕〔2〕底是9分米,高是4分米的三角形只能画一个。〔〕〔课件演示:只要在距离为4分米的平行线之间画底为9分米的三角形即可,同时总结: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但形状不一定相同。〕追问1:面积等于18平方分米的三角形能够画多少个。〔总结: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等底等高〕追问2:以上两句话除了适用于三角形外,还适用于哪种多边形?追问3:什么条件下,三角形的面积和形状都是唯一的?〔3〕梯形的上底扩大2倍,下底也扩大2倍,高不变,那么梯形的面积扩大4倍。〔〕〔用举例子的方法协助学生理解〕2.填空。〔1〕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cm、4cm和5cm,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十、总复习 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
第三课时空间与图形
教材第110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1.在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并明确三角形三条边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3.进一步辨认轴对称,能根据规定方向和格数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体会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能综合应用本学期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观察物体,三角形和图形的运动的有关知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以熟练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复习空间与图形。(板书:空间与图形)
二、复习过程
1.观察物体(二)
课件出示:填一填。(填序号)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2)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集体讲评,引导学生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三角形复习。
师: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我们学习了有哪些?
课件出示第110页第3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听汇报,用大括号形式展现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也可以用其他形式,如:
三角形(三条线段围成)⎩
⎪⎪⎨⎪⎪
⎧三条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个角⎩⎪⎨⎪⎧内角和为180°
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顶点具有稳定性 或者: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知识之间的网络图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学过的图形,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罗列学过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梳理出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图等形式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组织学生展示梳理的结果,并进行交流。对于学生呈现的好作品,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反思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在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图形与名称结合起来,在整理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名称画出图来。二是通过分类,再次深化学生对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图形的知识网络。)
二、结合你熟悉的物体或图形,说说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材呈现了三幅图,是从不同的角度提示学生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第一幅图呈现了一个正方形,是从“视图”的角度沟通联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面在体上”;第二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个长方形),是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角度沟通联系;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锥的截面(一个三角形)是从“截面”的角度沟通联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小学阶段学过的几种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虽然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的复习,也注意让学生适当动手操作,以实现所学内容的认识上的提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
第一课时圆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18、119页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的第13-18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数学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
2、教学难点: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四、复习过程:
复习圆的知识
1、圆的认识。(出示一个圆)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d/2
2.圆的周长和面积
(出示第9题)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样得出这两个公式的?
(1)圆的周长。
师: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C=∏d或C=2∏)是如何得出这个公式的?
生: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3.14。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即C=∏d或C=2∏r。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材解读
把握好具体教学内容的“度”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17 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图形的认识”的复习
• “图形的认识”的复习,先进行知识 的整体回顾与整理,再分为三个部 分: (1)线与角; (2)平面图形; (3)立体图形。
“图形的认识”的整体回顾与整理
1、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学过 的图形,沟通图形之间的联 系,形成知识网络
2 、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 ,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 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 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3.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从点、面、棱等角 度复习整理立体图形的特征 2、用一定的方式说明图形的某 些特征 3、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 发展空间观念 4、本书用小正方体搭立体图形 的问题,是指相邻两个小正方 体之间有一个面重合,不考虑 一条棱相连的情况
(二)“图形与测量”的复习
“图形与测量”复习的主要内容是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度量单 位的认识及进率,平面图形的周长 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等
五年级数学下册9总复习《空间与图形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
空间与图形复习课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会区分体积和外表积两个概念并掌握其内在的联系,能灵
活运用。
3.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回忆“图形与几何〞知识。“图形与几何〞知识包括三个单元的内容,即第一、三、五单元。请同学们先单独回忆,整理所学知识。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位整理好的同学全班交流展示。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见教学板书〕
二、自主探究
1.例1用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的立体图形。
分析:从正面看是,说明有上下两层,左边一层,右边两层;从左面看是,说明有上下两层,前面一层,后面两层;从上面看是,说明第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
2.例2以点A为旋转中心把下列图逆时针旋转90°。
分析:确定原图形的其他关键点分别是B、C、D。过点A分别作AC,AB的垂线,在AC的垂线上找到点C的对应点C′,使AC′=AC;在AB的垂线上找到点B的对应点B′,使AB′=AB。A,D两点之间是4小格,在过点A的垂线AD上找到点D的对应点D′,使点A和点D′之间也是4小格。顺次连接点A、点B′、点D′、点C′,即为原图以点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例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是28cm,高是4cm。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分析:解答此题应先清楚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分别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底面周长=2条长+2条宽,底面周长乘2就是4条长和4条宽的和,再加上4条高的长度,就是长方体的棱长综合。
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
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
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哪些内容有趣?那些内容最有用?哪些还感到困难?”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
让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人的汇报即可)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教学设
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主要包括了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计算、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等内容。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思维能力,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部分学生在图形计算和拼接组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教师应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和计算方法,提高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
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五.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
探究的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
力。
3.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立体图形,提高学生
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
2.能准确的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及平移。
3.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4.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重点:自己整理方向与位置及三角形知识。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
1.立体图。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你看到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2,你又看到了什么?
3.小结。
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4.出示立体图。
试着画出下面几个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轴对称图形
1.出示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小结出示知识点。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关键点和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2)关键点和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 )
(3)对称轴上的点的对应点是它本身平移的性质:
经过平移后,图形的( ) 和( ) 不变。只是( )发生改变。
3.练习
出示习题,让学生完成。
三、三角形
1.用表格整理三角形的知识点
2.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
●●●
●●●
●●●
●●●
●●●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描述物体的三维形状,对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仔细想象和仔细辨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理解、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形成探究物质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物体的三维形状
2. 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
【教学难点】
1. 对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的认知和计算
2. 教师的教法,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从日常生活中提取一些学生所熟知的、具有三维形状的物品,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金字塔等,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考察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
学生根据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形成对物体的三维形状的初始认知。
二、讲授(20分钟)
1. 分类与比较
让学生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长方体都有长宽高,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2. 认识长宽高
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物体,观察和描述出它们的长宽高,通过测量和比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通过上述基础工作,让学生根据所认识的长宽高,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长方体宽高相等、长不等,直接计算出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或者通
过解题思维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三、操练(25分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期末复习9-4《空间与图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期末复习9-4《空间与图形》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空间与图形》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图
形知识,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一
定的了解。但学生在空间图形的认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不深,对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空间图形,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
特征,学会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
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
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
理解空间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学用具(如立方体、圆柱、圆锥等模型)、
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学习用具。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导学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导学案
自我挑战
基础练习
一、单位的换算
3/8吨=()千克
12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5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2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12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二、生活中的问题
1.一种长方体排水管,长2米宽和高都是30厘米,
造这个排水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王老师买了两盒同样的化妆品(规格如下图)。
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长
20厘米、宽10厘米、高12厘米)
员间自我展示,
教师查看其展
示过程
2、
立尝试后进行
交流和探究,
小组选择代表
全班展示
3、
导鼓励学生质
疑。
4、
生突破
(12分钟)
自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
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统计四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认识空间图形,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人民币、空间图形和
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
1.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3.认识空间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4.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
1.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计算。
3.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4.统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教案、学案。
2.练习题、游戏道具、图形模型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设备。
七.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谁的钱多,需要用到加减法、人民币的知识。
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讲解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加
减法的运算方法。同时,呈现人民币的图片,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计算。
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设计大全(19篇)
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设计大全(19篇)
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是制定六年级教案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下面是一些关于六年级教学的范本教案,供教师们进行参考和借鉴。
六年级数学复习应用题教案设计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的认识,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的认识,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基本思路
三、对比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应用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1、口答列式
(1)78的1/3是多少?
(2)36的3/4是多少?
(3)4/7的1/2是多少?
提问: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怎样算?
2、根据下面的条件找出单位1的量,说出数量关系式。(见可件)
提问:从上面的练习中你发现在分数应用题里,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指出: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的数量,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的规律,单位1的.数量乘几分之几,就等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这是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1、做复习第11题
2、做复习第13题
3、做复习第14题
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这两题都是比的知识的应用题,为什么列式不一样?
复习题9、12、13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和梯形等内容形成知识点。
(2)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图。
[复习难点]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整理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对于如何创作一幅精美的知识结构图是可以胜任的,最主要是教师引导他们怎么充实知识点,当然一幅图的位置不能容纳所有的知识点,但是可以指导他们选择重点来归纳整理;另外中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设计一些闯关运动对激发他们内心的需要是非常有用的。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卡纸贴,平行四边形图、纸条做的长方形。
[学具]学生课前整理好的结构图,练习纸
[复习过程]
一、小组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整理归纳有关空间图形的复习知识结构图,现在以四人小组交流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整理归纳的能力,因此,放手让他们小组之间先互相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借鉴,其实这一过程既肯定了每个学生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可以借他
山之石来不断地完善自我,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二、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结构图
(一)交流课前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课题空间与图形(总复习)设计者
复习目标1、借助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它们的特征。
2、经历“拼一拼”等活动,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之间的联系,体验“拼图”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不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复习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了解多方向观察物体得到的不同图形。
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流程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知识回顾
二、练习提升小朋友,这一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呢?说说这些图形
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分成两类图形吗?(一类: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二类:圆)
1、找一找生活中,许多物体上能找到这些图形,请找
一找吧?
(图1:有13个,有2个,有2个 ,有6
个 )
2、拼一拼利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能拼成一些有趣的图案。
(1)说一说,每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2)拼一拼,你能仿照这些图案拼一拼吗?
(3)试一试,你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拼出不一样的图案
吗?
。
三、课后小结教师巡视,指导拼图。
展示学生的拼图,师生一起评价。
3、折一折分别利用附页图4中的长方形折一折。(1)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
(2)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3)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学生独立折一折,展示不一样的折纸方法。
4、连一连下面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
(1)说一说,这几位小朋友分别在什么方向观察小熊?每个人能看到小熊的哪些部位?
(2)连一连,将每位小朋友与看到的图形连起来。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学札记